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8-2010年)

(讨论稿)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1年12月20日

中国成协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按语: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讨论稿)由尚晓梅撰写初稿、胡凤英主笔,陈乃林、蔡妍主审,形成目前的(送审稿),根据职成司领导意见,再次发给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征求意见,有什么重要修改和补充意见,请予3月底以前,以书面或电子版本传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具体地址:南京北京西路15号,邮编:210024,江苏省教育厅成人教育协会,发送邮件至:jsscjxh8888@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165686.html,. QQ号:791260712;

待修改后,报职成司审定,形成正式的《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8—1010年)。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8-2010年)

(讨论稿)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1年12月20日

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8-2010年)

目录

第一章多方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1.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1.2 教育部主导发展

1.2.1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

1.2.2 颁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1.2.3继续确认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

1.2.4持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

1.3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1.4 社会组织协同推进

第二章加强社区教育基础建设

2.1建立财政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

2.2构建三级社区教育运作网络

2.3推动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4 部门联手拓展多种教育基地

2.5搭建公共网络学习服务平台

2.6建设学习共同体开展自主学习

第三章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3.1加强课程建设

3.2 实施实验项目

3.3 加强社区教育研究

3.4评选社区教育示范街镇

第四章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4.1 教育部明确导向

4.2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引领

4.3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创建活动

4.4创新内容方法,增强创建实效

第五章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良好开端

5.1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

5.2打造平台,建设资源库

5.3加强管理,机制激励

第六章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彰显成效

6.1各类人群广泛参与

6.1.1青少年校外教育良性发展

6.1.2社区教育关爱弱势群体

6.1.3新农民培训健康发展

6.1.4银发教育使老年生活更精彩

6.2多样形式满足居民需求

6.3多重服务彰显社区教育成效

第七章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

7.1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7.1.1创新管理体制

7.1.2坚持民生为本

7.1.3服务和谐社区建设

7.1.4坚持重心向下

7.1.5推进主体性发展

7.2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7.2.1社区教育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7.2.2 社区教育制度机制尚不健全

7.2.3社区教育内容形式不够丰富

7.2.4民间组织和居民参与还不充分第八章社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8.1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景瞻望

8.2社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重视社区教育制度建设

8.2.2加大社区教育政策支持

8.2.3夯实社区教育发展基础

8.2.4构建社区居民学习立交桥

8.2.5实行社区教育评价制度

8.2.6推进外延拓展内涵提升

回眸历史,2008年-2010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汶川严重地震灾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新的发展、新的形势,既给全国社区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好发展机遇,同时也使社区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在此期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全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乘势而上,奋力开拓,社区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长足发展。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是改革创新,绽放活力;最重要的成效是快速发展,提升内涵;最鲜明的标志是民生为本,服务社区。发展态势由中心城市向城郊推进,实验区、示范区规模逐渐扩大,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区域覆盖面明显拓展,学习型区县建设继续推进,基本形成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教育经费基本得以保障,队伍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日趋多样,社区教育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学习型组织及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章多方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1.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十一五”以来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全民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社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

境。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这就给社区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社区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服务“社区各类人群学有所教”,服务社区建设,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夯实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社会基础。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继续教育”一章中明确规定了社区教育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彰显了社区教育在国家发展和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本年度各地为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制定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都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举措。2010年成为开创我国社区教育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1.2教育部主导发展

1.2.1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于2010年12月4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及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负责人400多人出席会议。这是继2001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社区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上,教育部

副部长鲁昕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近十年来社区教育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各地正确把握社区教育新方向,突出重点,重心向下,加强领导,系统设计,坚持改革,广泛发展,努力开创社区教育新局面。

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鲁副部长讲话,使与会者倍受鼓舞,精神振奋,激励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把社区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会上,教育部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颁发了铜牌,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成果展,全国30个示范区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了全国社区教育发展10年来取得的特色性丰硕成果,经评选,有6个示范区获得成果展示一等奖。

