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原理讲义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原理讲义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原理讲义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邵阳市中驰第一城位于邵阳市江北开发区,占地150573平方米(约225.8亩)。项目地块南临市府路,西抵城市支道,北至龙山路可隔路观望宝山公园,东靠二零七国道倚蔡锷广场。项目分期开发,本期开发用地103500平方米(约155.3亩),预留发展用地47197平方米(约70.8亩)。

依据江北开发区总体规划及未来发展,本期开发定位为该区域的中高档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8.77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4.87万平方米,容积率2.78,本期由14栋建筑组成其中包括12栋高层住宅,1栋会所,1栋幼儿园。所有住宅均做生态架空层,1~6号栋架空层沿街部分考虑做为配套商业;住宅用地考虑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内包括停车库、设备用房等。

项目以“倚山傍水,湖景高层建筑”为规划主题,自然生态为规划主线,配合动态之空间布局,从而创造出健康,舒适,愉快且富于变化的居住环境,并展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的生活品味,成为该区形象鲜明的住宅小区代表,引领江北开发区成为一个现代高尚居住区。

二、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红线图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住宅建筑规范》GB50069-1999(2003)年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2001

12、《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43/001-2004

13、邵阳市城市规划行政技术规定、

14、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15、北塔新城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16、2010-004《邵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用地规划条件书》

17、建设方与设计单位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及有关设计要求

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三、自然条件

气象资料

温度最冷月月平均 4.7℃

最热月月平均29.3℃

最热月14时平均33.0℃

极端最高温度40.6℃

极端最低温度-11.3℃

平均日较差7.6℃

年较差24.6℃

降水一日最大降水量192.5mm

平均年总降水量1389.8 mm

最大积雪深度20.0 mm

最大冻土深度 5.0 mm

风速年平均风速 2.7m/s

夏季平均风速 2.6 m/s

冬季平均风速 2.8 m/s

30年遇最大风速23.7 m/s

最多风向及频率全年NW24

一月NW31

七月S21

天气现象年雷暴日数49.5

全年大风(≥8级)日数平均6.8

室外计算温度冬季采暖温度0℃

夏季通风温度33℃

相对湿度最冷月月平均温度82%

最热月月平均湿度76%

第二章总平面

一、规划理念

随着邵阳市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邵阳人民对于高档住宅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单纯居住面积的扩大,而是升华到对整个环境质量,绿化,阳光,空气,小区的综合配套,高档的娱乐健身场所等等新的诉求,本项目定位为中高档,目标客户群是邵阳市中产家庭与年轻白领家庭。在这大前提下,总体规划设计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建筑布局的生动、自然、合理、清晰,充分利用各种景观资源;

2、着重“人文、自然、生态”,强调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结合,山景,湖景,广场,公园围绕住宅而生,推

窗见绿,入目即景。

3、人车分流,进一步优化环境素质,给住户一个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4、建筑高度的错落有序,丰富小区的空间层次,美化城市整体环境。

基于以上理念,此项目规划主题表现为“依山傍水,湖景高层建筑”,形成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气息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居住小区。

二、总体布局

1、总平面布置

1)、本方案配合“依山傍水,湖景高层建筑”的主题,在布局上强调自然动态及南北座向,将住宅尽量布置在地块的边侧,扩大小区中心绿地及水景的面积,提升小区的整体环境。总体布局以环形与直线形景观轴线相结合来组织住宅建筑。

2)、整个小区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空间富于变化,建筑高度总体上为中间和北部高,南部低。沿中心湖景路绿化带布置较高档需求量大的一线湖景大户型,北部拥有宝山公园,东部紧临蔡锷广场,西部依山傍水,同时也

拥有独立山水园林景观。

3)、二零七国道与市府路黄金交点位置为预留发展用地,考虑为大型商场,龙山路与临蔡锷广场楼栋下设有独立商业,四周地块今后将主要发展住宅,商业在满足本小区的需求同时更具有较大的对外商业潜力。为了营造休闲的购物气氛,本方案把商业错落有序地安排在临蔡锷广场一带,与城市绿化带有机结合。

2、交通设计

交通上遵循人车分流的原则,主入口从南北两侧分别设地下车库入口直接进入车库,并围绕小区设置环行车道。小区内人车分流,功能明确,主要道路宽7米(兼做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为12米,人行路宽1.5-2.0米。

3、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建筑规划布局灵活、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衬托整体时尚、稳重、大气的建筑风格,以中心大湖景、沿岸曲线水景花园带与围绕的各个组团主题花园中直线的景观构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上突出现代自然风格的园林景观特点。在营造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时将功能合理的活动空间,健康、自然、绿色的环境,与舒适、宜人的四时美景融入其中,突显“有山有水,湖景新城”,园林景观“曲折”多情,和层台叠进的新风古韵。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邵阳市规划管理局规划条件通知书;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GB50386-2005);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二、设计说明

1、本小区由14栋建筑组成,其中包含12栋高层住宅,1栋会所,1栋幼儿园,所有住宅均做生态架空层,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本住宅小区最高层为28层,限高100米,总建筑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8.77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4.87万平方米。

2、本小区住宅用地考虑一层地下室,做为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包括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变配电所),车库建筑面积为4.87万平方米,可停车1246辆。

