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 第九课《那个星期天》课时练 (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 第九课《那个星期天》课时练  (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 第九课《那个星期天》课时练  (含答案解析)

第九课《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

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是中国作家,我知道的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__________而一再耽搁的事,表现了孩子由________到失望委屈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持家务的________。

(3)“我”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排序。

A.执著B.失望C.绝望D.焦急 E.等待F.期盼G.愉快“我”的变化是:()—()—()—()—()—()—()

2.《那个星期天》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我”从星期天的早晨到黄昏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记叙了他难忘的第一次盼望,作者在这一天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加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从早晨到天黑”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心情。

5.想一想,母亲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光线渐渐暗下去”说明__________;“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的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______________ ;“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句子,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A.“昏暗下去”仅仅表现出天色的变化,表明了随着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

B.“昏暗下去”既表现出天色的变化,又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反映了“我”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8.找出文中其他描写天色变化的词语,填空。

阳光明媚—光线()—( )的黄昏

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作者的________也是在随着天色的变化而变化的。

9.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句中描写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通过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看到希望越来越渺茫时的伤心与愤怒。()

二、读拼音,写词语。

mínɡmèi bàn dǎo dānɡe zhàn fànɡ

()()() ()

jīnɡhuánɡyīwēi xiāo shìyuán liànɡ

()() ()()

niàn dɑo

()

三、根据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1)“搓”,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组词______。

(2)“耽搁”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停留。②拖延。③耽误。在“你再耽搁时间就要迟到了”中,“耽搁”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

四、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媚眉

阳光明( ) ( )飞色舞迫在( )睫千娇百( )绞皎

( )洁( )尽脑汁

五、写出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李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

(2)看到小男孩害怕的样子,我不断地安慰他。( )

(3) 星期天,阳光明媚,可以出去玩了。( )

六、给加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我得(dé děi)意地望着妈妈,心想:我得(dé děi)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jù jué)的变化,孤独而惆怅(zhōu càng

chóu chàng)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cā chā)咔嚓搓(cuō chā)衣服的声音。

七、写出下面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

2.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

3.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

4.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玩弄着一个蚁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面的句子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衬托人物心情的变化的?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景物描写

(1)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2)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3)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十、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有多种。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请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即事抒情D.借物抒情

(1)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4)篮球蹦跳着,快乐地跳下了篮筐。()

十一、(1)我会写像“九牛二虎之力”这样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十二、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词语。

()的太阳()的双眼()的痕迹()的泡沫

()的变化()的黄昏()的脚步()地挪移

()地跨过()地回去()地流泪()地说

()地消逝()得匆匆()明媚()蚁穴

答案

一、1.(1)史铁生、《我与地坛》

(2)家务繁忙、期待、辛劳、

(3)F G E A D B C

2.盼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失望焦急兴奋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3、不能,因为改写以后,“我”等待的焦虑以及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形就不能深深地烙进读者心里。

4.急切

5.母亲洗衣买菜,翻箱倒柜地忙,没有一刻休息的时间,尽管一次次答应带“我”出去,却一次次耽搁了。

6.天色渐晚、越来越惆怅、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7.B

8.沉郁、孤独而惆怅、心情

9.√×

二、明媚、绊倒、耽搁、绽放、惊惶、依偎、消逝、原谅、念叨

三、(1)左右、扌、C、cuō、搓洗

(2)②

四、媚、眉、眉、媚、皎、绞

五、一声不吭、吓唬、昏暗

六、dé、děi、jù、chóu chàng、chā、cuō

七、激动、絮絮叨叨、耽误、惊慌

八、(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

(2)示例:我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九、C、B、A

十、(1)C(2)A(3)B(4)D

十一、(1)示例:百闻不如一见百思不得其解真金不怕火炼

(2)A

十二、斜斜、凝然、游丝样、绽开、急遽、孤独而惆怅、时光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赤裸裸、不出声、不停

无可挽回、去、阳光、拨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 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

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 (4)指导朗读。 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节奏缓慢,体现出清冷而且悲凉的情感。 (5)生试说后总结。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6)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 (7)总结诗意。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8)指导朗读。 ①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哪个词看出来的? (骏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快矫健的风姿。) ②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没有,“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期盼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因此在朗读这两句要充满忧虑、感慨之情。 (9)总结结构。 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 (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 (10)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解题。 昨天,我们在李贺的《马诗》中读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齐读课题。“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持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二、学习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1.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你能举出类似的词语吗?(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2)“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A“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B.“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D.“等闲 ..之辈”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E.“等闲 ..视之”中的“等闲”应取第()种解释。 2.体会石灰精神。 (1)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 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

部编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 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 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9.品读第一、二句。

(完整word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第三组:深深的怀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对照的写法。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 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到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 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标注自然段(32个)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我会写: 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 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 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 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 多音字: 似:sì相似 shì似的 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 络:luò脉络 lào络子 骨:gǔ骨头 gū骨碌 形近字: 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 焚(焚烧)婪(贪婪) 问题归纳: 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知识点 我会写: 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 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 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 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 多音字: 似:sì相似shì似的 当:dāng当前dàng适当 络:luò脉络lào络子 骨:gǔ骨头gū骨碌 形近字: 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 焚(焚烧)婪(贪婪) 问题归纳: 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