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技术标准及审查技术要求》

《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技术标准及审查技术要求》
《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技术标准及审查技术要求》

重庆市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标准

(试行)

2016-××-××发布2016-××-××实施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

重庆市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标准

(试行)

主编单位: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批准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施行日期:2016 年XX 月XX 日

2016年9月重庆

前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充分体现“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统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标准,保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总则,5.资料收集,6.野外调查,7.矿产资源开发方案确定,8.绿色矿山建设,9.概略经济评价,10.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成果,11.保密。

主编单位: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参编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本标准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管理和解释

主要起草人员:邓义段佳辉唐清敏刘朝华秦代伦刘勇

母泽森彭兴和胡海幸伟向杰童文秀

邓光明石小光谢克俊张兴利袁木侯均洪

刘华吴佳峻罗纯志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总则 (2)

5 资料收集 (3)

6 野外调查 (3)

7 开发利用方案确定 (4)

8 绿色矿山建设 (5)

9 概略经济评价 (5)

1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成果 (5)

11 保密 (6)

附录A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7)

附录B 野外调查表 (24)

附录C 矿山最低设计生产规模一览表 (28)

附录D 引用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标准、规程名录 (30)

附录F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报告格式 (33)

本标准用词说明 (37)

条文说明 (39)

前言 (43)

1 适用范围 (4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3 术语及定义 (43)

4 总则 (43)

5 资料收集 (44)

6 野外调查 (44)

7 开发利用方案确定 (45)

8 绿色矿山建设 (50)

1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成果 (50)

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标准

1 适用范围

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由市、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固体、液体(除油、气、放射性矿产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适用于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主要引用了下列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2006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830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HG/T22809 化工矿山地下采矿设计规范

GB/T1776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T11615 地热资源勘察规范

GB13727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 2000)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 2009)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 2013)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文件,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详见引用附录D。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用于本标准。

3.1 固体矿产资源 solid fuels and mineral resources

指在地壳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自然固体富集物。

3.2 液体矿产资源 liquid fuels and mineral resources

指在地壳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自然液体生成物(如地热水、饮用天然矿泉水)。

3.3 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s

指在勘探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基础上,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最终可采矿产资源储量。

3.4 开采技术条件 mining condition and mining technical condition

指决定或影响开采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各种地质及技术因素。

3.5 三率 three rates

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的统称,是评价矿山企业开发利

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

3.6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 mine construction scale

指矿山可能性研究报告、相关政策文件及审批的技术报告中确定的年设计生产能力。

3.7 储量备用系数 concerning reserve coefficient

指为保证煤矿开采有可靠的服务年限,而在计算时对其储量采用的一种富裕系数,

3.8 矿石贫化率 ore dilution rate

指由于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采下的矿石中混入废石(围岩、夹石与表外贫矿)或部分有用组分溶解和散失而引起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比率。

3.9地质影响系数 geological influence coefficient

指因岩体的结构面发育程度不同以及断层、岩溶等影响引起从矿体中采出具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建筑石料成材的比率。

3.10 采矿方法 mining methods

指从地壳中将可利用矿石开采出来的方法。

3.11 地下开采 underground mining

指采用科学、合理的开拓运输及采矿方法,在地下进行开采矿产资源的方式。

3.12 露天开采 surface mining

指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石,或将矿藏上的覆盖物(包括岩石、土壤等)剥离后开采显露矿层的方式。

3.13 绿色矿山建设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指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矿山,要求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1.1 方案应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核发的《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批复文件、《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备案证明文件、已建矿山的采矿许可证为主要编制依据。

4.1.2 方案应简述区域地质条件,详细阐述矿山地质条件、矿床(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工业品级、开采技术条件以及矿石加工性能等。

