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沉降控制

顶管施工沉降控制
顶管施工沉降控制

顶管施工中的沉降控制

产芝水库调水工程施工中,要穿越多条国、省道,必然要使用顶管施工。产芝水库调水工程现场办公室要求,顶管施工要采用机械顶管,严格控制顶管过程中的地面沉降。为此,莱西某标段在施工中,就顶管施工沉降控制技术在顶管机选型,压力的确定,泥浆套,土体最大沉降量的预测,监控点的布置,测量和纠偏,顶管进出洞口处理方面进行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

(1)顶管机选型。采用土压平衡式顶管机,该机型适用于多种口径在各种土层中掘进,通过合理的注浆方式,可改良土体,顶进速度均衡。

(2)工作压力的确定。为防止地表的沉降和隆起%工作压力必须控制在1.1~1.2P0(P0为静止土压力)。如果地层对沉降和隆起有严格的要求时宜将工作压力P控制在P0±15KP 范围内。

(3)泥浆套的设置。泥浆套不仅起到减摩作用,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土体稳定作用,减少顶管对沉降的影响。浆液的配制要求应满足粘滞度高,失水量小,稳定性好。

(4)压浆操作。开顶后对全线管节进行压浆,重点在管道底部压浆,使管道很好地处于悬浮状态,减少摩阻力和因管道与土体摩擦而带走土体。顶进过程中,机尾及其后的3节管道应及时压浆,以填充大于管节小于机头的环形空隙,

控制沉降。另外,每节管子顶进结束或因故停顿后,即对全线补压浆,主要对管顶压浆,及时充填由于管节在顶进中压缩管节周围土体而产生的空隙,控制沉降。

(5)土体最大沉降量的预测。在顶管穿越特殊地段前,先安排一段调试段和一段模拟段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在顶管通过时根据监测点上的沉降数据对工作压力、注浆量、配比和顶管掘进速度等进行调整。调试段布设在模拟段之前,在这段距离内根据监测点测得的沉降数据。

(6)监控测量的测点布置。纵向:设置4~6个排测点,测点排距3~5m。横向:管道中心线以及两侧各布置2个测点,两侧第一个测点离中心线2.5~3.5m,第一个测点离第一个测点3~3.5m,同时测点要全部布设在沉降影响范围内。调试段的测点数量可适当减少,横向上管道中心线两侧的测点可视情况减少或省去。

(7)顶管进、出洞口处理。顶管在进出洞口时,山于工作井预留洞口与管道之间存在空隙,如果洞口土体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土体涌入工作井内,从而造成洞口附近地而发生塌陷。通过实践总结如下预防措施:在进、出洞口可采取压密注浆辅以井点降水的技术措施对土体进行加固(注意井点降水也会产生一定的沉降,使用时应谨慎),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减少土体渗透性,保持土体稳定,不渗水,不流泥,使顶管安全进、出洞。

D1000顶管施工方案

φ1000顶管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城北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厂外工程内金川河主流A2标,N84→N82←N79→N14顶管工序,管道均为:φ1000mm钢筋砼管,顶程分别为107m和32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本区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拟采用挤压法进行顶进施工。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管线段西侧为内金川河水域,地表水体受大气降水、上游水系及两岸居民生活用水补给影响,河道中有闸门,故水位受人工控制。水质对砼无侵蚀性;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下部为微承压水混合而成,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动态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地下水位埋深在0.70~2.20m之间。 工程地质: 管段沿线位于金川河岸边,隶属于古秦淮河漫滩相地貌单元,穿越“古秦淮河漫滩砂性土、粘性土(洞身)工程地质区段”、“古秦淮河漫滩以砂性土为主(洞身)工程地质区段”及“古秦淮河漫滩以软土为主(洞身)工程地质区段”。全线洞身区间勘探孔处未见粒径大于20mm的砾、卵石等颗粒组分。管线主要穿越: ②2c层粉土夹粉砂土:灰黄、青灰、饱和,粉土稍密,粉砂松散,含云母碎石及少量腐植碎屑,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地基土。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含少量腐植碎屑,水平层理发育,局部粉质较重,夹粉土、粉砂薄层;高压缩性,低等强度地基土。 二、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1.施工主要程序:(见附图)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1工具管选型 经对地质勘探报告分析,本顶层以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②2c层粉土夹粉砂土为主。挤压式工具管,适用于淤泥质土和部分淤泥的土系,对覆土层的厚度有较高要求,一般为3D。根据以上因素确定,采用挤压式工具管进行顶进施工。 2.2洞口处理 为保证顶管工序顺利进行,对进出洞口区域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⑴在预留洞口外侧安装[20槽钢,予以控制洞口外侧土体不会因地下水流动而沿洞口流入井内; ⑵为了确保工具管安全进、出洞,尽量避免洞外土体流失,造成地面塌陷,须对洞口外侧的土体进行压密注浆加固; ⑶在洞口设置止水系统:洞口止水0胶圈安装平整牢固,水密性良好;止水胶圈安装位置须与管道在同一轴线。 2.3管材进场 严格执行成品及辅材质量检验管理制度;收集材料质保书,做好材料进场记录及外观检查;对管材的槽口尺寸、橡胶圈和衬板实行专项检

