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化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化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化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伯努利方 程。 2.通过实测流速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压头损失的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测定文氏管的 孔流系数 Cv) 3.观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各截面上静压之关系。
伯努利方程实验
二、实验原理
流动的流体具有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和静压能,这三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在没有 摩擦损失且不输入外功的情况下,流体在稳定流动中流过的各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是相等 的;在有摩擦没有外功输入时,任意两截面间机械能的差即为摩擦损失。 机械能可用测压管中液柱的高度来表示。 取任意两测试点,列出能量衡算式:
2 u12 P1 u2 P Z1 g ? ? ? Z2 g ? ? 2 ? ?hf 2 ? 2 ?
(1-1)
式中,Z1,Z2——两测试点距基准面的高度; u1,u2——两点的流速;
?h
f
——两点的阻力损失。
对于水平测试管,Z1=Z2,则
2 u12 P1 u 2 P ? ? ? 2 ? ?hf 2 ? 2 ?
(1-2)
(1) 有阻力损失情况下,若 u1=u2,则 P2?h
f
=0,若 u1 ? u2,则 P1

pa-po——截面 a 与截面 o 间的压强差,单位为 Pa,其值大小由压差计读数 R 来确定; 三、实验装置
装置如图:一个液面高度保持不变的水箱,与管径不均匀的玻璃实验管连接,实验 管上取有不同的测试点。水的流量由入口阀和出口阀门调节,出口阀关闭时流体静止。
转子流量计 E 出口阀 D C B A
泵开关
入口阀
低位槽
图 1-1 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步骤
1.向水箱注入清洁的水至 2/3 左右。 2.检查出口阀和入口阀是否关闭。 (正确为关闭) 3.接通电源,按电源开关启动水泵后,立即打开入口阀到 120L/h,让水充满测试管并 排尽管内的空气(包括测压管内) 。 (为什么?) 4.缓慢打开出口阀,使各点的测压液柱控制在标尺范围内(约 2/3 的高度) ,稳定后, 记录各测压管的读数。 5.逐步调节入口阀和出口阀,改变管道内的流量,仔细观察不同导管截面处产生的不 同静压强变化规律,测取若干点流量下,动能与压能的变化规律并加以计算。 6.实验结束,关入口阀后,马上关电源按钮。清理现场,填写实验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实验记录 序号 1 2 流量(L/h) 160 120 hA(cm) hB(cm) hC(cm) hD(cm) hE(cm)

3 4 5
80 40 20
2. 数据处理 序号 1 2 3 4 5 流量 (m3/s)
?h
f AB
?h
f AC
?h
fDE
?h
f CE
Re
Cv
将 Cv ~Re 关系标绘在半对数坐标纸上。
*根据 Re ?
du?
?
,求得雷诺数,其中 d 取对应的 d0 值。
*六、实验注意事项
1.严禁泵在无液体状态下运转。 2.必须将管中存在的气体排净。
七、思考题
1.如果 C 截面变得更小,那么 hC 会如何变化? 2.孔流系数 Cv 与哪些因素有关? 3.关闭入口阀,各测压管内液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传热系数的测定
2.通过实验确定流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热流体在列管热交换器的管内流过,而冷流体在管外流过(逆流) ,通过固体壁面传递 热量。 穿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壁面的对流传热、 间壁的固体热传导和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 热流体的热量: q ? C p qm (T1 ? T2 ) (J/S) 传热速率: q ? KA?Tm (J/S) 式中: ?Tm ?
?t1 ? ?t 2 , ?t1 ? T1 ? t 2 , ?t 2 ? T2 ? t1 ?t1 ln ?t 2
所以,传热系数 K ?
qm C p (T1 ? T2 ) A?Tm
(W/m2.K)
三、实验装置
图 6-1 传热系数实验装置简图
四、实验步骤
1.打开进水阀门,控制水流量在 200L/h。 2.启动气源气泵后,马上打开进气阀,控制空气流量在 25m /h。 3.接上电源,按绿钮开启加热电源,待控温仪上温度(120℃左右)稳定后(约 5~10 分钟) ,进行实验测定,记下各流量及温度读数。 4.测定传热系数 K 时,在维持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空气流量,测定组数据。 5.实验结束,按红钮关闭加热电源,继续通空气和水(5 分钟) ,直至空气出口温度低
3