1.2.2颁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教育部于2010年11月27日公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其中第32条“组织实施社区教育计划”,提出重点研究新形势下社区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模式,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社区教育的运行办法,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制定《社区全民中心学习规程》、《社区教育工作者规范》,到2012年努力实现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社区居民有组织的参与率分别达到70%、50%、30%。这使今后三年的社区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更加明确。

1.2.3继续确认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

200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34个示范区,2008年4月公布了第五批实验区21个。2009年8月,教育部在分析研究社区教育新发

展和各地开展社区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与各地教育部门协商,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做出调整,取消了少数不重视或不具备开展实验工作条件的实验区,增加了一批工作力度大的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实验区总数为98个。这是教育行政部门首次建立准入退出机制的尝试。

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以标准和评价指标为依据,经各省市申报,教育部职成司组织专家评审,于2010年11月,评选并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34个,2010年底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各68个。以实验区为骨干继续推进面上社区教育的发展,以示范区的引领激励社区教育提升品质。

表1 2010年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8个)分布情况

说明:2010年调整后的实验区覆盖面为21个省、市。

海南、吉林、黑龙江、河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内蒙等10个省为空白。表2 2010年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68个)分布情况

说明:示范区覆盖面达20个省市。海南、河南、河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广西、内蒙等11个省为空白。

此外,为加强培训指导和理论研究,教育部正式发文,分别在中

央电大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以加强培训工作和理论研究。

1.2.4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持续推进

中国成教协会自2005年以来,连续推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办,每年确定一个主题,2008年-2010年,三年的主题分别为“学习·奉献·快乐”、“人人学习,促进发展”、“推动全民学习,让生活更美好”,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参加的城市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33个,增加到2010年的65个。

社区则是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社会基石。各地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百姓喜闻乐见的终身教育活动,使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许多城区的居民终身学习参与率已经达到60%以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社区教育这一途径逐步变为现实,而且活动由点到面、由活动走向内涵,由一个区普及到区、市、县联动。青岛四方区、北京朝阳区、天津和平区、太原迎泽区、山西杏花岭区、宁波江北区、苏州金阊区等实验区均开展了“技能大课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社区居民大课堂”等终身学习课堂。这些终身学习课堂已成为各地传播终身教育思想,践行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

1.3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型,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地方党委、政府都把社区教育纳入当地经

济社会以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文件,加大统筹力度,推动社区教育区域性的快速协调的发展格局。

上海市以地方法规确保社区教育发展

江苏省推进省域社区教育发展

安徽省教育厅社区教育取得新进展

山东省把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建设范畴统一部署

杭州市扎实推进社区教育

其他如陕西省教育厅制定了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评估指标体系,多次召开全省社区教育工作协调会、座谈会。北京、天津、武汉、济南、宁波、苏州、常州、太原等诸城市都提出了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制订了一系列旨在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成都、南京、西安、大连、克拉玛依等城市都对社区教育作了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

1.4社会组织协同推进

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职成司的领导下,在中国成协指导下,围绕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助职成司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进行动态监测,总结推广新鲜经验,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实验、会议研讨、评先评优等途径与形式,推进社区教育不断深入发展。

继长三角社区教育论坛、环渤海社区教育协作组织成立之后,2008年全国社区教育青年协作组织成立。这是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青年骨干志愿组成的团队,旨在培育中国社区教育新生力量。2008年他们参与了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的撰写任务。2009、2010年连续两年在杭州举行“社区教育青年创新论坛”,人数从原来的10多人,发展到80多人,发表了《杭州宣言》,这个组织为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为了推动西部社区教育发展,2009年西部地区社区教育协作组织在成都应运而生,覆盖西部地区十个省市自治区,受到了教育部关注,先

后连续召开了两届西部社区教育研讨会,分别就西部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困难及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取得共识,推进发展。

表4 社会组织以研讨交流推进社区教育

中国成协、高教出版社、中央电大成立了“终身学习与社会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指导委员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了“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分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着手制定学习资源建设规划,指导、推动各地加强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整合资源,增强服务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功能,中央电大在全国电大系统设立了44个社区教育实验中心,与各社区教育中心联手打造学习平台,加大推进力度。

