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热力计算知识讲解

凝汽器热力计算知识讲解
凝汽器热力计算知识讲解

1 凝汽设备的作用和特性

1.1凝汽设备的作用

凝汽设备主要由凝汽器(又称凝结器、冷凝器等)、冷却水泵(或称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及抽气器等组成,其中凝汽器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型电站凝汽式汽轮机组的热力循环中,凝汽设备起着冷源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将汽轮机排汽凝结成水,并在汽轮机排汽口建立与维持一定的真空度。凝气设备的任务是:(1)凝汽器通过冷却水与乏汽的热交换,把汽轮机的排汽凝结成水。

(2)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至除氧器,经过回热加热作为锅炉给水继续重复使用。

(3)不断的将排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带走。

(4)不断地将聚集在凝汽器内的空气抽出,在汽轮机排汽口建立与维持高度的真空度。

(5)凝汽设备还有一定的真空除氧作用。

(6)汇集和贮存凝结水、热力系统中的各种疏水、排汽,能够缓冲运行中机组流量的急剧变化、增加系统调节稳定性。

图1.1为简单的凝汽设备原则性系统。冷却水泵抽来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水(地下水、地表水或海水),流过凝汽器的冷却水管。汽轮机的排汽进入凝汽器后,蒸汽凝结成水释放出的热量被由冷却水泵不断送来的冷却水带走,排汽凝结成水并流入凝汽器底部的热水井,然后由凝结水泵送往加热器和除氧器,送往锅炉循环使用。抽气器不断地将凝汽器内的空气抽出以保持高度真空

图1.1 凝汽设备的原则性系统

1—汽轮机;2—发电机;3—凝汽器;4—抽汽器;5—凝结水泵;6—冷却水泵优良的凝气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1)凝汽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主要通过管束的合理排列、布置、选取合适的管材来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使汽轮机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具有尽可能低的运行背压。

(2)凝汽器本体和真空系统要有高度的严密性。凝汽器的汽侧压力既低于壳外的大气压力,也低于管内的水侧压力。所以如果水侧严密性不好,冷却水就会渗漏到汽侧,恶化凝结水水质;如果汽侧严密性不好,空气将漏入汽侧,恶化传热效果。

(3)凝结水过冷度要小。具有过冷度的凝结水将使汽轮机消耗更多的回热抽汽,以使它加热到预定的锅炉给水温度,增大了热耗率。同时,过冷也会使凝结水的含氧量增大,从而加剧了对管道的腐蚀。因此现代汽轮机要求凝结水过冷度不超过2℃。

(4)凝汽器汽阻、水阻要小。蒸汽空气混合物在凝汽器内由排汽口流向抽气口时,因流动阻力使其绝对压力降低,常把这一压力降称为汽阻。汽阻的存在会使凝汽器喉部压力升高,凝结水过冷度及含氧量都增加,引起机组的热经济性降低和管子的腐蚀。

对大型机组汽阻一般为-4

。水阻是冷却水在凝汽器冷

2.710MPa

却管中的流动阻力和进出管子及进出水室时的局部阻力之和。水阻的大小对冷却水泵选择和管道布置都有影响,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5)抽气设备功耗要小。与空气一起被抽出的未凝结蒸汽量应尽可能地小,以降低抽气器功耗。通常要求被抽出的蒸汽空气混合物中,蒸汽含量不超过2/3。

(6)凝结水的含氧量要小。凝结水含氧量过大将会引起管道腐蚀并恶化传热。一般要求高压机组凝结水含氧量小于0.03mg/L。

现代大型凝汽器,除了合理布置管束和流道以尽量减少汽阻,从而减少凝结水含氧量外,还设有专门的除氧装置,以保证凝结水含氧量在规定值以下。

(7)凝汽器的总体结构和布置方式应便于清洗冷却水管、便于运输和安装等。例如国产首台600MW机组凝汽器装配好后,无水时的重量达1343t,高约15m,这种庞然大物必须便于运输安装。国产首台600MW机组凝汽器冷却管长达14.792m,管子总根数则多达30300根,这样多而细长的管子清洗工作只有由自动清洗系统承担。

1.2 凝汽器的结构和作用

凝汽器是一种固定板管壳式换热器,凝汽器管侧(或称冷却水侧)包括冷却管、管板、水室等,凝汽器壳侧(或称汽侧)属于真空容器。凝汽器可分为混合式与表面式两大类。在混合式凝汽器中,蒸汽与冷却水直接混合,这种凝汽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回收凝结水,所以现代汽轮机都不采用混合式凝汽器,全部采用表面式凝汽器。

在表面式凝汽器中,冷却工质与蒸汽冷却表面隔开互不接触。根据所用的冷却工质不同,又分为空气式冷却式和水冷却式两种。水冷却式凝汽器是最常用的一种,由于用水做冷却工质时,凝汽器的传热系数高,又能在保持洁净的和含氧量极小的凝结水的条件下,获得和保持高度真空,因为现代电站汽轮机中主要采用水冷却式凝汽器,只有在严重缺水地区的电站,才使用空气冷却式凝汽器。

表面式凝汽器结构见图 1.2。凝汽器外壳通常呈椭圆形或矩形,两端连接着形成水室的盖端5和6,盖端与外壳之间装有管板,管板上装有很多冷却水管,使两端水室相通。冷却水从进口进入水室8,

经冷却水管进入另一端水室9,转向从出口流出。汽轮机排汽从排汽进口进入凝汽器冷却水管外侧空间,通常称为汽侧,并在冷却水管外表面凝结成水,凝结水汇集到热水井后由凝结水泵抽出。冷却水在凝汽器中要经过一次往返后才排出,这种凝汽器称为双流程凝汽器:若不经过往返而从另一端直接排出则称为单流程凝汽器。在缺水地区还可以采用三流程或四流程等多流程凝汽器。

图1.2 表面式凝汽器结构

1-排汽进口;2—凝汽器外壳;3—管板;4—冷却水管;

5、6—水室的端盖;7—水室隔板;8、9、10—水室;

