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程序的循环结构

2.4程序的循环结构
2.4程序的循环结构

2.4程序的循环结构

授课人:徐进学

班级:高二(3)

地点:四楼机房

时间:2019.12.28第4节

首先利用教学网站,利用下面for语句语法学习资源表: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for循环语句语法。大家可以看到表,一共有3个部分:

1、For语句的基本格式

2、For语句中求输出20以内的偶数的例子

3、数据流程图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此表先跟学生讲授语句语法,这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东西,就好象英语当中的单词一样,你要学程序设计就首先得掌握基本的语法。然后配合给出的例子,利用数据流程图,讲解For循环语句具体详细的执行过程。通过这样的引导,相信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自主思考理解For语句循环结构的解题思路,当然掌握它还需要后面的课堂实践活动。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讲解Do循环语句,这节课对Do循环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它的解题思路和执行过程,掌握留到下节课,配合后面2.4.3和2.4.4里面的综合活动再做要求。

在讲解Do循环的过程中,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里面的当型循环(Do While)和直到型循环(Do Until)的区别,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利用下面的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对比学习资源表:

首先利用上表给出两者的区别:当型循环是当它还符合条件的时候循环继续进行;直到型循环是循环执行到符合某个条件的时候,循环就结束。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判断一个数m是否为素数(大于1,只能被1和它本身除尽的数,如:2、3、5……23、29等),当它同时符合哪两个条件的时候,循环可以继续执行或者当它执行到哪两个条件中任一个条件的时候循环停止。等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

这道题目求解的过程就是利用m循环执行除于大于1到m-1的数,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被整除,假设被整除也就是说,m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数整除,那么判定它不是素数,否则它就是素数。

设求解过程中的除数为i,当循环还同时符合m除于i余数不为0和1〈i〈m两个条

C语言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模拟题

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 1.while循环语句中,while后一对圆括号中表达式的值决定了循环体是否进行,因此,进入while循环后,一定有能使此表达式的值变为的操作,否则,循环将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0级) A)0 B)1 C)成立D)2 2.在do-while循环中,循环由do开始,用while结束;必须注意的是:在while表达式后面的不能丢,它表示do-while语句的结束。(0级) A)0 B)1 C);D), 3.for语句中的表达式可以部分或全部省略,但两个不可省略。但当三个表达式均省略后,因缺少条件判断,循环会无限制地执行下去,形成死循环。(0级)A)0 B)1 C);D), 4.程序段如下 int k=-20; while(k=0) k=k+1;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级) A)while循环执行20次B)循环是无限循环 C)循环体语句一次也不执行D)循环体语句执行一次5.程序段如下 int k=1; while(!k==0) {k=k+1;printf("%d\n",k);} 说法正确的是。(1级) A)while循环执行2次B)循环是无限循环 C)循环体语句一次也不执行D)循环体语句执行一次6.以下for循环是。(1级) for(a=0,b=0;(b!=123)&&(a<=4);a++) A)无限循环B)循环次数不定C)执行4次D)执行5次7.在下列程序中,while循环的循环次数是。(1级) main( ) { int i=0; while(i<10) {if(i<1) continue; if(i= =5) break; i++; } ...... } A)1 B)10 C)6 D)死循环、不能确定次数8.程序段如下 int k=0; while(k++<=2) printf("%d\n",k); 则执行结果是。(1级)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 §1.1.3(3)循环结构 授课教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李玉华 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 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

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 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 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代码