于 50℃,关闭水和空气调节阀后,马上关闭空气和电源。切断总电源,排尽管道中的 积水,作好清洁工作,填写使用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数据记录 热流体(空气) 序 号 空气流量 (m /h)
1 3
冷流体(水) 水流量 (L/h) 温度(℃)
温度(℃)
T
T2
t1
t2
1 2 3 4 5 注:内管为不锈钢,管径 ?10 ? 1m m,测试长度 l=1000mm,管数 20 根,管外测传热 总面积 0.62m2 2.数据处理 序 号 1 2 3 4 5
q(W)
?t m 逆
(℃)
K(W/m2 . ℃)
K 平均(W/m2 . ℃)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控温仪上的表键严禁触摸! 2.气源不可在 0 流量下工作,应用旁路阀来调节。 3.停止实验时,必须先停热电源,待管内热水被冷却后,再停止通冷水。 4.加热时以设定 120℃为宜,不得大于 130℃。 5.实验用的加热空气,温度达 100℃以上时要注意安全!
七、思考题:
1.本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2.流体流量对 K 有影响,问空气与水的流量哪个对 K 影响较大,为什么?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传热膜系数实验
1.通过实验掌握传热膜系数 ?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 ? 的因素。 2.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中的系数 C 和指数 m、n 的方法。 3.通过实验提高对 ? 关联式的理解。 4.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系数的途径。 5.验证并流、逆流换热器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对流系数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 ? ,当流体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 一 般 形 式 为 Nu ? C Re Pr Gr 。 对 于 强 制 湍 流 , Gr 准 数 可 以 忽 略 , 则
m n p
Nu ? C Re m Prn 。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准数关联式中的
指数 m、n 和系数 C。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 要对不同变量 Re 和 Pr 分别回归。 为了便于掌 握这类方程的关联方法,可取 n=0.4(实验中流体被加热) 。这样就简化成单变量方程。 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
lg
Nu ? lg C ? m lg Re Pr 0.4
(7-1)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 m。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 值代入方程中得到 C,即
C?
Nu Pr Re m
0 .4
(7-2)
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 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应用计算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 C、m、 n。 可以看出对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 Nu、Re、Pr 的数据组。雷诺数 Re ?
du?
?
,努
塞尔准数 Nu ?
Cp? ?1d ,普兰特准数 Pr ? ? ?
式中:d——换热器内管内径(m) ; ; ?1 ——空气传热膜系数(W/m2 ? ℃)

? ——空气密度(kg/ m3) ;
? ——空气的导热系数(W/m2 ? ℃) ;
。 C p ——空气定压比热(J/kg ? ℃) 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准数 Re 之值。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 Pr 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 ? 值,进而算得 Nu 准数值。 2.牛顿冷却定律
? q ? ?1 A内?t m
? ? 式中, ?t m
(7-3)
? ? ?t 2 ? ?t 1 ? ? T1 ? TW 2 , ?t 2 ? ? T2 ? TW 1 (逆流) , ?t1 ,A 内为内管内表 ? ?t1 ln ? ?t 2
面积。 3.总传热速率方程式
q ? KAm?t m
式中, ?t m 为管内外流体的平均温差(℃) , ?t m ?
(7-4)
?t 1 ? ?t 2 , ?t1 ln ?t 2
?t1 ? T1 ? t 2 , ?t 2 ? T2 ? t1 (逆流)
传热量 q 可由下式求得:
q ? qwCP (T1 ? T2 ) / 3600? qv ?CP (T1 ? T2 ) / 3600
式中, q w ——空气质量流量(kg/h) ; ; qv ——空气体积流量(m3/h) T1,T2——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 实验条件下的的空气流量 qv 须按下式计算:
(7-5)
qv ? qvt1 ?
273? t 273? t1
(7-6)
式中, qvt1 ——空气入口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3/h) ;
t ——水进出口平均温度(℃) 。
因为空气传热膜系数 ?1 远小于水的传热膜系数 ? 2 , 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

数 ? 近似于冷热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 K。 强化传热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 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 以减小换 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西啊工作, 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 能有效的利用能源和资金。 强 化传热时, Nuo ? BRem ,其中 B,m 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同样可用线性 回归方法确定 B 和 m 的值。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 ,可 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即强化管的努塞尔特准数 Nuo 与普通管的努塞尔 特准数 Nu 的比。显然,强化比 Nuo /Nu>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空气走管程,水走壳程。装置简图如下:
图 7-1 传热膜系数实验装置简图 表 3-1 传热管参数表 换热器内管内径 d1(mm) 换热器内管内径 d0(mm) 换热器内管内径 D1(mm) 换热器内管内径 D0(mm) 测量段长度 l(m) 内管 雷诺准数 套管 加热系统 功率 15 18 22 25 2.00
3 ? 105 ~ 3 ? 106 0.9 ? 104 ~ 0.9 ? 105
3KW
四、实验步骤

