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温度》(北师大)

【教案设计】《温度》(北师大)
【教案设计】《温度》(北师大)

《温度》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内容,属于“数

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出发,丰富负

数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积累负数认识的活动经验。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能在具体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家乡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很大,夏天温度高,我们感到炎热,而冬天温

度低我们感到寒冷,温度中也有很多的奥秘,今天老师就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温度计)出示温度计。

师:仔细观察温度计,你发现到了什么?

生:从0往上数字依次变大,从0往下,数字也是依次变大。

师:0在温度计上它代表0℃,(板书,0℃)师指着℃,教学:它就是记录温度的单位符号,读作摄氏度。(板书摄氏度)

从0℃往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从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板书零上。零下)

师:0℃表示什么温度呢?我们赶快看看大屏幕上这段话吧。(出示课件)

师:认识了0℃,老师想看看下面的温度你认识了吗?这是北京某一天的温度情况,谁能来播报一下呢?(出示课件)生播报。老师板书:5℃2℃

师:能用更简单明了的方法表示出零上5℃和零下2℃吗?小组交流开始。(小组长组织好交流、在题卡1上写方法,后汇报、展示)

学生们总结说出好方法,后适时板书。

师小结:我们通常用+5℃来表示零上5℃,“+”是正号,一般省略不写,就只写5℃,,读作:零上5摄氏度。

用-2℃来表示零下2℃,“—”这是负号,这个温度读作:零下2摄氏度,还可以读作负2摄氏度。(学生跟读两遍)(教师板书)

师: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到前面找出后,用彩笔标出来。

师:能写出这两个温度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试写。

引导理解:零上5℃比0℃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零上5℃比0℃高5℃)

师:指上10℃,这表示什么温度?它和0℃比较呢?

进而引导回答15℃、20℃和0℃的比较,然后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生:温度越来越高。

生:零上温度离0℃越远,温度越高。

生:零上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用以上方法从零下2℃和0℃的比较,进而引导-5℃、-10℃、-20℃和0℃的比较,进而理解零下温度的特点。

三、随堂练习

1.读写正负数温度。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其他一些城市的气温情况,你会读吗?(出示课件表格)

师:用黑板上的方法在题卡2上标出每个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吧。

提出要求:先用彩笔标出温度,再在后面正确写出这个温度。

核对后,出示5℃和—5℃,引导: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温度吗?学生汇报后,

师强调:我们在写温度时要注意什么?

生:零上温度前的正号可以省略,但是零下温度前的负号千万不能省略,要不然就分不出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了。

2.比较负数大小

师:为了奖励大家做得这么好,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那就是抢答大屏幕上的温度。

边演示,边比较温度高低。2℃和5℃3℃和-2℃-3℃和-5℃

学生试做,并说出理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回答得太棒了,老师现在遇到了两道难题,你们愿意来帮助老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88页第一题,

生读题要求,自主学习后,汇报,说清理由。

师适时的演示温度计。

师:同学们解决的真快啊,谢谢大家!再来帮老师解决掉另一道难题吧!(出示课件)赶快在小组里交流解决吧,把答案写在小组长的题卡3上。

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核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生活中除了在温度中有这样的带“-”的数,还有很多的地方也可以见到这样的数,(出示课件)回去后仔细找一找,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略。

【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温度》精品教案

《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理这门功课是初中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声现象,第三章带领大家认识热现象。《温度》是热现象的基础知识,它主要涉及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中学生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制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亲手测量温度,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

说学法,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分析、自主观察、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小烧瓶、细管、红水),实验室温度计20支,开水1壶,冷水1壶,250烧杯24个,大烧杯2个(能成开自制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上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结合实际思考一年四季的不同。它们是由于什么会存在以这样的变化。从而引入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 1.温度定义 温度定义在前面新课引入的基础上直接给出。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且亲身感受冷暖,用“温度”描述物体冷热。 2.常用温度计原理、结构及分类 (1)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教科书中想想做做,两名学生到前面做,说感受,使学生认识到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2)演示自制温度计判断水的冷热,学生观察,说现象,讨论,分析原因,得出温度计原理。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认识温度计的结构,玻璃泡、液体、外壳、刻度等。 (4)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三种温度计以及其量程和分度值。从而注意温度的单位如何 3.摄氏温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和气温教案教科版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新课导入 1、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反馈 2、高尔基与歌德关于“读书”的名言 3、出示课题《忆读书》 文学知识小竞赛 简要介绍作者冰心 1、通过知识小竞赛让学生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整体情况,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2、以名人名言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让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从而检查其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提问:1、文章介绍冰心先生读了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她的读书经历的? 2、冰心先生一生酷爱读书,请问读书给她感情上带来什么?(用原文回答)——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热爱读书的情感。 学生回顾思考 一学生回答 在文中找出最集中地体现出冰心先生读书体会的话

