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丝绸史概览

绍兴丝绸史概览
绍兴丝绸史概览

绍兴丝绸史

绍兴是中国丝绸的发祥地之一。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透出蚕织信息;唐宋时代为绍兴丝绸业的鼎盛期,珍品迭出,产品剧增,以“越罗”总其名而为朝野所重,成为东南丝织业的中心。宋末至元明,绍兴丝绸业受挫,日渐落于杭、嘉、湖之后。进入近代以来,先后有过三次较大的发展势头,但最后均遭摧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丝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重新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

一、唐以前的发展期

早在新石器晚期,绍兴地区即留下了蚕织痕迹。位于宁绍平原而紧邻绍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6700年左右的骨梭、打纬刀、陶质纺轮等大量原始纺织工具,在一件盅形雕器上雕有四条蚕形纹饰,蚕首及蚕身清晰,作蜿蜒蠕动状。

到4100多年前的夏时代,绍兴已出产和使用丝绸织物。《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载,禹治水所到之处,“桑土既蚕”,“其筐织贝”,以丝织物为进贡之物。《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文中“涂山”即绍兴之会稽山。《韩非子》日:“禹会诸侯于会稽之山。”《禹穴记》

日:“禹既平水土,会诸侯稽功于涂,禹崩,遂葬于会稽之阴,故山日会稽。”可见其时在古绍兴已盛行以丝绸作为诸侯执物的风气。

大约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丝绸业在绍兴民间得到极大普及。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败于吴国,退栖会稽,向谋臣询问复国之计,计倪等曰:“必先蓄积食钱布帛;”“必先省赋敛,劝农桑。”勾践遂将“劝农桑”定为国策,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以示劝倡。同时,勾践以丝绸作为馈赠贿赂之物,广泛结交诸侯君臣,又于每年春秋两季向楚、晋、齐等国馈赠大批丝绸,以此为向吴报仇雪耻铺平道路。

统治者的刻意劝倡和大量需求,使绍兴丝绸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巨大发展。

首先,外地的先进技术被吸收了过来,《说苑》载:“鲁人善织履,妻善织缟,而徙于越。”其次,品种日趋丰富,除传统的币、帛、采、罗、纱等以外,还独创了“榖”, 成为后世“绉纱”的鼻祖。再次,丝绸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织葛的村妇为了称道葛布的轻盈便自然地以丝罗衬托,歌吟道:“(葛布)弱于罗兮轻霏霏。”诸暨苎萝村,是远离都城的偏僻之地,但也留下了西施浣纱的佳话。

战国争雄,越国破灭,“劝农桑”国策随之中断,绍兴丝绸进入滞缓期。秦和汉初无甚新的发展,直到汉朝后期才又渐次前进。

东汉时,从事蚕织者较普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即自称“系会稽上虞人”, “以农桑为业”。书中多处以蚕织为譬阐述哲学观点,侧面反映出当时对蚕织技术已有较深了解。同时,丝绸买卖也已成为常见的行业,如东汉会稽士人朱隽自小丧父,其母即以贩缯彩为业,将其抚养。

三国时,绍兴蚕织技术渐趋成熟。吴末晋初会稽人杨泉在《蚕赋》中说:“温室既调……燥室是侯”;“爰求柔桑,切若细缕”等等,反映对蚕室的温度、饲蚕的用桑均掌握了规律。在他的另一篇《织机赋》中说:“取彼椅梓,祯干修枝,名匠聘工,美乎利器,心畅体通,肤合理同,规矩尽法。”反映织机的用料和制作已极讲究。

东晋时,大批人口南迁,一方面增加了对丝绸的需求,同时带来了中原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力,会稽一带又处于南北交战的大后方,因此蚕织业有长足发展,“亦桑贸衣”是民间的普遍习俗;产品出现了华贵精致的大花纹织物,图案有“天、人、鬼、神、龙、象、宫殿之属,穷极幻妙,不可名状”;越地丝绸名声日起,丝绸贸易更形发达,郡治山阴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名人雅士常至山阴市场购买绸缎。

二、唐宋时代的鼎盛期

隋唐伊始,绍兴丝绸开始具有全国影响,至中唐达到鼎盛期,一直延续到宋末,历时七百余年。

隋场帝年间,越地绸缎“耀花绫”被列为贡品,以“绫纹突起,时有光彩”

而为朝野所重。

唐朝前期,绍兴地区继续努力吸收中原先进技术。唐大历二年,越地节度使薛兼训,募军中未婚士卒,令他们携币赴江北觅娶善织之女子,结果有数百人娶回,使越州丝绸“竞添花样”, “妙称江东”。

中唐贞观年间,经过越地人民的苦心经营和历史积累,绍兴丝绸大放光彩,绍兴成为全国丝绸重地和江南丝绸业的中心。

1、精品繁多,全国居冠。其时每年向朝廷必进的贡品有“宝花罗”、“花纹罗”、“白编绫”、“交梭绫”、“十样花纹绫”、“轻容”、“兰榖”、“花纱”、“吴绢”等近十种;另外又新创几十种进献,其中有“吴绫”、“吴纱”、“吴朱纱”、“花鼓纱”等等,而全国别的丝绸产地所进贡的品种一般只有一二种,多的也只有三四种。

2、产量巨大,遍及全国。唐时绍兴丝绸产品有四大去向,一是作为每年向朝廷正常进贡之物;二是应付朝廷临时性巨额征调,如公元825年唐敬宗登位,下诏征越绫千匹;三是远销全国各地,连偏僻的边陲也有它的踪影,“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成为诗人笔下的塞外风情;四是就地供民间消费。据以上四个去向估计,其时年产该在百万匹以上。

3、技艺精湛,国内称绝。不仅为宫廷所看重,而且博得社会各界的广泛称道,大诗人杜甫、白居易、元稹等均留下了咏赞的诗篇,白居易在《缭绫》一诗中描写“越溪寒女”织的绸缎说:“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去年中使口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五代十国时,绍兴为吴越行都,吴越王奉行“世方碟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的方针,使杭州、绍兴一带的丝绸业继续繁荣,其中“越绫”、“越绢”成为吴越王大量征调的重要物资。

宋代绍兴丝绸进一步发展,数量上跃居全国之首。这里有四个背景因素:其一,朝廷出于赏赐冗官和向异族“岁输”的需要,竭力提倡蚕织;其二,中唐以后中原战乱不绝,而绍兴较安定;其三,宋王室从一开始就遭异族侵凌,大批士人和百姓陆续南迁,至越者尤众;其四,明州(宁波)、杭州是当时的重要海外

贸易港口,而绍兴这时已有浙东运河与上述两地相通,货畅其流,利于丝绸业的发展。

这时绍兴丝绸的繁荣可概括为三方面;第一,产业盛极一时。宋人沈立

说:“(会稽)习俗务农桑,事机织,纱、绫、缯、帛、岁出不啻百万”。王十明《会稽三赋》中描绘说:“万草千华,机楼中出,绫纱缯榖,雪积缣匹。”不仅一般农家从业,寺院和尼院也投入其中,所产的“寺绫”、“尼罗”流布极广。第二,产量全国居首。据史料推算,当时全国每年上交中央的绸缎约355万匹,浙江为125万匹,其中绍兴60余万匹,占浙江的50%左右,占全国的17%左右,若加上当地消费和民间销售,总数达数百万匹。第三,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产品,如山阴和会稽的“绯纱”,诸暨的“茧布绸”等,均很有名。由于宋时绍兴丝绸质优量多,影响遍及九洲,因此当时许多外地丝绸也伪称“越罗”,以广销路。

