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学院:

姓名:

专业:

学号:

日期: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进展

摘要: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主要涉及卵和仔鱼的发育,仔鱼最佳饲养条件、饲料密度、营养、生长、临界期、饥饿、捕食、环境耐力和毒性反应等和渔业密切相关的诸因子,是鱼类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菌种培育的基础。近二、三十年来,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已成为水产科学的一个崭新领域,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鱼类早期生活史一般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但在鱼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中,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对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时期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关键词:鱼类早期生活史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

一、鱼的胚胎发育期

鱼类早期生活史一般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但在鱼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中,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对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时期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

胚前发育在卵膜内进行,从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一个活动的幼体,最后破卵膜孵出,这个时期常称作孵化。

胚后发育指从孵出到能够开始摄食外界营养的时期或主要器官分化为止。

胚胎期是指从受精的瞬间至转为外元营养时期,这个时期内鱼类依赖其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生存。此期可分为三个时期:卵裂期、卵壳内发育的胚胎期和卵壳外发育的自由胚胎期,自由胚胎期又称为前期仔鱼。

由于胚胎期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到胚体从卵膜中孵化出为止,在此期间,胚体在卵膜的保护下,完成从细胞分裂到心脏搏动、肌肉效应发育过程。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卵裂期、细胞分化期、器官初步分化期、孵出期。卵裂期内受精卵从动物极、植物极分化到细胞逐渐分裂直到形成桑椹胚;细胞分化期内胚盘开始向植物极下包形成胚环和胚盾;器官初步分化期内,胚体逐步分化出眼囊、嗅囊、听囊、心脏原基,血管贯通,开始血液循环;孵出期肌肉效应,胚体摆动直至孵出。但由于胚胎没有独立活动的能力,其生存取决于外界条件。

二、仔鱼期

仔鱼期是是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尚未具有成鱼特征的时期。这种划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方法的依据是鱼类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概括性强,可适用于各种鱼类。但是由于鱼类早期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发育持续时间长,形态变化大,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征都描述清楚,因而不易筛选识别特征。

卵性硬骨鱼类的仔胚从卵膜中孵出,便进入了仔鱼期;而当仔鱼期发育到体透明等仔鱼特征消失,各鳍鳍条初步形成,特别是鳞片开

始形成时,标志着仔鱼期结束。

仔鱼期又可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

早期仔鱼指的是从孵化到卵黄吸尽开始外源性营养阶段的仔鱼。在这一发育阶段,仔鱼主要逐步完成一系列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功能发育,比如视觉器官(眼)、听觉器官(耳)、呼吸器官(鳃)、消化器官(颔、肠道)的发育。随着这些器官的发育过程,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也逐渐被消耗。但这一时期运动器官鳍的发育缓慢,运动能力较弱,营浮游生活,开始从内源卵黄营养转入外源摄食营养。早期仔鱼大多在卵黄耗尽前的短时间内开始向外界摄食,因而构成了一个内源和外源同时构成的混合营养期。

晚期仔鱼指的是卵黄囊和油球耗尽开始到各鳍鳍条发育完整,特别是鳞片开始出现这一阶段的仔鱼。这一发育阶段仔鱼的鳍褶逐渐分化出鳍条,骨骼钙化,游动和觅食能力增强,从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完全外源性营养。仔鱼在经历一个变态期后,进入稚鱼期。

三、稚鱼期

稚鱼期从鳞片开始出现到全身被满鳞片为止。鳞片发育完全是稚鱼期结束的标志。在这一发育阶段,鱼类的鳍褶消失,鳍条分化完全,开始长出鳞片(有鳞鱼类),形成侧线,完善侧线的感觉动能,胃、肠等消化器官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均达到各个种的成鱼期,主动觅食能力进一步加强。

稚鱼期乃仔鱼变态的延续,将完成仔鱼到幼鱼过渡的阶段。育苗

生产上通常将鱼苗在稚鱼期结束前,稚鱼仍处于浮游生活时便将鱼苗捕获分级筛选进入生产上的标粗(中苗培育)阶段,以有效的避免进入幼鱼期后严重的自相残杀。

四、鱼类的食性

(一)摄食类型

根据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性质分类:

⑴植物食性的鱼类

⑵动物食性的鱼类:温和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鱼为食)

⑶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性

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

根据鱼类所吃的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分类:

⑴浮游生物食性

⑵底栖生物食性

⑶游泳生物食性

根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分类:

⑴狭食性

⑵广食性

有些鱼类吃的食物比较多样,往往可以划入两种食性类型。(二)摄食方式

捕食:大多数凶猛肉食性鱼类的摄食方式。

滤食:食浮游生物的鱼类,通过细密的鳃耙过滤食物。

研磨:以甲壳类或软体动物为食,常有臼齿

刮食:以锐利的下唇刮食丛生植物或底栖硅藻。

吸食:海马、海龙等,口呈长管状,以吮吸的方式摄取水层的糠虾等无脊椎动物。

寄生:如盲鳗,七鳃鳗等

(三)摄食的形态学适应

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各自食性类型和摄取方式的形态学特征。一般来说,每一种鱼对喜好的食饵生物都有特定的形态学适应。鱼的体形、感觉器官适应于搜索、感知、口、牙齿,鳃耙适应于摄取,而胃、肠构造也适应于消化这种食物。

五、鱼类的运动方式和游泳速度

鱼类种类繁多,生活史复杂,为实现不同生理活动所采用的运动方式也不同。衡量鱼类运动能力的指标有耐受力(Endurance)、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和爆发游泳速度(Burst swimming speed)等(Reidy et al,2000)。前两者主要反映鱼类的持续运动能力,而后者反映鱼类的加速运动能力。鱼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其持续和加速运动能力也可能不同。一般认为与加速运动相关的爆发式游泳速度可能决定了鱼类的逃逸、穿越激流和伏击捕食等行为的成功概率;而对于滤食性鱼类或海洋洄游鱼类则需要有较强的持续游泳能力。已有的研究发现由于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差异不仅导致鱼类所擅长的游泳

