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

名词解释:

1、一次采油:指利用油层天然能量来进行的采油。

2、二次采油:指一次采油后,借助人工举升或(和)向油层注水(或气)而进行的采油。

3、三次采油:针对二次采油未能采出的残余油和剩余油,采用向油层注入其它驱油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

4、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又称为强化采油方法,通常简称为EOR方法。包括采收率超过一次采油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不管它使用在那个采油期,也不管它使用何种方法(或指除天然能量采油以外的任何采油方法)。

5、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油原始储量之比。

6、吸附: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此现象称为吸附。

7、孔隙性:是指岩石能储存流体的性质。

8、孔隙度:岩石内总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9、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10、孔隙结构:主要是指油层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尺度、分布及其连通关系。

11、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12、绝对渗透率:假定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物理和化学反应。所测得的渗透率。

13、有效(相)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并存,各相间彼此干扰、互相影响,此时测得的各相渗透率。

14、相对渗透率:几种流体同时存在时,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的比。

15、油层的非均质性:是指油层岩石的成分、渗透性、孔隙结构以及厚度等的差异。

16油层的宏观非均质性:是指油层岩性、物性、厚度等在平面上和垂向上

的差异。

17、渗透率变异系数:单层内渗透率的标准差与渗透率平均值的比值。

18、油层岩石的微观非均质性:是指油层孔隙分布、孔隙结构以及岩石表面性质等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差异;

19、孔喉比:指孔腹半径与喉道半径之比。孔喉比大的孔喉结构易产生jamin 效应。

20、孔喉配位数:是指与一个孔腹相连的喉道数。数值越大,油越易分散,jamin效应越严重。

21、孔喉表面粗糙度:是指孔喉真实面积与表观面积之比。比值越大,粗糙度越大,润湿滞后越严重。

22、界面(interface):是指两相的接触面,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常称为表面(surface)。

23、润湿:是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24、接触角: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气-液与液-固界面张力之间的夹角,通常用 表示。

25、附着功:是指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表面移开所做的功。

26、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27、地下渗流:流体在地层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28、稳定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密度和流速等物理量只与空间位置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29、不稳定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其密度和流速等物理量不仅与空间位置有关,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渗流。

30、线性渗流(又称达西渗流):流体的渗流速度与施加的压力差成线性关系的渗流。

31、非线性渗流(又称非达西渗流):当渗流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渗流速度与施加的压力差不再成线性关系的渗流。

32、径向流:水井注水时,进入井底的流体通过射孔孔眼后,就以井眼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发散,这种流动方式称为径向流。

33、与径向流不同,在实验室进行岩心流动实验时,流体是从一维岩心的一

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流线为彼此平行的直线,这种流动方式称为直线流或单向流

34、驱替: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

35、吸吮:润湿相排驱非润湿相。

就其严格的定义,经某一开采阶段之后油层中未被采出的原油可分为剩余油和残余油两部分。

36、剩余油:驱油剂未波及区域内的原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

37、残余油:驱油剂波及区域内残留在孔隙中的原油为残余油,其分布一般是离散的。

38、波及体积系数(宏观驱油效率):是指被排驱流体驱扫过的油藏体积与原始油藏体积之比。

39、洗油效率(微观驱油效率):驱替流体波及范围内驱走的原油体积与驱替流体波及范围内总含油体积之比。

40、无水采收率:是指油水前缘突破时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1、经济极限采收率:是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含水率95%~98%)时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2、采出程度:油田在某一阶段的“采收率”(目前采收率)称为采出程度,它是指油田在某一阶段的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43、油水前缘:分隔原始油带与油水两相区的界面称为油水前缘。

44、沉积韵律:在岩体或岩层内部,其组成成分、粒级结构及颜色等在垂向上有规律的重复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沉积韵律。

45、毛管力:指毛管壁与水分子间的吸持力与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

46、贾敏效应:气泡或者油滴通过细小的孔隙喉道时,由于孔道和喉道的半径差使得气泡或油滴两端的弧面毛管力表现为阻力,若要通过半径较小的喉道必须拉长并改变形状,这种变形将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缓气泡或油滴运动,增加额外的阻力,这种现象称为贾敏效应。

47、束缚水饱和度::是当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储层岩石空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与岩石空隙体积的比值。

48、流度比:即驱替液的流度与被驱替液的流度之比。

49、润湿滞后:即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产生润湿接触角改变的现象。

50、调剖:因油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不利吸水剖面,可以采用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封堵高渗透水淹层,使注入水均匀地向前推进,是指从注水井调整注水地层的吸水剖面。

51、堵水:因油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不利吸水剖面,可以采用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封堵高渗透水淹层,使注入水均匀地向前推进。

52、突破压力梯度:调剖剂在岩心内成胶后,用平流泵,逐级升高压力向岩心中注水,当岩心出口端流出第一滴液体时岩心两端所施加的压力差即为突破压力,突破压力与岩心长度的比值即为突破压力梯度

53、成胶时间:

54、阻力系数:等于注入水的流度λw与注入调剖剂的流度λT之比

55、残阻力系数Rrf:等于注调剖剂前注入水的流度λw1与注入调剖剂后注入水的流度λw2之比

56、堵水率:是指调剖剂被注入水突破后,岩心水相渗透率降低的百分数。

57、线形聚合物:分子成直线结构的聚合物

58、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已经发生水解反应的单元数占总单元数的百分数。

59、流变性:是指流体在外力场作用下发生流动和变形的特性。

60、黏滞性:流体流动时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

61、应力:形变后,企图把形变恢复的内部力。

62、应变:形变量与原尺寸之比。

63、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注入聚合物前后盐水的流度比。

64、阻力系数:指水通过岩芯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通过岩芯的流度之比。

65、筛网系数:筛网系数是指溶剂(盐水)和聚合物溶液通过滤网黏度计的时间之比值。

66、有效黏度: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的实际黏度,由剪切黏度和拉伸黏度两部分构成