4.1.3 方案应依据相关的地质报告和审批文件阐述各矿层资源储量品级、品位、数量以及设计利用储量、开采储量、设计损失储量的储量类别和数量。

4.1.4 方案应阐述矿产品类别和品种构成、产品质量、加工技术、市场需求等产品方案内容。

4.1.5 方案应根据矿区地质条件、矿床(体)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经方案比选合理确定开采方式;开采方式分为地下开采(固体、液体)和露天开采三类。

4.1.6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应满足相关规定。

4.1.7 矿产资源利用方案应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4.1.8 已建矿山应合理利用已有设备、设施。

4.2 工作程序

编制工作技术程序宜按图1进行:

图1 编制工作技术程序图

5 资料收集

5.1 收集市、区县(自治县)矿产资源规划及批复文件,资源整合矿山的有关批准文件,相关行业规划等资料。

5.2 收集《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及批复文件、《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证明文件。

5.3收集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区域矿产开发利用、地质灾害情况、土地利用、保护区等资料。

5.4 已建矿山还应收集矿山历史渊源、设计、生产及地质等资料。

6 野外调查

6.1 地质调查工作以现场调查核实为重点,并形成记录,见附录D。

6.2 调查核实矿区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周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

6.3 调查核实工业广场、矿井设置、矿区公路等选址以及矿山供水和供电条件等。

6.4 调查核实选冶及尾矿(水、气)处理情况。

6.5 已建矿山还应调查矿山开采现状及采动影响等。

7 开发利用方案确定

7.1 一般规定

开采范围及开拓系统应限定在划定矿区范围内(包括平面范围、开采标高、开采矿种)。

7.2 矿山开采条件

阐述矿山建矿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提出方案确定时注意的问题。

7.3 可采储量(Q )

7.3.1 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的资源储量作为可采储量的计算依据。

7.3.2 根据矿层(体)的赋存情况、保护对象等确定设计利用储量。

7.3.3 根据设计利用储量扣除采矿损失量确定可采储量。

7.4 矿山服务年限

根据确定的设计生产规模和可采储量,按不同矿种进行计算:

7.4.1 煤矿

K A Q T ?= (1)

7.4.2 金属矿

()ρ-?=1A Q

T (2)

7.4.3 非金属矿

A Q

T = (3)

7.4.4 岩盐类

A C

Q T ?= (4)

7.4.5 石料类

A K Q T β

?'?= (5)

其中:A — 矿山(井)建设规模,万吨/年(万立方米/年,岩盐类为卤折盐量);

Q — 可采储量,万吨(万立方米);

T — 合理的矿井服务年限,年;

K — 储量备用系数,无量纲(1);

K ′— 地质影响系数,无量纲(1);

ρ — 矿石贫化率,%;

C — 矿石品位,%;

β — 松散系数,无量纲(1)。

7.5 产品方案

7.5.1 产品用途:根据矿产品特性、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综合确定。

7.5.2 产品方案设计:根据市场分析、矿产品位、用户对矿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周围其它投产矿山的目前市场情况等进行设计。

7.6 开采方式及采矿方法选择

7.6.1 开采方式

根据矿层(体)赋存状况和地质地形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7.6.2 采矿方法

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考虑采掘工程量、回采效率、出矿品位和资源回收率等方面指标比选确定。

7.7 矿产资源开采“三率”指标设计

在综合考虑资源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经济和环保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指标。“三率”指标应充分体现其先进性,并符合规定。

7.8 系统设计

根据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及其开采方法要求,其系统设计应满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产需要。

8 绿色矿山建设

矿山建设应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

9 概略经济评价

根据矿山总投资、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利润、投资回收期、产品流向等参数,评价矿山概略经济效益。

1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成果

10.1 一般规定

10.1.1 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由正文、附图、附件和附表四部分组成,文、图、表一致,主要附件详见附录A。

10.1.2 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案的文字、术语、代号、图例、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3 方案格式、签字签章符合相关规定,见附录F。

10.2 正文

10.2.1 主要内容

——概述;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矿产资源概况;

——主要建设方案及采矿方法;

——绿色矿山建设;

——经济概略效益评价;

