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打手歌

太极拳打手歌
太极拳打手歌

太极拳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打手歌》是推手的理论基础。太极拳推手运动是介于拳架与散手之间的一种以锻炼手上功夫为主,兼以锻炼身腰灵活和全身之听劲、懂劲、化劲、发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推手不等于散手,散手是拳功实用的最终目的,推手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和方式,推手不但能使人健身、修性和娱乐,演练起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且可同时提高技击水平的发放功力,还可达到制人而不伤人的地步,在训练或竞技中也

不会出现伤害事故(蓄意伤害除外)。

“掤捋挤按须认真”,此话指出,太极拳推手是以掤、捋、挤、按四法为基础的,必须认真练习和体会每一法的用法和用劲法。在练习推手之初,首先应该将掤、捋、挤、按弄明白,能够正确认真地操练,只有熟练之后,才能逐渐领悟到推手中对方是如何来劲的。这首歌诀的后五句均在解释掤、捋、挤、按四法的神奇功效,这就是要求“认真”的原因。

现用四正推手法对歌诀予以解释。

一、掤:掤者捧而上承之意,令力不得下落之谓也。双方搭手(注:为了说明方便,设推手双方一方为甲,另一方为乙,双方都进右步并采取顺步搭手),手肘相沾接,各舍

掤劲。搠手劲力向外,而意欲黏回。因此,非抗非扁,最忌僵滞。僵是不知自己的运动,滞是不知对方的虚实。抗是以力御人,用力过大则会失去敏感,是滞的根源;扁是力柔为人所进,手臂不能保持弧度而贴近胸前,不利于运化,是僵的原因。与此相对,拥手应如胶着,又能灵活转动,在沾的基础上取黏字,同时又寓意于走,走是化除对方的劲力。所以,臂要顺应敌势而滚动,犹如滑轴;腰要进退旋转,犹如车轴。

二、捋:捋者散其力,使敌人力散而不能复聚之意。甲退乙进,在捋劲中顺其势而翻滚右腕,以手指沾取乙腕,左掌心黏着乙肘,同时屈后腿,收胯转腰,即成捋式。乙受甲捋而不知运化,在沾黏之中不了解甲的劲力,则势必向一侧倾倒。乙必须运用挤或靠以对。

三、挤:挤者以手或肩背挤住敌身使其不得力而复推掷之之意。乙顺甲的捋劲,屈右腿,前移重心,左手同时奔去甲之肘尖,而用手掌附于右臂内侧,以右小臂平挤甲之胸部成为挤势。乙由掤变挤,卸去甲的捋劲,并转入进攻。如甲不能因势利导,则必将被乙挤出。此时应采用按式以对。

四、按:按者抑也。遇敌前挤时即下按遏制以制敌力使其不能上逞。甲感受到乙的挤劲

时应立即屈右臂,含胸坐胯转腰,

并用两手向下向左按乙的右臂,使其挤劲落空。于是,甲化挤为按。如乙不能再用搠劲承接甲之按劲,脚跟则离地,或身体向左侧倾斜而被发放。

换手:甲对乙的挤式,不是采用按劲,而是顺乙势用左手领其左手,右手作捋,乙则顺势变为挤,而甲则化挤为按。此时。乙左臂由左下方绕出,附于甲的右肘而捋甲右臂,甲受捋即化为按。这样,双方完成换手动作。从搭手开始,甲乙双方用掤、捋、挤、按进行同一方向的定步四正推手,其形式如圆环无端,你来我往,循环往复,沾黏连随,不丢不顶。采用换手之后,又进行另一方向的轮转。这样,顺逆两个方向的动作,都必须熟练自如,轻灵活泼,不凸不凹。推手所画的圆环,可大可小、可正可斜,如正圆、扁圆、横圆、竖圆、立圆、平圆、斜圆。以及形式上为直线而又有圆环味道的动作,轻重快慢运用自如。