顶管沉降监测专项方案

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110KV沙河东主变电所 外部电力通道 顶管沉降监测专项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 2014年11月12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起点位于二环路东四段外,蜀都大道与汇泉路交叉口西南侧接入进双桥电站4.5×3.0m的电力隧道。起点桩号:00+00。向东穿越汇泉北路、汇源北路、通桂路与古雅坡路2.5×3.0m的电力隧道相接,桩号7+31.712。 在桩号7+31.81处塔子山公园内新建通道接原2.5×3.0m的电力隧道向北穿越迎晖路进入塔山路东侧绿化地,沿东侧绿化带经地铁4号线盾构出口井17+40后折向西侧绿化地内,在17+80顺塔山路西侧穿越成洛路,经沙河东侧进入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沙河东主变电所,桩号24+09.089。 二、顶管设计概况 1、穿越汇泉北路段 穿越汇泉北路段社会交通流量大,为成都市的主要交通要道,无法开挖,采用顶管施工。 0+00至1+59.292段,管道深度在7.5m、7.40m、6.80m。 顶管中心线距桥梁桩基础边缘4.5m。

穿越汇泉北路段顶管平面示意图

3 2、穿越迎晖路顶管工程 穿越迎晖路段,该段社会交通流量大,为成都市的主要交通要道,无法开挖,采用顶管施工。 1井检查井至4井检查井竖井深度在14.0m 、9.22m 、6.82m 、3.20m 。顶管管道中心线距桥梁桩基础边缘8.2m 。 穿越迎晖路段顶管平面示意图

4 穿越迎晖路段顶管纵断面 484.00 485.00 486.00487.00488.00489.00490.00491.00492.00493.00494.00495.00496.00497.00498.00499.00500.00501.00 502.00横 1:1000 竖 1:100

顶管施工监测

顶管施工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水头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第三标段编制单位:深圳市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年月日

目录1.工程概况 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 4.顶管施工监测内容和要求 5.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 6.目测巡视 7.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8.信息反馈及质量控制 9.监测点布置图

1.工程概况 水头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工程第III标段位于南澳及大鹏街道,起点为南澳富民路,终点为王母河南岸,包括管线工程、截流井、路面破除及恢复、提升泵站和共同沟隧洞等,本方案主要涉及MW23~MW29段管道施工,本段原设计从王母河右岸埋管,右岸为华泰兴厂厂区,由于征地协调困难,将管道改为从王母河左岸埋设,埋管横穿王母河后从污水处理厂外围墙与河堤之间的狭长空地穿过, MW23~MW25段为过河围堰施工,MW25~MW29段考虑埋深达7.3~8.5m,为避免开挖伤及污水处理厂及河堤,该段采用顶管施工。MW25~MW29段顶管长度为300m,采用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设置φ8000工作井一座,φ4000接收井2座,均为沉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别为8.7m、9.3m、8.0m。 富民路到同富路顶管沿同富路顶进施工,到富民路止顶管长630m,其中437m为DN1200管径,另外193m为DN1350管径,本段地处南澳老街市场,路面宽为12m左右,街道两边建筑密集。采用机械顶管,设置φ8000工作井2座,φ4000接收井3座,均为沉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别为8.2m、12.7m、7.5m、13.1m、12.6m。 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制定本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为:

顶管设施吊装施工专项方案

顺德区北滘镇群力围片区污水处理厂厂外配套管网一期工程 顶管设施吊装施工专项方案 () 一、工程概况 顺德区北滘镇群力围片区污水处理厂厂外配套管网一期工程(二次),包括西海、桃村、碧江、都宁及坤洲等五个片区污水管网和北滘镇东辅道排水改造,共铺设管道约35387.70米,构筑检查井1242座,安装拍门88套,其中:采用放坡开挖方式铺设管道约15672.59米,采用支护开挖铺设管道约8312.41米,采用顶管方式铺设管道约11402.70米,污水管最大管径为DN1000 mm。 由佛山市顺德区顺控顺北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广州市东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广东建粤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施工总工期为730日历天(从签订合同之日算起)。 二、编制依据 1、顺德区北滘镇群力围片区污水处理厂厂外配套管网一期工程施工图 2、我单位工地现场勘查情况 3、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4、我单位现有的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管理模式、施工经验等施工要素情况。 三、施工指导方针 1、本工程采用顶管方式铺设管道约11402.70米,污水管最大管径为DN1000 mm。

2、采用设备:顶管机采用2套泥水平衡式顶管机设备;起重采用16T汽车吊;后座顶进采用300T整体式钢架顶进系统;泥水系统采用2台渣浆泵,泥水分离器分离渣土;测量采用激光导航系统。 3、工作井顶管地面设备安装包括:泥水循环系统设备安装、通风棚及通风设备安装、主顶油泵房及主控室安装。 (1)泥水循环系统设备安装 泥水循环系统设备主要由2个泥浆箱、泥水分离器、一台进泥浆泵、一台排泥浆泵及泥水循环钢管管路等组成,如图2-10【地面泥水循环现场示意图】所示。其中泥水分离器主要功能是将循环泥浆中的泥渣、砂石等杂物分离出来,用装泥车运走,而泥浆可以循环再用。即有利于经济效益,又有利于施工现场的文明措施,泥水分离器如图2-11【泥水分离器现场工作示意图】所示: 图2-10 地面泥水循环现场示意图图2-11 泥水分离器现场工作示意图 (2)通风棚及通风设备安装 通风棚采用ф25钢管焊成支架,上面铺石棉瓦。通风棚内主要放置一个鼓风机,起防晒挡雨作用。 (3)主顶油泵房 主顶油泵房采用ф25钢管焊成支架,上面铺石棉瓦。主要放置组合式主顶油泵一台