——结论及建议。

10.2.2 编制要求

---应章节完整、内容齐全、文字通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结论明确。

---引用的成果资料应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10.3 附图

图件应符合制图标准,内容齐全,清晰直观,层次清楚。

10.4 附表

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字迹清晰,签字齐全。

10.5 附件

附件真实、齐全、清晰。

11 保密

---涉及的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及图件资料应符合保密规定。

---涉及的经济、商业等矿山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允许不得泄露。

附录 A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提纲

(规范性附录)

A.1 地下(固体)开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概况

1.目的任务。

2.矿山的位置、交通、人文、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插图:交通位置示意图。

3.企业隶属关系、企业性质及概况。

4.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生产矿山应说明矿山的建设、生产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

矿山建设时间、投产时间、主要生产设备、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实际采矿生产期间、消耗资源储量及采出矿石量情况、采空区分布及安全措施;矿山工业场地选址、主要开拓工程布置、开拓及采矿方法、采矿范围、选矿工艺流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编制依据

1.简述前期工作。

2.列出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政策性文件及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必须列出矿山(井)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文件,相关的地质报告(资料),以及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件或有效的《采矿许可证》;根据需要提供选矿试验报告、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等。

已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

第三节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

简述本次工作情况及对本次工作质量进行评述。

第二章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第一节市场需求及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近、远期需求量及主要流向预测,该矿山产品目标市场及情况。

第二节产品价格分析

1.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矿区总体简况

1.矿区总体规划简况。

2.矿区矿产资源简况。

3.矿山与矿区总体开发关系(应附相邻矿权关系示意图)。

第二节矿山地质条件及资源概况

1.地质工作简述:地质工作沿革、工作程度、主要成果及评价。

2.区域地质概况

3.矿山地层及地质构造。

4.矿层赋存特征。详细说明可采矿层赋存状况,应附可采矿层特征表。

5.开采技术条件。

6.矿石品质及选冶加工技术性能。

7.矿山资源储量概况。

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及采矿方法

第一节可采储量确定

1.开采范围

确定设计开采范围时,应根据地表地形情况、井筒位置和井筒深度等,核对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是否需要调整。不需调整的,介绍开采范围,明确开采范围坐标及高程范围;如需调整,还有应提出调整的建议,并说明需要调整的理由。对于服务年限超过30年的矿井,还应明确30年内的开采范围,并在附图中标明。

2.可采储量确定

在地质报告提交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量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内,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勘探程度,并考虑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的要求,结合矿石品位变化,对开采品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开采矿体的最低品位,从而圈定矿体,并确定可利用矿层,同时说明暂不可利用矿层及其不可利用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对煤炭资源应依据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确定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有关参数的选取应合理合规,尤其可信度系数的选取要按设计规范要求,结合矿井矿层赋存特征等实际情况选定,并阐明理由。

对非煤矿产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储量中列出备案主矿产、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矿石量、金属量)、可信度系数、设计损失量、设计利用资源量、开采损失量(回采率)、可采储量,并计算设计资源利用率,明确设计损失的原因、计算原则和方法、损失量分布情况。设计损失量包含露天开采设计不能回收的挂帮矿量,地下开采设计的工业场地、井筒及永久建(构)筑物等需留设的永久性保护矿柱矿量,以及因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矿量。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经济基础储量+探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可信度系数)-设计损失量

可采储量=(设计利用资源量-采矿损失量)×开采回采率

对达到综合利用要求的共生和伴生的矿产,必须体现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对于目前因技术或市场原因暂不能利用的矿产,应提出保护措施。

尽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资源利用率和回采率应符合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

第二节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1.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已有设计文件和批复的按文件和批复直接采用,无设计文件和批复的根据矿山资源储量和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经过分析比选确定矿山设计生产规模,并计算服务年限。设计建设规模和服务年限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矿山规模类型及最低服务年限要求,符合产业政策。