1.先打开进水阀门,控制流量计读数在 200L/h。 2.接上气泵电源,启动气泵后,马上打开空气出口阀,维持流量计读数在 15 m3/h。 3.接上电源,按绿纽开启加热电源,对空气加热 10 分钟后(T1 为 180℃左右) ,开始 实验,记录冷、热流体流量和进出口温度,管道壁温。 4.调节空气流量,稳定后(约 10 分钟) ,测另一种数据。 5.实验结束后,先按红纽关加热电源,继续通水、气 10 分钟后,直到空气出口温度 低于 50℃以下,关闭水和空气调节阀后,马上关闭空气泵的电源。切断总电源,排 尽管道中的积水,做好清洁工作,填写实验记录。
五、实验处理
1.数据记录 热流体 序 号 1 2 3 4 5 2.数据处理 序 号 1 2 3 4 5 作 logNu/Pr0.4~logRe 曲线,求 C 和 n。 q(W) 流量(m3/h) 温度(℃) T1 T2 冷流体 流量(m3/h) 温度(℃) t1 t2 壁温 温度(℃) TW1 TW2
? (℃) ? h (W/m2 ? K) ?t m(℃) K(W/m2 ? K) ?t m
Nu
Pr0.4
Re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仪柜上的拉门不得随便打开,以防触电。 2.控温仪上的表键严禁触摸! 3.气源不可在 0 流量下工作,应用旁路阀来调节为宜,也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 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 两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 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和关闭控制阀。

4.停止实验时,必须先停加热电器,待管内热水冷却后,再停止水泵并停止通冷水。 5.加热时以设定 180℃为宜,不得大于 190℃。 6.实验用的加热空气,温度达 100℃以上时要注意安全!
七、思考题
1.给热系数 ? 受流体流量的影响有多大,空气或水的流量哪个影响较大,为什么? 2.为什么数据要整理成 Nu-Re 的关系,而不是 Nu-U 的关系? 3.本实验中测定的壁面温度接近于哪一侧的温度,为什么? 4.本实验中如果冷水与蒸汽的走向发生改变,将对传热效果产生何影响?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实验指导书

自动化专业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 实验指导书 周雪莲张建成编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2006年12月19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及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 基本要求………………………………………… 2 安全操作规程…………………………………………………… 3 误差的基本概念…………………………………………………… 4 误差的计算………………………………………………………… 5 检测结果处理……………………………………………… 第二章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实验……………………………………………… 实验二压力表检定实验……………………………………………… 实验三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实验……………………………… 实验四电容式差压变送器实验……………………………… 实验五数字显示仪表实验…………………………………………… 实验六压力检测系统实验…………………………………… 实验七流量检测系统实验…………………………………………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是专为自动化专业的过程检测和控制仪表课程而编写的。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好实验课对于全面实施教学大纲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必要的。 本实验指导书分两部分: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及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部分主要讲述误差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计算公式、有效位取舍等内容。实验指导书部分主要包括检测仪表、显示仪表、控制仪表和仪表控制系统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参数检测的方法、所用仪表的性能特征、学会用仪表构成测量系统,并分析系统误差原因等。 本实验指导书的教学目标是:拓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仪表和自动化系统的专业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才素质: 1) 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通过对所学仪表进行校验、调整、拆装等操作,熟悉 仪表的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更深刻地理解仪表的工作原理、功能和仪表 的整机特性。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促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 掌握比较全面的、完整的仪表和过程自动化知识; 2) 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通过实验学会对仪表技术参数的测试手段和调校方 法,熟悉常用标准仪器、仪表等设备的性能、作用、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各实验,尤其是综合实验的锻炼,使学生逐步具备仪表和自动化专业 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学生的素质是在每一个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逐步提 高的,这些素质包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有条有理、勤于 思考的行为习惯;分工协作、协调一致的合作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上海百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8c4045788.html, 机械设计试验指导书 第一次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 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 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 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 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 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 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 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 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 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 有哪些类型? 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 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 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 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常用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实验指导书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实验指导书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化工自动化教研室