三、宋末至元代的挫折期

绍兴丝绸业在宋末和元时遭受严重挫折,唐宋时的繁荣势头由此阻断。

宋末,官府以“和买”为名的横征暴敛首先给绍兴蚕织业以沉重打击。所谓“和买”,是官府在农民青黄不接时贷给银钱或食盐,待农民收获蚕织产品以后,以绢绸偿还,一般贷钱千文还绢一匹(值一千二百文)。到宋朝后期,朝庭加紧盘剥,对农民只征绢绸而不贷给任何钱物,“和买”成了新增的税外之税,而绍兴百姓一向

“所贷最多”,在浙东路七个州中独占一半,因此一旦变成无偿征调,吃的苦头也就最大。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绍兴在“和买”名下被无偿征调23.26万匹,此后60年间年年如此,虽经五次削减,最后仍高达10万匹,百姓苦不堪言,“民伐桑柘卖老犊”成为绍兴乡间常见的悲剧。

元代以后,绍兴蚕织业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原因有三:一是蒙元贵族南下后,将吴越等地的染织工匠和织女大批虏掠入宫为奴;二是元初在江浙实行收田赋、拒绢绸的征税政策;三是蒙元贵族对江南人民的镇压与防范甚严,战乱与纷扰增加,时人戴表源在《剡源集》中说:“搜山马过余春草,避世归人起夏蚕。”正是绍兴蚕织业凋零的写照。

四、明清时期的滞缓期

明初,战乱频繁,加之棉业迅速扩展,使全国极大部分地区的丝绸业呈衰废不举的局面,只有浙江、四川还有所坚持。而浙江的丝绸业主要集中在浙北及太湖流域,绍兴从这时开始已落于杭、嘉、湖之下。洪武年间,官府虽也曾在绍设置染织局,但“未几悉罢”。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拧,而以三吴为最”,绍兴显然已被排在最发达地区之外。会稽人张元汴更说:“今罗、绫、绉、榖,越中绝无,唯绢纱稍有焉。”此时上虞、诸暨、会稽、山阴等县有零星蚕桑产地,诸暨出产绢。

清朝前期,浙江西北的蚕织业更形兴旺,而绍兴仍相对见衰,惟三四种绢绸有较大影响:“绉纱”,在康熙时花样日新,薄而不重,远近闻名:“绍纺”,质地厚实,仍优于嘉、湖等地;“榨酒绢”,供当地和外埠酿酒之用,产量极大;“纱筛纱”,供农家制作筛粉器具,相传初时嵊县西黎岙村人能织,“不传女子,只传新妇”。

五、近代起伏期

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十年间,绍兴丝绸业有过三次较为明显的兴衰起伏。

1、清末起伏

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丝绸出口逐年扩大;十九世纪英、法、意

等国相继使用蒸气动力织机,丝绸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十九世纪中叶欧洲蔓延蚕病,生丝原料在世界范围内极度紧张,所有这些都刺激了中国的蚕织业,也给绍兴丝绸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机会。

自道光年间开始,绍兴府属八县全部成为蚕桑产地,大批粮田改成桑地,生丝产销量激增。据光绪四年和五年的统计资料,全府出售的生丝一年中即增长48%,达到1954担。到十九世纪末,机械缫丝业在绍兴出现,1895年会稽县9人集股于曹娥白米堰创办“开源永”丝厂,置缫车208台,日产厂丝百斤,成为浙江最早的近代缫丝厂。与此同时,织绸业也迅速兴起,第一家绸厂“益昌佩”于1893年在山阴(下方桥)创建;大批小型机户涌现,至清末,仅山阴华舍、下方桥两地,即有机户1639户,织机3400台;地域分布上各自形成专业特色:府城南

区以产“绉纱”为主,和畅堂“王连记”所产官纱为其代表;华舍以产“生

货”为主,纺绸、大绸是其中的主要品种;下方桥以产“熟货”为主,贡缎、花贡缎最为有名。其时在织造技术上,绍兴还由历史上的一贯“输入”转向了“输出”,光绪17年(1891年),诸暨一名“蚕织能手”被清廷招去在朝廷开设的“绮华馆”专

事织造;六年后又有四名丝织高手和若干染坊老师傅被湖北蚕桑局聘去。

但是,近代绍兴蚕织业作为中国蚕织业的一部分,始终受到内外反动势力的挤压,外国资本家利用不平等条约,一面百般掠夺茧丝原料,一面大肆倾销“洋绸”;清朝政府为应付巨额赔款,也加紧横征暴敛,因此绍兴丝绸业在清朝末年很快又陷入“厂丝早衰、绸业难振”的境地,“开源永”等第一批丝厂先后倒闭,机户纷纷停台歇业。

2、民元至30年代的起伏

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声浪中,绍兴丝绸以改良蚕

种、改良土丝、繁荣绸业为主要特点,形成了近代第二次发展势头。

民国成立不久,以绍藉人为校长的“浙江省工业学校”,先后在诸暨、嵊县、

新昌设立蚕种场,生产优良蚕种,并在绍兴全境开辟蚕业改良区,统一推广新蚕种。落后的土种于1934年在绍兴全境绝迹,蚕茧产量大幅度提高,以致当时全省实际开业的茧行60%都集中在绍兴。同时,“改良土丝传习所”、“模范丝厂”等也先后

在府内山区几县开办,足踏缫丝车、扬返车等简单机械得到应用,土丝品位和产量有所提高,至30年代初,全府年产土丝6790担,比辛亥前增加2倍以上,在全省的比例达到8%,比辛亥前提高4个百分点。织绸业空前繁荣,从日本引进的新式手拉提花

机于1915年首次应用;电动织机于1930年首次出现;拥有几十台织机的绸厂达20

余家,一般的机户达上万家;其中华舍、下方桥两地有机户7250家,织机12860台,年产绸缎50余万匹,远销南洋和国内、津及北方各地;丝绸贸易兴旺,特别是华舍和下方桥,丝行、绸庄、钱庄林立,一日早、中、晚三市,有“日出华舍绸万丈”和“小上海”之称。

但这一时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24年北方军阀混战,销路受阻,使绍兴蚕

织业短暂受挫;“九·一八”事变后,时局动荡,交通不畅,也受打击;到

了抗战前夕,由于战火遍及全国,绍兴丝绸业再度回落。

3、抗日战争期间的起伏

抗战开始前后,上海等地的绸商陆续转入绍兴;不久,杭、嘉、湖地区相继沦陷,大批丝绸产业撤至绍兴山区,使绍地出现战时蚕织热。1938年至1940年,绍兴是全省茧丝原料最主要的供应地;1939年,当时的“富华公司浙江分公司”在绍兴开办

嵊县开源丝厂、诚信第一丝厂、诚信第二丝厂、锦源丝厂、华堂丝厂、剡源丝厂、江夏丝厂、庆云丝厂、诸暨经成丝厂、新昌锦文丝厂、新锦纶丝厂,共有缫车1034台。但这11个厂大部未及正常开业或批量生产,日军即于1941年窜扰浙东山区,绍

兴随之沦陷,新办各厂全部关闭,原有的机户和机台也相继歇,战时产业内迁形成的蚕织热逐渐熄灭。

此后,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绍兴丝绸业终未复苏,至全国解放时,全境年产蚕茧约2.6万担,厂丝约297担,绸缎约20万匹,分别只及20-30年代高峰期的20%、6%和10%。

