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模拟题

汉语修辞学-模拟题
汉语修辞学-模拟题

大学汉语修辞学

模拟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修辞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察法、归纳法、比较法、统计法

解析:见修辞学的研究方法

2.______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答案:语言

解析:见语言世界

3.交际活动是______和______的统一。

答案:表达者、接受者

解析:见对象原则

4.修辞是______的艺术,表达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表达、保持自我本色

解析:见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自我

5.同义异形的“形”可以指书写形式,也可以指______。

答案:词语和句子的结构

解析:见同义异形之“形”

6.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答案:修辞学发凡、陈望道

解析:见年轻的修辞学

7.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______、______、______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答案:叠韵、叠音、拟声词

解析:见语音一章

8.______,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______或______的意思。

答案:对偶、对立、对称

解析:见对偶

9._______,就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答案:对照

解析:见对照的定义

10.“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答案:借代

解析:见借代的定义和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30分,选对得分,选错不扣分)

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

A.孔子

B.刘勰

C.唐钺

D.陈望道

答案:C

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

A.38种

B. 27种

C.24种

D.131种

答案:A

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B

4.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无晴却有晴”属于()。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答案:B

5.“摇曳、窈窕、青青、瞧瞧”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

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答案:B

6.“辞达而已矣。”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答案:A

7.“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龟蛇”指“龟山、蛇山”,属于()。

A.具体代抽象

B.部分代整体

C.专称代泛称

D.特征代本体

答案:D

8.“孟蓓气得看瞪对面的辛小亮。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其中的“像……像……”属于()。

A.明喻

B.暗喻

C.表比较

D.表不确定

答案:B

9.“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答案:D

10.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

A.《文心雕龙》

B.《文则》

C.《文选》

D.《文赋》

答案:A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40分)

1.修辞和修辞学的区别何在?

要点: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2.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何在?

要点:从反面提问,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叫做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

3.举例说明词语和事物的关系。

要点:语言符号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1、同一个语言符号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2、同一对象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符号来指称;3、有许多事物没有相对应的词语;4、有些词语其实没有相对应的客观对象。

4.举例说明双关的多样性。

要点:双关,就是有意识的使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上下文中,同时兼有两层(或以上)的意思。双关的表里两层意思之间是不平等的,说写者的重点、本意不是表面上的、字面的意思,甚至要舍弃字面意思,要求听读者把握隐藏在深处的那层意思。双关的意义不限于两层,还可以更多。

5.孤立的句子和话语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要点:孤立的句子包括短语,如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话语中的句子有完整的主语谓语宾语,不可以缺少成分否则是病句。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

1.请举例分析词序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要点:从消极的角度上说,词序不当可能会引起误会,损害表达效果。超常词序可以提高表达效果。状语,通常都在动词中心语之前、主语之后,状语移到主语之前,或谓语之后,加重了语气。词序偏离也是渲染气氛、塑造人物的手段。词序颠倒也是一种游戏手段等。

2.在风格的鉴赏与培养上,请谈谈自己对模仿和创新关系的认识。

要点:风格的鉴赏、模仿和创新、互为支撑、不可一味要求其一二忽略其二等。

大学汉语修辞学

模拟考试试题二

二、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________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答案:叠音

解析:见衬词和叠音词

2.________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答案:散句

解析:见整句和散句

3.语言的社会变体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阶级习惯语、行话、术语、俚俗语、禁忌语

解析:见语言的社会变体

4._________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答案:先秦两汉

解析:见修辞活动和修辞学

5._________是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答案:韵

解析: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

6.借代常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征、标志、部分、整体

解析:借代的类型和运用

7.引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明引、暗引、正引、反引

解析:引用的类型

8.分析言语风格,要抓住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复性、整体性、特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30分,选对得分,选错不扣分)

1.“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

A. 修饰文辞

B.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C. 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D.说话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借喻就是借代

B.对比就是对偶

C.托就是对偶

D.反对就是对比

答案:D

3.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段的使用,能使语言()。

A.具有生动性

B.得到强调

C.具有形式美

D.具有音乐美

答案:A

4.“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 )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

A.浇灭

B.吹灭

C.扑灭

D.毁灭

答案:A

5.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

A.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B.什么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朝前走好了。