3、住宅下设架空层,架空层局部设住宅门厅和小型健身场地(设置运动健身器材)以及休闲,娱乐设施。

4、本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布局以体现活泼、现代、简约、平行错动的自由

体量为主题,体现了自然生态的主旨。以其体量的大小、长短、高低交错等细微变化,造就了居住区内多种不同形态、高低错落变化万千的住宅群体。户型均突显南北通透性布局模式,南区更有纯板式楼,最大限度的享受了阳光和空气。建筑风格以稳重,大气,挺拔为基调,减少凝重与沉闷,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洽,强调建筑外轮廓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立面色彩稳重,造型风格细腻,色彩在横向、竖向线条上穿梭,通过阳台的造型,窗户的变化达到稳重,大气的造型主题。

5、住宅设计特点:

1)大部分户型面积适中,功能齐全,布局紧凑利用率高,创新空中花园送面积,为住户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2)大面积住户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豪华、舒适、入户花园,大厅、大阳台、大主卧。

3)南厅,北厅均可开门见绿,每个南厅均设有景观阳台。

4)每户均设有生活阳台和景观阳台,提高了生活质量。

5)所有户型采用了南北通透性设计,通风采光好,明厅,明厨,明卫,杜绝暗房,是深受青睐的经典户型。

6)顶部跃层豪宅,赠送大面积空中露台,彰显大宅风范。

7)绝大部分户型做到了动静分区,洁污分明,提高了居住质量。

8)卧室面积大小搭配合理,主卧较大,其他最小卧室的净面积也在9㎡以上。主卧室与书房相邻,可以灵活的将书房改为小儿卧室,便于照看。

6、本住宅小区多数为塔式住宅,高度控制在100m以下,故设有二个疏散楼梯(剪刀梯),每座疏散楼梯宽度均大于1.1米,疏散楼梯出屋面,每单元住宅楼梯均通地下室。

7、地下室、架空层每个防火分区疏散口均不少于两个,并至少设一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入口。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防火卷帘。车库人员疏散长度均未超过60m。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邵阳市中驰第一城位于邵阳市江北开发区,占地150573平方米(约225.8亩)。项目地块南临市府路,西抵城市支道,北至龙山路可隔路观望宝山公园,东靠二零七国道倚蔡锷广场。项目分期开发,本期开发用地103500平方米(约155.3亩),预留发展用地47073平方米(约70.6亩)

依据江北开发区总体规划及未来发展,本期开发定位为该区域的中高档住宅区,总建筑面积约33.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8.77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4.87万平方米,容积率2.78,本期由14栋建筑组成其中包括12栋高层住宅,1栋会所,1栋幼儿园。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

三、主要设计参数及荷载取值:

1、主要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使用年限为50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抗震等级: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短肢剪力墙为二级,框架为四级。

高层建筑级别为A级。

2、恒载荷标准值(不包括结构自重)

房间板底粉刷及吊顶合计:0.5kN/㎡

楼梯面层及板底粉刷合计: 1.0 kN/㎡

200mm厚粘土多孔砖双面粉刷: 1.5 kN/㎡

3、活荷载标准值

客厅、卧室、走道、电梯厅: 2.0 kN/㎡

消防疏散楼梯: 3.5 kN/㎡

厨房、次卫生间、阳台: 2.0 kN/㎡

主卫生间: 4.0 kN/㎡

上人面屋: 2.0 kN/㎡

不上人面屋:0.5 kN/㎡

屋顶花园: 3.0 kN/㎡

风机房、水泵房10 kN/㎡

消防车道及消防平台楼板:25 kN/㎡

地下停车库及吊挂管道: 4.5 kN/㎡

4、地下车库活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 6 kN/㎡

地下室底板:视基础形式定

5、风荷载

基本风压:0.3 kN/㎡。

风压高度系数按C类取值。

风荷载体型系数1.3。

6、雪荷载

基本雪压:0.3 kN/㎡

7、地震荷载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本工程参数按6度设防常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

四、基础设计

因暂无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资料,基础形式待定。地下室抗浮设计待定。

五、上部结构设计

1、结构设计

地上层数为24层和28层,最高高度为92.4米,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梁、板体系采用大小梁结合的分格,使室内避免出现贯通房间的横梁。

第五章给水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

2、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

3、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主要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

二、设计范围

1、小区室内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2、小区室外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

三、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及给水现状:

本小区由两条DN300管道分别从市政管网引入,在小区内部形成环状管网,用DN300管道进行连接,形成多个环状管网,以保证室内外消防及生活用水的安全可靠。

2、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一制,在周围布置环状给水管网,管径DN300,建筑-1至3层生活给水,室外消火栓给水及地下水池进水均从该环管接出。市政供水压力不足的区域采用变频给水加压的方式。最大日生活用水1792T最大时186T

四、室外排水设计

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长沙地区暴雨强度为Q=123L/S/公顷,其中: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年,设计降雨历时为5分钟,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废水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0%计算,最高日污废水排水量为1436立方米,生活污水和公共厨房含油污水分别经室外化粪池和隔油池处理后用D400双壁波纹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五、室内给水排水设计

1、给水系统

小区生活给水系统分为市政直供区和加压供水区,加压供水区由小区水泵房变频机组供应。

2、室内排水系统,小区单体室内排水雨污分流,建筑污废水采用设有专用通气管和伸顶通气排水系统,粪便

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排入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室外干管。

六、管材

1、室外给水管DN300采用塑料给水管,DN200以下采用钢塑复合管,卡箍连接,

2、住宅和裙楼室内给水管管径DN>32为钢塑复合管,为丝扣连接,大于DN80卡

箍连接DN<32为PP-R管,热熔连接;

第六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建设方提出的有关要求。

2、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45-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5-9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T16-9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95(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0B50116-98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3、各工种互提资料。

