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21-202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21-202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1. 指导思想

吉林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建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进一步明确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总体思路

学校紧紧抓住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契机,发扬学院“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崇尚工程、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传统,传承“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特色,在工程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部分学生参与学校试点工作,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3. 目标定位

以中油吉化分公司的工程实际为背景,以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为主线,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和科技开发能力,能够基本胜任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需要的现场工程师。

4. 参与专业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在优势专业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办法选择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首先选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作为试点,分别是:(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已批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

5. 培养层次

根据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实际情况,施行本科4年学制,与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实施“3+1”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6. 学生情况

参与专业在2011级学生当中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择的方式共遴选75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组织管理

1. 组织保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和实施工作由学校和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承担,并在学校组成“教务处——教学院——参与专业”的三级管理体制,与中油吉化分公司所属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构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由学校领导、中油吉化分公司领导、教学院及专业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支持政策,调配扶持资金、保障教学条件,确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数量。

(2)教务处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学院各试点专业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协调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制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油吉化分公司负责学生在所属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习阶段的各项教学工作,包括选拔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安排实习、实训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等工作。

(4)教学院

教学院负责制定和具体实施各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负责学生遴选、日常教学、学籍管理等二级管理工作。

(5)参与专业

参与专业在教学院的指导和管理下,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环节,开展教研活动,并配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各项教学工作。

2. 教学管理

由学校和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原有建立在系级和教学院的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基础上,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增加企业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对重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分类,在教学院、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不同层面不定期的进行信息发布,为教学管理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科学组织、有效评价、高效管理、适时调整,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效果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政策措施

1.主要政策措施

学校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拨出专项资金,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进行具体部署和执行。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教学院具体要求建立了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建与吉林化工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措施、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遴选办法办法(试行)》、发布了《关于2011级“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的通知》,遴选工作遵循自愿报名、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了一系列遴选流程。学生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充满兴趣、报名踊跃,专业向这部分学生深入介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培训和考核、测试、选拔,最终确定录取学生名单75名。

学校教务处结合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门的学籍管理规定。对参与该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在原学籍管理规定中涉及到的课程免修、辅修,考核方式、成绩记载等诸多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以鼓励学生参与该教育培养计划。

2. 院系层面针对卓越计划出台的具有典型性的政策措施。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效利用毕业生资源,凭借目前在吉化公司服务的1000余名技术骨干校友的强大优势,与企业共同选拔、聘任了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专门教师,负责企业阶段教学任务,制定了师资培训计划,共同实施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卓越班课程的建设,探索编写卓越工程师教学用教材等人才培养所需的条件,积极鼓励参与卓越班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并提高从事卓越班教学的教师的待遇。

四、培养模式

学校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合作,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工程实际的现场工程师。培养内容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

1. 学校培养标准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行业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优势和各专业的特点,在学校“培养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深化工程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工程师”工作,总结开展工程素质教育的经验,制定了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校标准,并将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将知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2. 专业培养方案。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协调、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突出专业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实用、优化、科学、发展的原则制定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质量就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基本原则

实用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在契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的同时,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实际,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质量就业能力。

优化原则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系统谋划,注重各个人才培养环节的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学分,精用课内学时,避免内容重复。统筹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结合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实效化程度。提高课程体系的柔性程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留出更多时间。

科学原则

课程设置要符合教学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注重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各学期课时的分配强度适当,避免课程过分集中于个别学期的现象;强调课程间的衔接,注重内容的连贯,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环节比例,以及课内外学时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和数量。

发展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发展,积极发挥“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优势,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提升教育质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和工程实例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领域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开拓学生的视野。

目前学校教务处、试点专业与实施企业已共同系统制定了的学校标准、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和配套的实施细则等卓越计划相关试行文件,并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和企业的实际条件不断完善。(具体材料详见附件)

3.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扎实有效的推进卓越计划,学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

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明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内容,在课程中更好的落实知识和能力要求,规范、扎实、高质量的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由人文社科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训练与健康三部分组成。由学校统一协调,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由各专业分别同开课单位商定符合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2)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及特色课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明确指向工程应用。每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都有相应实验环节或其它实践环节相对应,同时探索整合了多门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以课程设计等形式组成独立实践教学周的方式;每门专业课程在对应的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对应的课程设计环节。

