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

金匮
金匮

金匮要略背诵

臓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背诵原文如下)

9. 师日: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11.问日:寸脉沉大而滑者,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臓即死,入俯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日:唇口青,身冷,为入臓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14.问日: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日: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夫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熟悉原文如下

1.经日: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余臓准此。

2.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臓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臓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傅,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心此详之,病由都尽。

经湿蝎病脉证第二(背诵原文如下)

1.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

2.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日柔痉。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沈迟,此为痉,栝娄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动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3.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沈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21.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

26.太阳中热者,蝎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熟悉原文如下

9.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19.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欲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以火攻之。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4.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重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2.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不得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嗅,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3.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4.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6.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7.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8. 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1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蚀于肛者,雄黄薰之。

13.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14.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15.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仗,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背诵原文1条)

4.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附《外台秘要》方

治疟病发热者,亦治劳疟,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柴胡桂姜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背诵原文2条)

8.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熟悉原文如下(10条)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涎。

3. 寸口脉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中于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夫中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日历节。

附方共5条

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则。

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背诵8条)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不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8.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特蛎汤主之。

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

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6.诸劳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8.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饿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熟悉原文2条

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日: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虚,虚极为劳。

12.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11.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冷,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男子脉虚沈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男子平人,脉虚弱细数者,喜盗汗也。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附方共1条

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背诵原文8条)

问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为病,从何得之?师日: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日: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上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1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如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咳,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14.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熟悉原文如下

5.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7.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附方5首

1. 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2. 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3.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4.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5.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背诵3条)

2.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3.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状,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4.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背诵5条)

3.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沈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4. 胸痹不得卧,心痛入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5.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抢逆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6.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7.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熟悉原文3条

1. 师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虚极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8.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9.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亦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背诵9条)

3. 腹满时减,()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9.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

建中汤主之。

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17.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熟悉原文

2.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未黄下者,下之黄自去。

4. 病者痿黄,燥而不渴,胸中寒实,而下利不止者,死。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6.寒气厥逆,亦丸主之。

17.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沈紧者,大乌头煎主之。(17条下段)

18.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24.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3.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附方3首

1. 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臓,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

2. 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痛者。

3.走马汤:治腹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五臓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背诵2条)

1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坚,此为脾约,麻子仁丸主之。

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身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熟悉原文

1.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4. 肝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呕,令人嗜甘。

7.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8.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12.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影气衰者为狂。

13.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

18.问日: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日: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食不果愈。

19.师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背诵11条)

2. 问日: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日: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问日:四饮何以为异?师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当汗出而不汗出,身重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2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沈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则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7.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29.腹满,口舌干渴,此间肠有上气也,已椒苈黄丸主之。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此为原文41条,不要求)

熟悉原文

3.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3~~~7)

8.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沈者,有留饮;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瞤,必有伏饮。(8~~~11)

22.脉沈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十枣汤主之。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此为原文35条,不要求)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26.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36.青龙汤已下,多唾口燥,寸脉沈,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腹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此为原文36条,不要求)

37.冲气即低,而反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38.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39.水去而呕止,其人形如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附方1首

1.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背诵6条)

3.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肾气丸主之。

4.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5. 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

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1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主之。

13.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熟悉原文

6.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2.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上段,不要求)1.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痛,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不要求)1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亦主之。(不要求)

7.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不要求)

9. 淋家不可发汗,汗则必便血。(不要求)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15.下血,先便后血,此为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之。

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熟悉原文

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不要求)

13.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不要求)

3. 又日: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同上)

7. 夫酒客咳者,必至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9.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寒憟而振。

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同上)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 师日: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沈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沈,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沈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

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5.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沈,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18.师日:诸有水者,腰心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27.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熟悉原文

10.脉得诸沈,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11.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浮,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沈绝者,有水,可下之。

13.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14.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15.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16.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17.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26.水之为病,其脉沈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沈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2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亦主之。

28.问日: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沈,何从得之?师日: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汤主之。

附方

防己黄耆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心下当重及阴,难以屈伸。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卽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

1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1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亦,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熟悉原文(共10 条)

16.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17.诸黄,猪膏()煎主之。

3.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即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并不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8. 师日: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者,肚热,热在里,当下。

9. 脉沈,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10.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

20.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宜小半夏汤主之。

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2.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日酒疸。

4.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背诵原文13条)

5.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数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日胃反。脉紧而数,其病难治。