方式不同,而且使鱼类在持续运动能力和爆发运动能力之间存在着权衡(Trade-off),即当某种与的持续运动能力表现突出的时候,其爆

发运动能力可能会较弱。因此有关鱼类运动能力的研究对探讨鱼类的运动生理的适应机制和理解鱼类运动进化的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外,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水利设施常常导致鱼类传统迁徙路径发生巨大的改变,进而使鱼类无法完成迁徙过程(Larinier,2000);尽管国外大部分水利工程设计建造了高昂的过鱼设施,但由于设计单位缺乏相关的基础资料以及不能科学的运用这些资料,但任会导致鱼类无法通过“过鱼道”,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鱼类种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灭绝(Belford and Gould 1996)。我国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规模宏大,因

此对土著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也就显得更为迫切,然而目前尚未见该方面的正式报道。对南方鲇摄食代谢的研究发现:南方鲇在饥饿的条件下静止代谢率下降,恢复摄食后摄食代谢耗能下降,但摄食代谢时间延长。而重复摄食导致摄食代谢耗能增加,功率上升速率增加,摄食代谢时间有缩短的趋势。可见南方鲇在这两种选择压力下也存在一个“消耗-获利”的权衡;当食物资源短缺,能量效率

的压力更大,南方鲇更倾向于采取保存能量的对策,代谢能力下降以及少能量的消耗;而当食物资源丰富时,南方鲇提高生理功能,维持能量消耗增加;尽管能量效率可能有所降低,然而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快速生长并保持高度的应激能力,即采取了快速周转(run fast)的能力适应对策(Mueller and diamond,2001)。在遭遇

饥饿时,南方鲇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一部分个体节过程中代谢率迅速下降,节约了维持能量消耗,另一部分个体代谢率下降相对缓慢。当重新摄食时,前者摄食代谢峰值和摄食代谢耗能较低,但消化时间更长。这说明南方鲇的两种不同类型个体即使在完全相同食物资源变动的条件下种内页存在着不同能量适应对策(Fuetal ,2005e).

六、鱼的外形特征

1、形态:

纺锤形:也称基本型(流线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

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平扁形: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棍棒形: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

侧扁形: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

宽。

2、鱼鳍:鱼类的附肢为鳍,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

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

3、皮肤: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

4、鱼鳞:软骨鱼的鳞片称盾鳞。硬鳞与骨鳞通常由真皮产生而来。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楯鳞、硬鳞、侧线鳞三种类型。

5、骨骼:鱼类具有发达的中轴与附肢骨骼,对于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与内脏,支持体驱以及整个身体的活动有重要作用。中轴骨骼由头骨(胸颅与咽颅)和脊柱组成。咽颅是围绕消化道最前端的一组骨骼,用来支持口和鳃。脊柱由许多块椎骨组成。

6、肌肉:鱼类的平滑肌和心脏肌与高等动物无大差别,但横纹肌分节现象明显,分为体节肌和鳃节肌。躯干部肌肉按节排列呈弓形。

七、鱼的内部特征:

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鱼类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它由脑、脑神

经、脊髓与脊神经构成,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为外周神经。鱼类虽有属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但是相当原始,说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仍是很低等的。

2、感觉: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水

生脊椎动物特有的侧线器官。某些鱼类还能感觉到磁场,从而判定方向。

3、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由漏斗柄连于第三脑室(间脑室)的

底部。硬骨鱼类的脑垂体由前叶、间叶、过渡叶及神经组成,前三部分称为腺垂体或主叶,神经部称神经垂体或后叶。前叶的后方为间叶,间叶的后方为过渡叶。

4、甲状腺:鲤鱼的甲状腺系由鳃笼底部发生,成零星小块(小囊)

分散在咽喉区腹主动脉的腹面、基鳃骨和胸骨甲状肌处。

5、后鳃体:由最后鳃裂的上皮细胞发生,位于食道及静脉窦之间。

后鳃体能产生降血钙素,预防血钙含量过高,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解体。

八、鱼的生活习性

1、运动:主要靠按节排列于身体两侧的肌肉交替收缩,使体躯与

尾鳍左右摆动而前进,其他鳍起平衡与转向作用。某些鱼的鳍经变态后还具有攻击、自卫、摄食、生殖、发声、爬行、滑翔、跳跃、攀援、呼吸等功能。

2、摄食消化:鱼类的食性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草食性、

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消化器官分为口、口咽腔、食道、骨、

肠、直肠、肛门等几部分。鱼类食物的消化与胃肠的收缩运动

有关,还受外界的水温、溶氧量、摄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状等

因素有关。

3、呼吸:鱼类除用鳃呼吸外,还有辅助呼吸的方式,如肠呼吸、

皮肤呼吸、口腔呼吸、褶鳃呼吸、鳔呼吸等。鱼类有两个鼻孔,

但不通口腔(仅肺鱼和总鳍两个亚纲除外)。

4、血液循环:鱼类的血液循环为非混血循环,是单循环,动脉搏

中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循环效率较混血循环高。

5、排泄渗透调节:鱼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肾,由许多肾小管连接

肾小体组成。液态代谢废物经肾小囊过滤后由中肾管排出体外。

鱼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由肾和鳃来完成。

6、循环呼吸:鱼类的心脏一般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圆锥

组成。血液由心脏经腹侧主动脉进入鳃区,经气体交换后的血

液,离开鳃区分头向全身各处组织供血。全身血液通过静脉系

统返回心脏。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鳃的呼吸面就是鳃小

片,其面积很大。

7、繁殖方式:鱼类一般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成对。软骨鱼类

一般为体内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数硬骨鱼为体外

受精。所产之卵淡水鱼为沉性或浮性,海水鱼均为浮性。鱼类

的性成熟与种类、营养、水温、光照等有很大关系,并由促性

腺激素调节。受精卵经一定时间后孵化,仔鱼脱膜而出。鱼的

一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未成熟期与成鱼期。其中仔鱼期死

亡率最高。

鱼类受精和发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种:

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未产出前,雄鱼通过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鳍脚、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鱼生殖孔内,卵在体内受精后不久,卵成熟后,排出体外发育。

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九、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意义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是鱼类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苗种培育的基础(郑怀平,1999)。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作为鱼类整个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发育阶段成活率直接关系到鱼类的年际补充量的大小,是引起种群数量变动和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尺度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等密切相关(Chambers et al.,1997)。

参考文献:

