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知识点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知识点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知识点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名词解释

中柱鞘:维管柱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偶有两层或多层的情况,其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比较低,可以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以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侧根的发生有关。

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受精即可得到种子的自然现象,包括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和未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以及不定胚的生殖。3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它与维管束之间的束中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同功器官:在变态器官中,将来源不同功能相同的器官叫作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

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高氧和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种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地理变异: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2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年轮:多年生木本植物茎次生木质部中德同心圆环,代表着一年中次生木质部的生长量,亦称生长层,由早材和晚材组成。2

心材:位于次生木质部的中心部分,颜色深,为早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全为死细胞,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形成侵填体堵塞导管使其丧失输导功能。2

初生生长: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分化进行的生长。2

生活因子:是生物生活离不开的必须的因子。2

生态因子:在生态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2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2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2

维管系统:又称维管组织系统,包括植物体内所有的维管组织,是贯穿于整个植物,与体内物质的运输、支持与巩固植物体有关的组织系统,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产物。

次生结构:由侧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形成的结构。

雄性不育:由于雄性部分打得异常而导致不能形成种子的现象,表现为雄蕊畸化或退化、花药瘦小萎缩、缺乏花粉或花粉空瘪。

景观格局:一般指其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利的关系。

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2

等面叶:叶肉没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所以从叶的外表看近轴面与远轴面颜色一样的叶子。

异面叶: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海面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所以看上去近轴面颜色深,远轴面颜色浅。

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与母体分离或不分离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2

泡状细胞:又叫运动细胞,为一些具有薄锤周壁的大型细胞。2

原生质体: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组成的整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原生质:组成原生质体的有生命的物质。2

真果:仅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桃李)2

假果:指子房以外的其他结构参与了果实的形成。2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2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白天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寒害:指喜温植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2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温周期现象:起源于不同地带的生物,对昼夜变温与季节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也不同,植物对温度这种交替变化的反应。

种子休眠:种子为了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生理机制。

聚合果:一朵花中离生雌蕊的每一枚雌蕊形成一小果,这样一朵花内有多枚小果聚合而成的果实。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差异很大,这种世代交替为异形世代交替。

聚药雄蕊:雄蕊多数,花药联合而花丝分离。

四强雄蕊:雄蕊6 其中4枚雄蕊长2短。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

群落季相: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简答与论述

1、简述植物对高温适应的形态和生理适应方式。

形态上:

a密绒毛和鳞片过滤阳光

b植物体呈白色,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

c叶面垂直于主轴排列,使叶缘向光

d高温条件下叶片对折

e厚的木栓层,绝热保护

生理上:

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慢代谢率,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

b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

2、简述自然种群应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

a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b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

c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基因的组成同样是变动的

3、简述湿地的主要功能

a蓄水抗洪,补充地下水

b调节气候。通过蒸发,湿地可持续不断的向大气输送大量的水汽,调节区域气候,降低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危害

c净化天然水体

d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海岸线

e保护生物多样性

4、比较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在外貌形态、生长发育、群落特征、生境条件上的差异。2

阳性植物:

叶子排列疏松,角质层发达,单位面积气孔器多,叶脉密,机械组织发达叶绿素a/b大;强光下生长发育较好,在荫蔽弱光的条件下发育不良;在旷野和路边;光补偿点较高,光合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在弱光条件下呼吸消耗大于光合生产就不能生存。

阴性植物:

枝叶繁茂,没有角质层,单位面积气孔器少,角质层很薄或者没有,叶绿体较少,叶绿素a/b小;光补偿点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抗高温和干旱能力比较强。

5、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a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b能够有效的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有效防止土壤流失和退化

e涵养水源

f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g防灾减灾,保护农牧业稳产高产

6、简述维管束的概念、组成、特点和类型。

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叫作维管束。

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其中初生木质部包括管状分子(导管分子或管胞)薄壁组织和纤维。初生韧皮部包括筛分子、伴胞、薄壁组织细胞和厚壁组织细胞。根据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将维管束分为: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同心维管束

7、简述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以及具体实例。

植物的无性繁殖是营养生殖:分根,扦插,嫁接,接穗,砧木

8、为何树皮环剥死亡,树木中空存活?3

广义的树皮包括周皮、韧皮部和形成层几部分,其中韧皮部担负水和养料的运输功能。树皮环剥之后韧皮部被破坏,养料的运输中断,树死亡;树干中空存活因为树干中心的心材本身为死细胞不担负水分和养料运输功能,中空不影响树的养料运输,树存活

