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20-2021学年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20-2021学年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2021.1.

一、基础知识(30分,共10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房檩.(lǐng)猗.郁(yī)潜.意识(qián)混混

..沌沌(hún)B.落蕊.(ruǐ)蕈.菌(xùn)癸.丑年(guǐ)一椽.破屋(chuán)

C.廿.四(niàn)肄.业(yì)柘.林湖(zhà)潦草塞.责(sāi)

D.裨.益(bì)忌.恨(jí)愀.然(qiǎo)一茎.枯枝(j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驯鸽訾詈苍海一粟责无旁代

B.落寞相勖卓有成效游目骋怀

C.攀缘舳舻流觞曲水静躁不同

D. 干禄蜉蝣冯虚御风旁稽博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黄周星的死震动了当时的遗民圈,尽管他死于七月,但五月五日追随屈原沉水而死的

记载,始终不绝如缕

....。

B.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

C.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的危言危行

....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干脆回家种田了。

D.周六下午,校园歌手大赛在五楼多功能厅举行,音乐爱好者趋之若鹜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将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力量则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B.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将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让消费者打造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C.这些文献资料从日本侵华的阴谋、战争的决策及战役的部署等方面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全过程。

D.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五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艺术中“风骨”的评品,源自对国人的感性生命及其精神风貌的识见。从魏晋开始,许多

绘画作品尝试运用这个观念,一时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由此,“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

A.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B.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D.此后,出现了一些追求“风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

B.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

C.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状语)

D.火尚足以明.(形容词作动词)

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A.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有碑仆道,其.文漫灭D.其.孰能讥之乎

8.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凌万顷之茫然(宾语前置句)

B.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C.当其欣于所遇 ( 介词结构后置句)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东晋大臣,太尉郗鉴的女婿,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担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B.修禊事,禊是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因作诗刺新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D.古代有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月相纪日法中,农历每月初一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回复你吧。

B.何心在比赛中失误,意外掉杠,队友宽慰他说:“没关系,大家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鼎力相助的。”

C.我续写《祥林嫂》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叙写的那篇《项链》精彩。

D.就先请张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①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栗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不一的木棍,那其实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

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

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②

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

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

(选自2018年4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注】①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②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

B.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

C.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现了戏园子的破败。

D.“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邓的复杂情绪。

12.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13.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

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

..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

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

..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

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

...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

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B.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C.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D.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C.丁母丧,“丁”即“遭受”,“丁母丧”即“遭受母亲的丧事”,也称作“丁母忧”“丁外艰”。

D.褒赠,“赠”是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对活着的官员则用“封”。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才华突出,受人赏识。他善写文章且少年时便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张说也常向皇帝推荐张九龄为学士,以备皇帝咨询。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张九龄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他未听从;张九龄反对重用牛仙客,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C.张九龄风度不凡,结交友善。后任宰相向唐玄宗推荐公卿时,玄宗都会询问此人是否有张九龄的风度;他与严挺之等有才干的人相处友善,交往始终不改变。

D.张九龄目光长远,有预见性。他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指出安禄山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除去,后来玄宗逃亡蜀地时还追念他的先知先觉。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

(2)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寻春①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

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

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

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

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19.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游褒禅山记》中“__ _____,_______ _”两句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题,7分)

21.本着简明的原则,下面的一段文字,应删去三个词语?(3分)

林一玫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是《游子的深情》。她在其中写道:“时至21世纪的文明世界,不把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这话真是尖锐。可以说,林一玫是唯一一位令我带着浓浓兴致给予关注的当代作家。

应删去的三个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2.小幽默往往运用语言的多义性巧妙地转换问题,答非所问,从而造成幽默的效果。比如下面这则名为“歧视”的幽默:

一个身材十分矮小的人问图书管理员:“这里有关于歧视个头矮小者的书吗?”管理员说:“有,在书架最上层。”

读者问的是书的内容,而管理员回答的是书的位置,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了幽默的效果。请你仿照这种形式,在横线上填入句子,使之具有幽默效果。(4分)

