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货物运输基础知识 习题

1第一章 货物运输基础知识 习题
1第一章 货物运输基础知识 习题

第一章:货物运输基本知识

第一节、船舶重量性能和容积性能

1、以下有关货舱散装舱容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两舷外板内侧及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上端之间所计算得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

B.由两舷外板内侧及舱底板顶面至甲板下表面之间所计算得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

C.由两舷舱壁护板内侧及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所计算得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D.A、B均对

2、对一般干散货船而言,表征其重量性能的指标有()。

A.载重量和净吨 B.排水量和登记吨

C.总吨位和舱容系数 D.排水量和载重量

3、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NDW等于()。

A.总载重量减去航次储备量及船舶常数

B.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

C.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及航次储备量和船舶常数

D.A、C均对

4、某船某航次使用夏季载重线,ΔS=18000t,ΔL=8000t,ΣG=1220t,C=180t,则下述()是错误的。

A.本航次的净载重量为8600t

B.本航次最大装货量为8600t

C.本航次的最大装载重量为10000t

D.本航次若能装载货物8600t即可满舱满载

5、船舶允许使用的总载重量减去航次储备量及船舶常数为()。

A.航次净载重量 B.排水量

C.空船排水量 D.A、C均对

6、下列()不是表征船舶重量性能的指标。

A.载重量 B.排水量 C.总吨和舱容系数 D.以上均是

7、某船卸货前测得排水量和油水储备量分别为8215t和236t;卸货后测得排水量和油水储备量分别为3093t和156t,则其卸货量为()t。

A.4678 B.5028 C.5513 D.5042

8、船舶具体航次所确定的总载重量DW与()无关。

A.载重线 B.船舶常数 C.允许吃水 D.空船重量

9、普通干散货船的航次储备量ΣG包括()。

A.燃润料和淡水 B.供应品 C.船员和行李及备品D.A、B、C都是

10、下列物品属于总载重量的是()。

A.螺旋桨 B.备品 C.固定压载 D.锅炉中的水

11、船舶的总载重量DW一定时,船舶的NDW与()有关。

A.航线长短 B.油水消耗定额 C.船舶常数D.A、B、C都是

12、船舶包装舱容是扣除了()得出的船舶各货舱的总容积。

①舱内支柱;②通风管;③货舱护条;④舱内骨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3、以下有关货舱包装舱容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两舷外板内侧、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

B.两舷舱壁肋骨内侧、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

C.两舷舱壁护板内表面、舱底板顶面至甲板横梁下端之间的容积加舱口位容积

D.B、C均对

14、船舶散装舱容是扣除了()得出的船舶各货舱的总容积。

①通风管;②货舱护条;③舱内支柱;④舱内骨架。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普通杂货船的包装舱容为散装舱容的()。

A.85%~90% B.90% C.90%~95% D.95%

16、普通杂货船的散装舱容较包装舱容()。

A.大10%~15% B.大5%~10% C.小10%~15% D.小5%~10%

17、船舶的燃料、润料舱柜、淡水舱柜、压载水舱内所能容纳相应液体载荷的最大容积称为()。

A.货舱散装容积 B.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柜容积

18、货舱内所能容纳件杂货的最大体积称为()。

A.货舱散装容积B.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容积

19、货舱内所能容纳特定液体货物的最大容积称为()。

A.货舱散装容积 B.货舱包装容积C.液货舱容积 D.液舱容积

20、船舶的总载重量等于船舶的满载排水量减去()。

A.船舶常数 B.空船重量 C.航次储备量 D.净载重量

21、下列()在签订租船合同时,常被用来表征普通货船的装载性能。

A.空船排水量 B.净载重量NDW C.总载重量DW D.夏季满载排水量ΔS

22、船舶的空船重量包括()。

A.船体、机器设备及船员行李的重量

B.锅炉中的燃料、冷凝器中水的重量及备件

C.船体、机器设备及船舶舾装的重量

D.B+C

23、对于具体船舶,满载排水量△S()。

A.为一定值 B.随吃水不同而变化 C.为变值 D.随装载货物不同而变化24、对于具体船舶,装载排水量()。

A.为一定值 B.随吃水不同而变化 C.随装载货物不同而变化 D.B、C均对25、我国8000t远洋货船,8000t是指()。

A.总载重量 B.净载重量 C.总吨位 D.满载排水量

26、船舶总载重量DW是指()。

A.船舶装载货物重量之和 B.船舶的总吨位

C.在任一水线时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重量 D.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燃料油和淡水的重量之和

27、船舶总载重量一定时,船舶的净载重量NDW与下述()无关。

A.空船排水量 B.航线长短 C.船舶常数 D.油水储备

28、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NDW是指()。

A.船舶净吨

B.具体航次中船舶实际装载的货物重量

C.具体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货物的最大重量

D.具体航次中船舶所能装载的最大限度的货物及旅客等的重量

29、下列()可以被用来统计普通货船的拥有量。

A.排水量△B.总吨GT C.总载重量DW D.B或C

30、下列()常被用来统计普通货船的重量拥有量。

A.装载排水量ΔB.夏季满载排水量ΔS C.总吨位GT D.总载重量DW

31、通常情况下,杂货船在装货计算时所使用的货舱容积是()。

A.包装舱容 B.散装舱容 C.A和B均是 D.A、B均不是

32、在营运管理中,()常被用以作为航线配船、定舱配载、船舶配积载等的重要依据。A.总载重量DW B.夏季满载排水量ΔS C.船舶装载排水量ΔD.净载重量NDW 33、通常情况下,表征船舶载重能力大小的指标是()。

A.总吨GT B.总载重量DW C.空船重量ΔL D.船舶装载排水量Δ

34、通常情况下,表示船舶载货能力大小的指标是()。

A.净载重量NDW B.满载排水量 C.总吨GT D.总载重量DW

35、总载重量DW的主要用途有()。

①签订租船合同的依据;②收取运费的依据;③船舶配积载的依据;④统计船舶拥有量;⑤计算航次货运量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6、船舶净载重量是以()作为1公吨的。

A.1m3的容积 B.2.83m3的容积 C.1000kg的重量 D.1.1328m3的容积

37、船舶的总载重量DW包括()。

①船舶常数;②空船重量;③货物、压载水重量及航次储备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8、关于船舶的净载重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际营运中,船舶的净载重量随航次的变化而变化

B.实际营运中,航线航程及航行日期一经确定,船舶的净载重量可看作一个定值

C.船舶资料中提供的船舶净载重量是指在设计水线下保持最大续航能力,且船舶常数等于零的值

D.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是指具体航次所能承载货物重量和旅客数量的最大值

39、净载重量NDW的主要用途有()。

①表征船舶的载货能力;②签订租船合同的依据;③船舶配积载的依据;④计算航次货运量的依据;⑤统计船舶拥有量的依据。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0、船舶的总载重量等于船舶的满载排水量减去()。

