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动因分析_晏国祥

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动因分析_晏国祥
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动因分析_晏国祥

第26卷第3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 o.l26N o.3 2006年6月J OURNA L O F DAQ ING NORM AL U N I V ERSITY June,2006

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动因分析

晏国祥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9)

摘要:1960年,麦卡锡创立了经典的4P s营销组合理论。在随后的40多年历史发展中,营销组合理论发展迅速,各种理论层出不穷,6Ps、7Ps、10Ps、4Cs、4R s等学说百家争鸣。营销理念由注重短期交易关系转变为对长期交易关系的注重是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思想背景,而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交易控制权弱化则是推动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双重最终动因。

关键词:营销组合理论;组织结构;交易控制权

作者简介:晏国祥(1977-),男,湖南益阳人,上海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博士生,湖南商学院教师。

资助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编号:0452C050,同受上海财经大学现代营销中心资助。

中图分类号:F273.2A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165(2006)03-0008-07收稿日期:2005-12-05

引言

1960年,麦卡锡在卡灵顿等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以P开头的4P s营销组合,即产品(P roduct)、价格(Pr i ce)、渠道(P lace)、促销(P ro-m ot i on)。因4Ps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便于教学,很快被人们接受。1984年,在企业注重权力与形象背景下,科特勒增加了2个P:政治权力(Po li-t ica l Po w er)和公共关系(Pub lic Re lation),这就是6P s说;随着对营销战略计划过程的重视,在6Ps 说的基础上,科特勒又提出了战略营销计划过程必须优先于战术营销组合的10P s说。战略营销计划过程也可以归结为4Ps:探查(P rob i ng)、分割(Par-t ition i ng)、优先(P ri o ritizi ng)、定位(Position i ng),加上原有6个P s构成了当今营销管理最完整的理论框架。布姆斯和比特纳于1981年在原有4Ps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服务性的P0:参与者(Partic-i pants),(有的学者也称之为人(People)、物质环境(Physical Ev i dence)、过程(Process),从而形成了服务营销的7P s框架。1990年,罗伯特#劳特伯恩提出了与4Ps相对应的顾客4Cs理论。顾客需要和欲望(Custo m er N eeds and W ant)、对顾客成本(Cost to the Custo m er)、便利(Convenience)、传播(Co mmunicati on)。近年来,美国学者唐#E#舒尔兹提出旨在与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建立长久关系的4Rs营销组合理论:关联(Re levancy)、反应(Re-s pond)、关系(Re lation)、回报(Re t urn)。

从1960年麦卡锡提出4P s理论到近年来唐# E#舒尔兹提出的4Rs说,营销组合理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营销学者们也纷纷对各种营销组合理论进行评头论足。在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中,企业的营销理念只注重企业与目标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这种营销理念在4P s说中体现最为明显。随后的营销组合理论慢慢注意到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长久关系的重要性。6P s注意到公众和政府的力量对企业顺利完成营销交易的作用;10Ps强调企业运用战略来减少因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其实质就是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处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服务行业的营销独特之处也让营销经理们意识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顾客之间长久的忠诚交易关系的重大意义,这些思想也就构成了7Ps说营销理念基础;4Cs理论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控制交易的权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强调对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实施关系营销,与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而4Rs理论却是充分吸收了以往营销组合理论中注重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久交易关系的营销理念,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强调长久关系维护的营销组合理论。

事实上,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营销思想理念发展变化是一致的。著名的营销史学家布赖恩#琼斯认为现代营销理念的演化中至少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1850年起始的批量营销的

萌生阶段,1960年起始的现代市场概念的明晰阶段,以及1990年后由重点强调交易向强调顾关系的转变阶段[1]。

总之,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内在逻辑是企业营销理念由注重短期交易关系转变为注重长期交易关系。然而,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营销理念这一转变也成为我们理解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关键。

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动因分析

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企业营销理念由注重短期交易关系转变为对长期交易关系的注重呢?也就是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动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和企业交易控制权弱化是推动营销组合理论的双重动因。

一、企业组织柔性化推动了营销组合理论演变

过去一般都认为营销组织基本上对营销理念无多大影响,它仅与营销职能活动的实施有关。然而,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表明,这种认识低估了营销组织对营销理念的作用。洛克尔特认为: /组织行为,如市场导向程度等,与维持这些行为所建立的组织结构、组织系统和组织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0

企业组织推动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于组织结构的改变影响企业营销理念的变化,进而推动了作为这些营销理念的表现形式)))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一)组织结构柔性化对营销理念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说明企业组织变化对营销理念的影响,笔者结合企业组织的发展史及营销理念在企业中的变化,按照历史顺序,将二战后出现的企业组织划分为交易导向型、频繁交易型、关系友伴型、战略联盟型、网络型五种连续的发展模式。这五种组织形态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企业组织不断柔性化的过程。从五种组织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企业组织柔性化,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与他们间的关系的维护,改变了只关注眼前利益,只顾及目标市场需要的营销理念,积极建立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久关系,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1.交易导向型组织的营销理念

这类组织主要以古典等级制组织形式出现,它们表现为存在强有力控制中心、统一的意志和许多管理层级。经济人理性,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学思维,影响着企业组织的营销行为。公司热衷于市场交易,以确保劳动力、资本用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营销经理们的思想与4P s组合理论所认可的营销哲学类同:交易活动是由具体的单个交易事件组成,各个交易活动之间不产生相互作用,这些活动受自由价格机制的引导。自由价格机制也可以使公司找到最低的可能购买价值。

在这些公司中,营销职能与一体化和等级制是相连的。公司建立的市场营销部常常是老式销售部门的延伸。企业只有在认真分析和处理所有数据后,再对各种可选结果进行评估并做出最优决策。基于这种市场分析,最终选择一个行动方案,所有的活动被作为一套分立的、基于市场交易的行为来进行处理。实际上,这导致所有必要的信息都被包容在产品的价格之中。营销工作简化为寻找买主,实现利润最大化,无需考虑除顾客之外的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在这种组织中,4P s组合理论是最有市场的。