六、解放后的复兴期

新中国成立后,绍兴丝绸业经历了四个阶段,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解放初至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过扶持老厂复工和组织合作社,努力恢复生产。至1956年,全市有丝厂1家(嵊县丝厂),年产厂丝44吨;绸厂2家(齐贤绸厂、益昌绸厂),较大的丝织社14家,丝绸练染社1家,年产绸缎83万米,产品有绍纺、克利缎、慕本缎、宁绸、库缎等。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是绍兴丝绸在解放后的一个发展期,主要途径一是扩大生产规模,将合作社转为工厂,又将分散的小厂合并成大厂;二是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缫丝由立缫取代坐缫;丝织,经历了“脚踏手拉——单放手——双放手——机械化”的过程,采用铁木结构织机;印染,甩掉了“一缸二棒”,采用了机械印染设备。至1966年,有丝厂2家(嵊县丝厂、诸暨丝厂),年产厂丝132吨,相当于解放初的6倍;国营或集体绸厂6家(绍兴绸厂、齐贤绸厂、华舍绸厂、东浦绸厂、诸暨丝织厂、嵊县绸厂),印染厂2家(绍兴丝绸炼染厂、绍兴丝绸印花厂),年产绸缎513.6万米,相当于解放初的10倍。绍

兴丝绸公司于此年6月成立。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为第三阶段,这正是十年动乱时期,但由于各县针对大城市停工停产而致本地茧丝积压的情况,陆续新建或扩建了一批丝厂和绸厂,如诸暨第二丝厂、诸暨第三丝厂、新昌丝厂、上虞丝厂、绍兴丝织厂、诸暨丝织厂、

新昌丝绸纺织厂等等,同时区、社丝绸企业也不断涌现,因此绍兴丝绸业仍有所发展,至1977年,有归口地区工业局的丝绸企业18家,归口二轻系统管辖的小丝绸企业和区社丝绸企业几十家,全市年产厂丝504吨,年产绸缎1275万米,比解放初增长20

余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目前为第四阶段,这是绍兴丝绸重新繁荣并走

向全国、全世界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绍兴丝织业获空前发展。合成纤维、丝绸服装、丝针织品等相继出现,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丝织工业体系。机杼之声遍及城乡,轻纺市场雄居亚洲,五洲商贾汇集越地,交易信息辐射全球。被称为“夕阳产业”的纺织业在绍兴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强,精益求精,在设计、生产、染整、营销等各个方面乃至整个纺织业都实行了新的跨越,成为推动绍兴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丝绸介绍及尺码

真丝就是100%桑蚕丝 单位:MM是真丝产品的平方重量,是重量单位 8mm和10mm区别就是面料的厚薄程度。一般来所,8MM是很轻薄的了。适合做比较飘逸的服装产品。爱马仕的真丝系列能达到22mm 织法分类: 1 印花:在普通的真丝布上印上图案,多用于服装 2 提花:就是以经线、纬线交错组成的凹凸花纹就是提花,染色后,远看,看不出有花纹,近看就能看出花纹,也有人称暗纹,成本较印花低,多用于家纺 3 色织提花:提前给纱线染好色,再织造出经线、纬线交错成花纹的布料,优点是比较有立体感,但是图案需要有规律性,不能织复杂的图案,成本较高,多用于高级服装和配饰 面料分类: 常见的真丝面料品种大致有双绉、重绉、乔其烂花、乔其、双乔、欧根纱、桑波缎、顺纡绉、素绉缎、弹力素绉缎、经编针织等几大类。 所用面料的品种特性介绍如下: 1、双绉:经高温定型,抗皱性好。该面料组织稳定,印染饱和度较高,色泽鲜艳。重绉的优点在于面料垂性较好,抗皱性更强。 2、乔其:有薄而透的乔其和烂花乔其,也有厚而糯的重乔。乔其的优点在于飘逸轻薄;重乔的优点在于挺括、回弹力强、垂性好。 3、桑波缎:属丝绸面料中的常规面料,缎面纹理清晰、古色古香,非常高贵。 4、素绉缎;属丝绸面料中的常规面料,亮丽的缎面非常高贵,手感滑爽,组织密实;该面料的缩水率相对较大,下水后光泽有所下降。

5、弹力素绉缎:系新面料,成分为90%-95%桑蚕丝,5%-10%氨纶,属交织面料。其特点是弹性好、舒适,缩水率相对较小,风格独特。 6、经编针织:手感柔和、细腻、柔美舒适,是针织类新特面料,科技含量高,属高档精品。 鉴别方法: 用手触摸 真蚕丝柔软细腻,用手触摸感觉弹性十足,由于天然纤维上的细孔构造,有时还有些“涩涩粘手”的感觉。而化纤等仿真丝原料,手感生硬,或是滑爽异常 观察光泽 蚕丝制品的光泽幽雅明亮,但不刺眼,反光折射面多,无规律,类似珍珠光泽。而有些化纤虽然也亮堂,但色泽苍白,夺目刺眼 开水浸泡 将少许纤维放入开水中,短时间内形状无明显变化的是蚕丝,迅速弯曲下沉的是化纤。晾干后长度几乎不变的是蚕丝,明显缩水现象的是化纤。 沾水测试 抽取少许纤维,在偏左位置用滴水润湿,然后拉扯。人造丝一般在只润湿的地方产生断裂,蚕丝则可能在任意处断裂,而不论干、湿状态下都很难断裂,则是化纤。 比对折痕 取一些纤维,反复对折揉捏,蚕丝弹性好,无折痕。而人造丝有明显的折痕,难以恢复。如果有轻微折痕,但慢慢恢复,则是锦纶等化纤。 用火点燃 用火点燃少许纤维,蚕丝纤维能燃,但离开明火便熄灭,而且散发毛发烧焦的味道,而且残留物呈灰色,手指一捏便粉碎。如果是普通化纤,离开明火还继续快速燃烧,有塑料燃烧味,残留物为黑色小球状,质感硬且难以捏碎。如果是棉,离开明火后继续燃烧,气味清淡,类似烧纸,残留物也为灰黑,一捏即碎。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引言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 正文: 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丝绸的十四大类