C.这帮匪徒一头扎进了我们的埋伏圈。

D.路边一排排白杨好象也在说:“小伙子,勇敢前进吧!”。

答:A

6.对偶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从结构看是()。

A.正对

B.严对

C.宽对

D.反对

答案:B

7.“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这段话从总体看运用了()辞格,其中又用了()辞格。

A.排比层递

B.衬托对偶

C.对比排比

D.对偶夸张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不是整句。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答案:B

9、“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

答案:A

10.“每条岭都是那样温柔”属于比拟中的( )。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答案:A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40分)

1.举例说明递进同排比的区别。

要点:递进句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一层进一层的意思。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只要句子意思是并列的,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式相同的句子。词与词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词、句或者段要是三个或以上还有排比的东西要并列。

2.举例说明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主要区别。

要点:①口语句式结构比较松散,短句多,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严紧,较多使用附加成分和并列成分。

②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往往用得多一些。

③书面语比较讲究句子的锤炼,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④在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3.举例说明公文语体的特征。

要点:责权性;限定性;时效性;程式性

4.举例说明对偶的分类。

要点:正对、反对、串对、鼎足对

5.试举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逻辑的关系的。

要点:修辞要服从逻辑,逻辑不仅可以管理修辞,也可以帮助修辞,逻辑是修辞的基础,两者是矛盾的统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副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要点:该段落中所用的修辞格有:(1)反语(好个“友邦人士”);(2)排比兼反复(…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3)映衬(…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惊诧了!)(5)比拟(拟物)(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2.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

【原文】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根部扎入岩隙间,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柔静多姿,洁白晶莹。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海拔几千公尺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碧野《天山景物记》,《人民文学》杂志)

【改文】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它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根部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它承受着雪光,蓝洁晶莹,柔静多姿。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碧野《天山景物记》,高中语文课本)

要点:【修改1】“超越……以上”搭配不当,故改为“在……以上”。【修改2】在短语“青凛凛的寒光中”前面加介词“在”突出这个短语的状语性质。【修改3】去掉定语“雪

的”,文字简练。【修改4】“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后改为句号,因为语意已尽。【修改5】“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改为“它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因为前面的宾语是“雪莲”,主语没有必要重复,因此改为“它”。把原来的定语改为谓语,既与下文的“这……的”的句式避免雷同,又使句子更顺畅。【修改6】“岩隙间”中删去“间”,表意更简练。【修改7】“汲取雪水”后改为句号,后面加“它”。因前面的文字说明性的,后面的文字是描写性的,分为两句表述更清楚。【修改8】“柔静多姿,洁白晶莹,”改为“蓝洁晶莹,柔静多姿”,“洁白”改为“蓝洁”更准确,改变次序先写颜色,再写姿态,更加合理。【修改9】删去“海拔几千公尺”,更简练。【修改10】“妇女良药”改为“妇科良药”表意更准确。

大学汉语修辞学

模拟考试试题三

三、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_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和规则。

答案:词汇、语法

解析:见语言世界

2._________是由音义结合的任意的符号所构成的价值系统;_________是语言的存在形式。答案:语言、言语

解析:见语言和言语

3.汉语的句式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可以分成长和_________、整和_________等句式。

答案:短、散

解析:见第七章,结构

4._________,就是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现象,也就是_________。

答案:同形异义、多以现象

解析:见同形异义

5.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_________、上声、_________四声,又可归成平、仄两类。

答案:阳平、去声

解析:见声调与平仄

6.同语流音变一样,语流义变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脱落等现象。

答案:同化、异化、弱化

解析:见语流义变

7._________就是言语流中前后具有较大停顿的语音单位。

答案:语音句

解析:见语音一章中语音句的定义

8.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都追求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义手段选择的基本原则。答案:均衡的美、均衡

解析:见语言的均衡美

9.公文语体的特征是_________,学术语体的特征是_________。

答案:务实性、求真性

解析:见语体分类

10.比拟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上的统称。

答案:比喻、拟人

解析:见比拟的定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选对得分,选错不扣分)