实验五代码: 基础能力落实: 1)编写一个程序,将用分钟表示的时间转化成以小时和分钟表示的时间。使用#define 或者const来创建一个代表60的字符常量。使用while循环来允许用户重复键入值,并且当键入一个小于等于0的时间时终止循环。要求用while语句 #include int main(void) { const int minperhour = 60; int minutes, hours, mins; 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minutes to convert: "); scanf("%d", &minutes); while (minutes > 0 ) { hours = minutes / minperhour; mins = minutes % minperhour; printf("%d minutes = %d hours, %d minutes\n", minutes, hours, mins); printf("Enter next minutes value (0 to quit): "); scanf("%d", &minutes); } printf("Bye\n"); return 0; } 2)编写一个程序打印一个表,表的每一行都给出一个整数,它的平方以及它的立方,要求用户输入表的上限和下限。使用一个for循环。 #include int main( void ) { int lower, upper, index; int square, cube; printf("Enter starting integer: "); scanf("%d", &lower);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画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同步练习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第3课时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画法 课时目标 1.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的画法. 2.能进行两种循环结构程序框图间的转化. 3.能正确设置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 1.循环结构的定义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 一、选择题 1.在循环结构中,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的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这样的循环结构是() A.分支型循环B.直到型循环 C.条件型循环D.当型循环 答案 D 2.下列关于循环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结构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唯一的

B.判断框中的条件成立时,要结束循环向下执行 C.循环体中要对判断框中的条件变量有所改变才会使循环结构不会出现“死循环”D.循环结构就是无限循环的结构,执行程序时会永无止境地运行下去 答案 C 解析由于判断框内的条件不唯一故A错; 由于当型循环结构中,判断框中的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故B错;由于循环结构不是无限循环的,故C正确,D错. 3.如图所示是一个循环结构的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循环变量初始化,循环就要开始 B.②为循环体 C.③是判断是否继续循环的终止条件 D.①可以省略不写 答案 D 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 A.k>4? B.k>5? C.k>6? D.k>7? 答案 A 解析由题意k=1时S=1,当k=2时,S=2×1+2=4; 当k=3时,S=2×4+3=11,当k=4时,S=2×11+4=26, 当k=5时,S=2×26+5=57,此时与输出结果一致,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练习题 内含答案

第三单元循环结构练习题 选择题: 1、有以下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D )。 main( ) { int i,s=0; for(i=1;i<10;i+=2) s+=i+1; printf("%d\n",s);} A.自然数1~9的累加和 B.自然数1~10的累加和 C.自然数1~9中的奇数之和 D.自然数1~10中的偶数之和 2、以下关于for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for循环只能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 B. for循环是先判断表达式,后执行循环体语句 C. for循环中,可以用break跳出循环体 D. for循环体语句中,可以保含多条语句,但要用花括号括起来 3、若i和k都是int类型变量,有以下for语句 for(i=0,k=-1;k=1;k++) printf("*****\n"); 下面关于语句执行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循环体执行两次 B.循环体执行一次 C.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D.构成无限循环 4、以下程序程序的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c )。 main() {int i,t[][3]={9,8,7,6,5,4,3,2,1}; for(i=0;i<3;i++) printf(“%d”,t[2-i][i]);} A.7 5 3 B. 3 5 7 C.3 6 9 D.7 5 1 5、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 )。 void fun(char*s) { while(*s) { if(*s%2==0) printf(“%c”,*s); s++;} } main() { char a[]={“good”};fun(a);printf(“\n”);} 注意:字母a的ASCⅡ码值为97 A.d B.go C.god D.good 6、已知 int t=0; while(t=1){...}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 A)循环控制表达式的值为0 B)循环控制表达式的值为1 C)循环控制表达式不合法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设有以下程序段 B int x=0,s=0; while(!x!=0)s+=++x; printf("%d",s); 则 A)运行程序段后输出0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例1有数列2/3、4/5、6/9、10/15……求此数列前30项的和。 算法分析: 对于数列的题,首先要找出通项公式,或前后项的计算关系公式,根据公式求所需。由于数列的题一般执行次数能确定,用for语句来编写比较方便。 此题,前后项的关系是:后一项的分子是前一项的分母加1,后一项的分母是前一 项的分子加分母。解题思路是用循环语句求各项,并把值累加,因为是求前30项的和,循环执行30次。 1.初值i=2,j=3,s=0; 2.用n从1到30循环 3.s=s+ i/j; 4.c=i; i=j+1; j=c+j; 5输出s; 程序: #in clude mai n() { int i=2,j=3, n,c; float s=0; for(n=1; n<=30 ;n++) { s=s+(float)i/j; c=i; i=j+1; j=c+j; } printf( "n%f” ,s); } 此题中的n与循环体中的执行语句没有数值上的联系,仅仅用做决定循环执行的次数。 例2:下面这个程序,想想它实现的是什么功能? #in clude mai n() { int i,s=0; for(i=1;i<=100;i++) {if(i%5==0) continue; s=s+i; } printf( n“d' ,s); } 在左边的程序中,i从1到100循环,当i是5的倍数时,直接进入下一个i,当i不是5的倍数时,把i累加到s,最后输出s。所以,这个程序实现的是求1~100中间所有非5的倍数的数之和。 例3:输出n~m中(0<*m)能被3整除,且至少有一个数字是5的所有数。 算法分析:

