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湘教版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学校:顶兴学校

姓名:杨凯

时间:2016/10/22

湘教版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课例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12~13岁的范围内,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的特点,学生在身心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在学习地理方面,学生们将面临一门全新的学科,这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陌生以及抽象,知识掌握上,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地理知识,但是片段的、零散的,甚至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因此需要用比较直观、通俗易懂的教法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内容。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作为刚刚小升初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上面有待提高;这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端正学习态度。

(二)课程资源利用及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第一课时,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通过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的三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因此,世界的地形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同时,“世界的地形”是初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2、知识结构关联图\思维导图

海拔及相对高度:

世界的地形海底地形:

陆地地形的类型:

陆地地形五大地形的主要特征:

3、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的分析

(1)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所在的大洲;了解海底地形。

(2)教学难点

难点: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4、教学资源的运用及开发:ppt课件、投影仪、幻灯片,板书等教具。

二、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目标

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了解陆地上两大著名的高山带的规律,并能对照地图说出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所在的大洲;了解海底地形。

2.过程及方法目标:

学生在学习世界的地形的研究方法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养成不断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主要的教学方法:举例法、演示法、实验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画图分

析法等

2、教学策略:建构学习法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

建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4)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用对比分析,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人的五官有凹凸起伏,表情丰富,形态不一。地球上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播放图片,学生结合地图册上的各种地表形态,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明确:地形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出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整体感知。 师: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提问: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1000米) 强调:海拔是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小组讨论: 将全班分成五个大组,每个组以一种地形的名称命名,以第一人称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代表的地形特征。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明确:列表比较,熟悉各种地形特征

世界地形学案

世界地形学案 一、世界地形 1、世界陆地地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基本的地形类型有、、、 和。 2、世界地形的分布格局是受制约的。大地构造运动对地形分布的影响最显著的指示物是,这也是地形分布的“骨架”。 3、板块构造运动与世界地形 在下图中填写六大板块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落基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在世界众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中,有两条巨大的山系::山系和 山系。 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的地壳活跃区,主要集中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二、七个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秦岭、天山、阿尔泰山、兴都库什山脉、高加索山脉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安娜托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及中国境内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及中国境内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后归纳亚洲地形特点: 亚洲地形特点是,平均海拔为950米,是世界海拔第高的大洲。 欧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平原: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 读图后归纳欧洲地形特点: 欧洲地形特点是,山脉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平均海拔34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的大洲。 非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读图后归纳非洲地形特点: 非洲地形特点是,平均海拔750米。 北美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读图后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 北美洲地形特点是,即西部;东部;中部是。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脉、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拉布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读图后归纳南美洲地形特点: 南美洲地形特点:西部是东部是。 澳大利亚大陆: 在地图册中找到 大分水岭、西部高原、中部大自流盆地, 可见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特点:,即西部;东部;中部是。 南极洲: 是一个冰雪高原,平均海拔为235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的大洲。

地形多样(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二课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了解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辨别各种地形,熟悉世界重要地形单元,提高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地形图中分层设色的读解。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世界地形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的归属感及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征 2、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 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和亚洲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的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形是形容地表的形态,并找出图片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地形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二)比一比,图片中的五种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和特点?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举例讲解五种地形的概念。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它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大地的骨架”。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山脉,说明山脉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在陆地上排列有序,脉络清晰,像大陆的骨架)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青藏高原) 丘陵:地形起伏和缓,海拔500米以下。我国著名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的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东欧平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

2.3世界的地形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地面起伏 高原较高小地面起伏小 平原一般200米以下小 丘陵一般500米以下较大地面起伏不平 山地多在500米以上大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肥厚西北部的山脉带。 4.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5.学看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个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 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友情提醒 1.五种地形简易剖面示意图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集中断裂处是陡崖,两个闭合等高线之间是鞍部。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处。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为—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 8448.13米 B 9244.43米 C 8848.13米 D 8808.13米 2.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3.环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带包括 A 阿特拉斯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 D 科迪勒拉山系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所在的大洲是 A南美洲B北美洲C非洲D亚洲 5.绘制等高线地图时,选择的“高度”是 A 海拔B相对高度 C 两地间的高度差 D 相对高差 6.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 山地 B 高原C丘陵D盆地 7.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表示海洋的颜色一般是()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 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 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 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 表明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意义及不 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 ——五种陆地常 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 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 知识自主解决 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含义,区 分它们的差别, 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 举例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 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图1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图2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 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 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 欧、非—— 海峡、 海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 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 图3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特 点 备 注 练一练 分布 界线 大洲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 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扌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 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 图是怎样制作出来 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地形剖面示意图、 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 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 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 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 学看地形图 2、 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 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 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 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3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3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重点】: 1、辨别五大基本地形,能够熟练判断所属地形 2、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 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特点识别它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提纲】: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 (1)平原与高原:地表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 (2)山地和丘陵:地表崎岖不平;山地较高,坡度较陡,丘陵坡度较低,相对高度不大