丝绸的十四大类: 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蓁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1)纺:应用平纹组织,采用生织或半色织工艺,经纬一般不加捻或弱捻,绸面较平挺,纺的牲是质地轻薄而又坚韬。 (2)绉:应用平纹或其他组织,经或纬加强捻,或经纬均加强捻,呈明显绉疚并富有弹性的织品。(3)缎: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织品。 (4)绫:应用斜纹组织或变则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 (5)纱:全部或部分应用纱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一纬丝扭绞而成的。 (6)罗:全部或部分应用罗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个一根或三根以上的奇数纬丝方扭绞成的,即谓罗。 (7)绒:全部应用绒组织,绸面呈绒毛或绒圈的织品。 (8)锦:应用缎纹、斜纹组织,花纹精致多彩绚丽的色织提花织品。 (9)绡:应用平纹或收纱组织的轻薄透孔织品。 (10)呢:应用各种组织和较粗的经纬丝线,质地丰厚,有毛型感织品。 (11):应用平纹、斜纹及其变化组织,经屈纬疏,经细纬粗,质地厚实,绸面呈横向梭纹的织品。(12)绨:应用平纹组织,长丝作经,棉或其他纱线为纬,质地较粗厚的织品。 (13)绢:应用于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织品。 (14)绸:应用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织品。 丝绸的三十四小类: 主要是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1)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2)乔其:应用平纹组织,经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质地衡疏轻薄,绸面有纱眼和绉效应的织品。 (3)碧绉,经无捻,纬采用碧绉线(20/22Dx3加S捻1600T/m,再并20/22D1根,加Z捻1600T/m),是细密绉纹的织品。 (4)顺纡:经无捻,纬用单向强捻丝,绸面呈直向绉纹的织品。 (5)塔夫:应用平纹组织,经纬先练染,质地细密挺括的熟织品。 (6)电力纺:桑蚕丝(柞于蚕丝)生织平纹织品。 (7)薄纺:应用桑蚕丝生织,平方米绸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纹织品。 (8)绢纺:经纬均采用绢丝的平纹织品。 (9)绵绸:经纬均采用抽丝的平纹织品。 (10)双宫:全部或部分采用双宫丝的织品。 (11)疙瘩:全部或部分采用疙瘩、竹节丝,呈疙瘩效应的织品。 (12)星纹:应用绉组织的织品。 (13)罗纹:单面或双面呈轻浮横条的织品。 (14). 花线:全部或部分采用花色捻线或拼色线的织品。 (15). 条:绸面呈现横直条形花纹的织品。 (16). 格:绸面呈现格形花纹的织品。 (17). 透凉:应用假纱组织,构成有似纱眼的透空织品。 (18). 色织:全部或部分采用色丝的织品。 (19). 双面:应用三重组织,正反面均具有同类型斜纹或缎纹组织的织品。 (20). 凹凸:具有凹凸花纹的织品。

中国丝巾十大品牌

中国丝巾十大品牌 买丝巾什么品牌好?买丝巾送人哪个品牌最上档次?每个都说自己是大品牌。到底买丝巾该选择哪个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国内高档丝巾品牌的信息。我收集整理的国内丝巾十大品牌,是根据各大商城品牌丝巾的销量和口碑进行综合考量后汇总的。相信能为大家选购丝巾提供很好的参考。 丝巾十大品牌一.:织布人 织布人高档丝巾品牌logo 织布人是个专注于演绎中国魅力的品牌,是国内拥有最强御用设计师团队的时尚配饰品牌,是中国唯一专注于“只做与众不同的丝巾”的丝巾品牌。织布人在全国拥有几百家门店,以“演绎中国之美妆点中国女性”作为设计的理念,时尚优雅,尊贵脱俗,织布人丝巾有1000多款式,给大家足够的选择自由。 丝巾十大品牌二、万事利丝巾 丝巾十大品牌之万事利丝巾log 杭州万事利职业服装有限公司是万事利集团旗下的专业研发制服企业。公司以设计为先导,集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服装公司。 公司拥有一流的服装制作专业人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形成了员工自检,

下道复检,组长中检,后道总检四道半成品和成品生产检验程序。有效的把好质量关,提高产品的档次,使万事利职业制服保持着较高的制作水准。 丝巾十大品牌三、宝石蝶丝巾 丝巾十大品牌之宝石蝶丝巾log 宝石蝶丝巾是由浙江宝石蝶围巾有限公司生产,宝石蝶是一家从事专业丝绸围巾印花、生产的外商独资企业,具有年产300万条丝绸围巾的生产能力,曾为国内外众多品牌公司做贴牌生产。公司拥有日本、韩国和意大利优秀的生产工艺,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专业围巾印花、生产企业之一。 宝石蝶人凭借自身在丝绸产品领域内15 年的专业生产和销售经验,于2005 年创立了宝石蝶围巾有限公司,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丝绸围巾加工基地,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围巾生产企业之一。宝石蝶,作为一个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品牌,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理念,以推广中国优秀丝绸产品给国内外消费者为己任,以创立国际品牌连锁店为拓展形式,力争塑造国际知名的顶级品牌和企业形象。 丝巾十大品牌四、天堂故事丝巾 天堂故事高档丝巾品牌log 天堂故事源于杭州西湖,而最为经典的故事是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每天发生在西湖上的故事都是天堂故事,天堂故事丝绸最为杭州标杆性终端品牌之一,时尚经典的艺术丝绸得到了大家的优良口碑,被称为杭州丝绸中最经典的故事就是天堂故事。天堂故事(杭州)属杭州古美丝绸有限公司,天堂故事品牌主要业务为手绘国画丝绸家纺,蚕丝被,时尚丝巾。公司长期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及星级酒店,国内外养生美容院等合作。 丝巾十大品牌五、上海故事丝巾

丝绸优缺点

优点:舒适感强,吸、放湿性以及吸音、吸尘性非常好。 丝绸由蛋白纤维组成,质地柔弱光滑,触感细腻,与其他纤维织物相比,与人的皮肤摩擦系数仅有%,因此人的皮肤在接触丝绸产品时,往往会产生柔顺、细致的飘逸感。 丝绸睡衣具有天然产生的吸湿、放湿性,这也是其他人工纤维所不能比拟的。蚕丝由于其多孔性,可以吸收气体的空隙,真丝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使其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吸湿,在干燥的环境中又能放湿。因此它除了有自我的调适能力外,还可以帮助人的皮肤或其他丝绸产品保有一定的水分;若夏季穿着丝绸服饰,更可将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透气性非常强,使人感到凉爽无比。 丝绸更具有为独一无二的保健功能,丝绸纤维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之称。同时,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的辐射、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这种让人造丝望尘莫及、无法达到的天然功能也奠定了丝绸产品的珍贵价值及无可替代的地位。 缺点:由于真丝纤维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其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起着很高的阻燃作用,因此选择桑蚕丝为原料作为家居装饰是最佳选择。 桑蚕丝,俗称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为自然赐给人类的奇珍异宝,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又因蚕丝有着极佳的亲肤性,遇火不易烫伤人的皮肤等特点,有人将真丝赞誉为人类的"第二皮肤"! 真丝轻薄飘逸,悬垂性、弹性、抗皱性、抗菌性都大大优于棉、麻织物,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其美容保健功效也是其他纺织面料望尘莫及的。真丝四件套采用优质加厚印花真丝面料,经两次预缩水处理,丝料手感柔软细腻,散发恬淡珍珠光泽,造型设计高雅时尚,色调深浅多变。当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柔滑的真丝贴合身体曲线,在滋养肌肤的同时,享受顶级睡眠品质。 1.润肤保健:真丝蛋白纤维富含氨基、胺基等亲水因子,具有极强的吸放湿性,能调节肌肤水分,保持肌肤洁净。蚕丝纤维含有18种与人体皮肤相似的氨基酸成分,能增加上皮细胞的活力,防止血管硬化,有滋养皮肤的作用。