(散读、个别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要词语的品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冰心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1、前两个问题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是本文的关键句,也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研读文本 提问:1、文中哪些词句具体表现冰心先生对读书的热爱?(指导学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 2、冰心先生如此热爱读书,从本文看,读书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圈划、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 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将其圈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交流自己圈画的词句,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自己阅读某本书的感受。 思考,在全文中圈划能体现读书有益的句子,在全班交流;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1、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让学生在全文去找,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读书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 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 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 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 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 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语文版)忆读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优秀教案

《忆读书》教学设计一 总体构思 这篇叙事散文,关键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对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从记叙要素入手,把握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课文要点,掌握课文的中心。学生要能独立完成各项训练并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设置疑问 各位同学,平常你们都爱看些什么书呢?(作文书、科幻小说、童话、漫画、散文集、自然科学全书等)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那么,有没有给你印象特别深的书呢?这些书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有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女作家——冰心,了解一下她是怎样读书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扫除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划分课文层次。 3、重点研读。 [问题]作者对青少年儿童读书提出了哪些殷切的希望?(学生回到课文,反复研读,得出答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作者巧妙的借儿童刊物要自己题词来指导阅读,表明了自己的读书观。同学们是怎样理解作者观点的?这一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得出三个方面的认识:读书有益;、要博览群书;、要挑好书读) 教师:作者提出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呢?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学生研读课文,合作讨论) 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得出这一结论的。 (三)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提取文章要点(以问题形式展开)。 [问题一] 文中记叙了作者幼时、少年读的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问题二]作者读这些书时情绪会不会有变化?有些什么变化? (要点提示:()《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是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情绪有变化。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不同的人物形象激起各种情感。看《三国演义》会为关羽和诸葛亮的死而哭泣;看《水浒传》会为林冲的不平遭遇气愤填胸等等) [问题三] 同学们,冰心老人读的这些书你们读过吗?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感受?或者有其他不同的感受,说说看。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很好,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后你们还可以继续交流。下面,我们结合冰心的感受一起来归纳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要点提示:()获得美的享受;()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帮助;()提高品德修养)(四)小结

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参考教案

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

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

《忆读书》教学设计

1、《忆读书》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主题体现她的“爱的哲学”的思想。 2、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与温度计”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四、教学器材 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 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忆读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忆读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忆读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 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 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生畅所欲言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

四年级科学《温度和气温》教学设计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度计的使用: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忆读书》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忆读书》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目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 (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的经验之谈。 3、作者: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

忆读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3、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作者读书的好处及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多媒体出示语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踊跃发言。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博学多识的孩子,一定看过不少的书吧。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我国现代女作家冰心与书的故事。 3、板题:忆读书 4、出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作者读书的好处及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 (2)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冰心一生的读书体会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谁能就这九个字说说自己的理解?(生说) 过渡:正是因为冰心读的书多,才能感受到书的好,从而会判断好书的标准。那冰心一生都读过哪些书呢? 三、出示自学提纲一(多读书) 你能从文中找出冰心读了哪些书吗? 1、生答 2、师生共同概括: (1)七岁开始《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满江红》(岳飞)《声声慢》(李清照)《茶花女遗事》(小仲马)《聊斋志异》(蒲松龄)《封神榜》《荡寇志》《精忠说岳》(2)直至老年,仍读万卷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过渡:既然作者读了这么多书,她从书中得到了哪些好处? 四、出示自学提纲二(读书好) 小组合作读文,找一找读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好处? 用“~~~”准确的画出来。 1、小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关于“读书好”的内容进行概括。