1.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论语》

B.《孟子》

C.《易经》

D.《老子》

答案:C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

A.《文心雕龙》

B.《文则》

C.《文选》

D.《文赋》

答案:B

3.“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

答案:D

4.“乡下来了保姆,他不用再做马大嫂了”属于()。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判断

答案:B

5.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属于()。

A.直接、缩小夸张

B.直接、扩大夸张

C.间接、夸大夸张

D.间接、缩小夸张

答案:C

6.“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反一物拟作另一物

答案:C

7.“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

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答案:B

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 )。

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答案:A

9.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

A.比喻“三年”

B.借指“三年”

C.借指“三个季节”

D.比喻“三个季节”

答案:B

10.“玲珑,苗条,星星,看看”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

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答案: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40分)

1.举例说明谐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要点:谐音可以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谐音是制造幽默风趣的重要手段,谐音是歇后语构成的重要方式,谐音创造了汉语的谐音文化。举例略。

2.举例说明递进与排比的区别。

要点: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大都是横式的、并列的,但也可以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要求语法结构的相同或相似,递进可以只由语义上有递进关系的词或词组并列而成。举例略。

3.举例说明什么是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要点:谐音双关,就是利用同音现象构成双关语。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和句子的语言多义现象或言语意义的多义现象而构成。举例略。

4.举例说明婉曲的功能。

要点:文明文雅礼貌,避免刺激对方引发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淡化语义的作用;也是一种构词手段,一种词义演变方式。举例略。

5.举例说明夸张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类别。

要点:直接夸张,间接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举例略。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

1.简述设问和反诘的异同。

要点:同:都是问句的形式,都表达某种肯定的见解或叙述已知的事情,是无疑而问;

异:设问可引起读者注意、思考然后予以解答,可领起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贯通、条例清楚、层次分明,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反诘的表达一般不要求回答。一是内部结构不同;二是作用不同;三是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2.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

【原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增了些阴黯。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她看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改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叶圣陶《夜》)

要点:①把“放着”改为“发出”,用词更规范、自然。②把“增了些阴黯”改为“加浓了阴暗”,使表述更通俗,口语化。③把“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改为“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使表达比较具体明晰,而不空泛抽象。④把“连牵地”改为“连连牵牵的”语音更流畅,语法更规范。⑤把“注视”改为“注视着”,增一“着”表示动作连续,更生动。⑥把“定定地”改为“定定的”,更规范。作状语用“地”,作谓语用“的”。⑦

“她看”改为“她想”,更准确。

大学汉语修辞学

模拟考试试题四

四、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________,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答案:先秦两汉

解析:见第一章第一部分古老而年轻的修辞学

2.1961年________在《汉语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中指出:“修辞学,或风格学,或辞章学——这是语言研究的另一个部分……”。

答案:吕叔湘

解析:见年轻的修辞学

3.1932年陈望道________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答案:《修辞学发凡》

解析: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4.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语音、词汇、语法

解析: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基本三要素。

5.语境可以分为________和言外语境。

答案:言内语境

解析:见语境的分类

6.书面语体可以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公文语体、学术语体、文艺语体、传媒语体

解析:见语体分类

7.________,就是由一定数量的音节构成的音律单位。

答案:节拍

解析:见第六章语音、第五部分节拍

8.________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答案:散句

解析:见第七章结构、第三部分整句和散句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________,结构________,字数________,词类相当,没有重字,________协调。

答案:相关、相同、相等、平仄

解析:见第八章均衡、第二部分对偶

10.双关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情景双关

解析:见第十章变化、第三部分双关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更强烈的语气、感情色彩

解析:见第九章第六部分问语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30分,选对得分,选错不扣分)

1.()的《修辞格》,是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转向的一部关键性著作。

A.孔子

B.刘勰

C.唐钺

D.陈望道

答案:C

2.“坎坷、灿烂、妈妈、走走”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 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

D. 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答案:C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属于()。

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答案:D

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 )的诗中。

A.贾岛

B.韩愈

C.李白

D.杜甫

答案:A

5.“白日依山尽”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6.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 )词语运用不当。

A.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B.公安战士早就设下了陷阱,量他们也跑不了。

C.您的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

D.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他们两位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答案:B

7.《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

D.暗喻(本体—喻体)

答案:B

8.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B

9.汉语句子的最基本词序是()。

A.主-谓-宾

B.主-宾-谓

C.谓-宾-主

D.宾-谓-主

答案:A

10、“没有耕耘,哪来收获?”属于( )。

A.设问

B.诘问

C.反问

D.自问自答

答案:C

三、简答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修辞和修辞学的区别是什么?