A.船舶常数B.空船重量 C.航次储备量 D.净载重量

41、()表征船舶空间容积大小。

A.空船排水量 B.满载排水量 C.载重吨D.船舶登记吨

42、作为计算造船、租船、买卖船舶等费用基准的是()。

A.净吨 B.总吨 C.运河吨 D.总载重量

43、货船的舱容系数是指:()。

A.全船货舱总容积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

B.每一净载重吨所占有的货舱容积

C.船舶对每一吨装在船上的货物所提供的货舱容积

D.A、B、C均是

44、船舶资料中所记载的舱容系数是()。

A.定值B.变量 C.船舶刚开始营运时是定值,以后为变量 D.无法确定

45、有关船舶的舱容系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具体船舶其舱容系数随航线的变化而变化

B.舱容系数小的船舶装运大量轻泡货,可充分利用船舶的载重能力

C.散货船的舱容系数是散装舱容与其航次净载重量之比

D.舱容系数大的船舶装运大量重货,会浪费其容量能力

46、运河吨通常()船舶吨位证书中的登记吨。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均可能

47、对于普通船舶,通常按()计收运河通行费。

A.净吨 B.总吨 C.运河净吨 D.运河总吨

48、通常以()为指标统计船舶建造能力。

A.净吨 B.总吨 C.运河净吨 D.运河总吨

49、货舱内所能容纳无包装的小块状、颗粒状、粉末状的货物的最大体积称为()。A.干货舱散装容积 B.干货舱包装容积 C.液货舱容积 D.液舱柜容积50、按吨位征收的营运性费用系指()。

A.运费 B.租金 C.海事赔偿费用 D.港口各种使费

51、一般杂货船的舱容系数为()。

A.2.8~3.2m3/t B.2.0~2.5m3/t C.1.5~2.1m3/t D.0.8~1.4m3/t 52、表示船舶总吨的符号是()。

A.NT B.GT C.DW D.GM

53、船舶总吨GT的大小由其()决定。

A.围蔽处所容积 B.载重量吨 C.液舱容积 D.货舱容积

54、船舶净吨NT的大小由()决定。

A.重量吨 B.封闭处所载货容积 C.封闭处所容积 D.液舱容积

55、船舶净吨NT()。

A.随排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B.随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C.随排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定 D.与排水量无关

56、船舶净吨NT与()有关。

A.封闭货物处所容积、型吃水、型深及旅客数量

B.封闭货物处所容积、型吃水、型深

C.封闭货物处所容积、型吃水

D.封闭货物处所容积

57、船舶总吨GT的大小()。

A.与排水量成正比 B.与排水量成反比

C.与排水量的关系不能确定 D.与排水量无关

58、船舶的巴拿马运河吨或苏伊士运河吨()。

A.与船舶排水量成正比 B.与船舶排水量成反比

C.与排水量的关系不能确定 D.与排水量无关

59、运河吨()。

A.在建造时由设计者确定 B.可由各航运国家的当局丈量

C.一定由运河当局丈量D.可由运河当局授权的船级社丈量

60、()常用来作为计算各种与营运效益有关的港口使费或税金的基准。

A.净吨 B.总吨 C.运河吨 D.净载重量

61、由舱容系数的定义可知,舱容系数较小的船舶,适合装运()货。

A.轻 B.中等 C.重 D.散粮

62、通常情况下,杂货船的包装舱容()散装舱容。

A.大于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63、船舶的舱容系数是指船舶的()。

A.货舱舱容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 B.货舱舱容与实际装货重量之比

C.散货舱容与排水量之比 D.包装舱容与总载重量之比

64、以下关于我国远洋船舶净吨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船舶丈量所得的货舱总容积

B.船舶除了载运客货以外的容积

C.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有效容积

D.按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丈量确定的船舶总容积

66、世界上造船业和航运业表示船舶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船舶满载排水量 B.船舶总吨GT C.船舶总载重量DW D.船舶净吨NT 67、衡量船舶容积性能的指标有()。

A.登记吨 B.舱容系数 C.舱柜容积 D.A、B、C均是

68、船舶的登记吨是指船舶根据《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各项规定()的专用吨位。

A.以吃水为丈量单位 B.以重量为丈量单位 C.以容积为丈量单位 D.B 或C

69、船舶规范和国际公约中常用()来划分船舶等级及作为技术管理和设备要求的基准。A.船舶尺度 B.船舶总载重量 C.船舶排水量 D.船舶总吨

70、()常用来作为计算各种港口使费或税金的基准。

A.净吨 B.总吨 C.运河吨 D.净载重量

71、由舱容系数的定义可知,舱容系数较大的船舶,适合装运()货。

A.轻 B.重 C.袋装 D.中等

72、一般货船,总吨GT比净吨NT()。

A.大 B.相等 C.小 D.关系不定

73、以下有关运河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为船舶交纳港务费的基准 B.向运河管理当局交纳运河通航费的基准

C.作为船舶交纳引航费的基准 D.A、C均是

74、杂货船的舱容系数是指()。

A.包装舱容与净载重量之比 B.散装舱容与总吨之比

C.包装舱容与总载重量之比 D.货舱舱容与船舶净载重量之比

75、有关船舶总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时也据以计算某些港口使费 B.交纳引航费的基准

C.作为确定海损最高赔偿额的基准 D.A、C均对

76、船舶登记、检验和丈量的收费基准是根据船舶的()来确定的。

A.总吨 B.净吨 C.总载重量 D.A或B

77、根据《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有关船舶净吨的说法正确的是:净吨是()对应的吨位。

A.指货舱及压载舱的容积 B.所有围蔽空间的容积

C.指除了载客货以外的容积 D.指船上作为营运性处所的容积

78、船舶登记吨是()。

A.容积吨 B.重量吨 C.液舱柜容积吨 D.货舱容积吨

79、船舶净吨的大小除了与其载货处所总容积有关外,还与()有关。

A.型深 B.型吃水 C.船体形状 D.A、B均是

80、登记在船舶吨位证书上,表明船舶规模大小的尺度是()。

A.全部尺度 B.计算尺度 C.登记尺度 D.最大尺度

81、以下()属于船舶的登记吨。

①总吨GT;②净吨NT;③运河吨;④载重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节、船舶载重线标志

1、普通货船的载重线标志中,勘绘在船中两舷,表示干舷甲板位置的水平线段称为()。A.分舱标志线 B.干舷线 C.甲板线 D.安全线

2、船舶储备浮力的大小是根据()来确定的。

①船舶的结构;②船舶的用途;③船舶的航行时间;④船舶的航行区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国际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中的夏季载重线是以标有()的水平线段表示的。

A.F B.X C.S D.T

4、船长()者可免绘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A.小于60m B.大于60m C.小于100m D.大于100m

5、船长()者应标绘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A.小于100m B.大于100m C.等于100m D.A+C