11—冷却水进口;12—冷却水出口;13—热水井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基本上是等压过程,其绝对压力取决于蒸汽凝结时的饱和温度,此温度决定于冷却水温度(大致为0~30℃)以及冷却水与蒸汽之间的传热温差(一般约为10~20℃)。考虑到大气压力下蒸汽的饱和温度为100℃,因此凝汽器是在远低于大气压力下及较高真空条件下工作的。既然凝汽器要在真空条件下工作,所以必须利用抽气器在凝汽器开始工作时将其壳侧空气抽出以建立真空,并且将凝汽器工作过程中从真空系统不严密处漏入的空气以及夹带在汽轮机排汽中的空气不断的抽出,以维持真空。

凝汽器中真空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汽轮机的排汽被冷却成凝结水,其比体积急剧缩小。例如在绝对压力为4kPa时蒸汽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3万多倍。当排汽凝结成水后,体积就大为缩小,使凝汽器

内形成高度真空。凝汽器内真空的形成和维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凝汽器铜管必须通过一定的冷却水量;凝结水泵必须不断地把凝结水抽走,避免水位升高,影响蒸汽的凝结;抽气器必须把漏入的空气和排汽中的其他气体抽走。

我国设计制造的主要类型凝汽器的主要特性见表1.1

* 90(8.82)表示新蒸汽压力为90at或8.82MPa,1at=0.0980665MPa。1.3 凝汽器压力

凝汽器压力是凝汽器壳侧蒸汽凝结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但是实际上凝汽器壳侧各处压力并不相等。所谓凝汽器压力是指蒸汽进入凝汽器靠近第一排冷却管管束约300mm处的绝对压力(静压),用p a 表示,也叫凝汽器计算压力。凝汽器进口压力是指凝汽器入口截面上的蒸汽绝对压力(静压),用'

p表示,或称排汽压力,又称汽轮机

k

背压。大型凝汽器的压力通常采用真空计测量,目前有的机组已采用绝对压力表测量,测点布置在离管束第一排冷却管约300mm 处,如图1.3所示。通常情况下,我们常把凝汽器压力看成排汽压力凝汽器计算压力为 k am v p p p =-

式中 p v —真空计所示的凝汽器真空值,Pa ; p am —气压计所示水银柱高度,Pa ; p k —凝汽器计算压力,Pa 。

图1.3 凝汽器压力的测量

凝汽器真空等于当地大气压力减去凝汽器排汽压力值。真空每降低1kPa ,或者近似地说真空度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热耗约增加1.05%。真空度是指凝汽器的真空值与当地大气压力比值的百分数,即:

=

()100%kPa ?凝汽器的真空值(kPa)

凝汽器真空度当地大气压力

凝汽器压力的高低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主要因素是汽轮机排入凝汽器的蒸汽量、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冷却水量。

排汽压力越低,机组效率越高,因此只有使进入汽轮机的蒸汽膨胀到尽可能低的压力,才能增大机组的理想焓降,提高其热经济性。图1.4为一次中间再热亚临界机组热效率与排汽压力的关系。该汽轮机新蒸汽压力016.67p MPa =,新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01537t t ==℃,再热压力 3.665r p MPa =,机组容量300MW ,可以看出,若没有凝气设备,汽轮机的最低排汽压力是大气压,循环热效率ηt 只有37.12%,而当排汽压力为5kPa 时,45.55%τη=,两者之间的相对值/t t ηη?达18.5%,因此,降低排汽压力对提高经济性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图1.4一次中间再热亚临界机组的热效率与排汽压力的关系汽轮机的排汽压力也不是越低越好,它有一个最佳值,这个最佳值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降低排汽压力需要增大凝汽器的冷却面积,增加冷却水量,进而增大厂用电率和运行费用。因此,机组排汽压力降低时,虽然使汽轮机的理想焓降增大,机组功率相应增大,但凝汽器设备所消耗的功率也同时增大,这就会出现在某个排汽压力下,汽轮机因真空的提高而增加的功率等于或小于凝汽器设备所增大的能量消耗,因此,继续降低排汽压力就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排汽压力降低时,其体积急剧增大,汽轮机排汽部分的尺寸将显著增大,未级叶片高度也相应增大,使机组结构复杂。若使未级尺寸不变,则势必增大末级排汽余速损失,这样降低排汽压力所得到的效益也就被抵消了。因此近代汽轮机的设计排汽压力一般在0.0029~0.0069MPa的范围内,而不采用更低的数值。

2 凝汽器的工程热力计算

2.1 热平衡方程

根据传热学理论,假定不考虑凝汽器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换热,则排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等于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其热平衡方程式为

m 21()t (t t )zp s c w p Q D h h K A D c =-=?=-

(2-9)

可近似地认为 4.1868c c h t =

可近似地认为 ()520 4.1868s c h h -=? 式中 Q —凝汽器热负荷,kW ;

zp D —凝汽器蒸汽负荷,即汽轮机排汽进入凝汽器的蒸汽

量,kg/s ;

w D —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量,kg/s ; s h —汽轮机排汽的焓值,kJ/kg ; c h —凝结水的焓,kJ/kg ; c t —凝结水的饱和温度; K —总传热系数,2/kW m ?℃; t m ?—对数平均温差,℃; A —冷却却面积,m 2; 2t —冷却水出口温度,℃; 1t —冷却水进口温度,℃;

p c —冷却水比定压热容,2/kW m ?℃,可根据冷却水平均

温度

12+10

2

t 查得,在低温范围内一般淡水计算取 4.1868/p c KJ kg =?℃;

()zp s c D h h -—蒸汽凝结成水时释放出的热量,kJ/s ;

m K t A ?—通过冷却管的传热量,kJ/s ;

21()w p D t t c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kJ/s 。

从式(2-2)可以看出

21()520

zp s c zp w p

w

D h h D t t t D c D -?=-=

= (2-2)

所以当D zp 降低或D w 增加时,t ?减小,蒸汽温度t s 减小,即凝汽器压力p k 降低了,真空提高,反之亦然。

令 w

zp

D m D =

则 520

520

zp w

D t D m

?==

(2-3) 式中 m —凝结1kg 排汽所需要的冷却水量,称为冷却倍率。 当冷却水量w D 在运行中保持不变时,则冷却水温升t ?与凝汽器蒸汽负荷成正比关系。m 越大,t ?越小,凝汽器就可以达到较低的压力。但是m 值增大,消耗的冷却水量和冷却水泵的电耗也将增大。现代凝汽器的m 值通常在50~100范围内。一般在冷却水源充足、单流程、直流供水时,选取较大值;水源不充足、多流程、循环供水时,选取较小值。冷却水的温升一般在5~12℃之间。在运行中,降低t ?,或降低排汽压力,主要依靠增加冷却水量w D 来实现的。