二零一二年四月. 实验一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校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压力变送器的使用 3.掌握压力校验仪的使用 4.掌握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精度校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1.弹簧管压力表8台 2.压力变送器8台 3.XFY-2000型智能数字压力校验仪8台 三、复习教材 压力测量及仪表相关章节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仪表 了解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测压原理、结构及功能,熟悉并掌握压力校验仪的正确使用。 2、压力校验仪准备 1)上电:按下压力校验仪后面板的电源开关,显示器倒计时3、2、1、0后自动校零,进入测量状态; 2)选择压力单位:按右向键,选择压力单位为MPa; 3)预压:为减少迟滞,先进行预压测试(将压力加到0.6MPa左右,泄压至常压,如此循环几次); 4)调零:循环上述操作后,若压力读数偏离零点,按ZERO键即可压力调零; 5)管线接线:将导压管两头分别与内螺纹转换接头及压力校验仪压力输出接口连接。 3、压力表基本误差校验 1)将压力表压力输入口与内螺纹转换接头相连接并检查密封性; 2)正行程测量:将校验仪的手操泵产生的压力加到压力表上,改变压力表输入压力大小,依次使压力表指针指示各满刻度,同时将压力表的各输入压力记录于表1; 3)反行程测量:将校验仪的输出压力加大至超过压力表满量程,并逐渐改变压力表输入压力的大小,依次使压力表指针指示各满刻度,同时将压力表的各输入压力记录于表1; 4)误差计算: (P?P)指示输入最大值???100%相对百分误差压力表量程|P?P|入正入反最大值???变差100%压力表量程 1 4、压力变送器基本误差校验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实验项目名称: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测温实验及热电偶标定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 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实验原理: (1)由两根不同质的导体熔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热电回路,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则回路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这表明电路中有电势产生,此电势即为热电势。 图1-1 热电偶测温原理试验台 图(1-1)中T 为热端,To 为冷端,热电势()()()AB AB o E T T T ?=- (2)以K 分度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来校准E 分度热电偶。 四、实验所需部件: K (也可选用其他分度号的热电偶)、E 分度热电偶、温控电加热炉、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数字电压表。 五、实验步骤: (1)观察热电偶结构(可旋开热电偶保护外套),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

理。 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温度设定:拨动开关拨向“设定”位,调节设定电位器,仪表显示的温度值℃随之变化,调节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时停止。然后将拨动开关扳向“测量”侧,接入热电偶控制炉温。(注:首次设定温度不应过高,以免热惯性造成加热炉温度过冲)。 (2)首先将温度设定在50℃左右,打开加热开关,(加热电炉电源插头插入主机加热电源出插座),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内,K分度热电偶为标准热电偶,冷端接“测试”端,E分度热电偶接“温控”端,注意热电偶极性不能接反,而且不能断偶,万用表置毫伏档,当钮子开关倒向“温控”时测E分度热电偶的热电势,待设定炉温达到稳定时用电压表毫伏档分别测试温控(E)和测试(K)两支热电偶的热电势(直接用电压表在热电偶接线端测量,钮子开关还是保持倒向“E”分度热电偶方向)。每支热电偶至少测两次求平均值,并将结果填入表1-1。 (3)继续将炉温提高到70℃、90℃、110℃、130℃和150℃,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热电偶的测温性能,并将对应结果填入下表。。 (4)因为热电偶冷端温度不为0℃,则需对所测的热电势值进行修正 E(T,To)=E(T,t1)+E(T1,T0) 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势+温度修正电势 查阅热电偶分度表,上述测量与计算结果对照。 ,相对误(5)校热电偶热电势与标准热电偶温度的绝对误差为T T T ?=- 校标 。 差为()100% ?=-? T T T T T 标校标标 六、注意事项: 1、加热炉温度请勿超过200℃,当加热开始,热电偶一定要插入炉内,否则炉温会失控,同样做其它温度实验时也需用热电偶来控制加热炉温度。 2、因为温控仪表为E分度,加热炉的温度就必须由E分度热电偶来控制,E 分度热电偶必须接在面板的“温控”端。所以当钮子开关倒向“测试”方接入K 分度热电偶时,数字温度表显示的温度并非为加热炉内的温度。 七、思考题 将平台上的热电偶转换开关打向左边,显示的温度值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将转换开关打向左边,指示温度是标准热电偶K测试点温度,显示的温度与E分度热电偶有差别。当转换开关转向K分度热电偶时,温度数字温度并非为加热炉内温度,会引起误差。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徐双满洪建平编 王青温审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 2月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图1—1为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 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 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26型预调平衡箱。