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功能为住宅小区,地下一层地下室作为车库、设备用房,地上为一类高层住宅和配套的小区会所、局部商业用房。

二、设计范围

1、高低压配电系统;

2、动力及照明系统;

3、防雷及接地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弱点管线预留预埋。

三、供电电源

本小区分别从两个区域变电站引入两个独立10KV电源进线穿管埋地引入10KV用户开闭所,以确保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能承担本项目的全部一级负荷设备与部分二级负荷设备供电。

四、供配电系数

1、配电所内高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中间设联络,平时两路电源同时分列运行,互为热备用,高压主进线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两个开关。分变配电所内高压配电装置采用真空开关加熔断器组合方式。保护均设在总变电所内、变压器出线断路器设置过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及超温保护。高压计量设在总变电所内,设低压计量,低压柜内按照明、动力分开计量,住宅计量做到一户一表。

2、低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低压主进线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两个开关。

五、负荷估算

配电标准估算如下:

1、住宅,按70W/㎡计算:需要系数k=0.6,P=280000x0.07x0.6=11760KW

公供用电按变压器20%2352KW

4、总负荷,P=11760+2352=14112KW;

5、变压器总装机容量:14112./0.8=17640KV A(预估值);

六、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防雷保护:

1、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建筑物的防雷要求应满足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络;

2、在屋顶采用%10镀锌圆钢作避雷带,屋顶避雷带连接线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者12X8m。

3、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墙内两根%16以上主筋焊接作为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小于18m.

4、利用建筑物基础地板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体,要求将基础钢筋交叉处搭焊通,并与基础桩内两对角主筋搭接焊通。

5、为防侧击雷,高度超过45,米以上的外墙上金属构件、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设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低端均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安全措施:

1、本工程采用TN-S系统;

2、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否则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

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

接地系统:

1、强、弱电共同联合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小于1欧姆。

2、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电信设备,建筑设备监控室等弱电设备用房的接地利用大楼共用接地装置。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本项目为中型综合建筑群,包括一类高层住宅和商业建筑。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护等级,本工程地下室为一类防火建筑,火灾自动报警保护等按一级设置,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3、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八、弱电部分

本工程弱电包括电视、电话、数据网络及访客对讲系统。在每套住宅内设有一台智能弱电箱,套内各房间的信息点均由弱电箱中引来。外网友光缆引入,塔楼垂直干线采用大对数铜缆,经楼层配线架再引至住户弱电箱中。弱电设备接地与大楼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

九、电气节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照明产品的需求也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对于能源使用带来的温室发展的战略思考,也促使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节约能源的问题‘使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但美观,而且节能、实用电气设备在环保节能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既节能又环保的绿色产品:

1、照明光源选用T8灯管。

2、选用电子镇流器

3、选用声光控、触摸延时开关。

4、选择电机节能控制器:专为电机、及其它感而设计的一种自控的,固态电子-柔性电源设备、他能够提供

真实的斜面类型软启动并通过自动连续地更新电机的磁场来达到节能目的。

5、变压器选用低损耗,低噪音的产品。

第七章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设计规划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0019-200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

2、邵阳地区气象资料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8℃;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7.7℃;

室外风速:冬季:2.8M/S;夏季:2.6M/S

年主导风向:NW

大气压力:冬季101.99KPa;夏季:99.94 KPa

工程概况

中驰第一城小区,包括住宅、会所、商业、和地下室。住宅底部为架空层。地下室为1层,包括停车、设备用房。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设计;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楼梯间、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

三、通风及排烟设计

地下室含车库和设备用房,分别设置排烟系统及送风系统。各送风排烟系统兼作平时送排风系统。采取机械进风。所有防火分区均采取机械排风(烟)。车库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车库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层高3.6m计算,送风量不下于排烟量的80%。排烟兼排风风机选用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送风风机、排烟风机及防火阀与消防控制中心连锁。

高低压配电室排烟量按60m3/㎡。H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5次/小时和满足干式变压器散热所需要通风量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80%。排烟风机采用耐高温防排烟风机,送风风机,排烟风机及防火阀与消防控制中心连锁。

水泵房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80%。

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取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措施。其余部位采取自然排烟。前室每层设一个多叶送风口,火灾时开启着火层上、下各一层的多叶送风口。加压送风机、多叶送风口与消防控制中心连锁。加压送风机放置在屋面上。

四、隔振

风机等设备采用减震吊架或20~50mm后的橡胶减震垫隔振,风机等防排烟设备的进出风管接头处均设置150mm长的防火软接头,防排烟、通风管道材料为镀锌钢板,

五、燃气

小区燃气管道由市政中压管道接入经过调压箱减压再经入户内二次减压

小区最大时用气量为1500m3

第八章消防设计

一、总平面消防

1、本工程为一住宅小区,根据规划总平面,在小区内实行人车分流。人行主人口靠蔡锷广场,在市府

路设置车行出入口,路面宽8米。设置环形车道,有效达到人车分流,最小程度地减小了对小区内部庭院的干扰。住宅地下车库出入口结合架空层设置,地下车库停车位1246辆。地面停车设港湾式生态停车坪,停车位262辆,总停车位1508辆。

2、每栋每单元都设有面向消防扑救面直通室外的出入口,消防车道尽量成环状,即使不成环状,也在

车道的尽端设置了18mX18m的回车场,可供大型消防车回车。

3、小区内的所有消防扑救面车道坡度均小于3%,车道主道宽7米,次车道宽4米,商铺消防道路净宽

4米,净空高度大于4米,完全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路面采用混凝土结构。消防车道内转弯半径最小为12米