9、简述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主要特征。

花朵较大并有鲜艳的颜色,若花小则密集形成花序,多数具花蜜和特殊气味,花粉粒较大,表面形成粗糙的外壁纹饰,并有黏性物质分布,易被昆虫黏附携带。

10、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

相同:由表皮、皮层、维管束三部分构成,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的组成成分相同,初生韧皮部的发育方式均为外始式

不同:根表皮细胞具根毛不具气孔,外壁角质化程度低;茎的表皮细胞外壁厚,角质膜也厚,具气孔器和表皮附属物。根的皮层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茎一般不具内皮层。根具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为外始式;茎无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排列,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为内始式。根无髓,茎有。

11、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以三者的关系说明植物的演化规律。3

它们都是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过渡形式的主要代表

a比较高级的有茎叶的分化,但都没有真正的根

b没有维管束那样真正的输导组织

c有性生殖器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雄性生殖器官叫精子器,雌性生殖器官叫颈卵器

d配子体占优势,孢子植物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

蕨类植物: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维管束

c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裸子植物:

a最大的特征是产生种子,花粉管将精子送到卵旁

b孢子体发达,高度分化并占绝对优势

c配子体极为简化,不能独立生活

演化规律:植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合子发育形成胚。水生到陆生,并逐渐相应出现了适应陆生生活的形态结构。(根的出现,维管组织的分化,机械组织的分化和加强,精子失去鞭毛,种子的形成,孢子体逐渐发达,配子体逐渐退化等)种子植物是最适应陆生生活的植物类群

1、简述C3植物和C4植物的主要区别。2

光合作用不一样

a C4植物的CO2补偿点很低,而C3植物的很高,所以C4植物在CO2含量低的情况下存活率更高。

b 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细胞里有叶绿体,但里面并无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在这里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

c 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而C3植物没有

2、简述营养繁殖在林业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育苗技术

包括扦插、嫁接、压条、埋条、组织培养

营养繁殖得到的植株遗传性与母本一样,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后代性状整齐一致,同时新个体的发育阶段与母本相同,故可以提前开花结实。

3、简述落叶的原因2

与叶柄中产生的离层有关,木本落叶植物在落叶之前,近叶柄基部的一部分细胞进行分裂,形成几层薄壁细胞,构成离区,在离区薄壁细胞之间,胞间层发生化学变化,纤维素和果胶质分解,离区细胞彼此分离,稍有外力作用或重力作用,叶便脱落。

4、简述传粉的概念、方式及植物为了适应异花传粉的性状。

传粉指有花粉囊散发的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到达同一花或另一花的柱头的过程。

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的适应性状有雌雄异株,形成单性花,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位和柱头上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

5、论述叶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统一性。2

各种类型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系统是统一的,适应环境才能在各种生态条件下生存。

a旱生植物生活在干旱少水的区域,故生长朝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的两个方向发展。叶片小、角质膜厚、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达,栅栏组织明显,有的有复表皮,有的气孔下陷,甚至形成气孔窝,有的有储水组织。

b水生植物可以直接从环境获取水分和溶解于水的营养物质,但不易获得充分的光照和良好的通气。机械组织、保护组织退化,角质膜薄或无,叶片薄或丝状细裂,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c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照强度是影响叶片的另一重要因素。

阳生植物适应光照强的条件,叶片小、厚,角质膜厚,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叶内细胞间隙小。

d阴生植物适应弱光条件,叶片大、薄,角质膜薄,机械组织不发达,无栅栏组

织的分化,叶肉细胞间隙小。

6、简述植物对低温的生理适应特征。

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使细胞的冰点常在-5~-1之间,增加里抗寒防冻能力。

7、简述群落的分层现象的生态学意义。

a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的结果。

b植物的分层现象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分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

8、简述R对策种与K对策种的主要差异

R: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K: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而个体大的后代,低的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9、简述热带雨林的主要特征和分布的3个主要区域。

a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大部分是高大乔木

b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c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在阴暗的林下地表草本层并不茂密,在明亮的地方草本较茂密

d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e茎花现象

f寄生植物很普遍

g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三大主要区域有:印度马来雨林,非洲雨林,美洲雨林

10、生态恢复的一般过程和关键技术措施

a明确恢复对象的时空范围

b确定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机制

c找出控制或减缓生态退化的方法

e确定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标--认识恢复的生态学局限性,以及实施恢复的社会、经济和其他障碍因素

f制定简单易行的测量标准--观测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

g提出相应尺度上的实施恢复目标的可行性技术

h具体的恢复实践

i与土地规划和管理部门交流有关理论和方法

j监测生态恢复中的关键变量和过程--评价恢复进程--必要时对恢复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