2.频繁交易型组织的营销理念

这类组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生产包装消费品、工业配件、维护品等的企业中。对于这类产品来说,广告和促销是营销的关键活动。每个品牌都试图争取消费者的偏爱、忠诚和重复购买。市场营销的作用是引导产品差异化,并建立偏爱、忠诚,获得品牌溢价和获得更多利润,消费者和营销人员不大可能有直接的接触。销售是营销过程的最终结果。虽然与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使顾客的重复购买对于广告和促销等活动的经济效果是重要的,但许多公司并没有意识到消费者持续购买的经济意义。高品牌忠诚度和重复购买意味着企业与顾客之间已经从纯粹的短期交易中走出来,一些营销人员开始意识到建立长久交易关系的意义。企业与顾客之间信任的出现为关系形成奠定了基础。消费者发现去同一家商店买相类似的品牌的商品变得简单和方便了,重复购买过程使获得相关信息变得省力和省时。消费者可以和卖主协商达成更好的销售条款,通过给予卖主和其进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关系使交易更有效率。对于像耐用消费品之类的商品来说,其价值并非能通过一次性消费而体现出来,只有在很长时间内才能逐步体现。客户购买产品并不单纯依据价格的高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可保证的稳定供货、低的失败概率、弹性的生产容量等。企业在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相互合作关系的过程中,由于资源依赖、共同开发、信息共享、组织学习等因素,与以往的瞬时交易相比,注重长期关系的建立能带来更高的价值。

3.关系友伴型组织的营销理念

这类组织经常出现在工业品生产企业内,买卖双方关系以长久的交易关系为基础,交易各方彼此有对另一方长期合同的承诺。即使存在这种长久的合作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易也经常是对抗式的,对抗的焦点在于价格。对于买方来说,建立多种进货渠道,规避与供应商的交易锁定风险是十分必要与明智的。企业进行采购时,一般都会向供货商进行公开的招标,通过最大程度的竞争降低采购成

本。

20世纪80年代,一些营销学著作中已将这类买卖关系视为一种战略资产并以此来指导营销活动。杰克森(1985)提出了工业品营销人员应将公司特征概括为交易型或关系型客户,并依据对资源的承诺义务来划分等级。在这类更为长期的买卖双方关系中,价格是一种基于相互依存的协商过程的产物,它不再只是由市场力量决定,而质量、送货和技术支持变得更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市场中出现的竞争压力迫使许多公司进一步加强与顾客的关系,即从比较疏远的、双方均不受对方控制的买卖双方的交易关系变成一种更紧密的、以相互依存为主要特征的伙伴关系。当时,通用汽车公司就依赖其供应商,包括诸如哈里森散热器公司、A c火花塞公司等,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为顾客提供多种车型、颜色和性能的汽车,并以此作为应付竞争对手福特的手段。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在与美国企业激烈的竞争的过程中,悟出一个宝贵的经验:质量好不仅畅销,而且还会降低成本。根据生产力和性能,设计产品并将它一次性地做成合格品的生产方式,与产品加工完成发现瑕疵后纠正的方式相比,前者的成本要低很多。然而,这种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却需要企业与少数供应商构成战略伙伴系统,与这些供应商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必须开始合作。

4.战略联盟组织的营销理念

日本精益生产系统成为战略联盟的最初形式。战略联盟具有关系松散、边界模糊、机动灵活、形式多样、运作高效等特点。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加强实力较强的业务环节,通过虚拟企业放弃较弱的业务环节,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外部力量突破企业的有形界限,从而弱化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管理的视野大大拓宽。战略联盟组织对营销理念最大冲击是改变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敌对态度。

首先,体现在对待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顾客的关系上。在一些新战略联盟组织中,企业与顾客间的关系尚处于一种全新的探索阶段。如一些实行定制化营销的企业,它们的顾客甚至可以内化为企业员工,顾客帮助企业设计新产品、提供市场信息及通过口传替企业做形象宣传。

其次,战略联盟对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也大为不同。战略联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每个伙伴引向共同的、需要长期完成的战略目标上。尽管它存在着多种形式,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来看,实际上所有的形式都是和消费者或分销商,或与现存的和潜在的竞争者形成伙伴关系,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市场的一种方法。在供货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以确保原材料、零部件或服务畅通无阻地进入客户的生产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联盟是在潜在竞争者之间形成的,借以合作开发相关或者核心技术,研制新产品或产品系列或共同开发市场。还有一些联盟是在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形成的。所有战略联盟都在伙伴间进行合作:包括资本和以提高伙伴的竞争地位为目标的资源共享。因而,在战略联盟组织下的营销更注重合作伙伴的持久关系。

5.网络型组织的营销理念

网络型组织是一种复杂的多面性组织结构,它是多层战略联盟发展的结果,并由其他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分支机构、下属机构和增值中间商组合而成。一个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联盟,由伙伴之间达成的个别协议和协作的形式。网络组织同时也是一种松散的而又富于灵活性的指向中心的联合体,其核心功能包括发展和管理联盟自身、共享财务资源和技术、确定并管理其核心职能及战略、发展客户的关系、管理网络赖以存在的信息资源。

网络组织的特点如何影响它的营销理念呢?在这种组织中,深刻理解消费者的市场意识与维持和提高与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的能力的市场关联技能是重要的。尽管已往的营销技能仍将是重要的,但在网络组织环境中,预测技术变换和对消费者及相关者的反应能力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将对他们反应更为敏感。市场关联技能,如品牌和形象的建立、营销的沟通、消费者的服务和顾客忠诚度的培养等仍对营销成功是重要的。网络组织通过非正式的权威结构保持与相关联的组织实体之间的关系,并分配原只属于一个企业的职能,因而跨组织协调和冲突管理的营销技能将显得更为重要。网络组织中的营销有可能改变它作为与生产、财务等相提并论的职能形象,使其作为一种一般性的管理活动出现。营销职能扩展使得在网络组织中企业的营销职能中心化,即企业各组织部门与所有的伙伴都应该关注顾客及其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及时了解竞争者情况,对与之相关的组织实体的行动做出反应。

综上所述,从疏远的交易型和传统多层次官僚式组织向一个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伙伴、联盟、和网络)))的转变,对于营销理念来说是一场革命。在这些新型组织中,传统营销组织所注重的短期交易导向被强调合作、侧重于建立持久的长期的客户与伙伴的关系营销导向所替代。

(二)企业组织柔性化通过影响营销理念变化推动了营销组合理论的演变

传统企业组织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实体,其边界被组织结构框架界定,在公司和外界环境中,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外部环境由各种市场组成,公司致力于与供应商进行交易以获得所需资源来开展业务,还要与购买它们产品和服务的顾客进行交

易。在网络组织中,市场和公司之间的清晰界限及公司与其外部环境的界限都消失了。这种组织形式的革新也使营销理念应进行重新定义。

在传统科层组织下,营销只是一种使产品顺利出售的技能,企业只注重短期交易关系。企业通过最适宜的产品,最适宜的价格,最适当的促销办法及销售网络,最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信誉及最好的经济效益。交易完成之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结束。