(1)五岁的小宇拔牙后回家,妈妈问:“儿子,牙还疼吗?”小宇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岁的小文误吞了玩具车上的小金属块儿,医生问:“感觉怎么样?”小文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祖国的锦绣河山无限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也许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也许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地方,请你拿起笔,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诉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

要求:写一篇游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江西师大附中高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解析

命题人:审题人:2021.1

一、基础知识(30分,共10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房檩.(lǐng)猗.郁(yī)潜.意识(qián)混混

..沌沌(hún)B.落蕊.(ruǐ)蕈.菌(xùn)癸.丑年(guǐ)一椽.破屋(chuán)

C.廿.四(niàn)肄.业(yì)柘.林湖(zhà)潦草塞.责(sāi)

D.裨.益(bì)忌.恨(jí)愀.然(qiǎo)一茎.枯枝(jìng)

【解析】选B. A. 房檩.(lǐn),混混

..沌沌(hùn);

C柘.(zhè)林湖, 潦草塞.责(sè);D. 忌.(jì)恨, 一茎.(jīng)枯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驯鸽訾詈苍海一粟责无旁代

B.落寞相勖卓有成效游目骋怀

C.攀缘舳舻流觞曲水静躁不同

D. 干禄蜉蝣冯虚御风旁稽博采

【解析】选A. “苍海一粟”应为“沧海一粟”,“责无旁代”应为“责无旁贷”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黄周星的死震动了当时的遗民圈,尽管他死于七月,但五月五日追随屈原沉水而死的

记载,始终不绝如缕

....。

B.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

C.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的危言危行

....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干脆回家种田了。

D.周六下午,校园歌手大赛在五楼多功能厅举行,音乐爱好者趋之若鹜

....。

【解析】选C。

A.不绝如缕:比喻声音、思绪细微悠长,但尚未中断;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者极少,随时有中断失传的危险;比喻局面形势非常危急。此处指连续不断。

B.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讲,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它和寒冷没有关系。C.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将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力量则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B.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的平台和机制,将举报机制纳入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平台,让消费者打

造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C.这些文献资料从日本侵华的阴谋、战争的决策及战役的部署等方面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全过程。

D.展览展出的各类化石及模型,揭示了从距今几万年到五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长河中古脊椎动物的神奇演化进程。

[解析] 选 C

A.句式杂糅。删去“不可”,或把“需”改为“非”。B.搭配不当。“打造”与“信心”不搭配。D.不合逻辑。把“几万年到五亿多年”改为“五亿多年到几万年”。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艺术中“风骨”的评品,源自对国人的感性生命及其精神风貌的识见。从魏晋开始,许多绘画作品尝试运用这个观念,一时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由此,“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

A.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B.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D.此后,出现了一些追求“风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选 B

为同前句保持句式一致,主语应为“文学作品”,排除C、D两项。在句内顺序上,应是先对“风骨”追求,后“对后世产生影响”,并且“影响”一句衔接“‘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更为贴切,所以排除A项。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

B.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

C.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状语)

D.火尚足以明.(形容词作动词)

【解析】C.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A.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有碑仆道,其.文漫灭D.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B。例句代指自己;

A.助词,无实义;

B.自己;

C.它的,代指碑石;

D.难道,表反问语气。

8.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凌万顷之茫然(宾语前置句)

B.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C.当其欣于所遇 ( 介词结构后置句)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解析】选A。“凌万顷之茫然”应为定语后置句。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琊临沂,东晋大臣,太尉郗鉴的女婿,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担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B.修禊事,禊是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因作诗刺新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D.古代有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月相纪日法中,农历每月初一叫“晦”,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解析】选B。

A.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D.初一叫“朔”,月末叫“晦”。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回复你吧。

B.何心在比赛中失误,意外掉杠,队友宽慰他说:“没关系,大家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鼎力相助的。”

C.我续写《祥林嫂》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叙写的那篇《项链》精彩。

D.就先请张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解析】选C

A.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是一个自谦之词。

B. 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的大力相助。

C.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D. 抛砖

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的事情。老邓明白这个理。但老邓觉得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喜欢怀旧,不喜欢在人面前念叨过去的事情,比如老邓就很少提起过去在戏台上的情形,或者跟那些戏迷的故事。老邓只是经常发现自己眼前会晃悠着一些人,那些人都是从古代来的,他们是长坂坡前的赵子龙,是虎牢关前的吕布,是江东的周瑜……那些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老邓眼前,他们威猛、精神,一抬手,长江风起,一睁眼,河水倒流。他们的声音响亮高亢,直迫云天:自古英雄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此去寻找无踪影,枉在天地走一程……①