练习时,头脑中必须对掤、捋、挤、按有明确的概念,甚至要求在每一次循环之中,自己都能将这四个字读出。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步子的进退、手臂的滚卷、胸背的含拔、腰裆的扣合拧转、腿膝的弓蹬以及脚趾的松紧,使呼吸浮沉紧密配合,在用意和贯串的原则要求下,逐渐作到顺遂和灵动。日久功深,上肢自能轻灵活泼,下肢不僵不滞。腹部含吐沉实,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在舍己从人、黏走相生的原则中遇劲即化,化即能打。

“上下相随人难进”,这一句是上一句的运动描述,即两人在作掤、捋、挤、按的四正推手时,相互配合,上下一致,进退适宜,互相之间经常实践、反复体会,这样才能在互相配合的推手中体悟出听劲,至懂劲,而知化劲。没有两人的配合互推,就没有太极拳术应有的听、懂、化、发等劲力的获得。前面讲过,推手运动不等同于散手技击,推手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在这首《打手歌》里,重点提示两人练习掤、捋、挤、按推手时要互相协调、上下相随,只有这样练习,才能做到与上下相随,使对方难以进身。“上下相随”不但是两个人的配合,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及每个动作都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协调完整。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是指每一个动作都要以腰为轴,劳动全身,决不可局部自动,或先手动、后脚动,运动时须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足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腰脊领动,手足随动,眼神随之,上下连贯,浑然一体。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这两句是言明经过认真的推手训练后,可以获得的技击效能。通过长期而认真的训练,从中明确并掌握了太极拳的听劲、懂

劲、化劲及发劲的发人之法的原则和技能时,任凭对方用多么巨大的力量来打我。我方均可以用上下相随的方法引化其力,不与对方的正面力量硬顶,

使对方的劲力在我旋转滚卷之中失去作用,进而破坏其自身之平衡。

所谓“四两拨千斤”,并非全然无力。武术界对此说法曾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练习“外家”拳技者,甚是认为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是一种渲染,并无实质性的东西存在。其实,这都是由于不了解“内情”的曲解,是断章取义的臆测。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是一种方法,所谓“拨”,有略微改变方向的意思,即不能正对来劲的方向与对方顶撞,而且,它已言明拨动的是千斤;一般人体重只有百多斤重量,如将之重量提起,则绝不是用四两力所能办到的,更何况人力有限,而对方又非木偶那样听任摆布。因此,要使身体灵活,必须依赖对方的“动”将其劲引空。“牵”者,乃顺带之意,借其猛力而牵之。要做到“四两拨千斤”有一个前提,它是在长期的训练中得来的,必须真正能随心所欲听出对方的劲路变化,在随后的歌诀里就讲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具体作法,即“引进落空”。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这两句讲解的是“四两拨千斤”的纲领:因势

利导,顺应对方劲力的来势不丢不顶是“引进”(引进也可作引劲);或作进退,或作

滚卷转动,务使其劲力不作用于我身体上而破坏我的平衡是“落空”。对方劲力落空,势必使其脚跟离地,身体腾虚,处于最不稳固、最易丧失平衡的状态。此时,对方失机失势,而我得机得势,应立即转入反攻,“合即出”。只有做到引进落空,才能四两拨千斤。因此,要想获得引进落空,就必须因势利导。因对方进攻之势,转向有利于我的条件。“引进”,是大胆地放纵对方的进击,而不是将其拒之门外。只有大胆地放其出来,

我方才能引其劲势落空;不能放开,则不能引进来,不能引进,何来落空之说!但放开

须有前提条件,虽为放开,却皆由我之意牵引而进。对方挨我何处。我心就用在何处,要知己知彼。若要知人,则务要使人不能知己。若要使人不能知己,则务要以己之虚去探对方之实,须弄准对方劲之大小,摸准对方劲来之长短和粗细。恰如拳论中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避其之实,而入其之虚,顺其势,借其力。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运用自如。

要想做好“引进落空”,必须掌握好“沾连黏随不丢顶”。

沾者,如两物互交沾之使起。用太极拳的术语来说则为沾劲。但是此

“沾”并非直接沾起,而是间接沾起,其中含有劲意双兼的意思。比如,敌我双方推手或交手时,敌人强壮,气力充实、桩步稳,我难将其掀动或移动他的重心。此时如用沾劲就能使敌人失去重心。它的方法是先用意探对方而使对方精神上注、上重下轻,其根自断,此时再顺势撒手以不丢不顶之劲力引对方悬空,此为沾劲。

