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上海科技出版社

【免费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上海科技出版社
【免费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 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v空气=340m/s)。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 二、乐音与噪声 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 ①响度A、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B、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A、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B、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A、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 (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 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 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上海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湖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下册) 备课人:冯霞

安化县仙溪镇安化八中学校 2014年春季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家乡的名人——文字的处理与交流 活动1 设计电子小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确定电子小报的内容与版面 能力目标: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输入自己的要设计的电子小报的中心内容,确定要介绍的人物和主题、稿件内容,对小报版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掌握Microsoft Office Word的一些基本技巧。 情感目标:感受自己的作品设计,为自己制作电子小报提供自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小报的设计 难点: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 欣赏、演示、合作、操作、评价、反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优秀作品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优秀的电子小报设计方案(5分钟) 提问:这个设计方案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领学生说出小报设计的几个特点: 1、小报设计的主题明确,关键词通俗易懂。 2、小报设计的版面布局简单明了,绘制的草图看起来美观。 二、确定小报内容 步骤1:确定小报主题(15分钟) 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教材第3页的学习单: ◆我准备介绍的名人是: ◆我确定的小报主题是: ◆我对栏目设置的考虑: [分组探讨]将各小组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讨论小组将要完成的小报设计中介绍的名人、主题以及将要准备的内容的大致布局。

讨论完成后,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这一组的设计思路,与同学一起分享,然后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起相互评价,看看各小组的小报设计各有什么不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步骤2:确定版面内容(15分钟) 主题确定后,可以开始构思应该在版面上刊登哪些内容的文稿,并据此大致确定版面大小和版面数。 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教材第4页的学习单: ◆我的小报计划编_____个版面,各版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步骤3:收集与选择素材 (1)多途径收集与小报主题、版面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准备一些相关的装饰图或花边等素材。 (2)从收集的文稿中选出内容真实、可靠,文笔流畅的备用。 (3)对选出的文稿进行修改、润色,并注意根据版面需要,对过长的文稿进行删减、修改或添加插图,使之更符合表现主题的需 要。 [操作技巧][教师演示]字数统计 1、在Word中打开文档,选中要统计字数的内容,选择“工具” 菜单中的“字数统计”命令。 2、在“字数统计”对话框中查看选中内容的字数、段落数和 行数等信息,单击“关闭”按钮关闭对话框。 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教材第5页的学习单: 三、各小组派一名成员将自己组内的设计内容分享给全班同学,然 后相互评价,找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然后,针对其他同学 的建议进行修改。(5分钟) 四、填写上机登记报告册(2分钟) 第二课时 五、将上节课已经完成的小报内容的设计拿出来,对版面进行适当 的编排设计,合理安排报头和各篇文章的图文在版面上的位置、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单位: 长度基本单位为米(m); 比米大的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等。 长度换算: 1m =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时间单位: 时间基本单位为秒(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us)等。 时间换算: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 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三节快与慢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技版)检测题参考答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 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技版)检测题参考答案w 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 C 解析:因为甲火车上的人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东运动, 则可以判断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火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甲火车上的人看到乙火车的速度比树木的速度要慢,因此乙火车与甲火车同时向西运动。故选项C正确。 2. B 解析:“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cm;“犯罪嫌疑人” 的身高约为:。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3. C 解析:平均速度。故选项C正确。 4. D 解析:,,,,。故选项D正确。 5. D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项A错误。物 体的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选项B错误。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选项C错误。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是控制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符合题意,选项D正确。 6. C 解析: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在弦的长度、粗细一定时, 弦越紧,音调越高。故选项C正确。 7. C 解析: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 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故选项C 正确。 8. D 解析: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选项A错误。超声波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选项B错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频率太高,不在人

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听不到超声波,选项C错误。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选项D正确。 9. C 解析: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 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故选项C正确。 10. C解析: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 使蜡烛的烛焰跳动。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耳朵里的,这说明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选项C符合题意。 11. B 解析:因为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 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增大,所显示的数据将增大。 12. B 解析: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 噪声,选项A不符合题意。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地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B符合题意。学生戴防噪声耳罩,虽然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的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了,不是合理的方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将窗户打开只会增大噪声,选项D不符合题意。 13. 1 西解析:由题图知,小狗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狗的运动速 度;由题图可知,在前内,兔子和小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知,小狗和兔子同时开始向东运动,所以兔子在前、小狗在后,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西运动。 14. 列车运动解析:小明以列车为参照物,窗外的人群与列车之 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列车是相对静止的,窗外的人群是运动的,