2.2 对数平均温差

冷却水在流过凝汽器管束时,不断吸收由管壁传来的蒸汽汽化潜热而升温,蒸汽的温度因不凝结气体和流动阻力的存在,随着凝结过程的进行而不断降低。这两者造成了传热温差沿冷却面得变化。但在凝汽器的大部分区域内,即主凝结区内,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入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 s 相差不大,可以近似地认为蒸汽温度等于凝汽器入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s t 。现在研究微元换热面dS 中的传热变化规律,冷却水温度由入口的1t 升高到出口时的2t ,在dS 中蒸汽温度为s t ,冷却水温度为w t ,两者之间的传热温差为

x s w t t t =- (2-4)

对该式微分,并考虑到蒸汽温度不变,则有

(t )s w w d dt dt dt χ?=-=- (2-5)

通过微元换热面dS 的传热量为

dQ K t dS χχ=? (2-6) 如果忽略散热损失,可以认为蒸汽放出的汽化潜热dQ 完全被冷却水吸收,假设冷却水在dS 中温度升高了w dt ,于是

w p w dQ D c dt = (2-7) 所以 ()w w p w p

K t dS dQ

d t dt D c D c χχχ??=-=-

=- (2-8) 即

()w p

d t K dS t D c χχχ

?=-? (2-9)

假定传热系数在整个传热换面上保持不变,K K χ=,对上式积分得

'

()t S t w p

d t K dS t D c χ

χ

?χ?χ

?=-

??

?

(2-10)

'ln

w p

t K

S t D c χχ?=-

? (2-11) '

ln

w p

t

K

A t D c δ=

? (2-12)

w D p

KS c t te

χ-χ?=? (2-13) w D p

KS c t te

δχ-

=? (2-14)

式中 t ?—换热面始端(及0S =,流体入口处)的传热温差; t δ—在换热面终端,(S A χ=时)的传热温差;

t χ?—在换热面 S x 时的传热温差 K — 传热系数。

由于w D p

KS c t te

χ-

χ?=?,而且整个换热面上平均传热温差为

1A

m t t dS A χ?=?? (2-15)

w 'D (1)/p

KS c m w p

t

t e

KA D c χ-

??=

- (2-16)

由于w D p

KS c t te δχ-=?,'

ln

w p

t

K

A t D c δ=

?,则 w '

'

D ''

'212121

'12

(1)(

1)

/ln ()()

ln ln ln ln

p

KS c m w p

s s s s s s t

t t

t e

t KA D c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δδδδδδχ-

???=-=

-??----?=

==--?--?=?+

(2-17)

这就是电站凝汽器设计计算中广泛采用的平均温差计算公式,即

1

12

ln

s m s s t t t t t t t -?=

-- (2-18) 排汽温度可通过拟合公式比较精确地计算出来,即

67.46

1009.8110()()57.66

s k t p MPa --=??

式中 s t —为k p 对应的蒸汽饱和温度,℃,查汽水热力性质表;

1t —冷却水进口温度,根据电厂所在地区的年度平均气温确 定,一般北方地区为10~15℃,中部与南方为20~15℃; 21t t -—冷却水温升t ?,℃;

2s t t -—传热端差t δ,℃,一般在3~10℃之间,对多流程凝 汽器取5℃,单流程凝汽器取7℃。

由于公式(2-18)中含有对数项,所以这个平均传热温差常称为对数

平均温差。又根据21()m w p K t A D t t c ?=-得

2112

ln ln

m s s t t t

t t t t t

t t t δδ-??=

=

-?+- 所以

4.187ln w D t t

t t KA t

δδ??=

?+ ln

4.187w

t t KA

t D δδ?+= 则 4.187w

KA D t t

e t δδ+?=

(2-19) 因而

4.187 4.1875201

1

w

w

zp

w KA KA D D D D t t e

e

δ?=

=-- (2-20)

ln

w p D c t t

A K t

δδ?+=

(2-21) 可见t δ与w D 的关系比较复杂,当K 值和冷却水量w D 保持不变时,t δ与蒸汽负荷zq D 成正比关系,见图2.1中虚线所示。对于正常运行的凝汽器(冷却管无堵塞、真空系统严密),端差t δ可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即

1

(7.5)31.5n n

t d t δ=

++ (2-22)

3600zq

n D d A

= (2-23)

图2.1 端差t δ与/zq D A 及1t 的关系

式中 n d —凝汽器单位面积的蒸汽负荷(也叫凝汽器比蒸汽负

荷),2/kg m h ?,即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冷凝的蒸 汽量;

n —表示凝汽器清洁程度和严密性的系数,可用在设计条件

下的1t 、n d 和t δ值代入式(2-22)求得,通常5~7n =。 清洁度越高,严密性越好,则系数n 的数值越小;

A —凝汽器的冷却面积,2m ; 1t —冷却水进口温度,℃;

zq D —进入凝汽器的排汽量,/kg s 。

又由于排汽饱和温度

21s t t t t t δ=+++? (2-24) 所以

115203600(7.5)31.5zq w s w

D D n

t t t A D =

++++ (2-25)

可见,对于运行正常的凝汽器,如冷却水量w D 保持一定,则排

汽饱和温度s t 与冷却水进口温度1t 和蒸汽负荷之zq D 间存在着固定关系。而对应于每一排汽饱和温度s t 值均可在水蒸气表上查得相应的排汽压力k p 。所以当冷却水量w D 保持不变时,对应的每一冷却水进口温度1t 值均可得到凝汽器压力k p 与凝汽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这些曲线称为凝汽器的热力特性曲线,凝汽器的压力与凝汽量、冷却水进口温度、冷却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称为凝汽器的热力特性。N75型汽轮机配用的N05型凝汽器的热力特性曲线见图2.2,它是在同一冷却水量