8.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17.食已卽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43.热重下利者,白头翁汤主之。

45.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熟悉原文

1.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6.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14.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47.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3.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日虚。

18.胃反,吐而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13.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19.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微风,脉紧,头痛。

23.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31.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此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附方1首

1.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背诵2条)

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4.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如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国医大师何任:金匮方临床医案

导读:何任老师被称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 较大的影响。在临床,何老也喜用金匮方。本文为何老用《金匮》方的五则医案,分别是产 后呕逆、表邪寒饮、支饮眩冒、肾著、癫痫案,并附了按语,收获大大的~ 金匮方临床医案 笔者192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何公旦,为当时名医,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会副主委,誉满江南。本人幼承家学,临床用《金匮要略》方多有良效,现举几案与 同道商榷。 1、产后呕逆 华某,女,31岁,1979年7月10日来诊。产后3个月,哺乳。身热(38.5℃)已7~8天,偶 有寒栗状,头昏乏力,心烦恚躁,呕逆不已,但吐不出。察其舌质红、苔薄,脉虚数。治则 以益气安胃为主。按《金匮要略》篇有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用安中益气之竹皮大丸。 方药组成:淡竹茹9g,生石膏9g,川桂枝5g,白薇6g,生甘草12g,制半夏9g,红枣5枚,2剂。药后热除,寒栗解,烦乱平,呕逆止。惟略头昏,复予调治痊愈。 按:本例患者产后3个月,在哺乳期中出现寒热、呕逆烦乱等症,诊断为产后虚火盛,上逆 而呕恶,故用竹皮大丸改为煎剂以安中益气。竹皮大丸并非补益之品,乃由除烦平逆,清热 化气之药组成,包含了平壮火即不食气之意。原方各药配合比例颇为特殊,即在清热药中加 一分桂枝以平冲逆,而甘草重至七分,当是安中益气以甘药缓急之意。本案用药量基本参照 原方意而化裁,并酌加制半夏以平呕逆。全方药味不多,用量不重,亦取其味薄则通之义, 故进药2剂,寒热解,烦乱平,呕逆止矣。 2、表邪寒饮 罗某,男,58岁,1979年10月8日来诊。素有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则作剧。近日途中遇风 雨而形寒咳嗽,喘息不已,喉间痰声如拽锯,苔白脉浮,宜解表平喘。此案采用《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全方。方药组成:射干9g,麻黄6g,北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姜半夏 9g,五味子4g,生姜3片,红枣5枚,3剂。药进1剂而形寒除,咳减,3剂尽而喘息平, 复以原方加减而治愈。 按:原方系师小青龙汤而改温偏清,治痰饮复受表邪咳逆上气之证。麻黄、细辛、紫菀、款 冬花、射干、五味子、半夏都是治咳逆上气常用之品,佐以生姜、红枣能走表达邪,半夏且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金匮要略》治疗肾系疾病用药规律 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此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着,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1.功效类别统计 所统计的13方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甘草汤、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 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 87%。可见,《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4类药为主组方的。 2. 2补益实为补气健脾利水 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该类药有:白术、黄芪、阿胶、大枣、甘草、白芍。 2. 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 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势利岛,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腰以上肿,发汗乃愈”即指此而台。该类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生姜、柴胡。 2. 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

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川谓: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肾保精。该类药有:附子、干姜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 利水渗湿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亦即《素问》“治于权衡,去苑陈莝”之意。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是《伤寒杂病论》治疗水肿的原则。该类药有:茯苓、猪苓、泽泻。 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1清热生津法 本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上、中消证。表现为口渴多饮,虽饮而渴不解,伴口舌干燥,脉大滑实等症,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可随症加入花粉、葛根、麦冬等。正如《金履要略》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中白虎汤清肺胃之热,加人参益气健脾以生津,此方为后世治疗糖尿病主方之一。 2温阳化气 《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表现为渴饮无度,尿频无制,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方用八味肾气丸补肾阳之虚,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止。

金匮要略方剂总汇完整版

金匮199首方1 栝楼桂枝汤方6 栝楼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二两三两三两二两三两十二枚 2 葛根汤方7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四两三两二两二两二两三两十二枚3 大承气汤方4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四两半斤五枚三合 4 麻黄加术汤方5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 三两二两一两七十个四两 5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4 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 半两一两半两十个 6 防己黄芪汤4 防己甘草白术黄芪 一两半两七钱半一两一分 7 桂枝附子汤方5 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 十二枚二两三枚三两四两.