“太极文化宣传”快闪活动策划书.doc

“太极文化宣传”快闪活动策划书 一、太极与传统民族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健康"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而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心理压力,却使人向着亚健康发展。而练习太极有助于修身养性、减轻浮躁、缓解疲惫,使身心得到放松,更能让人的意识、呼吸、运动三者密切结合,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之目的,对一些慢性疾病的调养很有效果。而且太极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哲理,动作缓慢,呼吸深长,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对于脑力劳动者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从锻炼身体,到放松身心,太极无疑是最佳慢运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不仅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支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太极文化,因其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和中华智慧映照,使中国武术因其深蕴的文化内涵而步入更高的境界,成为"中国智慧"的代名词。 太极是溶、容、融、熔、戎、荣。溶:将自己溶于太极文化海洋之中;容:容的下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融:化解有不同意见甚至对立的人;熔:与太极爱好者、太极文化熔成一体;戎:重视太极养生,不失搏击从戎要义;荣:为自己和拳友能领略祖国太极文化而感到光荣。太极文化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深厚沃土,吸收了诸多文化的滋补与营养,承载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导倾向,是一个底蕴丰厚、主旨鲜明的优秀文化体系。和谐是太极文化的核心,蕴藏着东方哲学的深刻内涵。发扬太极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

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快闪概念 快闪,"快闪行动"的简称。"快闪行动"作为本世纪新近在国外兴起的一种样式,可视为一种瞬间和短时的行为艺术,最初是社会工作者借助网络和手机,在城市特定的空间和场所,为了宣传和传播某种主张和见解,快速集聚和迅及疏散的活动。百度的定义,是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 当今中国的"快闪"活动,多是一些传播文化活动的内容,一些社会组织或单位团体,联手文艺团队或相关艺术机构,通过预先排练和操练,提供公共场所的市民一种突如其来的艺术演出,或舞蹈、或合唱、或器乐、或大型真人秀,因此非常有现场感和吸引力,让人们品尝到一种不一般又难得的艺术活动样式,犹如置身在艺术殿堂里,抑或就像在自己身边的音乐厅、文化宫那样,观赏文艺演出盛宴。而现在这种"快闪"快速传播的方式,可谓是一种方兴未已、全新样式的城市空间艺术,增添着城市的活力和文化力量。 三、活动背景 我们身在在网络时代、新新时代、快节奏时代,太极这种传统运动渐渐被年轻人贴上乏味枯燥、慢节奏、因循守旧的标签。相比起篮球、足球、网球等快节奏的运动,太极显得太柔和、没有酣畅淋漓的快感,动作舒缓的太极拳,似乎是中国老年人的专属运动。 我们选择快闪这种近几年时兴的潮流行为艺术形式来表现太极,是

学校太极拳队训练计划

学校太极拳队训练计划 - 一、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老的太极拳,既是武术,又是文化;既是健身术,又是护身术;它既练内(心)又练外(体),精、气、神兼顾;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太极拳非常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大大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虚的“时代病”.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从而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太极拳是一条非常可靠的身心健康之路.只要天天练太极拳,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太极拳的魅力,已经吸引了整个世界,它不仅是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的运动.纵观太极拳开展与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开展太极拳活动的基本上集中在中老年,尤其是老年人的活动.少有在青少年中开展,特别是在学校开展太极拳的教育几乎没有.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确立了太极拳普及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开展太极拳运动的措施: 1、内容:在线学习《杨氏三十八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本学期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深化太极拳的演练水平. 2、聘请柴师傅为学校的太极拳队顾问,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对师生进行武德、武艺、武理等方面的训练. 3、选择部分年级的学生进行太极拳教学的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地在全校进行推广. 4、确定具体的时间安排: 每周我们安排一节体育课、对试点年级的各班进行基本套路教学; 每周安排一次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体的太极拳巩固练习; 每周安排一次课余时间,针对试点年级中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同时安排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练习,使得我校的每一位教师至少掌握一套太极拳的套路,在校每一名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前至少都能够学会一套太极拳,增强健身意识,提高健身技能,增强师生身体素质. 4、通过专题教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强化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技能.组织竞赛活动,培植兴趣、提高技能,并通过各种形式激励,发展兴趣特长. -