6、我国国际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中冬季载重线是以标有()的水平线段表示的。

A.D B.F C.W D.Q

7、根据载重线公约的规定,普通干散货船的北大西洋冬季干舷较冬季干舷()。

A.小 50mm B.大50mm C.小冬季吃水的1/48 D.大冬季吃水的1/48

8、载重线标志中各条载重线的()为船舶在不同航区和季节中所允许的最大装载吃水的限定线。

A.下边缘B.上边缘 C.线中央 D.下2/3处

9、普通干散货船的热带载重线用英文字母()表示。

A.F B.LT C.T D.R

10、我国沿海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中,夏季淡水载重线是以标有()的水平线段表示的。A.F B.Q C.MQ D.S

11、船舶勘绘载重线标志的目的是()。

①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舶的装载能力;②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③保证船舶走经济航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普通货船的载重线标志中,夏季载重线的()通过载重线圈圆环的中心。

A.线中央B.上边缘 C.下边缘 D.以上均不是

13、各类船舶勘划载重线标志的目的是规定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航行时船舶的()。

A.最小干舷及最小吃水 B.最小干舷及最大吃水

C.最大干舷及最小吃水 D.最大干舷及最大吃水

47、根据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规定,以下()海区属于夏季区带。

A.一年内蒲氏风级8级或8级以上风力不超过1%的海区

B.一年内蒲氏风级8级或8级以上风力不超过5%的海区

C.一年内蒲氏风级8级或8级以上风力不超过8%的海区

D.一年内蒲氏风级8级或8级以上风力不超过10%的海区

)无关。

.开航日期 C.船舶尺度 D.航经海域

51)载重线。

A.夏季 B.冬季 C.热带

)载重线。

.热带 C.冬季 D.北大西洋冬季

)。

.冬季载重线 C.热带载重线 D.A或C

56、按照1966)。

A.热带载重线 B.夏季载重线 C.热带淡水载重线

57)同级别木材船的热带木材载重线。

A.稍高于.等于 D.不能确定

58、某远洋船某航次航经海区属于冬季季节区带,则该轮可采用()。

A.冬季载重线 B.夏季载重线 C.热带载重线D.A或B

59、《载重线海图》中区带是指该海区一年内各季风浪情况()。

A.变化不大 B.变化较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没有规律

60、根据国际载重线公约及我国《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以下()海区属于热带区带。

A.一年内蒲氏风级8级或8级以上风力不超过1%的

B.一年内蒲氏风级8级或8级以上风力不超过5%的

C.10年内任一单独日历月份在5°平方区域内热带风暴不多于一次

D.A+C

61、《载重线海图》中的季节()。

A.与四季一样 B.与四季不一样 C.每年不同 D.每年修改

62、《载重线海图》中区带和季节区域的区别在于()。

A.区带较大 B.区带较小 C.二者中风浪频率和大小不同 D.没有明确的区别63、载重线公约要求()。

A.船舶在始发港应满足所适用的载重线 B.船舶在目的港应满足所适用的载重线C.船舶在中途港应满足所适用的载重线 D.船舶在整个航程都应满足所适用的载重线64、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在我国沿海海域航行时,其海区及季节期划分以()恒向线为准。A.香港至汕头 B.汕头至苏阿尔 C.香港至苏阿尔 D.上海至苏阿尔

65、我国在承认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的附则时,声明有保留,我国认为沿海区域应为()。A.夏季区带 B.热带区带 C.冬季季节区域 D.季节热带区域

66、国内航行船舶无需勘绘()。

A.夏季载重线 B.冬季载重线 C.热带淡水载重线 D.夏季淡水载重线

67、由于(),国内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中无冬季载重线。

A.冬季风浪较小 B.南方冬季气温较高

C.冬季沿海海域不结冰 D.我国沿海海域属热带季节区域

68、航行船舶在我国沿海海域航行时,其海区及季节期划分以()为界划分的。

A.香港 B.汕头 C.苏阿尔 D.上海

69、《载重线海图》中的区带或区域是指其间风浪()。

A.较小 B.较大 C.在指定期间不发生变化 D.在一确定的频率之内

70、在国际航行木材船载重线标志中勘绘于垂直线的船尾方向缀以“L”的载重线有()。A.夏季木材淡水载重线 B.冬季北大西洋木材载重线 C.冬季木材载重线 D.B和C 71、对于国内航行船舶,在我国沿海海域海区的划分以汕头为界划分成()。

A.夏季区带和热带季节区域 B.夏季区带和夏季区带

C.热带季节区域和热带季节区域 D.冬季季节区域和热带季节区域

72、同一远洋客货轮,载客时允许使用的载重线较非载客时()。

A.要高B.要低 C.相等 D.无法定

73、我国国内航行木材船热带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LR B.LT C.MBDD D.MR

74、我国国内航行木材船热带淡水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LTF B.MRQ C.MBDD D.LRQ

75、我国国际航行木材船夏季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MS B.LS C.LX D.MX

76、我国国际航行木材船夏季淡水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LF B.MQ C.MF D.LQ

77、我国国际航行木材船热带淡水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TF B.LTF C.MRQ D.MTF

78、我国国际航行木材船热带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LR B.MR C.LT D.MT

79、我国国际航行木材船冬季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LW B.MD C.LD D.MW

80、在载重线海图中的热带季节区域内航行的船舶,不可能采用的载重线是()。

A.热带载重线 B.夏季载重线 C.冬季载重线D.以上均有可能采用

81、根据国际规范的规定,当船舶()才可以勘绘木材船载重线标志。

①在甲板上装运木材时;②在舱内装运木材时;③其结构和设备满足相应规定时;④木材装载满足相应要求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载重线海图》中的海区和季节期是根据()划分的。

A.水温 B.气温 C.季节D.风浪频率和大小

83、船舶的载重线标志通常标绘于()。

A.船首两舷 B.船尾两舷C.船中两舷 D.船舶设计水线上

84、船舶160m的国际航行杂货船载重线标志上的最低一条载重线是()。

A.热带淡水载重线B.冬季载重线 C.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D.B或C

85、船长100m的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载重线标志上的最低一条载重线是()。

A.热带淡水载重线 B.冬季载重线 C.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D.B或C

86、某无限航区船舶船长为120m,则其勘绘于船尾方向的载重线包括()。

A.冬季载重线 B.热带载重线 C.热带淡水载重线 D.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87、国际航行杂货船载重线标志上的最低一条载重线是()。

