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单元一: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内涵

学前教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的内涵、学前教育的学的内涵、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目的、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一、学前教育的内涵

学前教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正式进入学校教育之前的时段内通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方式影响儿童的系列活动。

(一)时间的维度

学前教育分成胎儿教育(受精卵形成到分娩),婴儿教育(分娩后至3岁)和幼儿教育(3岁至6、7岁)三个时期。

(二)空间的维度

学前教育分成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区教育和学前制度化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

(一)多种定义:

专门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黄人颂(1989)

研究学前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李生兰(1999)

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刘晓东等(2009)

(二)本书定义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关于人们观察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

(三)概念理解

1.作为教材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教材的“学前教育学”也称谓学前教育学教材,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对象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形态的系统陈述体系。教材的名称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或“学前教育学原理”等。

2.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表述为,学前教育学为学前教育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作为教学管理者来说,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或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都是在这个层面上使用。

3.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是指该学科在教育学知识系谱中的位置和属性。在《研究生目录》中,作为学科门类的教育学包括三个一级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教育学下面有10个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在《本科目录》中,教育学类包含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技术学等四个专业。简而言之,学前教育学是《研究生目录》中的一门二级学科;学前教育是《本科目录》中的一个专业。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前教育的对象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从胚胎形成开始到进入正式学前教育之前这段时间内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依据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把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为学前教育问题。具体而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从胚胎形成开始到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之前这段时间内的儿童的一切有价值的教育问题。

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目的

学前教育学:1、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探索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3、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和方法;4、形成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研究目的:1、增强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2、提高学前教育事业质量;3、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服务

五、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的趋势。

通过学前教育研究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增强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能力,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通过学前教育研究,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和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教师解读

学前教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正式进入学校教育之前的时段内通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方式影响儿童的系列活动。根据该定义,从时间的角度把学前教育分成胎儿教育(受精卵形成到分娩),婴儿教育(分娩后至3岁)和幼儿教育

(3岁至6、7岁)三个时期。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是关于人们观察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

第二单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任务

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对教育学对象的研究的借鉴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教育学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并被意识到的涵盖教育事实和教育价值之间统一的教育问题。

第二,教育原理的对象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最一般的问题。

第三,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它可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教育问题:当教育现象符合研究主体的目的之后,才真正地进入到研究领域,这时的教育现象已经转变成研究者的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研究主体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去证实或证伪证实即为研究教育问题所产生的正向结果(教育规律),证伪则为研究教育问题所产生的负向结果。教育规律是研究的结果,不能把研究的结果等同于研究的对象。

(二)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从胚胎形成开始到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之前这段时间内的儿童。

按照时间的跨度,通常把学前教育分为两段:0~3岁的教育和3~6岁的教育。前半段的深入研究更有赖于脑科学和儿科学的支持,那么我们今后就应该借助脑科学和儿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大对0~3岁教育的研究,逐步形成对0~6岁的儿童的各年龄段都有科学和平衡的理论成果。

依据相关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发育和成长的历史就是人进化的全部生命史和人类社会进化的演变史。格赛尔的成熟理论表明儿童发展有一个自然、固有的过程。因此,在确定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复杂性、整体性、阶段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教育学的先关研究成果和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把学前教育问题定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必要的,也是恰当的。具体而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乃是从胚胎形成开始到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之前这段时间内的儿童的一切有价值的教育问题。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形成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最终学

前教育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增强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学前教育事业的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学前教育研究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增强知道学前教育实践的能力,最终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学前教育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和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教师解读

界定研究对象就是确定一门学科的边界,讨论学科的边界就是确定该学科理论有效性的边缘。反之,当理论超出了应有的范畴,那么它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或者完全失效。所以,准确地确定好自己的研究对象就是一门学科不得不思考和回答的第一问题。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的任务乃是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

第三单元: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内涵、研究意义

一、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含义

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是指学前教育学的范围和学科,是学前教育学的各个小分支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学科理论建设主要是指一门学科的学科定位、学科规划、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知识构建,其目的在于为专业实践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知识基础。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对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二)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的专业实践建设

学科理论建设为专业实践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知识基础,而专业实践建设则承担起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的使命。就具体某一专业而言,专业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发展需求的追踪,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革新等内容。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落实在专业建设上主要指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三、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划分

(一)按学前教育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空间形式

依据学前教育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空间形式,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学、学前社区教育学和学前制度化教育学三门分支学科。

(二)按研究划分

把学前教育研究分为学前基础研究、学前中间研究和学前应用研究的话,我们可以把学前教育学分为基础学前教育学、要素学前教育学和专业学前教育学。

基础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学原理、儿童哲学和学前教育史学。

要素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教师论、学前儿童论、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和学前教育技术学。