(3)盆地:中间低、四面高 3、世界著名地形 (1)两大山脉带 (2)著名高原与平原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教学过程】: 一、陆地地形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教学导入 呈现几张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从而引出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直接设问:利用什么来表示地形的高低?----海拔vs相对高度 3、教学活动----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 活动1:先观察图2-38,直观上理解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和相对高度(两点之间的高度差)的概念。再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让大家一起说出他们的高度差,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2:完成书上活动的两个问题 活动3: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44.43M,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M左右。你恩那个解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时间:10分钟 (二)五种地形类型 1、阅读教材P34-35,参考P34页的图片,完成五种地形类型的对比表格

世界的地形(一)学案

世界的地形(一)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及组成,并能在图上找到。 4、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及分布。 [学习过程] 一、自主演练,各个击破 1、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 (1)定义:地形:总称地形。 类型:、、、、五种基本地形。(2)高度的表示的方法:和。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如右图中,甲处的 海拔为米,乙处的海拔为 米。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 点的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 的。甲、乙两处的相对 高度为:。 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大小一般用来表示。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类型。 2、读P27-P28课本及五幅地形图,分别说出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3、世界主要山脉、山系 (1)明确定义: 山脉:呈带状分布,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山叫山脉。 山系:由若干平等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体称山系。 世界上有两条巨大山系: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由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读图练习 读P32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的位置,说出各自分布在哪个大洲上,完成填空。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在________洲,喜马拉雅山脉在________洲,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脉)在_____________洲。 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平原)在__________洲,东欧平原在 ___________洲。 高原: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在_________洲。 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在___________洲。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 4、海底地形

亚洲与欧洲地形教案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教学设计 惠农中学张红玲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和教学建议的要求,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由此掌握分析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欧洲地形的特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先老师引方法,再学生用方法”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最后,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和归纳等方法来完成学习。 2、以地图教学贯穿始末。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读图、用图,析图、辩图、比图的方法,据图总结、依图问答,充分体现地图在地理课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建立地理空间分析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多样的、灵活发的小标题设为教学的小环节,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归纳”、“考考你”等活动环节的设计,开展

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之后学以致用地去学习和理解欧洲地形特点,交给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方法,留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课内外延伸。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课堂上大量展示,课后鼓励学生多联系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认识到地理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欧洲地形。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点是要引导好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用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缘故,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能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会读地图,已经掌握了大洲大洋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而且上一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前简单地做以复习提问即可。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

2021湘教版七上《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2021湘教版七上《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教师寄语:期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学习目标: 1、明白得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2、记住陆地五种地势、其特点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重点:1、会运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势 难点:各地势对应的世界之最、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要紧学习方式。 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口述目标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27——28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刻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地势、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 甲海拔900米、乙海拔100米、甲乙的相 对高度是。 2、五种陆地地势分别是、、 、、 3、五种差不多地势中、地面起伏小的是 和、地面坎坷不平的是和 中部低四周高的是、〔(海拔 较低、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的是(平 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者起伏不大、 边缘比较陡峻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地或高原围绕的是(盆地)〕 4、两大山脉带、分别分布在、。 5、纵贯美洲西部的山系、它要紧有北美洲的和南美洲的山 脉组成。 6、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盆地是、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大的平原和最大的高原都分布在洲、位于(东西)半 球。 8、海底5种地势是?其中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是?主体部分是? 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要紧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 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 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刻,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讲解出错误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最高的地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的地点是死海海拔-400米、相对 高度是。在同一山坡上、A地比B地高100米、B地的海拔是200米、A地的海拔是。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板图】教师一边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一边地逐一把五种基本地形用素描手法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特征。 【总结】教师把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板书】 1.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起伏大,坡度陡峻 2.丘陵海拔较低,低于500米 坡度和缓 3.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4.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 地面平坦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四周被山岭环绕 (讲解完毕,板图画好) 【作图】教师示范山地的等高线图,其余的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总结】 1.海拔、地势起伏 2.地形的种类和分布 (请学生分析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的地形特征) 【承转】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海底地形怎样呢? 【板书】二、海底地形 【讲解时边讲边板书】讲解大陆架概念,作用及富含的资源,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等的形态。(教师画出海底地形图) 【提问】陆地地形用等高线来表示,那海底地形呢?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 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二、设计思想 【依据课标】 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 【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