人教版初中物理《温度》教案、教学设计

3.1《温度》教学设计

题引导 温度计: 其次, 利用问 思考 1、自制温度计放在热水和冷水中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2、你能否知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展示构造】小瓶太大,可缩小为玻璃 泡;液体可选用酒精、煤油 和水银等。 认识桌面上的各种温度 计,进行观察比较, 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行比较,使学生形象认识温度计的测温原理。该环节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再通过动画展示,形象认识温度计的具体改进方法。 二、摄氏温度 (活动三)1、摄氏温度的规定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常用 温度计,自学教材“摄氏温度”这部分 内容。 思考:1、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 是什么? 2、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课件展示】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学生自学,完成思考题。 初步认识摄氏度以及摄氏度 的规定。 观看动画形象认识1℃ 的规定。 摄氏度的规 定这一教学 环节,利用 多媒体动画 进行演示, 生动直观,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冰水混合物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100 沸水 记作1℃

绍估测温度的方法。 1【知识迁移】结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教材,了解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并思考被测温度能否超过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 课件播放视频: 温度过高而使温度计被胀破 简单介 【想一想】展示使用温度计测水温的 一些做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

1 2 以小组 认真读数 填入实验 下面几种做法,哪种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3 4 【媒体展示】展示读数时的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哪个视线是正确的。 俯视 【提问引导】除了读数仰时,视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我们能不能在温 度计放入后,就立刻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读数?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温的方法。 估、认、浸、等、读、记 【学以致用】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小组讨论交流: 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正 确的方法。 认真观察,比较总结:平视是正确的。 讨论交流: 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且仍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否则测温不准确。 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学 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幻灯片展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及读数方法更直观,比 手 指 估 测 感 觉 温 度 凉水温水热水 实验温度 较得出正确 为单位,动手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 使用方法。 表格。 教师巡视,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示纠正。

忆读书一等奖教学设计精品合集

忆读书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八十九岁时写的,这篇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夹以议论;后半部分以“议”为主,夹以记叙,主旨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 【教学目标】 1. 自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要部分,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生涯中悟出的读书体会,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理解并力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欣赏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要自己用心去体会。 3.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1 个,其中多音字2 个,写字10 个。 4. 理解“津津有味、悬念、气愤填胸、索然无味”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 朗读课文,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读书的兴趣。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学生搜集相关的名著资料。 2.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文中名著的资料,检查预习情况,师做适当补充。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记叙顺序,感受冰心奶奶“读书多”。 第二课时(详案)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还记得是哪些问题吗? 二、体会“读书好” 1. 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来说明“读书好”的,那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试着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四人一组交流,请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长知识助写作得快乐学做人)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要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_37

《气温的变化》科学与数学融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折线统计图是表现数据的方式之一。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单式折线统 计图。 2、知道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气温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理解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的读图分析。 ★科学与数学跨学科整合设计思路: PISA阅读水平评估立足在“为学习而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推断、思考、评价文章的意义。我们也不难发现,用图表表现的题目占绝绝大部分,无论是阅读、科学还是数学本身,都离不开这种最自然、直接又有效的表达方式。这是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数学的气息,人们开始习惯于结合数据用表格、图象和图形等方式表词达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图表信息。如何阅读这些数学图表信息,成为孩子们日后生活的很重要的水平。 四年级的同学只学习过单式的条形统计图,要到五年级下学期才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读图与作图,故教科版的科学教材在《天气》一单元也仅仅使用条形统计图实行分析。但对于气温的变化来说,其实使用折线统计图更直观,所以我们设计了《气温的变化》一课,以培养学生的

读图水平为核心目标,先教会学生读折线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发现气温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气温的变化让孩子们理解到科学的结论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很多数据,并且通过度析无数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数据的收集。 1、出示同学们收集的两周天气情况数据表,并表扬那些每天都坚持收集的同学。 2、通过故事说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的重要性。 简单介绍澳大利亚一位农场主贝尔菲尔德先生坚持了45年,记录每一天的气象资料。这些数据为科学家研究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使气候变化提供了珍贵的数据。科学家们收集数据后还要将数据整理成图表,才能实行分析,有所发现。 二、数据整理的方法——绘制图表。 1、把课前收集的数据实行整理,能够绘制成图表。 2、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后面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铺垫。(条形统计图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3、通过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体现知识的迁移。 4、生通过与条形统计图对比,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5、汇报交流。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①统计的内容相同。 ②都有横轴,而且都是表示年份。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温度说课稿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温度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 ②SI单位:开尔文(K)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想 1.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2.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的目的是: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3.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住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7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