12390/t h 下,对应不同的冷却水进口温度进行计算的。

图2.2 N05型凝汽器的热力特性曲线

应当指出,上述关系是在假定w D 保持不变时,传热系数K 不变的条件下得出的,实际上K 在w D 不变时也与zq D 和1t 有关。实践证明,当zq D 变化不大时,K 值几乎保持不变,但在zq D 小于设计值较多时(冷却水量保持不变),K 值将开始随之明显降低,而且降低的速度越来越快(原因是低负荷时真空区扩大,漏入的空气量增加所致),最后能把由蒸汽负荷减少带来的凝汽器压力的降低因素抵消掉,即凝汽器压力不再继续随蒸汽负荷减小而降低。这时t δ将不再随蒸汽负荷zq D 的减小而减小,而是维持不变(见图2.2实线)。

另外,从公式(2-24)可知,当冷却水温升t ?减小时,凝汽器端差t δ增大,t δ和t ?成反比。但是从公式(2-20)表面上看,好像t δ和t ?又成正比,怎样理解这一矛盾现象呢?实际上式(2-2)说明,冷却水流量w D 与冷却水温升t ?成反比,当冷却水温升t ?减小时,说明冷却水流量w D 增加,而对于一定的凝汽器,其K 和A 基本 不变,所以 4.187w

KA D e

值随着w D 增加而减小。由于w D 与t ?变化速率相

等,而( 2.718)e e ≈又大于1,因此 4.187w

KA D e 值减小幅度远大于t ?减小幅

度,导致凝汽器端差t δ最终增大。当然如果冷却水流量w D 不变,随着运行时间的累计,凝汽器管子脏污,必然引起凝汽器的总传热系数

随K 减小,致使 4.187w

KA D e

值减小。另一方面,凝汽器的总传热系数K

减小,导致冷却水温升t ?减小,但总的结果是凝汽器端差t δ最终增大。也就是说公式(2-24)和公式(2-20)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2.3 总传热系数

大型凝汽器管子成千上万,由于汽轮机排汽口处蒸汽的速度分布本来就不均,加上凝汽器喉部几何特性和装设在喉内部的各种设备(如低压加热器、抽汽管道等)和零部件对排汽流速的影响,使得流向凝汽器管束的各区域和各汽道甚至每一根冷却管的蒸汽流速极不均匀。在蒸汽流向管束内部深入流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蒸汽不断凝结,气流速度程度不同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蒸汽夹带不可凝结的空气含量在真空条件下也程度不同地不断增加,这两种变化因素对冷却管蒸汽侧凝结放热强度有显著影响,管束各区域的冷却管甚至每一根冷却管的传热系数都是不相同的。凝汽器冷却水从进入接管进入水室后,流向管板面上各冷却管的流速显然不可能是均匀的,这就决定了各冷却管水侧的对流放热系数各不相同。因此要准确计算凝汽器的总传热系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般采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计算方法。经验公式形成的方法是:对于清洁管子,在一定的冷却水入口温度、管子直径和冷却水流速下,测定凝汽器的基本平均传热系数0K 。以此为基准,根据上述条件中的某一条件改变时所得到的试验结果,逐一对这个基本平均传热系数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得到凝汽器的总平均传热系数。美国传热学会公式和别尔曼公式计算的总平均传热系数的偏差都在±1%左右,因而在工程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 1.美国传热学会公式

美国传热学会(heat exchanger institute )颁布的(HEI-1995)《表面式蒸汽凝汽器规程》中,规定凝汽器总传热系数公式

0c K K ξββ= (2-26)

0K = (2-27)

式中 K —凝汽器总传热系数, 2/kW m ?℃;

0K —基本传热系数,2/kW m ?℃,基本传热系数是用壁厚

1.24mm ,海军黄铜制作的新管子,在冷却水入口温度1=21t ℃时,测定的平均传热系数,基本传热系数可查表

2.1,也可以根据公式(2-27)求得;

w v —冷却管内流速,m/s ;

C —取决于冷却管外径的计算系数,见表2.2; t β—冷却水入口水温1t 修正系数,见表2.3;

m β—冷却管材料和壁厚的修正系数,见表2.4;

c ξ—清洁系数,根据冷却水质条件以及对冷却管材料的影响

适当选取,见表2.5.

2

2.别尔曼公式

前苏联在1982年颁布的《火力和原子能电厂大功率汽轮机表面式凝汽器热力计算指示》中规定,采用别尔曼公式计算凝汽器总传热系数,其公式为

w t z 4.07c m K δξξ=ΦΦΦΦ (2-28)

w =χ

Φ 1.1

2t 1)t Φ- 1z Z-2

=1+

(1)1545

t Φ- 0.520.0072s b g =-

式中

c ξ—冷却管的清洁系数,对于直流供水方式且水中矿物质

含量较小时,0.80~0.85c ξ=,在循环供水时,0.75~0.80c ξ=,当水质不清洁时取0.65~0.75c ξ=;

m ξ—冷却管材料和壁厚的修正系数,对于壁厚为1mm 的

黄铜管为1.0,铝黄铜管为0.96,B5铜镍合金管为 0.95,B30铜镍合金管为0.92,不锈钢管为0.85;

w Φ—冷却管内流速的修正系数;

χ—计算指数,126.7t ≤℃时,c 1=(10.15)m t ξξχ0.12+;当冷

却水温126.7t >℃时,取c =m ξξχ0.6;

w ν—冷却管内流速,应根据管材、水质、供水方式等因素

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一般为m/s 1.52.5:;

2d —冷却管内径,mm ;

s g —凝汽器蒸汽负荷与冷却面积之比,即凝汽器比蒸汽负

荷,一般在21114/g m s ?:范围内,2g/m s ?;

b —凝汽器比蒸汽负荷修正系数,我国许多设计人员为了

减少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步骤直接取0.42b =;

t Φ—冷却水进口温度修正系数,当135t >℃时,

t 1=1+0.002(35)t Φ-

z Φ—冷却水流程数的修正系数,当冷却水流程数Z =2

时,z 1Φ=

δΦ—考虑凝汽器蒸汽负荷变化的修正系数。

δΦ用于考虑凝汽器变工况计算时的蒸汽负荷的修正,当 凝汽器在额定蒸汽负荷zq D 降至"1(0.90.012)zq

zq D t D =-的变工况范围内运行时,1δΦ=;当凝汽器蒸汽负荷进一步降低,即

"1(0.90.012)zq

zq D t D <-时,则 "