《鱼类生长变异的生物能量学机制》崔奕波解缓启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

《营养状况对南方鲇摄食代谢和能量分配的影响》付世建中科院水

生生物研究所2004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殷名称水产学报1993

《鱼类仔鱼期的营养与生长》殷名称水产学报1995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营养与摄食》郑怀平盐碱工学院学报1999

2016湖师院鱼类学期末试题(不完整)

选择题 1.鳜鱼的鳞片为(B) A.栉鳞 B.圆鳞 C.刺状鳞 D.棱鳞 2.有胃鱼类其胃的贲门部是在近(C)处 A.口咽腔 B.肠道开始 C.食道 D.鳔咽管之后 3.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C) A.背鳍 B.尾鳍 C.胸鳍 D.腹鳍 4.鲤鱼摄食方式是(C) A.啃咬 B.刮取 C.翻掘 D.掠食 5.延脑后方与脊髓相接,脊髓直接通入(B) A.椎体中央 B.髓弓内 C.髓弓上方 D.髓棘内 6.大口胭脂鱼隶属于(B) A.鲤科 B.胭脂鱼科 C.鳅科 D.平鳍鳅科 7.下列鱼类中属于鲱形目的是(A) A.鲥、鳓 B.攀鲈、鲳 C.鲻、鲮 D.青鳉鱼、食蚊鱼 8.鲢、鳙的雄性个性,其(A)上珠星分布明显 A.头部 B.胸鳍条 C.腹鳍条 D.臀鳍条 9.团头鲂属于(B) A.水层产卵鱼类 B.草上产卵鱼类 C.水底部产卵鱼类 D.其它基质产卵鱼类 10.鱼消化管道的肌肉属于平滑肌,称为骨骼肌的是(B) A.平滑肌 B.横纹肌 C.心脏肌 D.括约肌 11.白鲢的主要食物是(B) A.原生动物 B.浮游植物 C.固着藻类 D.轮虫 12.鱼类最适宜的pH为(C) A. 4-5.5 B. 5-6.5 C. 7-8.5 D. 9-10.5 13.黄鳝摄食时间(A) A.夜间摄食 B.白天摄食 C.傍晚摄食 D.白昼均摄食 14.淡水中以肠辅助呼吸的是(A) A.泥鳅 B.黄鳝 C.斗鱼 D.鳗鲡 15.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鲟科鱼类是(C) A.中华鲟 B.长江鲟 C.鳇 D.西伯利亚鲟 16.鲫鱼的尾鳍呈(B) A.新月型B.叉形C.平截型D.凹型 17.鱼的呼吸场所在 C 上。 A.鳃片B.鳃丝C.鳃小片D.鳃耙 18.下列鱼类具有护幼、护卵习性的是A 。 A.乌鳢B.银鲴C.赤眼鳟D.棒花鱼 19.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C) A.鲸鱼B.鳄鱼C.海龙D.娃娃鱼 填空题 1.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由真皮产生,根据露出体外的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栉鳞、圆鳞

海水鱼类饲料配方的营养与特性

海水鱼类人工配合饲料的营养与特性 1.钙一般在淡水鱼的预混料中钙的含量较多,因为淡水中溶解的钙少,而海水中溶解的钙则趋于饱和,所以海水鱼中钙的补充就少。事实上,如果过多的钙进人鱼体,超过肾功能的负荷,就会抑制生长,所以在借用淡水鱼预混料配方时,要根据养殖海水盐度的高低作适当的调整,高盐度应少添加,低盐度应多添加,但不管水质如何变化,钙对鱼类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2.磷磷在水中基本上是一种限制因子。水环境中能提供的量有限,所以大部分需要从饵料中获得。分析结果证明,海水鱼组织中的磷含量比一般陆生动物和淡水鱼类要高得多,这种生理生化上的差异,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显然在海水色的预混料中应多添加磷,但是过多的磷又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对某一个养殖品种的钙磷需求和钙磷比一直是引起关注的。另外,磷在不同品种的海水鱼中代谢吸收也不同,如大洋性鱼类狮鱼、鲸鱼等,代谢的速度比一般底栖鱼类蝶、纣、石斑鱼要快得多,因此在配制牙解和石斑鱼的预混料时,与大洋性鱼类相比,磷含量就要减少,否则就会影响鱼的生长。 3.铁 从海水鱼生态环境来看,海水中铁的含量不多,因为偏碱性。至于淡水中铁的含量有多有少,则需看具体水质。因此,一般淡水鱼的铁元素补充多少,影响不大,但是海水鱼的需要量应该满足,当然不同种的鱼需求量也不同,过量添加除成本提高外,也会造成代谢及消化吸收上的障碍,从生理上看,大洋性海水鱼的肌红素含量需求较大,比底栖性鱼类要高得多,每一个肌红素中都含有一个铁原子,因此在矿物质中铁的添加量要高,如果使用这样的配方来饲养沿岸性鱼类就应降低铁的添加量。 其它许多种元素,如铜、锌、铝、镁、钾、钠、碘、硒等,都各有不同的生理作用,添加量适宜就会促进生长,反之就会抑制生长,这些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五、从生理生态及加工过程中对维生素的需求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和脂肪,维生素需要量甚微。动物从外界(经常是饵料)摄人维生素以维持正常生长、繁殖和健康。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八种水溶性维生素需求量相对较少,其主要作为辅酶,被叫做 B 族维生素。另外三种水溶性维生素即胆碱、肌醇和维生素C,其需要量较大,虽不作辅助酶,但具其它功能。维生素儿

鱼类生态学试题。

一、名称解释 01.生态系统 02.夏轮 03.生长比速 04.生长常数 05.饵料系数 06.产卵温度 07.仔鱼期 08.繁殖力 09.成熟系数 10.产卵场 11.生殖痕 12.索饵系数 13.剩余群体 14.食谱 15.选择指数 16.充塞指数 17.性成熟 18.排卵与产卵 19.怀卵量 20.性周期 21.副轮 22.产卵轮 23.年轮 24.肥满度 25.生长率 26.洄游 二、填空题 01.各种鱼类对温度适应情况差别很大,可以将所有的鱼类划分为三类热水性______,__温水性_____,__冷水性_____. 02.温度对鱼类代谢活动的影响,可用__基础耗氧_____或___活动耗氧____. 03.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__鳃__来与水中的___溶解氧_____进行气体交换,而不能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氧. 04.水体的缺氧,会引起鱼类呼吸中枢的兴奋,将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缺氧时, 则产生___浮头___现象. 05.研究鱼类的生长是以_____生长率____来表示的. 06.根据各种鱼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的性质,可以将鱼类的摄食类型分为以下三 类:___肉食性_____,___草食性______,____杂食性____. 07.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浮游生物随着水流进入口咽腔,然后通过细密的___鳃耙____过滤食物. 08.为了估计鱼对某种食物的选择性,可以利用__选择指数_____来计算.