七年级数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 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 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 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 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 数;当a 表示0时,-a 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 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 8℃表示为:+8℃;零下 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 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 般记为负数。 3.0 表示的意义 ⑴0 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 0 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 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 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 也是奇数。 2. (1)凡能写成q (p,q 为整数且p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 数; p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零 总结:①正整数、0 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 0 统称为非正整数 (2)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①按正、负分类: 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有理数 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离散数学》(左孝凌 李为鉴 刘永才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1,1-2 (1)解: 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 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 a)(┓P ∧R)→Q b)Q→R c)┓P d)P→┓Q (4)解: 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R:我有时间。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 a)设P:王强身体很好。Q:王强成绩很好。P∧Q b)设P:小李看书。Q:小李听音乐。P∧Q c)设P:气候很好。Q:气候很热。P∨Q d)设P: a和b是偶数。Q:a+b是偶数。P→Q

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P Q f)设P:语法错误。Q:程序错误。R:停机。(P∨ Q)→ R (6) 解: a)P:天气炎热。Q:正在下雨。 P∧Q b)P:天气炎热。R:湿度较低。 P∧R c)R:天正在下雨。S:湿度很高。 R∨S d)A:刘英上山。B:李进上山。 A∧B e)M:老王是革新者。N:小李是革新者。 M∨N f)L:你看电影。M:我看电影。┓L→┓M g)P:我不看电视。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 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P∧Q 1-3 (1)解: a)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 b)是合式公式 c)不是合式公式(括弧不配对) d)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 e)是合式公式。 (2)解: a)A是合式公式,(A∨B)是合式公式,(A→(A∨B))是合式公式。这个过程可以简记为:A;(A∨B);(A→(A∨B)) 同理可记 b)A;┓A ;(┓A∧B) ;((┓A∧B)∧A) c)A;┓A ;B;(┓A→B) ;(B→A) ;((┓A→B)→(B→A)) d)A;B;(A→B) ;(B→A) ;((A→B)∨(B→A)) (3)解: a)((((A→C)→((B∧C)→A))→((B∧C)→A))→(A→C)) b)((B→A)∨(A→B))。 (4)解: a) 是由c) 式进行代换得到,在c) 中用Q代换P, (P→P)代换Q.

上海市高二物理上学期概念整理(精华版)

物理概念整理 第七章:物体的内能 (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分子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大小和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 ...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一切实际变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朝某个方向的变化时可以自发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变 化却是受到限制的,这就是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2)能量的耗散与退化:在自然界发生的种种变化中,能量的总值虽然保持不变,但是能量可被利用的价值却越来越小,即能量的品质在 逐步降低。 (3)能源: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资源 (4)常规能源:技术上比较成熟,使用较普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5)新能源: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 第八章:电场 1、产生静电的三种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 (3)接触起电 2、产生静电的仪器:(1)手摇感应起电机 (2)超高压电源 (3)范德格拉夫起电机 3、测量静电的仪器:(1)验电器 (2)电荷量表 (3)静电电压表 4、电荷与电量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时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质。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量)。 元电荷:质子(或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它是电量的最小单位,所有自由、独立存在的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基元电荷的整数倍。 5、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6、点电荷: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7、 电场强度、电场力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的最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间的作用总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场强是矢量,用E 来表示。 (1)E 的大小: 该式为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2)E 的方向:电场中某点场强方向规定为在该点的正电荷受力方向,跟放在该点的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 (3)E 的物理意义:描述该点的电场强弱及方向。 注意:某点的场强E 的大小与方向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的电性、电量和受力无关。 8、点电荷在真空中产生电场的场强 (1)场强大小 (2)正点电荷场强方向背离该点电荷,负点电荷场强方向指向该点电荷。 9、 电场线是形象地描述电场的一簇假想曲线。 特点:(1).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注意:电场线不封闭) (2).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 (3).电场线在某处的疏密表示该处场强的强弱。 (4).电场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 10、 匀强电场 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做匀强电场。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距平行直线。 11、静电的应用有除尘、喷涂、复印、植绒,其原理一般是先使物体 C e 19106.1-?=q F E = 2 r kQ E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复习提纲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全套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