专业学前教育学包括学前体育学、学前外语教育学、学前音乐教育学、学前美术教育学、学前德育学、学前教育美学等。

(三)按学前教育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依据学前教育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学前教育学可分为学前卫生学、学前健康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生理学、学前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法学、学前教育评价学等。

教师解读

学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是指学前教育学的范围和学科,是学前教育学的各个小分支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系的问题与对象的问题紧密关联。确定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界定它的研究范围,而一门学科的体系就是其研究范围的具体表现形式。研究学前教育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建设,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的专业实践建设。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学前教育学的体系可分为不同的学科体系学”是关于人们观察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

第四单元: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作为制度化的学前教育的演变、作为一门学科的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作为制度化的学前教育的演变

(一)国外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1.初创阶段

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妇女和儿童为生活所迫卷入劳动力市场。

代表性机构:1771年,简·奥柏兰创办了“编制学校“;1809年,罗伯特·欧文在英格兰一所工厂中为工人子女创办了的幼儿学校;1818年,美国在波士顿开半招收4-7岁儿童的”小学校“;1840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确立阶段

背景:19世纪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开展了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这些国家开始通过立法确立学前教育的地位。

代表性事件:

1881年,法国政府命令组织“母育学校”,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事业的一部分;1870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初等教育法》,1918年又颁布了《母亲和儿童福利法》、《费希尔法》。

3.全面普及阶段

(1)制定法律法规,保证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英国:《1944年教育法》、《都市发展纲要》

美国:《朗哈姆法案》、《社会安全法案》

日本:《生活保护法》、《儿童福利法》

(2)国际人权理念的普及和国际公约的推动对幼儿教育的发展

《儿童权利公约》:一部专门规定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人权公约。

(二)国内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1.清末建立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背景:

清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奠定了生产力基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幼稚园等为我国引进西方学前公共教育制度拉开了序幕。

代表性事件: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国家化进程的正式开始。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之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

2.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代表性事件:

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将蒙养院改为蒙养园。1922年壬戌学制,将蒙养园改为幼稚园。

1932年,中国有了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9年,教育部办颁布了《幼稚园规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同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1989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

2000年,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作为一门学科的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也为方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书基于划分一门学科的标准探讨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该标准包括:

(一)社会历史条件

(二)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

(三)有一定规模的相关知识的生产系统

(四)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

(五)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

(六)有相当稳定、且不断演进的理论体系

教师解读

研究学前教育学这门学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比较透彻地认识这门科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预测将来发展的趋势,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先有学前教育的实践活动,后才有作为理论形态的学前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门学科发展的标志有:社会历史条件;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学会、研究会等);有一定规模的相关知识的生产系统;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有相当稳定、且不断演进的理论体系。循此标准,对学前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学”是关于人们观察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

第二章学前教育价值与教育取向

第一单元学前教育价值的属性、类型及其历史考察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价值及其类型;学前教育价值的历史考察

一、学前教育价值的含义

在探讨学前教育价值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价值。目前我国哲学界,一般将价值理解为:“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从以上的定义可看出,价值主要指的是客体相对于主体而言,具有满足于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价值即是客体属性的人化,主体化,又是主体需要的对象化、客体化,是客体性的主体性的统一。

二、学前教育价值属性

就整体而言,价值具有多重属性,但功用性是其根本属性,其他属性之如功能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等表明了价值只使用于人类及其所构成的社会。从中可见,学前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在学前教育满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这种

关系属性。具体来说即两个层面,一是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二是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作用。

学前教育在具有一般的教育的价值特征的同时也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首先表现为功用性,这是学前教育根本的属性。表现为学前教育于人们(幼儿、家长、教育者)和社会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功用性会依据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客观性。学前教育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客观的,我们要辩证地加以看待,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三,社会性。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特质决定了它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离不开社会,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第四,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学前教育的价值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其他属性也都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三、学前教育价值及其类型

(一)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在学前教育满足人们(幼儿、家长、教育者)和社会需要的这种关系属性。具体来说即两个层面:

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作用。

(二)从价值的直接性、间接性方面看,学前教育价值可划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体价值是指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社会价值主要指的是学前教育对教育事业、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就对社会的作用而言,学前教育的价值可提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四)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学前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促进幼儿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五)就价值的追求而论,学前教育的价值表现为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理想价值即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教育功效;现实价值则是在实际中学前教育最终产生的功效。

四、学前教育价值的历史考察

(一)西方学前教育价值阶段变迁

1.追求工具性阶段价值

这个阶段主要指的是从原始社会开始到15世纪左右,以欧洲中世纪的结束为分界点。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资料极其匮乏,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幼儿教育的内容是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公育。

奴隶社会,以森严的阶级性为特征,同样幼儿教育的价值也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多由公育转变成家庭教育,特权阶层的

子弟教育开始和劳动脱节,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也逐渐开始表现出分化,但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这一价值特征并没有改变。