要点:客观存在物;知识、学说、理论。

2.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要点:用意表达泫外之音,意外之意,或借题发挥,把内容表达地更加含蓄,意境更加深远,引起读者深入思考、丰富的联想从而增加语言淡然里生动性。

3.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

要点:一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包括比喻、借代、比拟、摹状、对比、映村、夸张、婉言、双关、反语、引用、警策等;二是从语言形式方面着眼包括对偶、排比、叠用、蝉联、回环等。

4.设问句和反问句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要点: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设问句是指先提出问题,接着把答案说出来,自问自答的句子。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表现较强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5.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要点:比喻和比拟的定义;比喻要求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有相似之处,比拟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不重视相似关系或相关关系;比喻重点在“喻”,比拟重点在移情。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

1.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要点:短句指字数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语音的停顿与意义的段落相一致,比较适合表达强烈的、激昂的感情;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多、容量大,可以用来精确的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一般用于书面语。

2.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词语的修辞效果。

【原文】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划行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同名散文集)

【改文一】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错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长河浪花集)

【改文二】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

要点:【原文】……划行着……,【改文一】……错杂着……,【改文二】……夹杂着……。“划行”重在描写船只的情态,和文章描述花城的繁丽主题稍有距离:“错杂”着重描述珠江上的景状,与主题较切合,然“错杂”有不太协调的意思:“夹杂”的作用和“错杂”相似,但比“错杂”更准确地描写了为装点花城,花市开始前珠江上的景象。

大学汉语修辞学

模拟考试试题五

五、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诗经最基本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赋、比、兴

解析:见第一章修辞活动和修辞学,古老而年轻的修辞学

2.交际活动的多种矛盾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答案:表达者、接受者

解析:见第二章第一部分交际的矛盾

3.李名方在《修辞学:言语得体学》中归纳说:“得体性原子,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要素。”

答案:合境、合位、合礼、合俗、合式

解析:见第二章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

4.比喻的类型,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喻、暗喻、借喻

解析:见十一章联系、二比喻

5.押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押韵可以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

答案:句句押、排韵、隔行押、隔行韵。

解析:见第六章语音,押韵的模式

6.广义的语言风格是语言自身的特征或语言运用的特征总和。一个是语言自身的风格,一个是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运用的风格

解析:见第十二章风格、二言语风格和言语风格学

7.衔接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形式的衔接、意义的衔接

解析:见第七章结构、七话语衔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选对得分,选错不扣分)

1.下列说法()正确。

A.相似点就是指本体和喻体的形状相同。

B.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色彩相同。

C.借喻和借代的构成基础不相同。

D.正对和反对的分类角度不相同。

答案:A

2.“修辞立其诚”中“修辞”的意思是 A 。

A. 修饰文辞

B.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C. 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D.说话

答案:A

3.“空山新雨后”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A. 平起仄收

B. 平起平收

C. 仄起平收

D. 仄起仄收

答案:A

4.“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A.明喻

B.暗喻

C.表比较

D.表不确定

答案:D

5.“夜深入静,万籁俱寂,一片明净的灯光热情而温柔地抚着我”是( )。

A.比喻 B.拟人 D.对偶 C.拟物

答案:B

6.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

A.对立

B.对称

C.对偶

D.排比

答案:B

7.“假的总是假的,谬误终究还是谬误。”这句话用了( )辞格。

A.排比

B.警策

C.比喻

D.顶真

答案:B

8.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这种修辞叫。

A.排比反复

B.对偶反复

C.连续反复

D.间隔反复

答案:C

9.顶真的修辞格又称为()。

A.联珠

B.排比

C.对偶

D.回环

答案:A

10.“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运用()修辞格。

A.反问

B.设问

C.反复

D.对比

答案: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40分)

1.请简述什么长句?长句有什么特点?

解析: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长句的特点:1、信息丰富。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2、气势充畅。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3、脉络分明。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晰。

2.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是怎样的?

解析: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3.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解析:(1)语意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举例略。

4.夸张的修辞作用是什么?应怎样恰当应用?

解析:表达用意表达泫外之音,意外之意,或借题发挥,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联想受到突出形象的过去效果;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夸张要掌握分寸;夸张要充分、鲜明

5.什么是文体和语体?语体的特征是什么?