此外,不少实验区、示范区关注并组织社区内有专长的能人,以社团形式凝聚社区居民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使非政府组织和各种民间力量的参与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

由于各级党政的领导力、社会组织的推动力以及各地社区教育蕴蓄的发展力的汇聚,使全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目前,社

区教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乡已经基本普及,在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多数城区已经开展起来,彰显出社区教育的魅力。

第二章社区教育基础建设

2.1基本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

为了确保社区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各地都采取“以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办法,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多元投入的机制。大多数实验区、示范区按照教育部规定,分别按常住人口1元---2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专项下拨,保证了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上海市把终身教育经费列入市政府预算,近几年来年均达4000万元,主要用于社区教育,达到上海市人均2元标准(不含区县)。江苏省级财政社会教育经费1100万元,主要用于社区教育。武汉市2010年,市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为800万元,基本达到市人均1元标准,同时7个城区均按一元或超过一元标准配套,规划“十二五”期间,市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将达人均2元标准。一些地方的政府,将社区教育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投入大量经费予以改善和优化。

有的地方做到了逐年有所增长。例如重庆市渝中区,在全区经费紧张的情况下,2010年社区教育经费达383.5万元,同比增长18.7%,做到人均5-6元。常州市钟楼区自2008年始,区财政年人均4元,同时街道人均经费达到人均2元,并且保证重点教育培训项目专项经费。天津市和平区不仅政府专项经费投入达人均5元,而且社会各方筹措的经费同比达到年人均5元。宁波海曙区多年来坚持区财政人均

10元,近年来又实行街镇按1∶1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使社区教育经费达到了人均20元标准,每年底进行专项检查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宁波江东区社区教育每年按人均8元标准作为学习型城区创建经费,并保持相应增长。

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但社区教育经费逐步得到落实,大都建立了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赞助等多渠道筹措机制。成都市大部分区(市)县已超过1元标准,武侯、双流、龙泉等区(市)县已超过人均2元标准。

有的地方还尝试用市场运作方式,杭州市下城区主动与商家联系产品代理,或以其它方式提供商业服务,如舞蹈队为商家做展品宣传活动,计算机协会在社区内以优惠价格进行电脑维修,体现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

必要的经费投入,为推进社区教育活动,丰富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提供了经费保障。

2.2构建比较健全的社区教育运行网络

2008年以来,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呈现出明显变化,一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文件,制订标准,使各级社区教育学校开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对社区教育学院的龙头作用、社区教育中心的骨干作用,社区教育学校(点)的基础作用形成共识,因地制宜,贴近当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三是三级学校覆盖面逐渐扩大。不少地方开展了省、市示范街镇评选,涌现了一大批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和示范居(村)市民学校,为社区教育的广泛开展奠定了较

为坚实的基础;四是一些中心城市设立社区大学,构建起本地区四级网络。例如上海市制定了《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社区学院的定位和功能。在规范社区学院建设的同时,又推出了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2008年、2010年先后共确定了75个街镇为示范街镇,目前社区学校已做到全覆盖,有70%的居村委有学习点,有场地、有人员,能开展正常教育活动。江苏常州市建立了居(村)社区市民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了全市范围的评估,对好的予以表彰。南京建邺区制订了《创建区级居(村)学习点评估细则》,并建立了示范学习点和达标学习点的评估验收制度。

江苏昆山市所有乡镇社区教育中心都达到江苏省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居(村)社区市民学校基本做到“六有”,即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数字化学习教室、一个宣传画廊、一个以上兼职教师。