在网络组织中,营销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与它在传统科层结构中的作用是不同,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协助设计和协调与供应商、顾客、技术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上,营销协调技巧主要体现在企业与经销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上。而在传统阶层组织中,企业营销协调技巧主要用于处理与顾客的关系。

网络组织强调更加灵活地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强调与其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强调不要忽视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协调企业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营销充分发挥其作为一门沟通艺术的优势,因而其超越与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管理相提并论的传统职能角色,搞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成为企业组织中所有部门共同的任务,强调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该加强面向市场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营销职能已中心化,营销成为一般的管理活动,成为企业协调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哲学。

总之,企业组织的柔性化和利益的制约加强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使企业不得不注重这些利益相关者长久关系的维护,同时也使得企业由传统的、只注重短期交易的营销理念向注重长期交易关系营销理念的方向转变。企业结构柔性化改变了企业的营销理念,从而也推动了作为这些营销理念的执行者)))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二、企业交易控制权的弱化推动了营销组合理论演变

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是推动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内部动因;而企业交易控制权的弱化则是推动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外部动因。在供不应求的年代,生产更多的产品成为全社会共同愿望,企业牢牢地控制着交易权力。在强大的企业面前,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没有多大的谈判要价能力。享利#福特傲慢的宣言/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车,我们只能提供黑色的车0成为企业控制市场交易时的真实写照。随着以顾客为主的利益相关者在交易中控制权力的不断增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诸如顾客、中间商等利益相关者建立长久的关系,这也推动了企业营销交易的理念从短期利益导向向长久关系导向的转变,进而推动了营销理念的执行者)))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一)企业交易控制权的弱化影响营销观念变化的过程分析

企业交易控制权的弱化使得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不得不改变过去不太注重它们的利益的态度,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营销的成功,甚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随着利益相关者对营销交易控制权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企业推行与它们建立长久的、良好的营销理念,改变传统短期利益导向的营销理念。

1.顾客控制交易权力的增强

(1)在传统条件下,企业控制交易主权的原因

企业能在交易中掌握主动权,首先在于企业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资源和技术优势是企业的控制力量的来源。企业是个人才能与财富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使企业有能力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影响顾客的需求而达到目的,比如广告、促销、新闻发布、舆论诱导等等。与企业相比,消费者的力量太小,他们分散,单个购买量又小,甚至还面临高昂的转移成本。其次是企业拥有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是顾客居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信息也是博弈中的重要因素,信息的充分与否,大致决定了博弈各方的谈判能力。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除了商流外,还存在着信息流。企业通过信息流了解顾客,顾客也通过它了解企业,然而两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并不对称。企业拥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也提高了企业收集并掌握顾客的大部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企业通过各种高效率的处理工具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更加方便和有效。而消费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特别是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并不盛行的年代。消费者虽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信息(假设顾客不受资源约束的话,尽管这一假设并不成立),但这些信息要么过时,如购后体验;要么往往受制于企业。顾客大部分信息的收集是通过各种媒介,而大部分媒介或直接为企业服务,或是企业的代言人,因而信息的公正性难以把握,信息也可能失真。

(2)在新的经济条件下,顾客交易控制权的增强

二战后,经济的繁荣和各种新技术的相继产生打破了这种企业控制顾客的局面,形形色色的全球竞争者增强了顾客控制交易权力,而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消费者交易谈判的能力。事实上,Internet等高新技术和日益发达媒介传播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与企业抗衡的权力。正如前面所述,信息在企业)))消费者博弈过程中有着决

定性的作用。与传统经济相比,各种信息媒介能带给消费者大量信息。过去,消费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渠道不外乎通过大众媒介的广告和推销员的宣传,但这些渠道的信息质量难以保证。现在,消费者通过诸如互联网等交流工具,跨越时空、信息量、信息的准确性等诸多限制。如在网上购物时,一方面企业能将所有产品信息都放在网上,供消费者查询;另一方面,还能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聚拢在一起,信息互通。

2.中间商交易控制权的增强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大多数制造商的产品分销都是通过经销商(包括批发商、零售商或代理商等)来实现的,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形成了一个松散型的利益共同体。按理说他们应携手并进,共同促进产品流通渠道的稳定和高效运转,以实现整体渠道利润的最大化,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权力和利益的分配,渠道中经销商和经销商之间的横向冲突(窜货)经常发生,并最终导致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纵向冲突。渠道冲突的严重后果会使市场价格体系混乱,中间利润丧失,最终导致产品退出市场。

多年来,相对于中间商,许多商品的制造商拥有高度的市场力量,这是基于制造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如建立品牌偏好,结果是中间商被迫经营它们的商品。

现在,中间商与制造商间力量发生转移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制造商广告费用的减少和大量受众的广告腐蚀。如沃尔玛控制了许多消费包装品牌的大部分的销售额。第二,提供的新品牌缺少可容纳的货架。第三,许多大型中间商控制了许多商品进入市场的权力。第四,大型中间商坚持要从制造商处取得更多的促销费用,否则它们的品牌在商店里就不允许进入或维持。第五,中间商开发了容易辨认的低价零售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竞争。第六,中间商日益成长的营销费用与要求的高级化(使用条形码、扫描数据、电子数据变换和直接产品利润能力)。

3.人力资本成为价值之源,增强了员工谈判要价能力

过去,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宗旨的企业往往不太注重员工的需要。这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现实是相关的: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只有接受工作的权力而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力;企业对雇员进行管理,雇员必须在组织各种制度的管理和制约下为组织目标而工作,雇员处于从属地位。

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获取利润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注重短期交易关系的营销组合理论认为是赢得一次性交易的顾客,而注重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久关系的营销组合理论则强调如何保留顾客,留住顾客等于拥有了企业未来的利润来源。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对各种资源的竞争,如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获取顾客这一现代企业的核心战略资产。而如何维系顾客是创造顾客满意问题的关键,而要使顾客满意就必须首先使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员工满意,不满意的员工是企业留住顾客的最大障碍。在5顾客是第二位6中,罗森布拉和彼得斯走得更远,他们说如果公司真正希望使顾客满意的话,那么,公司雇员,而不是公司的顾客,必须是第一位的。[2]