ΔF Dn λb λm λ λm ’ θn λ F θ0 D0 Q p F Q p Q 图4-3 力-变形协调图 图4-2 LBX-84型实验机结构图 1-加载手轮 2-拉杆 3-测力计百分表 4-测力环 5-套筒 6- 电阻应变片 7-螺栓 8-背紧手轮 9-予紧手轮 三.实验原理 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 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 向工作载荷F 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 p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 ˊ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又称为变形协调图。 知道了力和变形的大小便可计算出连接副的刚度的大小,即力与变形之比Q/λ称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杭电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实验的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实验要求实验人在实验完毕后提交一份合格的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能够把实验的任务和实验观测的结果用表、图、公式及文字加以描述,将讨论问题简练明确的表达出来,使阅读者能够一目了然。除此以外还必须具备(1)数据是可考的,为此必须认真考虑实验方案,认真细致的并实事求是的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实验时集中精力,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仪表指示数,边实验边分析实验数据是否合理,以便能够及时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2)实验记录要有校核的可能。因此要清楚说明实验的时间、地点、条件和同时作实验的人员。为了保证作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各个问题,提出如下的说明和要求: 1)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1)阅读实验讲义,弄清本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根据本次实验的具体任务,研究实验的理论根据和实验的具体做法,分析哪些参数需要直接测量得到,哪些参数不需要直接测量,而能够间接获得,并且要估计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 (3)到实验室现场了解摸索实验流程,现看主要设备的构造,测量仪表的种类和安装位置,了解它们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最后全面审查整个实验流程的布置是否合理,审查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安装是否合适,测量仪表的量程、精度是否合适以及其所装位置是否合理。 (4)根据实验任务和现场勘查,最后规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程序。 2)实验小组的分工和合作 化工原理实验一般都是由两人为一小组合作进行的,因此实验开始前必须作好组织工作,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获得全面训练。每个实验小组要有一个组长负责执行实验方案、联络和指挥,与组员讨论实验方案,使得每个组员各明其职(包括操作、读取数据、记录数据及现象观察等),而且要在适当时候轮换工作。 3)实验必须测取的数据 凡是影响实验结果或是数据整理过程中所必须的数据都必须测取。它包括大气条件、设备有关尺寸、物料性质及操作数据等,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要直接测取的。凡可以根据某一数据导出或从手册中查出的其他数据,就不必直接测定。例如水的密度、粘度、比热等物理性质,一般只要测出水温后即可查出,因而不必直接测定水的密度、粘度、比热,而只要测定水的温度就可以了。 4)实验数据的读取记录 (1)实验开始前拟好记录表格,在表格中应记下各次物理量的名称、表示符号及单位。每位实验者都应有一专用实验记录本,不应随便拿一张纸或实验讲义空白处来记录,要保证数据完整,条理清楚,避免记录错误。 (2)实验时一定要等现象稳定后才开始读取数据,条件改变,要稍等一会才读取数据,这是因为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原来和稳定状态,重新建立稳态需要一定时间(有的实验甚至花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而仪表通常又有滞后现象的缘故。 (3)每个数据记录后,应该立即复核,以免发生读错或记错数字等事故。 (4)数据的记录必须反映仪表的精确度。一般要记录到仪表上最小分度以下位数。例如温度计的最小分度为1℃,如果当时的温度读数为20.5℃,则不能记为20℃;又如果刚好是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 专业班级:制药071班 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 学生姓名:晏金华 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 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 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总论 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 ;且具备 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 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 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 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 (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4)物料衡算 ①根据生产规模及其特点确定年生产时间(h)、单位时间产量及计算基准; ②物料衡算:选定计算方法,对车间所有有变化的过程及设备(或系统),按一定顺序和计算步骤,逐个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每股进、出料的组分、流量及百分比含量。要求及时整理计算结果,对每个过程设备列物料平衡表。 (5)列表: ①工艺条件一览表; ②生产控制一览表; 2. 图纸内容及张数:反应工段工艺流程图,1张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模板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 书 1

实验一 温度传感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图1-2所示, R2用作加热电阻, R3为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NTC, 用来检测加热温度的变化, R3、 R4、 R5、 R6组成全桥电路,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断开时, 则桥路后面的精密仪器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0, 此时能够经过调节电位器RW 对放大电路进行调0;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接通时, 则桥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经放大调理电路放大, 从而在Uo 的输出端得到随加热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压信号。 本实验中的温度传感器采用了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对热敏感的电阻元件, 一般用半导体材料做成, 能够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 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or) 三种, 本实验用的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TC 一般是一种氧化物的复合烧结体, 特别适合于C 0300~100-之间的温度测量, 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其经验公式为: ??? ? ?-=0110T T B T e R R , 式中, R0是在25C 0时或其它参考 温度时的电阻, 0T 是热力学温度( K) , B 称为材料的特征 温度, 其值与温度有关, 主要用于温度测量。 NTC 和PTC 的特征曲线如图1-1所示:

