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1. 《花钟》主要写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表现了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 鲜花的开放

时间花朵

牵牛花

蔷薇关键词

凌晨四点五点左右七点

吹起小喇叭

绽开了笑脸

从梦中醒来

开花了

睡莲

中午十二点左右下午三点午时花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夜来香

昙花

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在暮色中苏醒

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开花

晚上八点

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3. 苏(sū)醒(xǐng)芬(fēn)芳组(zǔ)成灼(zhuó)伤适(shì)当

......

4. 多音字

便biàn(方便) pián(便宜) 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

鲜xiān(新鲜)xiǎn(鲜为人知)

种zhòng(种地)zhǒng(种子)

5. “燥澡噪躁”有火就干燥,有水能洗澡;有口发噪音,顿足是急躁。

6. 字词解释

①灼伤:动植物因日晒或接触火焰、化学药物等而受伤。

②淡雅:清新雅致,使人感到舒服的清新色。

③吻合:完全符合。

④芬芳迷人:形容气味很好闻,很诱人,使人舒服着迷。

⑤欣然怒放:愉快地盛开。

7.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8. 作者把花当成人来写,根据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来写,用词准确,所用动词多不同。

仿写:一年四季,各种花竞相开放,轮番展示它们的美丽。3 月,牡丹花穿上华贵的衣衫,争奇斗艳;

4 月,淡雅的蝴蝶兰羞涩地舒展花瓣;6 月,向日葵仰望太阳,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9. 描写花朵开放的词语: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含笑一现

10. 描写花的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阻(zǔ)力蜜蜂(fēng)括(kuò)号检查(chá)逆(nì)行

....

3. 多音字

闷mēn(闷热)mèn(愁闷)几jī(几乎)jǐ(几个)

尽jǐn(尽管)jìn(尽力)散sàn(散步)

sǎn(散文)

4. “辫辨辩瓣”辫子辫子,丝带扎。花瓣豆瓣,中间瓜。一点一撇,辨别清。争辩论辩,言说话。

5. 辨认方向辨认笔迹辨明是非辨识足迹

........

6. 课文中的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①捉蜜蜂;②放入纸袋;③走四公里;④打开纸袋;⑤做上记录;⑥放蜜蜂;⑦等蜜蜂实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7.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②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

③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

“大概、几乎、左右、好像”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它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不...........

准确性,有时表示作者的猜测或推断。“两点四十分”用词十分肯定,说明作者做实验的认真。这些

.....

词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严谨客观的写作风格。也体现了文章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8.有关实验的名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意大利】伽利略

15《小虾》

1. 课文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我”发现家里一口缸闲着适合养虾,于是捉来小虾养在缸里,小虾在缸里生活得十分自在,后来还繁殖后代,生活得更加快乐。写出了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2. 掀(xiān)起那副(fù)钳(qián)子腹(fù)部

....

3.近义词空隙—缝隙追逐—追赶立即—立刻洒落—散落

4.中国近代画家中画虾最著名的是齐白石。

5.有关观察的名言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语文园地四

1. 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2. 题目中两个语段前面部分都是作者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描写,最后一句都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主动思考和提出疑问。

范句示例:

把镜子斜插入水盆中,镜面对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为什么呢?

我家有一只大公鸡,它最奇特的是吃食的时候总是吃地上的小石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3. 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深树:枝叶茂密的树。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

4. 《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这首诗寓意显然,“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

习作 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思路梳理:

1.选择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选择应简单易行,不要太复杂,比如白醋去水垢,摩擦起电、空气传播声音,鸡蛋在盐水里浮起等。

2.借助实验记录表把实验过程记录清楚。

3.注意观察实过程中事物的变化。

指导学生将观察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或感受,产生的疑问或想法,标注在相应的步骤旁,作为弹性要求,不必每步都写

4.利用课文和小练笔中的资源,指导写清楚实验过程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在写的时候运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序词,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5.互动交流,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范文:

带电的报纸

2020 年的寒假,因新冠疫情的蔓延,我们被迫困守家中。宅在家的日子里,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就能把报纸贴墙壁上,而且还不会掉落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脑子里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如动手试一试吧。

首先,我按照书上的介绍,先准备了以下材料:一支细长的铅笔,一张平常的日报纸,并把报纸裁取大约 1/4 大小。

接着,我把报纸张开铺平,贴在平整的墙壁,左手张开八字形,牢牢地按住报纸上方,这时千万不可移动或松手。我右手拿起铅笔,捏住笔杆中间部,由报纸中间往左右边平推迅速摩擦,大约 15 下左右后,再松开左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时的报纸就像粘了胶水一样,平整的贴在墙壁上!

我不敢置信地轻轻掀起报纸的一个角,没有想到一松手,被掀起的那一角马上被墙壁迅速地吸回去了!哎呀,我不服气,想强行把报纸从墙壁上揭开,我的耳朵贴近墙壁,居然听到它发出“劈啪劈啪”的声音。神奇吧?报纸居然为了不肯离开墙壁而发出了“抗议”。

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用铅笔摩擦报纸,报纸就会产生静电,从而被墙吸住。由于静电的存在,掀开报纸时就会发出“劈啪”的声音。

小朋友,你学会了吗?这个小实验,你别看它简单,要反复地练习很多次,才能成功。我就是练习了很多次最后才成功的。不信你也试试,开启科学的探索旅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