顶管监控量测方案

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道 排工程 监 控 量 测 方 案 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5) 3. 设计基本原则 (5) 4. 设计依据 (7) 5. 监测项目内容 (8) 6. 测点布设与观测方法 (7) 7. 监测工作布置 (9) 8. 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13) 9.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5) 10. 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和片区。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道路为城市支路。设计起点为新中街(老成仁路),终点为华路街。 1.2项目背景 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位于中和老城区中心,承担片区交通,周边建筑物已完全形成,主要为居民居住地,现状道路无市政人行道,现状道路无完整的雨污水系统。 1.3主要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钟家巷)道路为城市支路。设计起点为新中街(老成仁路),终点为华路街,道路全长687.088m,红线宽度16m。主要工程量如下:

由于中和片区.中和上街.中街.下街(老成仁路--中家巷)道排工程部分污水管道埋深较深。约4~8m,为简化施工、减少施工工作量,采用顶管方法施工。 1.4工程条件 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与本工程关系较为密切的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纪松散堆层中孔隙潜水。 建设场地的软弱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局部少量淤泥分布,主要分布在现有公路路基及两侧。该类土性质差,压缩性高,强度低,固结时间长等特点,作路基时易产生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路堤失稳等现象。 线路通过的街道,民房较为密集,拆除后将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原有房子老宅基基础埋深2.0~3.5m,主要由碎石、块石和砼块组成,老宅基已经受荷,其力学强度相对较高。 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丰富,水量较大,并且地下水埋设较浅,地下水含量较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极微。 1.5地下水类型 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与本工程关系较密切的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潜水。

顶管工作井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xx大道是xx新城塬北综合服务区内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之一。道路南起xx线,北至xx大道,道路长度为5725.154m,xx大道以南段规划红线宽30m,xx大道以北段红线宽度50m。 本工程为xx省西xx区xx大道市政工程-雨水工程,第二分层顶管坑及非标检查井。本工程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及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井。 本次设计Y18~(Y23)段为d3500-d4000mm雨水管道采用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3座(Y18、Y19、Y21),接收井2座(Y20、Y22),工作井尺寸为11.5×8m,埋深越11.328~13.442m;非标检查井5座。其中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均采用逆作法施工,顶管工作结束后,分别在顶管井内施工检查井。基坑仅作为顶管施工过程的临时支护措施,顶管完毕后除利用基坑护壁作为检查井壁的顶管坑外其余基坑可废弃,顶管施工完成后在临时支护坑内按设计图进行检查井施工。 顶管施工计划表

2地质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xx北岸黄土塬,地形整体南高北低,呈缓坡状。勘探点地面高程439.62m~452.41m,最大高差12.79m。 2.2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现场调查和访问,拟建市政工程场地及其附近无地裂缝、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地层分布连续、稳定,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2.3 地层结构及描述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工程场地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对基层,20m范围地层由全新统人工素填土、上更新统风积黄土、残积土土壤、中更新统风积黄土组成。根据土层时代、成因及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将勘探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由上而下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 地层岩性综合描述表

DN2600顶管方案-顶管和基坑相关计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编制原则 (1) 二、编制依据 (2) 三、工程概况 (3) 四、工程地质条件 (5) 五、水文地质条件 (7) 第二章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 (13) 一、基坑支护方案 (13) 二、工作坑、接收坑支护结构计算 (15) 三、基坑施工 (24) 第三章顶管施工方案 (33) 一、主要工艺流程 (33) 二、各分项工程工艺 (33) 三、顶力计算 (34) 四、顶进设备安装 (37) 五、工作坑洞口处理 (38) 六、管道顶进 (39) 七、洞口加固及顶管掘进穿墙措施 (41) 八、钢管焊接及防腐 (43) 九、基坑及河坡回填 (44) 十、管道水压试验及冲洗消毒 (45)

第四章基坑监测方案 (46) 一、监测目的 (46) 二、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置 (46) 三、检测方法 (46) 四、监测频率及数据处理 (47) 五、沉降观测及预防措施 (47) 第五章资源计划 (48) 一、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48) 二、劳动力需求计划 (50) 第六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51) 一、保证工期方案 (51) 二、保证工期的计划、资金保障措施 (53) 三、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54) 第七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6) 一、安全目标 (56) 二、安全保证措施 (57) 第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60) 一、文明施工 (60) 二、环境保护 (61) 第九章风险分析与控制 (64) 一、危险因素 (64) 二、基坑坍塌滑坡 (64) 三、支护桩侧向位移 (65) 四、基坑坑底隆起 (66) 五、涌砂涌水 (67) 六、高空坠物 (68) 第十章应急预案 (69)

