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原文翻译

苏武牧羊原文翻译
苏武牧羊原文翻译

苏武传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以:因为,介词,表示原因。任:职务.苏建曾封为平陵侯,官至太守。汉制,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子弟可据父荫为郎。兄弟并为郎。并:一起、一齐,副词。郎:官名,皇帝的侍从。苏武的哥哥苏嘉、弟弟苏贤都做过郎官。]。稍迁至栘中厩监[渐渐升到栘中厩监,稍:逐渐,副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是升官,右迁是降职)。移中:厩名。厩:养马的地方。监:这里指主管马厩的官。]。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时:当时。连伐胡:连续征伐匈奴。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匈奴。数,屡次。通使:派遣使者。相:互相。窥观: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批人,留:扣留。十余辈:十余批。辈:起、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亦:也,副词。之:他们,代词,指匈奴来使。以:来,连词,表示目的。相:表示一方发出的动作涉及到另一方,副词。当:抵,对等。]。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恐:怕。之:代词,指单于。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判断句。我丈人行:我的长辈。丈人:对男性长者的称呼。行:辈份]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尽:都、全部,副词。归:送还]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嘉:嘉奖、赞美。其:代词,他,在这里作兼语。义:合于道理。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乃:就,副词。以。介词,表示进行动作时的身份。中郎将:官名。使持节:加衔。节:使臣所持的信物,亦称“旄节”,用竹子做成,柄长八尺,上缀以牦牛尾为装饰品,共三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因厚赂单于,因:趁着、借机,介词。赂:赠送财物。答其善意。答:酬答。]。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及:和,以及,介词。假吏:兼吏,这里是说常惠本有固定职务,临时充任使臣的属吏。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募士斥候:招募士卒和途中做斥缦的人。士:军士。斥候:军中的侦察兵。俱:一起去。]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既:……以后,副词。置币遗(wèi)单于;置币:陈列财物。置:摆、放。币:用作礼物的钱物。遗:赠送,给予。]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单于益骄,益:更加、越来越,副词,表示程度加深。所望:所字短语,表示“望”涉及的对象。非汉所望也,判断句。]

古今异义字:

1 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 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3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 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方:正,副词。发使:派遣使者。发:派遣会:正巧、正碰上,副词。缑王:匈奴的一个亲王。长水虞常:指汉朝投降匈奴的长水校尉虞常。长水校尉;官名。长水:水名,在今陕西兰田县西北。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也: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与昆邪王俱降汉[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俱:一起,副词];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浞野侯:汉将赵破奴的封号],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及:以及,介词。卫律所将降者:卫律带领投降的人。卫律。其父是胡人,生长于汉,与汉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很好,后李延年获罪被杀,卫律恐受株连,逃入匈奴,被封为丁零王。所将降者:所带领投降的人,“所”字短语。将:率领、带领。者:……的人,助词。阴:暗中。相互:互相、共同,副词。谋:策划、计划。阏氏:匈奴单于的妻子的称号。]。会武等至匈奴[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素:一向,副词。副:副使。相知:相识,有交往],私候胜曰[私:暗地,不公开。候:拜访]:“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甚:非常,副词。怨:怨恨、仇恨],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常:虞常自称。为:替,介词。伏弩:暗藏弓箭。伏:隐匿、暗藏。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之:他,指卫律,代词],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幸:希望。蒙:受到、得到。其:他的,代词,指汉天子许:答应、允许。以:拿,介词。货物:财物]。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独:只有,副词。子弟:年轻人,单于子弟。]。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欲发:将要起事。欲:将要,副词。发:发动。其一人夜亡,其:其中的,代词,表示领属关系。夜亡:夜里逃走。亡:逃亡。告之。告发此事。之:代词,指虞常等欲发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发:派遣。与战:与之战,介词“与”后省略了指代虞常等的代词宾语。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皆:都、全,生得:活捉。这里是“被活捉”的意思。]