A.热带淡水载重线 B.冬季载重线 C.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D.B或C

88、国际航行油船载重线标志上的最高一条载重线是()。

A.热带载重线 B.夏季载重线C.热带淡水载重线 D.冬季载重线

89、在区带内航行的船舶,根据航区的不同,终年允许使用()。

A.热带载重线 B.夏季载重线 C.冬季载重线 D.A、B均有可能

90、《载重线海图》中季节区带(或区域)是指该海区一年内各季风浪情况()。

A.变化不大 B.变化较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没有规律

91、在季节区域内航行的船舶根据季节期的不同,可以使用()。

A.热带载重线 B.夏季载重线 C.冬季载重线 D.以上均有可能

92、一般来讲,木材船的木材夏季淡水吃水()其他船舶的夏季淡水吃水。

A.等于 B.稍小于 C.稍大于 D.不能确定

93、我国国际航行木材船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按规定表示为()。

A.LBDD B.MWNA C.MBDD D.LWNA

第三节、货物分类和性质

1、货物的热变性与()有关。

A.含水量 B.熔点 C.外界温度 D.以上都是

2、将海运货物分成杂货、固体散货、液体散货、集装化货物分类方法是按()划分的。A.货物形态和运输方式 B.货物特性和运输要求 C.货物重量 D.运抵方式

3、按货物形态和运输方式可将海运货物分成()。

Ⅰ杂货;Ⅱ固体散货;Ⅲ液体散货;Ⅳ冷藏货物;Ⅴ集装化货物。

A.Ⅰ,Ⅱ,Ⅲ,Ⅳ B.Ⅱ,Ⅲ,Ⅳ,Ⅴ C.Ⅰ,Ⅱ,Ⅲ,Ⅴ D.Ⅰ,Ⅱ,Ⅲ,Ⅳ,Ⅴ

4、()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即光子流。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中子流

5、放射性物质能放射以下()射线。

①中子流;②α射线;③β射线;④γ射线;⑤丙种射线。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内辐射进入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途径是()。

①放射源由消化道进入;②放射源由呼吸道进入;③放射源由皮肤进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或粒子中,最容易被氢原子或碳氢化合物吸收的是()。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快中子射线

8、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或粒子中,不能产生电离作用的是()。

①α射线;②β射线;③γ射线;④快中子射线;⑤丙种射线;⑥中子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③④⑥

9、放射性物质危及人体的途径有()。

A.外照射 B.内照射 C.外辐射D.以上都是

10、射程短,穿透力弱的射线是()。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快中子射线

11、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根据其穿透力的大小依次为()。

A.γ<β<α B.β<α<γ C.α<γ<β D.α<β<γ

12、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或粒子中,难以被任何物质或材料完全吸收的是()。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快中子射线

13、海运货物在配积载时一般应按()将其分类。

A.货物包装B.货物特性和运输要求 C.货物重量 D.货物体积

14、下列()不属于货物的物理特性。

A.挥发性 B.热变性 C.腐蚀性 D.吸湿和散湿性

15、为使货物安全运输,应控制有关因素,使其处于()中。

A.微弱的缺氧呼吸 B.微弱的有氧呼吸 C.旺盛的缺氧呼吸 D.旺盛的有氧呼吸

16、货物损耗、发脆、开裂等是由于货物的()造成的。

A.散湿 B.腐蚀 C.热变 D.挥发

17、腐蚀性属于货物的()。

A.物理特性B.化学特性 C.机械特性 D.以上都不是

18、橡胶的老化是由于货物的()引起的。

A.物理特性 B.化学特性 C.机械特性 D.生物特性

19、茶叶的陈化是由于货物的()引起的。

A.物理特性 B.化学特性 C.机械特性 D.生物特性

20、金属锈蚀是由于货物的()引起的。

A.腐蚀性 B.热变性 C.挥发性 D.氧化性

21、液体货物挥发可能造成货物()。

A.质量下降 B.数量减少 C.包装损坏 D.以上都是

22、以下()不属于货物的化学性质。

A.自燃性 B.锈蚀性 C.腐败性 D.腐蚀性

23、影响货物机械性质的因素主要有()。

A.包装的材料和形式 B.货物本身的结构 C.外界压力的大小 D.A+B

24、通常用()来表示货物的机械性质。

A.货物耐压强度 B.允许冲击加速度 C.货物的包装方式 D.A、B均是25、货物的耐压强度属于货物的()。

A.物理特性 B.化学特性 C.机械特性 D.以上都不是

26、货物的有氧呼吸属于货物的()。

A.物理特性 B.化学特性 C.机械特性 D.生物特性

27、下列()属于货物的物理特性。

A.氧化性 B.易燃性 C.放射性 D.腐蚀性

第四节、货物数量

1、按照国际惯例,当货物的积载因数小于()时,该货物为计重货物。

A.1.1328m3/t B.1.0m3/t C.40ft3 D.A或C

2、自然减量的数值不考虑()影响。

A.航行及装卸过程中的温湿度、风雨等 B.货舱位置及大小

C.装卸方法、装卸工具、操作次数等 D.计量方法及工具、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等3、海上货物运输中,货物的交接、装运常以()作为货物的一种计量单位。

A.容积吨 B.重量吨 C.容积吨或重量吨 D.既非容积吨又非重量吨

4、按照海运惯例,货件的丈量通常是按货件的()体积进行计算并适当扣减。

A.最小方形 B.最大外形的矩形 C.圆形 D.实际

5、承运人应保证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完整,对于包装件杂货,承运人应对货物的()负责。A.重量 B.体积 C.包数或件数 D.以上都对

6、承运人应保证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完整,对于木材,承运人应对货物的()负责。A.重量 B.体积 C.包数或件数 D.以上都对

7、承运人应保证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完整,因此承运人应对所运输货物的()负责。A.重量或体积 B.包数或件数 C.货物的标志 D.A或B

8、某件杂货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S.F=1.2m3/t,按海运惯例,该货应为()。

A.容积货物 B.计重货物 C.容积货物或计重货物 D.以上均可

9、远洋运价表中用“W/M”标记的货物表示()。

A.按重量吨计算运费 B.按容积吨计算运费

C.重量吨和容积吨中按高者计算运费 D.以上都不对

10、海运中包装货物的重量系指其()。

A.总重量 B.包装重量 C.净重量 D.实际重量

11、容积吨是为()而引入的。

A.合理计算容积货物的运费 B.合理计算重量货物的运费

C.合理计算货物的体积 D.合理计算货物的重量

12、下列不是产生货物自然减量原因的是()。

A.货物自身性质 B.不可抗力 C.自然条件 D.运输技术条件

13、按照国际惯例,当单位重量的体积等于1.1328m3/t时,该货物为()。

A.计重货物 B.容积货物 C.另行规定计算方法D.A、B均可能

14、按照国际航运惯例,1尺码吨(容积吨)等于()。

A.40ft3 B.1.1328m3/t C.1 m3 D.A、B都对

15、海运货物在运输途中因其本身的理化性质、自然条件或运输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货物重量的不可避免的减少量称为()。