六年级下_技术教案_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技术教案六年组 五市二小

六年级上册技术计划 一、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鼓励学生自学,先学,虚心向别人请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4、加强练习,多多操作,共同提高。 二、教学进度:

第1课时用电话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早期的电话。 2、了解早期的电话的特点,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早期的电话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谈话: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 (一)观察图片(课件) 1、课件播放早期的电话结合图片说出了解。 2、你知道早期的电话的作用吗? 3、学生讨论、汇报 (二)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1、小组实验 2、演示小组实验(2个) 3、讨论汇报: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实验我发现了什么? 方向与距离。 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收获。 生生评价,老师参与。 三、总结整理笔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用电波传递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改变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谈话:生活中通讯需要变得更好。 二、新课教学 1、瞭望台。 (1)学生看书: (2)引导思考: 为什么生活中的物品需要有变化? 2、学习“知识泉” 看书中文字,讨论: (1)变化后分别起什么作用? (2)师生互动交流。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创意宫”的作用。 师:这些早期的电波变化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尝试体验,走进“体验屋”。 看书“体验屋”要求:说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独特的创意,有哪些不足,有什么改进措施? 五、总结整理笔记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020上海物理等级考 word版(回忆)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部分为综合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β射线的本质是( ) (A)原子核放出的电子流(B)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 (C)原子核放射出的电磁波(D)原子核外电子受激发产生的电磁波 [答案]A [考察知识]三种射线的本质.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 2、悬浮水中的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表明了( ) (A)分子之间有斥力(B)花粉颗粒的无规则热运动 (C)分子之间有引力(D)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答案]D [考察知识]布朗运动的本质。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 3、一辆电动车在水平面上以恒定速率v行驶,如图所示。在a.b.c 三点的向心力大小分别是( ) (A)F c> F a > F b(B)F aF c>F b [答案]A [考察知识]向心力的大小分析。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推理分析能力) 4.如图,在通电螺线管中央轴线上a.b.c三点和外侧的d点中, 磁感应强度最大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考察知识]通电螺线管内外磁场的分布。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 5、一列横波的波长为1.4m,在传播方向上某质点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最短时间为0.14s。则这列波的波速为()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3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用刻度尺测长度②认清量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_______ 姓名:班级:_____ ③认清分度值程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章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2)(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紧靠被测物体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④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 、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2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尼的日心说。估读准确值+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单位值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5、测量误差、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1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主观)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2 学。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1)提出问题)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3()进行实4 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交7 ()评估)分析与论证验与收集证据(5 (6 流与合作。三、快与慢(速度)运动的世界第二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1 量。一、动与静、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换算关系,常用单位km/h3、国际单位:m/s 2、机械运动1m/s=3.6km/h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1(t=s/v。,变形公式s=vt,4、公式:v=s/t 改变。 5、直线运动的分类)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2)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1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2 1、长度的单位)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3(,比m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1():,mkm大的有计算。快慢程度。用v=s/tmm um nm. dm cm m比小的有)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4(1km=103m (2)换算关系: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②方向相反时,相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 v=v1-v2 v=v1+ v2。对速度2、时间的单位)借助(v=s/t2(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s,比大的有hs)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1()速度仪光电计时器(3 mss。比min小的有μs、。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1h=60min 1min=60s 1s=103ms 换算关系2():。1ms=103μs页1第 A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B、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2近有关。何变化。②音调,用秒表记s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计算,之后比较速v=s/t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A度的变化情况。音调越高。、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B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③音色第三章声的世界、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A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B 、声音的产生1 、噪声2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2(噪声。止。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 2、声音的传播)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3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v液>vv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固气(v空气。=340m/s))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4 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3(三、超声与次声、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3 神经——大脑。、超声1、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4 的声波叫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 ( 0.1s以上。“破碎”能力强。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

七年级数学,上海科技出版社.pdf

七年级,数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一章,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 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 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 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 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 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 a是正数;a<0 a是负数; a≥0 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 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 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