古今异义字: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使:命令、派遣。治其事:处理这个案子。治:处理、审理。其:此、这个,指示代词。],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告诉苏武闻

之:所说了这件事。之:代词,指单于派卫律处理虞常谋叛的事。恐前语发,语:说的话。发:败露。以状语武。以:把,介词。状:情况。语:告诉。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必:一定,副词。及:牵连。见犯乃死,受到侮辱再死。见:被,助词,用在被动句中,表示被动。乃:才、再、副词。重(zh?ng)负国。”重:更加。负:辜负,对不起]欲自杀,胜、惠共止之[。共:一起,共同,副词]。虞常果引张胜[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果:果然,引:牵连。]。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贵人:匈奴贵族。议:商议。 ]。左伊秩訾[匈奴王号]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即:假使。谋:谋害、图谋何以:以何,用什么。何:什么,代词。以:用、拿,介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放在了介词的前边(介词宾语前置)。复:再,副词。宜皆降之。”宜:应该,副词。降之:使他们投降。降:动词使动用法。]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受审讯受辞:取口供。辞:口供]。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谓:告诉,对……说。“屈节辱命,屈辱了自已的节操和国家的使命。节:节操。命:使命。虽生,虽:就是……,表示假设的连词。何面目以归汉!”以何面目归汉。“何面目”作介词“以”的宾语,放到了“以”字之前。]引佩刀自刺[苏武举起刀来自杀,引:举。]。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去找医生]。凿地为坎[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坎:坑穴],置煴火,覆武其上[放进无焰的火,把苏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煜火:没有光焰的火。覆:覆盖。],蹈其背以出血[蹈其背以出血。敲打他的脊背,来使他身内的淤血流出。蹈:同“掐”,扣击、轻敲。以:连词,连接动作的目的,可译为“来”。]。武气绝[绝,断。],半日复息[,半天才恢复呼吸。复息:恢复呼吸。息:呼吸、喘气。]惠等哭,舆归营[常惠等哭了,将苏武抬回营帐。舆:用作动词,抬、扛。其后省去了指代苏武的代词。]。单于壮其节[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壮:以……为壮,认为……壮,形容词意动用法。],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而:又、同时,表示并列的连词。收系:逮捕拘囚。收:逮捕。系:拘囚]。

古今异义字:

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武益愈,(益:渐渐地,副词. 益愈,渐渐痊愈) 单于使使晓武,(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字动词,派遣;后一“使”字名词,使者。)(晓武:通知苏武。晓:通知、告诉。)会论虞常,(会:共同。论:论处、判处、论罪

「论,古义为判罪,今义为议论」。)欲因此时降武。(因:趁、借,介词「因,古义为趁、令,今义相当于所以」。降武:使苏武投降。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剑斩虞常已,(剑斩:用剑斩。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已:完毕。)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近臣:亲近大臣。这里指卫律自己)当死(判处死罪)。单于募降者赦罪。”(募降者赦罪:招募投降的人,赦免降者的罪。募:招募)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应当牵连治罪。相坐:相连坐,连带[治罪]。古代法律,凡犯谋反等大罪者,亲属也要治罪,称之为“连坐”或“相坐”,坐:坐罪、治罪)。”武曰:“本无谋,本来没有参与谋划。(本:本来、原来。谋:谋划。)又非亲属,何谓相坐?(怎么能说牵连治罪。何:怎么,疑问副词,表示反问)。”复举剑拟之,(拟之:作杀苏武的样子。拟:比划。之:指苏武,代词。)武不动。(不动;不动摇。)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前:从前、以前。负:背弃。)幸蒙大恩,(幸:幸而、幸亏,副词,表示碰上了运气。蒙:蒙受。)赐号称王,(指卫律投降后,匈奴单于赐与他丁灵王的称号。)拥众数万。(拥:拥有。)马畜弥山,(弥山:充满山野,满山。弥:满)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复然:也这样。然:如此、这样,指示代词。)空以身膏野草,(白白地用身体肥了野草。空:白,徒然。以:用、拿,介词。膏:肥沃,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肥沃。)谁复知之!”(又有