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 二两一枚半一两一两半六枚 9 甘草附子汤方4 甘草白术附子桂枝 二两二两二枚四两 10 白虎加人参汤方5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 六两一斤二两六合三两 11 一物瓜蒂汤1 瓜蒂 二十个 12 百合知母汤方2 百合知母 七枚三两 13 滑石代赭汤方3 百合滑石代赭石 七枚三两如弹丸大枚一 14 百合鸡子汤方2 百合鸡子黄 七枚一枚 2

百合生地黄汁 七枚一斤 16 百合洗方1 百合 一斤 17 栝楼牡蛎散方2 栝楼根牡蛎 18 百合滑石散方2 百合滑石 一两三两 19 甘草泻心汤方7 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四两三两三两三两一两十二枚半斤20 苦参汤方1 苦参 一斤 21 雄黄熏方1 雄黄 22 赤小豆当归散方2 赤小豆当归 三斤三两

6 升麻鳖甲汤方23 升麻当归蜀椒甘草雄黄鳖甲 二两一两一两二两半两手指大一片 24 鳖甲煎丸方25 鳖甲射干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韦十二分三分三分六分三分三分三分五分三分一分三分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蜇虫阿胶蜂窠赤硝蜣螂三分五分二分三分一分一分五分三分四分十二分六分桃仁锻灶下灰清酒 二分一斗一斛五斗 25 白虎加桂枝汤方5 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六两二两一斤二合三两 26 蜀漆散方3 蜀漆云母龙骨 27 牡蛎汤方4 牡蛎麻黄甘草蜀漆 四两四两二两三两 28 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7 柴胡人参黄芩甘草栝楼根生姜大枣 八两三两三两三两四两二两十二枚

小说我欲封天经典语录

小说我欲封天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小说我欲封天经典语录,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以为看到了你,便拥有了世界,却不知你的梦里,早就拥有了我。 ——耳根《我欲封天》 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他更含蓄,更无言,如山一样,你幼年去看,他是你的保护神,少年去看,他似乎变成了阻挡你眼睛的障碍,青年时。或许你会觉得,他变矮了,你认为你已比他高。可中年时。当你再次去看那座山,你会忽然发现。他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自己的骄傲,狂妄,自私,以及狭隘,他都在包容,无声无息的包容。你会心底酸楚,你会恍然大悟。这……就是父爱。你拥有时,或许感受不深,可一旦你失去了,你就失去了心中的天!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何等的悲伤,这是一生中,最深的哭泣。 ——耳根《我欲封天》 “什么又是人生?”“人生?”“这雪,唯有冬天才可出现,它只能活在寒风中,所以这隆冬,就是它的人生。”“雪,只可以活在冬天,靠近火,它就会死去,这也是它的人生,无论如何向往夏天,可它……只能远去。雪在我掌心内成为了水,因为这里不是它的世界……” ——耳根《我欲封天》 落叶虽美,只活一世 ——耳根《我欲封天》 彼岸花开七色天,花落成仙一千年。仙山之门藏因果,斩花之路莫问天。

“我是寒冬里的雪,靠近不了夏天,因为夏天……雪会融化,那不是它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 ——耳根《我欲封天》 仙桥何期重现天……问君何日能相见…… 你问何日能相见……我已寻你三千年…… ——耳根《我欲封天》 曾经时,我认为我已长大,面对您诸多的言辞,诸多的干扰,我觉得您变了,我觉得自己已能单独飞翔。直至我折了翅膀,满身疲惫,飞了很久很久,偶然的一次回头。我忽然想起了您,想起了您所说的一切。可当我回头时,只能看到您的坟。坟前,我哭了,我想说,父亲……我错了。曾经,我低下头看着您,转身离去只为证明自己,若干年后,当有一天我赢了世界,带着我的荣耀来到您的面前时,我本想看您吃惊的样子,可我看到的,是您为我骄傲的目光,那一刻,我忽然心痛,我抱住了白发苍苍的您,轻声说着。“父亲,我回来了。” ——耳根《我欲封天》 “人生,如同旅途,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亦或者说,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风景,如经历了寒风,会成为雪,经历了炙阳,会成为雨……经历什么样的人生,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此,生命才会精彩。” ——耳根《我欲封天》 有些事,没有做之前,我迟疑,可做了后,我不后悔。 ——耳根《我欲封天》 无面一言烽火连,残云血雨海滔天,拘神遣将烨摩塔,众灵血脉炼九杀!