解析:文体是文章体裁,是文章的分类。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适应语境而形成的言语表达类型;稳定性,排他性,封闭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要点:①《乡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诗人在诗中并没有使用美丽的藻词,更没有牵强附会的短语,只有很寻常很简单的句字,却足以让人深深感动。作者的乡愁,跟着时间的变换,从邮票到船票再到母亲的坟墓,三节并列却又层层推进。邮票写着淡淡的离愁,船票带着浓浓的思念,而母亲矮矮的坟墓埋着作者隐隐的失去亲人的哀愁。前三节的愁是由母亲和妻子而起,在第四节作者笔锋一转,寓意不再停留在表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浅浅的海峡就是阻止回家而萌生乡愁的地方,大陆母亲在“那头”,台湾孩子在“这头”,两地相望,愁绪绵绵。②全诗采用了比喻(暗喻)的手法,把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愁分别形象化地比喻为“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在词句的运用上,成功地运用了叠音词,例如: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音词的使用突出了词语的意义,夸大了描绘效果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2.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

【原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增了些阴黯。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她看孩子因为受着突

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改文】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不过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额上虽然已画上好几条皱纹,还不见得怎么衰老。只是她的眼睛有点儿怪,深陷的眼眶里,红筋连连牵牵的,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叶圣陶《夜》)

要点:①把“放着”改为“发出”,用词更规范、自然。②把“增了些阴黯”改为“加浓了阴暗”,使表述更通俗,口语化。③把“老妇人是普通的型式”改为“老妇人的状貌没有什么特点”,使表达比较具体明晰,而不空泛抽象。④把“连牵地”改为“连连牵牵的”语音更流畅,语法更规范。⑤把“注视”改为“注视着”,增一“着”表示动作连续,更生动。

⑥把“定定地”改为“定定的”,更规范。作状语用“地”,作谓语用“的”。⑦“她看”改为“她想”,更准确。

汉语修辞学复习题 - 副本 (2)

一、填空题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 26.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 27.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议对》。 28.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 惟陈言之务去”,即强调词语的新鲜活泼,这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之一。 29.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30. 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31. 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33. 对偶从意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34. 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双音节化。 35.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语音段落是“七音节”式。 36. 四句一组的诗,第一句、第四句一韵,第二句、第三句一韵,中间两句被其他两句所环抱,这种押韵方式叫抱韵。 37.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句式。 38. 大体上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39. 韵文中的韵类似音乐中的再现,同一类的乐音在句中重复,可使语流具有一种回环美;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40. 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41.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种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物。

汉语修辞学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34 1. “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 A. 明喻 B. 暗喻 C. 表比较 D. 表不确定 满分:2 分 2. “他的眼光iE 像一把刀,刺得老王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夸张 B. 比拟 C. 借代 D. 反语 满分:2 分 3. “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使用了拟物手法。 A. 比喻 B. 拟物 C. 夸张 D. 对偶 满分:2 分

4.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什么句式? A. 长句 B. 短句 C. 整句 D. 散句 满分:2 分 5. 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孟子》 C. 《易经》 D. 《老子》 满分:2 分 6.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 A. 形容词活用 B. 动词活用 C. 名词虚指 D. 数词泛用 满分:2 分 7.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 广告 B. 新闻