1、简述分生组织的特点,按位置和来源的划分方式及生理功能。

分生组织是在植物一生中持续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按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的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可以使植物快速生长增高

侧生分生组织:多为平周分裂,使根茎增粗

按来源分:

原分生组织:具有持久分裂能力

初生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但细胞有了初步分化

次生分生组织:由成熟组织经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的分生组织

2、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构成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在演化上比裸子植物更高级。a被子植物的木质部有木纤维、管胞、还有多个导管分子末端穿孔相连组成的导管。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导管成为输导水分的主要结构,导管比管胞效率高得多;而裸子植物仅以管胞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并起支持作用

b被子植物的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伴胞为筛管提供能量,筛管分子末端的细胞壁组成筛板,其上有筛孔,其间能够有效的输送有机物的联络索;而裸子植物韧皮部中仅以筛域完成物质输导

3、简述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

指被子植物花粉粒中德一对精子分别与卵和中央细胞极核的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而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a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b后代适应性增强

c为新生孢子体提供更好的发育

4、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表现为: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中德主导因子,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5、简述生活型划分依据及其划分的生活型类型。

从温度、湿度、水分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时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者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类群。

a高位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e一年生植物

6、简述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改善土壤,减少沙漠化,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存环境。给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7、论述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森林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改善作用。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农田扩展,使大气中德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浓度增加,大气保温效应增强,气候变暖。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到达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

波辐射。当地表被加热后,地表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把其中一部分能量辐射回太空,大部分被大气中德水汽CO2、CH4等气体吸收,使大气增温。

温室气体“源”的增加而“汇”的减少,被认为是目前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森林和温室气体的关系主要是指森林和CO2的关系。森林的生长过程会大量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1、简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a更好的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b研究解决全球人类面临的粮食紧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重大问题

方法:

a认真阅读教材 b学习辨证的思维和方法 c了解植物生物学知识的新成就、新动向、新发展

2、豆科植物分哪几个亚科,并简述豆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列举2-3例代表植物。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详细解析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林学的基础知识 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1.1森林的概念、特点 概念: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特点:a.寿命长,生长周期长;b.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c.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d.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e.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能;f.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影响力 1.2森林的植物成分: 根据其所处地位分为林木、下木、幼苗(1年内)幼树(超过1年,但高度未达乔木林冠层一半)、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层间植物) 林木(立木):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 优势树种:建群树种,在森林中,株数材积最大的乔木树种,对群落的形态、外貌、结构及对环境影响最大,决定着群落的特点以及其他植物的种类、数量、动物区系、更新演替的方向。 主要树种: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伴生树种: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荫条和侧枝的发育。 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度的1/2。层外植物(层间植物):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 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林分调查因子:能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 林分起源:森林发生形成特点,一般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种子起源称为实生林,根上萌生或抽根蘖萌芽形成的林分称为萌生林。 树种组成系数:为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的组成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2%~5%用+,<2%用-。 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我国划分林层的标准:(由上到下I、Ⅱ、Ⅲ) a.次林层平均高度与主林层平均高度相差20%以上(主林层为100%) b.各林层林分蓄积量不少于30m2/hm2 c.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d.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疏密度不小于0.2。

林业基础知识(林业法律法规试题集与答案).

林业法律法规试题集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A)。A、检举B、处罚C、控告D、制止 2、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权登记的具体工作。林权登记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执行。林权依法登记后,由(B)发放林权证。 A、县级林业局B、同级人民政府C、市级林业局D、上级人民政府 3、因转让、互换、入股、赠与、分割、合并等取得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向(A)申请林权变更登记。 A、原登记机关B、县级林业局C、市级林业局D、人民政府 4、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林地或者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向(C)提出用地申请。 A、林地所有人B、人民政府C、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D、市级林业主管部门 5、为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除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省属国有林场经营区范围内的林地外,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不足(A)公顷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交由县级林 业主管部门代审核。 A、0.2 B、0.3C、0.5D、1 6、严格控制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确因(B)需要征占用的,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原批准机关审核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