古印度,对幼儿的教育被当作维持种族压迫,培养继承人的工具。

斯巴达幼儿教育——农业奴隶制国家,崇尚武力,全民皆兵,教育是国家控制。——重视优生优育(晚婚,强种,新生儿),重视女子教育,重视军事训练和性格教育。

雅典的幼儿教育——工商业发达国家,教育归家庭所有——重视家庭教育,重视音乐、故事、游戏与玩具、行为习惯等培养。

古罗马幼儿教育——昆体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由此可见,在追求工具性价值阶段,学前教育基本无视内在价值的追求,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外在价值。

2.重视学前教育内在价值的孕育阶段

本阶段大约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是一个从认识到人的价值到认识到儿童的价值的过程。这时期涌现出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主张提供给利于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条件,至此教育又回归到重视儿童的发展上来。

文艺复兴最突出的特征是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身心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时期产生了不少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批判了中世纪的恶性儿童观,反对把儿童看成带有“原罪”的“羔羊”,认为儿童应得到成人的悉心照料和关怀,体现出对幼儿教育内在价值的追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是北欧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他指出,“儿童”这个词在拉丁语中意味着“自由者(liberi)”他要求教师切不可把幼小的儿童视为小大人,他告诫教师:“记住,你的学生还是一个小孩而你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孩”进入17世纪以后的近代,欧洲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高度评价骄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倡导“泛智论”,要求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反对借口“智力迟钝”而拒绝教育儿童。他提出了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强调教育在培养挖掘幼儿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要以教育去滋补,抚爱和照管幼儿的心智,对它们施以包括虔诚、德行、知识和体育在内的全面训练,并于1633年正式出版了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育学校》。

真正尊重儿童,把儿童当做儿童看待,是从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这位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始的。卢梭的教育思想基本都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基本内容是高度重视儿童的善良天性,提倡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卢梭认为,教育应回到自然,适应自然,乃至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教育的最终价值是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要求人们正确看待儿童,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为此教育者必须创造出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然发展的适当缓解,放手让儿童在这自然的环境中发挥本身的积极性,通

过个人活动和经验,认识生活,进行学习,健康成长。在这过程中,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主宰一切。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传播者。他也主张热爱儿童,认为教育价值在于适应自然,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不过他在卢梭要求注重儿童价值和地位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要求,并且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贫民儿童方面。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F.W.A.Frobel,1782~1852),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奠基人。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儿童的内在本质,强调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美德,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展现他们的天性,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观里面渗透了对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但他更重视对幼儿个体价值的实现。他提出的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儿童的思想,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之一。

3.儿童中心价值的确立阶段

儿童中心价值得以真正确立是在19世纪下半叶以后。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育,标志着儿童教育各国政府合作的开端。

主要代表人物:

(1)美国:霍尔杜威:霍尔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杜威提倡教育要围绕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展开;

(2)欧洲:爱伦·凯:代表作《自由的世纪》提倡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了解儿童保护儿童淳朴天真的个性尊重儿童的人格。

(3)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每个儿童的迁安能在一个又准备的环境中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4.儿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探索

这一时期,人们认识到片面地强调儿童本位价值是不足取的,幼儿教育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同时得到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论也表明只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达到高度的统一时,一个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变迁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为求得生存,对幼儿的教育多事在生产劳动中进行,在实践中通过口耳相传给幼儿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可以说,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是传授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技能或习俗、礼仪,为以后的生产和生活做准备。

奴隶社会,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学前教育价值也具有了阶级性。

封建社会,文化下移,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最突出的价值取向首要表现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五四运动前后,是西方教育思想引进的热潮期,国外幼儿教育思潮迅速传播到国内,其核心是教育救国和尊重儿童个性才能并予以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

抗战期间,1938年,国民党教育部根据国民党九大方针,确定了幼稚教育方面的任务:“幼稚教育,应使保育与教导并重,增进幼儿身心之健康,使其健全发育,并培养其人生基本的良好习惯。施教对象应推及于贫困儿童。”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借鉴苏联幼儿教育时期,幼儿园教育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分科教育为主,其价值在于使幼儿接受较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前教育横遭批判,幼儿教育的实际价值荡然无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并为家长参加社会劳动提供便利。

近年来,幼儿教育价值的追求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并没有改变。

(三)学前教育价值的思想演化特点

首先,幼儿教育价值选择的出现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引下进行的。思想先于实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都是在受了某种思想的影响之后才将此种观念用于现实进行实践。

其次,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更注重幼儿内在价值的培养,儿童中心和儿童本位的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我国则偏向社会本位价值。

再有,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这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教师解读

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两大价值取向。学前教育价值即是学前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具体来说,即学前教育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公用性。所谓公用,一方面指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公用,另一方面指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及作用。学前教育的价值是客观的,按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对个体发展的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第二单元确立学前教育价值的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价值的思想演化特点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影响因素.