某顶管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

某顶管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 某整治工程——某分洪道(过某大道顶管段),深基坑(4.0m~9.0m )开挖,进水口、出水口渠箱基坑深4.5m ,基坑宽度24m 。工作井、接收井处渠箱基坑深9m ,宽13m~16m 。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很较大,现编制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技术较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基坑开挖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 拉森钢板桩支护 基坑开挖 支撑 管基施工 渠箱施工 回填 拔支护桩 一、施工准备 1、根据施工图纸测量放线,确定渠箱边线,在边线上每20m 设基线桩,然后撒白灰线,作为管沟打支护桩之依据。 2、依据撒灰线位置,迁移绿化、拆除障碍物及各种既定设施,平整施工场地。 3、做好临建设施和安全、文明措施,作为施工时的用水、用电准备工作。 4、作好施工机械及设备的调试运转工作。 二、打支护桩 由于受场地限制,且基坑地层以杂质土、淤泥层和粉质粘土层为主,土的摩擦力较小,透水性大,土质稳定性差,基坑开挖较深,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为确保开挖时基坑内施工作业的安全和对周围建、构筑物及市政设施的正常使 用造成影响及危害,该基坑支护结构选择拉森钢板桩,它具有强度高,结合紧密,堵水性好,速度快等特点。 1、打桩机械选择 根据工程规模、土质情况、作业能力,作业环境打拉森式钢板桩,采用振动冲击打桩机械,即采用PC200履带式挖土机带油压振动锤打桩。 2、打桩方式的选择 打桩方式采用单桩打入法,施工简便、可不停地打、桩机行走路线短、速度快,但是容易倾斜,对此可在一根桩打入后,把它与前一根焊牢,既防止倾斜又避免被后打的桩带入土中。 3、挡土钢板桩支护计算 挡土钢板桩根据基坑挖土深度、土质情况、地质条件和邻近建筑管线情况,选用多锚(支撑)板桩形式,对坑壁支护,以便基坑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最危险处是工作井、接收井处渠箱施工,基坑开挖深9米,宽15米的基坑支护计算。 多锚支撑式板桩计算,钢板桩选用日本产拉森FSP-IV 型钢板桩,每延长米截面矩q=30KN/㎡。根

顶管工作井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XX大道是XX新城塬北综合服务区内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之一。道路南起XX线,北至XX大道,道路长度为5725.154m,XX大道以南段规划红线宽30m XX大道以北段红线宽度50m 本工程为XX省西XX区XX大道市政工程-雨水工程,第二分层顶管坑及非标检查井。本工程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及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井。 本次设计Y18?(Y23)段为d3500-d4000mm雨水管道采用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3座(Y18 Y19 Y21),接收井2座(Y20 Y22),工作井尺寸为11.5 X 8m 埋深越11.328? 13.442m;非标检查井5座。其中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均采用逆作法施工,顶管工作结束后,分别在顶管井内施工检查井。基坑仅作为顶管施工过程的临时支护措施,顶管完毕后除利用基坑护壁作为检查井壁的顶管坑外其余基坑可废弃,顶管施工完成后在临时支护坑内按设计图进行检查井施工。 顶管施工计划表

2地质条件 2.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xx北岸黄土塬,地形整体南高北低,呈缓坡状。勘探点地 面高程439.62m?452.41m,最大高差12.79m。 2.2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现场调查和访问,拟建市政工程场地及其附近无地裂缝、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地层分布连续、稳定,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2.3地层结构及描述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工程场地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对基层,20m范围地层由全新统人工素填土、上更新统风积黄土、残积土土壤、中更新统风积黄土组成。根据土层时代、成因及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将勘探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由上而下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

某顶管施工工程地下管线沉降和地表深埋点沉降监测分析

某顶管施工工程地下管线沉降和地表深埋点沉降监测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上海某矩形顶管施工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分析了该工程顶管施工和顶管后期的周边管线、深埋地表测点的监测数据,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建议,供今后类似工程作参考。 关键词:顶管监测分析 1. 工程概述 上海市陆家嘴中心区某5#通道矩形顶管穿越东泰路于上海中心进洞。地下通道五(环球~上海中心)采用矩形顶管施工工艺进行。采用外截面为6240*4360的矩形顶管工艺,壁厚500mm,坡度为1.2%,全长24米,穿越东泰路,覆土深度为8.63米。始发工作井设立于环球地下空间开发基坑内,接收方式采用“金蝉脱壳”工艺进行,主要土质为③灰色淤泥质粘土与④灰色淤泥质粘土。5#通道始发井位于陆家嘴J4-2地块,基坑围护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工作井后靠加固采用ф800@6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或三轴搅拌桩工艺,加固厚度为4米。出洞加固采用ф850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工艺结合,加固厚度为3~6.6m(含弧度)。5#通道接收区域位于上海中心,进洞口位于东泰路正中间,加固采用洞口水平冷冻加固。本次矩形顶管的始发井设置在L型环球基坑内,是结合大基坑施工的一种全新模式,节约了始发工作井的位置。但是必须利用基坑的面积作为施工场地,故先施工完顶管工程后,才能施工大基坑,对工期的制约影响大,工期长。 2. 施工内容和时间节点 施工内容施工时间备注 顶管推进2013年7月19日~2013年7月29日 冷冻施工2013年7月27日~2013年9月30日 现浇段施工2013年9月13日~2013年9月30日 二次注浆2013年7月28日~2013年10月5日 融沉注浆2013年10月5日~2013年12月15日 3.监测目的 在岩土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地下构筑物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机理、施工条件以及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性,岩土工程迄今为止还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技术,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

顶管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顶管基坑设计情况 (1) 1.3 周边管线基本情况 (2) 2.编制依据 (3) 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4) 3.1 工程地质条件 (4) 3.2 水文地质 (4) 3.3 施工条件 (4) 4.施工总体规划 (5) 4.1 工程总体目标 (5) 4.2 工程总体规划 (5) 4.3 施工用水 (5) 4.4 施工用电 (5) 5.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5.1 拉森钢板桩围护施工方案 (6) 5.2 压密注浆施工方案 (7) 5.3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8) 5.4 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案 (10) 5.5 基坑开挖及支撑 (11) 5.6 钢筋混凝土内衬施工 (12) 5.7 基坑回填 (13) 6. 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6.3 工期保证措施.................................. 13 6.1 工期控制目标 (13)