古老的丝绸文化

引言 鑫缘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在鑫缘的丝绸产品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产量上已赶上并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绸都:苏州、杭州、湖州与吴江盛泽。丝绸业一直是海安及至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海安地区不仅是我国真丝绸出口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有着“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茧丝绸生产基地”和“中国湖桑之乡”之美誉。以“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三个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保有量,鑫缘集团成为我国专业从事桑蚕良种选育繁育、栽桑养蚕、蚕茧收烘、制丝、丝织、真丝服饰、真丝家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研发与生产经营的品种齐全、档次较高、影响较大的集群产业。“鑫缘”牌桑蚕丝、蚕丝被、丝绸等产品研发加工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丝绵功能性整理技术、天然彩色加工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国内较有影响的茧丝绸特色产业群。实施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发生产丝绸文化艺术创意新产品,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同时也是我国丝绸行 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史话:古老的丝绸文化 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已成功地驯化了野生的桑蚕,利用它所吐的丝织造丝绸织物。根据我国丝绸遗存的分布地区来看,蚕桑丝绸生产早已普及到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并形成了一些地方丝绸名产。当时丝绸生产的重心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魏晋之后,北方受战乱困扰,南方经济相对稳步发展,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长江中下游特别江南一带的丝绸生产在安史之乱后发展很快,到唐后期基本形成了黄河下游地区、四川巴蜀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三足鼎立的局面。到宋室南迁,南方更加成为丝绸生产的重心,尤其是江南一带逐渐形成了很多以丝绸为主业的专业城镇,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丝绸专业市场。元代起,棉花种植开始在全国各地普及,丝绸生产区域进一步集中到江南一带。至此蚕桑丝绸生产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南方大量生产丝绸,北方则大量消费丝绸。 独具魅力的丝绸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丝绸已深深渗透到历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丝绸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衣的生活,而且还丰富了其他诸多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如文学、诗歌、绘画、雕刻、舞蹈、民俗等,在这些领域内总能找到与丝绸千丝万缕的联系;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文化、商业交流的纽带,联系着遥远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促进了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往来,也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中国也因此赢得了“Seres”(丝国)的美称。

绍兴丝绸史..

绍兴丝绸史 绍兴是中国丝绸的发祥地之一。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透出蚕织信息;唐宋时代为绍兴丝绸业的鼎盛期,珍品迭出,产品剧增,以“越罗”总其名而为朝野所重,成为东南丝织业的中心。宋末至元明,绍兴丝绸业受挫,日渐落于杭、嘉、湖之后。进入近代以来,先后有过三次较大的发展势头,但最后均遭摧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丝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重新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 一、唐以前的发展期 早在新石器晚期,绍兴地区即留下了蚕织痕迹。位于宁绍平原而紧邻绍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6700年左右的骨梭、打纬刀、陶质纺轮等大量原始纺织工具,在一件盅形雕器上雕有四条蚕形纹饰,蚕首及蚕身清晰,作蜿蜒蠕动状。 到4100多年前的夏时代,绍兴已出产和使用丝绸织物。《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载,禹治水所到之处,“桑土既蚕”,“其筐织贝”,以丝织物为进贡之物。《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文中“涂山”即绍兴之会稽山。《韩非子》日:“禹会诸侯于会稽之山。”《禹穴记》日:“禹既平水土,会诸侯稽功于涂,禹崩,遂葬于会稽之阴,故山日会稽。”可见其时在古绍兴已盛行以丝绸作为诸侯执物的风气。 大约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丝绸业在绍兴民间得到极大普及。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败于吴国,退栖会稽,向谋臣询问复国之计,计倪等曰:“必先蓄积食钱布帛;”“必先省赋敛,劝农桑。”勾践遂将“劝农桑”定为国策,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以示劝倡。同时,勾践以丝绸作为馈赠贿赂之物,广泛结交诸侯君臣,又于每年春秋两季向楚、晋、齐等国馈赠大批丝绸,以此为向吴报仇雪耻铺平道路。 统治者的刻意劝倡和大量需求,使绍兴丝绸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巨大发展。

1-4单元课文翻译

收银员应得到奖赏 当我最近在本地一所商场购物时,我跑进了一家小型便利店,迅速拿了几件要买的物品,然后到快速结账通道排队。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夫妇,只买了几件物品。好极了,我想,很快就会轮到我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 看上去,这对夫妇已步入老年。夫妇俩面前有三听猫粮。他们把一张买二赠一的优惠券递给收银员。由于他们所买的猫粮与优惠券指定的可享受优惠的商品不符,收银员一开始不同意兑现他们的优惠券。 看上去,这对夫妇已步入老年。夫妇俩面前有三听猫粮。他们把一张买二赠一的优惠券递给收银员。由于他们所买的猫粮与优惠券指定的可享受优惠的商品不符,收银员一开始不同意兑现他们的优惠券。 他们对此事深表不满,最终收银员做出让步,答应给予他们优惠——尽管他们买的猫粮与优惠券所指定的商品不符。但就在收银员要兑现他们的优惠券时,她发现优惠券过期了。 夫妇俩对收银员大发雷霆。他们的怒火平息之后,收银员仍然同意用过期的优惠券兑现他们那不对应的猫粮。 我排着队,目睹了这一切。 老先生在那里等着,直到交易接近尾声,这时——硬是等到这个时候——他才掏出笔开始在支票上签字。收银员要求他出示一种身份证明以证明支票有效。 这对老夫妇没有携带任何有效证件。他们抱怨如果收银员不收支票的话,他们的猫就要饿死了。 “就当尊敬老人吧!”收银员想。就这样,为了平息事端,她收下了没有顾客身份证明的支票,还让他们凭过期优惠券享受了非常优惠。 慈善与诚信 科罗拉多州柏灵顿镇在四年时间里共花费了五万美元招募医生,却未能说服任何人留在靠近堪萨斯边境的农村地区。柏灵顿本可以去申请联邦项目,该项目规定政府可以指派医生去贫困地区工作,但交换条件是政府为那些医生支付医学院费用或学生贷款的费用。但有时那些医生一旦履行了规定义务后就立刻离开本地了。 最终,该镇在本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该镇一位富裕的居民同意资助柏灵顿的两位高中毕业生上医科学校的学费和书本费,交换条件是他们承诺学成返乡。 “我很幸运,”82岁高龄的哈罗德·麦克阿瑟说:“我赚了大笔的钱,我现在要把它花掉。我喜欢这个想法,我会自己支付这笔费用的。”他已经指定3万美元作为这两个学生第一年的费用。如果他们成绩很好,他还将逐年增加另外的资金支付他们的开销。 两位人选,萨克拉门托·皮门特尔和詹姆士·佩雷斯,均出生于墨西哥的民工家庭。他们的父亲是柏灵顿的农场工人,母亲都在当地餐馆干活。 有段时间两位年轻人都怀疑自己不可能上大学,更不用说上医学院了。但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授予了他们本科奖学金。当他们想上医科学校时,他们的资金却非常有限,这时麦克阿瑟的资助来了。 其实本应该签订一份合同的,这样可以从法律上约束两位年轻人必须回到柏灵顿,但麦克阿瑟只想简单地以握手为证。