谁知道呢。复:又,副词。知之:知道这件事。之:指示代词,指上述“以身膏野草”的情况。)○苏武不为刀剑所动,卫律现身说法,以地位、财富相诱。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君:您,对对方的敬称。因:通过,介词。)与君为兄弟;(与:和,介词。为:做,动词。)今不听吾计(计:谋划、主意。),后虽欲复见我(虽:既使,表示假设的连词。),尚可得乎?(尚:还,副词。乎:吗,语气词,表示反问和感叹语气。○又以不可复见相威胁。)”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为:做,动词。臣子:臣下。)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主:背叛国君。畔:通“叛”,背叛。)为降虏于蛮夷,(降虏:投降的俘虏。蛮夷:指匈奴,是对少数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此句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何以女为见!(女,通“汝”。见你干什么呢!“见”字应在“汝”字之前。何以:为什么,“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为:疑问语气词,常与“何以”、“奚以”等配合使用。「此句为宾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见汝为”」○“何以汝见为”一句,极言对卫律“畔主背亲”,行为的鄙视。)且单于信女,(且:而且、况且,连词,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信:相信、信任。女,通“汝”)使决人死生,(决人生死:决断人的生死。)不平心持正,(持正:主持公正。)反欲斗两主(斗两主:使汉天子和匈奴单于相争斗。斗:争斗。使动用法,“使……争斗”),观祸败(着

他们遭受灾祸和失败。观:看、观望)。南越杀汉使者(南越, 南越王), 屠为

九郡(屠,平定.「此句为被动句式,正常语序为“为九郡屠”。」);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北阙:宫殿的北门;阙,宫殿);朝鲜杀汉使者(朝鲜,朝鲜王),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独,唯独;未耳,未受惩罚)。若知我不降明(你明知我不投降。若:你,人称代词。),令两国相攻,(令:使、让。相:互相,副词。)匈奴之祸(之:的,结构助词。),

从我始矣(矣:了,语气词,表示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肯定的预测)。

律知武终不可胁(终:终归、最终。胁:威胁、胁迫。),白单于(白:报告、陈述,多用于下对上。)。单子愈益欲降之(愈益:更加、越发,副词。欲降之:想使他投降,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之:他,代词,指苏武),乃幽武(乃:就:副词。幽:拘禁,幽囚,禁闭),置大窖中(置:放,安置。大窖:空的粮窖),绝不饮(yǐn)食(sì)(断绝供应,不给饮食。绝:断绝。饮食,名词作动词;饮:给……喝;食:给……吃)。天雨雪(雨雪:下雪。雨:下,名词作动词),武卧啮(niè)雪(啮:啃、咬),与旃(zhan)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物。并:一起,副词),数日不死。○详写苏武被幽时生活的艰苦。匈奴以为神(以为:认为……是……,把……看作……,表示匈奴的主观看法。介词“以”之后省去了指代苏武的宾语),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乃:就,副词。徙:迁移。北海:现苏联境内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当时是匈奴的北境)使牧羝(dī)(使:让、派遣。羝:公羊),羝乳,乃得归(羝乳:公羊生了小羊;乳:名词作动词,生育。乃:才,副词。得:能够、可以,表示情况允许。○“羝乳乃得归刀,匈奴意在绝苏武归汉之望。)。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其官属,分隔他的属官。别:分隔、隔离。其:他的,表示领属关系的代词。官属:所属官吏、下属。各:每个都,副词。他所:别的地方。所:处所、地方。)。