67、简称黏度动力黏度:等于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68、相对黏度:流体的黏度μ与该溶液中纯溶剂黏度μ0的比值称为相对黏度。

73、表面活性剂:是指能够在溶液中自发地吸附于两相界面上,并能显著地降低该界面自由表面能(表面张力)的物质。

74、乳化:一种液体或多种液体以微小的液珠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的过程叫乳化,形成的乳液称为乳状液。

75、油包水乳状液:以水为分散相,油为连续相的乳状液,称为油包水乳状液,用W/O表示。

76、增溶作用:增溶作用是指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CMC之后,在水中难溶或不溶的有机物(如油)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作用。

77、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在水中开始行成胶束的浓度,以CMC表示。

78、原油酸值:指中和1g原油(pH=7)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79、起泡剂:能使泡沫易产生且具有一定稳定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

80、泡沫质量:指泡沫中所含气体的量,用泡沫中气体体积与泡沫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81、三元复合驱:指在注入水中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复合体系驱油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

82、混相性: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后能够形成均相体系的性质。

83、液化石油气(LPG):把C2~C6烃含量大于50%的石油气称为液化石油气(LPG)。

84、凝析式气体混相驱:注入气中的轻质烃和中间烃组分凝析到原油中,改变原油的组成(加富原油),使其与注入气混相。

85、蒸发式气体混相驱:注入气从原油中抽提轻质烃和中间烃类组分,改变注入气的组成(加富气相),使其与原油混相。

86、混相:指两种物质混合时,它们的界面消失。

87、质量热容:指使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

88、汽化潜热:指单位质量的液体从沸腾到汽化完毕所吸收的热量。

89、蒸汽的干度:指在单位重量的湿蒸汽中,干蒸汽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90、过热蒸汽:指温度超过一定压力下饱和温度的蒸汽叫过热蒸汽。

91、火烧油层:从注入井将空气(或氧气)注入油层,用点火器在注入井或采油井点燃油层,继续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形成移动的燃烧带,利用燃烧带的产物和所产生高温的综合作用,使地层原油粘度降低,驱出油层。

92、微生物采油:指利用微生物增加原油产量的方法。

93、流度:流体有效渗透率与粘度的比值。

94、热力采油:利用热能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产量的方法。

95、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96、乳状液:一种液体或多种液体以微小液珠均匀的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乳液。

97、层间矛盾:由于非均质性、渗透性和沉积韵律这些差异所造成的各油层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方面的差异称为层间矛盾。

98、混相驱:使用气体驱油,一定条件下气体和原油界面消失混为一相的方法。

简答题

1、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按注入工作剂种类可分为那几类?

答: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按注入工作剂种类可分为水驱、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

2、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按提高采收率机理可分为那几类?

答: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按提高采收率机理可分为流度控制类、提高洗油效率类、降低原油粘度类和改变原油成份类。

3、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有那些?

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大致有如下五个方向:

a、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降低成本,加快新型聚合物的研制工作,扩大聚合物驱应用范围。

b、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化生产的步伐,优化三元复合驱体系配方,尽快研制出高效、廉价的表面活性剂。

c、完善蒸汽驱配套技术,加快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攻关,努力扩大稠油蒸汽驱规模。

d、加快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的研究,争取以较快的速度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e、因地制宜开展微生物采油、物理法采油等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4、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1)温度(2)压力(3)物质分子极性

5、影响油层润湿性的因素

(1)岩石矿物成分(2)流体成分(3)饱和顺序(4)表面活性剂(5)接触角滞后现象

6、相对渗透率及其影响因素

(1)流体饱和度的影响。(2)岩石润湿性质的影响: (3)流体饱和顺序的影响:

7、影响石油采收率的因素

1)油层岩石物理性质因素的影响: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油层渗透率差异

的影响

2)油层流体因素的影响、流体黏度、水/油流度比

3)布井方式的影响

8、影响洗油效率的主要因素

1)毛细管阻力的影响

2)油层岩石原始润湿性的影响

3)毛细管数的影响

9、利用PI决策技术对注水井调剖的意义?

调剖必要性的判断

调剖井的选定:

调剖剂用量计算

调剖周期

效果评价:

10、利用WI值对油井堵水的意义?

1)、WI值越大,油井水侵速度越快,该井越需要堵水;

2)、WI值越大,油井堵水需要堵水剂的强度越大,可为油井堵水选择堵水剂提供依据;

3)、WI值越大,油井堵水需要堵水剂量越多,可为油井堵水计算堵水剂用量建立新的方法。

11、油井出水的原因及对原油生产的危害?

(1)消耗地层能量,降低抽油泵的工作效率,影响油井产量;

(2)加剧输油管线和采油设备的腐蚀和结垢,缩短检泵周期;

(3)加剧油井出砂,危害采油设备;

(4)加大地面原油脱水工作量,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5)降低注水原油采收率。

12、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机理?

-封堵高渗透层

-提高注水压力

-启动高含油饱和度的中、低渗透层

-提高波及系数

13、油井堵水选井原则

ⅰ、初期产能高,产液量高。

ⅱ、综合含水高,以注入水型为主,注采关系清楚,出水层位清楚。

ⅲ、油井单层厚度较大,一般在5m以上。

ⅳ、油井固井质量好,无层间窜槽。

ⅴ、油井各油层纵向渗透率差异较大。

14、化学堵水成败决定于三个因素

堵剂性能、施工工艺和储层条件。

15、简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在不同剪切条件下的流变特性?