C. 论文 D. 诗歌 满分:2 分 8. 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什么句式? A. 顺装句 B. 倒装句 C. 长句 D. 短句 满分:2 分 9. 下列句子中代词的运用,恰当的是( ) A.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B.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C. 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D.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满分:2 分 10. “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 .把人拟作物 D. 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满分:2 分 11. 《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____. A. 二十种 B. 三十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的话,写()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和()。 5、 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4、()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现代汉语修辞学”试卷(A)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 1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适逢其会.(时机)言必信,行必果.(有结果) B.独当.(掌管)一面举措失当.(适合) C.革故鼎.(更新)新投机倒.(转换)把 D.洞.(透彻)若观火铤.(快走的样子)而走险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狂风一起,飞.砂走石。 ②一片树叶在水面上漂.着。 ③这篇文章语言晦涩,理论肤浅 ..,不值一读。 ④深山有猛虎出没 ..。 ⑤他是共产党人肝胆相照 ....的朋友。 ⑥进攻的时候,首先要炸掉敌人修在桥头的堡垒 ..。 ⑦这部书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 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⑥④⑦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⑦ D.②④①③⑥⑤⑦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线是: ①鲸和海豚的四脚也逐渐成鳍状。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为目的开办学校及其他教 育机构。 A.退化原形营利 B.退化原型营利 C.蜕化原型盈利 D.蜕化原形盈利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 也趋之若鹜 ....。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I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引人。 8.对下列语句中的修辞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的正题是“先‘拾柴’后‘烧火’”(副题是“某集团军新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取得工作主动权”)——正题综合运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寓意深远。 B.“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艾青《吹号角》)——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跳出地平线时给人的那种震惊感、辉煌感表现得动人可感。 C.在我们走向胜利的路上,不仅荆棘丛生,而且路旁随时有扒手在窥视着,想乘我们不备,窥取我们奋斗的果实而去。——其中一连串的比喻都是借喻。 D.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丑恶的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其中的“笔”“鬼脸”“高等的画家”用的是借代修辞。 9.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汇编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题 (一) _________________ 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 ②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③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④冰水擦身,是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⑤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⑥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你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连死也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你究竟是怎么回事?"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壮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⑦他的道理讲得很透,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作,也都开始锻炼身体,投入更艰苦的斗争中去。 练习: 1. 短文可以分为三大段,请选出一个正确的分法,在( )里打"√"。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 C.①‖②③④‖⑤⑥⑦ ( ) 2. 文中的第②自然段与第③、④、⑤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 3.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 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回答王若飞在狱中有哪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他为什么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短文主要内容,选择合适的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 ①王若飞②为了真理 ③监狱里的锻炼④王若飞和他的难友们

(2020年更新)电大汉语言本科《汉语修辞学》(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单项选择题题库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汉语修辞学》(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 单项选择题题库 1.i 在下列音节()中要换成 y B. iong 2.边疆”和“边境”的区别是() A. 范围大小不同 3.()表示动作的量 C. 动量词 4.()不能用“不”修饰 B. 名词 5.不、没”都是() A. 否定副词 6.成词语素和非成词语素是从() C. 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 7.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请问,这个演讲结尾的方法用的是()A. 抒情式 8.从1998年起,每年()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D. 9 9.从汉字的构造方式来看,“本”属于() D. 指事字 10.从汉字的构造方式来看,“林”属于() B. 会意字 11.从汉字的构造方式来看,“骑”属于() D. 形声字 12.从汉字的构造方式来看,“山”属于() B. 象形字 13.从汉字的构造方式来看,“问”属于() D. 形声字 14.从汉字的构造方式来看,“信”属于()

B. 会意字 15.从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来看,下面音节没有拼合错误的是() C. 心 xin 16.地震”一词的构词方式是() C. 陈述式 17.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中的“包袱”,是用它的() C. 比喻义 18.辅音n的发音情况是() D. 舌尖中、浊、鼻音 19.辅音zh的发音情况是() B.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20.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属于边音的是() D. l 21.根据语义的上下文语境,在“打游击”中“打”的意思是() A. 从事 22.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是指() D. 从小篆到隶书 23.关于敬辞和谦辞的使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对人称别人的晚辈和年长的平辈时用“用“小”“拙”“鄙’”,如小女、拙荆。24.汉代以后,形声字已占汉字的()以上 C. 80% 25.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B. 拉丁 26.汉语中许多表示动植物的词,还能表示特定的文化含义,如() B. 松树、鸳鸯 27.合成词是()构成的。 D. 两个以上语素 28.很、挺、十分”是() C. 程度副词 29.红领巾”本义是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这种派生方式是() C. 借代引申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一、词语锤炼的重要性 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修辞学从筛选、锤炼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必然会涉及到从声音、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安排、润色,必然会涉及到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如同义词、同音词、反义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词等,利用词汇的规律准确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用法。如果词语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语言交际。例如某中学的化学试题是要求判断正误:“倍比定律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明的。”命题教师拟定的答案是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不少学生坚持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观点。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这些学生的观点有道理:“发明”与“发现”不同,因为“发明”是指研究创造出指某种新产品或新方法,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发现”则是指通过探索找到前人未知、但它本身却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或规律,这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见,词语的选择在语言的使用中非常重要。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重点讲授了“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第一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第二节、“成语和成语的活用”(第三节三个问题。 二、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提出了四个要求:一、准确朴实;二、简洁有力;三、新鲜活泼;四、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把这四点要求分为两个层级,后两个方面是对词语锤炼的更积极的层级要求。 (一准确朴实

