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

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此相适应,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面对机遇,我们紧抓不放;面对困难,我们攻坚克难。只要坚定信心,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形势与政策分析经典版

形势与政策分析 1.对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你都有哪些体会? 答:我认为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 (三)加强学习,掌握政策,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 (四)善于实践、勇于参与,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的实际本领。 二、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一)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不断增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三、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三)广大党员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答:上海世博会选择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在于: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 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2017形势与政策分析-一带一路(最新)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三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

形势与政策--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趋势

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趋势 摘要:近两年,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对全球和中国能源的供求形势,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战略途径,煤化工、核电、电动汽车等有争议的能源技术,城市化、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能源安全以及重大能源政策进行研究。 关键字:能源发展电力节能电动汽车建筑节能 能源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系统谋划和长远考虑,形成明确的能源战略及实施举措。近两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壳牌公司、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以下基本观点: 一、能源领域处在大调整、大变革时期,能源技术、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能源技术革命快速演进。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 二是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目前全球已出现油气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的新趋势。2010—2030年,中国和印度新增石油需求将占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预计在2020年前后,美洲将成为新的石油生产中心,美国也在谋求成为石油天然气的定价中心。石油供应地区格局呈现出传统产油地区、美洲甚至北极等多极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能源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美国能源独立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和多变。美国不会放弃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国际能源市场将更加不稳定。随着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美国将成为天然气的潜在出口大国,我周边地区的能源角力将此消彼长,能源地缘政治将更为复杂。 二、未来20年是我国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革命的窗口机遇期 (一)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求偏紧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根据模型分析,2020年和2030年的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分别达到159亿吨标油和177亿吨标油。2010—2030年中国新增能源需求占同期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33%。尽管北美由于非常规油气开发使得地区能源供给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随着南亚、东盟、中东等地区加快步入工业化进程,全球能源供求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二)在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阶段,能源需求增速有可能明显下降。2010—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年均增长4.8%,2020—2030年年均增长1.5%,明显低于2000—2010年年均8.4%的增长速度。 (三)我国能源自给率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如果不控制石油消耗快速增长,203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5%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快速上升,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压力增大,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有损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福祉。 三、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 我国的能源战略应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到2020年应初步构建并在2030年基本形成“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途径包括一下六个方面:(一)保障安全。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加大新能源和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避免能源自给率的快速下降。二是安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三是提高储备和应急能力。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2.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性的变化,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由“通货膨胀”转变为“经济下行”,虽然我国没有改变2011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重视中可以看出,中央正在对当前经济进行精细化的扩张性操作,且现行的稳健货币政策不同于2011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11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稳健甚至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比之下,现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适当放宽松。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已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 3.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通货膨胀压力减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这一趋势,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思路为“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里的“稳”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1 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 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 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字.doc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000 字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

形式与政策

专题一: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思考题: (一)试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动力来源? 1.来自13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 2.来自逐年来积累的技术进步。 3.来自于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宏观经济决策。 4.来自于已经占领多年的国际外贸市场。 (二)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致有四个表现:1.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3.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4.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第一,在政策沟通方面,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第二,在设施联通方面,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三,在贸易畅通方面,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第四,在资金融通方面,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亚投行、丝路基金)、民心相通(人文合作)——互联互通】 (四)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践行“一带一路”战略首先需要明确实践主体。政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者,国有企业应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最活跃的部分。 2、要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应对“一带一路”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倡导沿线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反恐中心,动乱地区设立一道对“一带一路”资产以及海外劳工进行保护的安全屏障,中国企业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共同组成跨国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积极推动投资建设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土化”。 4、要加强“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传工作。 5、设立专门机构对“一带一路”进行科学管理。 6、通过制度化机制将“一带一路”项目在当地固定下来。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涵: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改革的切入点来看,强调从“供给侧”入手(“供给侧”切入的改革着重解决的是供给侧,即与生产相关联的这一方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改革的发力点来看,强调的是“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发力的改革解决“质”的问题,通过提质促总量增长,而非仅解决“量”的问题);为什么:1国际国内的需求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出口市场收窄,出口增速接连下滑,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们原有的增长、贸易及投资等发展机遇发生明显的变化);2我国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困扰改革发展全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经济指标呈现出“四降一升”的态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稳中求优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稳中有为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的贡献率更是到达95.2%,拉动GDP 8.7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只占到45.4%和-40.9%,拉动GDP分别为4.1和-3.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结构极不合理,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必须在消费和出口方面寻找突破口,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

2020国内形式与政策分析1000字

2020国内形式与政策分析1000字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 代步伐。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 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 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 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 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 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境,那将对中国的 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 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 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 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10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精神 持续学习,落实贯彻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 以致用,坚持用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组织 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武装下,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 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 任!