"11[2](0.90.012)(0.90.012)zq

zq

zq

zq

D D t D t D δΦ=

-

-- (2-28)

例如,当120t =℃,则 "1(0.90.012)0.66zq

zq zq D t D D =-= 就是说当凝汽器的蒸汽负荷大于或等于66%额定蒸汽负荷时,1δΦ=,但当凝汽器的蒸汽负荷进一步降低,比如降低至50%额定蒸汽负荷时,则 110.50.5[2]=0.941(0.90.012)(0.90.012)zq

zq

zq

zq

D D t D t D δΦ=

-

--

可见,采用别尔曼公式计算总传热系数时,要预先假定'

zq D 和"zq

D 值,通过逐步逼近方法最终确定总传热系数。而且别尔曼公式的使用有条件为冷却水温45≤℃,冷却管内流速1~2.5m/s 。别尔曼公式的主要特点还是考虑了影响传热系数的各种因素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计算量大。采用别尔曼公式计算的总传热系数总比采用

HEI 公式大5%左右,但基本接近。因此建议采用HEI 公式计算总传热系数,既简单,又准确。

2.4 凝汽器的冷却面积

根据热平衡方程式,凝汽器的冷却面积为

()zp s c m

D h h A K t -=

? (2-30)

式中 A —凝汽器的冷却面积,2m 。

在实际产品设计计算中,要在计算冷却面积A 的基础上考虑堵管裕量系数n ,此时实际采用的冷却面积为

'(1)A n A =+

一般允许在10%的堵管情况下仍能维持额定负荷,因此 ' 1.1A A =

2.5 冷却水管根数和有效长度

冷却水管总根数计算公式为

2

2

4

w w w D Z

N v d π

ρ=

?

(2-31) w zq

D mD =

式中 w D —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量,g/k s ;

m —凝汽器的冷却倍数,一般在50~120之间,其具体数

值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zq D —凝汽器的负荷,g/k s ;

Z —冷却水流程数;

w ρ—冷却水密度,对于淡水冷却水密度取31000/w kg m ρ=;

w v —冷却管内冷却水流速,m/s ,冷却管内冷却水流速在

1.5~

2.5m/s 范围内,对于铜合金管一般可1.8~2.2m/s 之间 选取,对于不锈钢管和钛管可以选的高一些; 2d —冷却管内径,m 。

冷却水流速的选择应考虑下述一些因素: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1·引言 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在换热器的热工计算中,常常利用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方程联立求解传热量、传热面积、分离换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等参数[1,2]。温差计算经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二者原理相同。不过,使用LMTD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可能会导致计算误差。刘凤珍对低温工况下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进行分析,从能量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引出对数平均焓差,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的结霜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3]。Shao和Granryd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认为,由于R32/R134a混合物温度和焓值为非线性关系,采用LMTD法会造成计算误差;当混合物的组分不同时,所计算的换热系数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4],他们认为,采用壁温法可使计算结果更精确。王丰利用回热度对燃气轮机内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面积进行计算[5]。Ziegler定义了温度梯度、驱动平均温差、热力学平均温差,认为判定换热效率用热力学平均温差,用对数平均温差判定传热成本的投入,而算术平均温差最易计算;当温度梯度足够大时,对数平均温差、算术平均温差和热力学平均温差几乎相等[6]。孙中宁、孙桂初等也对传热温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误差进行比较,指出了LMTD法的局限性和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7,8]。Ram在对LMTD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LMTDnew的对数平均温差近似算法,减小了计算误差[9]。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MTD和测壁温两种方法,计算了逆流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2·平均温差的计算方法 在换热设备的热工计算中,经常用到对数平均温差和算术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在一定条件下可由积分平均温差表示[10],即: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详细版.doc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 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 至原来的3倍.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ln 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0000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00 03003??-== γ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 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 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 ))((2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3-=-=-=?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 +W 2 +W 3=100 J . Q = Q 1 +Q 2 +Q 3 =100 J 2分 1 2 3 1 2 O V (10-3 m 3) 5 A B C

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计算方法Word版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 h,m 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h,C 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 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根据 传热速率基本方程: 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 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 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 列。◎计算管、壳程阻力 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 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 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 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 计算式为: 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 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 物料流量 kg/h 组成(含乙醇量) mol% 温度℃操作压力 MPa 进口出口 釜液 3.31450.9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3-1.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b 1a 和b 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做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 (A )b 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 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 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 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 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 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提示:体积压缩,气体作负功;三个过程中a 和b 两点之间的内能变化相同,bca 线是绝热过程,既不吸热也不放热,b 1a 过程作的负功比b 2a 过程作的负功多,由Q W E =+?知b 2a 过程放热,b 1a 过程吸热】 13-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他们的压强相等,即A B P P =。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 (A )对外作正功;(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D )向外界放热。 【提示:由于A B T T <,必有A B E E <;而功、热量是 过程量,与过程有关】 13-3.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 J 的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氢气也升高到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 (B )3J ; (C )5J ; (D )10J 。 【提示:等体过程不做功,有Q E =?,而2 mol M i E R T M ?= ?,所以需传5J 】 13-4.有人想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是( ) A () C () B () D ()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整合)

第一章概论 综述 板式换热器发展简史 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它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在1878年发明了板式换热器,并获得专利,到1886年,由法国首次设计出沟道板板式换热器,并在葡萄酒生产中用于灭菌。APV公司的在1923年成功地设计了可以成批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开始时是运用很多铸造青铜板片组合在一起,很像板框式压滤机。1930年以后,才有不锈钢或铜薄板压制的波纹板片板式换热器,板片四周用垫片密封,从此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由沟道板的形式跨入了现代用薄板压制的波纹板形式,为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发展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雷诺(Reynolds)用实验证实了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提出了雷诺数——为流动阻力和损失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流体、传热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还有瑞利(Reyleigh)、普朗特(Prandtl)、库塔(Kutta)、儒可夫斯基(жуковскиǔ)、钱学森、周培源、吴仲华等。 通过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人们加深了对板式换热器优越性的认识,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使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加快,目前已成为很重要的换热设备。 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纹片。同一种形式的波纹,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 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 3:研究提高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 4:发展大型板式换热器。 5:研究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阻力。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对数平均温差法和NTU法。在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各个厂家大多采用计算参数近似估算和流速-总传热系数曲线估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计算机计算,这样,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变得快捷、方便、准确。以下简要说明无相变时板式换热器的一般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传热和压降准则关联式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以下五个参数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中是必须的: 总传热量(单位:kW). 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 一次侧、二次侧的允许压力降 最高工作温度 最大工作压力 如果已知传热介质的流量,比热容以及进出口的温度差,总传热量即可计算得出。 温度 T1 = 热侧进口温度 T2 = 热侧出口温度 t1 = 冷侧进口温度 t2= 冷侧出口温度 热负荷 热流量衡算式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换热器保温良好,无热损失的情况下,对于稳态传热过程,其热流量衡算关系为: (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冷流体吸收的热流量)