程序的循环结构

2-1节程序的循环结构 (for循环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循环结构编程的一般步骤及特点。(1)掌握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2)掌握VB语言的循环嵌套的规则。培养和提升学生:(1)学会使用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材选自《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二(4)节,原教材的编排是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亲身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实践 来加深本节知识的理解。 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 解,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 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它既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又能使学生在学习 时有规可依,使学生在程序设计中得到适度的创新体验。 2、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了程序设计基础的顺序及选择结构。 3、硬件要求 建议本节课在多媒体电脑教室中完成,最好有广播教学系统或投影仪,为拓展学习,学生机应允许上互联网。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 2课时(90分钟)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精)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1.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 (2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2.常见的程序框、流程线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图形符号名称功能 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连接程序框图的 两部分 3.条件结构的概念 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过程的结构. 名称双条件结构单条件结构 结构 形式 特征两个步骤A、B根据条件是否满足选 择其中一个执行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选择是否执行步 骤A

4.循环结构的定义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 名称 双条件结构单条件结构 结构形式 特征 两个步骤 A 、 B 根据条件是否满足选择其中一个执行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选择是否执行步 骤A 对条件结构的理解

(1如图1-1-16是算法流程图的一部分,其算法的逻辑结构是( 图1-1-16 A .顺序结构 B .条件结构 C .判断结构 D .以上都不对 (2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一个数x ,输出它的相反数;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③求三个数 a , b , c 中的最大数;④求函数f (x x -1,x ≥0,x +2,x <0 的函数值. 其中不需要用条件结构来描述其算法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再练一题] 1.条件结构不同于顺序结构的特征是含有( A .处理框 B .判断框 C .输入、输出框 D .起止框 简单条件结构的设计

循环结构教案

教师课时教案备课人杨晓春授课时间 课题1.1.3循环结构 课标要求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2.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 3.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 个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技能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语 言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习程序 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 必经之路。 重点循环结构 难点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及方法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 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 的程序框图表示. 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 上两个终端框. 2.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用程序框图分别如何表 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 3.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一条没有分支的河 流,奔流到海不复回;条件结构像有分支的河流最后归入 大海;事实上很多水系是循环往复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循环往复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二.研探新知 探究(一):循环结构 提出问题 (1)请大家举出一些常见的需要反复计算的例子. (2)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典型例题 例1:有数列2/3、4/5、6/9、10/15……求此数列前30项的和。 算法分析: 对于数列的题,首先要找出通项公式,或前后项的计算关系公式,根据公式求所需。由于数列的题一般执行次数能确定,用for语句来编写比较方便。 此题,前后项的关系是:后一项的分子是前一项的分母加1,后一项的分母是前一项的分子加分母。解题思路是用循环语句求各项,并把值累加,因为是求前30项的和,循环执行30次。 1. 初值i=2,j=3,s=0; 2. 用n从1到30循环 3. s=s+ i/j; 4. c=i; i=j+1; j=c+j; 5.输出s; 程序: #include<> main( ) { int i=2,j=3,n,c; float s=0; for(n=1;n<=30;n++) { s=s+(float)i/j; c=i; i=j+1; j=c+j; } printf(“\n%f”,s); } 此题中的n与循环体中的执行语句没有数值上的联系,仅仅用做决定循环执行的次数。 例2:下面这个程序,想想它实现的是什么功能? #include<> main( ) { int i,s=0; for(i=1;i<=100;i++) {if(i%5==0) continue; s=s+i; } printf(“\n%d”,s); } 在左边的程序中,i从1到100循环,当i是5的倍数时,直接进入下一个i,当i不是5的倍数时,把i累加到s,最后输出s。所以,这个程序实现的是求1~100中间所有非5的倍数的数之和。 例3:输出n~m中(0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程序的循环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学校牛静 一、教材依据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7-2008学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 二、设计思想 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展示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置,突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比较的过程和实践的活动。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选择使用恰当的循环语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生活实践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应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⒉教材分析 《程序的循环结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二节课,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用For语句实现循环。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⒊教学对象分析