A.散失 B.货差 C.自然损耗 D.短缺

16、导致货物自然损耗的原因是()。

①货物干耗;②货物保管照料不良③货物挥发和渗漏④货物散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海运货物在运输途中因其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所产生的货物重量的不可避免的减少量占原来运输货物总重量的百分比称为()。

A.自然损耗 B.自然损耗率 C.亏舱率 D.亏舱

18、某运干矿粉的散货船其自然减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与挥发B.飞扬与撒落 C.溢渗与漏失 D.以上都是

19、以下()不是自然损耗的产生原因。

A.货物自身性质 B.自然灾害 C.自然条件 D.运输技术条件

20、影响自然损耗率的因素有()。

A.货物种类与包装形式 B.装卸方式与次数 C.气候条件与航程长短D.以上都是

21、某杂货船在其深舱内装载一批散装矿物油,运抵目的港时算得其自然损耗率为0.15%,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A.干耗和挥发 B.渗透和沾染 C.飞扬和散失 D.A、B均是

22、货物计量时,所谓的“尺码吨”是指()。

A.按货物重量计算运费是所使用的单位

B.按量尺体积计算运费时单位

C.按货物重量或体积计算运费时所使用的单位

D.以上都不对

第五节、货物亏舱与积载因素

1、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是指每一吨货物所占的()。

A.货舱容积 B.量尺体积 C.实际体积 D.以上都不对

2、所谓亏舱是指装货时()。

A.满载而不满舱的空间 B.无法被货物充分利用的空间

C.装载选港货的空间 D.散装舱容与包装舱容的差值

3、影响货物亏舱率大小的因素有()。

①货物的种类;②包装形式;③堆装方式及质量;④货物装舱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不是亏舱的原因。

A.货物与货物之间存在间隙 B.货物与舱壁、横梁等存在间隙

C.衬垫及通风道 D.装载重货造成满载不满舱

5、货物亏舱的大小一般与()无关。

A.货舱形状及舱内结构、舱内设备布置

B.货物性质、包件大小与形状、货物之间的镶嵌性

C.适用的法律、公约及所订立的运输合同

D.配载技术、货物堆码技术、装货管理水平

6、船舶装运亏舱率大的货物则()。

A.舱位利用率高 B.该航次装货数量多 C.航次净载重量大 D.航次亏舱大

7、装于某一船上的同一种包装货物,其亏舱率()。

A.相同B.装于首尾部舱室的大 C.装于中部舱室的大 D.装于首尾部舱室的小

8、货物的积载因数越大,说明()。

A.每吨货物所需容积越大 B.单位容积所能装载的货物越多

C.船舶利用率越高 D.每吨货物所需容积越小

9、货物的亏舱率是指亏舱舱容与()的比值。

A.货物量尺体积 B.装货舱容 C.货物实际体积 D.全船总舱容

10、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是指每一吨货物所具有的()。

A.货舱容积 B.量尺体积 C.实际体积 D.以上都对

11、某种货物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2.0m3/t,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1.80 m3/t,则其亏舱率为()。

13、某货舱装满时,货物体积为4828m3,所占货舱舱容为4956m3,则亏舱率为()%。A.2.4 B.2.8 C.2.7 D.2.6

14、某票包装货物不包括亏舱积载因数S.F=1.8 m3/t,亏舱率C bs=10%,则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 m3/t。

A.2.0 B.2.1 C.1.8 D.3.2

15、某票货物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S.F=1.5m3/t,亏舱率C bs=10%,则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m3/t。

A.1.80 B.2.10 C.1.35 D.1.65

16、某票货物重量为1500t,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S.F=0.795 m3/t,亏舱系数为C bs=12%,则该货物的量尺体积为()m3。

A.800 B.980 C.1050 D.1200

17、某票货物重量为1500t,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S.F=0.795 m3/t,亏舱系数C bs=12%,则该货物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为()m3/t。

A.0.8 B.0.56 C.0.7 D.0.65

18、一般来说,货物不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包括亏舱的积载因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确定

19、货物积载因数是指每吨货物()。

A.量尺体积 B.所占舱容 C.体积利用率 D.A或B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库(含答案)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系统? 答: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由功能完善的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 2.什么叫“信道”? 答:信道是数据信号传输的必经之路,一般由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或数据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及有关通信设备组成,而逻辑信道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使节点内部实现了其他“连接”。同一物理信道上可以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按传输不同类型的数据信号物理信道又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在模拟信道两边分别安装调制解调器。还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交换信道。 3.什么叫“传输差错”? 答:由于来自信道内外的干扰与噪声,数据在传输与接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误。通常,把通过通信信道接收到的数据与原来发送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称为传输差错,简称差错。 4.什么叫“通信协议”? 答:在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计算机之间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通信,必须使用一套通信规则,这套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5.简答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答: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硬件系统:①网络服务器(server,通常由一台或多台规模大、功能强的计算机担任,有较高处理能力或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②网络工作站(workstation,用户使用的终端计算机); ③网络适配器(网卡,网络连接的接口电路板,属于通信子网设备); ④网络传输介质(物理连接线路); ⑤网络连接与互联设备(收发器、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 其他组件:网络资源、用户、协议。 6.网络互联设备主要有哪些?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 答:(1)中继器、集线器,主要作用:不同电缆段之间信号的复制、整形、再生和转发;(2)网桥、交换机,主要作用:数据存储、接收,根据物理地址进行过滤和有目的的转发数据帧;(3)路由器,主要作用:路径选择、拥塞控制和控制广播信息;(4)网关,主要作用:传输层及以上各层。 7.对三种使用共享资源的方法简要概括。 答:直接利用“网上邻居”浏览工作组中各计算机已经开放的共享资源; 直接在“我的电脑”地址栏或“开始”-“运行”中输入“\\被访问的电脑名(或IP地址)”; 映射驱动器:将共享资源映射为本机磁盘。 8.请解释下图中各参数意义。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同步习题及答案doc资料

第一章物流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P3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P3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P4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P4 5.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P3 6.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P23 7.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P3 8.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 )P10 9.物流科学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P1 10.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 )P3 11.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P4 12.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P4 13.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 )P16 14.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P17 15. 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流通的全过程。()P3 16.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就是商品实物物流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P4 (二)单选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包括()。P4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2.物资的特性有( )。P5 A.物质性和效用性 B.效用性和现代性 C.美观性和效用性 D.现代性和物质性 3.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 )。P5 A.形质效用 B.时间效用 C.空间效用 D.社会效用 4.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必须克服( )。P3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5.资金流可以认为从属于( )。P3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 流通辅助性活动 6.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 )。P3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流通辅助性活动 7.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关系是( )。P2 A.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 B.流通决定生产,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 C.生产决定流通,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 D.流通决定生产,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 8.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 )。P3 A.空间效用 B.所有权效用 C.时间效用 D.形质效用 9.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是( )。P5 A.加工活动和信息 B.物流活动和信息 C. 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 D.商流和物流 10.没有(),生产系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生产系统将会停顿,失去存在的意义。 A、生产、流通 B.加工、物流 C.物流、商流 D.生产、商流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流通活动的有( )。P3 A.商流 B.物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E.流通辅助活动 2.按照作用分类,物流可分为( )。P7 A.供应物流 B.销售物流 C.生产物流 D.回收物流 E.废弃物物流