14 7、资源配置 (14) 7.1 人员配置 (14) 7.2 设备配置 (15) 8. .................................................................................. 管线保护措施15 8.1 管线监控手续 (15) 8.2 管线保护方法 (15) 8.3 管线保护注意事项 (15) 9. ...............................................................................基坑监测16 9.1 监测目的及测点布置 (16) 9.2 监测方法及报警值 (16) 9.3 监测时限及频率 (17) 10. ....................................................................................... 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17 10.1 质量保证体系 (17) 10.2 质量保证措施 (18) 11. ....................................................................................... 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19 11.1 安全生产管理 (19) 11.2 安全保证措施 (20) 12. .................................................................................. 文明施工管理21 13. .................................................................................. 环境保护管理21

顶管监控量测方案

玉溪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二阶段) 顶管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玉溪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4年8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设计基本原则 (3) 4. 设计依据 (5) 5. 监测项目内容 (5) 6. 测点布设与观测方法 (7) 7. 监测工作布置 (9) 8. 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11) 9.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3) 10. 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玉溪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属于市政项目,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补充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进一步减少城区污水对县城水体的污染,使流域生态与旅游环境得到改善,环境效益明显,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提升城市形象,维护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程顶管项目,起点塔大道西南侧(玉溪师院东门对面),终点至红塔大道西北侧(政法小区旁)。管道全长290m,管径DN3000,全段设置两个工作井(建议中间设置一个接收井能把顶管机机头取出来)。顶管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的维护体系,高压旋喷桩止水幕体系,逆作法施工。工作坑平面内径尺寸为ф9.5m,深15m,顶部设置1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工作坑内部设置内衬。 1.2沿线构筑物、地下管线情况 顶管沿红塔大道西南侧(玉溪师院门口对面)、两次横穿红塔大道、至红塔大道西北侧(政法小区旁)布置,沿线穿越的建构筑物:主要穿越段处于城市边缘山边,无建筑物和地下管线。 1.3地质、水文条件

根据《玉溪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施工图设计阶段)》本工程范围内的土层由粉质粘土、砂砾土组成。 干管顶进主要穿越第②层含砾粉质粘土和第③层砂板岩层,顶管终点段局部遇及②-1粉质粘土。 第①层填土,灰黄色,又粉质粘土组成,较为松软 第②层含砾粉质土:灰黄色、灰白色,可-硬塑,含5%角砾第②-1粉质粘土:灰黄、灰红色,可塑 第③层砂板岩:灰黄色,强-中等风化。 场地类别为Ⅱ类,各土层承载力等指标见下: 1.4水文条件 地下水由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深部粉(砂)性土层中的承压(微承压)水组成,地下潜水位埋深为3.6~8.1m(高程1.45~4.18m),受潮汐、降水量、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微承压水主要为⑤32层微承压水,微承压水位一般低于潜水位,年呈周期性变化。 2.监测目的

顶管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南京市城北污水收集系统外金川河区域南十里长沟污水截流工程中,J32~河内闷井顶管管径均为d1500mm的F-B型接口的钢筋砼管,J33~J32顶管段位于神策门公园内,顶进长度约17.5米左右;J33~J34顶管段位于神策门公园和铁路箱涵南侧之间,顶进长度约104.9米左右,管道顶进过程中需要从护城河底、龙蟠路下和桥的西侧穿过;J34~河内闷井顶管段,顶进长度约25米左右。顶管管材均为d1500mm 的F-B型接口的钢筋砼管。 二、地质资料 根据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各顶管段分别穿越:J33~J32顶管段主要穿越③-2土层;J33~J34顶管段主要穿越③-2土层,部分可能穿越①-a;J34~河内闷井顶管段主要穿越③-2土层,部分可能穿越①-a和①-2。地质情况如下: ①-a层淤泥:黑色,具腐臭味,流塑。 ①-2层素填土:灰黄色,以粉质粘土为主,结构松散,非均质。 ③-2层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具铁锰质浸斑,局部粉粒含量高,欠均一。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设备选择 顶管管径为DN1500mm顶管,经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决定:J33~J32、J34~河内闷井采用敞开式机具顶进;J33~J34采用遥控式泥水平衡顶管系统设备顶进。 2、因J32~河内闷井各顶管段进出洞处管内底距沉井底板高度分别为:J33~J32进洞口管内底距沉井底板高度3.22米;J33~J34进出洞口管内底距沉井底板高度0.95米;J34~河内闷井进洞口管内底距沉井底板高度3.43米,顶管设备无法安装和出