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流动过程中发生形变的一种特性,在很小的剪切速率下,大分子构象分布不改变,流动对结构没有影响,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不因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剪切速率较大时,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高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长链高分子偏离平衡态构象,而沿流动方向取向,使得聚合物解缠和分子链彼此分离,从而降低了相互运动阻力,这时聚合物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 当剪切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分子取向达到极限状态,取向程度不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聚合物溶液遵守牛顿流动定律;当剪切速率再增加时,主链的相邻键偏离了正常的键角,从而产生了弹性恢复力,聚合物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当剪切速率增加到足以使高分子链断裂时,发生了聚合物降解,聚合物溶液黏度下降。

16、简答高分子聚合物的溶解过程?

答:高分子聚合物的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聚合物体积膨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体系。

17、简述活性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答:活性水驱提高采收率具有降低界面张力、乳化、增溶、润湿反转、提高岩石表面电荷密度、聚并形成油带和改变原油流变性等机理。

18、影响碱水驱油的因素?

答:影响碱水驱油的因素有油藏温度、矿化度、岩石性质、原油酸值和溶液PH值等。

19、碱驱机理

1、低界面张力机理

2、乳化--携带机理

3、乳化一捕集机理

4、由油湿反转为水湿(ow—ww)机理

5、由水湿反转为油湿(WW--ow)机理

6、自发乳化与聚并机理

7、增溶刚性膜机理

20、碱水驱油的影响因素

1、油藏温度的影响

2、矿化度的影响

3、岩石性质的影响

4、原油酸值的影响

5、溶液pH值的影响

21、ASP三元复合驱油机理

1聚合物降低了驱替剂的流度,提高了波及系数;

2表面活性剂和碱的协同效应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并改变岩石的润湿性;

3残余油受力状况发生了改变。

22、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1)表面活性剂和固相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2)电解质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

(4)原油的影响

23、泡沫驱机理

1)提高注入流体的波及系数

2)降低注入流体的流度

3)具有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

24、气驱存在的问题?

答:气驱存在流度控制、沥青质析出、金属腐蚀、结垢、非烃气体分离和混相注入剂用量大等问题。

25、根据热量产生的地点,目前使用的热采工艺可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热量产生的地点,目前使用的热采工艺可分为把热量从地面通过井筒注入油层和热量在油层内产生两大类。

26、稠油油藏常规热采方法有哪些?

答:稠油油藏常规热采方法有蒸汽驱、蒸汽吞吐和火烧油层

27、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

1、加热降黏作用;

2、固液热膨胀耦合作用(油水膨胀,岩石膨胀,孔隙减小);

3、改变油藏润湿性(沥青胶质性油膜被高温破坏,润湿性改变);

4、降低界面张力;

5、重力驱动作用;

6、吞吐降压过程的固液耦合作用(生产带走热量,冷油补充进入降压的加热带,吞吐降压后,地层的压实作用是驱油);

7、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

8、溶剂抽提作用(油层中的原油高温蒸汽的蒸馏裂解作用,使原油轻馏组分增多,起到一定的溶剂抽提作用)。

28、蒸汽驱工艺提高采收率机理

1、原油加热降黏作用;

2、原油受热膨胀作用;

3、蒸汽的蒸馏作用;

4、温度改善原油相对渗透率作用;

5、蒸汽动力驱油作用。

29、微生物采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答:微生物采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微生物在油藏高渗透区的生长繁殖及产生的聚合物,使其能够选择性地堵塞大孔道;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油层部分增

压并降低原油粘度;产生的酸能溶解碳酸盐;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了波及系数,增大扫油效率,使得原油采收率提高。

30、微生物采油的影响因素?

答:微生物采油的影响因素有氧化还原势、pH值、盐度、温度、压力和营养物等。

32、影响微生物采油的因素

1、油藏基本条件

2、环境的酸碱度

3、环境的含盐量

4、温度和压力

5、营养物质

3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是利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提高宏观波及效率和微观驱油效率。

34、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1、降低界面张力机理

2、增溶机理

3、润湿反转机理

4、乳化机理

5、提高岩石表面电荷密度机理

6、聚并形成油带机理

7、改变原油流变性机理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

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冀东油田开发新技术高级培训班讲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岳湘安 2001.4.7

一、概述 (一)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吨/年(1亿)。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将进口1亿吨/年。国民经济急需石油,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 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提高采收率原理总复习

《提高采收率原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泡沫特征值:指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2、最低混相压力:指气驱中气驱采收率超过90%的驱替压力。 3、波及系数:指驱油剂波及到的油层容积与整个含油容积的比值。 4、润湿现象:固体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现象。 5、色谱分离现象:组合的驱油成分以不同的速度流过地层的现象。 6、流度:流度是指流体通过孔隙介质能力的一种量度,等于流体的渗透率与粘度之 比。 7、牺牲剂:在驱油过程中为了减少驱油剂在地层中的损耗而首先注入的廉价化学剂。 8、 PI值:PI值是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和PI值的定义求出的用于调剖堵水决策的 重要参数。 9、残余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是指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比值。 10、 Jernnings碱系数:碱系数是指双对数坐标内油水界面张力对碱质量分数的关系 曲线和0.01~1.0 mN.m-1所包的面积与0.01~1.0 mN.m-1和0.001%~1.0%碱质量分数所包的面积之比乘6。 11、酸值:将1g原油中和到pH值产生突跃时,所需KOH的质量,单位是mg/g。 二、填空题 1、碱驱一般要求原油酸值大于0.2 mg/g 。 2、注蒸汽有两种方式,即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3、进行过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两种聚合物为HPAM 、XC 。 4、原油采收率= 波及系数×洗油效率。 5、调剖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 6、在亲水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Jamin效应是水驱油的阻力;在亲油地层,毛细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 7、地层越不均质,采收率越低。将注水采油的毛管数的数量级增至10-2,则剩余油饱和度趋于0。 8、CaCO3在含Na+、K+、Ca2+、Cl-的地层水中表面带正电。砂岩零电位点时的pH 为5,在pH=6.5的地层水中表面带负电。 9、调剖堵水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从水井注入地层的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摘要: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又被称为“稠油”。世界上的重油资源非常丰富,已在多个国家发现了重油资源。专家们估计,在全球约10万亿桶的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我国的石油储量也相当丰富。已建立了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以及海洋油区等五大重油开发生产区,稠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10%。但是稠油粘度大,难以流动,阻碍了原油的顺利开采。针对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稠油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关键词:稠油油藏;采收率 稠油,国际上称之为重质油或重油。严格地讲,“稠油”和“重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稠油”是以其粘度高低作为分类标准,而原油粘度的高低取决于原油中胶质、沥青及蜡含量的多少。“重油”是以原油密度的大小进行分类,而原油密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金属、机械混合物及硫含量的多少。 一.稠油的特点 我国稠油油藏分布广泛,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m~2000m之间,主要是砂岩储集层,其特点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 (1)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它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而且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非常低。稠油开采的关键是提高其在油层、井筒和集输管线中的流动能力。