陈瑜先生传授太极拳内功心法

陈瑜先生传授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

《中国温县·太极拳发源地》宣传片文案

中国温县宣传片文案 片长:约计14分钟 整体结构: 片头,写意化展现太极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提升全片意境。 上篇厚重温县。从历史纵深角度,展现温县“中国文化丹田之地”的地位,为下一章铺垫。中篇天下太极。纵深式展现陈家沟太极拳的渊源、历史沿革、流派发展,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下篇厚积薄发。展现温县区位优势、城市建设规划、太极拳文化及相关产业开发等等,描绘前景蓝图。 片尾,总结展望,以“动的能量”“和的精魂”紧扣时代主题,升华本片。 ----------------------------------- 片头字幕配以水墨动画,人物,演绎阴阳相生相克、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太极精神。 大象无形,纳天地万物; 阴阳两极,化千年之力; 绵柔相济,动则乾坤 太极 中国温县·太极拳乡 上篇厚重温县 中国温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它拥有几十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址。大禹王在此治水,覃伯益率民相助;夏代己平建立温国,商王祖乙迁都于邢实现中兴,周朝为畿内之地,大司寇苏忿生以温等十二邑为苏国,都于温城;春秋时晋国在此设县。 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希望所在。它东承沁河之恩,西连沇水之泽,近带黄河,远扼伊洛,舟车都会,号称陆海;北负太行之雄,南据虎牢之险,北连上党,南迫洛阳,地势平阔,土广民殷。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登邙岭演八卦,老子在这里悟太极著《道德经》,卜子夏从这里随孔子传播儒学;悲歌千年的程婴救孤在这里演绎,司马懿在这里奠定了两晋王朝一百五十六年统治的坚实根基。 这里是中华文化的丹田之地,太极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怀药文化、武术文化在此交汇酝酿,生根发芽。在邙山脚下,雄浑的黄河与清秀的洛水相汇,清浊回旋激荡,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而离此不远的黄河北岸,就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它承载着太极文化之血,联系着河洛文化之脉,缔结着中原文化之根,蕴含着中华文化之魂,将中华文明的精髓伴着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推广到全球每个角落。 过渡:一段唯美的太极拳表演,展现动静相生、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篇天下太极 中国温县。山南河北,人杰地灵。 太极拳,是发源于中国温县陈家沟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身心修养之学,也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的陈王廷经过潜心研究,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出生于1600年,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明末,他以武庠生的身份赴乡试考武举,“凤夺巢”的箭法技压群雄。清初,他隐居乡间,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造了太极拳,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双人推手及刀、枪、剑、棍、锏等器械套路。陈王廷也被后人尊为太极拳始祖。 太极拳的根基是包括哲学、武学、医学、气功、儒道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积淀深厚的温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预备式 一起势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面向正东。(二)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 2、抱手收脚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 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屈肘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120度,手腕、前臂同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要使能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这个球,而又不使球触着身体。 2 、上步:上步时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地前送,整个脚掌一下子踏实,呈“砸夯”状。 3、弓步:弓步四要素:“踏掌”、“弓腿”、“转腰”、“蹬腿”。脚尖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度,两脚调整成介乎“丁弓步”和“川弓步”之间的“人弓步”。前后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前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一。弓步时,胯部自然里合,从而使上体正直,腰部放松。脚跟蹬展的整个过程中,脚掌都要贴着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或脚后跟离地的“拔跟”现象。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象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度,显得软化无力。 4、分手: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手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使左臂保持弧形。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力贯指稍。由过渡运作到完成姿势,属于由虚到实的变化,手指表现为由自然微屈逐渐地展掌、舒指。右手同时向右斜下方分开,直“采”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右臂保持弧形。采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肩部要松沉。这种“分”的手法运用,就好象要缓缓地把两手间系着的一根线扯直而又不把它拉断似的。 5、眼神: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规律是:视线随主要动作的手移动,或保持头颈正直,目光平视。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前手。应把视线不时平移远望,有张有弛。 6、定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过渡