在进行热衡算时,对有、无相变化的传热过程其表达式又有所区别。 (1)无相变化传热过程 式中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mh,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h,Cpc------热、冷流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 T1,t1 ------热、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T2,t2------热、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2)有相变化传热过程 两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其中一侧物流发生相变化,如蒸汽冷凝或液体沸腾,其热流量衡算式为: 一侧有相变化 两侧物流均发生相变化,如一侧冷凝另一侧沸腾的传热过程 式中 r,r1,r2--------物流相变热,J/kg; D,D1,D2--------相变物流量,kg/s。 对于过冷或过热物流发生相变时的热流量衡算,则应按以上方法分段进行加和计算。 对数平均温差(LMTD) 对数平均温差是换热器传热的动力,对数平均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换热器传热难易程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计算对数平均温差,此时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介质在逆流情况和在并流情况下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对数平均温差。 逆流时: 并流时: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 B 2.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n i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C 3.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 A 5.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g i·exp( -εi/kT)的说法:(1) n i是第i 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 i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n i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εi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 i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 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 i = 2g j,则εj和εi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ε j/2kT) B. 2exp(- εj/2kT) C. 0.5exp( -εj/kT) D. 2exp( 2ε 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Θ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1.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A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 D 12.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2 /(4mV2/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换热器及其基本计算

姓名:杜鑫鑫学号:0903032038 合肥学院 材 料 工 程 基 础 姓名: 班级:09无机非二班 学号:\ 课题名称:换热器及其基本计算 指导教师:胡坤宏

换热器及其基本计算 一、换热器基础知识 (1)换热器的定义: 换热器是指在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中进行换热的设备。 (2)换热器的分类: 由于应用场合不同,工程上应用的换热器种类很多,这些换热器照工作原理、结构和流体流程分类。 二、几个不同的换热器 (1)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在换热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 管壳式换热器是把换热管束与管板连接后,再用筒体与管箱包起来,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管箱称为管程;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称为壳程。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而另一种流体在壳与管束之间从管外表面流过,为了保证壳程流体能够横向流过管束,以形成较高的传热速率,在外壳上装有许多挡板。 而壳管式换热器又可根据不同分为U形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几类。 (2) 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用两种尺寸不同的标准管连接而成同心圆套管,外面的叫壳程,内部的叫管程。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效果。 套管式换热器以同心套管中的内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的内管(传热管)借U形肘管,而外管用短管依次连接成排,固定于支架上。热量通过内管管壁由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体。通常,热流体由上部引入,而冷流体则由下部引入。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内管与U形肘管多用法兰连接,便于传热管的清洗和增减。每程传热管的有效长度取4~7米。这种换热器传热面积最高达18平方米,故适用于小容量换热。当内外管壁温差较大时,可在外管设置U形膨胀节或内外管间采用填料函滑动密封,以减小温差应力。管子可用钢、铸铁、陶瓷和玻璃等制成,若选材得当,它可用于腐蚀性介质的换热。这种换热器具有若干突出的优点,所以至今仍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

《热力学基础》计算题答案全 1.温度为25℃、压强为1 atm 的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经等温过程体积膨胀至原来的3倍.(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K mol J 1 ,ln3=1.0986) (1) 计算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 (2) 假若气体经绝热过程体积膨胀为原来的3倍,那么气体对外作的功又是多少? 解:(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 ?== = 333ln d d V V V V RT V V RT V p W 2分 =8.31×298×1.0986 J =2.72×103 J 2分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作功为 V V V p V p W V V V V d d 0 300 3??-== γ γ RT V p 1 311131001--=--=--γγγγ 2分 =2.20×103 J 2分 2.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初态A 出发, 沿图示直线过程变到另一状态B ,又经过等容、等压两过程回到状态A . (1) 求A →B ,B →C ,C →A 各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W ,内能的增量?E 以及所吸收的热 量Q . (2) 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总功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解:(1) A →B :))((2 11A B A B V V p p W -+==200 J . ΔE 1=ν C V (T B -T A )=3(p B V B -p A V A ) /2=750 J Q =W 1+ΔE 1=950 J . 3分 B → C :W 2 =0 ΔE 2 =ν C V (T C -T B )=3( p C V C -p B V B ) /2 =-600 J . Q 2 =W 2+ΔE 2=-600 J . 2分 C →A :W 3 = p A (V A -V C )=-100 J . 150)(2 3 )(3-=-= -=?C C A A C A V V p V p T T C E ν J . Q 3 =W 3+ΔE 3=-250 J 3分 (2) W = W 1+W 2+W 3=100 J . Q = Q 1+Q 2+Q 3 =100 J 2分 3.0.02 kg 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温度由17℃升为27℃.若在升温过程中,(1) 体积保持不变;(2) 压强保持不变;(3) 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1 1 K mol J --?) 解:氦气为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3=i 1 2 3 1 2 O V (10-3 m 3 ) 5 A B C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1