武既至海上(既:……之后,副词,表示动作完结。),廪食不至(粮食不送来。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这里指匈奴应供给苏武的口粮。),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挖掘野鼠穴内藏的草实来吃。一说苏武捕捉野鼠,储藏野草果实来充饥。去:通“弆(jǔ)”,收藏。草实:野生果实。而:来,连词,连接动作行为和目的)。杖汉节牧羊(杖汉节:拿着汉朝的节杖。杖:名词作动词,执、拿着。),卧起操持(卧起:躺着和起来。操持:拿着、握在手里,同义动词连用「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为一个词,“料理、办理、筹划”」),节旄(máo)尽落(节旄:节杖上装饰的用牦牛尾做的饰物。尽:都、全、副词)。积五、六年,单于弟於(wū)靬(jiān)王弋(yì)射海上(弋射,用绳系在箭上而射)。武能网纺缴(zhu?)(网,结网,名词用作动词。纺缴: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檠(qíng)弓弩(檠,

矫正弓和弩;檠,本是矫正弓弩的工具,此处名词用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於靬王爱之,给(jǐ)其衣食(给,供给)。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服匿:盛酒酪的瓦器。穹庐:毡帐,类似“蒙古包”)。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丁令,即丁灵,匈奴的一支。穷厄,陷于困境。穷,失意;厄,困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初,当初,用来追述往事。与:和,连词。李陵:字少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汉武帝时为骑都尉,领兵五千与匈奴作战,兵败投降。待中:宫廷中主管皇帝乘舆服饰的官]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使:出使,动词。明年,次年。求:访问、求访。不敢访问苏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久之,过了很久。之: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之后,表示时间的持续。至:到。为:替、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置:摆设。设:设置]。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因:乘机,介词。素:一向,副词。厚:深重。故:特地,表示有意识地发出某种动作。说:劝说、说服。足下:你,对对方的敬称。虚心:空下心来,安心。虚:空。相:副词,表示一方发出的动作涉及另一方,并兼指代受动一方。(句中“相字兼有指代“待”的对象“归汉”的作用,翻译时可以把它补出来,可译为“你平心静气地想等待着(归汉)”)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wú)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空:白白、徒然,副词。亡:通“无”。“亡人之地”前省去了引进处所的介词“于”。白白地在无人之地自己受苦。安:哪里、什么地方,疑问代词。乎:呢,疑问语气词,表示反问。信义表现在哪里呢?]○李陵劝降,先说苏武守节北海是“空自苦”,信义无所见。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掝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长君:称别人的兄长,此处指苏武兄苏嘉。奉车: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乘的舆车。从:侍从、跟从。雍: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掝阳宫:宫名,在雍的东北。辇:皇帝乘坐的车。除:指门与照壁之间。扶荤下除,扶着辇车走在门与照壁之间。触:撞、碰。辕:车辕。劾:弹劾。劾大不敬,被弹劾犯了大不敬罪。伏:趴在……上,这里指用剑自杀。刎:割颈部。以,来,连词,连接动作和目的。]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孺卿:苏武弟苏贤字。从祠:跟从武帝去祭祀。祠:祭祀,名词用作动词。河东:地名,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后土:土地神。宦骑: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驸马都尉的属官。堕:落。“推堕驸马”之后省去了引进处所的介词“于”。溺:淹。把驸马推落到河里淹死了。亡:逃亡。诏:下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称为“诏”。逐捕:追捕。逐:追逐。]不得,惶恐饮药而死。[得:得到、获得。惶恐:恐惧、害怕。饮药:服毒。饮:喝。而:连词,连接动作方式,修饰动作。]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太夫人:指苏武的母亲。不幸;死的代称。阳陵: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年少:年轻。更嫁:改嫁。更:改。矣:了,语气词,肯定事物的既成状态。]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独:只、仅,副词。女弟:妹妹。两女一男,指苏武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复:又。存亡:生死。存:存在,与“亡”相对]○再说苏武家中亲人亡散殆尽,绝其思亲之念。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朝露:早晨的露水。何:为什么、何必,副词,表示反问。久:长久。苦,使动用法,使……受苦。如此:像这样。何必老这样自找苦吃!]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忽忽,恍恍忽忽,神经好像失常了。痛:恨。老母系保宫:母亲被囚禁在保宫里。