图文教你武当秘传的太极拳八式[4P]

图文教你武当秘传的太极拳八式[4P] 这套简化武当拳共八式。全套演练由起势到收势仅一个来回,所需时间约1分30秒左右。演练动作由慢至稍快,再由稍快到慢结束,形成一个高潮之后,静神平气收势。如果感到演练意趣还浓厚,可按反式再练一次。整个套路演练起来宛如动静自若、神表自在的游龙,轻松奔放地拧转翻裹,使练习者感到明快西藏畅,舒适快慰,神怡爽心。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习练,均能起到养生、健身、防身的作用。简化武当拳是在武当拳初级综合套路的基础上选编而成的,便于武当武术爱好者初学和入门。一般情况下可在120分钟内基本掌握全套动作;两天训练,可以熟记全部内容。这套套动作虽少,但每一个动作都隐含养生、技击内容。认真习练到一定程度后,善悟者或对武当拳研练有造诣者,均能阐释或领悟其健身、防身作用。具有隐秘的养生,尤其是技击性。动作要求(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行拳走架歌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

太极身安健,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八式动作说明与图解(一)无极起势1、预备势两脚并步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舌轻搭上腭,齿轻叩,口微合,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心意纯静(如图1)。2、无极桩法双手从两侧合抱于丹田处,手势成阴阳八卦子午诀(即左手拇指与其它四指轻握,右手拇指从左手空拳眼中插入,指尖顶于食指、中指根节处,其作四指并掌拢覆于左手背上)。然后,用鼻轻、匀、细缓深吸一口气,闭气,鼓荡丹田8次,再呼气。微静,将口中津液分三口咽下(如图2)。要点:轻松自然,收腹提肛,含胸拔背(腹微收,肛有自提之势;胸微含,背有自拔之形,调节身体中正);虚领顶劲(意觉脖领中空,并微拉脖领使其中空之气上提百会,调节得法必使百会至尾闾会阴有气贯相融之感,微拉领脖时须配之下核内收,方才奏效)。说明:无极桩法属道门养生桩法,如得要领,站之得法,全身会有虚无飘渺之感。气之行身,无处不通,无处不透。但初学者不必刻意追求。知此理法,仅做外形即可。(二)两仪掳带1、两仪楼丹①双掌外旋,使掌心向上呈龙心掌型;屈肘后移,双拿后移至两肋旁,然后以肘腕为轴同时拧转外旋(如图3)。②接上动不停,双臂外展,双掌向体侧外伸,掌心向上,拇指向后(如图4)。③继而双臂内合,同时双掌两臂向内旋转180度,掌心向上;双掌当从体两侧向前旋转摆动至体前时,双掌回抽至两肋(如图5)。④接上动不停,如前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滤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个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 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

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整理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 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 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 直,两腿缓缓屈膝 半蹲;两掌轻轻下 按,落于腹前,掌 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 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 (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手向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 掌。

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 前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 地。(6)上体继续右 转,重心前移成右 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 臂。(7)上体微右转, 右掌前伸,掌心翻 转向下;左掌同时 翻转向上,伸至右 腕下方,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 体微左转;双掌向 下后捋至腹前;目 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 肘横于胸前,右掌 心向内,指尖向 左,左臂内旋,左 掌心转向外,掌指 附于右腕内侧。