各专业结合设定的专业方向及特色,设置合理的专业限选模块;专业基础课要对应专业方向设置一定比例的限选课程。

(3)拓展教育

拓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工程素质教育、就业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内容组成。

工程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由各专业结合所属行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成果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教师研究成果或参与的工程实例为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由学校统一设置。由大学语文、工程哲学、数学建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五门课程构成限选单元,同时以专业教师申请开设的任选课作为补充。

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由学校和各专业以理论或实践的形式设置选修课程。

合理分配必修与选修环节的学分,在合理配备、有效指导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通过必修课程学习,形成合理的工程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选修课程学习,在专业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程技术方向。

选修课程的设置,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保证学生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的完整,分清模块,合理设置限选单元,做到博而不杂,指向清晰。

加强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联系。理论课程不仅起到指导学习实践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指导从业实践,并为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避免缺乏后劲;实践环节不仅要达到验证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要尽量创造条件设置密切联系从业实际,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特别加大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理论课程与具体的实践环节相对应,尽量独立设置与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践环节,独立考核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探索集中设置实验教学周的方式,集中巩固实验技能;尽可能的增加课程设计的数量,明确指向实际应用。

4. 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针对卓越计划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开展了专题教研立项,目

前已确立省级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5项,并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打破了各模块、给类别课程间的界限,逐步摸索形成教学过程的ICP 模式,即:导学(Instruction)、合作(Cooperation)、应用(Practice)的过程递进模式;各要素间按照“五结合五相融”的模式进行组合,即: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公共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要求相融、课程目标与知识结构相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融、基本要求与学生发展相融、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相融的“五结合五相融”。随着我校卓越计划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步总结出既适合具体教学过程,又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课堂与实践教学方法。

五、师资队伍

1. 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学校大力引进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师和企业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制定教师培训和轮训制度,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由行业专家、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富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人力保证。

目前,实施专业已建立起以原有专业教师骨干为基础,相近专业精干教师为辅助,引进教师为补充的的卓越计划教师队伍。学校调整了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卓越计划参与教师的工作量系数,对教师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的具体工作进行量化,保证了教师投入到卓越计划的工作热情。

2. 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1)学校有效利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同生共长、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经过协商,由吉化公司人力资源部指派专人协调各分厂、分公司及相关单位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企业教师,通过至上而下的方式避免了教师选拔不能落实和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完成了由以往企业帮助学校的形式向校企合作形式的转变。

(2)依靠学校多年为石油化学工业培养的大批人才形成的校友优势。我校毕业生中有5000余人在吉化公司工作,其中1000余名技术骨干,我们从中选聘了部分在生产一线工作,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的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并通过校友推荐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经验的同事参与教学工作,以至下而上的方式打造一支同学校沟通顺畅、配合默契的企业教师队伍。

(3)在学校支付一定教学工作费用的同时,由企业投入部分资金对企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六、校企合作

1.为了做好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发扬“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崇尚工程、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传统,传承“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特色,通过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搭建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优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中心管理机制与体系;尝试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培养学生的系统观、集成观和工程观,提升学生的工程

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化工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50多年来,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和化学工业的摇篮,吉林石化先后为全国石化行业输送人才6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5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转让技术36项,为中国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中油吉化分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基本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生产商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之一,已发展成为拥有在册员工3.3万人,主体生产装置60套,原油加工能力年75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85万吨,主要炼化产品115种,总资产364亿元的大型炼油与化工一体化生产企业。公司企业文化先进,管理制度齐全、规范,社会责任感强。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与中油吉化分公司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学校教务处负责整体的协调和联系,依托校企双方签约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相关工作。日前,“吉林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通过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答辩评审工作,向教育部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该中心不仅成为我校与吉化公司联系的又一条桥梁和纽带,更是卓越计划中校企合作相关工作实施的主体,并几乎覆盖了全校各专业的实践领域,令我校全体学生受益。