洞无法接收,均需要搭设操作平台,平台采用[28A槽钢和6mm厚的钢板搭设。 3、J33~J34顶管段顶进时要穿越护城河,因管顶覆土不够,为防止管道在河道范围内顶进时上浮和避免与河水贯通,在管道轴线两侧打设围堰,两围堰中间夯填黄土,以确保管道顺利顶进(详见附图一、二)。J34~河内闷井将管道顶入河道内吊处机头,因机头需要在河道内取出,在闷井位置处打设围堰(详见附图一、二)。(1)、便道 为了便于机械及人工操作,分别在:J33沉井东侧和J34沉井南侧将现挡土墙拆除,放坡做一施工便道(施工完毕后,按原样进行恢复),便道土方为外进黄土,便道顶宽4.5米,底宽10.0米。 (2)、围堰 因在河中施工,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因暴雨或玄武河道放水河水上涨,影响正常施工及河底淤泥较厚,加之河水的流动,直接围堰将导致土方的大量流失。围堰采取如下施工方法: 围堰施工前,请业主给予联系玄武河道,在我单位施工期间,不要开闸放水,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围堰的正常施工和围堰的稳定。 围堰施工前在其两侧底脚线上密打圆木桩,圆木桩长度为4~6米,梢径为150mm,打设时采用密打,并且将其连成稳定的整体,防止变形,木桩连成整体后,进行围堰施工。围堰为草袋围堰,中间夹填黄土,所有黄土均为外购。 围堰高出现有水面1.0米,并且准备好装好土的草袋,随时防止河水上涨,立即调集人员将围堰增高。 围堰顶宽:J33~J34顶宽2.5米(J34~河内闷井2.0米);J33~J34底宽6米(J34~河内闷井4.5米);J33~J34长约30米,围堰的两侧迎水面满铺防水布,以进一步防止围堰渗水,围堰内侧底脚采用抛石挤淤。围堰所用土为外进黄土,不得使用垃圾土,筑围堰时,草袋采用二顺一丁,上下错开中间夹黄土,层层夯实,以

人工顶管专项方案

高阳县商贸城、高阳中学雨水提升泵站 配套管网工程 人工顶管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1、工程概况 1.1 概况 高阳县商贸城、高阳中学雨水提升泵站工程设计起点商贸城各街道,终点为保沧路雨水泵站孝义河,管线实施全长7232米。 顶管部位主要涉及位置:商贸大街、县医院、三利大街、跨保沧路段。由于四处位置属于县城的车流量密集点,一旦断交将影响整个县城的交通运行。建设单位要求四处位置必须进行顶管施工。顶管长度分别为:商贸大街D1600mm55m、县医院D1600mm30m、三利大街D1600mm192m、跨保沧路245m。 1.2施工现场条件 该工程位于高阳县城区主要交通道路段,地形起伏较小。自地表下2m以下的底层主要以粉土、粉质粘土、粉砂为主。全年降水集中时间主要在6月中下旬到7月底,而且降水不稳定。 2、编制依据 2.1 高阳县商贸城、高阳中学雨水提升泵站工程施工图 2.2 相关规范、标准

3、工程计划安排 3.1 施工进度计划 表 1 施工进度计划表

3.2 材料计划 3.3 设备计划 表3 设备计划表

4、施工工艺技术 4.1 作业条件 1)施工现场的进场道路、临时用电、用水管线、场地平整情况都已经畅通,且具备进场施工条件。 2)施工占地范围内地下管线已查明,并采取改移或加固措施,地上、地下障碍物清理完毕。。 3)各种顶管设备已经进行了校核、材料已经试验合格。 4.2 技术准备 1)测量交接桩完成,并对控制点、水准点进行校核,拴桩、补桩等工作已完成。 2)各类人员的资质证书、特殊工种作业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到位。 3)顶管施工前,认真进行审核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报有关单位审批,并做好技术交底。 4.3 材料性能要求 4.3.1、管材要求 ①管材选用:采用企口Ⅲ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抗渗性能检验压力试验合格,抗裂性能达到抗裂检验压力指标要求。 ②管材外观检验合格。重点检查管道接口处是否平顺,企口尺寸是否匹配,有无损坏现象,如有损坏必须修正合格后方可使用,损坏严重的不得使用。 ③管体外表面应有标记,注明管材型号、出厂水压试验的结果、制造及出厂日期、厂质检部门签章,管材应有出厂合格证。 4.3.2 、楔形密封橡胶圈。 ①橡胶圈应采用耐腐蚀的专用橡胶材料制成。密封圈使用前必须逐个检查,不得有割裂、破损、气泡、飞边等缺陷。其硬度、压缩率、抗拉力、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规定。 ②密封圈应有出厂检验质量合格的检验报告。产品到达现场后,应抽检5%的密封橡胶圈的硬度、压缩率和抗拉力,其值不应小于出厂合格标准。密封圈性能、质量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应按JC/T748、JCT/T749的规定执行。 表4 橡胶圈检验要求表

顶管施工方案

马集镇污水收集管线工程穿六马公路顶管施工方案 南京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马集污水收集管线工程项目部

马集镇污水收集管线过路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前言 顶管工程的特点 微控定向顶管技术是一种占地面积较小,对环境影响少的先进的地下管道敷设施工技术。在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建筑林立的城市厂矿,管线密布的城市地下,常规的大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方法已越来越难以实施。此外,开挖敷设管道的施工费用庞大,导致工程造价据高不下。顶管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的新的敷设各种管道的技术。 顶管施工的关键技术 地层勘探及地下管线的探测,地层勘探主要了解有关地层和地下水的情况,为选择钻进方法和配制钻液提供依据。地下管线的探测主要了解有关地下已有管线和其它埋设物的位置,为设计安全的钻进轨迹提供依据。 钻进轨迹的规划和设计,钻进的轨迹一般由三段组成:第一造斜段AB,直线段BC和第二造斜段CD(见图1),直线段的长度是敷设管道的实际长度,第一造斜段是钻杆进入敷设管道的过渡段,第二造斜段是钻杆出露地面的过渡段,也是敷设管道的进入通道。 钻液的配制,钻液在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钻液具有冷却钻头(保护内部传感器),润滑钻具,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悬浮和携带钻屑,使混合后的钻屑成为流动的泥浆排出孔外,既为敷设管道提供