学前教育价值选择的出现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引下进行的。思想先于实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这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一、社会需要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它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一个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往往是由该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而定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社会需求。当今社会,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社会需求具体化到了家庭,不同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同,有的是为获得知识技能,有的是为今后学习做准备,价值取向各不同。

原始社会:传授给幼儿的都是有关生产劳动和如何获取生活资料等方面的本领。

文明古国雅典:培养儿童成为能言善辩的商人。

资本主义机器化大生产时期:幼儿园担任保育角色。

当今社会: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二、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

人的行为均受一定哲学观指导,哲学观影响着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例如,卢梭推崇“归于自然”的教育理论就源于他“性善论”的哲学观。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把糜烂的社会救起,就必须使人率性发展,去掉社会的摧残戕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脱离社会的樊笼,回归于自然,这样人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保持儿童的天性,使心灵不生罪恶或错误。

三、儿童观和心理学研究成果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中世纪“原罪说”;文艺复兴时期,一切以“人”为中心,儿童开始得到尊重,被人们看做有个性价值的个体而存在;卢梭等人把幼儿看做独立的个体,教育的价值在于遵循自然,发展儿童的天性,将儿童培养成“自然人”。

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成熟、智力、认知、发展等方面研究的成果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看法和对学前教育价值的定向。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认知发展阶段,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大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整体结构,所以教学要抓住关键期分阶段进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除以上因素外,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还受政府态度与决策、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为我们评价和确立当今我们的学前教育价值提供了不同视角。

教师解读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和人的关系不同,使学前教育价值有了不同的特点。现代社会,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使学前教育的双重价值——工具性和内在价值得到了统一。促进幼儿的发展成为学前教育追求的本体价值,促进社会发展成为学前教育的派生价值。

第三单元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价值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和气质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审美发展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脑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奠基时期,尤其是0~3岁时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表明:三岁左右的儿童的脑重为承认的2/3,7岁时已经基本接近承认,人脑细胞的70%~80%是3岁前形成的。布鲁姆也通过研究证实了,8岁之前儿童智力发展大道了整个人生阶段的80%。因此,在学前期加强对婴幼儿的关爱,尤其是保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健康护理,促使他们大脑发育得更快,扩大大脑发育的潜能。科学家们指出,对孩子进行早期益智教育,会在幼儿脑海中留下永久的印记。婴儿大脑的发育成长,为其智力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认识能力在学前期发展最为迅速,是人一生中认知能力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学前期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5岁是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最佳发展期示意图)

在国外早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丰富的环境刺激和正确的教育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相反,处于不利环境和缺乏适宜早期教育的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明显处于落后位置。美国“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表明适宜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促进儿童各种智力(思维力、创造力)和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会抑制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和气质发展

儿童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性初步定性,人格品质基本形成。儿童社会性、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良好、适宜成长环境和适宜的教育。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即D=f(PE)。其中,D指Development (发展),P指People(人),E指Environment(环境)。对幼儿来说,因其不能自主地对环境加以选择,所以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在幼儿期,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时间最多,这是对幼儿最有直接影响的两个小系统环境。所以,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和品格的发展,首先必须建造一个好的受教育环境。其次,对幼儿进行适宜的社会性教育有助于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

气质是人们与生俱有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但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父母个性和遗传等都对气质的发展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气质突出表现为规律性强,坚持度久,情绪控制能力好、反应阀高,早期教育不仅促进儿童良好的气质发展,而且也使其适应能力明显增加。

四、学前教育对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学前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突增时期,从受精卵到出生后两岁时,体重增加了20亿倍,身高的增加亦是非常的显著。但正因一切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所以身体较娇嫩,易受损伤,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易感染疾病。所以,一方面给幼儿安排合理的膳食,给予其所需营养,促进其集体组织的发育;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发展的水平更多是通过其动作表现反映出来,只有动作发育成熟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早期教育中要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创造条件来促进婴儿的动作发育,特别是精细动作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审美发展的价值

学前期是人的美感和创造力等先天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儿童都是艺术家,生来就具有感受和表现各种艺术本能。学前艺术教育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学前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

艺术能力。幼儿美感的发展常常和道德情感联系在一起,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体验着相应的道德情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得到陶冶。

教师解读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以幼儿为实践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但是对于促进儿童个体发展的这一价值是确定的。