目前,学校不仅与中油计划分公司鉴定了整体协议,在建设过程

中,更进一步签约并建设了56个实践教学基地,为相关教学工作搭建了全面、高效、基础扎实的平台。

为了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高效运转,成立由吉林化工学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联合组成的组织管理机构。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行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6-8名吉林化工学院与吉化公司相关领导组成,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指导委员会定期(每年)召开会议,研讨解决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包括中心的整体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中心管理等事宜。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主任由学校任命,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由吉化公司和吉林化工学院共同选派,主要协助中心主任负责学生实践教学、处理学院外部事务等相关工作。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两个部门:

(1)综合办公室

主要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协调其它各部门的工作,为实习实践的学员和教师安排交通、餐饮等条件。综合办公室设工作人员2名,企业和学校各1人。

(2)教学管理部

主要负责组织学生在企业现场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等安排与协调。教学管理部设工作人员2名,企业和学校各1人。

实习涉及到的生产单位(中油吉化公司下属厂)各设立1名协调员,由企业各生产单位任命,负责现场准备与安排、设备操作规程讲

解、安全与保密教育等。

2. 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

依托中油吉化公司的人事管理部门、人才培养基地、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生产装置(车间)的基础上,由吉林化工学院和中油吉化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基地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由吉林化工学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联合组成管理机构。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校外实践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的特点,校企共同分析制定学习情境并制定实习标准,编写实习指导手册。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学生实习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在企业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指标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学校与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查或考核,学生对学校、企业和指导教师进行意见反馈。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校外实践教育模式

聘用相关学科领域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顾问小组,与企业领导、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共同修订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两个卓越计划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特别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一起讨论优化实践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在现有的专业实习安排的基础上,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优化实习内容

体系与时间安排,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能实践动手操作的条件。

在企业开设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特色课程,体现工程教育理念,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辅导学生课程学习的模式。校企共同合作制定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的教学计划,编写有专业和企业针对性的现场实习教材或实习指导书;共同探索学生在企业现场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校企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模式。

(3)建设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聘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开设企业课程和学术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加以制度化。让学校青年教师作为企业教师的助教,对于企业开设的课程,企业教师讲授为主,学校教师辅导为辅,丰富学校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相对固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开展实习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

企业和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完善工程实践基地硬件建设

良好的实习设施是提高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相关技能与技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为此,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化工单元及装置的计算机仿真操作培训基地,建设安全技能培训基地等。

(5)加大实践基地的开放与共享

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践基地的功能,发挥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相关院校进入该基地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基地的使用率和影响力,为我国化工行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3. 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培养方案已制定完成,为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各专业配套制定了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目前,专业介绍、认识实习等相关教学环节已顺利展开。

七、国际化

学校不断努力在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工作中开展研究和探索工作。通过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选派优秀非外语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双语教学能力、开设专业外语阅读课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和交流能力,并在工程素质教育模块中,鼓励教师开设包括国外相关行业新思想、新技术等内容的选秀课程。

八、其他

1.围绕卓越计划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

学校在原有建立在系级和教学院的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基础上,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增加企业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对重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分类,在教学院、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不同层面不定期的进行信息发布,为教学管理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科学组织、有效评价、高效管理、适时调整,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效果及其人

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

卓越计划的实施,带动了学校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

自动化、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应用物理等专业按照卓越计划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其中,自动化专业更被学校确定为试点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学单位,该专业围绕卓越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三三式’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以自动化专业为核心的电气信息类类专业“三三式”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已通过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答辩评审,获准成立。该专业的卓越计划试点工作正与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卓越计划工作同步实施。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实施卓越计划以来的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施卓越计划以来,主要成效体现在建立了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学校与合作企业一方面注重加强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注重制度建设,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沟通机制,有效落实了校企共同制定的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扎实有效的推进了卓越计划的开展。

在同企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实习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目前,即便是企业的生产监管人员也不能随意进入生产区域,必须在安全控制线以外开展工作,

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甚至近距离观察生产过程都变得更加困难,我们正在摸索进行视频教学、仿真教学等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二是学校教师的工程技术培训工作困难较大。一方面教师普遍面临职称、岗位评定等职务压力,限制了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工程技术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安全生产和技术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很难做到对教师进行开放式的培训。

