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根据原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文件精神即(内质监标函【2017】253号)《内蒙古质监局关于下达2017 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提出《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经批准立项,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主要起草人有张艳萍、王勇、廉勇、陈源闽、王葆生、扈顺。

二、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胡萝卜主要产区之一,

胡萝卜种植面积约

40 万亩,约占自治区蔬菜种植面积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和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等地区。我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拥有优越的冷凉自然环境,生产的胡萝卜品质优,产品销往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现已成为我国城乡胡萝卜供应、北菜南调和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胡萝卜在我区冷凉蔬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物质技术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胡萝卜是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存在着生产季节性强、用工多、人工作

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尤其在播种,间苗、收获环节。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胡萝卜种植成本越来越高,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实行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当前,我国胡萝卜生产已经从依靠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但是胡萝卜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播种采用简易播种机,效率低下,用种量大,出苗量多,造成间苗人工成本高,且近几年种子价格越来越高,因此胡萝卜播种精准化、集约化、收获的高效化和智能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和技术。开展了精量播种、新型种植模式、高效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和大马力、高性能农机装备示范推广,通过对胡萝卜种绳精量播种技术、适宜机械化种植模式、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试验示范,采集了相关技术参数,评价了效益,建立了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为规范胡萝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特制定胡萝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将为内蒙古地区胡萝卜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进而指导农民机械化生产,加快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提高胡萝卜机械化生产水平,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

本标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项目“内

蒙古冷凉蔬菜产业化关键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人才团队”、科技

计划项目“冷凉蔬菜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财政厅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15年度“冷凉蔬菜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和2016年度“冷凉蔬菜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的实施,在自治区胡萝

卜主要产区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开展调研、试验示范工作,并结合我区胡萝卜产区的实际情况研制并集成出包括机械起垄、种子带播种、化学除草、滴灌、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收获等多项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进行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2018年,对

多年研究积累的试验数据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整理、集成,编制了胡萝

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的编制以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为依据,以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面向内蒙古胡萝卜生产实际,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标准的编制引用了部分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如GB/T15370.2-2009 《农业拖拉机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GB/T 23416.8-2009《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8部分:根菜类》、

GB/T24677.1-2009 《喷杆喷雾机技术条件》、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499-2013《旋耕机作业质量》、NY/T 650-2013 《喷雾机(器)作业质》量、GB/T 8321.10-20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上述规范性引用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主要栽培技术指标来源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和赤峰市翁牛特旗等地开展的试验示范研究成果。期间,针对

性的开展了多项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示范,包括适宜机械化生产胡萝卜种植模

式、土壤的保护,改良与质量提升、种子带播种技术、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综合栽培技术等,明确了

胡萝卜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关键技术指标。

1?土壤的保护,改良与质量提升试验

针对胡萝卜产区重茬土壤退化问题,进行微生物菌肥“益生元” 和土壤修复剂“田美乐”的施用试验,以增加土壤生态有益菌群、有机质及矿物质,提升土壤质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T1施用土壤修复剂田美乐、T2施用生物菌肥益生元、T3施用田美乐和益生元,T4 空白(对照),田美乐

50ml/亩,益生元80kg/亩。收获时对产量和商品率进行对比分析,施用益生元菌肥80kg/亩,产量较对照(空白)增产13.4%;商品率较对照(空白)增产 3.4%。

2. 适宜机械化生产胡萝卜种植模式试验

在察右中旗胡萝卜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胡萝卜种植模式对比试验,试验设置了4种种植模式,具体如下。

模式一,垄顶宽30cm,垄底宽50cm,垄高20cm, —垄种2行

模式二,垄顶宽30cm,垄底宽50cm,垄高10cm,一垄种2行模式三,垄顶宽80cm,垄底宽110cm,垄高20cm,一垄种4行模式四,平畦通过对胡萝卜产量、商品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产量高、商品率

高、效益好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胡萝卜种植模式为模式一和模式三。

3. 种子带播种技术

通过多次试验研究明确了,种子带播种技术要求(1)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90.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8.0% 。(2)种子丸粒化技术:通过种子丸粒化机和种子烘干机,将种子制成表面光滑、大小均匀、颗粒较大的丸粒化种子。有效提高播种性能,以便于实现机械化精良播种。(3)种绳制作技术:通过数控种子带编织机,将丸粒化种子按6cm?8cm间距,每处封装 1 粒种子在其中,制成种子带,并缠绕成卷。

4. 胡萝卜水肥一体化水溶肥比较试验

内蒙古水资源匮乏,开展滴灌节水技术试验示范,根据胡萝卜生长需水要求,播种至出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以利出苗、齐苗,一般滴灌 3 次?4次。以后要保证田间湿度,不能忽干忽湿,以免裂根、烂根,一般7d

?10d 滴水一次,整个生育期约滴灌10次?14次左右,每667m2用水量

420t 左右。

在滴灌技术应用基础上,开展了胡萝卜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水溶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水溶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全生育期追肥 2 次?4次,在定苗后施全营养水溶肥平衡型(20-20-20+TE)5kg/667m2,肉质根膨大期施全营养水溶肥

2

高钾型(15-6-30+TE)5kg/667m2。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经过多年多点试验比较结果,最终明确了

胡萝卜机械化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规程,这也是本标准中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来源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征求了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结果见汇总表。无重大意见分歧。

七、采用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本标准是依据内蒙古地区胡萝卜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未见国内外同类标准。

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九、标准草稿征求意见情况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