A、县重点建设工程B、国家重点工程建设C、市重点建设工程D、乡重点建设工程 7、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发生后,当事人(B)从事与争议山场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有关的活动。 A、可以B、不得C、报村干部同意后D、交保证金后 8、在争议山场,抢砍林木、抢占林地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发生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以及聚众斗殴、故意伤害他人等违法行为的,(A)应当依法查处。 A、公安机关B、林业局C、执法大队D、检察机关 9、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以林业“三定”时期(D)依法颁发的林权证及其之后依法变更的林木林地权属证书作为处理依据。 A县林业局B、乡(镇)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市林业局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0、以暴力等方式阻碍林权争议调处人员依法进行林权争议调处工作的,由(A)依法处理; A、公安机关B、林业局C、执法大队D、检察机关 11、国有森林资源流转及其流转方式应当经(C)批准,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A、县林业局B、县级人民政府C、有关主管部门D、市林业局 12、集体森林资源流转及其流转方式、流转保留价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二分之一以上成员或者(C)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分之二D、全集

2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测试试题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2.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 A1988年1月16日B 1988年11月16日C 1998年1月16日D2004年11月16日(A) 3.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 )负责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A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 B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 C 驻林区各单位D 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 )。 A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B 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C 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D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C) 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 A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B) 8.加强对( )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人为火源B 进山人员C生活用火D生产用火(A) 13.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 )。 A 不足一公顷B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D一千公顷以上(B) 23.森林防火期内,应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过( )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A 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B生产需用火单位领导C森林所有者D 当地村委会(A) 24.()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一般在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 A一氧化氮 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氧气(C) 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林区建设的各类工程、设施,必须( )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识等配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A 开设防火隔离带 B 修防火水井C修防火公路D修防火水渠(A) 1.特别重大复杂的林政案件从立案之日起,要在多少天内结案?(D ) A 1个月B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林业专业技术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林业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珍贵树木”,包括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者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树,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树木。 3.《防沙治沙法》规定,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在沙漠边缘地带和林地、草原开垦耕地;已经开垦并对生态产生不良影响的,应当有计划地组织退耕还林还原。 4.《防沙治沙法》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 5.《防沙治沙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捐资或者以其他形式开展公益性的治沙活动。 6.《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7.《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查验放行。 8.《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9. 《种子法》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0.《种子法》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11.《种子法》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12.《种子法》规定,调运或者邮寄出县的种子应当附有检疫证书。 13.《中华人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一门综合介绍林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林学、林业的概念及内涵;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森林的概念及特点,森林的分层植物成分;林分的概念,林分各特征指标的概念及调查、测定和计算方法;标准地定义、分类、设置与调查;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森林植物 植物的分类系统、分类单位与分类学术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与保护。 (四)森林与环境 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森林环境因子及其与森林的作用,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形式;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 (五)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森林主要功能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六)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林木种子生产、采集、调制、贮藏基础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与鉴定指标;苗木质量评价与方法,苗木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七)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森林类型的划分;森林立地的相关概念,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划分方法;适地适树的含义、途径及方法,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密度相关概念及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八)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类型及特点,引种的意义、依据与成功标准。 (九)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其选择依据,次生林经营改造。 (十)城镇园林绿化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理论。

林业基础知识

常见选择题 1、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为:() A: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 B:活动区、实验区、功能区 C:核心区、活动区、实验区

2、()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栽培林木。 (1)、人工更新(2)、森林培育(3)、造林(4)、人工造林 3、所营造的森林发挥着各种各样的效益,把发挥不同效益的森林种类简称为()。(1)、森林(2)、人工林(3)、林种(4)、造林地种类 4、造林地也称() (1)幼林地(2)林地(3)、宜林地(4)、荒山荒地 5、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和称为造林地的()。(1)环境条件(2)生长条件(3)立地条件(4)生活条件 6、树种选择应遵循经济学和()项兼顾的原则。 (1)景观生态(2)林木育种学(3)社会学(4)生态学