⑴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中的For循环。 ⑵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上机实践法、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⒈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系统、、课件。 ⒉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⑴问题一、问题二两道上机实践题完成情况; ⑵学习资料上的两道“想一想”题完成情况 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评价量规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三种循环语句

一、循环结构(Iteration Structure)的概述 1.目的 为了解决含有重复处理内容的问题,必须采用循环语句(Loop Statement)来编程实现。 2.类型 (1)当型循环结构 (2)直到型循环结构 二、循环语句 1.while语句 ①功能:实现当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while(表达式){ 循环体 } ③特点:先判断后执行。 ④举例:(累加和问题)编程计算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i = 1 ; //循环变量i赋初值 while( i <= 100){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i = i + 1; //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 2.do-while语句 ①功能:实现直到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do{ 循环体

}while(表达式); //注意最后的分号 ③特点:先执行后判断。 ④举例:修改上例。 /*利用do-while语句编程实现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i = 1 ; //循环变量i赋初值 do{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i = i + 1; //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while(i<=100);//注意最后的分号 3.for语句 ①功能:实现当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体 } ③特点:先判断后执行;使用频率最高。 ④举例:修改上例。 /*使用for语句编程计算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for( i = 1 ; i <=100 ; i++ ){//第一个表达式完成循环变量i赋初值;第三个表达式实现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 4.几种循环语句的比较 ①由于while语句和for语句均实现当型循环结构,两者是完全等价的。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习题及答案 1、循环语句的三要素分别是、、。 2、for语句括号内的3个表达式的作用分别 是、、。 3、在2层循环嵌套中,外层循环语句的每个执行周期中,内层循环语句都要完整 地,只有当时,才结束整个循环。 4、在循环结构中,break语句的作用是;continue语句的作用是。 5、当循环条件一开始就为假时,对于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语句,分别执行循环体次、次、次。 6、下面程序段的执行次数: int a=0; while(a=0) { printf("good\n"); a--; } 7、下面程序段的执行次数: int a=0; while(a==0) { printf("good\n"); a--; } 8、下面程序段的执行次数: int a=1; while(a=1) { printf("good\n"); a++; } 9、下面程序段的执行次数: int a=1; while(a==1) { printf("good\n"); a++; } 10、下列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for(i=5;i>=0;i--) printf(“%d “,i); 11、下列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for(n=1;n<20;n=n+3) printf(“%d “,n); 12、下列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for( ch='a' ;ch<='e' ;ch++) printf(“%d“,ch-97);

13、下列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for(i=1,j=5 ; i100) break; } C、int a=0; D、int x=21; do while(x) { ++a; --x; }while(a>=0); 三、阅读程序,写出程序运行结果。 1、#include"stdio.h" main() { int i=0,sum=1; do { sum+=i; i++; }while(i<5); printf("%d\n",sum); } 程序运行结果: 2、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a,b;

程序的循环结构(一)for循环(1)