所谓“准确朴实”,就是用得合适,具体表现为:其一、准确地反映人和事物的特点。其二、突出主题或重点。其三、适合交际语境,用得得体。其四、突出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褒义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肯定、赞扬、喜爱等感情,贬义则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中性词虽无褒贬色彩,但它与可以通过与褒贬色彩相对而获得修辞自效果。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词语的锤炼主要是对同义词语的选择。同义词语用得好,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简洁有力 简洁有力就是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达到以少驭多、言简意赅的目的。“简洁有力”,并不是机械地排斥对词句的修饰,而是要注意避免干巴巴的堆砌。只要与题旨情境相适应,适当地选用一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词语,更有助于增强文章的丰富性。 总之,“简洁”是就语言手段和意义的联系而言的,使用语言时并不一定需要堆砌许多词藻,简洁的语言运用得好,同样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题旨情境来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三新鲜活泼 所谓“新鲜活泼”就是要注意选用能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能一下就抓住读者和听者的词语。要使语言新鲜活泼,就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功夫。 (四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使用语言时取得交际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即语言要具体形象,描写事物则使之活灵活现,色彩分明;模拟声音则真切可感,悦耳动听,以期收到绘声绘色的效果。如果是抒发感情,则要力求将爱憎、悲喜、激昂、柔婉、庄重、诙谐等感情溢于言表,打动读者和听众。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祝高考顺利!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仅供大家参考!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题。 排队 梁实秋 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博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 三人曰众,古有明训。所以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于推排。我小

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 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 据说:让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谁都知道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昭十) 让,礼之主也。(襄十三)《魏书》卷二十记载着东夷弁辰国的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我们抛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间,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太多。 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节选于《书摘》2015年01月01日,有删改)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社科文(答案及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社科文(答案及解析) 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

最新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主张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2、在我国修辞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先秦两汉时期) 3、“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 4、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文赋》) 5、唐代刘知几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学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史通》) 6、宋代陈騤的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文则》) 7、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修辞学发凡》) 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字工作者的欢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语法修辞讲话》) 9、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作用。(制约) 10、语言环境包括、、、、和话语的具体环境。(社会时代。题旨情境。对象。场合。时间) 三、应用分析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标题(揭露生产厂家在“生产日期”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的两种说法加以评析。 (1)喝“明天”的牛奶吃“明天”的面包 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 (2)厂家弄虚作假今天出厂的牛奶、面包上竟然标上明天的日期 答:(1)的说法比较委婉,比较活泼,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的说法比较直白,直率地指出厂家弄虚作假的行为。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请举例说明。

答: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像选择题那样,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取其中的一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某些有关概念、思想的表述,不一定能找到常用的恰当词语,这时往往需要采用新鲜的说法。 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 在句子的表达上,句式的选择是和内容、创意紧密地联系着的。 在句式的表达上,还可以采用某种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提高表达的效果。 修辞活动的创造性方法多种多样,常给人以丰富多采,美不胜收之感,上面所说仅仅是其中几种情况。(举例略) 2、为什么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 以概括为以下三条。 第一,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 修辞不能不顾思想内容的需要,专门挑选华丽的词藻,或尽量多地堆砌一些修辞格,千方百计地把词句打扮得“美丽”“漂亮”,弄得个浓妆艳抹,忸怩作态,哗众取宠,其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修辞不是可以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技巧,它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服从表达思想内容为先决条件的。词语、句子、辞格本身是没有好坏、美丑之分的,用得不恰当,就是不好的、不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内容决定了修辞形式。 当然这不是说语言运用不需要修辞、润色和加工,更不是提倡满篇“大白话”、语言无味、不要文采,而是说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应和切合表达内容的需要,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思想内容这一根本,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语体是由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语言特点的风格类型,不同的交际需要形成不同的语体,如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各种语体都有自己典型的、公认的表达手段和方式,一定的语体要求一定的词语、句式、辞格、语言手段等与之相适应,这些表达手段和方式对于其他语体往往是相排斥的。例如公文语体排斥文艺语体中的夸张、双关等辞格,文艺语体排斥政论语体中结构复杂的长句,也排斥科技语体中的科技术语等。语体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修辞方式的选用等都具