二、建筑消防

1、建筑防火

(1)本小区住宅建筑层数为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2)每栋住宅均设置消防扑救面,每栋每单元均在消防扑救面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每单元均设有二个出口,大部分栋号消防车道均成环状,局部栋号消防车道虽不是环状,但在车道尽端设置了回车场,可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消防控制室布置在第2号栋的一层,且直接对外。

(3)本小区每栋住宅每一自然层单元作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单元都设有二座疏散楼梯(剪刀楼)。疏散楼梯为防烟楼梯间,楼梯间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对室外开窗。没单元设有消防电梯前室,前室面积大于4.5㎡,合用前室大于6㎡。疏散楼梯出屋面,同时也都通向地下室,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在一层处利用防火门与地下室进行防火分隔。住宅每个单元设有两台电梯,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载重量为800kg),直通地下室,消防电梯前室设加压送风系统,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管道井设于核心筒附近,管道井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均不开向前室。前室门为乙级防火门,向疏散风向开启。

(4)本工程为一层地下室,面积为48682㎡,耐火等级均为一级。抗震烈度为6度。

2、给水消防系统

建筑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一次计算,其室内一次消防用水量为540立方米,在底下室设置540立方米消防水池一座,以保证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在屋顶设置18立方米消防水箱一座,以保证消防初期的消防用水量,为保证喷淋及消火栓系统在火灾初期的水压要求,在屋顶设置消防增压稳压系统一套,

A、在消防区域各单体各层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2区,室内消火栓为DN65,竖管不小于DN100,

系统竖向成环,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共设消防栓给水泵两台,水泵设于水池旁的水泵房内,在室

外每个区分别设有水泵接合器,以保证消火栓的用水安全。

B、在底下室车库,商业等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两区,最高建筑屋顶设置增压稳压设备,以保

证自动喷淋系统用水的安全可靠。系统设喷淋给水泵2台,在室外每个分区设有水泵接合器两组,

底下车库设泡沫喷淋系统。

消防给水管为内外热度锌管。DN>100为沟槽式法蓝连接,其余为丝扣连接;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本项目为中型综合建筑群,包括一类高层住宅和商业建筑。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护等级,本工程地下室为一类防火建筑,火灾自动报警保护等按一级设置,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3、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4、弱电部分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设计;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楼梯间、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5.通风及排烟设计

地下室含车库和设备用房,分别设置排烟系统及送风系统。各送风排烟系统兼作平时送排风系统。采取机械进风。所有防火分区均采取机械排风(烟)。车库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车库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层高3M计算,送风量不下于排烟量的80%。排烟兼排风风机选用消防通风(两用)离心风机。送风风机、排烟风机及防火阀与消防控制中心连锁。

高低压配电室排烟量按60m3/㎡。H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排风量按换气次数15次/小时和满足干式变压器散热所需要通风量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80%。排烟风机采用耐高温防排烟风机,送风风机,排烟风机及防火阀与消防控制中心连锁。

水泵房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送风量不小于排风量的80%。

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采取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措施。其余部位采取自然排烟。前室每层设一个多叶送风口,火灾时开启着火层上、下各一层的多叶送风口。加压送风机、多叶送风口与消防控制中心连锁。加压送风机放置在屋面上。

第九章环保设计

一、建筑部分

1、我们在本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为改善小内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手段,垃

圾进行分类处理。

2、在利用自然方面,我们在充分利用外窗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同时。充分考虑绿化配置,软化人工

建筑环境。

3、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所有的建筑方位规划为南北朝向,体型也比较方正,建筑外围护系统的隔热、

保温及门窗气密性均满足要求;所有建筑均具备完善的抗震、防火防噪等功能;

4、在施工方面,我们要求无污染施工,减少以至不使用木板作为建筑模板;提倡使用经无害化加工处

理的再生材料,开挖的地下土方尽量回填,提倡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作业量,提高材料使用与施工效率。5、小区内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雨水用雨水口收集后排至雨水主干管,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主干管。水泵房采用隔音门,墙体采用吸音材料,建筑内部水泵机组均设置隔离震装置,以减少设备运行噪声对小区环境的影响。

6、小区内每个单元住宅前均设置垃圾收集点,小区在园艺路上设置了公厕和地埋式垃圾站。

7、电梯井道于起居室、卧室相邻,其墙面做隔音墙。

二、设备部分

1、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防震收缩结以防振动传递。

2、采用变频调速泵装置供水,取消屋顶水箱,以消除屋顶水箱引起的二次污染。

3、生活水池(箱)与消防水池(箱)分开,使生活供水系统与消防供水系统完全独立,防止生活水被消防水污染。

4、生活水池采用不锈钢,并在入孔盖上加锁。水池通气管、溢流管口加防虫网罩。水池的停留时间为4.8h,在用水淡季不超过24h。

5、给水管材采用环保管材。

6、给水引入管设管道倒流防止器,以防止小区供气水管污染城市管网。

7、二次生活给水泵防噪隔振

(1)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2)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管道穿过楼板及墙体外,管道外壁与预留管洞之间采用弹性纤维材料填充密实。

(3)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或缓闭微阻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8、本工程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公共厨房污水需经隔油池处理。

9、采用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且效果好的地漏,以降低水而蒸发对水封的不利影响,保证其使用功能与防止污染效果。