机械设计基本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化工实训指导

化工实训指导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化学与制药工程系 2007年3月

化工生产实训指导书 (适用本系化工类各专业) 一、生产实训目的 三年制化工专业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课之后,为获得对化工生产岗位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使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要求到化工生产车间进行为期二个月的化工生产实训。该化工生产实训课程是化工专业学生专门重要且必修课程,要求了解、把握实训所在岗位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操纵指标、操作原理、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与性能,培养化工生产操作技能,把握化工生产开停车操作、运行操作,能对生产过程中的专门现象、生产事故做出正确判定,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为毕业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并通过相应考核、获得相应岗位的中级工资格证书。 二、生产实训内容 (一)把握所在岗位的化工装置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法 1. 化工装置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化工装置生产治理的差不多法规。为使一套化工装置能够顺利开车,正常运行,以及安全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且产量又能达到设计的规模,操作人员必须专门清晰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指导生产、组织生产、治理生产的差不多法规,是全装置生产、治理人员借以搞好生产的差不多依据。 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 (1) 有关装置及产品差不多情形的讲明。如装置的生产能力,产品的名称、物理化学性质、质量标准以及它的要紧用途;本装置和外部公用辅助装置的联系,包括原料、辅助原料的来源,水、电、汽的供给,以及产品去向等。 (2) 岗位的设置、设备组成及要紧操作程序。如岗位的管辖范畴、职责和岗位分工;每个岗位包括哪几个设备;是如何操作的等等。 (3) 工艺技术方面的要紧内容。如原料及辅助原料的性质及规格;反应机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流程叙述、工艺流程图及设备一览表;工艺操纵指标: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配料比、停留时刻、回流比等等;每吨产品的物耗及能耗等。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实验指导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 实验指导书 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施云贵 2011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1) 第一节系统概述 (1) 一、QSYB-HG1系列自动化仪表实训装置特点: (1) 二、本实验装置可以灵活搭配,进行多方面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下列内容: 1 三、实验的基本程序: (1) 第二节QSYB-HG1型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对象 (2) 一、被控对象 (2) 二、检测装置 (2) 三、执行机构 (3) 第三节软件介绍 (3) 一、组态王6.52 (3) 第四节实验操作规程 (4) 一、实验前的准备 (4) 二、实验过程的基本程序 (4) 三、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4) 第二章仪器、仪表的认识及使用实验 (5) 实验一玻璃转子流量计的认识实验及使用实验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5) 三、实验指导 (5) 四、实验内容 (5) 五、实验报告: (6) 实验二电压表、电流表的认识及使用实验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6) 三、实验指导 (6) 四、实验内容 (6) 五、实验报告: (7) 实验三流量积算仪的认识及使用实验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7) 三、实验指导 (7) 四、实验内容 (7)

五、注意事项 (8) 六、实验报告 (8) 实验四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设备 (8) 三、实验指导 (8) 四、实验报告内容 (9) 实验五涡轮流量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0) 三、实验指导 (10) 四、实验内容 (10) 五、注意事项 (11) 六、实验报告 (11) 实验六差压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1) 一、实验目的 (11)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1) 三、实验指导 (11) 四、实验内容 (12) 五、仪表校验记录单 (13) 六、数据处理 (13) 实验七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3) 一、实验目的 (13)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4) 四、实验内容 (14) 五、仪表校验记录单 (14) 六、数据处理 (15) 实验八氧量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验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5) 三、实验指导 (15) 四、实验内容 (18) 五、实验总结 (18) 实验九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8)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贺俊林冯晚平编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用 3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 2008年

目录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6) 实验三、齿轮结构设计实验 (9)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 (12) 实验五、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17)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分析其结构工艺性。 2.了解减速箱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和比例关系。 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过程 二、实验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每试验小组) 1.二级减速器一台 2.游标卡尺一把 3、活搬手二把 4、套筒扳手一套 5、钢板尺一把 三、实验内容 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 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安装位置的要求。 3.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下凸缘及箱盖上凸缘的厚度、筋板厚度、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壁之间的距离等。 4.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包括外密封的型式,轴承内侧的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

四、实验步骤 1.拆卸。 (1)仔细观察减速器外部各部分的结构,从各部分结构中观察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2)用板手拆下观察孔盖板,考虑观察孔位置是否恰当,大小是否合适。 (3)拆卸箱盖 a、用扳手拆卸上,下箱体之间的连接螺栓、拆下定位销。将螺栓,螺钉、垫片、螺母和销钉放在盘中,以免丢失,然后拧动启盖螺钉使上下箱体分离,卸下箱盖。 b、仔细观察箱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并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c、测量实验内容所要求的尺寸。 d、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一起从箱内取出,按合理顺序拆卸轴上零件。 2.装配 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装配时按先内部后外部的合理顺序进行,装配轴套和滚动轴承时,应注意方向,注意滚动轴承的合理装拆方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合上箱盖,注意退回启盖螺钉,并在装配上、下箱盖之间螺栓前应先安装好定位销,最后拧紧各个螺栓。 五、注意事项 1.切勿盲目拆装,拆卸前要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拆装顺序,拆下的零、部件要统一放在盘中,以免丢失和损坏。 2.爱护工具、仪器及设备,小心仔细拆装避免损坏