7、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1)选树适地、选地适树(2)改地适树(3)改树适地(4)引进外来树种8、混交林是由()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1)一种(2)两种(3)三种(4)、四种 9、混交林中作为人们培育目的的树种称() (1)伴生树种(2)灌木树种(3)次要树种(4)主要树种 10、干旱区造林,整地的主要目的是() (1)蓄水保墒(2)排除多余水分(3)增加热量(4)提高养份含量 11、同一树种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其他树种混交叫()。 (1)株间混交(2)行间混交(3)带状混交(4)块状混交 12、占用或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 A、育林资金 B、森林植被恢复费 C、更改资金 D、管理费 13、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A、可以 B、应当 C、不得 D、能够 14、《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0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15、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同意后再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A、村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土地主管部门 16、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林地流转的重要法律依据。() A、土地证 B、采伐证 C、退耕还林证 D、林权证 17、采伐林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A、管理费 B、育林费 C、森林植被恢复费 D、手续费

绿化林业工程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范围讲解学习

附件3: 绿化林业工程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范围 (2007年7月13日发布) 一、考试的对象 从事园林景观及造林规划设计、绿化林业研究与管理、绿化林业建设与养护、植物保护、林业病虫检疫与防治、绿化林业生态保护与管理、花卉苗木和果树技术推广等工作,符合绿化林业工程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考试的内容 包括法律法规和专业概论两部分。 (一)法律法规(占20分):内容包括绿化林业所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 (二)专业概论(占80分):内容涉及植物学、园林及造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学、植物保护、森林资源管理、植物培育与施工养护等方面基础知识。 专业概论部分不指定考试用书。考生可根据参考以下考试范围进行考前准备。 三、考试的方法与题型 以上两部分内容综合在一张试卷,实行闭卷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占80分)和判断题(占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法律法规篇 一、法律 要求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二、法规 要求重点掌握《城市绿化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上海市绿化条例》、《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熟悉《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了解《公园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三、规章 要求熟悉《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了解《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环城绿带管理办法》。

植物学篇 一、细胞学部分: 1、植物细胞构造: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细胞壁、线粒体、质体。 ⑴ 质体:叶绿体、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白色体、有色体。 ⑵ 线粒体:ATP(三磷酸腺苷) ⑶ 细胞膜:构造、特性:半透膜 ⑷ 细胞核:DNA、RNA ⑸ 液泡:渗透压、储藏 2、细胞的分裂 ⑴ 有丝分裂 ⑵ 减数分裂 3、细胞的分化和脱分化—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的组织培养 二、形态解剖部分 1、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储藏组织 2、器官:根、茎、叶、花、果、种子 3、根:作用、构造、根系、侧根、根毛、根尖、根冠、根瘤、菌根、变态 4、茎:构造、作用、分枝习性、芽、形成层、变态、树皮 5、叶:构造、叶序、形态、变态、功能 6、花:构造、花序、大(小)孢子叶、传粉、生活史与世代交替(繁殖、生殖、孢子、配子、孢子体、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7、种子与果实:构造、类型;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种籽 三、植物的分类: (一)植物的自然分类法:(优点,方法) 1、分类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2、种以下单位:变种、变型、亚种、品种 3、植物的名称:学名、俗名、双名法、属名、种名 4、低等植物:菌类植物、藻类植物、地衣(菌类+藻类)、 5、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6、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区别 7、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8、松、杉、柏区别 9、杨树与柳树的区别 10、牡丹与芍药的区别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B)。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 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2、加强对(A)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 人为火源 B 进山人员 C 生活用火 D 生产用火 3、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B)。 A 不足一公顷 B 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D 一千公顷以上

4、森林防火期内,应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过(A)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A 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 B 生产需用火单位领导 C 森林所有者 D 当地村委会 5、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C ) A 1月1日 B 2月14日 C 3月12日 D 4月1日 6、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由国家哪个部门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C ) A 全国人大 B 国务院 C 林业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森林法》是在哪次会议通过的?( B ) A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B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C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年满多少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 老弱病残外,都要承担一定数量的义务植树任务。(D) A 十六岁 B 十八岁 C 十二岁 D 十一岁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经哪个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林地期限为多少年?(A)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两年 B 地、州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十年 C 省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十年 D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两年 10、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几年核定一次?(D) A 1年 B 2年

2020年景洪市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景洪市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对种质资源违法行为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侵占、破坏种质资源,应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违反《种子法》有关规定,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应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C、未取得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携带、运输种质资源出境的,海关应当将该种质资源没收 D、私自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 【答案】C 2、下列哪项行为不会导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林木品种丧失新颖性?() A、林木品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播种面积确认已经形成事实扩散的 B、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同意销售、推广该林木种子,在中国境内未超过一年 C、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同意销售、推广该林木种子,在中国境内超过一年 D、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同意销售、推广该林木种子,在中国境外超过六年 【答案】B 3、下列条件中不是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的是()。 A、经营目的 B、树种特性 C、立地条件 D、林龄结构 【答案】D 4、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 A、不足一公顷 B、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D、一千公顷以上