二、填空题 1. 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出发,经历一循环过程,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Q 与W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Q 与W 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系统的宏观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与系统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理量均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300K 的常压下,2mol 的某固体物质完全升华过程的体积功_________e W =。 5. 某化学反应:A(l) + 0.5B(g) → C(g)在500K 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10k J ,若反应在同样温度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水在100℃的摩尔蒸发焓40.668ap m H ν?=kJ·mol -1,1mol 水蒸气在100℃、101.325kPa 条件下凝结为液体水,此过程的_______Q =;_____W =;_____U ?=;_____H ?=。 7. 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的()20pV ?=k J ,则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8.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压下体积工随温度的变化率____________e p W T δ? ? = ????。 9. 封闭系统过程的H U ?=?的条件:(1) 对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有理想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压力恒定为100kPa 下的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其_____________p H V ???= ? ???kP a 。 11. 体积恒定为2dm 3的一定量双原子理想气体,其_______________V U p ???= ????m 3 。 12.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随温度的变化率θ r m d _______d H T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 度无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系统内部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称为可逆过程。 14. 在一个体积恒定为2m 3 ,'0W =的绝热反应器中, 发生某化学反应使系统温度升高1200℃,压力增加300kP a ,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15. 在一定温度下,c f m m H H θ θ?=?石墨 ______________;2,()c m H g f m H H θθ ?=?_____________。 16. 在25℃时乙烷C 2H 6(g)的c m c m H U θ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及分析(整合)

第一章概论 1.1综述 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它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德国在1878年发明了板式换热器,并获得专利,到1886年,由法国M.Malvazin首次设计出沟道板板式换热器,并在葡萄酒生产中用于灭菌。APV 公司的R.Seligman在1923年成功地设计了可以成批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开始时是运用很多铸造青铜板片组合在一起,很像板框式压滤机。1930年以后,才有不锈钢或铜薄板压制的波纹板片板式换热器,板片四周用垫片密封,从此板式换热器的板片,由沟道板的形式跨入了现代用薄板压制的波纹板形式,为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的发展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板式换热器设计开发最重要的技术理论依据。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雷诺(Reynolds)用实验证实了层流和紊流的客观存在,提出了雷诺数——为流动阻力和损失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流体、传热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还有瑞利(Reyleigh)、普朗特(Prandtl)、库塔(Kutta)、儒可夫斯基(жуковскиǔ)、钱学森、周培源、吴仲华等。 通过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人们加深了对板式换热器优越性的认识,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制造技术的进步,使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加快,目前已成为很重要的换热设备。 近几十年来,板式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高效的波纹板片。初期的板片是铣制的沟道板,至三四十年代,才用薄金属板压制成波纹板,相继出现水平平直波纹、阶梯形波纹、人字形波纹等形式繁多的波纹片。同一种形式的波纹,又对其波纹的断面尺寸——波纹的高度、节距、圆角等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板片。 2:研究适用于腐蚀介质的板片、垫片材料及涂(镀)层。 3:研究提高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 4:发展大型板式换热器。 5:研究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阻力。

简单计算板式换热器板片面积

选用板式换热器就是要选择板片的面积的简单方法: Q=K×F×Δt, Q——热负荷 K——传热系数 F——换热面积 Δt——传热温差(一般用对数温差) 传热系数取决于换热器自身的结构,每个不同流道的板片,都有自身的经验公式,如果不严格的话,可以取2000~3000。最后算出的板换的面积要乘以一定的系数如1.2。 艾瑞德板式换热器(江阴)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生产商和制造商,专注于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的研发与生产。ARD艾瑞德专业生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GASKET)、换热器板片(PHE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家。

ARD艾瑞德拥有卓越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来ARD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食品饮料、电力、冶金、造船业、暖通空调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板式换热器,良好地运行于各行业,ARD已发展成为可拆式板式换热器领域卓越的厂家。 ARD艾瑞德同时也是板式换热器配件(换热器板片和换热器密封垫)领域专业的供应商和维护商。能够提供世界知名品牌(包括:阿法拉伐/AlfaLaval、斯必克/SPX、安培威/APV、基伊埃/GEA、传特/TRANTER、舒瑞普/SWEP、桑德斯/SONDEX、艾普尔.斯密特/API.Schmidt、风凯/FUNKE、萨莫威孚/Thermowave、维卡勃Vicarb、东和恩泰/DONGHWA、艾克森ACCESSEN、MULLER、FISCHER、REHEAT等)的所有型号将近2000种的板式换热器板片和垫片,ARD艾瑞德实现了与各品牌板式换热器配件的完全替代。全球几十个国家的板式换热器客户正在使用ARD 提供的换热器配件或接受ARD的维护服务(包括定期清洗、维修及更换配件等维护服务)。 无论您身在何处,无论您有什么特殊要求,ARD都能为您提供板式换热器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

管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这只是个模板,你还要自己修改数据,其中有些公式显示不出来。不明白的问我。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患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和气体的流量为227301㎏/h,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39℃,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物性特征: 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3.297kj/kg℃ 热导率=0.0279w/m 粘度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94.3㎏/m3 定压比热容=4.174kj/kg℃ 热导率=0.624w/m℃ 粘度 二.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贱,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三.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85℃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3.297kj/kg℃ 热导率=0.0279w/m 粘度=1.5×10-5Pas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94.3㎏/m3 定压比热容=4.174kj/kg℃ 热导率=0.624w/m℃ 粘度=0.742×10-3Pas

1热力学基础练习与答案

第一次 热力学基础练习与答案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 班内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 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 多的过程 [ ] (A) 是A →B. (B) 是A →C. (C) 是A →D. (D) 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2. 有两个相同的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一个盛有氨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 成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 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氨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氨气传递热量 是: [ ] (A) 6 J. (B) 5 J. (C) 3 J. (D) 2 J. 3.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起始温度为T ,体积为V ,该气体在下面循环过程中经过三个平衡过程:(1) 绝热膨胀到体积为2V ,(2)等体变化使温度恢复为T ,(3) 等温压缩到原来体积V ,则此整个循环过程中 [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对外界作正功 (C) 气体内能增加 (D) 气体内能减少 4.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的循环过程用V -T 曲线表示如图.在此循 环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的过程是 [ ] (A) A →B . (B) B →C . (C) C →A . (D) B →C 和B →C . 5. 设高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是低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的n 倍,则理想气体在 一次卡诺循环中,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是从高温热源吸取热量的 [ ] (A) n 倍. (B) n -1倍. (C) n 1倍. (D) n n 1 倍. 6.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 B (p A = p B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V