4.与竞争者的合争削弱了企业交易控制权

/商场如战场0成为企业传统的竞争思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长期以来,企业都是将自己作为一个封闭的实体,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对于企业而言,其竞争者永远是他们前进的绊脚石。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正在进行着,企业面对着一个更加巨大的市场、一个更加多样化和变化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企业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生存方式,企业的视野和思维已大大拓展,从近视地盯着眼前有限的/分饼0扩展到怎样/做饼0上来,可以说是开展了一场从/分配剩余0到/创造剩余0的精神革命。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企业间的某种非竞争关系更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比如竞争者可通过分担市场开发成本、减少新产品开发风险、促进技术的标准化和合法化来帮助新兴行业或产品及加工技术正进化的行业开发市场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旧的竞争准则不再奏效了,如果我们商业活动真的像战争一样进行的话,就很少会有胜利者,进行持久的价格战只会使整个行业中的企业都失去利润。企业与竞争者间的力量博弈结果由传统的竞争转化为共同创造并满足一个市场,这时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合作,而当进行市场分配时则表现为竞争。竞争者与竞争者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形态称为可称为合争,即在/做饼0的时候进行合作,而在/分饼0的时候进行竞争。

5.供应商在供应链中地位的增强削弱了企业交易控制权

在供不应求时代或市场需求稳定时期,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被视为是一种零和博弈的过程。企业通过大规模采购或分散购买等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此时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波特所说的/拓展竞争0的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竞争中,日本企业采取了一种以长期交易为基础的/准结合0方式,即人们常说的转包制,将存在供求依赖关系的企业

/链接0了起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也使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赢得了竞争优势。一些日本企业,如丰田采用的/系列化0生产体制和即时制(JI T)的生产方式显露出效率优势,它要求一组存在于供应链上所有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结成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性契约0。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产品中技术含量的提高要求厂商进行更多的专业资产投资,促使企业对特定供应商之间的转换成本上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这些都强化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选择这种联盟方式的可能性。

科特勒认为,为了成功,公司需要超越其自身的价值链,进入其供应商和最终顾客的价值链中寻找竞争优势,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和开拓多种供应渠道才是正确的选择。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基于单个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公司与其供应商构成的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

6.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削弱了企业交易控制权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力量对企业影响越来越大的时代,各种特定的利益集团的数目和力量都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注重短期交易关系的营销组合理论却回避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三者的隐含冲突。特别是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对企业营销行为进行攻击的主要内容。这种理论单纯地主张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开展营销活动,奉行/顾客就是上帝0的原则,这引出了三个问题:顾客的需求是否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如果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害于自己利益的,企业是否还应予以满足?即使消费者与工商企业的利益完全一致,但两者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事实上,消费者所选择的消费方式未必就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些需求本身就对自己有害,如抽烟、过多饮用烈性酒;有些需求满足了某种情感,但最终还是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负担,如暴力电影等。

企业必须平衡与评判公司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一个多赢的选择。企业的任务就是确定诸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及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提供目标市场所期待的利益或价值。许多取得成功的著名企业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无不以良好的道德形象闻名于世。惠普的/以坚定的诚实信念引导企业行为0;摩托罗拉的/诚实、正直、讲究职业道德0。

(二)企业交易控制权的弱化通过影响营销理念的变化推动了营销组合理论的演变

交易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希望比另一方取得合作关系上的更大的控制权,但这总取决于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供求双方之间对交易控制能力的对比与均衡关系。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与企业发生交易时,它们之间的对交易的控制权力的大小就决定各自的交换地位,也影响企业对待它们的态度,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理念,进而推动营销理念的执行者)))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在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发达的信息传播媒介与交流工具,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强了顾客的主权意识,使消费者摆脱了不能准确地掌握交易信息的被动地位,这些都增加了消费者与企业的谈判筹码,增强他们对交易控制的权力;在企业与中间商的关系方面,市场竞争和越来越多的新商品上市使得有限的渠道资源捉襟见肘,增强了渠道成员谈判要价能力;在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关系方面,服务业的兴起与人力资本成为重要价值创造之源,员工满意与否对企业经营的成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使企业不得不注重员工的需求,实施人本管理。从一个角度说,实质上也就增强员工与企业发生交换时待售的价格;在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方面,企业与竞争者间的力量博弈结果由传统的竞争转化为共同创造并满足一个市场,企业的竞争观由/分配剩余0到/创造剩余0的转变,即在/做饼0的时候进行合作,而在/分饼0的时候进行竞争,由企业单一方面控制竞争态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方面,企业利润日益被激烈的竞争侵蚀,强调供应链效率的精益生产、JI T成为企业新的选择,强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成为新趋势,这也加强了供应商在供应链的地位,企业也不得不加强与它们的关系;在企业与社会关系方面,社会力量对企业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各种特定的利益集团的数目和力量使企业在执行营销活动时受到诸多的限制。

总之,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交易控制权力的增强使得企业改变了企业只注重自身利益的立场,各种相关者的力量也使企业不得不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久交易的关系营销理念,一改过去只注重顾客利益的短期关系的营销理念,从而推动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注释

1迈克尔#J#贝克.市场营销百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3.

oPatrci a S ell ers,Getting Cu sto m ers t o love you,0Fort une, M arch13,1989,p39.

参考文献

[1]Ph ili p K otl er and S i dey J.Levy,/B roden i ng t he C oncept of M arketi ng0,Journal ofM arketi ng,January1969.

[2]Frd erick E.W ebs t er,Jr.,/The Chang i ng Role ofM arketi ng

i n the Corporati on0,Jou rnal ofM arketi ng,October1992.

[3]Pau l F.Anders on,/M ark eti ng,Strateg i c Plann i ng and the Theory of t he F i r m,0J ournal ofM ark eti ng,s pri ng1982.

[4]V an Dan Bu lte,/The Con cep t of the M ark eti ng M i x Revi s it:

A C as e Anal ysis ofM et aphor i n M arketi ng Theory and M anage m ent0, Ghen t,Bel g i um,The V lerick School ofM anage m en t,Un i versit y ofGh-en t,1991.

[5]Gumm esson E.The n e w M arketing-devel op i ng l ong-ter m

i n t eracti ve rel ationsh i p.Long Range Plann i ng,20,No.4,Augu st.

[6]Fu llerton,Ronal d A,/H o w M oder n is M odern M arketi ng?0J ournal ofM ar k eti ng,M ay1988.

