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钾:

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著。此外钾还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氮素的代谢、使植物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加强。此外,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例如,钾充足时,能减轻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钾能提高植物对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

缺乏钾的症状是:首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

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磷酸化作用、脱羧作用关系密切。植物缺镁时的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开始时,植物缺镁时的症状表现在叶的尖端和叶缘的脉尖色泽退淡,由淡绿变黄再变紫,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严重时

叶片枯萎、脱落。

铁:

铁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缺铁时便产生缺绿症,叶于呈淡黄色,甚至为白色。铁还参加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它是一些酶的成分。由此可见,铁对呼吸作用和代讨过程有重要作用。铁在植物体中的流动性根小,老叶子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缺铁症状:缺铁时,下部叶片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铜:

铜是植物正常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植物中有许多功能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漆酶等都含有铜。它还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因此铜与叶绿素形成有关。不仅如此,钢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这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铜能催化若干植物过程在氮的代谢中,缺铜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氨基酸的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缺铜可抑制光合作用的活性,使叶片畸形和失绿;在木质素的合成中,缺铜会抑制木质化,使叶、茎弯曲和畸形,木质部导管干缩萎蔫。缺铜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并干枯,最后叶片脱落。缺铜也会使繁殖器官的发育受到破坏

锰症状首先出现在新梢叶,叶脉间黄化而呈淡绿色,仅与中肋及主要叶脉邻接部分仍保持绿色而呈宽窄不一深绿色带。阳光透过叶背时清晰可见,嫩叶的叶脉呈绿色网状而叶肉为淡绿色,轻微缺乏时,症状在生长后期即消失;严重缺乏时,叶脉转为灰暗绿色,叶肉仍保持淡绿色或转灰白,症状持续至生长后期仍不消失,出现长短不一线状褐斑,叶片变薄,萎垂,称褐线萎黄症。

锌:

锌缺乏症状首先出现于新稍叶片,症状因作物种类而略有不同。一般而言,中度至严重缺乏时,叶片小而畸形,节间缩短呈小叶簇生状有些作物尚伴有叶片黄化症状,叶脉间黄化而呈黄绿色,但与叶脉紧邻部分则保持绿色。苹果缺锌时出现典型的“小叶病”,新梢极度缩短,腋芽萌生,形成多量细小瘦枝,枝顶轮生小形黄化畸形叶,密生成簇,又名簇叶病,严重时新梢有上而下枯死;

硼:

缺硼的典型症状是叶片变厚和叶色变深,枝条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死亡,缺硼引起根和枝条的发育受阻;缺硼症状的发展是缓慢的,土壤中硼有效性受钙的影响,土壤中钙的含量

高,能降低硼的吸收,其原因可能是钙使硼在土壤中复合或发生沉淀,或降低根系对硼的吸收能力

大量营养元素,有碳(C)、氢(H)、氧(O)、钾(K)

中量营养元素,有镁(Mg)、铁(Fe)

微量营养元素有,锰(Mn)、锌(Zn)、铜(Cu)、硼(B)

一:大量元素

缺氮:有机物合成受阻,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或发红,分蘖少,花少,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老叶先表现症状。

缺磷:植株瘦小,分蘖或分支减少,叶色呈暗绿或紫红,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老叶先表现症状。

缺钾:抗旱、抗寒性减弱,茎杆柔弱,易倒伏,叶色变黄,叶缘焦枯,生长缓慢,老叶先表现症状。

缺钙:初期顶芽、幼叶呈淡绿色,继而叶尖呈典型的钩状,随后坏死。首先表现在幼茎、幼叶上。

缺镁:叶片失绿,从下部叶片开始,往往是叶肉变黄而叶脉保持绿色。严重缺镁时可引起叶片的早衰与脱落,最终导致整体枯黄、死亡。

缺硫:幼叶先表现症状,新叶均衡失绿,黄化并易脱落。

缺硅:植物蒸腾加快,生长受阻,容易倒伏或受真菌感染。

二、微量元素

缺氯:叶片萎蔫,失绿坏死,最后变成褐色,根系生长受阻、变粗,根尖呈棒状。缺铁:幼芽幼叶缺绿发黄,下部叶片仍为绿色。

缺硼: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结实率低,根尖和顶芽坏死,顶端优势丧失,分枝增多

缺锰:

叶脉间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

缺钠:植物黄化或坏死,甚至不能开花

缺锌:幼叶和茎生长受阻,产生所谓的小叶病和丛叶病

缺铜:叶色蓝绿,有坏死点,先从嫩叶尖起,后沿叶缘扩展到叶基部,叶卷皱或畸形。

缺钼:叶较小,叶脉间失绿,有坏死斑点且叶边缘焦枯,向内卷曲。

氮N也叫叶肥,是多种氨基酸不可缺少的物质。缺少氮会造成叶色变黄,发育不良;过多又会造成叶色过浓过绿,发育过大,易遭受病虫害,果实畸形,品质低下。

磷酸P也叫果肥,是核酸和磷脂的组成成分。在发育初期需要大量吸收,才能增加花蕾和果实,也是根须生长的必需成分。对新陈代谢,糖的循环起作用。过量会造成铅,铁,镁的缺乏症。

钾K也叫根肥,使根茎粗壮,提高抗病性。有促进合成蛋白质,和移动存储糖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氮过剩,使果实,茎更结实。过量会造成,钙,镁缺乏,有阻碍其吸收的副作用。

2.中量元素

钙对于根端发育,不可缺少。与酸结合,可使细胞壁加厚,增强耐病性。过量会造成,镁,钾,磷酸的吸收不足。

镁是叶绿素和各种酵素的催化剂。植物生长的中后期需要大量镁。钾,钙,镁不平衡的话,会造成叶子下垂现象。

硫是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不可缺乏。

3.微量元素、

铁作为铁酵素,是各种构成酵素和搬运的必需要素。

锰有助于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对于和维他命合成,呼吸作用,氮同化有关的酵素,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土壤中的氮含量,根据微生物的活性程度而有所增减。过剩,会使铁的吸收过多而导致植物体内磷酸循环的恶化。

铜是形成细胞色素,抗坏血素,等酸化酵素的必需元素。过剩,会阻碍铁,锰的吸收。

钼有助于氮的吸收和维他命C的合成。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