(2)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稠油温度的降低,其粘度显著增加。大量的实验证明,温度每降低10℃,原油粘度约增加1倍。目前国内外稠油采用的热力开采方法正是基于稠油的这一特点。 (3)稠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低,而焦质、沥青质含量高 中国稠油资源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中国重油油藏具有陆相沉积的特点,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油藏埋藏深。油藏深度大于800m的稠油油储量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藏埋深在1300m~1700m。吐哈油田的稠油油藏埋深在2400m~3400m,而塔里木油田的轮古稠油油藏埋深在5300m左右。 二.国内外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 2.1.1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技术。 蒸汽吞吐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即在同一口井进行注入蒸汽、关井浸泡(闷井)及开井生产3个阶段,蒸汽吞吐工艺描述如图2-1。注入蒸汽的量以及闷井的时间是根据井深、油层性质、原油粘度、井筒热损失等条件预先设计好的。 封隔器 吞 蒸汽 蒸汽注入 油砂层 流体采出 吐

提高采收率原理期末备战

一、名词解释 1.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油量的比值。 2.所谓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液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3.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它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反映地下原油的 采出情况。采出程度高,地下剩余可采储量愈少,因而开采难度也愈大。 4.采收率:指在一定经济极限内,在当前工程技术条件和开发水平下,可以从油藏中采出的石油量占 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它是一个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标志。 5.采油速度:指年产油量占其相对应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它是衡量油田开采速度快慢的指标。 6.水驱采收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累计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7.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 8.剩余油:水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数量较大。 9.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10.二次采油:继一次采油之后,向地层中注入液体或气体补充能量采油的方法。 11.三次采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他工作剂或引入其它能量的方法。 12.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13.聚合物的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14.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 的一种驱油方法。 15.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可自发地浓集于相界面,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16.微乳液: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和盐五种组分组成的油水高度分散体系。 17.活性剂稀溶液:活性剂浓度低于CMC的溶液称为活性剂稀溶液。 18.乳状液: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不能互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19.胶束:当水的表面聚集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得到饱和时,溶液中大部分活性剂的烃链便相互吸引而缔 合成以烃链束为内核、亲水基外露的分子聚集体,这种聚集成团状的活性剂称为胶束。 20.临界胶束浓度(CMC):开始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21.拟三元相图:在实际应用中,为表示方便,常将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分别视为三个独立的组 分,有它们候车的三元相图称为拟三元相图。 22.碱水驱:通过将比较廉价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掺加到注入水中以增加其PH值,碱与原油反应 降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使原油乳化,改变岩石润湿性并溶解界面薄膜,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23.ASP复合驱:就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及碱降低界面张力,并结合聚合物进行流度控制,从而提高洗油 效率和波及系数。 24.初次接触混相:注入的溶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能混相。 25.多次接触混相:由于物质传递作用,即使采用的不是初次接触混相溶剂,注入的流体与油藏原油经 过多次接触也能达到混相驱替,称为多次接触混相。 26.凝析混相:凝析混相要求注入流体必须富含~成分,即富气,因而又称为富气驱。注入流体不断凝 析进入原油,使原油与注入流体达到混相。 27.汽化混相:汽化混相要求油藏原油必须是轻质原油,对注入气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常采用价廉的贫 气,又称为贫气驱或干气驱。注入流体不断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富化而达到混相。 28.混相驱:是指在油层任何位置,驱替流体与被驱替流体之间是完全混相的驱替。 29.最小混相压力:简称MMP,是指气体溶剂与油藏原油达到混相的最小压力值。 30.蒸汽吞吐:也称循环注蒸汽,是单井作业,在一口井中注入一定量的蒸汽,随后关井让蒸汽与油藏 岩石进行热交换,然后开井采油的方法。 31.蒸汽驱油:以井组为基础,向注入井连续注入蒸汽,蒸汽将油推向生产井的采油方法。 32.热力采油:凡是利用热量稀释和蒸发油层中原油的采油方法统称为热力采油(Thermal recovery)。 这是一类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OFM培训讲义(全)

OFM软件培训 培训第一天 前言: 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1.OFM软件是项目管理工程师的桌面工具,主要完成生产监测和数据分析。 1.1全面的可视化:动态图(网格图、泡泡图等)、散点图。 1.1.1绘制图件:多图、多轴、多变量。 1.1.2定制报表:可以进行灵活的分类、排序、计算、求和、筛选等功能。 1.1.3动态散点交会图:泡泡图、网格图、等值图、全程产量监测图和立体图。 动态泡泡图和网格图主要动态追踪产量的历史变化趋势和未来预测分析的结果。二 图可以叠加反映单井的动态变化情况。 1.2灵活分析:计算变量、用户函数、预测分析、网格计算、等。数据是很有限的。 将油相非均质系数绘制在象限图中可以划分油井的产油类型,如高产油井、低产液量井等。结合网格图,再结合测井曲线就可以分析。 计算变量:方便灵活,可以充分调动油藏工程师的研究潜能。 1.3方便的数据管理:成果管理、多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最大优势是根据数据的不同可以发生变化。建立项目工作流程,直接调用研究成果。图版中保存的不是数据,而是作图的方式,图件的属性等。 2.为什么选择OFM? 囊括了所有软件的功能,集成化 数据的成果,标准化 可以为Eclipse软件提供Schedule模块,开放性 3.OFM2007的新功能 3.1协同合作加强corporate deployments source data team database and workspace file 3.2支持高频数据high frequency data capabilities Scada operations historian Decide(real-time) 月度、日度、散点小时、分钟和秒级数据 3.3计算变量和分类表 3.4绘图和报表之间的联系 报表可以转化成图表,图表可以转化成报表 3.5变量可以建立井组的概念 3.6散点数据sporadic data OFM is not just doing things better, but doing better things!