系:囚禁。保宫:汉代囚禁犯罪官员及家属的监狱。初名居室,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何以:怎么,表示反问的副词。过:超过。怎么能超过我。]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wú)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安危不可知。[且:况且,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连词。陛下:对君主的尊称。春秋:年龄。亡常:没有定规。亡:通“无”。夷灭:灭族。者。……的人,助词。]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尚复:还,副词。谁为乎:为谁呢?谁:疑问代词,作“为”的宾语,被前置。乎:呢,疑问语气词。]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末言武帝法令无常,大臣安危不测,绝其忠君报国之想。三层意思层层深入,更反衬出苏武的忠贞爱国。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功德:功业德行。为……所:被,古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之一,“为”字介绍出动作的发出者。成就:造就,栽培。]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位,官位。列:排列。职位排列在将军里,指苏武父子四人都当过将军。。爵:爵位,古代所封的等级。通侯:爵位名,原作彻侯,汉代因避汉武帝讳改名通侯。爵位达到封侯。亲近,亲近的侍臣。兄弟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肝脑涂地:意为牺牲性命。]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自效:自己报效。效:报效、效力。虽:既使,假设连词。蒙:蒙受。斧钺:斧子、大斧。钺:斧。汤镬:开水锅,古代杀人的刑具,把人投进大鼎中的开水中煮死。汤:开水。镬:一种无足的大鼎。诚:实在、确实,副词。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甘乐:情愿、甘心乐意。之:代词,指上面说的“蒙斧钺汤镬”。]臣侍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愿:希望。勿:不要,表示禁止的否定副词。再,数词,两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现在用来指行为的重复。言:说,动词。]○不为李陵的劝诱所动,肺腑之言,掷地有声。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饮:喝酒。壹:一定,副词。一定要听从我的话。]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自分:自己料想、断定。,王:指单于。降:使动用法,使……投降,降武:让我投降。毕:尽。之:的,结构助词。效:致、达到。于:在,介词,引进处所。在你面前死去。]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其:他,代词,指苏武。至诚:非常真诚。至:极、非常,副词。喟然:叹息的样子。喟:叹息。然:助词,表示动作的状态。(也称为形容词词尾。)嗟:感叹词,常与“乎”连用。这里表示赞叹的语气。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通:达到。]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因: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泣:眼泪。衿:通“襟”,衣襟。泣下沾衿:流下眼泪沾湿了衣衿。与:和,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决:通“诀”诀别,辞别、告别。]李陵到北海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以死坚拒。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赐,从贝从易,会意兼形声字,

本义:赏赐,赐给。引申义:赐予的财务或恩惠。自,亲自。其,代词,指李陵。]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

‘上崩。’”[区脱(ou tuo):匈奴语,指汉时与匈奴连界的边塞所立的土堡哨所。一说指双方都管辖不到的边境地带。生口,指俘虏。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乡,通“向”,“南乡”是向着南方,为宾语前

置句。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数月,昭帝即位。[昭帝:汉武帝子刘弗陵,即位于公元前87年。即位:就位。指做皇帝或诸侯。几个月后,汉昭帝登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和亲:本指和少数民族缔结婚姻,这里指匈奴与汉双方和好。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求:索要,寻求。诡言:诈言。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请其守者与俱:请求看守他的人和他一起去。其:他,代词,指常惠。守者:看守的人。俱:一起(去)。]

的人。]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夜见汉使:夜里会见到汉朝的使者。夜:夜间,名词作状语。具自陈道。陈述全部经过。具:全部、完全。陈道:陈述。]教使者谓单于言:[谓:对……说。言:说。(常惠)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射上林中[上林苑,秦时所建,汉武帝时增广,方园三百余里。是汉代皇帝狩猎之处,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得雁足有系帛书[系:拴、绑。帛书:用绢帛写的信。帛:绢帛,丝织品。书:信。射得一只脚上系着帛书的大雁,定语后置],言武等在某泽中。[某泽:指北海。泽:水泽,聚水的洼地。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如:按照、依照。语:说的。以:去,连词。让:责问。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而,连词,连接两个并列动作,而不译出。谢汉使曰:谢:道谦。实在:确实还活着。在:存在、活着。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守: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

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1.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

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

2. 看管:看~。~护。

3.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

4. 遵照:遵~。~法。~时。

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

6. 呆在一起:厮~。

7. 节操:操~。

8.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9.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

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10. 姓。

谓:〈动〉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谓,报也。——《说文》

1. 告诉:人~予曰。

2. 称呼,叫作:称~。何~人工呼吸?