三是企业员工虽然工程技术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和学术严谨性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 今后继续推进卓越计划的主要思路和可能措施。

学校将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快学校和企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办法;二是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教学方案,特别要加强企业培养过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三是尽早筹划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的就业方案。

3. 对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动对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一是协调制定指导性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对卓越计划的支持力度。

二是针对参与卓越计划的学校教师给予相应师资培训、职称评定遇等相关鼓励政策。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师待遇、教学场地、教学仪器等相关教学条件。

吉林化工学院2013年1月27日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对于卓越法律人才,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把他归类为两种,第一类是学术型人才,法学教育的深入需要理论性人才和新理念的支撑,所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绝对不可少。我觉得现在中国培养模式来说,是走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大学法律本科生的课程重点是讲解法律理论,倾向于应然法和实然法的对比,对现有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批判,培养法律本科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以及对日常法律现象的反思与质疑。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的系统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法学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要领和原理的教导。法学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法学院不是职业训练学校而是将法学当作一门科学来教导的文化机构。法学教学的方法反映了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和法学家立法、释法的传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理性化和正规性。法律注释主义成为法律教学的主要特色。第二种,是实践性人才,类似于美国的JD培养模式,大学法学院主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了解与熟悉法律案例,通过掌握必要的法律程序上的技能来培训其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很遗憾,我们中国的教育很少涉及到这方面,当然这和我们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有关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法学教育应该分为两类,培养两种人才。当然这两类学生的分类,需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们也是一直是这样做的。首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来说非常重要,其实需要有着不同学术观点的老师。法学是个开放性学科,我们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观点,不同观点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辨识能力的考验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多开些讨论课。在讨论学课中,由教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到讨论学课上报告。同班的同学根据他的报告,各自发挥自己的意见,详细讨论,再由教授加以评点。所有讨论的问题,大都是社会上重要的事件。这种讨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最后,加强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请老师来开课或来做讲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高校之间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实践性人才,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JD教育,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美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属于普通法系国家有关。由于受美国的普通法传统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大部分法学学者们认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案例相当重视。学生从业需要“律师式”思维,判例教学法比较适用该种思维的训练。在上课之前老师通常会将选集的许多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先熟悉案例,然后在正式上课时老师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提问,设定许多不同于原案例的许多假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进行回答。然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破绽并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从论辩中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法学教育还有一大鲜明的特色,就是由美国律师公会和美国法学院协会两个行业机构控制着法律职业的道德和专业训练的最低标准,对美国法学院进行统一的行业化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规章,并为有效地组织、协调和促进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JD教育对于我们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可能不能不能迅速的改革,但是注重实践首先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首先可以建立“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鼓励支持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鼓励法学骨干教师到海外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__〕17 号)文件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文件要求我校相关专业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本专业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为切实落实此项工作学校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对各相关专业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为企业现场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要流程 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完善试点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教学执行方案 制定、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条件保障方案 落实企业导师聘任方案 专家小组确认方案校内审批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可行 二、工作基本要求(一)确定此次检查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各相关学院根据本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情况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 1-2 家企业重点推荐 1 家企业参与此次检查。

(二)确定拟检查时间: 各相关学院和企业协商后将检查的时间报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务处将根据各相关学院上报时间确定拟检查时间。 (三)具体检查内容: 1、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2、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修订稿); 3、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指导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经费、各环节教学内容与考核等教学安排); 4、与企业方共同建立的相关各项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5、企业师资配备相关文件; 6、企业教学条件保障情况。 7、已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需确定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 20__ 年 10 月17 日 -11 月 18 日 1、确定参与检查的企业及检查时间; 2、和企业充分协商完善此次检查所需材料。 各相关学院 20__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2 日 3、学校组织进行预检查。 教务处 20__ 年年 11 月 23 日-12 月 18 日 4、到企业实地考察。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法学专业涉外型法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涉外型法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统筹考虑本科与硕士、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学习与实务训练等连续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能够表达中国立场、阐释中国话语、维护中国利益的国际法实践精英。这些高端法律人才应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具备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国际法律知识,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需要、特别是对外开放事业需要,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在国际法学的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领域具有良好素养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以适应领域广泛和择业竞争力强为主要特点。适宜从事国家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政府国际组织及外交、外事、外经、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的工作;涉外律师、外贸、跨国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的工作;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的法学教育、法律研究、法律实务的工作等。 二、专业培养要求 1.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熟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国际法相关领域的基本范畴、法律规则与法律程序,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2.有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的读、写、听、说、译各种能力。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树立国际法治观,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运用国际法律维护国家权益、裁判涉外法律案件及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 3.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的优良学风。 4. 在掌握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全面掌握国内法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国际法各主要部门的知识,并对其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部门法有深入的把握,能够顺利地参加国际法律的实践活动。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高教信息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2011年专辑(总第36期) 主办: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1月18日 目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 (5) ●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9) 主编:秦福利责任编辑:张玉凤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简要概况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会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期限 “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新编整理【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