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

1注烟道气、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1.1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 由于烟道气驱的成本较氮气驱高,因此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烟道气驱油技术又有了发展的空间。因为如果考虑环境效益,烟道气驱要比氮气驱经济划算。所以烟道气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1.1烟道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烟道气通常含有80%~85%的氮气和15%~20%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也称排出气体,处理过的烟道气,可用作驱油剂。烟道气的化学成分不固定,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烟道气中所占的比例。烟道气具有可压缩性、溶解性、可混相性及腐蚀性。根据烟道气中所含气体的组成,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二氧化碳驱和氮气驱机理。 1.1.1.1二氧化碳机理 由于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所以不容易达到混相驱的要求,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非混相驱机理。即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膨胀、降低界面张力、溶解气驱、乳化作用及降压开采。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还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及形成酸性乳化液。CO2在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降低时,饱和了CO2的原油中的CO2就会溢出,形成溶解气驱。与CO2驱相关的另一个开采机理是由CO2形成的自由气饱和度可以部分代替油藏中的残余油[18]。 1.2.1.2氮气驱机理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有:(1)氮气具有比较好的膨胀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驱替、气举和助排等作用;可以保持油气藏流体的压力;(2)氮气可以进入

水不能进入的低渗透层段,可降低渗透带处于束缚状态的原油驱替成为可流动的原油;(3)氮气被注入油层后,可在油层中形成束缚气饱和度,从而使含水饱和度及水相渗透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4)氮气不溶于水,微溶于油,能够形成微气泡,与油水形成乳状液,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氮气与地层油接触产生的溶解及抽提效应,一方面溶解效应使原油黏度、密度下降,改善原油性质,使处于驱替前缘被富化的气体黏度、密度等性质接近于地层原油,气—油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则不断降低,在合适的油层压力下甚至降到零而产生混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注氮气驱油效率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抽提效应使原油性质变差,这种抽提作用在油井近井地带表现更明显、更强烈。 烟道气驱更适用于稠油油藏、低深透油藏、凝析气藏和陡构造油藏。 1.2注CO2提高采收率 在各种注气方式中,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环境要求的需要,二氧化碳驱显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展了注二氧化碳驱的现场实验。 1.2.1 CO2驱油机理 将CO2作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已研究多年,在油田开发后期,注入CO2,能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CO2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因有: (1)CO2溶于原油能使原油体积膨胀,从而促使充满油的空隙体积也增大,这为油在空隙介质中提供了条件。若随后底层注水,还可使油藏中的残余油量减少。 (2)CO2溶于原油可使原油粘度降低,促使原油流动性提高,其结果是用少量的驱油剂就可达到一定的驱油效率。 (3)CO2溶于原油能使毛细管的吸渗作用得到改善,从而使油层扫油范围扩大,使水、油的流动性保持平衡。 (4)CO2溶于水使水的粘度有所增加,当注入粘度较高的水时,由于水的流动性降低,从而使水油粘度比例随着油的流动性增大而减少。 (5)CO2水溶液能与岩石的碳酸岩成分发生反应,并使其溶解,从而提高

提高采收率原理习题2015

《提高采收率原理》习题 第一章:原油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概念 1.EOR 2.原油采收率 3.面积波及效率 4.洗油效率 5.流度比 6.剩余油 7. 残余油8.毛(细)管准数9.界面张力10.指进11.舌进 二、简答 1. 写出流度比与毛管数的定义式,说明流度比、毛管数与原油采收率的关系;从流度比与毛管数的定义出发,分析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和方法。 2. 推导原油采收率E R与波及系数E V和洗油效率E D的关系,说明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有那些? 3. 实施一个EOR项目时要考虑的地层和流体因素有哪些? 4. 影响体积波及系数的因素是什么? 5. 影响洗油效率的因素是什么? 6、用什么参数表征地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第二章:聚合物驱油 一、概念 1.聚合物 2.水解 3.水解度 4.不可入孔隙体积 5.机械捕集 6.阻力 系数7.残余阻力系数8.特性黏度9.机械降解10.化学降解11.筛网系数 12.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13.堵水14.调剖15.单体16.聚合度17.构型 18.构象19.流变性20.假塑性流体22.视黏度23 过滤因子 二、简答 1、聚合物溶液产生降解、溶液粘度下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影响聚合物溶液溶解性能的因素。 3、影响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因素。

4、影响聚合物溶液静吸附的因素。 5、选择聚合物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6、调剖堵水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是什么? 7、什么叫筛网系数?如何测定? 8、比较残余阻力系数与阻力系数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9、影响聚合物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稳定性问题? 10、当含盐量增加时,HPAM 的吸附量如何变化? 11、写出特性黏度的表达式,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实验室如何测量,并绘图说明。 三、计算 室内在绝对渗透率为0.6μm 2的饱和水的天然岩心中用聚合物溶液进行驱替实验。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在一定注入速度下注盐水,压力稳定后测得岩心两端的压差为0.6MPa ,然后以相同的速度注聚合物溶液,压力稳定后测得岩心两端的压差为6.8MPa ;最后又以相同的速度注盐水,压力稳定后测得岩心两端的压差为0.8MPa 。据实验结果确定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解:根据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定义可知: 3.116 .08.6==??===w p w p p w p w R p p K K F μμλλ 3.16 .08.0==??===wb wa wa wb wa wb RR p p K K F λλ