[7]阿德里安#佩恩.梁卿译.关系营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8]菲利普#科特勒.高登弟译.科特勒谈营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9]柯武刚等.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责任编辑:李伟]

Ana l ysis on R easons of the D evel op m entM arketi ng Co m bi natorial Theories

YAN G uo-x i ang

(Schoo l ofN ational Business Ad m i n i s tra ti o n,Shangha iU niversity o f Fi n ance and E cono m ics,Shanghai200439)

Abst ract:In1960,M c Carthy is m set up the c lassica l4Ps o fM ar keting Co m binato rial theory.I n h istor i c al deve l o pm ent for m ore than40years,M ar keting co mb i n atoria l t h eor i e s that instruct enterprise practice d irectl y have e m erged i n an end l e ss strea m.4Ps,6Ps,10Ps,7Ps,4C s,4Rs are active i n the acade m ia and busi n ess c ircles.The m arketi n g concept o f focusing on the short relati o n o f trade tur ns i n to that o f focusing on the long re-lation.It is the thought background o f the deve l o p m ent ofM ar keting C o mb i n atorial Theory.The flex ibility of structure fra m e w ork and i n fir m ness of contro lling w ith enterprise trade power are the doub l e reasons for pro m oti n g t h e developm ent ofM arketi n g Co m b i n atorial theories.

K ey w ords:M ar keting Co m bi n atoria l theories;structure fra m e wo r k;the Pow er of C ontr o lli n g Trade

(上接第7页)

The Criti que on the Adaptability to Chi na SchoolM oral L eadershi p

Theory Put For ward by Tho m as J.Sergiovanni

MA H uan-li ng,S UN X iao-y i ng

(Schoo l of EducationalAdm i n istration,East Ch i n a No r m alUn iversity,Shangha i200062)

Abst ract:S i n ce the year o f2002Schoo lM oral Leadership theory pu t for w ard by Am erican education ad-m inistrati o n scho lar Tho m as J.Serg iovann i has been i n troduced i n to ch i n a and qu ickly spreaded a m ong Chinese scho lars and it has been taken as a lever to so lve the prob le m s of school leadersh i p.H o w ever,the cultural spirit of Schoo lM oralLeadership theory is no t identica lw ith t h at o fCh i n a,and SchoolM ora lLeadersh i p t h eory can not root due to the no w adays.dile mm a o fm orality in China,the last but no t t h e leas,t this t h eory can no t cater to t h e needs o f china education adm i n istrati o n.On this basis w e can get the conc l u si o n t h at SchoolM ora l Leader-sh i p theory is not adaptive to Ch i n a.

K ey w ords:m oral leadersh ip;t h eory;Ch i n a;adaptab ility

营销理念的历史演变

” 营销理念的历史演变 古人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就 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且变得越来越成熟,而消费者 也变得越来越精明。厂商不断推出新的营销策略以争取客 户,而市场则是以更多的冷静给予回应。与上个世纪相比, 今天的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 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 销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几次变化,经历了四种典型的营销理 念,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4P 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 为目标的 4C 理论、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 4R 理论以及 建立企业终极竞争力的 4V 理论。 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4P 理论 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提出了著 名的 4P 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 (Place)和促销(Promotion)。他认为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 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 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

行为。 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的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竞争远没有现在激烈。这时候产生的 4P理论主要是从供方出发来研究市场的需求及变化,如何在竞争在取胜。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4P理论是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它最早将复杂的市场营销活动加以简单化、抽象化和体系化,构建了营销学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与普及。4P理论在营销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人们思考营销问题的基本模式。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一理论逐渐显示出其弊端:一是营销活动着重企业内部,对营销过程中的外部不可控变量考虑较少,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二是随着产品、价格和促销等手段在企业间相互模仿,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由于4P理论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出现了一定的弊端,于是,更加强调追求顾客满意的4C理论营运而生。 二、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分析 一、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 市场营销组合指的是企业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综合考虑环境、能力、竞争状况对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加以最佳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企业的目的与任务。它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尼尔·鲍顿(N. H. Bor den)于1964年最早采用的,并确定了营销组合的12 个要素。随后,理查德·克莱维持教授把营销组合要素归纳为产品、订价、渠道、促销。 市场营销组合是制定企业营销战略的基础,做好市场营销组合工作可以保证企业从整体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对付竞争者强有力的手段,是合理分配企业营销预算费用的依据。 (一)4P’s营销策略组合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麦卡锡(E.J.Macarthy)教授在人们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地点(P1ace)、促销(Promotion)。“4Ps”是营销策略组合通俗经典的简称,奠定了营销策略组合在市场营销理沦中的重要。 (二)4V营销策略组合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营销观念、方式也不断丰富与发展,并形成独具风格的新型理念,在此基础上,国内的学者(吴金明等)综合性地提出了4V的营销哲学观。所谓“4V”是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的营销组合理论。 (三)4C’s营销策略组合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消费个性化和感性化更加突出,企业为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迫切需要与消费者进行双向信息沟通。1990年美国市场学家罗伯特·劳特伯恩教授提出了4C’s理论,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该理论针对产品策略,提出应更关注顾客的需求与欲望;针对价格策略,提出应重点考虑顾客为得到某项商品或服务所愿意付出的代价;并强调促销过程应用是一个与顾客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 (四)4R营销策略组合 4R营销理论是由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鼻祖唐·舒尔茨(DonE.Schuhz)在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营销理论。4R分别指代Relevance(关联)、Reaction(反应)、Relationship(关系)和Reward(回报)。该营销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 二、市场营销组合的特点 (1)市场营销组合是一个变量组合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谈及营销,有人认为就是销售,把产品卖出去;有人认为要建好网络,使销售通路顺畅; 有人认为要做好市场调研,搞好策划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将营销战略理论体系总结为“14Ps+1S+4Cs+4Rs, 现将这一理论系统阐述,并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4Ps 营销组合策略 1953 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 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 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 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 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 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 12 个要素, 称为 12 因素“营 销组合策略,即“产品计划、定价、厂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 扶持、实体分配和市场调研。 这一组合策略使人们在从事市场营销运作时可以较为清晰地从这些方面入手, 并对市场营 销的研究范围做了较好的界定。 4Ps 是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 (Jerome McCarthy) 于 1960 年在其 《基础营销》 (Basic Marketing) 一书这些要素一般地概括为 4 类: 产品 (Product) 、 价格 (Price) 、 渠道 (Place) 、 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 4Ps。 1967 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 1 版进一步确 认了以 4Ps 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4Ps 营销策略自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 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而且,如何在 4Ps 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 即使在今天,几乎每份营销计划书都是以 4Ps 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拟订的,几乎每本营销教 科书和每门营销课程都把 4Ps 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几乎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营销活动 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从 4Ps 理论出发考虑问题。 4Ps 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该理论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单位,认为影 响企业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如政治、法律、经济、人文、 地理等环境因素, 称之为不可控因素, 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如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 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不可控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产 品、价格、渠道、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 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用科特勒的话说就是“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 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科特 勒,2001)。