老邓认为自己并不老,刚才用铁钳拧园子门锁时,居然一下就拧开了。那锈黄了的铁锁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铁锈特有的沉闷的声音,十分的悦耳,很有点像戏剧的开场锣鼓。拧开铁锁那一刻,老邓从腿肚子往上蹿起一股让人战栗的激动,浑身那个爽啊,真想大叫一声:啊……

老邓从灰色的楼梯拐角踏着一级一级的台阶上的灰尘,一步一步往台上爬。每上一级台阶,老邓都会停一小会儿。老邓回头,看见自己的脚印印在一级一级的青灰色的台阶上,像朝珠一样,像时光一样,一直串到台子正中央。

这时候,老邓抬起头,看见了墙头外的夕阳正啪啦啦地烧。

老邓站到了台子中央——老邓觉得这个情景很熟悉,老邓记得很久以前,自己也曾经站在这个台子中央。那时候,老邓觉得这个台子就是天地,自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的,四面霞光升腾,自己的影子映在身后没有背景的白墙上,如同庙里的菩萨,光芒万丈。

台子正对面刷过石灰的墙已经斑驳了,掉了皮,露出下面的青砖。园子的地面是青灰色的,至于泥土为什么是青灰色的,老邓有些迷惑。青灰色的泥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几条长短不一的木棍,那其实是长凳子的腿。之前,园子里摆着一排一排的长条凳,每一条凳子上都紧紧地挤着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中一个女人每次演出都来,每次都坐在那个固定的位置,眼睛盯着老邓,眼中水波四起。现在,那儿人没了,老邓觉得自己眼中唰地生出了厚厚的青苔。

夕阳下去了,稀落的青瓦由黄变蓝,变黑。老邓站在台子中央,像风中的一片叶子。老邓努力

站得稳当些,而且老邓很想走个圆场,但试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腿已经抬不起来了。抬不起来腿的时候,老邓心里突然觉得有一丝酸。

老邓看见一只麻雀突然落在对面的墙头上,满眼的迷惑,一声不吭。

……

那个下午,在老邓的印象里,一切都很安静。但是,那只是老邓的感觉,事实上,那个下午,有一个人偶然走过院墙外边,听见了很久都没打开过的园子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那个人站在乌桕树下仔细听了一会儿,听出了断断续续的句子: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观不尽山头共荒郊,又只见将士纷纷一字乱绕,队伍中马嘶兵喧闹吵吵……②

早就没人了的园子里怎么会传出唱戏的声音?那人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了,于是,那个人拍拍屁股上的土,走了。

后边的事情比较玄,说是周围好多人都听到了老园子里有人唱戏,但园子里怎么会有人唱戏呢?那座曾经的戏园子已经被关了很久了——这没啥奇怪的,一座上百年的戏园子,也曾多次被关过,被做过其他用途——不同的是,听说这回不久就要拆掉了,拆掉干什么,谁都说不明白,就像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把园子关掉一样。更玄的是,说有好事的听见声音还专门跑去看了,看见门锁掉在地上——门实在太破了,破得已经挂不住一把锁——园子里边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麻雀都没有。

但的确是真的,好多人都说听到了园子里清越的唱戏的声音。而且,还听见了河水一样澎湃的叫好声。

(选自2018年4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注】①出自京戏传统剧目《长坂坡》。②出自京戏传统剧目《挑滑车》。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园子”是老邓的活动场所,小说从“戏园子”切入来叙写故事,通过人物回忆再现了他昔日名角的形象。

B.小说中,老邓不确定多久没打扫台子上那厚厚的灰尘,可以看出老邓离开戏园时间太长,对此并不知情。

C.从戏台对面的石灰墙到戏园地面,再到青瓦屋顶,此部分运用定点换景的写作方法,展现了戏园子的破败。

D.“夕阳”这一物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时间线索,又渲染了主人公老邓的复杂情绪。

