10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第十讲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第七、八章P144)

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供利用的卫生资源都是有限和稀缺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如何分配、分配多少?

?资源配置的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率、充分发挥它的潜力?

内容提要

一、卫生服务资源概述

二、卫生资源的配置

三、区域卫生规划

四、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

一、卫生服务资源概述

(一)卫生资源概念

(二)卫生资源的特点

(三)卫生资源开发

(一)卫生资源概念

卫生资源是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1.广义的卫生资源

2.狭义的卫生资源

狭义的卫生资源概念

卫生资源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总和。

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投入的全部资本和人力。

(1)资本

?货币形态的资本(卫生资金)

?实物形态的资本,即物质资料消耗所转移

的价值,如包括房屋、医疗器械设备折旧等劳动资料,同时还包括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等劳动对象。

(2)人力资源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那些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专业卫生技术教育和训练,因而具有或即将具有某项卫生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人员。

2.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包括卫生信息、卫生技术、卫生管理、卫生服务能力等内容。

卫生资源

目前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所讨论的卫生资源主要指硬件资源中实物形态的资本部分和卫生人力资源,较少涉及卫生资金和信息等软件资源。

讨论

卫生资源的特点

(二)卫生资源的特点

1.有限性

社会可提供的卫生资源与人们卫生保健实际需要的卫生资源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2.选择性

卫生资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在资源的分配使用上,必须进行比较选择。

3.多样性

由于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多样性、随机性和差异性,实现这一目标又有许多具体目标,这就决定了卫

生资源的多样性特点。

(三)卫生资源开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卫生资源相当匿乏,另一方面在分配和使用上又存在浪费。如何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卫生资源,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卫生资源开发

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

2.卫生物力资源开发

3.卫生财力资源开发

4.医学科学技术开发

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

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卫生人力为对象所进行的培养、使用和配置的活动。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通过预测卫生事业未来人力需求与供给,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配置,使其与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

卫生人力资源的预测和规划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是对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三是制定规则,提出落实措施。

卫生人力开发

(1)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

(2)加强在职卫生人员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重点学科带头人。要做好岗位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3)重视各类技术人才的培训。

对各类技术人才的培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规划、培养和充实。

(4)鼓励留居海外的卫生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各种形式为祖国服务。

(三)卫生资源开发

1.卫生人力资源开发

2.卫生物力资源开发

3.卫生财力资源开发

4.医学科学技术开发房屋、医疗

设备、药品、材料等

卫生资金的筹集、使用、补偿

一、卫生服务资源概述

(一)卫生资源概念

1.硬件资源

2.软件资源

(二)卫生资源的特点

(三)卫生资源开发

二、卫生资源的配置(一)卫生资源配置的概念(二)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三)卫生资源配置方式(四)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五)卫生资源配置的具体内容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

关于印发《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卫生局,发展改革委(局),财政局: 为了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的要求,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制定了《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抓紧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市州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于2011年4月前报省审批后实施。 附件:1、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 2、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 二0一一年一月五日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政策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特制订《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1-2015年)》(以下简称《标准》)。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从湖北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先进经验,科学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卫生资源配置与准入方面的规划和监管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民营资本举办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坚持实施属地化与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三)坚持统筹规划与区别发展。从全局出发,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要求,统筹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同时,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实施不同的配置政策,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 (四)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卫生资源配置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加快发展步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领先。同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逐步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思考(一)

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思考(一) 摘要: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思考: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非公医疗机构,依法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覆盖广泛和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词: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对策城市卫生资源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做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合理配置城市卫生资源,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广大卫生管理专家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查了江苏南通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就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提出如下思考。1制订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存量资源以区域卫生规划基本要求为原则,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根据市区发展规划,对卫生机构的布局、卫生资源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层次分明、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减少卫生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按功能状态进行估价,将功能完好