10、排水系统设专用通气立管,以保护水封,防止下水道内污气进入室内。

11、地下层潜水泵坑均采用防臭密闭入孔盖,其中生活粪便污水潜水泵坑设立通气管并伸至屋顶之外,室内环境不受影响。

12、空调机凝结水排水和机房地漏排水设独立排水系统,间接排水至屋面或排水明沟,以防其他排水管道德有污染气体患入室内。

13、主机、水泵、风机盘管、风机等设备采取了减震措施。

第十章夜景灯饰设计

一、建筑部分

1、设计思想

成为邵阳市风景之一

突出小区光环境

灯光色彩简洁、淡雅、庄重大方

灯具寿命长、节能、少维护、安全、可靠

灯具安装与环境协调,减少眩光

当夜幕降临时,一个明亮舒适的小区环境是受人欢迎和令人陶醉的,舒适的光环境使小区居民享受并延长相互交往的时间,因此,良好的照明环境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是房产公司的一大卖点。

2、设计构思

本次亮化照明设计分为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投光照明,其中包括小区庭院照明、商铺广告位照明、屋顶照明,主要选用白色灯光体现其活泼和辉煌。

A、局部体现处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小区庭院照明

在小区道路及各单体之间均匀布置路灯、庭院灯及埋地灯,考虑到居民的休闲,我们选用埋地灯、庭院灯对树木进行照明表现,选用光色为黄色、绿色。

第二部分:屋顶照明

屋顶是整个建筑的最高处,对其顶部照明就尤为重要,选用数码灯带,不但体现了层次,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活跃了整个照明气氛。

第三部分:整体照明

整体照明采用埋地灯与投光灯相结合的方式,局部照明能营造出轻松、舒适、幽静的气氛,而整体照明却给人一种博大、奔放、辉煌的气势,因此,以局部照明和整体照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但能使整个照明达到完美,更能体现出整个小区居民的精神气质和豪迈气概。

二、电气部分

1、室外亮化照明工程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2、设计内容

夜景照明(包括建筑立面照片,广告照明,节日美化照明)

3、建筑立面照明

在室外及屋顶设泛光照明,采用投光灯具,光源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4、广告照明

对建筑外立面的广告采用局部投光灯,光源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5、节日美化照明

在建筑物邻街立面轮廓处设置节日彩灯。

6、照明电源及配电

本建筑配电室低压配电系统亮化照明专用回路,在强电井内设专线,在屋顶层分别预留亮化照明配电箱,亮化照明与节日照明设总表计量。亮化照明。节日照明由配电室集中控制。

第十一章交通组织

公共流线采用立体式交叉渗透式流线,达到人车分行的目的。通过景观环境空间气氛的塑造,形成自然而然的引导。设计中的道路系统由社区车行道、和景观人行道路组成,他们与周边的城市主干道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既改善交通,又便于管理。

一、车行系统

规划道路系统强调与城市道路接口的对应关系,形成便利通顺的自循环系统。住户乘坐出租车经过过门卫登记,通过车行道路到达大堂门口进行归家;住户车辆可以直接下地下车库,车库直达每座宅楼;

二、商业人行系统

创建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是本住区开发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步行系统的内容是景观式商业步行广场和观光电梯大堂组成纯净的步行系统。

地面的景观式商业步行广场到达一楼商业店面区,1、2、3号楼下面一层和二层的集中商业可由龙山路商业广场交通体系进出,进入项目中心大堂由观光电梯升至各层。商业区人流被现实在商业区,和小区生活区隔离完全隔离。

三、景观回家路线

业主可通过蔡锷广场、市府路、龙山路入口,沿水景绿化大道,步行至各栋大堂。通过电梯直接到家,,也可经有地下提升电梯直接回家。

第十二章无障碍设计

一、设计依据

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JG 50-2001。

1.2、《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219号。

二、设计范围及具体措施

1场地道路

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住宅

1)在住宅建筑主入口处设计坡度为i=1/12的无障碍坡道,在坡道两边设扶手。坡道净宽为1.2米。入口平台宽度为2米。平台与室内地面高差为15mm,并以斜坡过渡。

2)主入口平开门的净宽不小于0.80m,同时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安装高O.35m的护门板,且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3)在住宅楼层处的走道的净宽大于1.20m,候梯厅的净宽大于1.80m。入户门及供轮椅通行的其它门净宽均大于0.80m。

3商场

1)在一层商场中间人行通道处设有一个无障碍坡道,坡度为i=1/12。入口平台宽大于2m,平台与室内地面高差为15mm,并以斜坡过渡。

2)公共厕所设计有无障碍专用厕所。同时在一层为此设计了一个为坡度为i=1/12的无障碍坡道,在坡道两边设扶手。坡道净宽为1.2米。

3)在垂直交通上设计一部无障碍电梯。

4)供轮椅通行平开门的净宽不小于0.80m,同时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安装高O.35m的护门板,且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4办公楼

1)在办公楼的北边入口处利用基地道路作为无障碍坡道,坡度为i=1/500。入口平台宽大于2m,平台与室内地面高差为15mm,并以斜坡过渡。

2)公共厕所均设有男女各一个无障碍专用厕位。

3)在垂直交通上设计一部无障碍电梯。

4)楼层走道净宽大于1.80m。

5)供轮椅通行平开门的净宽不小于0.80m,同时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且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4626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7、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8、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以节约场所用地。 d、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完整版)建筑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