换热器热力设计方案计算

换热器 默认分类 2008-04-04 00:11 阅读3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目前,粮食干燥作业中多用列管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检修方便。干燥行业中,换热器的热介质是烧烟煤与无烟煤混合燃料产生的高温烟道气。在管内流动,冷介质是空气,在管外 横向冲刷管子流动。 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与计算 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与计算 1.1 给定的条件 (1)热流体的入口温度t1' 、出口温度t1"; (2)冷流体的入口温度t2' 、出口温度t2"; (3)需要换热器供给的热量Q。 1.2 计算步骤 热平衡方程式是反映换热器内冷流体的吸热量与热流体的放热量之间的关系式。由于换热器的热散失系数通常接近1,计算时不计算散热损失,则冷流体吸收热量与热流体放出热量相等,热平衡方程式中的热量Q是烘干机干燥粮食所需要的热量,换热器换出的热量必须等于该热量。 (2)计算平均温度差△tp 换热器进出口两处流体的温差分别为△t' 和△t"

定性温度为流体主体温度在进、出口的算术平均值;受热时b=0.4,冷却时b=0.3。 2 在粮食干燥行业中。换热器通常是分三组立式安装,下面举一个干燥行业中的具体示例分析 2.1 已知条件及流程

换热器的管子是φ40x2的无缝管,烟气走管内,空气走管外;假定前面烘干塔热量衡算知道,需要 热量296x10(4)kcal/h; 2.2 求热交换工艺参数

所需管子根数n3 调整后数据如表2所示。

3 小结 从以上计算可知,在粮食干燥行业中,通过烘干机的设计计算得出烘干粮食所需的热量之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热量衡算和一系列的参数选择,所需列管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及管长等其它尺寸是不难确定的。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计算结果,设计者作出恰当的选择才能得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设计,或者通过多方案计算,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近年来依靠计算机按规定的最优化程序进行自会寻优的方法得到日益 广泛的应用。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换热器热力学平均温差计算方法 1引言 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在换热器的热工计算中,常常利用 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方程联立求解传热量、传热面积、分离换热系数和污垢热阻等参数 [1, 2]。温差计算经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NTU),二者原理相同。不过,使用LMTD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可能会导致计算误差。刘凤珍对低温工况下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进行分析,从能量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引出对数平均焓差,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的结霜翅片管换 热器传热、传质模型[3]。Shao和Granryd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认为,由于R32∕R134a混合物温度和焓值为非线性关系,采用LMTD法会造成计算误差;当混合物的组分不同时,所 计算的换热系数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4],他们认为,采用壁温法可使计算结果更精确。 王丰利用回热度对燃气轮机内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和换热面积进行计算[5]。Ziegler定义了温度梯度、驱动平均温差、热力学平均温差,认为判定换热效率用热力学平均温差,用对数 平均温差判定传热成本的投入,而算术平均温差最易计算;当温度梯度足够大时,对数平均 温差、算术平均温差和热力学平均温差几乎相等[6]。孙中宁、孙桂初等也对传热温差的计 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误差进行比较,指出了LMTD法的局限性 和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7, 8]。 Ram在对LMTD 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LMTDnew的对数平均温差近似算法,减小了计算误差[9]。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MTD和测壁温两种方法,计算了逆流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2平均温差的计算方法 在换热设备的热工计算中,经常用到对数平均温差和算术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ia?i Δ∕-Δ< AZ- =T-Sr In Δ/ 算术平均??: % =l(?∕ι+?∕?ι) 对数平均温差在一定条件下可由积分平均温差表示[10],即:

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 一、热量计算 1、 一般式 Q=Wh(Hh,1- Hh,2)= Wc(Hc,2- Hc,1) 式中: Q为换热器的热负荷,kj/h或kw; W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h; H为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下标c和h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和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2、无相变化 Q=Whcp,h(T1-T2)=Wccp,c(t2-t1) 式中 cp为流体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为热流体的温度,℃; T为冷流体的温度,℃ 二、面积计算 1、总传热系数K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K值如下表 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850-1700 水气体17-280 水有机溶剂280-850

水轻油340-910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注: 1w=1J/s=3.6kj/h=0.86kcal/h 1kcal=4.18kj 2、 温差 (1)逆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2←t1 温差△t:△t1→△t2 △tm=(△t2-△t1)/㏑(△t2/△t1) (2)并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1→t2 温差△t:△t2→△t1 △tm=(△t2-△t1)/㏑(△t2/△t1) 3、面积计算 S=Q/(K.△tm) 三、管壳式换热器面积计算

S=3.14ndL 其中,S为传热面积m2、n为管束的管数、d为管径,m;L为管长,m。 四、注意事项 冷凝段:潜热(根据汽化热计算) 冷却段:显热(根据比热容计算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 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思考题: 1.当系统的U ,V ,N 一定时,由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因而分布数不同所以系统总微观数不能确定,这句话是否正确? 2.由离域子系统和定域子系统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定域子系统熵比离域子系统的熵大S=klnN!,但是一般说来晶体总比同温度下气体的熵小,为什么? 3.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所有热力学函数的值都要改变,对吗? 4.三维平动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一维谐振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 5.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只须知道g t 这一配分函数值就行了,对吗? 选择题: 1.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常温下热力学能为: (A)RT 23 (B) RT 25 (C) RT 2 7 (D) 无法确定 2.下列化合物中,298.15K 时标准摩尔熵ΔS 0最大的是: (A) He (B) N 2 (C) CO (D) 一样大 3.在作N 、V 、U 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 ,∑n i 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4.下列哪个体系不具有玻尔兹曼-麦克斯韦统计特点 : (A) 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态以相同的几率出现 (B) 各能级的各量子态上分配的粒子数,受保里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C) 体系由独立可别的粒子组成,U = ∑n i εi (D) 宏观状态参量 N 、U 、V 为定值的封闭体系 5. HI 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9.0K ,300K 时HI 的摩尔转动熵为: (A) 37.45J ·K -1·mol -1 (B) 31.70J ·K -1·mol -1 (C) 29.15J ·K -1·mol -1 (D) 都不正确 6.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7. O 2的转动惯量J = 19.3 × 10-47 kg ·m 2,则O 2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A) 10K (B) 5K (C) 2.07K (D) 8K 8. 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A) 电子配分函数 ; (B) 平动配分函数 ; (C) 转动配分函数 ; (D) 振动配分函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