蚕丝的质量检测标准

Symbol森博检测服务中心蚕丝的质量检测标准 1 在过去,蚕丝属于比较珍贵的物品。家蚕是由野蚕驯化而成的。起初的丝源,完全来自 野生蚕。随着丝绸制作的发展,需求量不断扩大,于是开始野生蚕驯养,从而出现了家蚕。 现在一般被广泛用于蚕丝被,睡衣等,现在又研制出蚕丝面膜系列,引领了美容的新趋势。 用鲁桑叶饲育的蚕,其茧的化学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质97.34%, 醚溶性浸出物0.26%,纤维0.39%。蚕茧主要是由纤维状蛋白质丝纤蛋白(Fibroin),外包以 另一种蛋白质丝胶蛋白(Sericin)粘结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色素、无机物等等。在生 丝中,丝纤蛋白约占70%,丝胶蛋白约占22%。丝纤蛋白是一种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 以甘氨酸、丙氨酸为最多,此二氨基酸的氮,约占总氮的80%。105g丝纤蛋白所含氨基酸 如次(物质后数字,是克分子数):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缬氨酸29,亮氨酸7,异亮氨 酸9,丝氨酸157,苏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赖氨酸4,组 氨酸2,精氨酸6,天门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计1297个克分子 鉴别方法检查外观 优质蚕丝为乳白色略黄,蚕丝表面有柔和光泽,不发黑、不发涩、丝质绵长,拉开表面蚕丝 后,内部无成团的絮状碎蚕丝。 燃烧鉴别 点燃后,有烧焦羽毛的臭味因为它含有蛋白质,燃后成为野火色粉末,燃烧时发出毛发烧焦 的气味,无火光。 检验蚕丝含量是不是100%: 1、放84消毒液里,如果几分钟后全部溶解,则是百分百蚕丝(一定要抽取里面的蚕丝检验!!); 2、拉链开口比较长的情况:可以拉开拉链把手伸进去,从被胎的最中心扯点蚕丝出来检验 一下,看丝质是不是和拉链口的蚕丝一样,扯一根看看是不是还是长丝,然后烧一下看燃烧 反映是不是和上面的现象一致。 3、拉链口比较小、或者不容易把手伸进被胎的情况:拿一根稍微粗点的针,穿上线,线的 尾部打个结,然后在被芯中间随即选择一个点垂直穿过,这样尾部的结会从被胎的中间带出 一些蚕丝,和上面一样检验下。 颜色反应 加浓硝酸变黄

关于丝绸

何为丝绸? 丝是桑蚕在桑树上所吐出的纤维。桑蚕的幼虫在变成蚕蛾之前,将自己保护在蚕茧里,每只蚕茧是一根连续2000-4000米长的蚕丝。 从蚕茧到蚕丝 蚕茧聚集在湿热的空气中,潮湿及冷空气将会杀死幼虫,而且也无法吐出蚕丝,将蚕茧放于热水中蚕茧会变软或并慢慢成浆状,脏的表层将脱落,最终露出蚕丝的终端,然后将蚕茧放入第二个大桶,依据丝的粗细程度,可将4-12个蚕茧缠在一起。一只蚕茧可产出1-3公里长的蚕丝。 丝绸的种类 蚕丝可以制成很多种面料,斜纹绸和缎绦绡是由于蚕丝织结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面料。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丝绸面料: 斜纹绸闪亮的丝绸面料,有平型的条纹。 缎柔滑的面料,具有光泽的正面,和暗淡的反面。 双皱柔软的面料,但不是很光滑。 雪纺无光泽、透明双绞线的面料。 提花绸一种复杂织结形式的面料,有的地方具有光亮感,而有的地方颜色暗淡且粗糙。如色织领带,就是由不同颜色的丝线织结而成。 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蓁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1.纺:应用平纹组织,采用生织或半色织工艺,经纬一般不加捻或弱捻,绸面较平挺,纺的牲是质地轻薄而又坚韬。 2.绉:应用平纹或其他组织,经或纬加强捻,或经纬均加强捻,呈明显绉疚并富有弹性的织品。 3.缎: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织品。 4.绫:应用斜纹组织或变则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 5.纱:全部或部分应用纱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一纬丝扭绞而成的。 6.罗:全部或部分应用罗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个一根或三根以上的奇数纬丝方扭绞成的,即谓罗。 7.绒:全部应用绒组织,绸面呈绒毛或绒圈的织品。 8.锦:应用缎纹、斜纹组织,花纹精致多彩绚丽的色织提花织品。 9.绡:应用平纹或收纱组织的轻薄透孔织品。 10.呢:应用各种组织和较粗的经纬丝线,质地丰厚,有毛型感织品。 11.葛:应用平纹、斜纹及其变化组织,经屈纬疏,经细纬粗,质地厚实,绸面呈横向梭纹的织品。 12.绨:应用平纹组织,长丝作经,棉或其他纱线为纬,质地较粗厚的织品。 13.绢:应用于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织品。 14.绸:应用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织品。 15.缂(刻):通过通经断(回)纬的方式制造的平纹或其他组织的特种丝织品。主要是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1.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西塘调查报告

关于西塘那些事—西塘古镇的调查报告 【摘要】:西塘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它的骨子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恬静、安逸、文艺。我不知道能用什么更有说服力的词语形容它。它是一个你去过一次就梦魂牵绕的地方。尽管历史的车轮行进,西塘人家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的品行。本次调查报告主要围绕西塘那些事对古镇进行调查研究。首先是西塘名片的介绍:主要介绍西塘地理位置、基本简介;其次主要针对西塘特色的历史建筑;再对西塘古今文明交融进行分析;最后对西塘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浙江嘉兴西塘镇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建议 一.西塘名片 西塘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非常有名的文化历史古镇。游客都慕名而来,不仅因为它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魅力水乡影视基地等官民堂皇的称谓。西塘更以它无人可比拟的风景魅力和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注意,甚至也成为外国游客欣赏中国文明的窗口。 西塘地理方位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江浙沪三省的交界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 代,经济发展迅速,文明交流频繁。小镇归属浙江省嘉善县,古镇的总面积为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内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将近8.6万。成年都有着大量的游客纷纷前来历史上的西塘古镇有着它的独特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吴越两国堪称为“吴根越角”、“越角人家”的说法;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在唐宋时期,这里的古镇规模已经初有形成,人们在这里居住生活;古镇的发展的巅峰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西塘凭借着鱼米之乡、丝绸天府的经济基础,快速发展成为江南一座富饶文明的大集镇。 二.西塘独特的古典风韵 西塘有着江南水乡之称,那自然它的水乡环绕。大大小小的河道自然也是数不胜数,在古镇景区中主要有9条河道在此相互交错,从而分为8个比较大的区域,有将近27座各式各样的古桥在此相互连通,而古桥也成为了这里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我主要介绍3种桥的样式:第一种就是折桥,它的桥面呈现出笔直的样式,在河道中一横而过;第二种就是拱桥,它在这里也是最常见的,形状呈现出拱形,人们都在此通行,也可以在这里将远处的西塘古镇风光尽收眼底。最后一种是平桥,它的桥洞是方行的。 西塘另一个让人动容的就是他的走廊,早起行走在安静的走廊上,一切都那么有味道。早上“廊棚”早已褪去晚上的热闹的颜色,走在上面可以放轻自己的内心,可以什么都不想,仿佛没有都市的车马灯笼,灯红酒绿。也没有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强颜欢笑。可以吹吹风,看看风景。酒家商户都在河道的两岸开放着,每个人脸上都留露出幸福的摸样。 西塘另一个出彩的是弄堂,最为有名的是石皮弄,无论是地上还是墙的两侧都是用石板铺成。全长68米,共有216块的青石板铺成,我在哪狭窄的弄堂里走过一次,只能容下一个人,若果身材较胖,恐怕就不能通过了。 美人靠是这里可以休憩的地方,如果你走累了,不妨停下来休憩一下。看着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诗意翩翩,在古代有着这样的形容词语,“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距历史考据说最早的美人靠是吴王夫差为它的美人西施而建,我们亦可以看出好多江南楼阁都有这样的设计,若能来到西塘也来美人靠上休息一下。 戏台,也是这里必看的风景之一。每到晚上都有各式不同的戏剧来唱,黄梅戏桥段最为经典。晚上的西塘是最迷人的,在你酒足饭饱之后,漫步在其中,坐在美人靠上看着河对面的经典桥段,也是种极其惬意的雅事。想象着古时的人们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在茶余饭后,品味着戏剧呢,深在其中不能自拔。 船只,这里最为普遍的东西,好像每家每户都会有,没有比这还要寻常的东西。这里主要靠捕鱼等为生,因此练就里在水上的好手。如今船只不在只是捕鱼、出行的工具,更多的

