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初中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初中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初中英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所以,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注意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语言,相对轻松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跨越文化障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从而促进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发站,为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就是在加强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传授人文知识,传承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用人文方法、体现人文关怀,进而使我们的受教育者真正拥有人文素养。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

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是对立的,工具性也是人文性的一个层面,只有从“人文性”的高度来看,才能对“工具性”认识得更清楚,对如何掌握“工具”才能发现更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人文性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而单独进行。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大教育观”要“大气”,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要做“目光短浅”的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学习语言的感受,不去体会考题以外,经典文本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内容的传达只有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学相结合,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平台,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统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