第四单元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主要内容: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事业,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对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瞻学前教育方案(High/ScopeProject)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让儿童在进入小学学习时有了一个良好的准备,儿童所受的学前教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中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我国教育部和儿童基金会历时五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对学前儿童各方面的情感和知识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能够使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二、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学前教育对家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增加家庭收入。当前,家长多是双职工,无暇照顾孩子,幼儿多被送往幼儿园照看,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为家长参加工作提供了便利,家长得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使得家庭收入增加;其次,利于家庭和谐。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让女性可以出去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后勤保障;再有,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家园合作,会根据家长的实际受教状况,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用科学的方法育儿,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政治价值体现在将正确的、先进的思想输给儿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进其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认识。另外就是体现在教育政策方面,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有利于实现公平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学前教育的经济价值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眼前利益表现在,增加家庭收入,减轻家庭负担,使家长全身新投入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长远利益体现在,可减少后续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获得经济效益。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与手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上。学前教育以幼儿作为活动对象,教育者在对文化做过选择和过滤创新后,通过游戏、人际交往、环境等途径向儿童进行文化的传承,使其初步获得道德、艺术、风俗、礼仪等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学前教育的经济价值从效益来看:

佩里学前教育方案的效益分析: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其收益是投资的3.5倍。

高瞻学前教育方案的经费分析:对学前教育每投入一美元,日后能够获得7.16美元的收益。

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2、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

3、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

4、中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首先,影响文化的保存、传递、传播。

其次,影响文化的创造、更新。

教师解读

学前教育价值的体现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既表现在学前教育系统内部,也体现在与学前教育相连的社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学前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努力创设条件,促进学前教育价值的实现,减少其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第三章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单元:中国学前教育思想

主要学习内容: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价值、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古代胎教及儿童养护理论、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价值——塑人性之端,奠国家之基

(一)人性观——塑人性之端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少成若天性,习贯成自然

孟子:性善论;教育的目的在于保存、寻回、扩充善端

仁义礼智,非由我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荀子:性恶论;人性生来恶劣,善良的品质是后天人为的结果

(二)儿童身心发展——幼年施教其化易成

刘彝:幼子之性,纯明自天,未有外物生其好恶者,无所学而不成也。

贾谊: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颜之推: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三)学前教育乃家国之基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即在家庭中及早施教能为子孙发展打下基础,维持家庭和谐,并通过对人的教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教育作为实现国民教化的工具,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学前教育是保证家庭和睦,促进子孙成才的有利条件

张履祥(明末清初):一善在身,幼而行之,长而不之舍也,善将自其身,以及诸人,以及其子孙

*学前教育是化民成俗,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

《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德行为先,博习致用

1、注重德行养成的道德教育

古人选择的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并非艰深的道德理论,而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最基本的洒扫、应对、事长之节等行为礼仪规范的常规训练开始,这些训练队儿童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朱熹《童蒙须知》: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以及杂细事宜。

2、博习致用的知识教育

除了强调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人们还依据儿童的特点利用各种素材促进儿童的发展,主张儿童应博习各类知识,并重视学用结合。

王守仁: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礼俗,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知觉。

颜之推:知稼稿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三、古代胎教及儿童养护理论——正本慎始,惜爱有度

1、注重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贾谊: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刘向: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2、注重惜爱有度的儿童养护理论

古人为教,不但养其心,而又养其身

民间俗语: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薄衣、淡食、少欲、寡怒

四、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教养结合

贾谊:保其身体、傅之德义、道之教训

2、严慈结合

颜之推: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唐彪(清代):

凡生养子女,固不可不爱惜,亦不可过于爱惜。爱惜太过,则爱之适所以害之

3、均爱勿偏

颜之推: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袁采: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仇

4、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王守仁: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戏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达,摧挠之则衰萎)

5、量资循序,因材施教

《学记》:不陵节而施

孟子:揠苗助长——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实施教育

王守仁:灌溉之功,随人分限所及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儿童观的革新、幼稚教育观的转变、幼稚教育机构化、平民化和中国化思路

一、中国近现代儿童观的革新

1、尊重与解放儿童

中国旧式儿童观: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

在鲁迅看来父母应“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具体做到:理解孩子(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指导孩子(协商者与指导者)、解放孩子(自主能力)。

陶行知提出对儿童的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促其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解放儿童的眼睛(培养观察力)、解放儿童的嘴巴(言论自由和提问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接触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自由学习)

2、儿童不是小人

儿童不是小人,其心理与成人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陈鹤琴总结儿童身心特点: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易受暗示、喜欢成功、合群以及喜欢野外生活(应“尊敬儿童人格,爱护他烂漫天真”)

二、幼稚教育观的转变

1、幼稚教育的目的与转变——儿童发展与民族振兴

时代背景:内忧外患;儿童本位(民国时期)→民族振兴(抗战时期)

张雪门:教育是改造中国的关键,优秀民族基于幼稚教育

幼稚教育三大原则:中国的的传统文化、国家民族的需要、儿童的心理发展

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爱国家、爱真理、爱人类

2、强调儿童生活与经验的幼儿园课程理论的转变

(1)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用一年时间研究福禄培尔,一年时间研究蒙台梭利,再用一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国的幼稚教育,然后以毕业精力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张雪门)幼稚园课程是给三周岁到六周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幼稚园教育的目的在于联络孩子们的旧观念以引起新观念,更谋其旧经验的打破和新经验的建设。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活动,在行为中学