(完整版)修辞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相仿而在()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文体风格和句子的()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和()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第二要()。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徐迟:《地质之光》) 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 (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改成被动句) (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改成整句)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黑云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黑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把屋子压扁。”(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 2、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三类? 3、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20分) 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2、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3、汉语的句式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可以分成长和()、整和()等句式。 4、()、()是选词炼字的基本要求。 5、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上声、()四声,又可归成平、仄两类。 6、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7、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和()。 8、丰富词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一是()。 9、书面语体可粗分为事务语体、()语体、科技语体、()语体四种类型。 10、比拟就是()和()两种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上的统称。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 (1)、“从寒冷的波罗的海上吹来了白色的风,冬来了,我们离开欧洲,回到亲爱的祖国。”(5分) (2)、“一伙人,一天拥到他家里,赖着不走,胡说了一个下午,逼迫他。他们抽了不知多少包香烟,熏得那客厅的上半层云雾缭绕,乌云密布,好像随时都可以发出闪电和雷霆一样。(徐迟:《在湍流的蜗旋中》)”(5分)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句使用了引用、对偶和顶真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整齐一致、集中突出和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道望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叠韵。 4.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 词语的数量多,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对偶(正对)和比喻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序。 1.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8.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陈骙著的《文则》。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和生 动形象。 3. 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 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 “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 中的易色。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 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 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 则》。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 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 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 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 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 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 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 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 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 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 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 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 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 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 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 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 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 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 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 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 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 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 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 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 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 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 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 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 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 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 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 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 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 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 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 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 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 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 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 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 在此而意在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 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 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 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 物。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 “√”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 分,共5分) 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 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 应改为“落”。(ⅹ) 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 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 形容词。(ⅹ) 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 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ⅹ) 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 “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 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 都是成 语.(√) 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 的正 对.(√) 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 丽”“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 是拟人辞格.(ⅹ) 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 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 调和谐优美.(ⅹ) 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 句话说的对.(ⅹ)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 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 是(B、《语法修辞讲话》)。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

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为世界各国文化源流所仅见,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以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中国书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与中国画相比,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其思想性、抽象性都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直接的关系。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认为,实际上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要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书法正起了桥梁的作用。书法家沈鹏则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它在文化中无法担当核心的重负。书法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历史地看,书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艺术形式,抑或是文化内涵,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传承至极是经典,经典至极才是创新。失去传统的参照,创新只能是造作概念,闭门造车。针对文化传统缺失和盲目创新之风盛行的现实状况,书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传统——回归它文化的传统,艺术的传统。 书法回归文化传统,回到儒释道的文化根源是要获得思想的滋养。如果书法本身没有文化精神的内蕴,书法工作者不了解它的文化传统,它就会丧失文化上的独特性。书法承载着道,同儒释道的原典一样,书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 书法回归艺术传统是为了艺术审美的纯化,这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既要对历史的技法层面诸如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体会和熟练掌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在审美上以古代经典文论、法帖为理想,通过研习、临摹和吸纳,体现对于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无论帖学与碑学,它们都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确立了书法创作的基本范畴和审美规范。书法是用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作者的精神人格。这种审美的纯化有利于书法作者感情的凝结和表达,塑造自己的风格特色。没有情感的注入,书法只会沦为冰冷的技术,不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抑或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无不灌注了浓烈的情感,当然也就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摘编自《科学对待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以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的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 B.熊秉明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书法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因此,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C.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进入中国。 D.沈鹏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书法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指出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B.文章认为,书法艺术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传统。 C.文章采用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论述,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中心论点。 D.文章笫六段运用例证法阐述了审美的纯化对书法作者的有利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回归艺术传统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审美上体现对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 B.当今社会,造作概念、闭门造车的书法创新,是缺失文化传统的表现,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它文化、艺术的传统。 C.线条对于书法极其重要,线条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可以传达书法作者的精神人格,表现其对万物的情思。 D.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注入了书法作者浓烈的情感,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纯生活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