2.4 程序的循环结构(一) ------ For-Next循环结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时间:2017年4月24日下午第三节 授课教师:李通德 教学地点:计算机教室105 课题:程序的循环结构(一)---For-Next循环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生活中已有的问题,思考如何联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的一般格式和使用方法; (2)结合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流程图理解For循环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 (3)能对简单的For-Next循环程序进行分析和就具体问题使用For-Next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情景,经历分析、实践、讲解、探究、归纳,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2)在教师提示下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点上机操作,进而完成知识的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所创设的悬疑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及所营造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VB循环结构》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点及难点内容。For-Next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既需要前面知识的铺垫,同时还要学生打破之前的思维习惯,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多去探究,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理解、体验和感受,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学生分析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实验报告_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学号_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循环结构的循环控制部分和循环体部分; 2、掌握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的使用,并能相互代替; 3、熟悉累加、连乘积、分类统计等算法,能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循环语句; 4、熟悉随机函数rand()、三角函数sin(x)、cos(x)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基础题)用for语句编写程序,计算1-3+5-7+…-99+101的值。 程序代码: #include int main() { int sign=-1,sum=0; int i; for(i=1;i<=101;i+=2) { sign=-sign; sum=sum+sign*i; } printf("1-3+5-7+…--99+101=%d\n\n",sum); while(1); return 0;

2、(基础题)用while语句编写程序,如下图所示:输出角度0、10、20、30、……180的正弦、余弦值。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I 3.1415926 int main()

int i=10; double x; while(i<=180) { x=i/180.0*PI; printf("角?度¨¨: %4d\t",i); printf("正y弦¨°: %10.6f\t",sin(x)); printf("余?¨¤弦¨°: %10.6f\n",cos(x)); i+=10; } return 0; }

实验三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while、do~while、for语句的使用。 (2) 掌握循环体内使用break、continue语句的作用。 (3) 掌握循环及嵌套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准备 1.C语言实现循环的方法 ①goto 和if 构成的循环:由于goto是无条件转向,不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所以不建议使用。 ②while循环:实现“当型”循环,首先判断循环条件,当条件为真,执行循环体,再判断循环条件……此种循环有可能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 ③do~while循环:实现“直到型”循环,与while循环的区别是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循环条件,当循环条件为真,再执行循环体……此种循环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④for循环:与while循环类似,一般用于知道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及步长值的循环。 2.break 和continue 语句 ①break 语句:可用在循环体或switch语句中,作用是跳出其所在的控制结构。若是在循环体中,则是跳出其所在的循环,使得循环不止一个出口。 ②continue语句:只能用在循环体中,其作用是结束本层本次循环,注意不是退出循环。 3.阅读以下程序,并分析其功能,调试运行程序后再分析其运行结果。 ①掌握三种方法求1到100的累加和。 文件名为ex3-1-1.c,内容如下: # include main() { int sum=0,i=1; while(i<=100) sum+=i++; // 等价于:{ sum=sum+i; i++; } printf("sum is %d\n",sum); } 文件名为ex3-1-2.c,内容如下: # include main() { int sum=0,i=1; do sum+=i++; while(i<=100); printf("sum is %d\n",sum); } 文件名为ex3-1-3.c,内容如下: # include main()

程序的for循环结构

《程序的循环结构-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一年级学生,教材选用广东版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一《算法与程序设计》2.4.1节,1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掌握VB程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二、教学环境 本节课应在具有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的电脑室或具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功能室上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发言的现场事件进行有效讲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努力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场景,使学生在讨论中协作学习,在发言中共享成果。 三、教学模式 本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面学生,设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并在课后留有探究性问题,以供优生提高。教案采用任务驱动下研究性学习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任务”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寻找“感觉”,并加以归纳、推理。通过各个任务精心创设多个课堂教学小高潮,逐层推进讲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中的语句格式及其功能。本节课是在教师设问、讲解和学生分析、讨论、发言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讲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课堂现场发生的事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当学生的讨论发言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机智处理。 四、教学目标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 2、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3、学会使用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五、重点难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计划用时:2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程序中有哪三种基本结构? 2、VB中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 3. VB中打印输出语句的关键字是什么? 【讨论引入】(计划用时:7分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举出一道例题:输出100以内的所有偶数的算术平方根,先让学生观查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可能性,再引导学生尝试用FOR循环结构来编写程序。