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教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的大小,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2、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3、了解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4、知道海陆变化的原因,掌握板块构造说,能用其解释一些现象。 【教重点】 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教用具】 教挂图,投影片 【教过程】 1、认识地球。 提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球体)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 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半圆圆 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越 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 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强调)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判断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世界的海陆分布。

提问:地球上海陆的比例是多少? 据图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大陆,大洲,岛屿,半岛的含义。 亚欧、亚非、南北美的分界线。 特殊的大洲和大洋: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洋):南极洲,北冰洋。 补充:注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如南极洲周围的三个洋,北冰洋周围的三个洲等。 3、世界的地形。 据图找出世界主要地形区:最大的平原,高原,盆地。最长的山脉,最高的高原。(同上黑板指出,其他同做裁判)填注空白图练习巩固。 4、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力,流水,海浪等。 海陆分布的说:大陆漂移假说:德国魏格纳提出,在课本上找出其提出的观点和证据。 板块构造说:六大板块——几乎全部在海洋中的是太平洋板块。 板块运动——边缘活跃,内部稳定。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世界地形的分布和世界海陆位置产生的原因,重点是板块构造的知识,我们要能够用其解释一些现象,如去年的汶川地震的原因,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的原因等。 【作业设计】 板块构造理论和实践。

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 总编号:NO. 10 编写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重点、难点: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世界地形及主要的地形单元。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一】陆地地形 1. 地形的概念:。 2.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如右图中,甲处的海拔为米,乙处的海拔为米。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为:。 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来表示。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类型。 【跟踪练习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这个高度指 ( ) A.一般高度 B.海拔高度 C.相对高度 D.以上都不是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二地相对高度是 ( ) A.1 988.2米 B.2186 米 C.19882米D.9882米 (3).同学们在海拔20米的南京紫金山下向海拔448米的山顶走去,走完2千米路程以后到达山顶,紫金山的海拔高度为( ) A.428米 B.448米C.468米D.488米 3.陆地上的基本地形及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 、、、、。

【跟踪练习2】(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2).平原与高原的相似点是( ) A海拔低 B起伏大 C相对高度小 D坡度大4.世界主要的地形区 (1)世界两大著名的山脉带。 山脉带组成分布走向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太平洋东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主体 山脉是北美洲的山脉和南美洲的 山脉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 走 向 沿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 岛、台湾岛、菲律宾群 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 的岛屿山体 走向 横贯亚欧大 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山脉、山脉和 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 北部 主要呈 走向 山脉 ..是指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条相邻山岭的总称。构成山脉的主体山岭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 的为支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山系 ..是指在成因上相互联系并沿一定走向延伸的许多条相邻山脉的总称。(2)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 地形地形区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高原高原 分布在____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约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 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高原在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世界地形教案

世界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4、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陆地地形的异同点,课采取比较法,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要鉴别地理事物的异同,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放在一块比较。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地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分布、大小以及洲界限,那么,大洲表面和大洋底部的外貌形态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是平坦还是高低起伏呢? 学生:高低起伏的,(其它回答)。 老师:恩,是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干点和看法,但高低起伏是对地表形态最好的形容。那么我们首先用三分钟的时间来给大家看看世界有哪些地形,这些地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同。(放视频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看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世界的地形是不是高低起伏以及多种多样的呢,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凸起的,有的是凹陷的,我们就把这些地球表面上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探秘世界的地形。(板书:第三节:世界地形) 刚刚老师已经提到什么是地形,有哪位同学记得吗? 学生:是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的总称。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棒。地形就是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的总称。一定要记住是地表各种各样的高低起伏的形态。(边讲边板书:一、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 地表的高低起伏是在陆地上能看见的,但是还有一些被海水淹没,存在于海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docx

《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 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使用“学乐师生” APP 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 系统中展示。)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 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 P13-14 ,结合 P34-35 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 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 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 2-44 ,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 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 、地方时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