林业基础知识-1林业基础知识试题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林业知识林业专业知识林业相关知识汇编

林业基础知识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 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 又可 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 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连续面积大于 1 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 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 -- 0.19 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 年、飞播造林 5 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 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 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 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 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 3 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 2 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

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U国家特规 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琨森林分为以下5类現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拟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拟工业原料和药材等

与林业有关的基础知识

与林业有关的基础知识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布于 日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规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于,决议规定,用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林地的承包期为 ,并指出,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五、提到要建设“”,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六、报告再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七、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于下发《大小兴安岭

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__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个县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18万人,其中在黑龙江省个市县,包括大兴安岭、伊春国家重点林区和地方国有林区。 八、黑河林区位于小兴安岭。 九、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清查)于2013年结束,2014年发布清查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亿公顷,森林覆被率达到,蓄积亿立方米。 十、与第七次森林资源结果相比,我国森林资源变化有4个特点:1、。2、。3、。4、 十一、每年的为世界地球日,2014年为第个地球日,我国的纪念主题是。 十二、1997年起,将每年的定为世界湿地日,2014年是第18个湿地日,主题是,口号是 十三、每年的为国际爱鸟日,我国1981年规定要求每年的4月—5月初,各地安排一个星期为爱鸟周,2014年黑龙江省爱鸟周于4月24日启动,主题是: 十四、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日定为植树节,2014年的主题是。 十五、我国的三大林区是:1、,包括大小兴安岭、

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免费[教材]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1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狭义: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1、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为:(A) A: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 B:活动区、实验区、功能区 C:核心区、活动区、实验区

4、造林地也称(3) (1)幼林地(2)林地(3)、林种(4)、宜林地(4)、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 5、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和称为造林地的(3) (1)环境条件(2)生长条件(3)立地条件(4)生活条件 6、树种选择应遵循经济学和(4)项顾的原则。 (1)景观生态(2)林木育种学(3)社会学(4)生态学

7、适地适树的主要途是(1) (1)选树适地、选地适树(2)改地适树(3)改树适地(4)引进外来树种 8、混交林是由(2)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1)一种(2)两种(3)三种(4)、四种 9、混交林中作为人们培育目的的树种称(4) (1)伴生树种(2)灌木树种(3)次要树种(4)主要树种 10、干旱区造林,整地的主要目的是(1) (1)蓄水保墒(2)排除多余水分(3)增加热量(4)提高养份含量 11、同一树种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其他树种混交叫(4) (1)株间混交(2)行间混交(3)带状混交(4)块状混交 12、占用或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B) A、育林资金 B、森林植被恢复费 C、更改资金 D、管理费 13、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砍伐有争议的林木。(C) A、可以 B、应当 C、不得 D、能够 14、《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B---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0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15、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同意后再办理建设用地手续。(C) A、村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土地主管部门 16、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林地流转的重要法律依据。(D)

林业基本知识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林业地类基础知识

地类基础知识 土地类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6个三级地类;非林地划分为5个二级地类,4个三级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7hm2(1亩))。见下表: 一、林地 1、有林地:附着有乔木森林植被、连续面积大于0.067hm 2、郁闭度达到0.2(含0.2)以上的林地或人工造林3~6年后,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以上,生长稳定人工起源的林分。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不含2行,连续面积大于0.067 hm2)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计算林带宽度时,从林带外侧树木的根部开始每侧加3m);当林带的缺损面积大于0.067 hm2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两条林带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地类确定是片林还是林带。 (1)纯林: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有林地。 (2)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的有林地。 2、疏林地:是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1亩,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