09.如果选择指数__为正___,那就表明该饵料对象被鱼所选择;如果选择指数__为负___,就是被鱼所放弃. 10.分析初次性成熟的年龄是划分__补充群体___和__剩余群体___的重要依据. 11.在鱼类繁殖过程中,最明显的温度关系是鱼类产卵的 __温度____. 12.大多数鱼类性成熟后是每年生殖___一次____,性腺发育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13.___小生长期____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___大生长期____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 14.鱼类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随着年龄而增大的,到了高龄以后繁殖力的增长__减缓__. 15.营养条件恶化时,鱼的绝对怀卵量会__急剧减小____. 16.溯河鱼类在洄游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____渗透压的调节________. 17.大麻哈鱼产卵洄游的另一特点是__回归____性特别强. 18.在被动洄游和主动洄游中 ,___被动洄游_____是生物在运动中不消耗能量,随水体移动. 19.通常是按照鱼类洄游的不同目的而划分为 ____越冬洄游____,____索饵洄游______,____产卵洄游______. 20.鱼类在进行越冬洄游前,必须达到一定的___肥满度___和__含脂量_____. 21.我国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及大麻哈鱼等在产卵洄游中 ,水流对它们具有__引导_______作用. 22.研究鱼类洄游的基本方法是___标志放流法___________. 23.延长精子寿命的方法很多,主要有__低温___,__常温___,__冷温___三种. 24.生死痕在__鲑__鱼类中最为明显. 25.由江河游向海洋的降河洄游,属于这一类型的代表以_鳗鲡___最明显 . 26.鱼类的繁殖力可以分为 __绝对繁殖力_____和____相对繁殖力____. 27.___出现频率法______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常用的测定饵料成分的方法. 28.鱼类昼夜摄食的变化一般取决于__鱼类辨别饵料方位_____的方法,但又与饵料对象的___行动__有很密切的联系. 29.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情况 ,可将鱼类分为四大类群 _____淡水鱼类_____,___海水性_____,___河口性______,___洄游性______. 30.在鱼类的辅助呼吸器官中,鳗鲡常常以 __皮肤____呼吸作为它的辅助器官 . 31.按鱼类耐受盐度变化适应能力大小,又可将鱼类分为 ____广盐性___和___狭盐性____. 32____狭食性鱼类_______往往是在食物保证程度而饵料基础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 33.选择指数为 _零__时,表示鱼类对这种成分没有选择性 34.鱼类生活的水环境由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构成。 35.根据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划分为热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三类,鲤、鲫鱼属于温水性。

第四节 肉类的营养特点

肉类的营养特点 一、畜禽肉类的营养特点 (一)蛋白质 氨基酸在种类和比例上接近人体需要,易消化吸收,所以畜禽肉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为利用率高的优良蛋白质。 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间质蛋白,主要是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必需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如色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质量分数很少,蛋白质的利用率低,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此外,畜禽肉中含有一些含氮浸出物,是肉汤鲜味的主要成分,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嘌呤碱、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使肉汤具有鲜味。 (二)脂肪 畜肉的脂肪质量分数因牲畜的肥瘦程度及部位不同有较大差异。育肥的畜肉脂肪可达30%以上,如瘦羊肉含脂肪18.9%,肥羊肉则可达35~45.7%;瘦猪肉含脂肪23.3%,肥猪肉可达42.1%。 同一畜体肥肉的脂肪质量分数多,瘦肉和内脏脂肪质量分数较低,如猪肥肉脂肪质量分数达干重的90%,猪里脊含脂肪占干重的7.9%,猪前肘含脂肪31.5%,猪五花肉含脂肪35.3%,牛五花肉含脂肪 5.4%,瘦牛肉含脂肪2.3%。 畜肉类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少量卵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禽肉脂肪熔点低(33~40℃),易于消化吸收,含有20%的亚油酸,营养价值较畜类的高。 (三)碳水化合物 畜禽肉中的碳水化物质量分数极少,一般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广泛的存在于动物组织或组织液中。主要形式为糖原,肌肉和肝脏是糖原的主要储存部位。 (四)矿物质 畜禽肉矿物质质量分数为0.8~1.2%,瘦肉要比脂肪组织含有更多的矿物质。肉是磷、铁的良好来源,在畜禽的肝脏、肾脏、血液、红色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血色素铁,生物利用率高,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肉中钙主要集中在骨骼中,肌肉组织中钙质量分数较低,仅为7.9mg/100g。畜禽肉中的锌、硒、镁等微量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则与畜禽饲料中的质量分数有关。 (五)维生素 畜禽肉中维生素较多的集中在肝脏、肾脏等内脏,以B族维生素、维生素A的质量分数丰富。相比而言,禽肉的维生素质量分数较畜类高1-6倍,而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E。 二、水产品的营养特点 (一)鱼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 鱼类肌肉蛋白质质量分数一般为15~25%。肌纤维细短,间质蛋白少,组织软而细嫩,较畜禽肉更易消化,其营养价值与畜禽肉近似,属于完全蛋白质。 鱼类的外骨骼发达,鱼鳞、软骨中的结缔组织主要是胶原蛋白,是鱼汤