统计学第一章练习题19785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A只有有限总体具有 B只有无限总体具有 C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具有 D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不具有 2.”统计”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统计描述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D统计分组、统计指标、统计分析 3.研究生招生目录中,201为英语、202为俄语、203为日语。这里语种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这里“不应该、应该、无所谓”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5.学生的智商等级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定类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数据 B定类数据包含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比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信息 7.用部分数据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A理论统计学 B应用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8.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9.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 A所有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单位 B所有居民是总体 C某个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

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10.统计学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 A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学模型 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D以数学公式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11.统计学的总体性特点是指() A研究现象各个个体的数量特征 B研究由大量个别事物构成的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 C从认识总体入手开始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 D从现象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12.统计研究中的大量观察法是指() A一种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 B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C收集大量总体资料的方法 D要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就必须对全部或足够多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13.对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业 14.某年全国汽车总产量是() A随机变量 B连续变量 C离散变量 D任意变量 15.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16.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B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 D数量性、综合性、同质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电子商务物流第一章练习题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效益背反是指()之间存在损益的矛盾。 A.若干功能要素 B.与流通 C.与生产 D.各供需方 2.()被称为生产的终点,社会物流的七点。 A.包装 B.运输 C.流通加工 D.装卸搬运 3.下列关于物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初期,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流与物流逐渐分离 B.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物流发生的同时,物品所有权也随之转让了 C.在一定条件下,商流与物流分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D.采取赊销购物方式,会引起物流在前,商流在后的物流分离形式 4.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是() A.体制制度、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等 B.人、财、物 C.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 D.包装、装卸、搬运、储存、运输、配送、信息等、 5.物流的两大实体功能是保管与() A.包装 B.装卸搬运 C.运输 D.流通加工 6. 物流中最频繁的活动,平均消耗了物流总成本的10%,却不产生物流的新效用和新价值的是() A.运输 B.包装 C.仓储 D.装卸搬运 7. 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等属于() A.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B.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C.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D.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8. 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时间效益的物流活动是()。 A.运输B.仓储C.流通加工D.装卸搬运 9.产权交易是() A.商流、物流合一 B. 有商流和输入物流而无输出物流 C.有商流而无物流 D. 有物流而无商流

10. 物流的时间效用是通过()创造的。 A. 保管 B.装卸搬运 C.包装 D.流通加工 11. 物流系统的目标有:()目标、快捷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控制目标、安全性目标。 A.资金 B.科学 C.服务 D.成功 12. 大米的种植和收获是季节性的,对大米进行保管以保证消费者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使用实现其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通过()得以实现。 A.本身价值B.空间价值C.加工附加价值D.时间价值 13. 我们可以享受瑞士生产的咖啡、购买法国的时装是因为物流过程增加了产品的(B)。 A.时间效用 B.空间效用 C.信息效用 D.品种效用 14. 有物流而无商流的是()。 (A)产权交易(B)企业内部调拨物流(C)房地产开发企业(D)第三方物流 15. 被称为“第一利润源”的是()。 (A)资金领域(B)资源领域(C)人力领域(D)物流领域 16. 被称为“第二利润源”的是()。 (A)资金领域(B)资源领域(C)人力领域(D)物流领域 17. 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是()。 (A)资金领域(B)资源领域(C)人力领域(D)物流领域 18. 不属于物流的经济价值的是()。 (A)时间价值(B)场所价值(C)流通加工附加价值(D)信息价值 19.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托盘的活性指数为()。 A. 2 B. 3 C. 4 D. 0 20.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资产生时间上的效果的环节是()。 (A)运输(B)仓储(C)流通加工(D)装卸搬运 21.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的环节是()。 (A)运输(B)仓储(C)流通加工(D)装卸搬运 22.( )是指除了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承担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 A.第一方物流 B.第二方物流 C.第三方物流 D.第四方物流 二、多项选择题 1.流通加工的作用有() A. 提高配送的经济效益 B.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C.促进销售 D.提高物流效率

网络基础题及答案

1、通常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____。 A、以共享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B、能按网络协议实现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C、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D、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在物理上实现互联,按照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 A、微电子技术 B、通信技术 C、数据处理技术 D、自动化技术 3、计算机技术和____技术相结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 A、自动化 B、通信 C、信息 D、电缆 4、计算机网络是一个____系统。 A、管理信息系统 B、管理数据系统 C、编译系统 D、在协议控制下的多机互联系统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____。 A、硬件和软件 B、软件和数据 C、外设和数据 D、硬件、软件和数据 6、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____。 A、数据处理 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信息传输

7、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____。 A、运算速度快 B、精度高 C、资源共享 D、内存容量大 8、关于Internet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____。 A、Internet即国际互连网络 B、Internet具有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 C、在中国称为因特网 D、Internet是局域网的一种 9、下列4项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的是____。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实时监测控制 10、万维网WWW以____方式提供世界范围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A、文本 B、信息 C、超文本 D、声音 11、计算机用户有了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系统后,一般需找一家____注册入 网。 A、软件公司 B、系统集成商 C、ISP D、电信局 12、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有一个规定的“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____地址。 A、TCP B、IP C、Web D、HTML 13、每台计算机必须知道对方的____ 才能在Internet上与之通信。 A、电话号码 B、主机号 C、IP地址 D、邮编与通信地址 14、当前使用的IP地址是一个____ 的二进制地址。 A、8位 B、16位 C、32位 D、128位 15、下列关于IP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IP地址在Internet上是唯一的 B、IP地址由32位十进制数组成 C、IP地址是Internet上主机的数字标识 D、IP地址指出了该计算机连接