2.产品方案

简述产品方案。直接向市场出售的原矿需说明矿石的质量、数量、类别。经过选矿加工的精矿应标明精矿的级别、品位、数量。其他产品应标明产品的类型、级别、品质、数量。

第三节开采系统设计

1.根据矿层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开采方式。

2.分析比选确定工业场地及其布置。

3.开拓方案

根据矿层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分析,依据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原则,采用方案比较

法确定矿井井筒、主要巷道的布置、开采水平划分、采(盘)区划分等。应附各开拓方案插图。

4.运输系统

简要说明提升和井下主要运输及辅助运输方式。

5.通风系统

简要说明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的基本情况。

6.排水系统

简要说明排水方式、排水系统的基本情况。

7.矿层开采顺序、首采区确定、采矿方法、采矿工艺等。

8.矿山主要机械设备概况。简要说明运输、提升、供排水、压气、通风、供电等主要机械设备。

第四节地面生产系统

1.地面生产系统概况

地面总布置简要说明;地面生产系统简要说明。

2.加工/选冶方案

加工方案:入选率指标、加工方法、工艺流程、产品类别;

选矿方案:根据选矿试验研究结果及评价资料提出推荐的选矿方案;确定选矿回收率、产出精矿品位,计算年产精矿量及其它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难选矿种,根据已掌握的技术,确定是否需要建中间试验厂,并提出拟建规模、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

第五节矿山资源开采主要安全措施

本节主要从资源开采安全的角度,即主要对影响资源充分利用或造成资源损失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1.对矿山工业场地(含生活区、生产区)及其它重要设施地质环境安全提出措施。

2.采空区防治、顶板管理措施。

3.水害防治措施。

4.开采地表变形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瓦斯、火灾、有毒有害气体等防治措施。

6.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

第五章绿色矿山建设

第一节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阐述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要求。

1.矿产资源开发必须证照齐全、合法经营、遵章守纪,三年内未受到与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处罚。

2.绿色矿山建设应有专设机构、并形成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3.金属矿矿山共(伴)生元素得到充分利用,非金属矿产做到优质优用、分级利用,开采的废渣和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有专用排土场和尾矿库,处置率达到90%以上。

4.严格执行矿山环境保护措施,矿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废水达标排放、矿区和矿界周围燥声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振动符合环保要求。

5.采矿权登记范围内可绿化区域的可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第二节绿色矿山建设初步方案

矿山建设应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即贯穿在矿山设计阶段、矿山生产

建设阶段和矿山闭坑恢复阶段。

一、矿山设计阶段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应与矿山建设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步方案。

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防治初步方案: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含水层破坏防治措施、地形地貌景观防治措施。

②矸石、废石处理及利用初步方案:说明总量及构成、综合利用及处理方法、矸(废)石库初步设计方案(应有选址、库容、库坝、排水系统设计等,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综合利用说明(需要明确其利用率)。

③尾矿处理及利用初步方案:确定年产尾矿量及矿山生产期间的总尾矿量;尾矿库初步设计方案(应有选址、库容、库坝、排水系统、防渗系统设计以及尾矿输送方案等,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尾矿综合利用设想;尾矿水的综合利用及排放量。

④矿井水、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及利用初步方案:矿井水说明其总量及构成、处理方法、利用说明(需要明确其利用率);生产生活废水充分考虑循环利用,并有固定废水处理相关设施、设备,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各类生产生活废水,达标排放。

⑤瓦斯抽采及利用初步方案(含瓦斯的矿山):说明矿井瓦斯资源总量、瓦斯利用方案说明(需要明确矿井瓦斯利用率)以及处理方式。

2.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初步方案。

①开采方式、采矿方法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采取合理先进的采矿方法,提高开采回采率。

②选冶方案合理性:选择合理的选矿方法,优化选矿工艺,改善碎磨流程,合理使用浮选药剂,提高选矿回收率。最大限度提高主金属、共伴生金属和以硫为代表非金属成分的回收率,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降低用量,提高精矿质量。