采油工程理论试题(技术员)-A

2010年度采油工程技术员组竞赛试题 (第一赛段基础知识A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流度比的值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2、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基底胶结,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等 3、国内外常用的完井方法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以及砾石充 填完井等。 4、出砂井、稠油井和高含气井比较适合用螺杆泵开采,并能体现出螺杆泵 的优势。 5、人工举升采油方式主要包括有杆泵采油、潜油电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射 流泵采油、螺杆泵采油。 6、稠油注蒸汽开采主要包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大类 7、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有机械防砂、化学防砂和复合防砂三大类。 8、自喷井生产系统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为油层中的渗流、井筒中的垂 直管流、嘴流和地面管线中的流动。 9、提高运行中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最重要措施是优化工作制度 10、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等。 11. 测量油井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 为示功仪。 12. 冲砂方式包括正冲、反冲、正反冲、混合充。 12、影响产能的射孔参数包括孔径、孔密、孔深、相位角。 13、封隔器是在套管内封隔油层,进行井下分注分采的重要工具。 14、常用的注入水处理措施包括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曝晒等。 15、为了实现分层配水的目的常用偏心配水管柱和空心配水管柱。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的筛管长度应( B ) 。 A. 大于防砂层厚度0.2 B. 大于防砂层厚度2 C. 等于防砂层厚度 D. 略小于防砂层厚度 2. 岩石的胶结强度与胶结方式有关,其中(B)胶结方式的胶结强度最小。

提高原油采收率(DOC)

提高原油采收率 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 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增加,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加大,后备储量接替不足。为此,三大石油公司一方面加大国内外勘探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阶段。国家计委在“七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把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开展了热采、聚合物驱、微乳液—聚合物驱、碱—聚物驱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等技术研究,使我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采收率技术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化学法又分为化学驱和化学调剖。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调整吸水剖面包括浅调、深调和调驱三类技术。调剖剂分为无机类水泥、无机盐沉淀、有机聚合物凝胶、树脂类、颗粒类及泡沫类等。 气驱包括混相、部分混相或非混相的富气驱、干气驱、CO2驱、氮气驱和烟道气驱等,注入方式分为段塞注入、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 热力法包括热水驱、蒸汽法、火烧油层、电加热等。其中蒸汽法又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蒸汽与天然气驱;火烧油层又分为干式、湿式、水平井注空气等。 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此外,声波物理法采油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上述提高采收率技术,部分已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部分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部分尚处于

第五章提高采收率基础知识

第五章提高采收率(EOR)基础知识 原油采收率是指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油原始储量之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原油采收率,既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核心,又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采油方法回顾 大多数油藏在发现以后,一般都经历了所谓的“一次采油”阶段。在这个期间,主要是利用油藏本身的天然能量来采出一部分原油。其采油机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下降,流体的体积膨胀和岩石压缩作用把油藏流体驱入井筒。当油藏的压力降低到原油的饱和压力以下时,气体释放和膨胀又能采出一部分原油。有些油藏带有气顶,气顶膨胀和重力排驱也能促使原油注入生产井。一些油藏与含水层相连,它能提供活跃或部分活跃的水驱。含水层的水侵既能驱替油藏孔隙中的原油,又能弥补由于原油开采造成的压力下降。 从石油开采的早期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多数油藏都是利用一次采油机理进行开采的,直到经济极限产量为止,然后废弃这些油藏。此时,油藏的压力一般衰竭到很低,或者具有活跃天然水驱油藏的产水率变得特别高。对于不同的油藏,一次采油的采收率相差极大,这取决于开采机理和机理的组合、油藏类型、岩石性质、原油性质。一次采油的采收率一般为5%~20%。 作为一种提高一次采油采收率和产能的方法,在一口或多口井中注入流体。为此,曾将水和/或天然气作为注入流体,在低于天然气和原油的混相压力条件下注入地层,气体注入气顶,水注入靠近油水界面的含水层,或者注入油层。开始,提高采收率只是为了延缓或防止油藏压力下降,这样可以维持较高的产量和较长的生产时间。我们称这种技术为“保压”开采。目前,在一次采油后一定时间内注入流体的采油方法通常被称为“二次采油”。一次采油和注水或非混相注气的二次采油的最终采收率通常为原始地质储量的20%~40%。 在二次采油达经济极限时,向地层中注入流体、能量,将引起物理化学变化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 在任何时期,向地层中注入流体、能量,以提高产量或采收率为目的方法常被称为“强化采油EOR(Enhanced Oil Recovery)”。包括三次采油中所有的方法和热力采油法。 常规注水、注气等二次采油技术所不能开采的那部分原油构成了三次采油或强化采油的

目前提高采收率(EOR)技术方法及其机理

目前EOR技术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别论述其机理? 1化学驱(Chemical flooding) 定义: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从而提高采收率。 1.1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 (1)减小水油流度比M (2)降低水相渗透率 (3)提高波及系数 (4)增加水的粘度 聚合物加入水中,水的粘度增大,增加了水在油藏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波及效率。 高渗透部位流动时,水所受流动阻力小,机械剪切作用弱,聚合物降解程度低,则聚合物分子就易于缠结在孔隙中,增大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反之,低渗透率部位,聚合物分子降解作用强,,反而容易通过低孔径孔隙,而不堵塞小孔径。 1.2表面活性剂驱(Surfactant Flooding) (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粘附功的减小,即油易从地层表面洗下来,提高了洗油效率; (2)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润湿反转) 一般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均大于亲油性,在地层表面吸附,可使亲油的地层表面反转为亲水,减小了粘附功,也即提高了洗油效率; (3)乳化原油以及提高波及系数 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一般在7—18范围,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可稳定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移动中不易重新粘附润湿回地层表面,提高了洗油效率。此外,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贾敏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了波及系数; (4)提高表面电荷密度 当驱油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它在油珠和地层表面上吸附,可提高表面的电荷密度,增加油珠与地层表面的静电斥力,使油珠易被驱动界质带走,提高了洗油效率; (5)聚集并形成油带 若从地层表面洗下来的油越来越多,则它们在向前移动时可发生相互碰撞。当碰撞的能量能克服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时,就可聚并并形成油带。油带向前移