包括幼儿在幼稚园的一切经验、一切生活、一切活动。(五六岁的孩子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括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

兼顾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

行为课程采用起于活动终于活动的有计划设计,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进行教学。

(2)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理论

*活教育理论: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课程思想:

课程应为教育目标服务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

课程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游戏式和小团体式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十大原则和三种具体编制法

*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3)张宗麟的社会化课程论

幼稚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社会。

幼稚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的,因为教育的灵魂乃在于养成适合于某种社会生活的人民。

以学科分类为依据,把幼稚园的课程分为:音乐、游戏、故事、谈话、手工、常识等。

幼稚园的课程应该是社会化的课程,以儿童活动为依据,可以分为开始的活动、身体上的活动、家庭的活动、社会的活动及技巧的活动。

课程实施中应注意培养儿童互助与合作的精神、爱和怜的情感以及顾到别人的思想。

三、幼稚教育机构化、平民化和中国化思路

1、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的思想,设想了从胎教到幼儿教育的完整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蔡元培基于儿童公育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中国幼稚教育发展的新设想,应实行从胎教院到乳儿院到蒙养院的完整学前公共教育体系。

2、幼稚教育的平民化、中国化

陶行知指出国内幼稚园的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要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张宗麟批评当时幼稚园“一切设备教法抄袭西洋成法”、“不切中华民族性,不合中国国情”,明确提出把幼稚教育运动转向劳苦大众的队伍,平民子女也应受到教育。

陈鹤琴:创办幼稚园应有自己的主张、适应中国国情。

第三单元20世纪以前的学前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后的学前教育思想、启蒙思想影响下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德智体并重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也被赋予了培养良好公民的重任,并注意从德智体多方面对儿童进行培养。

(一)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养。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4.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

境。合适的环境要具备以下要素:(1)自由的气氛(2)结构和秩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体现对儿童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材料。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觉教育)。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7、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他的主张:(1)他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4)主张多在户外活动。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 1、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总和,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儿童观主要有哪几种?(7种)

学前教育学试卷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产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 B.教育材料 C.教育媒介 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 B.增进社会文明 C.促进社会发展 D.提高人口素质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 B.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 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后天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 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 B.普通的 C.唯一的 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 B.教育内容 C.教育环境 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是保育、教育。 2.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的。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阶段性, 可塑性和可变性。 4.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5.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现代幼儿教育应把教师、儿童与环境三要素看作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恒常性(持久性)、兴趣性(多样性)、渐进性原则。 7.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是知、情、行、意。 8.幼儿活动室以向南或向东为宜,每个儿童占地面积平均为2。5~3平方米。 9.战后国外幼儿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从照管和保护的意义转而着眼于教育. 10.幼儿教育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轻器械操和模仿操. 11.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 提出来的。 1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 1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 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14.“尚自然,展个性"是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所强调的教育主张。 15.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刻、强烈。 1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恒常性、循序渐进性. 17.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恒常性、兴趣性、渐进性原则。 18.幼儿园健康检查包括幼儿入园体检和定期健康检查。 19.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立体系的学科. 20.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跨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 21.幼儿道德意志的特点是自觉性差、抵抗力弱、。 22.保育、教育是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 23.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2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 25.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 26.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为“内在的潜力”。 27.“使人类一切心智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和谐地发展”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 28.知、情、行、意是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 29.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刻和强烈。 30.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和谐发展、统合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31.现代幼儿教育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人类化的趋势。 32.瑞典爱伦凯女士提出了20世纪将是儿童世纪的口号。 33.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轻器械操和。 34.现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并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 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基本发展方向。 35.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在1632年出版的。 36.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从而订立了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准则。 37.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恒常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38.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阶段性,可塑性和可变性. 39.陶行知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教育方法。 40.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刻、强烈。 41.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恒常性、循序渐进性。

比较学前教育学2019

离线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2.游戏小组:游戏小组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 3.《幼儿园令》:幼儿园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确立幼儿园制度的第一个法令。1926 年 4 月颁布,同时公布《幼儿园施行规则》。此前,日本将有关幼儿园的规定归入《小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大正时期,因幼儿园逐步发展,为发挥其独立性,在 1925 年普查全国幼儿园的基础上,翌年公布此敕令。 4.《费舍尔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 1.简答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答: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2.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一)一日活动 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儿童入园与离园的时间、在园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例如,瑞德克利弗 (Radcliffe)医院幼儿园,全日制儿童在园时间近11个小时(07:30—18:00),半日制上午组儿童在园时间为07:30—13:00,下午组儿童在园时间为13:00—18: 00。学前教育机构在安排儿童的一日或半日活动时,都注意做到:自由活动和有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生活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室内游戏与室外游戏相结合,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相结合。 (二)区域活 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英国保教人员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第三位老师,因