③节约资源措施:必须坚持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采用合理的处置工艺,提出主矿种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初步方案。

④技术创新措施: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先进性;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措施。

二、矿山生产建设阶段

1.绿色矿山建设组织机构及责任制。

2.按矿山设计阶段提出的有关绿色矿山建设初步方案进行建设和使用管理。

3.生产建设中的安全防护、职业卫生

①防尘措施: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全封闭皮带运输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遗撒,做到矿区无扬尘。

②噪音防治措施: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

③监测措施:对尾矿库、排土场(废石场)、废渣场等堆场、边坡、采矿影响的沉陷区建设安全监测系统平台,废气、废水污染控制系统在线监测平台;鼓励建设公辅设施水泵房、风机站、空压机房、皮带运输巷等场所固定设施无人值守自动化系统。

4.树立良好矿山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

5.水土保持初步方案:阐明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措施。

三、矿山闭坑恢复阶段

1.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步方案进行恢复治理。

2.提出土地复垦初步方案(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均应采取整治措施),并按其进行土地复垦。

第六章经济概略效益评价

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1.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应根据组织机构设置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开拓开采条件、采区和工作面布置、机械自动化装备水平、矿井信息化水平、矿井工作制度等因素,可参照同类型矿井,结合本矿井具体条件类比分析计算并分类汇总。

2.劳动生产率

应根据矿井设计年原矿产量和全部原矿生产人员出勤人数计算矿井全员效率。

第二节经济概略效益评价

1.根据基建工程量、设施、设备、占地等估算矿山建设投资,简述投资构成。

2.根据产品产量、产品价格计算销售收入;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和类比经验确定生产成本(包含内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安全费、维修费),管理费、财务费用、其它;根据国家财务和税收政策以及有关规定,估算总投资收益率、静态总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利润率等技术经济指标(附:综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七章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结论

1.利用资源储量、可采储量、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2.产品方案及综合利用。

3.开采方式、开拓方案、采矿方法、生产工艺。

4.绿色矿山建设。

5.经济技术评价结果。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附表A.1.1

××矿矿山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指标一览表

(年度)

主要附图:

1.地形地质(附矿区范围)及井上下对照图

2.资源储量估算图

3.开拓系统布置图或改扩建矿山采掘工程平面图

4.矿区总平面图、开采沉陷影响范围分布图

5.主要地质剖面图

其它图件

6.矿柱分布图(标注各类矿柱损失量、范围)

7.采矿方法图

主要附件:

1.项目法人单位的“设计委托书”。

2.划定矿区范围批文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复印件。

4.储量估算基准日之后储量有变动的应附负责矿山年检的国土部门出具的矿山储量变动证明。

5.其他相关的技术资料、审批文件及附件。

主要附表:

1.资源储量基础表及汇总表。

2.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指标表。

3.野外调查表。

A.2 地下(液体)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概况

1.目的任务。

2.矿山的位置、交通、人文、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插图:交通位置示意图。

3.企业隶属关系、企业性质及概况。

4.矿区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已利用的地热水、矿泉水应说明矿区的建设、利用现状、动态变化、保护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编制依据

1.简述前期工作。

2.列出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政策性文件及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基础性资料必须列出矿区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文件,相关的地质勘查报告(资料),以及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文件、有效的采矿许可证、招拍挂取得的采矿权的文件等。

地热水需列述地热井成井报告,说明符合市、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情况。矿泉水需列述矿泉水勘查评价报告、技术鉴定证书和注册登记等。

第三节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

简述本次工作情况及对本次工作质量进行评述。

第二章开发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第一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热水、矿泉水市场现状和本矿区开采利用情况(应附相邻矿权关系示意图)。

对地热水还应介绍矿区总体规划情况,简述地热井开发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关系,分析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的符合性。

第二节开发前景和市场需求预测

地热水、矿泉水市场开发前景分析及趋势预测。

固定目标市场预测。

第三节存在问题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矿区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已利用的地热井,还要简述地热井开发利用情况,地热尾水处理及排放情况,水质、水温及水位变化情况,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