程序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程序段C int k=2; while (k=0) {printf(“%d”,k);k--;} 则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A)while循环执行10次B)循环是无限循环C)循环题语句一次也不执行D)循环体语句执行一次 2.下述程序段中, D 与其他程序段的作用不同。 A)k=1; B)k=1; while (1) { Repeat : s+=k ; s+=k ; k=k+1 ; if (++k<=100) if (k>100) break ; goto Repeat } printf(“\n%d”,s) ; printf(“\n%d”,s) ; C)int k,s=0; D)k=1; for (k=1;k<=100;s+=++k); do printf(“\n%d”,s) ; s+=k; while (++k<=100) ; printf(“\n%d”,s) ; 3.以下程序段的循环次数是B 。 for (i=2; i==0; ) printf(“%d” , i--) ; A)无限次B)0次C)1次D)2次 4.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main ( ) { char c=?A?; int k=0; do { switch (c++) { case …A? : k++ ; break ; case …B? : k-- ; case …C? : k+=2 ; break ; case …D? : k%=2 ; continue ; cas e …E? : k*=10 ; break ; default : k/=3 ; } k++; } while (c

数学高考复习循环结构专题练习(附解析)

数学2019届高考复习循环结构专题练习(附解 析) 循环结构可以减少源程序重复书写的工作量,用来描述重复执行某段算法的问题,这是程序设计中最能发挥计算机特长的程序结构。以下是循环结构专题练习,请考生及时进行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每一个算法都离不开顺序结构 B.循环结构是在一些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处理步骤,故循环结构一定包含选择结构 C.循环结构不一定包含选择结构 D.用算法框图表示的算法更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答案] C [解析] 显然循环结构一定包含选择结构,故选C. 2.框图(如下图)中的循环体是() A.A B.B C.C D.D [答案] B [解析] 此框图中A部分是赋予循环变量的初始值1,预示循环开始;B部分是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C部分是判

断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称为循环的终止条件,则循环体是 B.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的值是() A.4 B. C. D.-1 [答案] D [解析] i=1,S=4; i=2时,S==-1; i=3时,S==; i=4时,S==;i=5时,S==4; i=6时,S==-1, 此时跳出循环,输出S的值-1.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2 B.4 C.8 D.16 [答案] C [解析] 初始:S=1,k=0,第一次循环:由03知S=1,k=1,第二次循环:由13知S=2,k=2; 第三次循环:由23知,S=8,k=3; 此时跳出循环,输出S为8. 5.(2019安徽理,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C语言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编程题

实验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while 语句,do-while 语句和for 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在循环结构中使用break 与continue 语句的方法。 3.掌握多重循环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输出半径为1到15的圆的面积,若面积在30到100之间则予以输出,否 则,不予输出。 2.打印出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的立方 之和正好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3.编写程序,分行输出斐波那契序列的前20项(每行5个数)。 说明:斐波那契序列:1,1,2,3,5,8,13,21,…… 4.编写程序,输出“九九乘法口诀表”。 5.编写程序,分行输出100以内所有的素数(每行5个数)。 6.有两个红球、三个黄球、四个白球,任意取五个球,其中必须有一个黄球,编程输 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7.编写程序求解sn=a+aa+…+a …a,其中a 是1-9中的一个数字。n 为一正整数,a 和n 均从键盘输入。(例如输入n 为4,a 为2,sn=2+22+222+2222) 8.编程统计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中数字字符的个数,用换行符结束循环。 9. 编写程序,输出200以内所有能被7整除的数。 10. 编写程序,求1~1000之间能被13整除的最大的那个数。 11. 找出若干个非零数中的最小值m 以及它们的平均值a 。要求:从键盘输入若干个数,每次输入一个赋给变量x ,x 为零时,结束输入。 12. 从键盘输入整数 n ,输出 1+3+5+7+……前 n 项的和。(n<=100) 13. 编写一个程序,求s=1+(1+2)+(1+2+3)+…+(1+2+3+…+n)的值。 14. 编写一个程序,用户输入一个正整数,把它的各位数字前后颠倒一下,并输出颠倒 后的结果。 15. 编写一个程序,求出200到300之间的数,且满足条件:它们三个数字之积为42,三个数字之和为12。 16. 编写一个程序,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四位数:该数是个完全平方数,且第一、三位 数字之和为10,第二、四位数字之积为12。 17. 编写一个程序,求e 的值。 ! 1!21!111n e +?+++≈ 18.编写一个程序,求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大的n : 10003212222≤+?+++n 19. 某人摘下一些桃子,卖掉一半,又吃了一只;第二天卖掉剩下的一半,又吃了一只;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都如此办理,第六天一看,发现就剩下一只桃子了。编写一个程序,采用迭代法问某人共摘了多少只桃子。 20. 输入一批非0数,直到输入0时为止,计算其中奇数的平均值和偶数的乘积。 21. 求一组整数中的正数之积与负数之和,直到遇到0时结束。