金匮方药配伍与质量转化规律

《金匮》方药配伍与质量转化规律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家礼 概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是事物自己的一种规定性,质的规定性的来源,首先在于事物自己内部矛盾的特殊性。”量”的规定性只是标志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量的不同不一定就意味着事物在实质上有所不同,但因量和质有互相依赖的统一性,所以在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会不断地互相转化。 研究质变量变规律,是提醒人们要“见几”而作。 ?几:音“机” ,引申:量变,易经上的“几”,是“几者动之微”的意思,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事物的苗头,就是发现有微小的量变,就要想到有朝一日会发展到质的改变,所以凡事一发现苗头,开始在萌芽状态就要抓。 ?《金匮要略》在其方剂配伍中也同样巧妙地运用了这一质量转化规律,其中的代表方当首推桂枝汤。桂枝汤在药物用量上也体现了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从桂枝汤每味药的用量中,可以看出各药都要掌握一定的度,受着量的支配。桂枝与芍药的用量都是三两,是相等的,这就是要把握的”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桂枝汤。 ?《金匮》方剂配伍中的质量转化规律,归纳起来,约有以下六方面: ?(一)重视单味药的量变所产生的质变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药物也是这样,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必须要求药物的剂量准确。单味药用量的多寡,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功效,临床中,几乎所有单味药的用量,均需与证情符合,才可提高疗效: ?如仲景在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中所用黄连的量与它药比较,都算最小量,为一两(合现在一次服用量一钱),功在健胃为主,而清热次之;但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中所用黄连则为三两,便变为清热燥湿止痢为主了。 ?又如《金匮要略》中的:麻黄加术汤、乌头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越婢汤等方中的麻黄,用量均在三两以上,有的甚至重达六两。因为这是针对寒邪在表或寒饮水气较重的证候,故取麻黄发汗宣肺、散寒平喘作用,用量偏重。但是《金匮要略》中的麻杏薏苡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等方中所用麻黄,轻者仅半两,重则二两,是针对风湿在表或阳气大虚的水气病患者而用,故欲取麻黄祛风去湿或温经通阳之效,而用量偏轻。

金匮要略 重点条文 完美打印版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望诊: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论治(一)表里同病治则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二)痼疾加卒病治则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三)饮食与调护原则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四)

审因论治原则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皆仿此。2.寒湿表实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4.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 5.表里阳虚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附子,桂枝6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6. 暍病热盛伤津气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1. 百合病误汗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 百合病主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 2.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1.重证辨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完整版)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秦伯未 1.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惹起的呕吐均可实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仿,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必补药协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利于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断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差异,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实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起的痰饮咳喘最为符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焦躁,但总归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能够开肺,不必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平常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5.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根基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6.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7.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8.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9.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对照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20.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1.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裔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2.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大黄)--赶走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4.升麻鳖甲汤---(升鳖回草,雄黄蜀椒)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5.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6.木防已汤--(木防已石膏桂枝人参)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7.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旬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金庸14部著作中的经典句子

金庸14部著作中的经典句子 武侠是给成年人看的童话。在金庸的笔下,白马在北风中长啸,英雄在草原上射雕,爱恨情仇在腥风血雨下洗礼,功名理想在刀光剑影里飘摇。 有了金庸的江湖,就像一首诗写的: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今天,让我们重读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著作中经典的句子,送别金庸,送别那个笑傲江湖的武侠时代! 01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东?讲话?)遇到你,我的心像跌入深深的湖水。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爱也是痛;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会忘了我,你会海阔天空、云淡风轻;但是我做不到,我只会万箭穿心。 ——《笑傲江湖》 02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萧峰)我既误杀阿朱,此生终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 鸠摩智微微笑道:“世外闲人,岂再为这等俗事萦怀?老衲今后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天龙八部》

03 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万分小心,也不免为其所伤。多半因为这花儿有这几般特色,人们才给它去上这个名儿。 惊世骇俗的爱情总是要付出许多代价。 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万分,也不免为其所伤。 ——《神雕侠侣》 04 从今以后,可别太轻易答应人家。世上有许多事情,口中虽然答应了,却是无法办到的呢。 “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二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二十一]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二]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二十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二十六]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二]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十]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八]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十]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二]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八]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十三]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四]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十五]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十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十七]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金匮要略方歌