太极拳活动方案

林东第六中学 教职工太极拳活动实施方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第一”的思想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运动之一,1978年邓小平同志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深邃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健身效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全民健身,首选太极”,为了进一步在学校内普及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增强我校教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太极拳推广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二、活动内容 要求全校教职工,人人会打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使之成为学校特色健身项目,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和组织训练阶段 1、制定并下发活动方案 2、召开专门会议,宣传此项活动的意义并对此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3、集中训练: (1)利用周三、周五时间在操场由学校组织进行集中训练。要求全校教职工参加,无故不到按旷工处理。 (2)集中训练时间:9月21日、23日;10月7日、12日、14日、19日、21日、26日下午两节课后。 (3)训练内容由校团委负责,参训人员考勤由校办公室负责。 4、分组训练: 除集中训练外,其它时间由各处室组负责人自行组织本组人员进行训练,训练结果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检查。 (二)训练成果展示及比赛阶段 1、训练成果展示比赛时间:2014年10月28日 2、训练成果展示比赛队:以处室组为单位组队参赛 3、奖项设置: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4、比赛服装自行解决。 5、比赛规程及评分细则另行安排。 (三)深入开展及推广阶段 1、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列为师生特色健身项目,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课堂、进课间操。 2、学校成立师生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团体表演队,定期进行强化训练,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 3、在广泛开展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对有进一步需求的师生,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四、有关要求 1、该活动为学校大型集体活动,要求全校教职工无特殊情况都要参加。 2、各处室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组人员的训练和参赛。 3、各处室组负责人要从加强本组人员体质、培养本组人员 良好运动习惯及增强本组人员凝聚力的高度,积极动员,认真组织,保证本组人员的训练时间、训练人数和训练水平。 4、为保证普及推广质量,学校将不定期地对各组训练情况 进行检查,并就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五、组织领导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1、重视拳架的锻炼 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是太极拳的本。所以强调拳先打低架,也就是拳走低架,裆走下弧。因为拳架里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体整体素质训练的多种要素,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松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胆量、精神、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这些方面的训练内涵是其他锻炼项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在学习拳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 练架子是长功力的过程,是练“知己”功夫的过程,是推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中淋漓尽致地施展,器械锻炼中,各种拿法以及各种手法难以得到锻炼,所以,每天安照要求尽可能地多打几遍拳。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2、单式训练 实质上是发劲锻炼。如果练拳着眼于护身、交手,必须进行单式练习。主要是从拳架中拆出一些认为最实用,最善于施用的招法。这样会很苦、很累,但功力会提高很快。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3、练推手 双方切磋,练推手其实就是听劲、喂劲、化劲、发劲诸手法的练习,切磋各种太极劲力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锻炼知彼

