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高空作业等级划分

高空作业等级划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空作业标准分级 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 基本定义 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最低坠落着落点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 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不同分别是: 当高度h为2--5m时,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m以上至15m时,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m以上至30m时,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半径R为5m。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2 高处作业的级别 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 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3.2.1 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一般高处作业系指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4 标记 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标记。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类别,种类可省略不写。 例1: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例2: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例3: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 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为基数,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现将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图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江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各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图2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

九大作业票定义、等级及预防措施。

九大作业票定义、等级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票据)名称: 一、高处作业 定义: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等级划分: 1、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3、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4、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预防控制措施: 1、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身体素质必须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体检。 2、高空作业前,必须办理高处作业票据并对有关防护实施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不得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强令或强行冒险作业。 3、作业时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鞋、带钉和易滑的鞋,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挂设点必须安全可靠。 4、高处作业所携带物品要堆放平稳,不得妨碍作业,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使用工具应防止工具坠落伤人的措施;工具用完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 5、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时,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固定牢靠,下端应有防滑措施。脚手架上禁止使用梯子登高作业。 6、单面梯工作时角度以75度左右为宜;人字梯上部夹角以35度~45度为宜。使用时第一档或第三档之间应设置拉撑。禁止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在通道处使用梯子时,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7、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时,禁止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处作业与地面连续时,应设通讯装置,专人负责。 8、在有斜面的建筑结构层面上,应有防滑措施。 9、作业点拉警戒线设立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一级、二级高处作业由本厂安环部签字监护,三级、特高级高处作业由集团安环部签字监护,制定应急预案并有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场分析评估。 作业(票据)名称: 二、动火作业 定义:是在禁火区进行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4类常规作业,如适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等级划分: 1、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 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2、一级动火作业:在设备停机状态下,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 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厂区易燃管道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3、二级动火作业: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 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小的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4、三级动火作业:除二级及以上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动火作业。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耕地地力评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的作用 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具有一定地力与质量特点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的地力高低与质量好坏是在多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并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资源;质量 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1.1资料准备 耕地地力评价涉及评价地区耕地的土壤属性、气候条件、管理措施、障碍因素、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无差错。所以,在评价之前应该尽量多地收集研究区域的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还要进行质量确认及必要的处理。 1.2技术准备 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进行耕地地力评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选取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少量合适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主导性指标,入选指标间相关性小;选取指标能反应耕地生产力;;指标的空间变异大,取值范围宽;指标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发现规律,提出合理的耕地改良和利用建议,并将它们落实到地块,更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为生产服务。 2.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1973~1977年兵团土壤普查时,友谊农场(三师18团)主要土壤类型为土类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土种有11个:暗棕壤、白浆化棕壤、黑色草甸土、潜育暗色草甸土、粘质暗色草甸土、白浆土、黑土、粘质腐殖质层厚的黑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泛滥地沼泽土。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四川各地海拔耕地面积

一、成都市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浦江县: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 大邑县: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 彭州市: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 都江堰市: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 邛崃市: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 崇州市: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 二、自贡市全市范围: 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17.5℃-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 荣县: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 富顺县: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 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全市幅员74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 米易县:全县幅员2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79公顷 盐边县:平均海拔高度1132米、全县幅员332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5公顷 四、泸州市全市范围: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日照l,290小时,大于10℃积温为5,770℃,光照充足,雨盆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农作物年可三熟,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具有建立多种类型的农业商品基地的优越条件。海拔最高1902米,最低203米,平均海拔1052米。全市幅员12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14万公顷。 泸县:平均海拔757米,幅员面积15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99.7公顷 合江县:平均海拔470米,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万亩 叙永县:平均海拔1270米、全县幅员29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23公顷 古蔺县:幅员318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303公顷 五、德阳市全市范围: 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海拔465~750米,面积占全市的30.76%;东南,为盆中丘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四川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调查内容、区域划分、检测项目及方法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图A.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流程图。 图A.1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表B.1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时需填写内容。 表A.1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填表说明: 1.带*号数据项为区域补充性指标仅青藏区各县填报。 2.经纬度:根据GPS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3.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GB17296)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4.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5.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6.海拔高度:采用GPS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8.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9.质地构型: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10.生物多样性: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11.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中、低。 12.盐渍化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填轻度、中度、重度、无。 13.盐化类型:填氯化物盐、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盐、氯化物盐硫酸盐、氯化物盐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盐。 14.障碍因素:填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360docs.net/doc/8c3675837.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360docs.net/doc/8c3675837.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360docs.net/doc/8c3675837.html,11-2640.2014.02.010

高空作业标准

高空作业 一、空高作业概述 1、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 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2 、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是各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 3、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 二、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控制 依据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运用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的规律,为了改变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以及人与物的异常结合,从本质上超前有效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分为具体预防、控制和综合预防、控制。