但闲置的设备,按照其现有价值,有偿调剂到需要装备的单位。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服务范围,根据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进行重新明确,疾病归口管理,各级、各类机构间建立相互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从而实现市区医疗机构功能齐全、定位明确、服务规范的新局面。2构建以城市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城市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是要调整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以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二级结构,建立起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1明确政府办医责任,集中力量办好城市医疗中心2.1.1合理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按照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将那些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疗机构由政府继续办好,以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在主导基本医疗服务、调控服务市场、平抑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功能。对那些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的专科医疗机构承担的传染病防治、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服务等,主要由政府举办,逐步实行购买服务。急救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由政府举办。对政府不再继续举办的医疗机构,要本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保证稳定的原则,通过适宜的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地级城市市区办好1~2家综合医院和1家中医院。2.1.2大力扶持城市医疗中心的发展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和规模调整以后,政府要集中力量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设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焦禹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与“再配置”[1]。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表现较为活跃的部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城乡的不均衡分布,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公平与效率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2]。 首先,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与供给方面,城乡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如在执业医生、卫技人员等的配置上呈现出不平衡及不均等的状况;再者,在优质资源与人员质量方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着城乡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技术大多集中工作于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而在农村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偏低{3]。这是当前我国卫生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与有效利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并被国内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其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往往向购买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将服务集中于那些价格高的药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疗上。实践证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也是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和医疗卫生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整合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资源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4]。在公共卫生宣传、防病治病和教育中,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了物力、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笔者试图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其公益性,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 1 .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1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卫生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已勉强达到够用,但却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对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统计得出的下列结果却说明了一点的问题,首先全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446万人,然而高级人员只占5.6%,中级人员占22%,初级人员最多,占72%,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4:13。而从学历构成上看,研究生不足2%,本科生有15%,大专生有29%,中专生最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测量 效率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 ,包括 3 层含义 :技术效率、成本效果和配置效率 ,文章阐述了对有关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各种测量方法。常用以下方法测量技术效率 : 比率分析法、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 等 ; 用生产函数来测量经济效率 ; 用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用分析 CUA和成本效益分析 CBA 评价成本结果。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 医疗和预防服务的比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比例、卫生总费用的流向等。 效率是各国政府卫生部门追求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 ,也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效率 , 简而言之 , 就是让稀缺的资源产出最大化。它有以下 3 层含义 : 一是不浪费资源 : 指技术效率、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 ; 二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每一种产品 : 指具有成本 2 效果 ; 三是生产人们赋予价值最高的产品类型和数量 , 即配置效率。用通俗的语言来讲 ,效率就意味着“恰当地做事情”即技术效率和成本效果和“做恰当的事情”即配置效率。 一、技术效率 至于技术效率 ( T echnical e f ficiency) ,不同人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旗舰计划培训教材中指出技术效率可以表示为“从任何给定的投入组合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如果医院的规模比它所要为其社区需要的服务量还要大时 ,可以说该医院技术无效率 ( T echnical ine f ficiency) 。再如一个机构的人员配备相对于需要来说太高时 ,那么就会出现人员闲置状态 , 也是技术无效率的种情况。1991 年 P ass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最佳状态。1999 年 F olland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生产既定投入组合的产出最多。P akm er等人认为在资源投入与健康结果( H ealth outc om e) 之间的相关关系中 , 结果改善最大的那个要素投入组合状态才具有技术效率。Huss ey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或既定投入的产出最大。 总之 ,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技术效率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技术效率可以归纳为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 ,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以期最大程度到增加产出 , 见图 1 。图中横坐标代表劳动 (L) 投入量 ,纵坐标代表资本 ( K ) 投入量 ,A B 线代表预算线 (Budg et line) 或等成本线 ( I s o- c os t line ) ,表示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 生产者所能够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Q1 , Q2 ,Q3 代表等产量线 ( I s o- quant curv e) ,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或者表示生产某一种数量的产品 ,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 3条等产量曲线的产量大小顺序依次为Q1 Q1,E点的产量是既定成本时的最大产量,在Q2 上产量是相同的,除E点外,其它点均在AB线之外,但成本却大于E点,所以E的成本是既定产量时的最小成本。