鱼类生态学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考试 鱼类生态学试卷 (课程代码 322075) 一、名称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年轮 年轮(nián lún,annual ring)指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鱼类中鳞片年轮指当年秋冬形成的窄带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宽带之间的分界线。 2. 瞬时生长率 就是当时间间隔趋于零时,为单位时间内某一生长指标的变化量 3. 繁殖力 鱼类的繁殖力一般是指怀卵量,即雌鱼在产卵前卵巢内的成熟卵粒数。在统计怀卵数量时,通常只统计成熟的卵粒,不计算较小的卵母细胞。但也有认为凡是开始积累卵黄的小型和中型卵都应计入。 4. 日粮 是指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 5. 排卵与产卵 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6. 丰满度 衡量鱼体的肥胖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就是由丰满度来表示的 7. 成熟系数 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 8. 临界期 在高潮期与低潮期相互转换的时期称为临界期. 9. 洄游 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10.生态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 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二、填空题 ( 每空0.5分,共15分 ) 1. 鉴定鱼类的年龄多采用鳞片,此外还有脊椎骨、腮盖骨、 匙骨、鳍条和耳石等硬组织作鉴定材料。 2. 根据各种鱼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的性质,可以将鱼类的摄食类型分为以 下三类:_肉食性_____,___草食性______,____杂食性__ 。 3. 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常用的测定鱼类饵料成份的方法。 4. 分析初次性成熟的年龄是划分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重要依据。 5. 研究鱼类洄游的基本方法是_标志放流法__。 6. 根据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划分为热水性、温水性 和凉水性三类,鲤、鲫鱼属于温水性。 7. 鱼类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8. 取得鱼类生长速度资料的途径有饲养法、年龄鉴定统计法、生 长退算法等。 9.解剖一尾体重 5kg 的雌草鱼,内脏重 1000g ,卵巢净重 800g ,每 4g 卵巢 经计数为2660粒卵,其性腺成熟系数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分别 为、。 10. 11.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胚胎期、仔鱼期和三个发育期。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只能用来划分特定区域中某指定鱼类的生长阶段的指标是 A 。 A: 生长指标 B: 生长常数 C: 生长速度 D: 生长方程 2. 我国鲢鳙的幼苗在保持含氧充足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超过100mg/l时,便出现 C 现象。 A: 呼吸困难 B: 立即死亡 C: 引起死亡 D: 昏迷仰卧 3. 生活于静水湖泊或池塘中的几种鲤科鱼类溶氧的要求夏季在 B 时已足够。 A: 2--0.5mg/l B: 4mg/l C: 5--6mg/l D: 0.5--3mg/l 4. 下列鱼中 A 为热带鱼类。 A:大麻哈鱼 B:革胡子鲶 C:大黄鱼 D:鲈鲤 5. 下列鱼中 C 是第一次产卵后即绝大部分死亡。

各种淡水鱼的营养价值大全

各种淡水鱼的营养价值大全 来源:西祠胡同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6日 点击数:39 鲈鱼,淡水鱼古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可见鲈鱼的肉质鲜美。鲈鱼能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安胎,治水气,食之益人。作腌制鱼尤好,晒干,很香美。鲈鱼的鳃、肉都可入药。其鳃性味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可用以治疗小儿百日咳。其肉性味甘、温,有健脾益气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痛、脾虚泄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消瘦等症;若手术后食用亦能促进伤口生肌愈合。鲤鱼,淡水鱼鲤鱼的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可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食疗本草》说,赤小豆和鲤鱼烂煮食之,治疗脚气和大腹水肿。《本草纲目》在介绍赤小豆与各种肉禽制作利水消肿的药膳时,排在第一位的也是鲤鱼。赤小豆炖鲤鱼,最宜用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也可作为肾脏病水肿的辅助治疗食品;妇女妊娠水肿,食用本方可补养消肿;产后乳汁不够,也宜食用、有补养催乳的功效。 鲶鱼,猫鱼淡水鱼鲶鱼不仅像其它鱼—样,含有丰富营养,而且肉质细嫩美味浓郁,易消化、刺少、开胃,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鲶鱼有二十几种做法,其中水煮鲶鱼、麻辣鲶鱼、大蒜烧鲶鱼、滋补鲶鱼头等很受欢迎。其中水煮鲶鱼不是很辣,但肉质细腻鲜美。麻辣口味的大蒜烧鲶鱼,则是香辣诱人。如果您想大补,可来一个滋补火锅仔,有花旗参、沙参、党参、淮山、苡仁、大枣、枸杞等作调料,既有滋补效果又美味可口。另外这里的辣椒取自贵州的小灯笼椒,如加上冰糖泡制会很香甜,可去掉辣椒的火气,因此即使怕长痘痘的女士也可大胆品尝 鲫鱼,淡水鱼鲫和鲤鱼同类,是饮食中常见的佳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为鲫鱼含动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常吃鲫鱼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中医认为鲫鱼能补虚、温中下气、利水消肿,清烧能治胃肠道出血和呕吐反胃。外用还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尤其是治疗产后乳少更有独到之处。吃鲫鱼能开胃健脾、调营生津,这样不仅补充了生成浮汁的营养蛋白,而且脾健则能使乳汁分泌,因此吃鲫鱼对乳汁少、乳泌不畅的产妇确有增加乳汁分泌的效果。 草鱼,淡水鱼草鱼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广东民间用以与油条、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胆性味苦、寒,有毒。动物实验表明,草鱼胆有明显降压作用,有祛痰及轻度镇咳作用。 梭鱼,狗鱼淡水鱼。狗鱼是在北半球寒带到温带里广为分布的淡水鱼。口像鸭嘴大而扁平,下颌突出。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除了袭击别的鱼外,还会袭击蛙、鼠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现状