3. 〔~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

4. 说:所~。无~。可~神速。

左右:一、分用。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

A.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

B.区别贫富差别:秦汉时,豪族大户人家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右边,称为豪右或闾右;而贫民只能居住在左边,称为闾左。后来闾左称指贫民百姓;闾右 (右姓、右族)称指世族大家。如《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C.区别座次:古代礼俗,席座及车骑(兵车除外)以左为尊,以右为卑;主客之间,主居右(乘车时叫陪乘、车右等)而客居左。主人乘车去迎接客人时,空出左边的座位(因为御者用右手执鞭御车,主位在右边,会妨害主者,所以主位居左)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如《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因此成语有“虚左以待”。

二、左右合用表称代、尊称或约数。

1.称代。左右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近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2.尊称。旧时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白居易《与元九书》:“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3.约数。用在数词后面,相当于上下。如王充《论衡·气寿》:“百岁左右。”

谢:〈动〉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

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 姓。如: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

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过子卿![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回到汉室),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虽,即使。于……,介词短语后置。]陵虽驽怯[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令汉且贳陵罪[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贳,shi赦免。],全其老母[不杀我的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得:实现]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宿昔:以前]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收族:逮捕杀戮。顾:顾念、顾及。]已矣![算了吧]令子卿知吾心耳![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异域之人,壹别长绝![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因:于是。]

驽:形声。从马,奴声。本义:劣马

1. 劣马,走不快的马:~骀(“骀”也是劣马,喻庸才)。~马十驾(喻

愚钝的人只要不断努力,也能有成就)。

2. 喻愚钝无能:~钝。~弱。~散(愚钝懒散)。~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耳: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耳,主听也。――《说文》

1 听觉,听力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2 耳状的东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3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4 听到,听说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

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5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5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召会武官属:召集苏武以前带来的属官。会:集聚。前已降及物故,先前已投降的和死亡的。物故:死亡。凡:总共,副词。随武还者:跟随苏武归还的人。者:……的人,助词。]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太牢:祭品。]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岁:年。始:当初。以:介词,表示动作的条件,可不译出。及还,及:到。须:胡子。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与出使时对比,更突出了苏武的坚贞、顽强。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好,苏武归汉。

物故:

1.亡故;去世。

如:前以降及物故。――《汉书·李广苏建传》

2.世事。

3.指变故。

如:物故不可论

因此,“物故”有作“事故、变故”解。

拜:拜 <动>(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乥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乥”(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头低到手。

①<古>授给官职~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②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回~。

③见面行礼表示棕~年。

④拜访;拜会新住进的王大爷~邻里来了。

⑤恭敬地与对方结成某种关系~师学艺。

⑥敬辞。用于人事往来~读大作。

⑦姓。

秩:〈动〉形声。从禾,失声。本义:聚积秩,积也。——《说文》

1. 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序。名词

2. 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庶人益禄”。名词

3. 古代官职级别:委之常~。贬~三等。名词

4. 十年:七~寿辰。量词

5.秩,积也。——《说文》动词

岁:嵗、歳〈名〉形声字,从步,戌( 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岁,木星也。——《说文》

1 星名:~星(即“木星”。)

2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3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4 年龄:年~。周~。

5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6 也是一种姓氏,百家姓中没有此姓氏。人数比较少,在河南南阳镇平