(环境管理)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节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三节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第四节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第五节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第一节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 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其要点有:以 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其要点有:以帕累托提 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 ?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 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 实经济政策或经济制度是否合意。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消费者偏好 ?一、商品组合 ?例:消费者每月购买食物与衣服的组合 ? A 食物20 衣服30 ? B 食物10 衣服50 ? C 食物40 衣服20 ? D 食物30 衣服20 ? E 食物30 衣服40 ? F 食物10 衣服40 二、基本假定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 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杨慧钰史敏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政府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医疗设备陈旧或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技术水平较低,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而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城乡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因此,合理配置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把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健康问题经济、有效地解决在乡、镇、村,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供给,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入点。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益的最大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加速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卫生网络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农村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改进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组织体制。完善村镇区三级卫生网络,实现“机构、设备、人才、服务、管理”五配套,加强对医疗服务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区域规划。根据村医务室、乡镇卫生院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客观情况,坚持重心下移、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造就医环境,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尽早构建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统一规划建设,转变服务职能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改乡镇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乡镇、村两级卫生院功能转变和服务前移。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要求,配置标准工作用房和设备,根据卫生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发展规律,以农村1500-2000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规模和服务半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统一标识,对进药渠道、医疗处方、使用发票、人事培训和医政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逐渐转变职能,从单纯医疗服务为主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为辖区内群众巡诊随访和健康教育,使农民群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的预防和诊治。 三、统筹城乡公共卫生管理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此,我市应在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一、编制《标准》的基本工作步骤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计社会[1999]261号),推动我区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各地市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在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下,自2000年8月开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牵头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近1年的积极努力,提出了《标准》(试行)。基本工作步骤是: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1999年7月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卫生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政府吴恒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计委、财政、卫生等多个部门参加,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经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上做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内容包括分析社会经济、居民健康和卫生资源状况,确定主要卫生问题,制定规划目标和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对策措施和实施监督评价。为此,2000年8月专门成立了《标准》编制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卫生厅高枫厅长任组长,并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区防疫站、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区妇幼保健院等单位抽调了十多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家及技术骨干组成《标准》编制组。 (二)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由于编制组成员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为使大家能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组织编制组成员学习相关文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统一认识,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 (三)查阅大量文献,把握研究发展动态通过光盘检索,查阅了数百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有关研究发展动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编制工作的开展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四)外出参观学习,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鉴于国内部分省份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已完成了具有本省特色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为少走弯路,争取时间,编制组选派七位同志分两组前往海南、四川省和山东、辽宁省参观学习其编制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做法和经验,还派员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讨会",为《标准》的编制工作做了技术力量的准备。 (五)编制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是《标准》科学、可行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借鉴兄弟省份做法的同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于2000年11月24日组织并通过区内专家论证。明确了编制《标准》的主要技术方法。参加论证会的专家名单见附件Ⅰ。 (六)召开"全区《标准》测算工作会议" 为确保测算所需数据的准确可靠,于2000年12月2日召开"全区《标准》测算工作会议",各地市卫生局的计财科科长和统计员,作为本地市《标准》测算所需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参加会议,接受统一培训,明确编制《标准》的目的意义、技术指标的界定、要求等。 (七)成立数据管理小组根据《技术方案》的要求,在《标准》的编制和测算过程中,不但要分析全区近十年广西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同时还要掌握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此,专门成立了数据管理小组并组建了专用计算机室,建立分析用数据库,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安全、准确和资源共享。 (八)开展调研,集思广益为使制订出的《标准》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在梧州市、贺州地区、柳州市、柳州地区、玉林市、南宁地区等六个地、市召开《标准》调研会,对《标准》(讨论稿1)和《技术方案》广泛收集修改意见。参加调研会的有各地、市、县卫生局的领导及各相关科室主管、各级各类医院(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其他专科医院、其他部门医院)院长、各级(地、市、县)卫生防疫站站长、乡镇中心卫生院(卫生院)院长等共214人。与会的领导、专家就广西目前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现状、存

卫生资源配置及公平性

卫生经济学论文 题目: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综述 摘要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我国卫生卫生事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应用了文献分析、数据收集、对比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卫生资源配置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生资源,现状,成因,综述 Re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bstract: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system reform as well a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is don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suggestions by us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health resources;the current situation;causes;review 引言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卫生事业实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卫生资源是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其配置状况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对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系统、全面地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诸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对卫生改革缺乏整体制度安排,加之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公平性重视不够,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突出问题:卫生服务公平性下降,卫生服务整体绩效不高等问题。追根溯源,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最根本原因,解决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有助于促进卫生发展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卫生事业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成为了当前卫生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成因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卫生资源配置调整提供建议。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一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我们努力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科研条件建设以及企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一五新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几年来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 余项,争取国家和省、市级以上项目资金2400 万元,投入县级科研经费每年都在1000 万元以上,促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全县煤炭回采率由上世纪末的25%提高到了现在的65%。冶铸产业全部淘汰了100 立方以下的高炉,引进建成了300 万吨的福盛钢厂。发展培育了一批10万吨级规模铸造企业。建成2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15个规模养殖小区,农业新技术覆盖面达95%,农作物优种普及率达100%,37 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发展科技示范户2100 个,培育科技 当家人35600 个,培训各类实用型技术人员20 多万名。每年对10 名外聘科技人才实施重奖,组织正高级、副高级、外聘和特殊技能专业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并每月分别给予500--1000 元生活津贴。近