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杭州高盛——丝绸文化的主要特征 [摘要] 丝绸文化作为中国整个文化领域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纺织业的不断进步,对世界纺织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叙述了纺织文化主要特征。 丝绸文化是整个文化领域里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因此,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实践过程和发展变化中的一种历史现象,古代称之为"文治与教化"。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而又与主观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明确了文化的含义后,人们对丝绸文化的概念也就不难理解了。丝绸文化是人们在丝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的各类形式的文化,特别集中反映在与丝绸相关的历史记载、文物遗迹、诗歌文章、人物传记、工艺美术、织绣产品、雕刻绘画、宗教信仰、风俗礼仪、蚕桑丝绸生产等各个领域之中。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提起丝绸,都会产生一种美的、梦幻般的遐想。自古以来,世界上有多少人为她迷恋神往,因为丝绸的历史是那样久远,丝绸的内涵是那样丰富,丝绸的品质是那样精美、高贵。所以丝绸文化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可以用悠久、丰富、精美和高贵八个方面来概括,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丝绸文化的悠久 远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华祖先就开始养蚕、制丝,最早记述丝绸起源的古籍上有三种说法:其一说"伏曦氏用蚕桑制成穗帛,并抽为弦以定音律,而天下归化",蚕桑起源于伏曦,即渔猎时代;其二说"神农耕耘土地,教民种桑",蚕桑起源于农业时代;其三说为较普遍的说法,即"黄帝的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取蚕沿丝,用作衣服"。从一系列考古挖掘看,如1927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一个半切割的蚕茧;1960年山西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陶蚕蛹;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发现6900年前刻有四条蚕纹的象牙盅等等。这些都证实了中华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认识了蚕,并产生巫术崇拜,有了衣着服饰。到了商周,就演变为奴隶主阶级穿戴丝绸织绣衮服尊和奉蚕神的风俗。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三漾新石器遗址发现了一批4700年前的放在竹筐中的丝织品,包括未碳化的黄褐色绢片、丝带和丝线等。以上考古发现的丝绸实物与古籍记载相对照,充分证明了丝绸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二、丝绸文化的丰富 从历来各地的丝绸出土文物和传世品说明,丝织品、服饰品是十分绚丽多彩的。湖北荆州马山战国一号墓出土的丝织品;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丝织品;青海都兰热水出土的丝织品;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唐代丝织品;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尼雅遗址出土的丝织品等等。其品种结构之复杂、花色名目之丰富,令人惊叹。 (一)丝绸品种结构方面 按不同组织和工艺特点,丝绸织物可分为十四大类,即绫、罗、绸、缎、绢、纱、绡、纺、绉、锦、绒、绨、葛、呢等,还有三十六小类。而古代的织物分类除部分同于当今的十四大类的名称外,另有称谓如纨、绮、缣、、绦、绒、帛、缟、缬、缯、缦等,种类繁多。早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就有素帛和花绮等丝织 物的印痕;周代开始出现了双色经锦和刺绣品;战国和汉代品种结构已较齐全,经锦有了多色经锦;唐代的丝织品更为门类丰富,不但有经锦,还出现了纬锦、缂丝

丝绸类面料知识

丝绸类面料知识(一)类别编 丝绸作为旅游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许多人对丝绸的性能、特点还不大了解。丝织物分类原则首先是以织物的组织结构为主要依据,其次以制造工艺如生织物、熟织物、加捻等为依据,另外是以织物实质上形状为依据,目前丝织物可分为十四个大类: 1、纺类 应用平纹组织构成平正、紧密而又比较轻薄的花、素、条格织物,径纬一般不加捻。如电力纺、彩条纺。 2、绉类 运用织物组织或运用各种工艺条件,使织物表面发生绉缩。这种表面均匀绉缩的丝绸织物统称为绉类丝绸。绉类丝绸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双绉、碧绉、留香绉、特论州等。其特点是手感柔软,色泽鲜艳,柔美,有弹性。绉类可以做各种衣服。 3、绸类 织物的地纹可采用平纹或各种变化组织,或同时混用其它组织。绸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绸类织物品种很多,按所用原料分有真丝类,柞丝类,绢丝类,合纤绸等。一般市场常见的丝绸有美力绸,斜纹绸,尼龙绸等。美力绸多是纯人造丝产品,它的绸面,色泽鲜艳,斜纹道清晰,手感平滑挺劲。主要用途是做高档衣服的里绸。 4、缎类 织物地纹的全部或大部采用缎纹组织的花素织物。缎类织物俗称缎子,品种很多;缎类织物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为高级的大类品种。我们常见的有花软缎,素软缎,织锦缎,古香缎等;花软缎,织锦缎,古香缎可以做旗袍、被面、棉袄等。其特点:平滑光亮,质地柔软。古香缎、织锦缎花型繁多,色彩丰富,纹路精细,雍华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故乡色彩。 5、绢类 绢类织物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6、绫类 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他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陵、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它质地轻薄,用于裱画裱图。其他绫类织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软,可以做四季服装。 7、罗类 罗类丝绸,运用罗绸织发使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称罗类丝绸。罗类丝绸织物的品种有横罗、直罗、花罗。罗类丝绸产于浙江省的杭州市,因此又称杭罗。杭罗由于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成为罗类织物的传统名品,驰名中外。它是纯蚕丝织物,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良好衣料。 8、纱类 应用绞纱组织,在地纹或花纹的全部或一部份构成有纱孔的花素织物,如芦纱山纱、筛绢。 9、绡类 采用平纹或绞纱组织或径纬平行交织的其它组织而构成有似纱组织孔眼的花素织物,径纬密度较小,质地透明轻薄,如头巾绡、条花绡。 10、葛类 一般经细纬粗,经密纬疏,地纹表面少光泽,而又比较明显粗细一致的横向凸纹,经纬一般不加捻,如文尚葛、明华葛。 11、呢类 用绉组织或短浮纹组织成地纹,不显露光泽,质地比较丰满、厚实、有毛型感,如素花呢。