金匮栝蒌桂枝汤,白芍甘草枣生;项背强直成柔痉,解肌驱邪舒筋良。 2、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5、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 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 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 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 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蜇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20、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原汤论已详,加桂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痛呕又妨。 21、蜀漆散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踰闲。 22、牡蛎散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第1条第1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1条第1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条第2段: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诞。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5条: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第10条:火(或“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方现存版本

《金匮要略方》现存的主要版本 梁永宣(北京中医药大学)邓珍本系统 此系统存有两种版本,即邓珍本与赵开美本。 邓珍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号李3504。发现并首先报道此本者,是日本医史文献学者真柳诚,他现为茨城大学人文学部教授,20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留学3 年。1985年4月,日本汉方协会影印出版了明·赵开美版《金匮要略方论》,解题中真柳诚提及此版,确认该书为中国惟一收藏之邓珍序刊本,系元末明初补刻、刊行,为现存最古版本。后此结论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马继兴先生赞同,并推荐浙江中医学院何任教授为首的《金匮要略方论》文献整理小组,后者1990年整理出版的《金匮要略论注》,系参考包括上书在内的诸版合校而成。 1988年10月,日本东京燎原书店影印出版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我国2002年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 2005年12月亦在金元编子部收入同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而与此完全一致的排印本国内尚未面世。 1988年7月,真柳诚与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合研究所医史文献研究室小曽戸洋联名在《日本医史学杂志》34巻 3号发表文章:“《金匮要略》の文献学的研究·第1报-元·邓珍刊本《新编金匮方论》”,后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再良教授翻译,同年12月载于《中医译文》 13卷4号。 《新编金匮方论》刊刻者邓珍,生平不详,原书自序落款为“樵川玉佩邓珍”。为原籍福建南平的邓珍从相邻的江西抚洲邱氏处获得《金匮方论》,后上梓刻印,虽具体时间不详,但刊行序文成于元·后至元六年(1340年)。 此版本卷上末页的空白处有杨守敬自笔墨书识语,称邓珍本“尤为稀有之籍”。调查原书中诸多藏书印,可知曾经清代藏书家孙从添、袁廷梼、杨守敬收藏,再经李盛铎之手,终由其子李滂出售于北京大学。邓珍本书名中无“要略”二字,部分内容很可能保留了南宋本旧貌,误刻较少,是现存最早版本。 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金匮要略方论》3卷,是以邓珍本为主、并部分参考下文中无名氏本内容而刊刻,原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氏所刻《仲景全书》之一种。 赵开美,生于明1563,卒于1624,享年62岁。字琦美,字玄度,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承其父赵用贤之功,任南京都察院炤磨。明清著名藏书家钱谦益,与同乡赵氏父子来往密切,在《牧斋初学集》中收有《刑部郞中趙君墓表》,赞开美“天性颖发,博闻强记,落笔数千言,居恒厌薄世”。其书室名“脉望馆”,收藏书籍数千卷,“以生平所藏,供笔削之役”,并复刻多种书籍。 赵本《金匮要略方论》误刻、脱字较少,俗字亦多见。全书字体风格统一,似利用了《宋板伤寒论》的版式旧貌。在传承仲景著作过程中,赵氏发挥了巨大作用。《仲景全书》目前收藏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原为北平图书馆旧藏书,现移至台北故宫)。另据真柳诚研究,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亦有《仲景全书》一套,系明末清初翻刻版,意为现代意义的盗版。另1997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中医科学院所藏的《仲景全书》。

最具侠气的经典金庸语录大全

最具侠气的经典金庸语录大全 1、世上之事,难说得很。亲如父子兄弟,也有信不过的时候。 2、这三年来到处寻寻觅觅,却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常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 3、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奈河桥。 4、过儿要娶你为妻,终生的要爱惜你、保护你,永远永远和你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5、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6、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万分小心,也不免为其所伤。多半因为这花儿有这几般特色,人们才给它去上这个名儿。 7、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 8、今后纵然世上再有曲洋,不见得又有刘正风,有刘正风,不见得又有曲洋。就算又有曲洋、刘正风一般的人物,二人又未必生于同时,相遇结交! 9、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她教我武功,就不能做我的妻子!