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 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0 余名。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的方针和“关小、改中、建大”的原则,对全县的煤铁传统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提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靠示范项目的引导和带动,发展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稳定发展基础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首先摒弃“重工轻农”的思想,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了2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设了四个生态农业基地和五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向着立体化、生态化发展。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政策引导树立科技新理念。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科技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0 多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较大,成效显著。 当前我县科技工作呈现了新的态势: 一是以技术攻关引进为切入点,全国铸造产品交易集散 地初具雏形。我县依托传统铸造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

农业资源优化与配置结课论文 学院:农学院 年级:作物2010级 姓名:孔繁明

中国农业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 农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和主要的物质基础,又是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主要包括农用土地、农用水源、气候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等。中国农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00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只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目前已有13亿人,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造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1]气候资源类型丰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和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由此可见,中国农业资源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可行对策。关键词:农业资源中国现状分析对策 正文: 21世纪我们面临的现实世界,是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粮食供应的不断紧张,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加大,农业资源已经迅速接近承载力的上限,平均每人拥有的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每人拥有的草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每人拥有的林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人拥有的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l/4。以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支撑22%世界总人口,并且.保持人均400kg的粮食数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2]

1.中国农业资源的现状 目前中国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3] ,但就态势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污染已构成投入的瓶颈”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2220方,虽属轻度缺水,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占中国人口1/2,也是粮食主产区的北方人均水资源只有900方,属于重度缺水。中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和年际间变异大。占粮食播种总面积55%的重要农业区,水资源只占中国总量的14.4%,而且旱灾频繁,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造成涝灾。1991年以来,中国耕地每年干旱受灾面积约2700万hm2,由此而减产粮食2800万t [4] 。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的缺乏问题,国家从2002年投巨资开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但在工程的施工和运行中,应注意防止沿线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问题。长江的第一份“体检报告”,2007 年长江干流岸边污染达 600 公里,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2004年三峡库区支流库湾累计发生“水华”6起,2005年累计发生“水华”19起,2006年仅2~3月份累计发生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5] 。究其原因是,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cm/s,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报告称,三峡库区的源包括点源、面源和流动源。其中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

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26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X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X编发〔X〕81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87号)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制定以下方案: 一、完善医疗卫生人才管理体制 (一)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编制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合编共用、动态管理”原则,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基本编制+备案编制”总量管理。区编办负责在全区编制总量范围内核定医疗卫生单位编制总量、基本编制和备案编制数量。在医疗卫生单位编制范围内,区卫计局统筹安排各医疗卫生单位编制和岗位设置,报区编办审核备案,实行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区编办优先安排医疗卫生单位编制,重点解决医疗机构人员编制短缺问题,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 1、区级公立医院编制。依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和X省编办、省人

社厅、省卫计委《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X编办发〔X〕13号)中“按照县域户籍人口每千人3.0张病床、床位和人员编制1∶1.5的比例,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明确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床位和人员编制比例。”核定三所区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为(178×3×1.5)801人。 2、镇卫生院(分院)编制。依据省编办《X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X编发〔X〕81号)中“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以县(区)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动态管理、自然平衡的管理办法。原则上按照各县(区)乡镇户籍人口总数的1.2‰核定全县(区)卫生院人员编制总数。”核定全区14所镇卫生院(分院)人员编制为(178×1.2)213人。 3、区卫生监督所编制。依据原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卫监督发〔X〕103号)中“按照‘权责一致、编随责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职’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参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测算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核定区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至少为18名。 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依据《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印发关于的通知》中“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总量,原则上按全省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控制。县(区、市)

优化资源的配置

优化资源的配置 编辑: 【摘要】由于IT产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市场竞争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而现代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又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价值链会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主要从基本理论方面论述价值链会计以“实时”优化资源的配置为价值目标的合理性,以说明价值链会计的本质功能。 一、引言 传统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已逐步体现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思想。但是由于其对企业价值增值过程认识尚不深刻,对会计管理活动认知存在局限性。随着现代I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现行的管理会计制度已不能更有效地为企业参与现代市场竞争服务。从企业的外部关系来看,价值链会计因更重视于资源的配置将具有更有效的资源调节能力;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价值链会计将更重视于对业务流程的有效细分,以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益。这将促使我们站在企业价值增值的新高度重新审视传统管理会计体系,为其重新定位。因此,笔者认为,以“实时”优化企业资源为目标取向的价值链会计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二、IT环境下实时会计信息的传递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和传递信