的功夫。 在太极推手中,“知己知彼”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提高触觉灵敏度,努力扩大自身引化来力的空间,尽可能将来力引向“强弩之末”的境地。练推手要从吃亏入手,着重提高化解来力的功夫,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发劲。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4、器械训练 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强自身功力,它是拳架功力的补充。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5、内功的训练 (即:意、气、力的训练) 意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前面有各种阻力,叫做有敌情观念,也叫有功防意识。(也是我师傅常讲的一人玩二人)。 气 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要重视丹田呼吸(即:腹式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 力 丹田力其实就是腰力,丹田的旋转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丹田运动时人体的调整有特殊的功效。 这三个方面的锻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面各种外功,内功的锻炼之中,万不可轻视。 提高功力,不管是外力还是内劲,都要做到外力和内劲的结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多媒体光盘内容简介 自《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一书出版后,读者渴望进一步了解和探求源远流长的传统太极拳技术精华及其所独具的文化底蕴与技艺魅力,为此,我们特请原作者编撰传统太极拳高级功法《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以多媒体的独特表现形式全面披露杨式太极拳神意气的奥秘,以示探研、求实者. 自先师讲授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面世后,余陆续收到海内外读者的大量来函,各省市太极拳爱好者不断登门造访,海外人士也陆续来京质疑问难。朋友们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这一门太极拳技艺,纷纷建议余编写一本适合中级进展阶段修练太极拳的内容、方法和纲要的书藉,并录制影带。为了满足同好需求,余不揆庸昧,在先师所传技艺的基础上,融合自身数十年学习、探索太极拳艺之所得,本着知无不言,言必由衷的精神编写了《杨式太极拳术述真》,该书的技艺构架分内功理法、拳架详述、拆架拆手、太极功法和内功劲法五部分组成。内容为太极拳中级进展阶段分层递进的功法阶梯。现该书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杨式太极拳的修炼夙以神意气为主旨,重意不重形,鉴于图书文字表达方式所限很难将神意气的运行轨迹、节奏和方式阐述清楚,为了更真实直观地反应传统太极拳的技艺精髓和修炼途径,余与北京乐明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制成电脑与VCD共用的多媒体光盘《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光盘在收录本人全套动作的基础上插配了大量神意气动画,以求全面演示出杨健侯前辈太极拳高层次内功神意气的运用方法。另附神意气拳法注释一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太极拳深邃玄奥之内涵,揭示太极拳运动的根本规律,帮助学练者洞明太极拳神意气的奥秘,得到养生之术与技击内功。 余自列汪师门墙后,近二十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刻意求进,但仅是些粗浅体会,在众同学和广大爱好者的恳求下,于年近耄耋之期,不顾老眼昏花,勉力提笔写作并录制示范。力求去伪存真、汰繁去滥、规导正途,树习拳之楷模,以不负承师门拳艺使命之重任。不敢存丝毫偏私隐晦,惟恐愧对先师,被视为欺世盗名。愿与各界酷爱此道者共同探求太极拳艺之真谛。余学浅才疏,难免挂一漏万,讹误纰缪之处,诚请方家鉴审,不吝赐教是幸。 作者白魏树人 跋 学拳如修佛,缘与不缘总是与福分息息相关。人与人间微妙的感觉亦是那么错综复杂,愈想单纯愈趋繁琐。处在瞬息万变的今天,真想象那些境臻圆熟、一心向佛、别无所求,终日一食足以果腹充饥的苦行僧,心能静如止水、空灵无物;练拳若能至此,则无我无为。 长久以来对太极拳技艺都处于摸索阶段的我,自拜魏师后六年间,蒙魏师不弃、厚爱有加,除对拳艺毫无隐藏的倾囊相授外,对为人处事的教诲更是时时叮咛,使我在太极拳的成就日就月将。怹是个好师父、是个好长辈,从不训斥或指责别人,教拳更是认真严谨,每招每式总是不厌

太极拳音乐mp3:太极拳音乐 太极拳音乐mp3

太极拳音乐mp3:太极拳音乐太极拳音乐mp3 太极拳音乐mp3:太极拳音乐太极拳音 乐mp3 话题:太极拳音乐mp3 太极养生养生太极扇养生音乐太极拳 2013-05-18 17:18【转帖】太极拳音乐太极拳音乐定制音乐长度加QQ65505445太极拳音乐加长版《二胡曲灞桥柳》(03-11)杨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势纯音乐(03-04)48式太极拳新音乐湖山一蓝图.mp3(02-28)太极养生舞-慧海福源-福满乾坤-天清地泰-吉祥如意MP3格式下载(02-26)二胡曲灞桥柳太极拳音乐下载(02-23)85式太极拳纯音乐19分钟(02-19)太极拳音乐加长版14-17分钟(02-07)太极拳42式口令音乐下载-女声口令(02-01)太极拳常用音乐15-17分钟(01-31)陈式74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口令音乐(01-29)杨氏太极拳37式口令MP3下载(01-26)陈式太极剑63音乐MP3-古筝伴奏(01-25)陈式46式太极拳音乐MP3下载(01-24)吴阿敏32式太极剑mp3--3分30秒(01-23)木兰剑48式音乐无口令MP3(01-23)李德印24式太极拳口令音乐下载(01-13)42式太极拳新音乐天路3分 17秒(01-09)66节回春医疗保健操口令(12-30)太极拳伴奏音乐加长版东篱秋色—野菊25分37.mp3(12-25)太极拳音乐加长版红楼梦枉凝眉42分钟MP3音乐(12-24)杨氏传统套路音乐MP3下载-南无阿弥陀佛36分钟(12-22)健身气功?大舞功法演示(标准原版)和音乐下载(12-19)战波吴氏太极拳老架84式古筝配乐口令(12-17)云水禅心37分钟MP3音乐下载(12-16)健身气功大舞无口令音乐MP3格式下载(12-15)黎慧琳85式杨氏太极拳音乐(12-14)混元24式太极拳音乐无口 令.mp3(12-13)六字决健身音乐MP3格式下载(12-13)49式武当太极剑京剧音乐带口令(12-12)6字决40分钟加长版(12-09)张广德养生系列之养生太极刀.mp3(12-07)东岳太极刀MP3音乐下载(12-07)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陈正雷12分55秒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太极用品广告语、宣传语