丝绸发展的历程

丝绸发展的历程 初级阶段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可视为中国丝绸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中,丝绸生产的各项技术初步形成。 人们已具有较高的缫丝技术,可获得平直的生丝。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杭州附近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来看,当时采用的是原始腰机,能织出平纹组织,也能编出丝带、绞丝织物。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跨入文明门槛之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丝绸业也得到了极迅速的发展。丝绸生产技术也比初期有了较大的进步。 主要表现为:桑树开始人工栽培,对蚕生理有了较深的了解,出现了提花织物和刺绣,商代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几何纹的单层提花织物和复杂的绞经罗,是当时织造最高水平的代表。到了周代出现了织锦,虽然尚属初创,但已基本成型。这为秦汉时代我国丝绸技术达到第一个高峰奠定了基础。 通往欧洲的丝绸贸易之路已初步开通。 辉煌的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繁荣的时期,丝绸日益普及,产区扩大,消费扩大,当时已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的民谚。传统丝绸生产技术体系形成。 战国秦汉丝织品种空前丰富,有绢、纱、绮、罗、缟、素、锦、縠等品类。縠是一种极为轻薄的丝织品,所以古人用雾来形容它。 秦汉时期的染色工艺已相当发达,当时在丝绸上施加文彩的方式有染、绘、绣及印,仅马王堆出土的绢颜色就有绛紫、烟色、金黄、酱色、赤色等十余种。 秦汉时期的丝绸以连环锁丝绣为主,富贵之家不仅衣服,帷帐也要刺绣。印花则有印花敷彩和金银粉印花之别。 战国秦汉时期,脚踏板在织机上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较完善的提花机已在此时出现。经锦的定型及绒圈锦的诞生都说明丝织提花技术已达极高的水平。总体而言,西汉的纹样以充满动势的不对称变体花鸟禽兽为主,东汉的纹样则逐渐过渡到稳定的对称结构,并日益突显出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作为中西方大规模文化和经济交往象征的“丝绸之路”在西汉初年正式开通。至迟在5世纪中叶,丝绸传入波斯,接着传入欧洲,从此,中国的养蚕、缫丝、丝织技术在欧洲发展。 转折的隋唐时期 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融合的现象,它导致传统的丝绸技术体系中逐渐注入新的内容,终于在隋唐之际出现了较大的转折。 在织造技术方面,斜纹组织和纬线显花被大量使用,绞经织物组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织机的类型也随之换代和更新。 在印染技术方面,大量新染料得到使用,如红花、苏木、靛蓝等,许多新的印花方法被发明或被采用,防染印花法在这一时期占了上风,使唐代各缬(xié)名扬千古。

2020年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真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初中毕业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 (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在苏州人类从遥远的远古时代匆匆而来,一路迎接与拥抱目不xiá( ▲ )接的风景,这便是一个美的历程。在那些月明星xī( ▲ )、蝉鸣枝头的夏夜,午夜梦回时,你的脑海中可曾 A (涌现浮现)历史的瞬间?那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古色斑lán( ▲ )的青铜器,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说不尽的宋元山水画,还有著名的诗人作家……时代精神与文化 B (沉积积累)下来,它孜孜不juàn( ▲ )地感染着人们,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目不xiá( ▲ )接月明星xī( ▲ ) 古色斑lán( ▲ ) 孜孜不juàn( ▲ )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A.▲B.▲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风正一帆悬。(王湾《▲》) ②▲,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④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⑥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⑦子曰:“▲,▲。举一隅不以一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名著阅读。(5分)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和 A 、李忠在潘家酒楼上 喝酒。其间,鲁提辖有两次发火。第一次“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碗儿都丢在楼板上”,第二次是“ A 、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

真丝的分类和鉴别

关于真丝的分类和鉴别~(整理转载) 夏天到啦~到了可以穿真丝的季节,店里网上很多衣服都号称真丝,其实很多都不是真的,找了些资料和大 家分享~~ 真丝分类详解:可分14大类36小类 一、十四大类 1、绡类(Chiffon):组织为平纹或假纱组织,经、纬都加捻且捻度较大,但经纬密度小,整体质地, 轻、薄、透孔。 雪纺:常听见的为涤纶仿真丝的产品。 假纱组织:表面看起来经线弯曲,其实是直,它是利用组织点的张力不同——纱线的弯曲、组织点交织的密度不同,形成张力的差异,引起局部地区的空隙。 罗组织:两要纱线交织如辫子般缠绕,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2、纺类(Habotai):平纹组织,经纬纱线无捻或弱捻,采用白织或半色织的工艺,外观平整,慎密。 最常见的就是电力纺,现在发展为砂洗电力纺,有绒毛感。 3、绉类(Crepe):组织点为平纹,但有时也很少有变化平纹,经纬都加强捻,外观呈现明显的绉效应, 有弹性,爽滑。双绉(crepedechine)。 4、缎类(Satin);采用缎纹组织,外观平滑、光亮。 5、锦类(Brocade):采用斜纹、缎纹组织,经纬是无捻或弱捻,绸面呈多彩绚丽的提花织物。 织锦缎=缎类+锦类(它是缎类和锦类的混合体既有缎类的特性,又有锦类的多彩与绚丽,故为织锦缎 brocadesatin) 6、绫类(Ghatpot):具有较明显的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斜条。 7、绢类(Yarn-dyesilkfabric):真丝短纤绢丝织物,绢丝纺(真丝短纤)。 8、纱类(Gauze):全部或部分采用纱组织,绸面呈现清晰纱孔的组织。很细密。 9、罗类(Leno):全部或部分采用罗组织,绸面呈现横条或条状。 10、绨类(Bengaline):平纹组织,各种长丝作经线,纬线为短纤、棉或蜡线、人造棉等,体现的质 地为粗、厚。 11、葛类(Poplin):平纹或斜纹的变化组织,急斜纹,缓斜纹。有比较明显的横棱纹织物。棉纺类的 poplin为府绸。 12、绒类(Velvet):全部或部分采用绒组织,绸面呈绒毛或绒圈的织物。 13、呢类(Suitingsilk):质地厚,仿呢。 14、绸类(Silkandfilament):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织得较密,但与前面十三类都不同的一类。是真 丝的长丝织物。

《简爱》名著试题

《简爱》名著试题 《简爱》名著试题一、填空题 I :在简爱发疯似的与约翰对打起来之时,约翰口中不 停的骂着 ________ 2:简爱在学校的第一顿早餐是___________ 3:《简?爱》的作者是—国的 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是 以第人称来进行叙述的。 5 :简爱的叔父留给她的遗产是 __________ 英镑,她又分给 、玛丽和各英镑。6 :在三年前,简爱的叔父给里德太太一封信?7:简爱在 当了家庭教师?8 :费尔法克斯太太职业是:? 9、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府被所救? 10 :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工作 是做 ________ II :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第一次谈话中,在最后,罗 切斯特提到了阿黛勒给他看的_________ ? 12 :简爱出门与费 尔法克斯太太谈论了 _________ ? 13 :梅森先生被__________ 咬伤? 14 :简?爱在做__________ 期间,意外地获得了 __________ 的遗产。15 :罗切斯特太太是_________ 死的? 16 :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_____________ ?17:《简?爱》一书中 ______ 和________ 曾要与简爱结婚。18 :简? 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____________ 。19:罗切斯

特先生去丝绸店带了 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XX 年前就去 了梅森先生的妹妹为妻子? 35 :简爱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 _________ 救起了? 36 :在乡村学校简爱有____ 名学生,有 ___ 名会一点读。37 :圣约翰为简爱带来 __________ 的诗篇。38 :简爱曾被舅妈关进_______ 里。39 :海伦因患_______ 而不幸去世。 40 :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 ____________ 的________ 小说。41 :简爱去桑菲尔德府做家庭教师年薪是_________ 英镑。 42 :洛伍德是在____ 月是发生了伤寒,80个姑娘一下子 病倒了 _____ 个,简爱的朋友海伦得的是_______ 43 :圣约翰准备去_________ 当传教士,他教简爱学习 语,以便自己更快地学习。44 :简爱获得了他的叔叔英镑的财产,但他把其中的英镑分给了 和45 :简在洛伍德里接受了年教育?46: 被三楼的疯女人咬伤了?47 :是对罗切 斯特财产分配不公平? 48 :简爱在盖茨黑德府住了 ___________ 才返回桑菲尔德府? 二、简答题 1 :简?爱在反抗舅母是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时代精神? 答: 2 :简爱在红房子里想起了什么传说?答: 3 :渥劳德学校里的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答: 4 :斑疹伤寒传入罗沃德孤儿院是什么时候?答: 5 :简爱为什么要离开罗沃德孤儿院?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