10、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11、你爱一个人要一生一世爱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无法做到,世事难料,当初也只是当初了。 12、他知道殷离这一生,永远会记得蝴蝶谷中那个一身狠劲的少年,她要去寻他。她自然就找不到,但也可以说,她已寻到了,因为那个少年早就藏在她的心底。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13、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14、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 15、靖哥哥,我懂啦,她跟你是一路人。你们俩是大漠上的一对白雕,我只是江南柳枝底下的一只小燕儿罢啦。 16、现在大家是同坐一条船,同舟共“挤”嘛! 17、我是一文不值,狗屁不如。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闻! 18、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19、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

金匮方歌括

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 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麻黄加术汤 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 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 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 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白术附子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 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百合病总歌 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 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 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 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 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 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 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 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 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苦参洗方 雄黄熏方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 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赤小豆当归散 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 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升麻鳖甲汤 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 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 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 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 蜀漆散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 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风引汤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防己地黄汤 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 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金匮要略条文

金匮要略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从整体观念论述杂病的治疗方针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臟准此。(一) 2论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疾病发生途径预防治疗的意义和方法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若谁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臟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臟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臟腑之文理也。(二) 3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十四) 4新久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十五)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病患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 问曰。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痉病 1论述刚痉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二) 2论述痉病的主脉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金匮要略方剂简释

秦伯未 1.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惹起的呕吐均可实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仿,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必补药协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利于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半夏汤(半夏15 人参9白蜜30):补中断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差异,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实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起的痰饮咳喘最为符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焦躁,但总归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能够开肺,不必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平常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5.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根基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6.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7.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8.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9.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对照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20.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1.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裔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2.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大黄)--赶走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4.升麻鳖甲汤---(升鳖回草,雄黄蜀椒)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5.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6.木防已汤--(木防已石膏桂枝人参)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7.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旬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28.甘草干姜汤---4。2温养肺胃法。〈〈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因而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嘱渴。〉〉

金庸经典句子

金庸经典句子 [标签:栏目] ,金庸经典句子 1、没错,她是我师父,可是我偏要她做我的妻子! 2、害我的都是女人,叮我的都是蚊子。 3、韦小宝的地痞气,一个死皮赖脸百折不饶市侩率真的小流氓形象跃然纸上。 4、我一见到你,我就变得不像我自己。 5、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6、兄弟,每个人都要死,我说那谁也躲不了的瘟疫,便是大限到来,人人难逃。 7、无忌,你长大以后要小心女人骗你,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8、我今生娶不到你,我就是乌龟王八蛋!啊不,再多加一个蛋,乌龟王九蛋! 9、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万事为民,不图私我。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10、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11、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她教我武功,就不能做我的妻子! 12、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13、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 14、天下的人中,我只想被他一个人爱着,我也只爱他一个,就算你再喜欢我一百倍,我也绝不稀罕,还请谷主取除婚约! 15、负气何妨且笑天,相依瘦马不挥鞭。多情还似无情苦,肠断魂萦十六年。 16、你要就随我来,不要就快些和新娘子拜堂成亲。男儿汉狐疑不决,别遗终身之恨。 17、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实不知人间何世。 18、鞑子若非惧我,何须跟我小女儿为难?鞑子既然惧我,郭靖有为之身,

岂肯轻易就死? 19、三妹,你看天上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20、这孩儿虽然不肖,胡作非为,其实我爱他胜过自己性命。若有人要伤害于他,我宁可性命不要,也要护他周全。 21、你大哥第一爱阿朱,第二才爱喝酒,第三爱打架! 22、一袭白衣若雪,犹似身在烟中雾里。 23、无我无形,无我无心,无我无招,无我无敌。 24、叶二娘对玄慈方丈:我不苦,你有苦说不出,那才是真的苦! 25、一个情字书万卷,只写恩爱是江山。 26、这些珍宝虽无知觉,却是历千百年而不朽。今日我在这里看着它们,将来我身子化为尘土,珍珠宝玉却仍然好好的留在人间。世上之物,是不是愈有灵性,愈不长久? 27、乱世之际,人不如狗。 28、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 29、蓉儿……蓉儿可不是小妖女,她是很好很好的姑娘……很好很好的。 30、我现在不杀你,等我死后还有谁来照顾你呢? 31、过儿!怎么了?你怎么不理我?姑姑,我不能看你,也不能听你说话! 32、桃花影落,碧海潮生。 33、你爱一个人要一生一世爱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无法做到,世事难料,当初也只是当初了。 34、他们也都是勇士。咱们蒙古人有这么多好汉,但大家总是不断的互相残杀。只要大家联在一起,咱们能把青天所有覆盖的地方……都做蒙古人的牧场! 35、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36、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