太极用品广告语、宣传语 广告语,太极用品广告语、宣传语 1、武极堂,太极鞋服专家。 2、武极堂,精致武动每一步。 3、专业装备,让发挥更极致——武极堂。 4、武极堂,太极靓。 5、神州武极堂,太极大世界! 6、太极好伴侣,武极堂懂你。 7、太极健身,登峰造极。 8、太极养身心,武极圆如意。 9、太极练功装,衣着武极堂。 10、武极堂,太极国粹放光芒。 11、武极堂,养生长。 12、品之极,本太极。 13、集太极精品,树大家风范。 14、养生蕴真谛,武极藏精妙。 15、武极堂功服,健康真功夫。 16、太极打得妙,必穿武极堂! 17、武极如常,则粗衣布鞋。 18、掌上八方风动,心中武极岿然。 19、圆转如意,舒适自在——武极堂。 20、健康中国梦,养生武极堂。 21、我与太极新传奇——武极堂。 22、太极兴华夏,武极销天下。 23、武极而太极——武极堂。 24、心中有太极,服内蕴乾坤。 25、家有武极堂,何须去武当! 26、精通武道,太极美妙——武极堂。

27、一衣一服,练就太极真功夫——武极堂。 28、爱上武极堂,修身养性强。 29、传承太极文化,尚品服饰武极堂。 30、传太极道者,武极堂服侍。 31、武极堂——展我风采,强梦未来! 32、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33、中国太极拳,世界武极堂。 34、武极堂——阴阳正气,武极演绎。 35、传承太极内家,儒人物性新芽。 36、一身武极堂,健康养生伴你一生。 37、以武会友,让人生飞翔! 38、舞动身心,贴心为您——武极堂! 39、太极好装备,尽在武极堂。 40、太极养生,堂堂正正——武极堂。 41、牵手武极堂,太极我领航。 42、武极堂,品质在身旁! 43、太极专业,助你卓越。 44、衣承太极,传华夏精神。 45、武极堂,用品质信仰太极。 46、论道太极,武极服侍。 47、武动太极,健康懂你——武极堂。 48、精通武道,养生智造——武极堂。 49、太极真功夫,武极堂陪护。 50、武极堂:秀出太极飘逸感。 51、太极之语,生活伴侣。 52、太极鞋服谁时尚?有口皆碑武极堂。 53、内外兼修,风云武极。 54、武极堂,跟上传承的脚步! 55、武极堂——强国,强梦,强心!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刘嗣传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 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 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太极拳的内劲,正是按照这一劲力原理,通过由内及外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它不同于外家拳由刚硬、直出、快猛、吐气开声等训练方式而获得的劲力。太极拳是由缓慢、轻松、柔和、曲旋,并通过走螺旋、划圆疑难、腕缠丝、胸腰伸长叠化而由内到外产生劲力。太极内劲特别注重内中意识的锻炼,主张“用意不用力”,意念神经的指导又有独特的运行路线,再配以肢体的圆运动,练就一种混圆一体的圆匀力场。活动在这个圆匀力场内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凹不凸的太极体,且是应付一切外来侵入的变化无端的圆形体。时时慢练心悟,突出以柔化、借力、粘走化发的攻防意识,形成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主要特色的劲路,加以灵活多变的和、眼、身劲、步的同步习练,从而显示出太极拳独到的攻防技击特色。 太极拳内劲中的刚发,是在得机得势时,即“中实”之后的突发,这时内劲的来源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