物流基础 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物流概述 一、单选题 1—5 ADDAA 1—6 CABCC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BC 4、ADE 5、ABCDE 6、ABC 7、 BCD 8、ABCD 9、ABCDE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1)运输:运用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物流活动。 (2)存储:对物品进行保存以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起缓冲和调节供求平 衡及平衡价格的作用.被称作"蓄水池"和"调节阀".’ (3)装卸搬运: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 (4)包装: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工包主要是保护商品,便于集中运输而节约包装 成本.商包:美观,实用,促进销售. (5)流通加工:根据需要对商品进行包装,分割,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作业活动. (6)配送:配(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 送(将物品按时送达指定地 点〔一般是销售地点〕). (7)信息处理: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以及采购,生产,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信 息.方便企业对物流活动产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并对今后的物流活动进行优化,更多地节约物 流成本! 3、(1)物流是保证生产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2)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循环系统,将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 (3)物流保证了商流的顺畅进行,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流基础。 (4)物流是影响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5)现代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源”。 4、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5、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运作管理的扩展,是 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延伸。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到集约化阶段的产物 (2)物流管理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 (3)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新的竞争战略 五、案例分析题 答:1、UPS公司每天运输量达1000多万件,在全世界有10多个中转中心,几万个快递 中心,实现起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因此是一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题库完整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广域网一般采用网状拓扑构型,该构型的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为了实现正 确的传输必须采用()。 I.光纤传输技术Ⅱ.路由选择算法Ⅲ.无线通信技术Ⅳ.流量控制方法 A)I和Ⅱ B)I和Ⅲ C)Ⅱ和Ⅳ D)Ⅲ和Ⅳ 答案:C)解析:网状拓扑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可靠性高,结构复杂,广域网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构型。网状拓扑的优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制方法来实现正确的传输。目前实际存在和使用的广域网基本上都是采用网状拓扑 构型。 (2)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lGbps等于()。 A)1×103Mbps B)1×103Kbps C)l×106Mbps D)1×109Kbps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简单的单位换算。所谓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记做b/s或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l/T,常用位/秒千位/秒或兆位/秒作为单位。 lKbps=1 000bps, lMbps=1 000Kbps, lGbps=1 000Mbps。 (3)Internet 2可以连接到现在的Internet上,但其宗旨是组建一个为其成员组织服务的 专用网络,初始运行速率可以达到()。 A)51.84mbps B)155.520Mbps C)2.5Gbps D)10Gbps 答案:D)解析:Internet 2是非赢利组织UCAID的一个项目,初始运行速率可达10Gbps。 (4)下列哪项不是UDP协议的特性?() A)提供可靠服务 B)提供无连接服务 C)提供端到端服务 D)提供全双工服务 答案: A)解析:传输层的作用定义了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与用户数据报服务协议UDP。其中,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5)VLAN在现代组网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一个VLAN中的两台主机()。 A)必须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 B)可以跨越多台交换机 C)必须连接在同一集线器上 D)可以跨业多台路由器 答案:B)解析:同VLAN中的主机可以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交换机上,也可以连接在不同的 局域网交换机上,只要这些交换机是互联的。 (6)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协议标准,下列哪个不是它的特点?() A)独立于特定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B)统一编址方案 C)政府标准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答案:C)解析:TCP/IP具有下列特点:①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②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转载]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分析:答案(C)。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将若干个计算机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网络,这样就解决了局域网的处理范围太小的问题,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OSI 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与完善。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Internet网,答案C正确。 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 D)资源共享与信息传输 分析:答案(D)。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相互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和资源共享,而每台计算机又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处理工作。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存储容量大 D)资源共享 分析:答案(D)。资源共享指的是网上用户能部分成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及数据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中“会话层”属第几层()。

A)1 B)3 C)5 D)7 分析:答案(C)。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为: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所以应选C项。 5、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资源。 分析:答案:信息。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 6、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是()。 分析:答案:传输层。传输层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细节。 7、局域网的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A)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D)工作站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分析:答案(B)。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三部分。所以答案B正确。 8、下列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OS/2 B)DOS C)Netware D)Windows NT 分析:答案(B)。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写,是一个单用户的操作系统,不具备网络管理的功能。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练习卷1.

班级姓名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练习卷一单选题:每题1分 1、物流是(流程的一部分 A.一体化 B.供应链 C.市场营销 D.国际贸易 2、第一代物流是指(。 A.机械物流 B.人工物流 C.自动化物流 D.集成物流 3、第二代物流是(。 A.集成物流 B.智能型物流 C.机械物流 D.自动化物流 4、第五代物流是(。

A.人工物流 B.智能型物流 C.机械物流 D.自动化物流 5、第三代物流是(。 A.人工物流 B.机械物流 C.自动化物流 D.集成物流 6、第四代物流是(。 A.人工物流 B.机械物流 C.自动化物流 D.集成物流 7、物流从(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 B.物流服务对象角度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角度 D.物流活动的动作主体

8、物流从(可划分为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 B.物流服务对象角度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角度 D.物流活动的动作主体 9、物流从(角度可划分为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 B.物流服务对象角度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角度 D.物流活动的动作主体 10、物流从(角度可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A.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 B.物流服务对象 C.物流活动空间范围 D.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 11、物流活动地域跨度大时间跨度大,这一现象体现物流的(特征。 A.系统性 B.客观性

C.大跨度性 D.动态性 12、物流系统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而难于长期稳定。这一现象体现物流的(特征。 A.系统性 B.客观性 C.大跨度性 D.动态性 13、物流系统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同时物流系统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又处于流通环节中。这一现象体现物流的(特征。 A.复杂性 B.中间层次性 C.网络经济性 D.效益背反 14、物流系统中某一项活动得到优化将会使系统中的另一活动相应劣化,甚至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这一特征称为物流的(。 A.效益背反 B.复杂性 C.动态性 D.系统性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基础章

第一章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发展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1922年,在市场营销中确认了物流的作用。 A.弗瑞德·E·克拉克B.拉尔夫·布索迪 C.亨利·亚当斯D.居里·杜彼特 ()2、物流是对物品(包括无形的服务)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过程。 A.生产B.分配C.消费D.流动 ()3、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具体性和局部性B.具体性和综合性 C.综合性和全局性D.局部性和全局性 ()4、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是属于。 A.社会物流B.企业物流C.区域物流D.综合物流 ()5、由卖方、生产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被称为。 A.第一方物流B.第二方物流C.第三方物流D.第四方物流()6、在物流领域采取的,如直达运输、联合运输、看板、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货运专线运输)等管理和技术,这一目标的体现。 A.范围经济B.规模经济C.速度经济D.客户满意 ()7、通过物流活动的,能够对企业的成本降低的差异化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A.大跨度性与动态性B.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 C.联合运输和交流D.有效组织和协调 ()8、物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开始的。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9、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管理结构和信息系统的相应推动,人们有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把物料处理、仓储等其他物流功能部门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 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应用。A A.生产物流与企业物流B.商业物流和实体配送职能 C.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D.供应物流和回收物流 ()10、对于一个零售商,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它的与零售商店之间。 A.货物运输B.生产部门C.配送中心D.消费者 ()11、人们有时把供应链称之为。 A.物流网络B.物流C.配送中心D.微观物流 ()12、初始的物流是从人们的举、拉、推和计数等人工操作开始的。这是。 A.第一代物流B.第二代物流C.第三代物流D.第四代物流 ()13、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是。 A.智能型物流B.人工物流C.机械物流D.集成物流 ()14、在当今的许多物流体系中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的是。 A.人工物流B.信息物流C.自动化物流D.机械物流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两类。