营销理论演变

营销理论演变 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策略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而且,如何在4Ps理论指导下 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即使在今天,几乎每份营销计划书都是以4Ps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拟订的,几乎 每本营销教科书和每个营销课程都把4Ps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 几乎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营销活动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从4Ps理论 出发考虑问题。 4Cs理论取代4Ps步入现代 不过,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4Ps理论 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已经“过时”,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到80 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有的问题提出了 1、瞄准消费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 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首 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 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3、消费者的便利性。首先考虑顾客购 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 4、与消费者沟通。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 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持续实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 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4Cs理论也留有遗憾 总起来看,4Cs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 4Ps相比,4Cs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 展的趋势看,4Cs依然存有以下不足: 一是4Cs是顾客导向,而市场经济要求的是竞争导向,中国的企业营 销也已经转向了市场竞争导向阶段。顾客导向与市场竞争导向的本质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传统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下面来详细看看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观念阶段的营销理念包括3种观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例如,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

行。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生产观念是一种“我们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观念。因此,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生产观念的不足: 忽视产品的质量、品种与推销,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忽视产品包装和品牌等。 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营销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供给小于需求,生产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 2、降低成本、扩大产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不重视产品、品种和市场需求; 4、追求的目标是短期利益; 5、坚持“我生产什么、商家就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的经营思想。 2、产品观念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

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期产生于美国。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市场营销学演变为现代市场营销学,其应用从赢利组织扩展到非赢利组织,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当今,市场营销学已成为同企业管理相结合,并同经济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应用边缘管理学科。西方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美国市场营销学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00~1920) 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商品需求量亦迅速增多,出现了需过于供的卖方市场,企业产品价值实现不成问题。与此相适应市场营销学开始创立。早在190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和伊利诺大学的经济系开设了市场学课程。以后相继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匹茨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开设此课。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市场营销研究的先驱者,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切·W·肖(Arch.W.Shaw),巴特勒(Ralph Star.Bulter),约翰·B·斯威尼(John B.Swirniy)及赫杰特齐( J.E.Hagerty)。哈佛大学教授赫杰特齐走访了大企业主,了解他们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于1912年出版了第一本销售学教科书,它是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的里程碑。

阿切·W·肖于1915年出版了《关于分销的若干问题》一书,率先把商业活动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并从整体上考察分销的职能。但当时他尚未能使用“市场营销”一词,而是把分销与市场营销视为一回事。 韦尔达、巴特勒和威尼斯在美国最早使用“市场营销”术语。韦尔达提出:“经济学家通常把经济活动划分为3大类:生产、分配、消费……生产被认为是效用的创造”。“市场营销应当定义为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是创造形态效用,营销则是创造时间、场所和占有效用”,并认为“市场营销开始于制造过程结束之时”。 这一阶段的市场营销理论同企业经营哲学相适应,即同生产观念相适应。其依据是传统的经济学,是以供给为中心的。 2.功能研究阶段(1921~1945) 这一阶段以营销功能研究为其特点。此阶段最著名的代表者有:克拉克(F.E.Clerk),韦尔达(L.D.H.Weld),亚历山大(Alexander),瑟菲斯(Sarfare),埃尔德(Ilder)及奥尔德逊(Alderson)。1932年,克拉克和韦尔达出版了《美国农产品营销》一书,对美国农产品营销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市场营销目的是“使产品从种植者那儿顺利地转到使用者手中。这一过程包括3个重要又相互有关的内容:集中(购买剩余农产品)、平衡(调节供需)、分散( 把农产品化整为零)”。这一过程包括7种市场营销功能:集中、储藏、财务、承担风险、标准化、推销和运输。1942年,克拉克出版的《市场营销学原理》一书,在功能研究上有创新,把功能归结为交换功能,实体分配功能,辅助功能等,并提出了推销是创造需求的观点,实际上是市场营销的雏形。

市场营销观念之产品观念的详细解析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下面来看看关于产品观念的详细解析。 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 产品观念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 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场合,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一项新产品时。此时,企业最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即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要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例如,美国×××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手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些经济、方便且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钟表公司竟没有注意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重大挫折。 产品观念的不足: 1、市场营销近视症,即过分重视产品本身而不重视市场需求的变化; 2、忽视市场宣传。 产品观念的企业经营观,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系、相适应的。 营销推广是以当今互联网为媒介的一种推广方式,是在网上把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利用网络手段与媒介推广出去。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做营销推广。如果是由自己的公司负责营销推广的话,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文介绍关于营销推广中与市场营销观念之产品观念相关的内容,如果让汇桔网为您的公司做营销推广服务,不仅能节约成本和经济,更能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营销策略理论进化史

营销理论演变史 一,营销的基础知识 1,市场概念:商品的交换空间、场所;商品交换关系总和;现实和潜在的客户群。 (1)市场要素:市场=消费者+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2)市场体系:行业(卖方的集合)和市场(买方的集合)关系(信息的传播,交易沟通,商品服务,货币支付)。 (3)营销核心概念: 需要---欲望---需求---产品---价值--- 效用---交换---交易--市场。 2,市场观念的发展: (1)传统观念:企业为中心,生产为导向; (2)现代观念:市场为中心,客户为导向; 生产观念: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实行以产定销,集中精力抓货源,不重视市场营销。 产品观念:客户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致力于生产高价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既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推销观念: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客户大量的消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大量用以推销那些需求潜在的物品,即购买者一般不会想到要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营销观念: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有效的传达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推销观念以卖方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是,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社会利益、消费者需要的满足。 3,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 (1)生产观念:生产为主;其次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在乎短期利润;企业生产什么卖什么。 (2)推销观念:生产为主;注重促销宣传;在乎短期利润;企业宣传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 (3)市场营销观念:注重消费者需求;运用整体营销;在乎长期利润;顾客需要什么企业就提供什么。 (4)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对比:推销观念(推销的是企业现有的产品,推销与促销方式兼用,着眼于每次交易,目标就是通过这种手段获得利润);营销观念(以企业的目标客户以及他们的需求,欲望为基础,运用整体营销,着眼于总体市场,通过顾客的满意获得利润)。 4,市场营销策划: 正确的市场营销策划,一般需要经过六个步骤: 市场机会分析---市场细分分析---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营销组合---市场营销计划---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