足够的环形空间,又可以减少回拖管线的重量和阻力。残留在孔中的泥浆还可以起到护壁作用。 排污管顶管施工的关键技术 排污管的顶管施工第一要点是敷设管道水平标高的控制,起始点的测量精度对顶管钻进轨迹至关重要,我公司有一流导向控制仪器,可以精确的控制每根钻杆在地下钻进方向和深度,确保敷设管道的标高达到业主的设计要求。 本公司拥有英国RD4000管线探测仪器,可以精确查清所有地下管线的埋深和管线的方向,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 一、工程概况 六马路污水管微控定向拖拉管顶管,原来设计开挖辅管,因为六马路为205国道、且车流量大无法满足路面破除施工的原因,拟采用微控定向拖拉管顶管施工。管材采用Ф600HDPE实壁管。 二、编制依据 1、现场调查情况 2、地址勘探资料 3、施工图 4、《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5、《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三、工期计划 每个施工地点的工期为3-4天,遇到特殊地质情况除外。 四、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方案 ()

顶管施工方案本工程中的顶管包括钢管、钢筋砼管,根据设计要求,顶管采用机械顶管。为保证顶管施工过程中地面不变形,本工程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 本工程中,钢管顶管主要用于顶管横过马路的污水管,先用钢管顶进,钢管管径比设计管径大一级,然后在钢管内穿玻璃钢夹砂管。钢管采用A3钢直缝一次焊接成型,钢筋砼管采用带橡胶圈的Ⅲ级钢筋砼“F”管。 顶管的施工技术难度高,顶管施工是本工程的控制点。 一、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本工程中设置工作井、接收井各5座,工作井采用矩形,接收井采用圆形。根据工作井、接收井的所处的地质条件和深度确定工作井及接受井的施工方法。深度小于6.0m工作井、接收井采用钢板桩支护内衬钢筋砼井壁及底板结构,并用水下砼封底;深度大于6.0m的工作井、接收井采用沉井法施工,采用不排水下沉,浇筑水下砼封底。 (一)深度小于6.0m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本工程中W59及W28处的工作井、接收井的深度小于6.0m,此处工作井、接收井采用钢板桩支护内衬钢筋砼井壁及底板结构,并浇筑水下砼结构,如图示(接收井采用圆形结构):

1、施工工艺流程图

2、主要施工方法 (1)钢板桩采用液压振动锤逐块振动入土,钢板桩长为10m。 (2)钢板桩施工前必须探明施工范围内的管线情况,并对管线采取悬吊或其他方法进行保护。 (3)钢板桩施工完毕后,即进行工作井、接收井土方开挖。井内土方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开挖、并转运至地面,挖至设计标高上20~30cm时,应特别注意控制标高,避免超挖。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地面的变形情况,及时安装第一道钢腰梁。 (4)工作井、接收井基底施工、处理完毕后,及时进行水下砼封底。封底砼采用C20商品砼。 (5)封底砼采用多根导管同时浇注的方法进行,根据工作井及

基坑顶管施工安全管控方案

津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第三标段安全管控方案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津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第三施工项目经理部 2012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风险源统计 三、领导带班例会巡查制度 四、基坑施工管控措施 五、顶管施工管控措施 六、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津南污水处理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配套进出水管网工程及津南再生水厂(纪庄子再生水厂迁建)配套输水管网工程第三标段,本标段工程包括污水管道施工与再生水管道施工,其中污水管道施工自第二标段终点WB12井新建d2800管道穿越外环线及外环河后,沿津港高速西侧顶管至1#提升泵站前,共铺设1991.6米,检查井12座;其中穿越外环南路及外环河d3200钢承口式钢筋混凝土内穿DG2800玻璃纤维塑料增强夹砂管顶管管材(非标产品)顶管180米;沿津港快速(外环辅道—1#泵站段),d2800钢承口式钢筋混凝土内衬PVC顶管管材1797.4米,d2400钢承口式钢筋混凝土内衬PVC顶管管材14.2米,顶管工作坑最深为16.68米; 再生水输水管道范围包括再生水管道主线Z泄19--再生水加压泵

站,再生水管道(再生水加压泵站—洞庭路),再生水管道(绥江道)、再生水管道(太湖路)。再生水管道主线Z泄19--再生水加压泵站段,再生水管道顶进施工4处,分别为下穿友谊南路、解放南路、外环南路、津港高速,共计587m,顶管管材为d1650、d1500的钢筋混凝土管;其余全部为明开槽施工,共计5659.5m,再生水管材为球墨铸铁管和钢塑复合管。 二、重大风险源统计

三、领导带班例会巡查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津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指挥部成立了以业主张乐为领导的质量安全监督小组。 (一)值班制度

顶管施工方案(3)