建筑设计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C.居住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D.使用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3.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 )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造价较高 D、有内部空间 4.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 寓 D. 疗养院 5. 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 A. 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 B. 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C. 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 6.考虑建筑的防火及安全疏散,可采用的楼电梯类型有() A.双跑梯剪刀梯、螺旋楼梯、自动扶梯; B.悬臂梯、双跑梯、弧形楼梯、剪刀梯; C.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螺旋梯; D.剪刀梯、弧形楼梯、双跑梯、封闭楼梯。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对比 B.均衡 C. 统一 D.韵律

8. 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主要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部位 C、一定要在房屋的中间部位 D、一定要在房屋的端部 9. 通常房间内最小净高不宜低于( ) A.2.0m B.2.2m C.2.4m D.2.6m 10.建筑施工平面图上,建筑物外部尺寸的标注一般是() A.一道 B.二道 C.三道 D.四道 11. 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剧院、电影院、体育馆B.火车站、浴室 C.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D.百货商店 12.以下门的类型组可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口。() A.旋转门、平开门、自动感应门、卷帘门; B.平开门、弹簧门、滑拉门、防火门; C.铝合金地弹门、平开门、防火门、隔音门; D. 铁拉门、防火门、平开门、弹簧门。 13. 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C. 建筑形象 D. 建筑的经济性 14.施工图的建筑立面包含以下内容() A.建筑轴线、设计标高、周边环境及绿化、风玫瑰; B.高度尺寸、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门窗立面; C. 建筑阴影、门窗立面、室外踏步、高度尺寸; D.文字标注、设计标高、绘图比例、门前雕塑。 15.方案设计文件的内容应包括:() A.封面、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大样图。 B.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 概算。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考试资料

1.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基本概念 所谓广义建筑学,即与传统意义或狭义相对照,其研究领域和内涵有所扩大,其研究方法从注重个体或微观发展到更注重宏观和整体,把相关的学科融入其中(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强调“整体观”和“辩证统一观”。 (2)基本内涵 其内涵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把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地景、建筑与生态融为一体。 2. 建筑的双重功能性 一是使用功能,二是精神满足,二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 3. 建筑有两种主要的需求:一是具有使用者的要求,二是社会、城市的要求。 4. 建筑的基本特征: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审美性 5.建筑的空间性问题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生命。建筑物内部或周围的所有区域都是具有空间定义的容量。建筑空间有两种类型:一是内部空间——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 二是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是由建筑物和他周围的环境所构成。建筑空间有六种构成方式:(会理解和判断某种建筑用了那些空间构成方式) (1)围合 ①形成:用墙体(实墙、花墙)、栏杆、列柜、篱笆及其它的物质形式围合成的一定的空间,被围部分与其外部就有了区分。 ②特点: 这种空间的区分随隔围物体的形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围的方式或强化或弱化或随意或是有一种隔而不断的感觉。 ③应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各种半室外空间等. (2)覆盖 ①形成:在空间的上部设置一个面积性的物体,那么其下部便形成一个空间。这种空间垂直方向的限定性很强,水平方向的限定性很弱。如亭子、雨伞、凉棚等。 ②特点:是行为的自由,并有某种关怀、保护、庇护等作用(因为人们往往对来自上方的袭击是很担心的)。覆盖物的大小和高度是覆盖强度的两个要素。 ③应用:如雨棚、亭子、阳台、室外走廊等 (3)凹凸 ①形成 凸起一个平台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这种限定会随着凸起物的增高而增强,同理,“凹入”地面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 ②特点: 凸起的性质是“显露”的,显示地位或权势的高大,可增强或烘托建筑的气势。 凹入则与凸起刚好相反,它是“隐藏性”的有安全感,两者刚好是一露一藏。 ③应用: 凸起多用于纪念性建筑当中,如纪念碑前的台子……和大型公共建筑前的平台; 凹入多用于地下通道、城市人防工程、下沉式广场等。 (4)设立 ①形成:这种空间形式是意象性的,而且空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设立和围着好是相反的情形,如果一种叫做正空间(positive),则另一种叫负空间(negative)。 ②特点:与围对应,围是物体包围或限定空间,而设立则是空间包围着限定物,而且空间的边界模糊,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题

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剧院、电影院、体育馆)建筑类型,不适用于(展览馆)。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展览馆)。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类型 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均衡)手法。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来体现的。建筑立面中的(台阶)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建筑功能)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 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5.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防火安全、地区日照条件)的要求确定。 6.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 550 )mm 左右。 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900)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 700 )mm。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900mm )。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000mm)以内。门的宽度(1200-1800mm )时,一般采用双扇门。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影剧院中观众厅的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mm)mm。 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的净宽一般不应小于(1100mm)mm。 7.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 8.建筑外部形象包括(体型)及(立面)两个部分。 9.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寓)属于居住建筑。 10.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 3个)设计

建筑设计原理要点整理

精心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第一讲 ?建筑的本体逻辑是对建造的关注: –支撑、维护、分隔; –尺度、材料、色彩; 空间序列 建筑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基地与建筑的关系 ?人与空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2012 二、公共建筑的特征性质 建筑具有艺术审美特性 (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建筑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 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 3.意向的:语言、文字 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小结与问题: 建筑是什么? (一)各种观点: 经济、适用、美观 工程技术十人文艺术 工程技术十真善美(罗小末) 足迹、空间、雕塑(菲力普·约翰逊) 功能、结构、象征(丹下健三) (二)、以人的需求为主线 空间为主角(生活、源泉) 形式为语言 ? ? ? ? ? ? ? ? ? ? ? ? ?以 ? ? ? ? ? ?功能的高度概括化化、哲理化 ?四、功能要素: ?基本间、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一)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二)良好朝向 ?(三)利用率高;(四)开间、进深和层高 ?第三节空间的涵义 ?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 ?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思考题