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原则上每个教师承担的主讲课程不超过两门)。 本硕卓越班硕士阶段专业实践环节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1/4。本硕卓越班硕士阶段课程至少有4个学分的课程由行业(企业、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参与教学。学生应选修至少2个学分的跨领域课程。在本科第四学年修读研究生课程,按研究生相关文件管理。 第八条学院应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保证生均实践实习经费投入,将课内实践、课外创新活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等相关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工程类卓越班: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

第二篇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1)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着眼医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分类实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四川省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函【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川教【2013】111号)、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59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规律,树立全科理念,以“六位一体,服务基层”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提高人才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临床技能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适用型卫生人才。 二、项目主要实施内容 1、项目名称:“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三年学历教育和两年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2、组织机构: 为切实完成项目建设,在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市卫生局的协调下成立“达州市卓

卓越法律人才之我见

卓越法律人才之我见 贾晓龙 2010181032 虽然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但谈到成为一名卓越法律人才,感觉是一件可望而难以及的事情。不过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值得每一名法学学子为之努力奋斗。下面粗浅谈谈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一些认识,作为小学期法律实务论坛课程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法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法学是人学,具有崇高的价值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来自于社会,又最终服务于社会。因此,以法学为工作内容和依据的法律人,应当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强烈的人文精神、较强的实务技能和多学科知识背景。同时,这也是对一名卓越法律人才的要求。但将卓越法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具体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系统、精深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功底(二)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技能 (三)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人文知识,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四)卓越法律人才应当具备多学科知识 以上所应具备素质是对一名卓越法律人才的要求,也是对每位法学学子的期望。这些素质具备理论性、实践性、价值性和综合性,这些性质也决定了卓越法律人才是全能型人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真正成为一名卓越法律人才谈何容易。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上述素质要求,其主要弊端是法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的同质化,这种同质化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分工对法律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法律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足

法律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主要来自于课程设置,而我国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教育、硕士教育等不能满足法律人才专业知识体系的需要。 (二)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不足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过于强调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和积累,缺少法律技能性的训练。 (三)法律人才的多学科知识不足 很多法学院系不重视学生综合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既不给学生明示从事法律职业所必备的其他多学科知识,也没有明确的多学科知识的培养方案,而是将这种选择权留给了学生。特别是对法学本科生而言,这一点更为明显,致使他们不重视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以上弊端针对性地限制了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这就证实了现有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要求与法律部门的联系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近期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顺应了法学教育职业化定位的趋势。可以说,制定和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而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核心。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第22卷第3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2No.32013年5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y .2013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2010年,国家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包括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实施方案。本文重点就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和基本策略进行探究。 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1.1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1.1.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看,高等学校可分为学术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能岗位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的新类型高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一种人才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是对高等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追求,即应用型本科=本科底蕴+应用特色。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 核心,以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 1.1.2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 卓越人才培养就是以卓越的理念、卓越的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卓越育人的内涵是培养有品德、有才能、有远见、有开拓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笔者认为,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日后成为应用型卓越人才的素质和潜能。 1.2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依据我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高校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利益融合。充分表明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求是一致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卓越人才培养”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包括:(1)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社会 收稿日期:2013-04-21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2-gx-153)和重庆市 教委教改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12032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定清(1963—),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兼任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 会计学、教育管理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研究 李定清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文章在阐述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基本特征;基本理念;基本策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3)03-0088-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