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其它灌木林地: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 4、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1)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①人工造林成活率85%以上,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 ②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2)未成林封育地:通过自然变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6、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得野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与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与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与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与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就是指具有明显直立得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与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得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得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得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得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得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得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得41%~79%得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得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得天然起源得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就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得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得小杂竹丛组成得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地与其她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就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得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得灌木林地与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得灌木林地;其她灌木林地就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得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与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得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与其她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得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她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得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得乔木树种。林木得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得原木,它就是构成森林产量得主体,就是经营与利用森林得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得得森林、林木与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得得森林与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得得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与药材等为主要目得得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得得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得得森林与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与革命纪念地得林木,自然保护区得森林。 16、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得方式,也就就是森林得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得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得形成,由于繁殖方法得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与无性繁殖林两类。 17、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得森林。 18、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得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与培育得天然森林。 19、次生林:就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得或自然得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得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得力量恢复起来得一类森林。 20、植被:各种各样得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得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得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植被并不就是杂乱无章得拼凑,而就是在一定地段得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得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得组合。每一个这样得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多种不同得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得关系。森林就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得生态系统,就是动植物与微生物得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就是直接与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概述教材

林业专业知识(林业专业基础知识复习概述) 1、造林立地条件困难的类型有哪几类? 大体上有干旱、工矿废弃地、石灰岩山地、干瘠石质山地、盐碱地、退化沙化土地等。 2、什么是农田防护林? 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带状或网状配置在农田四周,以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护作物高产稳产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3、封山育林的类型有那些? 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竹林型5个封育类型。 4、封山育林有哪几种方式? 全封、半封、轮封3种。 5、北方地区对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年限是多少年? 4~7年。 6、封山育林中应用的封措施有哪几种? 警示、人工巡护、设置围栏、界桩。 7、怎样合理使用农药? (1)对症下药。(2)适时施药。(3)交互用药。(4)混合用药。(5)安全用药。 8、生物防治包括哪些内容? (1)微生物防治。(2)寄生性天敌防治。(3)捕食性天敌防治。

9、昆虫有哪些主要习性? (1)趋性(主要有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绿性、趋声性、趋磁性等。) (2)食性(主要包括植食性、腐食性、杂食性等。) (3)群居性(昆虫的群居性包括暂时群居和永久性群居两种情况)。 (4)自卫习性(假死和拟态都属自卫习性。) 10、应施检疫的林木种苗繁殖材料包括哪些? 包括野生、栽培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插条、接穗、砧木、叶片、芽体、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粉、细胞培养材料等。 11、何谓林业“三害”? 森林火灾、林木有害生物和乱砍滥伐被称为林业"三害"。 12、常用农药可分为几大类? (1)杀虫剂;(2)杀螨剂;(3)杀菌剂;(4)除草剂;(5)植物生长调节剂;(6)杀线虫剂;(7)杀鼠剂。 13、林木病害的症状有哪几类? 斑点、腐烂、腐朽、溃疡、粉霉、丛枝、黄化、花叶、流脂或流胶。 14、开展产地检疫调查的范围包括哪些? 应该开展产地检疫调查的单位有种苗繁育基地、种子园、母树林、贮木场及加工场(点)、集贸市场等。

2011四川农业大学345林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四川农业大学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总分:150分) 适用专业:095400林业硕士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 森林生态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从以下8词中选择5词作答,每词3分,共15分) 1、生态因子 2、生境 3、种群 4、食物链 5、生态平衡 6、温室效应 7、顶极群落 8、高斯假说 二、简答题(从以下8题中选择5题作答,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温度对森林分布的影响。 2、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列举K-对略物种的基本特征。 4、简述森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价值。 6、简述原生旱生演替所经历的典型阶段。 7、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8、列举群落演替的5种类型,并进行说明。 三、论述(从以下2题中选择1题作答,20分) 1、试述竞争的类型和竞争原理对人工林培育的指导意义。 2、以氮循环为例,试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指导意义。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土壤肥力 2、风化作用

3、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4、土壤质地 5、盐基饱和度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2、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 A花岗岩B砾岩C石英岩D片麻岩 3、铝硅阶段(脱硅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 4、对于胡敏酸和富里酸来说,下面哪种论点是错误的( ) A胡敏酸在草原土壤和农田土壤中占优势,富里酸在森林土壤中占优势; B胡敏酸呈弱酸性,富里酸呈酸性; C胡敏酸的凝聚作用大于富里酸,所以更有利于土壤结构形成; D胡敏酸盐一般都是可溶的,故生产上常用胡敏酸溶液配制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5、大孔隙多,但毛管孔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质地类型是( ) A石砾土B砂土C壤土 D 粘土 6、土壤速效水的范围在 ( ) A.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间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D.毛管断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7、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 A毛管孔隙中的气体扩散作用B非毛管孔隙的气体扩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