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 P8 形成阶段在1900到1930年,初创于美国,后传入日本、欧洲和其他国家。 20世纪前,市场营销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经济危机迫使企业探索失策运营规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营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P88 确认问题信息收集备选产品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过程 3.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应考虑的因素 P164 企业能力产品的同质性市场的类同性产品的生命周期竞争者战略 4.产品整踢概念包括那几个层次 P199 核心产品形成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 5.影响企业定价的因素 P248 定价目标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竞争者的产品与价格政府的政策法规 6.简述品牌策略 P227 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或标志 品牌策略也是营销企业产品策略的重要内容 7.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有那些 P271 顾客特性产品特性中间商特性竞争特性环境特性 8.分销渠道包括那些内容 P273 选择渠道成员激励渠道成员评估渠道成员渠道改进安排 9.企业选择广告媒体应考虑的因素 P305 产品的性质消费者接触媒体的习惯媒体的传播范围媒体的影响力 10,市场营销环境包括那些内容 P65 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宏观:影响微观环境的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力量 微观:企业营销活动的参与者

1.市场营销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3.包装是对产品设计。制作容器或外部包扎物的一系列活动。包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为产品设计。制作包装物的活动过程;二是指包装物。 4.公共关系:企业在从事市场营销活动中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以便树立品牌及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的一种活动 5.客户的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和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6.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客户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 7.市场细分: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营销目标,以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的过程 8.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个市场区分成若干需求和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和营销实力,区分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 9.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个市场区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集中营销 10.营业推广是一种适宜于短期推销的促销方法,是企业为鼓励购买、销售商品和劳务而采取的除广告、公关和人员推销之外的所有企业营销活动的总称。

4P营销理论

4P营销理论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 4P营销理论简介 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1953 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原本就包括12个要素),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这些要素一般地概括为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 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 价格(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分销(Place):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 促销(Promotion):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 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 4P营销理论的意义 4P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该理论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单位,认为影响企业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有两种: 一种是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如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等环境因素,称之为不可控因素,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如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

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_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_庄贵军

2002年5月 第24卷 第3期当代经济科学M odern Economic Science M ay ,2002Vol .24 No .3 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 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 庄贵军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关系营销是营销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重点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关系营销的市场问题, 另一个是关系营销的组合问题。关系营销的市场问题,实际上是要回答向谁进行关系营销;而关系营销的组合问题,则是回答如何进行关系营销。这两个问题既是关系营销的基本问题,也是关系营销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 关键词:关系营销;关系市场;关系营销组合;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2)03-0043-06 一、引 言 关系营销是营销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笔者在1999年初曾经做过一个较简单的统计:在计算机中键入关键词“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 )”、“绿色营销(g reen marketing )”和“战略营销(strategic marketing )”,存储着世界上两千多种最有影响的经济与管理期刊目录的数据库ABI /INFORM Global 显示了如表一所示的有关数据。 表一 关键词出现的次数(1971.1-1998.8) 年月 关键词 1971.1-1985.121986.1-1991.121992.1-1993.121994.1-1995.121996.1-1996.121997.1-1998.8关系营销 46481218130304绿色营销 0291461676477战略营销138174701096097 由表一可见,从1971年1月到1985年12月的15年间,只有4篇与关系营销有关的文章发表。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这4篇文章都出现在80年代。随后,这一论题在营销理论界迅速升温。1994年起,每年大约都有一百多篇文章在讨论关系营销问题,数量超过了另外两个热门话题———绿色营销和战略营销。 根据此数据库,最早采用“关系营销”一词的是一篇讨论银行营销的文章(Law rence ,1980)。该文作者认为,随着美国有关法律的变动,80年代的银行营销应该是“关系营销”。在此处,关系营销不过是强化银行和顾客之间良好关系的代名词,作者强调的还是4P 组合。不知何故,该文作者没有被理论界认为是提出关系营销的第一人。理论界公认白瑞(Berry ,1983)和杰克逊(Jackson ,① 本文由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T U011057。 收稿日期:2002-03-19 作者简介:庄贵军(1960-),山东胶南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营销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是营销渠 道行为与管理、中国的零售业和关系营销。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摘要] 本文阐述了五种营销观念的含义,分析了这些观念发展演进的内外因素及必然性,认为营销观念的演进反映了企业在社会中逐渐从小发展壮大的成长历程,由以企业为中心逐渐转变成兼顾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利益,其营销观念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提出从内外环境条件促进现代营销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 市场营销观念演进思考 企业的营销活动总是受一定的营销观念支配。所谓营销观念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对市场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即营销主体开展营销活动的价值观和信念,西方称之为“经商哲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特定的营销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对营销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定的营销 观念是一定的社会经济运行的产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一、营销观念的演进过程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历史,可以发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各个阶段皆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及任务。 营销观念的演进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它的演变是动态的,顺应竞争潮流的。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产生于工业革命初期,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产品大多是生活、生产必需品,产品供不应求,选择性少,销售不成问题。该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企业的重心在于大量生产,力求产品标准化,通过降低成本而获利。 2.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出现在生产观念后期,同类产品不只一家生产,消费者开始比较产品质量的差异,愿意出高价购买更优质产品。该观念以品质为中心,企业管理重心在于产品创新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销售观念 销售观念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生产大规模发展,产量迅速增加,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逐渐出现某些产品供过于求。该观念以销售为中心,企业的重心在于推销工作,用尽各种推销手段和工具,通过提高销售量而获利,不管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4.市场营销观念 该观念产生于20世纪50~70年代,在买方市场形成后产生的。注重消费者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消费者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及中心,企业的任务在于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开发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5.社会营销观念 该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出现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失业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保护运动盛行的新形势下,企业以兼顾顾客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顾客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而开展营销活动。总之,要统筹兼顾三方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 二、对观念演进的哲学思考 1.五种观念的比较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念变革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理念变革 摘要:面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环境,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市场营销的主导逻辑,树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诚信观念,“一对一”营销观念,服务观念,合作观念,革新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从产品,分销渠道,价格、促销等方面寻求营销方式,方法上的突破。 关键词:电子商务、营销理念、营销策略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手段进行商业、贸易等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它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市场营销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影响,对于企业适应新环境,更好的细分市尝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和方法、满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定义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网络营销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通过Internet营销替代了传统的报刊、邮件、电话、电视等中介媒体,利用Internet对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全过程,寻找新客户、服务老客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它是直接市场营销的最新形式。 三、市场营销观念的变迁 1.营销观念改变的原因 营销环境和消费者及其行为的变化必然导致营销理念的变化。传统营销理念以利己为目的,围绕该目的企业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四个阶段。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此时的消费者消费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种,企业只能以“客户”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企业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能否生存和发展。所以电子商务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为此,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对其营销理念进行彻底的革命。这种革命所革的正是传统的以利己为目的的个体最优的营销理念,转向整体最优的理念,具体体现为营销是一个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能获益的过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真诚地帮助顾客”。一个具有这种理念的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集中注意力于顾客的动向、更好的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2.营销观念改变的历程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介绍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4C营销理论 4C营销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针对4Ps营销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的。 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营销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Customer)。 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Convenience)。首先考虑消费者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消费者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与消费者沟通(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消费者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与上个世纪相比,今天的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销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几次变化,经历了三