幼儿教育学复习习题文档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理论以独立的学科出现在欧洲的时间是() 19世纪初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20世纪末 2、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行知福禄贝尔卢梭蒙台梭利 3、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是() 马卡连柯卢梭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4、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北”之称,即指有鹤琴,有() 汉良之洞雪门宗林 5、我国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6 2 3 4 6、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成立 武昌 7、在蒙台梭利学校里任教的教师有三个教学任务,分别为() 观察指导、示、准备 观察指导、准备教具、创设环境 制定教育目标、准备教具、示 制定教育目标、创设环境、示 8“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提出的。 皮亚杰鹤琴行知杜威 9、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0、()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天赋 夸美纽斯卢梭洛克福禄贝尔

二、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 2、白板说 3、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2、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3、行知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的“六大解放“包含哪些容? 4、如何看待幼儿教师的体罚行为? 5、比较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异同 《幼儿教育学》第二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重点发展全面发展局部发展智力发展 2、()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手段学前教育启蒙学前教育容 3、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综合教育启蒙教育独立性教育适宜性教育 4、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独立自主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 要指() 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儿童主动积极的活动儿童的自选活动儿童的游戏活 动 6、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 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尊重儿童原则实践性原则 7、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

学前教育学答案 (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①教育幼儿;②为家长服务。 2、①康有为;②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3、①罗伦斯;②50年代。 4、①智力游戏;②音乐游戏。 5、①外国病;②花钱病;③富贵病。 6、①蔡元培。 7、①知、情;②意、行。 8、①向东或向南;②2.5平方米。 9、①越深刻;②越稳定。 10、①经常性;②渐进性。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表演游戏: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体质:指人体的质量,是身体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榜样示范法: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幼儿的方法。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共20分) 1、错。福禄倍尔。 2、错。角色游戏。 3、对。 4、对。 5、对。 6、错。智力游戏。 7、错。社会现象。 8、错。身体素质。

9、错。智力技能 10、对。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 (1)道德品质四要素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2分) (2)道德认识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余三者只有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才会有稳定性和自觉性。(1分) (3)道德情感是动力,有了道德情感,才能使道德认识转化成外部行为,并坚持下去。(1分) (4)道德意志是坚持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去行动的精神力量。(1分) (5)道德行为是关键。它是其余三者的集中表现。(1分) 2、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1)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分) (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2分)(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2分) 3、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1)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2分) (2)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2分) (3)帮助幼儿组织游戏(1分) (4)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1分) 4、简述视觉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保护视觉分析器,保护视力(2分); (2)创设清洁、优美、明亮、有色彩但又不过分浓艳的环境(2分); (3)利用玩具和游戏进行视觉的专门练习(2分)。 五、学习活动分析:(16分)((一)题计9分,(二)题计7分) (一)这道题应从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及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方面入手去分析。 1、(1)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认识肤浅;(1分)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学前教育学试卷简答题

学前教育学试卷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幼儿园任务)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幼儿教师如何贯彻“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原则(教师怎样寓教于活动之中)?(1)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儿童的动手需要。(2)…………………游戏活动的机会,合理安排充足的时间和宽敞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渴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需要 (3)……………………………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4)…………………………..劳动活动的机会 (5)…………………………..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 3.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示范性 4.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是什么? 了解性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尊重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5.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2)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3)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个别差异,。。。文化差异 (4)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5)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6)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7)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6.中外学前教育目标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1)各国都很重视使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可以说,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 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同点:(2)我国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国外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和积极态度。 (3)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国外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4)我国较为重视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国外更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 7.如何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论述)55页 (1)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全面教育儿童寓教于活动之中教育要儿童化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因儿童而施教争取家庭配合 8.教师如何尊重儿童? (1)要信任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3)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4)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要杜绝体罚儿童

学前教育学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考-000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2分) 幼儿园中的()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A、生活 B、教学 C、游戏 D、体育 2.(2分) 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是()。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3.(2分) 幼儿园环境设计具有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 A、制约儿童的行为方式 B、制约儿童的发展方向 C、对于儿童行为的态度具有强化儿童行为的意向 D、满足儿童的需要 4.(2分)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5.(2分) 在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中,经常出现祖辈和父辈相左的情况。这一现象违背了()。 A、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B、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2分) ()是幼儿模仿和想像,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A、劳动 B、游戏 C、学习 D、体育 7.(2分) 不属于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的是()。 A、目光沟通 B、动作沟通 C、深度沟通 D、语言沟通 8.(2分) 社区教育起源于()。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9.(2分) 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A、侧重的领域 B、儿童的参与程度 C、组织形式