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研究现状 摘要:从必需脂肪酸种类、对鱼类的影响、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必需脂肪酸营养的研究状况,以期为脂肪研究和合理饲料配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必需脂肪酸种类必需脂肪酸需要量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脂类不仅是生物的能量储存库,而且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与细胞识别和组织免疫有密切关系;此外,脂类物质参与激素和维生素代谢,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和生理学调控功能。鱼体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有的脂肪酸鱼体本身可以生物合成,有的则不能或合成量很少,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要,必须由外源供给补充。那些为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EFA),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必须符合下列特定的分子构型:1)在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的二乙烯基甲烷链结构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2)双键必须是顺式构型;3)距离羧基最远的双键,应在由末端-CH3数起的第六与第七碳原子之间。必需脂肪酸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不能由动物自己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饲料中提供。鱼虾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必须从饲料中吸收,但鱼虾具有将亚油酸和亚麻酸转化为同系列更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1.鱼类必需脂肪酸的种类 大多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 (C18:3)。一般鱼体本身只能合成n-7、n-9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而不能合成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因此,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鱼类生存和生长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而异。不同脂肪酸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与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有关。温水性鱼类对必需脂肪酸需求与冷水性鱼类差别很大,冷水性鱼类需要的n-3序列数量>n-6序列的数量。虹鳟饵料中添加C18:3n-6或C18:3n-3,会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而且同时使用这两种脂肪酸比单独使用促生长效果更好。鲤鱼对这两种脂肪酸的需求量均为饲料的1%。鳗鲡与虹鳟和鲤鱼一样需要必需脂肪酸。鳗鱼丽添加C18:3n-3后生长显著改善,这与虹鳟相似。添加C18:3n-6和C18:3n-3有相加效果,这与鲤鱼相似。对这两种脂肪酸的需求量,均为饵料的5%左右[1]。德国柏林淡水生态和内陆渔业研究所[1]对虹鳟幼鱼投喂富含十八碳三烯酸 (1 8:3n-3 )、十八碳四烯酸主要是廿二碳六烯酸 (22:6n-3 )的商品饲料,证实廿二碳六烯酸是虹鳟生长发育必需的脂肪酸。 刘玮等[2]认为团头鲂必需脂肪酸除n-3HUFA之外,还应包括18:2n-6和8:3n-3;团头鲂的18:2n-6的需要量比18:3n-3的量要大;在18:2n-6和 18:3n-3之间还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2.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鱼类不同的生发育阶段,对脂肪酸的需要不同。真鲷等海产鱼仔、稚鱼必须直接摄取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饵料才能生长发育[3]。刘镜恪[4]等发现n-3不饱和脂肪酸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都有重要影响。高淳仁[5]等认为,n-3 HUFA为海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而其中 EPA和 DHA对海水鱼类生长、存活、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不同种类的海水鱼类对 n-3 HUFA的需求量略有不同,而饵料中 EPA与 DHA的比例也是影响海水仔、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海水鱼类对不同脂型的脂类的吸收和同化作用不同。在鱼类繁殖期间,鱼类需要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数量大于n-6系列的数量,尤其是雌鱼。 3.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鱼类对必须脂肪酸的需要量依鱼的种类而不同。温水性的鲤鱼,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比冷水性鱼类低,但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艾春香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et 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 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起东南亚 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 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销路 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 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饲源吃紧 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鱼配合饲料, 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草鱼的营养需求 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

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 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 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有关草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 草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如鱼体大小、生理状 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 的影响。 表1. 不同阶段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鱼体重(g 投饲率(% 蛋白质需求量(%饲料资料来源 7-15 2.0 41.7 陈茂松和刘辉男(1976 0.14~0.2 - 41~43 Dabrowski(1977 2.4~8.0 7.0 22.8~27.7 林鼎等(1980 1.9 3~4 48.26 廖朝兴等(1987 3.7 3~4 29.64 廖朝兴等(1987 10.0 3~4 28.20 廖朝兴等(1987

鱼类学试题:2003级鱼类学期末试卷-A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鱼类学(A)姓名: 学年学期:2004-2005-1 学号: 考试时间:2005-01-17 班级: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与答题纸都要写姓名、学号、班级)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es(ELHF): 2、替代食物: 3、模式标本: 4、瞬时生长率: 5、食物选择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6. 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鱼类的生长率不同、达到性成熟年龄与大小不同,是生长式型的()。 A 不确定性 B 可变性 C 阶段性 D 季节性 7. 湖北“春鱼”、庐山“石鱼”和安徽池州的“麦鱼”均为()的幼鱼。 A 栉鰕虎鱼类 B 银鱼类 C 鮈类 D 鳅类 8. 攀鲈的副呼吸器官是()。 A 口咽腔 B 肠管 C 皮肤 D 鳃上器官 9. 食蚊鱼个体很小,其生殖方式为()。 A 卵生 B 卵胎生 C 胎生 D 其他 10. 下列鱼类中,下咽齿数量特别多,呈梳状排列的是()。 A 胭脂鱼 B 鲤 C 鲢 D 鲨鱼 11. 下列鱼类中,鳔具3室者可能是()。 A 鲢亚科 B 鲌亚科 C 鲤亚科 D 鲃亚科

12. 下列鱼类中,胸鳍条特别延长的是()。 A 鳀科 B 鲱科 C 鲑科 D 鳢科 13. 胸鳍带骨中由膜骨构成的部分称为()。 A 初级肩带 B 次级肩带 C 初级腰带 D 次级腰带 14. 视叶发达,纹状体不发达,小脑发达,延脑不太分化的鱼类属于()。 A 中上层鱼类 B 鲤科鱼类 C 鲈形目鱼类 D 底层鱼类 15. 以北方为起源中心,向南扩散分布的鱼类是()。 A 鮈亚科 B 鲢亚科 C 鲱科 D 鲑科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6. 中华鲟的生物学特点包括()。 A 体具5行骨板 B 吻须2对 C 溯河洄游 D 鳃膜与峡部相连 17. 鳃是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此外还具有()功能。 A 排泄氮代谢废物 B 参与渗透压调节 C 排泄尿素 D 吸收营养盐类 18. 区别鲇与南方(大口)鲇的方法是后者()。 A 尾鳍分叉 B 口裂超过眼中部 C 胸鳍前缘锯齿明显 D 须2对 19. 草鱼与赤眼鳟的外形十分相似,但后者具有()。 A 网纹清晰的鳞片 B 2对须 C 眼上方有一块红斑 D 咽齿2行 20. 鱼类个体繁殖力包括()。 A 绝对繁殖力 B 繁殖季节繁殖力C相对繁殖力 D 种群繁殖力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恰当的词、词组或数值填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10分) 21. 鲤科鳅鮀亚科的典型特征为;鲃亚科的典型特征为。 22. 解剖150尾鳡的消化道,其中空肠30尾,摄食鲢的个体计60尾,则鳡的摄食率为%,鲢在鳡消化道中的出现率为%。 23. 团头鲂的鳔为3室,其室最大。 24. 鲇科与胡鲇科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背鳍鳍条。 25. 一尾鱼前肠、中肠、后肠的食物充塞度记录为“2.1.0”,表示这尾鱼的摄食处于状态。 26. 依据洄游的目的,可将鱼类洄游分为索饵、和繁殖洄游3类。 27. 区别乌鳢与月鳢的最简便方法是后者没有。