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主题:形势与政策的笔记(重点) 专题一 一.形势的概念 简言之:形势就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二.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性。 2.时空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对形势的分析,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系统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将事物的各个因素(层次、环节)联系起来,并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 4.本质性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透过各种现象,抓住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因素或力量。 三.政策的概念 “政者,正也;策者,谋也。”(正,通过管理,使其端正)简言之,政策即管理的谋略。 四.政策的意义 从国家的层面讲:政策是国家治理的纲领、准则、谋略; 从个人的层面讲:政策指人们的行为选择; 从方法论层面讲:政策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主客观层面讲:政策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作用。 五.形势与政策的关系 区别: 1.形势是客观的,政策是主观的; 2.形势是多样的,政策是有针对性的;

3.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滞后于形势。 联系 1.形势是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形势发展的主观影响; 2.制定出台正确的政策,必须依据对形势的正确分析; 3.形势变了,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专题二 一.十七大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二.对党章的修改 1.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党章 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 3.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 三.十七大报告的新提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翻两番:从总量到人均; 4.提出“信息化”; 5. 经济建设由“增长”变为“发展”; 四.对改革开放的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 评价:

形势与政策分析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毕业生考研还是就业是当前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社 会课题。近几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就业形势也很严峻,究竟大学毕业考 研还是就业?本文对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整体趋势和原因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大学生理性选择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日益困难的就业形式,大学生考研已成为 一个时尚的社会潮流和热门的社会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力图通过考研来创 造理想的工作岗位和更加美好的前程。据不完全统计,许多高校的很多专业应 届本科毕业生考研人数都超过了50—80%。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应届生对待考 研和就业的态度非常复杂,另还很多学生仍在考研与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痛 苦地思索,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理性的分析。 一、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整体趋势分析 有关数据表明,从2001年——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增加了140万,达到了250万。而在2004年,应届毕业生加上2003年未就业的毕业生64万,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将要突破300万人,按照往年20%的一次就业率计算,2004 年将有25万大学生失业甚至更多,并且据初步估计,到2005,进入就业市场 的高校毕业很可能突破340万人,数量如此之大,使得许多毕业生谈“业”色变。由于就业的巨大压力及高校研究生的连续扩招,许多毕业生选择了考研进 一步深造。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全国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高 达94.5万,比2003年净增14.8万,净增幅达18.4%。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十五计划”,到2010年,研究生入学人数将在100万人以上。因此,据预测,未来几年考研热将继续“高温”。如此下去,若干年后,研究生就业压力是否 也会压力剧增? 二、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种种原因扫描 (一)大学毕业生出现考研热的理由有: 1)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知识能力的提升,认为在大学里学的东西还不够,还需考研继续深造。 2)社会需求提高,各行各业相继出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资格线也由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层次,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考研。 3)想通过考研究生脱离自己本科时不喜欢的专业领域,转换到别的专业。 4)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在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工作待遇上,研究生都明显占优势,不想处于劣势而考研。 5)考研只是一种尝试,是人生的一次挑战,考不上以后也不后悔。

2020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

2020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 【2020年形势与政策1500字范文一】 这个学期我们一共听了几次形势与政策,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以及职场处事的讲座。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本着能从该形势政策中学到并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总结一下所学的东,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课之一。 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来说,从老师那学到的是如何待人,怎样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中的技巧。从老师激情的演讲中了解,读懂不管做什么事,要么就不做要么就要努力,尽力地做好它,即使效果不是很好,但至少自己努力过了无怨无悔。 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

的问题。 3.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所以,我们如何在大学中提高自己的职场能力呢?首先要提高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 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她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 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 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 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瞧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就是美国窥视以 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 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居 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 然就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 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与世界统一市场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由于发达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她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 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她对我们潜在 威胁正在不断上升、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 上加霜, 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 亚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与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 向发展。美与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 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与学术界 也多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 了变化。无论就是美国还就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 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 极因素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就是一个大国,但就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就是从我们的 国土中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就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 系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还就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 义根深蒂固,它的许多土地土地都就是通过不断的扩张获得的、在军事上,当今的世界 只有俄罗斯可以与美国叫板。由于其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与科技实力,使得它建立起 积极进攻的对外战略,而我国一直以来就就是积极防御,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俄之间 存在着利益矛盾,特别就是一旦俄罗斯政府出现对外扩张派领导人时,矛盾将会更加明显、我们应当随时关注时局的变化,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维护当前国际体系,处理好同霸权国家的关系,决不可冲击其霸权地位 不断深化中国大地区主义战略,中国距世界强国距离相当遥远,因此在短期应当力图 争取成为东亚、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坚持不懈的追求与平发展、与谐世界,为我国真正崛起争取更多的与平稳定的时间与 空间(外部环境) 第三世界国家就是我国永远不可忽视的力量,充分利用这部分力量,实现自身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