对已利用的矿泉水,还要简述矿泉水开发利用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

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

第一节矿区地质背景

简要介绍地热井、矿泉井所在矿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断裂分布情况等。

第二节矿井地质及目的层特征

重点介绍已成地热井、矿泉井主要含水目的层类型、特征及补、径、排条件。地热水主要介绍控热构造及热储层特征。

第三节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1.矿区基本情况

地热水和矿泉水需介绍区内所有井的布局情况、成井时间、井深、成井结构、利用目的层(段)。并详细叙述所钻遇的地层概况、利用热储层特征、单井涌水量、井口水温等因素(附:布井示意图)。

天然溢出地热水、矿泉水需详细介绍水温、水量、水质特征及动态特征。

2.矿区可采量

可直接引用经评审备案的矿泉水勘查评估报告或地热井成井报告、矿区面积较大性,也可利用矿区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提供的可采量数据。

3.液体矿产资源质量评价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对地热水进行生活饮用水、医疗热矿水、养殖等水质评价,对地热尾水需增加一般锅炉用水水质评价及对混凝土及钢构结构的腐蚀性评价、碳酸钙结垢评价;对矿泉水按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进行评价。

第四章主要建设方案及采矿方法

第一节项目概况

简要介绍矿区建设概况,详细介绍工程布局情况。

第二节采矿方法

简述采矿方法的选取。

第三节开采方案确定及评价

介绍已采用或拟采用的井口装置、抽水设施、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对开采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做出评价。

第四节利用方案

主要说明工程布局、设备选型。地热水应增加热水利用模式、工艺流程、尾水排放等。矿泉水应增加生产工艺流程、厂址选择、产品检验、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

第五章绿色矿山建设

第一节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阐述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要求。

1.矿产资源开发必须证照齐全、合法经营、遵章守纪,三年内未受到与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处罚。

2.绿色矿山建设应有专设机构、并形成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3.严格执行矿山环境保护措施,矿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废水达标排放、矿区和矿界周围燥声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振动符合环保要求。

4.采矿权登记范围内可绿化区域的可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第二节绿色矿山建设初步方案

矿山建设应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即贯穿在矿山设计阶段、矿山生产建设阶段和矿山闭坑恢复阶段。

一、矿山设计阶段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应与矿山建设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步方案。

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防治初步方案: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含水层破坏防治措施、地形地貌景观防治措施。

②尾水处理及利用初步方案:

地热水:结合地热水化学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式,提出地热尾水排放中可能对水环境影响的组分(如氟、铁)及热害,简要评价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矿泉水:井口保护、矿泉水补给区保护、开采区保护建设(三级保护区设立)。包括矿泉水(井)防护设施、标识牌、界桩等。

2.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初步方案。

①开采方式、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采取合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②节约资源措施:必须坚持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采用合理的处置工艺,提出主矿种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初步方案。

二、矿山生产建设阶段

1.绿色矿山建设组织机构及责任制。

2.按矿山设计阶段提出的有关绿色矿山建设初步方案进行建设和使用管理。

3.监测初步方案

动态监测:简述动态监测内容与频率要求;监测设备的类型;监测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要求;安装的位置、方法及材料等;并建立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

采动影响监测:采矿影响的沉陷区建设安全监测系统平台。

4.树立良好矿山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

5.水土保持初步方案:阐明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措施。

三、矿山闭坑恢复阶段

1.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步方案进行恢复治理。

2.提出土地复垦初步方案(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均应采取整治措施),并按其进行土地复垦。

第六章经济概略效益评价

根据矿山总投资、年销售收入、利润、投资回收期、产品流向等参数,评价矿山概略经济效益。

第七章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结论

1.利用资源储量、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2.产品方案及综合利用。

3.矿山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4.绿色矿山建设。

5.经济技术评价结果。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