鲻鱼的营养价值

鲻鱼的营养价值 鱼的种类有很多,做法也不同,并且富含的营养成分也是不同的。那么,生活中吃哪种鱼最好呢?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身的 具体特点,选择最适宜自己补充营养的鱼种。而关于鲻鱼你可了解?现在营养专家就主要介绍下,鲻鱼的营养价值有什么,还有 最适宜吃鲻鱼的人群? 鲻鱼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尤其最适宜体质虚弱的人食用。它还可以采取最常见的清蒸鲻鱼、红烧鲻鱼、白炖鲻鱼、焖鲻鱼和生拌鲻鱼等方法,保证让您享受到其中的新鲜美味。 鲻鱼,别名马鱼、白眼梭鱼、乌头鱼。鲻科鱼类是常见的海产鱼类,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温带水域。鲻鱼的营养价值有哪些?鲻鱼是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肉细嫩,味鲜美,多供 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鱼卵可制做鱼子酱。 ★鲻鱼营养分析

鲻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是冬至前的鲻鱼,鱼体最为丰满,腹背皆腴,特别肥美,常被作为宾馆酒楼的海鲜佳肴。 ★相关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人群食用。 ★鲻鱼制作指导 1. 鲻鱼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 2. 鱼卵可制做鱼子酱。

★食疗作用 鲻鱼肉性平,味甘咸。 具有补虚弱,健脾胃的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其他相关 《开宝本草》: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 《食物本草》:助脾气;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气力。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鲻鱼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开胃,利五脏,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 此外,鲻鱼肉性味甘平,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鲻鱼的挑选技巧 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 综上所述,鲻鱼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如果您属于体虚者或营养不良、贫血等群体,建议平时可以试着多吃鲻鱼。您还可以根据个人喜爱的口味选择清蒸、炖煮或凉拌等,在尽量满足自己味蕾的同时,还能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营养与健康:鱼类及水产品的营养

鱼类及水产品的营养 我国产鱼丰富,约有1500余种。按其产地分为海产鱼与淡鱼。常见的海产鱼如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等。常见的淡水鱼如鲤鱼、 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 鱼肉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水分较多,脂肪较少,是营养价值较高又易于消化的食物。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5.70%,其氨基酸组成与畜肉相似,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之一。其含氮浸出物的含量较畜肉少。 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通常呈液态,易于消化吸收。鱼类的脂肪是容易被空气氧化,故难得保存。大多数鱼类脂肪含量很低,约为1~10%。也有个别含量高者,如鲥鱼含17%。武昌鱼、鲤鱼等均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呈液态,易被人体所消化,消化率达95%左右,易被人体所吸收。但鱼类必需脂肪酸较少,易为空气所氧化,呈黄色,不易保存。 维生素中以B族维生素中尼克酸、核黄素较多。鱼类肝脏为丰富的维生素A和D,尤其海鱼的肝内更多,鲨鱼肝内的维生素A、D可提供药用。鳝鱼及螃蟹中含维生素B2较多。 鱼类钙、磷含量较高。海产品中如海藻、海带、海蛰中富含碘,它可防止脂质在动脉壁上沉着。蛎黄中富含铜及锌,铜能调节心搏,铜锌比不当,易患冠心病。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干小虾(虾皮)的营养价值,除有较多的蛋白质外,最突出的是含钙量为每100克高达7000毫克,还有丰

富的磷和铁。 鲤鱼。为鲤科鲤鱼,因鳞有十字纹理,故得鲤名。含有蛋白质,脂肪,肌酸等。鳞中含有鳞硬蛋白。功能为利尿消肿,安胎通乳,清热解毒。本品在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或养殖。鲤鱼熟食,利水作用较强,凡水湿内盛,症见水肿胀满,水泻,小便不利,以及黄疸,妊娠水肿,均可作为辅助食疗。对痰湿阻滞,气逆咳喘,脘腹痞塞及胎动不安,产后乳汁不下者,有一定治疗作用。烧灰和醋外敷,可治痈肿。 鲫鱼。为鲤科鲫鱼,鱼肉厚,其味尤美自古为人崇尚。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量少,还有一定量钙、磷、铁及维生素A、B等。性味甘、平。有益气健脾,利湿,清热解毒,通脉下乳的作用。主产南海,东海及江南河域中。熟食能补气血,温脾胃。凡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饮食不下,反胃呃逆者,可作补益食养之品。对于脾虚水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者,食鲫鱼亦可作辅助食疗。 草鱼。为鲤科草鱼,又名鲸鱼,以其食草而得名。各地河流,湖泊,水库均有出产。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26.6克,脂肪8.9克,另外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维生素B、烟酸。草鱼性味甘、温。具有暖胃和中,截疟祛风的功效。凡体虚气弱,食减赢瘦者,可作滋补食疗品。本品煮食或煎汤饮,可治疟疾日久不愈、体虚头痛。 黄花鱼。为石首科大黄鱼,是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7.6克,有17种氨基酸。此外尚含脂肪、