《建筑设计原理》练习题 1:建筑 答: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并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人为物质环境。建筑可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两类。2: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在其论著《建筑十书》中表明,(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大要素,而这三要素又通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3:建筑功能 答:建筑功能主要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需求,而随着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将产生出有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不同的使用要求。 4:建筑技术包括(材料)(结构)(设备)(施工技术)等 5: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群体)(单体)(建筑内部)(外部的空间组合)(造型设计)以及(西部的材质)(色彩)等方面给予体现 6:(建筑功能)是目的,建筑技术是手段,而(建筑艺术)则是前两者对审美要求的综合表现 7:建筑设计原则可分为两部分1(建筑方针政策)2(基本原则)早在1953年我国就制定了(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86年由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中国建筑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建筑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 8: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条例、 2结合地形与环境,满足城市规划要求,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3结合建筑功能,创造良好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4充分考虑防水,防震、防空、防洪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保障使用要求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建筑形象,满足人们审美要求 6考虑经济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节能减排 7结合施工技术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建筑工业化 9建筑物的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10按照主体建筑结构的耐久年限分级:一级(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三级(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建筑) 11建筑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技术要求 12建筑设计工作通常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13建筑设计包括? 建筑设计包括外空间的组合,环境与造型设计以及细部的构造做法的技术设计,建筑设计的房屋设计的龙头,并与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相协调 14结构设计包括? 包括结构选型,结构计算、结构布置与构件设计,保证建筑物的绝对安全 15设备设计包括? 包括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电气、燃气等,他是保证房屋正常使用及改善物理环境的重要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当代建筑设计理论

请添加标题 请在此基本信息 原价:36.00元 作者:沈克宁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08461809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4-1 印刷时间:2009-4-1 字数:237000 商品标识:[ProductID]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探索的方式,带着对建筑意义的疑问,自20世纪建筑运动的初期开始,以建筑流派为线索和脉络,并依据史实,从建筑自身和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意义两方面入手,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8章,分别从机器建筑、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后现代主义、类型学、新城市主义、洛杉矶的建筑实践、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建筑现象学这些方面来论述文章的主题。加之前面的导言、后面的后记、文献目录和图片资料索引,本书总共由l2个部分组成。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建筑、设计专业师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的资料用书,对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建筑设计相关从业人员或师生都具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沈克宁,北京人,祖籍浙江。198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后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专业1988年毕业留所,同年赴美,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硕士。笔耕不止,有数十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主要建筑杂志上,尤其是《建筑师》,《世界建筑》和“建筑学报》。专著有《建筑现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人合著《人居相依》(上海科技出版社)等。 目录 导言 一、机器建筑 1.现代技术主义 2.技术羽化主义

3.机械乌托邦 二、城市和建筑乌托邦:理想城市和建筑 1.乌托邦与城市建筑 2.乌托邦与乌托邦城市特征 3.20世纪前半叶的城市建筑乌托邦 4.当代城市建筑与乌托邦 三、后现代主义:表情达意的建筑 1.文丘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建筑的形式与意义 2.格雷夫斯的图像建筑 3.建筑设计的拼贴法 4.后现代古典主义 四、类型学:类推的建筑 1.建筑类型学的定义与历史 2.类型学的复兴与作为本体论的城市 3.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 4.类型学的历史观 5.类型学与克里尔的古典主义城市复兴 6.罗西的类型学理论 五,新城市主义 1.郊区的城镇模型 2.区域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社区 3.旧城改造的实践 4.DPZ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和设计实践 六、洛杉矶的建筑实践 1.设计特征和其文化现象 2.建筑设计之取向 3.奠基人:盖里 七.批判的地域主义 1.芒福德的原创性地域主义思想 2.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思想 3.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表现 4.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在美国 八、现象学:知觉和体验的建筑 1.建筑的场所与真实的生活世界 2.知觉的建筑与生活经验 3.现象学的设计思想和若干实例 插图来源索弓 后记 添加正文内容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 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动频繁的 区域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把使用时间集 中在晚上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坡顶住 宅中,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 面尺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

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及问题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及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建筑的标准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建筑不仅要在功能性和舒适性方面符合标准,同时还要在美观度上有所提升,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所以这就需要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提升,文章将对建筑在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借鉴。 标签:现代建筑;住宅;设计;功能 1 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1.1 住宅建筑主题的确定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思路的构思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功能性方面达到标准。因为住宅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工作和休息的场所,所以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人的感受,这是主体因素。在确定了主题因素之后,在综合考虑其他方面,从平面、立面、布线以及景观等多个角度全面考虑。其次,还应该对建筑的经济性进行考虑,经济指标既决定了建筑设计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同时还决定了舒适度的设计,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舒适度的标准。 1.2 住宅建筑外观的打造 每个建筑的设计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风格,但是建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与周围建筑的搭配,以及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在建筑的材料选择、色彩的使用、造型的设计以及风格的表现等,都要在满足大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在外观的表现方面,注重对人文精神、文化特色以及主体元素的彰显,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出发,既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表现出建筑特有的风格。 1.3 住宅建筑合理、实用的功能 1.3.1 平面方案的合理分区 客厅:客厅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在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客厅的有效面积,提高利用率。尽量的减少走道的面积,增加可活动的空间,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生活需求。 卧室:卧室是休息的主要场所,所以要保证卧室的通风与采光,然后卧室的布置要根据家具的尺寸,充分的满足休息的需求。 厨房:对于厨房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管线的敷设,各种仪表的位置,空间的大小以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为主,此外还要满足防爆防火要求。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住宅组团: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设计中,将若干栋住宅集中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在建筑上形成整体的、在生活上有密切联系的住宅组织形式。 5.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6.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7.复式住宅:所谓复式住宅,即在住宅层高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重复利用。 8.点式住宅:此种住宅在进深、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故称点式住宅 9.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四、简答 1.低层住宅特点: 答:优:1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生活提供方便,一次性上楼高度小或不用上楼,使住户在住宅附近活动频率加大,加强住户之间相互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小体量易形成亲切的尺度,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造型灵活,有“前院后庭”的;理想家园模式,使对住宅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因体量小,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