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画法

第4课时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的画法 知识点一循环结构的概念 1.在下图中,正确表示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是() ★答案★A 解析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特征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2.在解决下列各问题的算法中,一定用到循环结构的是() A.求函数f(x)=3x2-2x+1当x=5时的值

B.用二分法求3的近似值 C.求一个以给定实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D.将给定的三个实数按从小到大排列 ★答案★B 解析用二分法求3的近似值,一定用到循环结构.

知识点二循环结构的功能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的值为() A.3 4B. 5 6C. 11 12D. 25 24 ★答案★D 解析k=0<8成立,得到k=2,s=0+1 2; k=2<8成立,得到k=4,s=1 2 +1 4 ; k=4<8成立,得到k=6,s=1 2 +1 4 +1 6 ; k=6<8成立,得到k=8,s=1 2 +1 4 +1 6 +1 8 ; k=8<8不成立,结束循环,输出s=1 2 +1 4 +1 6 +1 8 =25 24.故选D. 4.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7,则判断框中的横线上可以填入的最大整数为()

A.7 B.8 C.9 D.10 ★答案★C 解析在循环体内部,执行运算:s=s+i,i=i+2,第二次循环s=1+3=4,i=5,满足条件,可知当执行完第三次循环后s=1+3+5=9,i=7,所以第三次循环是最后一次循环,返回判断条件时,应不满足判断条件,退出循环即s=9时,不满足判断条件.则判断条件可以有以下几个,即s<5,s<6,s<7,s<8,s<9,所以判断框中的横线上可以填入的最大整数为9,故选C. 知识点三程序框图的画法 5.若1+3+5+…+n>2020,试设计算法的程序框图,寻找满足条件的最小奇数n. 解因为涉及累加问题,所以算法含有循环结构,写出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六章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6-1.比较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的异同。 答:(1)while语句、do-while语句用于条件循环,for语句用于计数循环。 (2)while语句、for语句是先判断循环条件,后执行循环体,如果循环条件一开始就不成立,则循环体一次也不被执行;而do-while语句是是先执行循环体,后判断循环条件,所以循环体至少被执行一次。 (3)知道循环的次数可选用for语句实现循环,不知道循环的次数可选用while语句或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 (4)一般而言,三种循环语句可等价实现. 6-2 仔细阅读下面的程序,指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for(i=0;++i;i<5) { if(i==3) {printf("%d\n",++i); break; } printf("%d\n",++i); } } 答:2 4 思考:语句“for(“i=0;++i;i<5”)在编译时为何会给出语法警告错误?当将其改为“for(i=0;i<5;++i)”时,运行结果又将如何? 6-3 仔细阅读下面的语的程序,指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 a=0; for(i=1;i<=5;i++)

{do {i++; a++; } while(i<3); } i++; printf("a=%d,i=%d",a,i); } 答:a=3,i=7 思考:在for循环中嵌套着do-while循环,那么do-while循环中对i的修改会对for循环产生影响吗? 6-4编写程序,用1000个单词”computer”填充屏幕,每行60个 . 解:#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for(i=1;i<=1000;i++) { printf("computer."); if(i%60==0)printf("\n"); } } 思考:在for循环中,”if(i%60==0)printf(“\n”);”语句的作用是什么?没有此语句将会是什么状况? 6-5输入一行字符(以$结束),统计其中的数字字符、空格字符出现的次数。 解: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c; int d=0,s=0; printf("请输入字符(当输入时结束):"); while ((c=getch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