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A)。 A.CSMA/CD B.令牌总线C.令牌环D.100VG-AnyLan 2、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义、语法、同步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3、X.25网络是(A)。 A.分组交换网B.专用线路网C.线路交换网D.局域网 4、Internet 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起源于(B) A.DECnet B.ARPANET C.NOVELL D.UNIX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会话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是(D)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表示层 6、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一个网络节点需要传输数据,首先传输到中心节点上,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C) 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 7、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二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C) 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 8、令牌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由(D)定义的。 A、IEEE 802.2B、IEEE 802.3 C、IEEE 802.4 D、IEEE 802.5 9、物理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B) 。 A. 段 B. 位 C. 帧 D. 报文 10、100BASE-T4的最大网段长度是:(B) A.25米 B. 100米 C.185米 D. 2000米 11、ARP协议实现的功能是:(C) A、域名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B、IP地址到域名地址的解析 C、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解析 D、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12、在网络互联系统中,其中互联设备----路由器处于(C)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高层 13、三次握手主要是用于(B)。 A.流量控制B、传输连接的建立C、重复检测D、重传检测 14、托普学校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B) A.PAN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0036897.html,N C.MAN D.WAN 15、下列那项是局域网的特征(D) A、传输速率低 B、信息误码率高 C、分布在一个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 D、提供给用户一个带宽高的访问环境 16、ATM采用信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它的长度为(D)。 A.43字节 B.5字节 C.48字节 D.53字节 17、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小、信号传输衰减最大、抗干扰能力最弱的一类传输介质是(C) A.双绞线 B.光纤 C.同轴电缆 D.无线信道 18、在OSI/RM参考模型中,(A)处于模型的最底层。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9、使用载波信号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值的两种状态的数据编码方式称为(B) A.移幅键控法 B.移频键控法 C.移相键控法 D.幅度相位调制 20、在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中,工作在第三层上的网间连接设备是(B) A.集线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关 21、数据链路层上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称为(C) 。

物流管理学第一章习题测试

物流管理学第一章习题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商流能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的()间隔。 A.所有权 B. 空间 C.场所 D.时间 2、物流的概念源于() A.日本 B.德国 C. 美国 D .中国 3、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A.传统物流管理阶段 B.产成品配送阶段 C.综合物流管理阶段 D.物资储存阶段 4、以下要素中,处于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地位的是() A.装卸搬运 B.运输保管 C.流通加工 D.包装配送 E.信息处理 5、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的科学基础之上的 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B.系统论、控制论、决策论 C.信息论、对策论、决策论 D.信息论、模糊论、对策论 6、现代物流目前使用的领域为() A.军事领域 B.生产领域 C.流通领域 D.整个供应链 7、JIT理论产生于() A.分销物流学阶段 B.现代物流学阶段 C.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D.物流配送阶段 8、柔性化特征体现了()的思想 A.以顾客为中心 B.商流与物流合一 C.系统论 D. 信息论 二、多项选择题 1、物流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是() A.流体、载体 B.流向、流量 C.流程、流速 D.信息流、资金流 2、商品流通过程是四流合一,即()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 3、在国际物流中,物流经营者面临着“4D”壁垒。即() A.距离 B.需求 C.多样性 D.单证 4、现代物流的特征包括 A.信息化 B.自动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 E.柔性化 5、按作用分,物流可以分为() A.供应物流 B.销售物流 C.生产物流 D.回收物流 E.废弃物流 6、物流管理学的特点表现为() A.系统性 B.综合性 C.工程性 D.应用性 7、关于“第三利润源”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源是降低物资消耗 B.第二源是降低人力资源消耗 C.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 D.商流为第三利润源。 8、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现了() A.集成化管理 B.整体性观点 C.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D.生产制造的最优化 三、判断题 1、物流活动只是在流通领域发生() 2、商流与物流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 3、商流是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物流是对象物从供应方向需求方转移的活动。() 4、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 5、物流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把货物送到目的地。()

网络基础知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网络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的是_D__。 A. 网络服务器 B. 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 网络接口卡 D. 调制解调器 2.局域网由 C 统一指挥,提供文件、打印、通信和数据库等服务功能。 A. 网卡 B. 磁盘操作系统DOS C. 网络操作系统 D. Windows 98 3.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_C__来分的。 A. 网络使用者 B. 信息交换方式 C. 网络连接距离 D. 传输控制规程 4.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A 、环型、总线型和树型四种。 A. 星型 B. T型 C. 链型 D. 关系型 5.网络服务器是指 B 。 A. 具有通信功能的386或486高档微机 B. 为网络提供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的计算机 C. 带有大容量硬盘的计算机 D. 32位总线结构的高档微机 6.局域网的硬件组成有__A___、工作站或其他智能设备、网络接口卡及传输媒介、网间连接器等。 A.网络服务器 B.网络操作系统 C.网络协议 D.路由器 7.Internet采用的协议类型为A 。 A.TCP/IP B.IEEE802.2 C.X.25 D.IPX/SPX 8.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A__。 A.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B.运算速度快 C.可以互相通信 D.内存容量大 9.如果需要共享本地计算机上的文件,必须设置网络连接,允许其它人共享本地计算机。设置"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应在__C_中进行。 A."资源管理器"[文件]菜单中的[共享]命令 B."我的电脑"[文件]菜单中的[共享]命令 C."控制面板"中的"网络"操作 D."网上邻居"中的"网络"操作 10.要在因特网上实现电子邮件,所有的用户终端机都必须或通过局域网或用Modem 通过电话线连接到__B__ ,它们之间再通过Internet 相联。

网络基础练习题库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填空:计算机网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 将具有________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集合 多选: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下述哪些资源() A.数据 B.文件 C. 硬件 D. 程序 填空: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 填空:按照覆盖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ISO/OSI参考模型描述网络结构的七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 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个层次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交换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D)表示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物理层和应用层 填空: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连接服务的是__________层单选ISO/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可靠连接服务的是( ) 层 A. 数据链路层 B. TCP层 C. UDP层 D.传输层 OSI的七层协议由低层到高层来看,则第二层是: A. 物理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 TCP/IP的四层协议由低层到高层来看,则第二层是( ) A. 物理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选择:在网络协议中()层中的数据单位称作数据帧。()中的数据称作分组,()层中的数据称为报文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物流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B ) 2.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B ) 3.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B ) 4.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A ) 5.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B ) 6.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A ) 7.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A ) 8.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物流四部分。(A ) 9.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A ) 10.流通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从属于物流。(B ) 11.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过程。(A ) 12.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A ) 13.我国是从美国引进“物流”一词的。(B ) 14.Logistics取代P.D,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A ) 二、单选题 1.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A )。 A.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时间位置的变动 B.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C.物资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D.物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2.物资的特性有(A )。 A.物质性和效用性 B.效用性和现代性 C美观性和效用性 D.现代性和物质性 3.物资的生产过程的功能是创造物资的(A )。 A.形质效用 B.时间效用 C空间效用 D.社会效用 4.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A )。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