1、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依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每类高处坠落事故进行具体预防、控制要点。 (1)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预防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2)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 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GIS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000-1573(2004)03-0084-05 GIS 支持下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研究 牛彦斌1 , 许 1 , 秦双月2 , 周亚鹏 1 (1.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保定071001;2.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河北石家庄050021) 摘要:如何利用GIS 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在GIS 技术系统的支持下,以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本设施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和模糊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河北曲周县耕地进行了快速准确定量化评价,评价中充分利用GIS 强大功能,在GIS 环境下建立图形库、划分评价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和输出成果图,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关 键 词:GIS;耕地评价;层次分析;模糊评价中图分类号:S 158 文献标识码:A R 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farmland supported by GIS NI U Y an 2bin 1 ,XU Hao 1 ,QI N Shuang 2yue 2 ,ZHOU Y a 2peng 1 (1.C 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 ourc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China ; 2.G eneral S tation of S oil and Fertilizer of Hebei ,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use the technology of GIS to develop farmland evaluation.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farmland evaluation in Quzhou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GIS was made ,Mathematical m odels ,such a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fuzzy evaluation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The productivity of farmland is evaluated rapidly and exactly ,with the powerful functions of GIS s oftware.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are in accorded with the real circumstances.K ey w ord :GIS ;farmland evaluati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evaluation 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土地少,特别是耕地更少,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近几十年来我国虽然做过几次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壤普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农 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质量、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资料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利用GIS 技术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一方面为我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和精准农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信息储备,实现全球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对于摸清我国的土壤资源的家底,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 1 研究区域概况 曲周县位干河北省南端,邯郸地区的东北部,全县总面积6766915hm 2 ,占河北省总土地面积的0136%。曲周县属干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4514~3217m 。曲周县2000年耕地面积51091171hm 2 ,其中水浇地39769hm 2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面积为27204hm 2 ,水浇地和高产 收稿日期:2004-01-14 作者简介:牛彦斌(1977-),男,河北怀安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评价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第27卷第3期2004年5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AG RICU LT URA L UNIVERSITY OF HE BEI V ol.27N o.3May .2004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P198,(一)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中“耕地等级监测”内容自2014年之后已经改变,不再是文中所述内容。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自2011年开始国家级试点,2013年后扩大了工作试点范围,同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调整中。直至2015年,确定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技术方法,在耕地质量等级渐变耕地上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主要内容: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级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级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质量分等体系的修改、完善意见。 程序与技术方法如下: 1、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 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等级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 2、确定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依据各期耕地等级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初步建立的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3、确定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结合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和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确定耕

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可以包含主导因素一致耕地等级不同的农用地分等单元。 4、选取耕地等级渐变监测单元 (1)数量要求。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级上都至少有一个监测单元,优先选择农用地分等中布设的标准样地。 (2)代表性要求。监测单元要分布在该类型分布范围该等级的典型部位上,要远离城市、道路。 5、调查、评价与分析质量变化信息 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级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等级渐变做出定量评价。评价监测主导因素变化对耕地等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内各耕地等级类型等级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 6、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等方面。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

高处作业分级 国家标准局 高处作业分级 国家标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608—83(国家标准局1983年4月15日发布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根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基本定义 1.1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最低坠落着落点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不同分别是: 当高度h为2米至5米时,半径R为2米; 当高度h为5米以上至15米时,半径R为3米; 当高度h为15米以上至30米时,半径R为4米; 当高度h为30米以上时,半径R为5米。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1.4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高处作业的级别 2.1高处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高处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3.1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3.2.1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米/秒)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年11月版)

目录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工作任务 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

登高作业概念含义和分级

登高作业概念含义和分 级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登高作业概念、含义和分级一、登高作业概念 在施工现场,常常借助于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这类作业称攀登作业,亦称登高作业。 攀登作业主要是利用梯子攀登和结构安装中的登高作业。这类作业较易发生危险,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考虑并确定施工所需要的各种登高和攀登设施。一般地说,各种登高行动应尽量利用现成条件,如借助于建筑结构和脚手架上的登高梯道或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如施工用电梯等。所以在整个施工工期内,所有各类人员的上下,都必须在规定的通道上行走,不允许在阳台之间等非正规通道作登高或跨越,也不能利用吊车臂架或脚手架杆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二、高处作业的含义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 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和各种吊装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使用时所形成的高处作业,其安全问题,都是各工程或设备的安全技术部门各自作出规定加以处理。 对操作人员而言,当人员坠落时,地面可能高低不平。上述标准所称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通过最低的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而所谓最低的坠落着落点,则是指当在该作业位置上坠落时,有可能坠落到的最低之处。这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坠落高度。因此,高处作业高度的衡量,以从各作业位置到相应的坠落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为准。DvNews 三、高处作业分级 坠落高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所以,按照不同的坠落高度,高处作业又可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四个等级,其相应的高度分别是2m~5m,5m~15m,15m~30m,30m以上。

耕地质量评价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相关制度—— 耕地质量评定制度 一、责任单位 宁乡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责任人 土壤肥料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站长主持站内全面工作,并对站内工作负全面责任,站内其他同志按照岗位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耕地质量评定组织者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兼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评定由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统一评定。 三、权力行使依据 1、《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2、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评定范围 1、依法占用耕地后开垦补充的耕地; 2、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内容的耕地; 3、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的等级鉴定 4、其他需要进行质量评定的耕地; 五、办理条件

耕地质量建设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向被评定耕地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评定申请。 六、申报材料 1、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附件1) 2、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3、土地权属报告 4、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状况的图纸、照片等资料或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5、项目自查报告 七、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受理 1、岗位责任人:县政务中心农业窗口受理工作人员 2、岗位职责及权限: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⑴按照受理条件和标准查验申请材料,填写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 ⑵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进行受理登记,转入初审程序; ⑶对申请材料不全或手续不完善的,必须及时将需要补充材料、补办手续等全部内容、要求填写《补正申请有关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⑷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及时告知理由、相关权利、投诉渠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现场评定或延期进行:申请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