11.答案. B(3分)戏园荒废的时间老邓是确定的,此时的不确定,觉得“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体现的是老邓对戏园的留恋。

12.小说折射出多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12.答案.①对时下状态的迷惘和昔日生活的留恋;

②对英雄的崇拜和自身价值的追求;

③对忽视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呼唤。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3.小说是怎样叙写老邓的故事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13答案. ①小说以戏为线索,将不同时空的人、事串联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②在老邓视角与他人视角之间转换,呈现了更加完整的人物经历和戏园的变迁,使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③现实与回忆交织,使老邓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呼唤传统文化的主题更加鲜明。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

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

..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

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

..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

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

...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

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B.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C.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D.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C.丁母丧,“丁”即“遭受”,“丁母丧”即“遭受母亲的丧事”,也称作“丁母忧”“丁外艰”。

D.褒赠,“赠”是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对活着的官员则用“封”。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才华突出,受人赏识。他善写文章且少年时便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张说也常向皇帝推荐张九龄为学士,以备皇帝咨询。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张九龄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他未听从;张九龄反对重用牛仙客,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C.张九龄风度不凡,结交友善。后任宰相向唐玄宗推荐公卿时,玄宗都会询问此人是否有张九龄的风度;他与严挺之等有才干的人相处友善,交往始终不改变。

D.张九龄目光长远,有预见性。他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指出安禄山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除去,后来玄宗逃亡蜀地时还追念他的先知先觉。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

(2)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14.D(“曰”后断,排除AB;“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其后断,排除C。)

15.C(“丁外艰”错,应为“丁内艰”。)

16.B(“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错,文中无据,原文是“帝不悦”,并未明说接受与否。)

17.(1)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

(“才鉴”,鉴别人物的才能;“见”,被;“等第”,等级。)

(2)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畦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押送(安禄山)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实施(处罚)。

(“以”,因为;“败衄”,失败;“执”,捉拿押送。)

【参考译文】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前途远大!”(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前后多次,每次都堪称公平。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叙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像穿衣裳一样上下颠倒,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张说说:“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等到诏令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见任命张九龄为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不久,遭逢母亲丧事回到故乡。二十一年十二月,被起用又授以中书侍郎一职。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押送(安禄山)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实施(处罚)。皇上特别赦免了安禄山。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本无学术,因为张九龄的文章与德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进言认为不可,皇上不高

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他的风度能够像张九龄吗?”张九龄又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严挺之等人有才干,而交往终始不曾改变,被当时的人大加称赞。后因患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叫文献。至德初年,太上皇在蜀地,追念张九龄的先知先觉,下令褒奖、追封官职,追赠司徒,又派遣使者到韶州祭奠。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寻春①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

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

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

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

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19.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18.D(“邀请京城的朋友”不准确,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19.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

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游褒禅山记》中“__ _____,_______ _”两句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5)险以远,则至者少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题,7分)

21.本着简明的原则,下面的一段文字,应删去三个词语?(3分)

林一玫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是《游子的深情》。她在其中写道:“时至21世纪的文明世界,不把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这话真是尖锐。可以说,林一玫是唯一一位令我带着浓浓兴致给予关注的当代作家。

应删去的三个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第一部、完全、唯一

22.小幽默往往运用语言的多义性巧妙地转换问题,答非所问,从而造成幽默的效果。比如下面这则名为“歧视”的幽默:

一个身材十分矮小的人问图书管理员:“这里有关于歧视个头矮小者的书吗?”管理员说:“有,在书架最上层。”

读者问的是书的内容,而管理员回答的是书的位置,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了幽默的效果。请你仿照这种形式,在横线上填入句子,使之具有幽默效果。(4分)

(1)五岁的小宇拔牙后回家,妈妈问:“儿子,牙还疼吗?”小宇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岁的小文误吞了玩具车上的小金属块儿,医生问:“感觉怎么样?”小文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不知道,那颗牙还在医院呢!(2)冰冰凉凉的,没什么味道!

五、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祖国的锦绣河山无限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也许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也许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地方,请你拿起笔,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诉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

要求:写一篇游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悟,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