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方法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项目名称:低渗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方法 推荐单位(专家):教育部 项目简介: 我国低渗油藏储量巨大,开发难度大,采收率很低,提高采收率的资源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基础尚很薄弱,亟待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这一迫切需求,在“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历经10余年,取得了低渗油藏渗流和驱油理论的重要突破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创新成果。 发现了水、油、聚合物溶液等液体的低速微尺度流动效应,揭示了液体在低渗油藏中的微尺度渗流机理,据此建立了低渗油藏的水测视渗透率模型;发现了不同于传统“滑脱理论”的气体高压微尺度流动效应,据此建立了低(特低)渗岩心气测渗透率模型;基于理论创新,发明了低渗岩心物性测试方法和仪器。 建立了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模型和渗透率压敏模型,研发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超前注水优化设计方法,自主研发了润湿反转降压增注和强酸性压裂液高效压裂技术,解决了制约低渗油藏开采的能量不足、注水困难等瓶颈问题。 揭示了低渗油藏不同于高渗油藏的渗吸排油、乳化微调、改善润湿性等化学驱机理,据此研发了强乳化、适度低张力的低渗油藏化学驱剂;发现CO2具有的强化渗吸和乳化特性、高压气体异于经典理论的强注入能力和剩余油启动能力是其在低渗油藏中的重要驱油机理,;提出了低(特低)渗油藏间歇注采、脉动注气等非常规气驱方法。 揭示了低渗油藏中水/气窜机理及相关规律;发现低渗油藏剩余油具有异常高的临界驱动压力;原创性地研发了原位聚合插层型复合凝胶和凝胶微囊深部调剖剂;形成了低渗油藏深部复合调剖技术,并取得了规模应用的显著效果。 创新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教材3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30篇(其中SCI收录34篇,EI收录85篇,论著被SCI他引98次、被EI他引136次、被CNKI他引2286次);创新成果与技术已在吉林、长庆、江汉、大庆等油田应用,受效油井2000余口,累计增油77.6万吨,成果应用获直接经济效益20亿元 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尺度渗流与驱油机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针对低渗油藏微尺度渗流机理和驱油‐调驱技术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为该技术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条件,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支持。主要贡献为:①实验研究了油、气、水低渗油藏孔隙中的微尺度流动效应,揭示了低渗油藏中水的低速非线性渗流和高压气体的非Klinkenberg渗流机理。②建立了低渗岩心水测视渗透率、气测渗透率模型和表征低渗储层驱油特性的孔渗系数模型。③低渗透油藏驱油剂的关键性能指标和与驱油‐调驱技术配套的驱油乳化剂优化研究。④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窜流低渗油藏原位聚合插层型复合凝胶和低注入粘度的地下聚合凝胶深部调剖体系。⑤建立了低渗油藏有效驱替系统的井网优化方法;提出了低渗油藏非常规非均衡注水提高单产能的方法。⑥地层适应性研究并制订了选井条件,在全国4个主要低渗透油田开展现场试验。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