2019春东师《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答: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 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3.日本的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答: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1991年,这次计划根据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国民对幼儿园教育的强烈要求、整顿幼儿园,谋求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一普及和友展。 4.蒙台梭利学校 答: 蒙台梭利学校是美国保育学校的特殊类型。它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活动,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答:(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发生了变化。(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受到普遍重视,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简述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 答: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1)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3)允许儿童独立活动,自由表现,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4)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5)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6)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简述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答:(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4.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法遵循的教育原理。 答:(1)自发性原理;(2)环境原理;(3)兴趣原理;(4)体验原理;(5)自我发现原理;(6)个性化原理;(7)社会化原理;(8)反复练习原理;(9)发展的原理。 5.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2)在教育非国有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宏观指导。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1)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2)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章节复习题

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章节复习题 姓名学号 成绩 1.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体现( ) A.互主动性 B.互主体性 C.互依附性 D.互隶属性 2.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3.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 A.自然、社会、生活 B.自然、社会、教育 C.自然、社会、家庭 D.自然、社会、自我 4.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 5.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6.混龄编班具有同龄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 )。 A.节约教师资源 B.真正实现因人施教 C.节约活动场地 D.节约经费开支 7.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榜样 B.表扬 C.惩罚 D.训诫 8.表现为爱生气、不宁静、敢作敢为、易兴奋、易变动、爱冲动、乐观主义、有活力等特征的是( ) A.稳定的内倾型 B.稳定的外倾型 C.不稳定的内倾型 D.不稳定的外倾型 9.下面关于园舍内部建筑设计应 用色彩的原则的叙述中,不合理 的是( ) A.使用的色彩应是幼儿喜欢 的 B.色彩的使用应考虑采光 C.色彩要纷繁多样 D.充分运用色彩所具有的空 间导向、空间识别和安全标志等 作用 10.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 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 基本方法是( )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11.某些幼儿不能很好地与人相 处,教师要求幼儿设身处地地为 别人考虑一下:“如果他们这样 对待你,你有什么感受?”教师 用的是( )。 A.自然后果法 B.移情训练法 C.生活锻炼法 D.同 伴交往法 12.在家庭教育中,有时会出现 “妈妈打,爸爸骂,爷爷奶奶来 护驾”的情况,说明家庭教育缺 乏( )。 A.一致性 B.权威性 C.情感性 D.说服性 13.我国古代的课程有( )。 A.礼、乐、射、御、书、数 B.礼、乐、射、琴、书、数 C.琴、棋、书、画、数、射 D.礼、棋、射、画、书、数 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是 ( )。 A.主体性 B.民主性 C.权威性 D.主导性 15.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个人本 位最典型的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亚里士多德 D.洛 克 16.B-E方案课程体现的是 ( )。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多元智慧 理论 17.“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元智慧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8.B-E方案课程体现的是 ( )。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多元智慧理论 19.“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多元智慧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 D.社会学习理论 20.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学 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的支 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这是哪 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 点?(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21.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 早比较系统化地反映在( ) A.《爱弥儿》 B.《教育论》 C.《教育漫话》 D.《理想国 22.有关调查表明,对幼儿认知发 展的影响居第一位的是( )。 A.幼儿园教育 B.社会教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测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

A.过度教育 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2.幼儿园生活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学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比较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朱利安 法国著名教育家。在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后人称誉朱利安为“比较教育之父”。 3.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适当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4.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是比较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 5.参观访问法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8.皮博迪 美国学前教育家。1860年在波士顿比库尼街创办了美国第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1868年在自办的幼儿附设幼儿园教师培训所,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9.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10.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11.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学前教育学复习word精品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广义:是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改变人行为的活动。狭义: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六七岁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在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他们在各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机构中的学前教育:托儿所,早教中心,幼儿园(主体)。 学前教育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37 年德国布兰肯堡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我国第一所幼儿园1903 年湖北武昌湖北幼稚园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柏拉图《理想国》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提出了胎教思想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①重视胎教② 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常识③重视 家庭教育 夸美纽斯:教育学鼻祖《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母育学校》第 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世界图解》学前儿童读物 陈鹤琴:1923 年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抗战时期我国第一所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幼儿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家校合作,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多在户外活动。陶行知:平民教育家教育的平民化中国化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张雪门: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 把中国的幼稚教育分为四类:培植、培养、发展、改造。《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恩物” 《幼儿园教育学》 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②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③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重视感官教育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与经济: ①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 ②学前教育的任务、手段、内容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④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前教育与政治: 1、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①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控制教育 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②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的教育 政策、教育法律和教育规章,以保证学前教育目的的合法实现。③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 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④ 统治阶级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学权利进行严格控制。⑤ 社会政治制约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 2、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会的政治不仅对学前教育的性质而且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政府权利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就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条件。 学前教育与文化: 1、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_0-6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_现实功能____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__求知__的兴趣、__创造_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一”。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_表现力_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__语言环境___游戏环境__。 5.社区教育最初是一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选择题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 A.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0-3岁末 )。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注意力分散 )。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