电化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恒电流法测定阴极极化曲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恒电流法测定阴极极化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析极化曲线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极化是电化学术语,含有偏离的意思,它是以热力学平衡电位为基点的偏离。通常,阴极的电位偏离其自然腐蚀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叫做阴极极化,反之为阳极极化。使之偏离的方式可以不同,借外电路通以电流达到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是常见的基本方式,这电流称为极化电流,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差称为极化过电位。通常实验测量极化电流与极化过电位(或者直接用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线称为电极的极化曲线。它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基本实验手段。测量极化曲线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 本实验是用恒电流方法来测量碳钢在3%NaCl水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恒电流法是以电流为主变量,既通过调节电路电阻使某一恒定电流通过电极,并在电位达到稳定后读取电位值,然后在改变电流使之恒定在个一新数值,再记下新的电位,并以此类推,便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电流和电位的对应值。把极化电流密度i对阴极电位ψ作图即得到阴极极化曲线。 通过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可以知道金属在该介质中的阴极极化性能,并提供保护电位和保护电流密度的参数数据。 三、实验仪器和线路 1、实验用品 数字万用表一台 滑线变阻器一个 电阻箱一个 直流电源一个 洗耳球一个 鲁金毛细管一个 饱和甘汞电极一个 铂电极一个 微安表、毫安表各一个

自由夹与十字夹各三个 游标卡尺一把 玻璃缸(2000mL)一个 台天平及砝码一套 导线若干 碳钢试样,3%NaCl水溶液,无水乙醇,脱脂棉球,滤纸,饱和氯化钾溶液,金刚纱布(1#、0#、2#各一张)。 2、测量线路: 极化回路由电源B、变阻器R、电流表A、换向开关K、辅助电极和研究电极等组成,电位测量回路由高阻抗电压表D、参比电极、待测电极组成。 实验中用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用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铂电极是用铂片烧焊在玻璃管内,由铜导线引出。 四、测量步骤: 1、电极处理:用金钢砂布1#至2/0#打磨试样表面,测量其尺寸,然后用无水乙醇脱脂。 2、按图接好线路。在电解池中加入3%氯化钠水溶液1600mL左右。固定好辅助电极和鲁金毛细管,在盐桥活塞打开的情况下用洗耳球将实验液吸入毛细管内至活塞处,关住活塞,在活塞上部用滴管加入饱和氯化钾溶液后,插入饱和甘汞电极。 3、把试样放入电解池的溶液中,先不接通电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测量。现测定工作电极的稳定电位,一般在20分钟内可以达到基本稳定。若较长时间以后还不稳定,可以适当通以阴极小电流(大约5μA/cm2)进行活化,然后切断电源,重新测定自然腐蚀电位,使电位在几mV内波动,即可视为稳定,记录所测数据,然后既可进行极化曲线的测量。 4、进行阴极极化测量,调节电阻,使极化电流达到一定值,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最好等到电流稳定后读数)读取电位值。如此以某一定的电流步进速率每隔几分钟调节一次电流,稳定后读下相应的电位值。直到通入阴极电流很大,而阴极的电位变化不大时即可停止实验。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剖析复习过程

化工工艺与化工设计概论 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四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设计系别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曹泽众 学号100101401 指导教师刘洪杰孙立明赵瑞红

目录 1.前言 (2) 2.工艺原理 (2) 3.工艺条件 (2) 4.设计规模及设计方案的确定 (3) 5.工艺流程简述 (4) 6.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 (4) 7.对本设计的综述 (4) 第一章变换工段物料及热量衡算 (6) 第一节变换炉物料及热量衡算 (6) 第二节主要设备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15) 第二章设备的计算 (17) 主要设备一览表................................................‥ (25)