种典型的营销理念,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 理论,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2)4Cs营销理论 4Cs营销理论包括:顾客(Customer)、成本(Cost)、沟通(Communication)、便利(convenience)。加上机会market Chance,市场变化market Change为6C。 不销售制造的产品,而要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售出;不要依竞争者或者自我的盈利策略定价,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测试手段了解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愿付出的成本;不要以自身为出发点,想着网点怎么布置,采用什么样的通路策略,而要关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便利性;不是想着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来提升销量,而要和消费者互动沟通。 (3) 4R营销理论 4R营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唐·舒尔茨在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营销理论。 4R分别指代Relevance(关联)、Reaction(反应)、Relationship(关系)和Reward(回报)。该营销理论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从更高层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 (4)声浪传播学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概述 --市场营销管理任务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关市场营销的概念,了解市场营销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明确市场营销管理任务。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营销 一、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一)市场的概念 市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由于市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产品有了剩余后才出现的,所以最初的市场也就是狭义的市场概念,是指买卖双方进行货物交换的场所。《易经?系辞下》中所讲的“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这种狭义市场的真实写照。广义的市场概念正如美国的市场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说的那样:“市场由一切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并且愿意和可能从事交换,来使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潜在顾客所组成。”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市场(Market)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即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二)理想市场的特征 企业的产品在那些具有高的销售潜量、能够较早地进入、具有竞争吸引力、能产生规模经济、需要投资少而回报很大、风险较低的市场里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理想的市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增长潜力大

市场潜力即市场潜量,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在某种特定市场上购买某种商品可能达到的最大货币支付能力。它是按照市场的销售额和增长率来衡量的,是识别市场新机会的关键因素。市场增长潜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边际利润,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赢利空间大 市场的顾客数量及购买力,要足以使企业有利可图,能够实现一定的规模效益,同时能够适应企业今后发展扩大的需要,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经济效益。 3、竞争能力强 虽然市场正在增长,进入者也不多,存在规模经济,但如果处于敌对性的竞争环境中,使企业的产品无法获得高份额的市场地位,这个市场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市场。在美国成熟的汽车市场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内的汽车厂商很容易受到质量更高且更省油的日本和欧洲汽车的攻击。 4、风险小 选择市场最后考虑的因素是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市场,它的吸引力就小。企业必须检查市场的风险特性,运用判断进行估计,或运用历史观察值来了解失败的概率和回报的变动情况,以此来评价给定市场的风险,选择在其它方面相同而风险更低的市场。 (三)市场的分类 市场的分类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市场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以其内在的相似性对市场所作

国内营销理论发展策略

国内营销理论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有了很大改变,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运作策略也有了明显提升,而我国的营销专业研究水平已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市场营销研究的重心和脉络,笔者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专门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以“营销”为题名关键词(以下简称“营销”题名)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专业文献的数量和主题构成的变化中总结出我国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并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出合理预测。 我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 笔者遵循我国营销文献发表的时间规律,将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的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9年,为理论学习期;第二阶段:1990-1999年,为理论研究期;第三阶段:2000-2008年,为理论应用期。笔者将通过对这三个阶段文献数量与主题构成的对比分析,揭示出我国市场营销研究的主要发展轨迹。 (一)1979-1989年理论学习期 基础性研究占绝大多数。从图1中可以看出,文献中对营销理论进行基础性介绍的文章占据了37%的比例,其中包括

12%的讲座、书评形式的纯教学型文章;而占据23%比例的以营销策略为主题的文章也主要是从基础性的营销组合策略的介绍和分析入手,两者相加共占据了全部营销专业文献60%的比例。 案例研究数量较少。在当时公开发表的营销题名论文中,以营销案例为主题的文章只有5%左右,且其中大多只是对事件的简单介绍,分析也较为粗浅,远远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国际营销较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间发表的二百余篇营销文献中,以国际营销为主题的文章就有五十多篇,占据22%的比重,在文章数量上仅次于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是照搬国际市场营销中较为成熟的理论,而且仍然停留在对纯理论的介绍和学习阶段。 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市场营销理论作为一个舶来品,学者们的研究和关注更多地出于学习的目的,文章大多是对国外营销理论的简单复制,深入研究的程度有限。 (二)1989-1999年理论研究期 笔者大致浏览了在此期间以“营销”为题公开发表的论文主题构成,特选取较具代表性的1995年公开发表的营销文献为抽样标本,并以此作为主要分析依据。在1995年,我国主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营销题名论文870余篇,本文随机抽取400篇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营销理论演变与应用案例

阶段不同理论不同 魏玉泉 在碧波荡漾的渤海之滨——塘沽,有一个企业在短短3年内,通过科学的市场营销运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专业建材批发市场,这就是天津华北建材陶瓷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华北陶瓷市场”)。 企业概况 华北陶瓷市场,是由天津市塘沽区华翔商贸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与当地政府联合兴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坐落于天津市塘沽区津塘公路7-189号,总占地面积45万余平方米。市场内的300多家承租客商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区,实行厂价直销,批发兼零售,主要经营建筑陶瓷系列产品及卫生洁具和水暖系列、进口及国产大理石、花岗岩产品。销售辐射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黄河以北及东北地区。市场1999年和2000年分别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为“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之一;2000年市场被市政府评为天津市“先进市场”和“文明市场”;2001年天津市商品交易市场20强之一。 1998年企业起步阶段:传统营销的运用 传统营销4P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组合,是由Jerome Mc Carthy于1960年在其著作《基础营销》中提出来的。作为经典的营销理论,它认为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等)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企业目标,其核心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用科特勒的话说就是“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 我国的建筑陶瓷制品大多产自南方的广东、福建两省,产区的相对集中与市场的广阔,决定了“南瓷北运”的必然性。传统的陶瓷经销方式,大多采取厂家直接发货或区域经销商各自为政,建立独立的中转库房。这些方式或者增大了经营成本,或者减少了销售机会(分销商及工程采购商一方面难于发现这些中转仓库,一方面由于独立仓库的经营品种范围狭小,可选择性差)。 华北陶瓷市场投资人基于以上情况,决定在北方建立大型专业陶瓷批发市场,相当于把厂家的仓库移到北方,为厂家、区域总经销商提供战略基地,减少其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