论现代建筑设计新理念

论现代建筑设计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6-04-01T10:26:51.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何方张娟娟 [导读] 1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1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230001; 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30022 摘要:本文对智能建筑设计更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探究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智能建筑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二、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三、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四、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六、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课件

一幢好的公共建筑,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我们在创造室外空间时,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 一)室外环境的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地称为“群体”。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2、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2、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 3、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场地及道路) 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通常可划分为三类: a.集散广场 b.活动场地

c.停车场地 在对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倾向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 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 建筑是人工产品,不应当模仿有机体,而应与自然构成一种对比的关系。 在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上,以上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它们是不是可以并存?我们认为是可以并存的。 第一种观点主张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使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第二种观点虽然强调建筑是人工产品,但并不是说它可以脱离自然而孤立地存在,“建筑就是建筑,它有权力按其本身存在,并与自然共存。我并不把它看成是孤立的组合,而是和自然互相联系的,它们构成一种对比的组合” 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他们所强调的侧重有所不同,但都不否定建筑应当与环境共存,并互相联系,这实质上就是建筑与环境相统一。所不同的是,一个是通过调和而达到统一,另一个则是通过对比而达到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将其平面化,可以看作是“形和底”的关系。 我们的视野通常是由形形色色的要素、不同形状、尺寸及色彩的题材组成。为了更好的理解一个景观的结构,我们通常把要素组织在正、负两个对立的组别里:我们把图形当成正的要素,称之为“形”,把图形的背底当成负的要素,称之为“底”。 任何建筑,只有当它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的建筑共同组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如果脱离了环境、群体而孤立地存在,即使本身尽善尽美,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失去了烘托而大为减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简单论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二) 基本概念辨析 一、建筑学的一般概念: 1、名称的来源: Architecture、Architektur、L’architetura、Apxutektypa。(均来自古希腊)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故又称建筑艺术 2、建筑学的含义: 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3、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艺术性和历史感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基本概念辨析 3、广义建筑学和狭义建筑学 围绕建筑学的中心议题是“人” 杨·盖尔的话,“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广义建筑学的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有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 4、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终极目的: 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要符合这个目的,那管它洋、中、传统抑或是现代 基本概念辨析 4、建筑学的特点: (1)建筑学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2)建筑学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 概念) (3)建筑学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 景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5、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 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 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基本概念辨析 6、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学和其他专业的结合问题、建筑设计类课 程的重要性) 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当代日本学校建筑设计新理念及其启示

当代日本学校建筑设计新理念及其启示 发表于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第二期。 【摘要】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借鉴他国的学校建筑设计,对提高我国的学校建筑设计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就日本学校建筑近年来所展现的新设计理念,从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等四个方面,探讨日本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及其对当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学校;学校建筑;设计理念 【作者简介】邵兴江/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上海200062) 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在关注如何创办优质或一流学校的同时,重建学校文化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有效途径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1]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杜威曾(J. Dewey,1859-1952)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包括学校建筑对一个人发展的意义重大。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经历二战的惨败,国内事业包括教育事业在内全面瘫痪,但不久便迅速崛起。探其原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他们不沉湎于触摸战争的伤痛而将热情投入于教育下一代,大力普及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把培养具有"生存能力"的下一代作为教育目标,包括: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有正义感、伦理观及健康的身体。与此相呼应,日本的学校建筑在"质"和"量"两方面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日本学校建筑的发展与建筑工艺技术的进步,教育理念的发展,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不无关系。特别是日本"学校建筑研究会"学者长期有计划、持续不断地总结、研究与预测,使日本学校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走在日本国内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潮流,更好的发挥其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文化功能。 一、日本学校建筑的新型设计理念 1、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 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成为今日摆在日本学校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若从内容、方法、形式、时间等多种学习活动为本位角度考虑,不仅需要配备以多功能为目标、自由度很高的空间,同时,还要从各种活动与场地的利用方法方面,提供可供亲自动手的学习空间,这要求学校教学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必须能够生动而又具体地反映出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认为实施开放教育必须以开放空间为首要条件,必须使学校教学空间多元、充满活力。传统教室限制了教、学的形式,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辨的学习体验活动。这种单调的空间只利于单一传达,不利于双向、多向的互动,因而不利于团队合作性格的养成。 基于上述考虑,日本从1972年起,从欧美引进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跳脱传统"盒子群"、"装蛋箱式"的空间格局,开始偏重以教学群的概念来贯穿:如以三个班、四个班或五个班为一个班群;或在一个教室里设置多目的的空间;或拆除班级隔墙,替以隔板、低柜、屏风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空间设计,期望达到以往教学无法满足的要求。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中,教室空间打破过去九乘以七米的传统划一设计,满足了新式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 2、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