县有一村庄,名岁坡村,村人皆姓岁。

古诗文阅读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古诗文阅读]《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古诗文阅读]《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古诗文阅读]《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古诗文阅读]《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古诗文阅读]《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含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文言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礼记》一则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妙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自己才会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吧? 赵普 《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文言文袁宏道《徐文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又当诗道荒秽之时,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注】①曲糵(niè):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指酒。②寒起:(半夜)因寒冷不寐而坐起。③数奇(jī):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④囹(líng)圄(yǔ):监狱⑤间世:相隔几十年世,三十年为一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就灯间读之就:借助。 B.获此奇秘,如魇得醒魇:恶梦。 C.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失路:比喻不得志。 D.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若:如同,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僮仆睡者皆惊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故其为诗,如嗔如笑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苏武传》导学案_教师版

12、《苏武传》导学案 班固 执笔人: 宁宜林核校人:熊其文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预习检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 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 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 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篇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 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 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阅读答案及译文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2.《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马说》原文及翻译 4.马说原文翻译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马说翻译及原文 7.《马说》原文翻译 8.马说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徐渭《西施山书舍记》原文及翻译

徐渭《西施山书舍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倾都之孔道①,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②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③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④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⑤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孔道:大路,通道。②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③野人:乡野之人,农夫。④优伎:泛指歌舞表演。⑤谣俗:风俗。 译文: 西施山离绍兴城东约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都称为土城,后人才改名为现在的西施山,不过也有叫它土城山的。大概当初越王勾践在山间修建宫舍,用来调教西施、郑旦二人,然后把她们献给吴王夫差。还说:“担心这两个女人拙朴、浅陋,因而让宫舍临近通衢大道。”如此看来,当时此地原本处于水陆交通要道吧!数千年后,已不知归谁所有了。商伯子花了一些钱而拥有了这座山。 西施山高不过数丈,却灌木丛生,幽竹错落,景色也十分明丽,惹人喜爱。山上有台,台东有亭;西面有书房数间,房后有座荷花池。池水向东流去,水面种上菱角与外部隔开。亭子前面则依然如旧,叫“脂粉塘”,没有改变。出了东南面,西面有山,高耸秀丽不可详尽叙述,尽是名山。书房四周,都是田园、水塘,一眼看不到边;其间种田、打渔、采桑的,随处可见,田园、水塘无不一样。我年青时曾来此地饮酒游乐。现在,伯子叫我写篇记,我虽然因病戒了酒,但还能回忆起以前所见的情景,大抵就是这些了。 唉!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地处都市的通衢大道,而今时过境迁。一朝寥落,沦为村庄,农夫野老在山中耕种、钓鱼和行走,有时还能在耕作时拾到古代遗落的首饰。遇到阴雨天气,唱着牧歌晚归的放牛娃往往被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弄得心神不安。所有这些,无不使人感慨叹息,以至成了农夫平日里聚集闲谈的话题。至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道题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翻译: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翻译: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原文及翻译(全)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 出师表诸葛亮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a)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a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是学生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下面是分享的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

道理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完整版)徐文长传(原文及注释)

徐文长传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土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注释】 1、声名藉甚:名声很大。藉甚,盛大,很多。 2、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3、辄蹶(jué决):总是失败 4、客诸幕:作为幕宾。“客”用作动词,谓“使做幕客” 5、葛衣乌巾:身着布衣,头戴黑巾。此为布衣装束。 6、膝语蛇行:跪着说话,爬着走路,形容极其恭敬惶恐。 7、不偶: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文长既雅不

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注释】1、曲蘖(niè涅):即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指酒 2、雅:平素,向来。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论:判罪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翻译: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8、间:有时。馀:馀力 9、卒以疑:最终由于疑心。 10、晚年愤益深:胡宗宪被处死后,徐渭更加愤激。 11、佯狂:装疯。 12、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形容不常有的。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学案 第一课时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导学过程】 《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本文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熟读课文1-3段,做到词如己出 2、指出文段中的加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工整地书写于该子下端。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 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 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