顶管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S324线K28+642处施工工程概况如下: 1、工程名称:乌伦古河临时供水工程T1施工供水管线S324线K28+642处穿越施工 2、穿越地点:S324线K28+642处 3、拟穿越方式:本次穿越拟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工艺穿越敷设。 4、预计工程量:穿越长度为36米。穿越套管选用DN400mm、壁厚7mm的钢管。 5、穿越地质:根据勘探结果显示该段地形略有起伏、相对开阔,为丘陵地貌,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碎石土层,厚度一般0.2-0.4m,土黄色—青灰色。结构松散,含植物根系,局部土层中含盐量较高,见有盐碱析出。下覆青灰色泥盆系凝灰质砂岩,挖深2.5m左右,均无地下水。 勘察期间,场地无地下水。根据相关区域资料,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一般年变化幅度为0.30-0.70 m,如若出现地下水,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应注意降水,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 管线工程穿越的S324线K28+642处的管道埋深均按照自然地面1.7m控制,项目区域内标准冻土深度参照当地最大冻土深度1.9m,因1.7米以下为岩石,无法使用水平定向钻施工,由管线单位后期回填后盖帽处理。 S324线K28+642处施工工程概况如下: 1、工程名称:乌伦古河临时供水工程T2施工供水管线G216线K298+460处穿越施工 2、穿越地点:G216线K298+460处

3、拟穿越方式:本次穿越拟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工艺穿越敷设。 4、预计工程量:穿越长度为42米。穿越套管选用DN400mm、壁厚7mm的钢管。 5、穿越地质:根据勘探结果显示该段地形为河谷地带,北岸陡峭,第四系土层覆盖较薄,南岸较缓,第四系土层覆盖较厚,相当于部分分布为第三层泥岩。河谷地带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土覆盖,下伏沙砂石,厚度由几米至十几米不等。 勘察期间,场地无地下水。根据相关区域资料,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一般年变化幅度为0.30-0.70 m,如若出现地下水,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应注意降水,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 管线工程穿越的G216线K298+460处的管道埋深均按照自然地面下1.7m控制,项目区域内标准冻土深度参照当地最大冻土深度1.9m,因1.7米以下为岩石,无法使用水平定向钻施工,由管线单位后期回填后盖帽处理。 二、施工总体部署 2.1质量及安全目标: 确保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100%,施工安全零伤亡、零事故,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 2.2 工期及施工进度安排: 1、工期:自开工之日起5日内 2、施工进度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2.3 总体部署 本次拟穿越公路施工,管道拟呈90o正交穿越公路,操作面及导向坑设置于公路一侧,导向坑需采用人工开挖,在公路另一侧开挖回拖接收坑。导向钻进时水平定向钻入钻角设定为18o,在导向坑18米以外提前入钻,进入导向坑前调平,套管穿越段水平外进,采用三级扩孔:DN200扩孔,DN300扩孔,DN4000扩孔,用DN400清孔一道,一次性回拖成功。

顶管深基坑施工方案

南区界)改造工程—合肥经开区蓬莱路(紫云顶管工程 深 基 坑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测量放线

四、工作坑主要施工方法, 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七、安全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合肥经开区蓬莱路(紫云—南区界)改造工程 2)工程地点:合肥市经开区 3)工程规模:污水顶管DN800计364.6m;雨水顶管DN1000计16.5m,DN1400计249.8m。 4)工作坑部署;拟施工的污水顶管DN800全长364.6m,井号为西污1--西污6,该段顶管覆土深度约4.5~5.5m,该段设3个工作井,位置在西污2(1#工作坑)、西污4(2#工作坑)和西污6(3#工作坑)处。雨水顶管DN1000计16.5m,DN1400计249.8m,井号为东雨29—东雨31,东雨31-1—西雨34-1,该段顶管覆土深度约3.5~5.5m,该段设3个工作井,位置在东雨30(4#工作坑)、东雨31(5#工作坑)和西雨34(6#工作坑)处 5)建设单位:合肥海恒项目管理公司 6)设计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监理单位:安徽省恒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8)质量标准:合格,争创安徽省优质工程“黄山杯”。 二、编制依据 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7) 3)《地质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4)《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doc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所提供设计图纸、招标文件;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4、《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CJJ-90; 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顶管施工技术》余彬泉、陈传灿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8、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标准。 9、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用于本合同段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设污水管道约2.893km,主管管径D500~D1000管道,限流管管径D300~D400,管材主要为:DN500采用HDPE管,倒虹管采用钢管,顶管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其余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施工方案为明挖和顶管结合施工。 顶管工作段为WC22~WC25长113米,WC25~WC29长164米。 顶管矩形工作井尺寸为7米×4.9米,圆形接收井尺寸为7米。 根据设计图纸顶管共2段共设顶管工作井1座,接收井2座,工作井设于WC25,接收丼设于WC25、WC25。 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中间成果,详见附件:钻孔柱状图 本工程顶管方式采用泥水平衡法。

第二章工程特点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程特点 1、本工程平面位置按排水工程管道走向依次布置,施工线路较长,施工放线及结构的模板、钢筋施工的方案必须周密,重点控制。 2、由于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质量情况,因此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3、本工程施工历经雨季,所以抓好雨季施工是重点。 4、本工程施工场地要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迁移,在每相临两座工作坑之间进行流水施工是本工程的施工特点。 5、本工程顶管位于挖方区,埋置较深。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2、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木及附近房屋等的准确位置。 3、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时设施,设置装、运临时用水的设施、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利用工作井内集水井进行机械排水。 4、进行顶管所用设备的加工制作。 5、根据顶进长度,准备好各类管线和所需的辅助物(固定架等)。 三、技术准备 1、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做好定位点控制,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