前 言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化学肥料的生产。合成氨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化工生产工艺。合成氨的生产主要分为:原料气的制取;原料气的净化与合成。粗原料气中常含有大量的C ,由于CO 可使氨合成触媒中毒,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所以,变换工段的任务就是,使co 转化为易于清除的CO 2和氨合成所需要的H 2。因此,CO 变换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造气的继续。最后,少量的CO 用液氨洗涤法,或是低温变换串联甲烷化法加以脱除。 变换工段是指CO 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程。在合成氨工艺流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艺原理: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式为: CO+H 2O=CO 2+H 2+Q (1-1) CO+H 2 = C+H 2O (1-2) 其中反应(1)是主反应,反应(2)是副反应,为了控制反应向生成目的产物的方向进行,工业上采用对式反应(1—1)具有良好选择性催化剂,进而抑制其它副反应的发生。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是一个可逆的放热反应,反应热是温度的函数。变换过程中还包括下列反应式: H 2+O 2=H 2O+Q 工艺流程的选择 合成氨变换工艺发展至今,工艺主要有4种:全中变、中串低、全低变和中低低。对于每一种变换工艺,由于采用不同的热回收方式而使变换工艺的流程及设备结构有所不同。 合理选择变换工艺应考虑一下因素:半水煤气、水和蒸汽的质量,半水煤气中硫化氢的质量;变换气中CO 含量要求;对变换后续工段的影响;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 本设计采用全低变流程。 变换炉的段间降温方式有:半水煤气冷机降温、水冷激降温和蒸汽冷激降温。由于水的蒸发潜热大,少量的水就能达到降温的目的,用它降温既方便又灵敏,另外,由于水冷激降温是将气体的显热转变为蒸汽的潜热,降温后系统内总的热负荷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应的系统阻力也变化较小。所以,本次设计变换炉段间降温方式采用水冷激降温。 工艺流程简述 下边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教材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位式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单控制系统的构成及仪表的应用(熟悉仪表的操作) 2、掌握简单过程控制的原理及仪表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参考资料 1、PCS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使用其中:位式电磁阀、AI818智能调节仪一台、上水箱液位传感器、水泵1系 统等)。 2、AI-818仪表的操作说明书和液位变送器的调试(一般出厂之前已调试好)方法。 三、实验系统流程图: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位式控制原理进行液位的范围控制,即,将液位控制在一定的上下限范围内。水箱液位变送器输出信号,经AI-818仪表进行处理后与设定上下限水位值进行比较。控制仪表内继电器触点状态,对位式电磁阀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目的。 图1-1

五、实验步骤 1、按附图位式控制实验接线图接好实验导线。 2、将手动阀门1V2、1V10、V4、V5打开,其余阀门全部关闭。 3、先打开实验对象的系统电源,然后打开控制台上的总电源,再打开仪表电源。 4、设置智能调节器参数,其需要设置的参数如下:(未列出者用出厂默认值) HIAL=30 (参考值) LOAL=20 (参考值) dHAL=9999 dlAL=9999 dF=0.5 (参考值) Ctrl=0 Sn=33 Dip=1 (参考值) dIL=0 dIH=50 Alp=2 OP1=0 具体请详细阅读调节器使用手册 5、在控制板上打开水泵1、位控干扰。 6、在信号板上打开上水箱输出信号。 六、思考建议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采用位式控制。

实验二电动阀支路单容液位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构成及仪表的应用(熟悉仪表的操作) 2、掌握简单过程控制的原理及仪表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参考资料 1、PCS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使用其中:电动调节阀、AI818智能调节仪一台、上水箱及液位变送器、水泵1 系统等) 2、AI-818仪表的操作说明书,智能电动调节阀使用手册和液位变送器的调试(一般出厂之前已调试好)方 法。 三、实验系统流程图: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仪表控制,将液位控制在设定高度。根据上水箱液位信号输出给仪表,仪表根据P、I、D参数进行PID 运算,输出信号给电动调节阀,然后由电动调节阀控制水泵1供水系统的进水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液位恒定的目的。 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的方块原理图:如图1-2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教师:李伟 2017年3月

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CQYG-10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的组成 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

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黔化升061 姓名:唐尚奎 指导教师:王瑾老师 设计时间: 2007年1月 前言 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诸如吸收、解吸、精馏、萃取等单元操作中,气液传质设备必不可少。塔设备就是使气液成两相通过精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和传热目的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塔设备一般分为级间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后者的代表则为填料塔,在各种塔型中,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筛板塔与浮阀塔。 筛板塔在十九世纪初已应用与工业装置上,但由于对筛板的流体力学研究很少,被认为操作不易掌握,没有被广泛采用。五十年代来,由于工业生产实践,对筛板塔作了较充分的研究并且经过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实践,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筛板塔和泡罩塔相比较具有下列特点:生产能力大于10.5%,板效率提高产量15%左右;而压降可降低30%左右;另外筛板塔结构简单,消耗金属少,塔板的造价可减少40%左右;安装容易,也便于清理检修。本次设计就是针对水乙醇体系,而进行的常压二元筛板精馏塔的设计及其辅助设备的选型。由于此次设计时间紧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遗漏谬误之处,恳切希望各位老师指出,以便订正。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二、方案选定 三、总体设计计算-------------------------------05 3.1气液平衡数据------------------------------ 05 3.2物料衡算------------------------------------- 05 3.3操作线及塔板计算------------------------- 06 3.4全塔Et%和Np的计算----------------------06 四、混合参数计算--------------------------------07 4.1混合参数计算--------------------------------07 4.2塔径计算--------------------------------------08 4.3塔板详细计算-------------------------------10 4.4校核-------------------------------------------12 4.5负荷性能图----------------------------------14 五、筛板塔数据汇总-----------------------------16 5.1全塔数据-------------------------------------16 5.2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数据-------------------17 六、讨论与优化-----------------------------------18 6.1讨论-------------------------------------------18 6.2优化--------------------------------------------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