息,这加快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流的传递速度。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信息流一旦成为产业关联中的主导因素时,由于其不同于物质的特殊属性,完全可以突破物质流相对固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传递轨道的束缚,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系统的集成。这不仅引导和加速了产业关联中的物质流,更加重要的是开辟了新的产业关联的传递路径,创造了产业融合拓展化的机会。产业关联程度随着信息的大量共享不仅使产业系统的灵活性增加,适应性增强,而且也使系统的组织与控制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显然,这种产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企业通过协作得到的一个多赢的结果。它有效地促使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其达到企业增收、产业增效的目的。这是促使产业内的企业共同合作的趋利动因。然而竞争的残酷性说明市场中的企业并不是“无私者”,它们又总是在寻找一个最为有利的时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信息流的传递速度的加快在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无疑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在一个产业中保持其竞争优势,那么很可能随时因其对手已存在竞争优势的扩大而陷于不利地位,甚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往往有很多的企业就是因为在决策中不了解市场的动态,刚刚上一条新的流水线就因为技术的革新而不得不停止生产;而当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时又害怕风险而错失良机。企业在进行快速决策之前对于信息必须有两个基本的工作尚待完成:①及时收集、整理信息。②信息的及时分析。前者是一个前提条件,它的实现需要企业的管理层高度重视,具备基本的具备

卫生资源配置

摘要 卫生资源属于经济资源,如何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从而提高其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是我国现今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卫生资源量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卫生资源的筹资渠道,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求。为此,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卫生资源;现状;改革

Abstract Health resources belong to the economic resources, how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health resources, so as to improve its rationality, fairness and effectiveness is a strategic problem of common concern in China today. In recent years, construction of health service in our country achievement be obvious to peopl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health servic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s growing health care demand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which requires us to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structure, optimizing health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rate, thus maximum limit satisfy people's demand for health care. Therefore, we need the status of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hina's understand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Key Words:Health resources; current situation; reform

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姜正方 (新疆兵团农三师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目前,生产建设兵团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上存在着宏观管理调控力度不强、对科技要素之间协调不够、企 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生产建设兵团应改革科技体制,加强科技资源的宏观调控;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广泛吸纳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渠道;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提高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依靠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兵团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2-02 [作者简介]姜正方(1962-),新疆兵团农三师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济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专业。 一、科技资源配置概述 (一)兵团科技资源 1.科技财力资源。根据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结果可看出,2000年以来,兵团R&D 经费支出以年均28.7%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3.39亿元,是2000年的8.7倍。2009年,兵团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教育行业R&D 经费支出分别为1.37亿元、0.58亿元、0.61亿元和0.4亿元,占全部行业的比重分别是40.5%、16.9%、17.9%和11.7%。 2.科技人力资源。2010年兵团在科研机构中,从事科研活动852人, 按工作性质分,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课题活动人员占67.02%;科技服务人员占17.37%。按学历分,博士学历占0.93%;硕士占21.01%,本科46.95%;其他占31.1%。按专业技术职称分,高级职称占28.4%;中级职称占38.5%;初级职称占33.1%。人才构成呈“橄榄型”,高、初级人才比例小,中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按行业分,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占96.19%;从事其他行业的占3.81%。2010年,兵团所属的6所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教师共有3353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225人,副教授961人,讲师1552人。 (二)兵团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兵团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的认识不断提高,制定了2015年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条件建设,构建创新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的总体思路。兵团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兵团产学研联合工程”等,科技资源配置呈现了良好状态。 1.科研机构建设方面。兵团、师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 和高等院校是兵团科研活动的主要单位,目前共有17家,其中兵团直属科研机构2家,师属农科所、科研所15个;另有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农垦大学所属的研究中心。目前兵团高校具有10大学科门类,50余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65万人,图书馆藏书135万册,专任教师1489人,教授、副教授共6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兵团高校已为兵团和全国农垦系统培训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10万余人。 2.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面。据2002年统计,全兵团共有三类公交建商企业249家,其中一类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二、三类企业也有部分建立技术中心。兵团共认定了15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天业(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兵团建立了四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形成了从兵团到基层团场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兵团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应用,为兵团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方面。目前,兵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知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石河子专利事务所,兵团技术市场办公室等;二是直接参于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如国家节水工程中心(天业集团)、兵团细毛羊工程中心(新疆农垦科学院)。这些机构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示范基地、科技企业的孵化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兵团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管理调控力度不够 由于兵团的体制特殊,所以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交叉重叠,封闭运行,自成体系,科技要素之间协调不 第2012年第6期(总第39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2Total No.39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6-0054-0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