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

“ “ C ““ “ E 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 20 年来,石油勘探与开发行业较少提及提高采收率(EOR)这一术语。然而在此期间,通过蒸汽驱和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一直比较成功。近年来,世界各地很多老油田产量不断下降使得提高采收率技术重新受到关注。如今,通过能够加深 Rifaat Al-Mjeni 壳牌阿曼技术公司阿曼马斯喀特油藏认识、改善油藏评价的技术,成功实施 EOR 的可能性已得到很大提高。 Shyam Arora Pradeep Cherukupalli John van Wunnik 阿曼石油开发公司 阿曼马斯喀特 John Edwards 阿曼马斯喀特 Betty Jean Felber 顾问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SAND SPRINGS Omer Gurpinar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 George J. Hirasaki Clarence A. Miller 莱斯大学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Cuong Jackson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Morten R. Kristensen 英国ABINGDON Frank Lim 阿纳达科石油公司 得克萨斯州WOODLANDS Raghu Ramamoorthy 阿联酋阿布扎比 《油田新技术》2010 年冬季刊:22 卷,第 4 期。?2011 斯伦贝谢版权所有。 CHDT,CMR-Plus,DiElEctRic ScannER,ECLIPSE,FMI,MDT,MicRoPilot 和 SEnsa 等是斯伦贝谢公司的商标。 16 仍有大量剩余石油资源埋藏在 现有油田基础设施能够触及的范围之 内。作业公司知道这些资源在什么地 方,也很清楚有多大储量。这些石油 是在传统采收方法(如一次开采和注 水开采)达到经济开发极限之后仍然 存留在储层中的那部分资源。 各个油田剩余原油的百分比各不 相同,但根据一份对美国10个产油区 的调查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原始 石油地质储量(OOIP)在采用传统采 油方法后仍然存留在储层中[1]。调查 发现在这些产油区大约有23%的原油 可通过成熟的CO2驱技术开采出来。 这部分技术可采资源几乎达140亿米3 (890亿桶),按照目前美国的石油消 费量计算,能保证美国10以上的能源 供应。近年来关于如何采收这部分资 源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2]。 1. HaRtstEin A,KusskRaa V 和 GoDEc M : REcoVERinG ‘StRanDED Oil’Can SubstantiallY ADD to U.S. Oil SuPPliEs”,项目概况,美国能源部化石能 源办公室(2006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8c338910.html,/ PRoGRams/oilGas/Publications/EoR_co2/C_-10_ Basin_StuDiEs_Fact_SHEEt.PDf(2010 年 11 月 8 日浏览)。 2. 关于提高采收率方法的最新回顾,请参见: ManRiquE E,THomas C,RaVikiRan R,IzaDi M, Lantz M,RomERo J 和 AlVaRaDo V : EOR : uRREnt Status anD OPPoRtunitiEs”,SPE 130113,发表在 SPE 提高采收率研讨会上,图尔萨,2010 年 4 月 24-28 日。 关于两年一度的调查活动结果,请参见: MoRitis G : SPEcial REPoRt :EOR/HEaVY Oil 全球进入成熟期的老油田越来 越多,每年有很多油田迈过了产量高 峰期。作业公司都在想方设法优化油 田的采收率。过去20年中,业界在开 采剩余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如 今,采用先进测井仪器、4D地震评 估、井间成像技术、3D地质模拟及 其他现代软件系统能够确定死油的位 置。业界现在对碎屑岩沉积构造、碳 酸盐岩石物性与储层岩石力学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而这些都是建模和井眼 规划所需要的。现在,石油行业已能 钻出非常复杂的井,能精确到达蕴藏 未开发石油资源的多个目的层。经过 精心设计的完井装置能够更好地监控 井下生产和注入作业,能在井下和地 面测量流体性质。使用专门设计的化 学剂可提高采收率,还尝试使用纳米 技术开采剩余油的高级研究。另外, SuRVEY :CO2 MisciblE,StEam DominatE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Oil & Gas JouRnal,108 卷, 第 14 期(2010 年 4 月 19 日):36-53。 MoRitis G : EOR Oil PRoDuction UP SliGHtlY”,Oil & Gas JouRnal,96 卷,第 16 期(1998 年 4 月): 49-77,https://www.360docs.net/doc/8c338910.html,/inDEX/cuRREnt-issuE/oil- Gas-JouRnal/VolumE-96/issuE-16.Html(2011 年 2 月 7 日浏览)。 3. 2003 年向 SPE 提出的一项澄清这些定义的 建议未被采纳。参见 HitE JR,StosuR G, CaRnaHan NF 和 MillER K : IOR anD EOR : ffEctiVE Communication REquiREs a DEfinition of TERms”,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55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16。 油田新技术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

综述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岳登台Ξ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摘 要 中国陆上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随着开采程度加深, 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剩余油分散,给油田稳 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目前老油田储量和产量的比例,仍占陆上总开发储量和产量的70%以上,是生产上 的主力,其潜力也最大,仍然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鉴于中国陆上油田绝大多数为陆相储层,构造复杂,非均质严 重,原油粘度偏高,石油地质特点决定了水驱油的不均匀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潜力就存在于这种复杂之中。根据中 国陆上石油地质特点和老油田开发现状,围绕改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即认识油藏 的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完善注水开发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注水 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及含水结构调整、钻取高效调整井、改造“双低”单元、配套工艺技术等;热力采油配套技术;化学驱采 油配套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有了明显进步,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潜力分布特点,采用各 种有效方法及其配套技术,为挖潜增储、增产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主题词 老油田 开发 调整 提高采收率 配套技术 1 前 言 根据“八五”末313个油田按开采程度分类来看,采出可采储量大于60%,综合含水大于80%的老油田118个,开发动用地质储量9712×108t ,占总开发储量的7419%,年产油10100×104t ,占陆上年产油量的7310%,平均采出可采储量的74111%(图1),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9192%。大部分老油田已进入开发的 图1 1996年底陆上已开发油田开采程度分类图  F ig .1 C lassificati on of recovery on sho re developed o ilfields in the end of 1996后期,产量普遍出现总递减。贯彻中国石油天然气 总公司以效益求发展的精神,对于油藏管理来讲, 就是如何从我国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 利用人才、技术、财力资源和知识经验,使用各种 有效方法和手段,以获得最大的经济采收率。据统 计表明,到目前,已开发油田的总采收率33%,是 不高的。处于高含水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仍然是当 前生产上的主力,产量多,剩余可采储量多,潜力 也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新的采油方法的应 用,采收率还会不断提高,可采储量还会有较大的 增长。因此,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仍 然是我国陆上,尤其是东部各油田工作的重点。长 期以来的开发实践证明,要不断改善陆相油田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只有依靠先进、适用、经济的配套技术,才能取得好效果。2 认识油藏的配套技术 我国陆上油藏类型多而复杂,陆相储层的特点是非均质十分严重,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水驱油的不均匀石 油学报 1998年7月A CTA PETROL E I S I N I CA 第19卷 第3期Ξ岳登台,196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油藏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通讯处:北京市六铺炕。邮政编码:100724。

西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原理》教学大纲

《提高采收率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Enhanced Oil Recovery 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3、课程学时:总学时40,实验学时6。 4、学分:2 5、先修课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物理化学 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海洋石油工程、油田化学 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王健) 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8.10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提高采收率原理》是石油工程专业(采油、油藏模块)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基础知识、基本驱油原理、复杂驱油理论、各EOR方法的适用条件、矿场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及技术研究发展方向等,为将来从事提高采收率方向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国油田普遍处于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速度快,提高采收率技术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研究课题。石油工程专业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将从事与提高采收率方向相关的具体工作。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石油工程专业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选修者分别对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和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的各种方法的原理、室内评价方法、适用条件等加以掌握,为此要求对油层物理学、高分子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传热学等基础学科有较深了解。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按层次结构列出知识点条目,知识点的简要说明,知识点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时数及其所用时间等。 绪论(1学时) 要求:了解一、二、三次采油、EOR、IOR、ASR等有关原油采收率的基本概念,了解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状况,大致知道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背景、适用条件。 1.一次采油(Primary Oil Recove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