鱼类的起源和演化

海洋鱼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海洋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着重将其起源与进化予以综述,最后对今后海洋鱼类的主 要研究方向做一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鱼类起源进化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rine Fish QiXiaoYan [Abstract]: Marine fish has important economic value, its origins and evolution to be reviewed an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re made for 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marine fish,evolutionary,origin 引言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目前鱼类共有21723种,其中海洋鱼类约1.2万种。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1]。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目前,对于海洋鱼类洄游、繁殖、生长及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但对鱼类的起源与进化却鲜见报道,本文就其起源与进化做如下综述。 1、海洋鱼类的定义 以腮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 2、海洋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最早的鱼类进化可追溯到奥陶纪[2]。棘鱼化石发现于4.5亿年前,志留纪和泥盆纪达到高峰,绝灭于石炭纪。棘鱼具鲨鱼样牙和歪形尾,鲨鱼胚胎具棘鱼样成排小腹鳍,故棘鱼类接近软骨鱼,但具硬骨鳞、鳃盖和硬骨,跟接近硬骨鱼的祖先----古鳕鱼类。节颈鱼类(Arthrodira)、褶齿鱼类(Ptycoodondontida)等盾皮鱼类发现于志留纪,泥盆纪末大部分绝灭,少数延续至石炭纪,体被骨质甲板似甲胄鱼,但具下颌、成对鼻孔、偶鳍和歪行尾[3]。软骨和盾皮鱼类的一支演化为软骨鱼类,另一支演化为硬骨鱼类。化石鲨于同时的棘鱼、盾皮鱼解剖结构的比较表明,三者似乎是源自于共同祖先。 泥盆纪的造山、造陆运动形成了新的山系、高原和盆地,海陆分布、地貌和气候发生而来巨大的变化。大陆增加,气候干燥炎热,淡水鱼类常遭受湖沼枯竭、水域变小和变热的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艾春香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et 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 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 起东南亚 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 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 料消耗、销路 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 的提高,其中 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 饲源吃紧 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 鱼配合饲料, 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 草鱼的营养需求 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

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 花费最大的部 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 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有关草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 草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如鱼体大小、生理状 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 的影响。 表 1. 不同阶段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鱼体重(g投饲率(%蛋白质需求量(%饲料资料来源 7-15 2.0 41.7陈茂松和刘辉男(1976 0.14~0.2 - 41~43 Dabrowski(1977 2.4~8.0 7.0 22.8~27.7林鼎等(1980 1.9 3~4 48.26廖朝兴等(1987 3.7 3~4 29.64廖朝兴等(1987 10.0 3~4 28.20廖朝兴等(1987

鱼类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33.物种: 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相互间可以配育(繁殖)的一群生物有机体。 34.亚种: 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种群。 35.双名法: 指物种的学名用两个拉丁文字构成,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36.臀鳞:裂腹鱼亚科鱼类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具有的一列特化的大型鳞片即。 37.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一连串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由许多食物环节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复杂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38.食谱: 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39.选择指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40.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41.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42.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3.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44.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45.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龄。46.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亦是一种假年轮。 47.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48.肥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49.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

鱼类饲料适宜蛋白能量比研究进展

饲料博览2018年第10期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energy Ratio of Fish GAO Liuling,PAN Qing *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 Abstract:The appropriate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in fish feed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nutrition and feed,which is helpful for utilizing energy and protein,improving feed efficiency,saving feed cost as well as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and meat quality in fish.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ietary protein-energy ratio,its effects on physiology and growth of fish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protien to energy ratio were review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dietary protein to energy ratio was prospected.Key words:fish;dietary;protein-energy ratio;influence factors 鱼类饲料适宜蛋白能量比研究进展 高柳玲,潘庆*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广州510642) 收稿日期:2018-08-09 作者简介:高柳玲(1990-),女,广西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通讯作者 摘要:鱼类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能量比是营养与饲料研究的重要内容,适宜的蛋白能量比既有利于鱼类对 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饲料的效率,节约饲料成本,又利于增强免疫机能和抗病力,提高肉质品质。文章综述了饲料蛋白能量比的研究方法、对鱼类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影响饲料蛋能比的因素等,并对鱼类饲料蛋能比发展作以展望。 关键词:鱼类;饲料;蛋白能量比;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963;S9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8)10-0016-06 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影响鱼类的摄食、 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饲料效率、成活率及肉品 质等。蛋白质因其在饲料成本中占比最大,常作为 第一重要的营养素被关注。能量是鱼类生长、发 育、繁殖、活动的第一需要,也是鱼类饲料定量的 基础。饲料蛋白能量水平不适宜,会抑制鱼类生 长,降低生存和繁殖能力,还会增加养殖成本,污 染养殖水体环境。当饲料能量相对蛋白含量不足 时,饲料蛋白质会被转化为能量维持鱼的生存而不是用于生长,浪费了宝贵的饲料蛋白质;反之,饲料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减少最佳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影响生长或造成体脂大量积累,导致过度肥胖,影响食用价值[1]。当能量需求满足时,过高的蛋白质会抑制鱼类生长,限制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增加氨氮排放,加剧养殖水环境污染[2]。保持平衡的饲料蛋白能量比,常需要配合适量的脂肪和糖类,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起到蛋白质节约效应[3-5]。饲料中蛋白能量比的优化,是开发环保、高效配合饲料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综述了鱼类 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 16

最有营养价值的10种鱼

最有营养价值的10种鱼类 1、白令海鱼 白令海鱼独一无二的从鱼种改良到育苗繁殖出来的,零下50度超低温速冻,保证了白令海鱼的色型口味口感,鲜美嫩爽滑,美食美味爽口的鱼肉口感谁吃谁知道;吃了还想吃,健康佳肴适口度深受老人儿童们的喜食。 2、鲤鱼 鲤鱼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消肿有很好的食疗效果。中医学认为,鲤鱼各部位均可入药。鲤鱼皮可治疗鱼梗;鲤鱼血可治疗口眼歪斜;鲤鱼汤可治疗小儿身疮;用鲤鱼治疗怀孕妇女的浮肿,胎动不安有特别疗效。

3、带鱼 鱼肉厚刺少,营养丰富。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适合体虚之人如头晕、气短、乏力、营养不良者食用,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所以,胃口不佳的人,可以考虑在夏天多吃些带鱼。 4、草鱼 1.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5、桂鱼 主治腹内恶血,杀肠道寄生虫,益气力,健身强体魄,补虚劳,另可益胃固脾,治疗肠风泻血。 6、鲫鱼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7、鲢鱼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

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8、青鱼 ⒈青鱼中除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⒉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⒊每百克含蛋白质15.8~20.1克,脂肪2.6~5.2克,磷171~246毫克,镁32毫克,锌 0.94毫克,硒37.69微克,维生素总E0.81毫克。 青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很低的食物。青鱼含有丰富的核酸,可以延缓衰老,营养易被人体吸收,可用于食疗。 青鱼中除含有19、5%蛋白质、5、2%脂肪外,还有钙、磷、铁、B1、B2和微量元素锌,成人每日需锌12-16毫克。 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青鱼体内还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等作用;DHA对大脑细胞、特别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