南京市玄武区实施社区教育“1878”工程

新疆克拉玛依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 、儿童青少年性意识状况 1、社会风气、媒体对孩子性意识的影响 A)媒体是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包括性信息的传播,如电视、电影、电台、平媒、网络,还有形形色色的广告,都含有很多性相关的内容信息。 B)社会风气及人们的日常交流,都夹杂着不少的性信息,如性交易、情侣们街头亲热、穿着暴露,甚至粗言秽语都会对孩子的性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面对目前不良的性信息传播泛滥吗?”这道调查题,有85.14%的网友认为目前的性信息传播已经到达泛滥的地步。 2、儿童青少年性意识早熟 根据网友问卷调查,有92.15%的网友认为目前儿童青少年的性意识普遍比较早熟。 A)幼儿期 据科学研究证明,3岁的幼儿已有性别意识,孩子到了3岁,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兴趣了。例如: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及同性成年人的生理结构感兴趣,对异性的生理结构也产生好奇等。 同时,幼儿对于自己是如何出生的?”这类问题,都很感兴趣 B)儿童期 6至10岁的儿童,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受社会风气的感染,都接收了不少与性相关的信息,对于这方面有笼统而不完全正确的认识,而且这时候的孩子,总希望自己能赶快长大,成为大人。因此,对于爱情甚至是性行为都自认为有一定的了解,但这往往是很片面甚至歪曲的理解。 C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在性的认知方面,已经不局限于自己的生理结构,对具体性行

为方面也比较了解,但普遍的正确性观念意识没能跟上性行为泛滥的步伐。 3、歪曲的性观念与性犯罪 A)暑期过后——形成“9后”人流热潮 全国许多地方的调查表明,青少年性行为近年来迅速增加,以至有医疗调查机构称,寒暑假成了女孩子的流产假”,过去的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成为堕胎周”,令人触目惊心。 青少年性行为较为普遍,趋向低龄化发展,特别是少女未婚怀孕呈现逐年上升和低龄化趋势。”这份报告显示,婚前性行为群体中未成年女性比例较大,这115人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多达61人,占总数的53.04%,其中18岁之前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5人,最小年龄仅15岁。而在这批调查对象中,未婚先孕的有55人,20岁以下的19人,最小的也是那名15岁女孩。 B)青少年性犯罪数字不断上升 调查显示:性罪错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青少年性罪错案件比例 增加,年龄趋于低龄化。 法律界人士认为,严重缺乏性知识及性教育的缺失,不良音像制品和色情网络的诱惑是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重要因素。 张晓杰庭长提供的资料表明,有83%的未成年犯罪者经常喜欢看有暴力色情内容的不良音像制品和网络色情。他说,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在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激发未成年人的性冲动,导致性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性心理教育迟缓、性观念相当开放、性道德观念错位、家庭性教育不当、学校性教育薄弱、不良文化的误导。 二、国内性教育现状 1、孩子对性”认识有多少 A)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关于目前性知识来源的调查,最引人注目。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文艺、影视作品、漫画、网络上的资讯”获取性知识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占总票数的32.2%; 紧随其后的是色情光盘,占总票数的24.4%。甚至有网友跟帖表示:没有日本的AV(成人视频),中国的性教育将是一片空白。”这一看似激进的观点得到相当一部分网友的支持。 与作为大众娱乐的影视文艺作品相比,网络、色情光盘是私密的,作为传播性知识的渠道,它们更令人担忧。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 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中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课程作业题目:中国的电子政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月日

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字:信息化;效益化;功能化;整体化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主线展开的。具体来说,我国 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在国内引起热潮,政府机构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随着PC的普及政府机关也逐渐适应了 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等新工作方式。 1.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 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 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3.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截至2001年1月底,以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165686.html,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 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整体发展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 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线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两者为中国电子政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对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推进

中国教育蓝皮书

《中国教育蓝皮书(2004年)》的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主报告 (1) 2004年的中国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朱永新(1)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21) 两会视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话 教育…………………………………张荣伟史晓白(21) NGO与中国教育发展…………………………贺春兰(45) 一流大学:梦想与现实…………………………王明洲(62) 剪不断,理还乱:2004年中国高考改革纵 横观………………………………………………尹艳秋(85) 透视高考和招生舞弊…………………………杨东平(103) 网事漫谈:青少年道德建设问题……………杨韶刚(117) A级通缉令:严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陶新华(133) 文白之争与读经之辩………………赵红霞刘炜茗(147) 教师发展:回眸与展望…………………………丁林兴(160) 农民工子女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留守孩子 教育……………………………………………郭彩琴(179) 第三部分2004年中国教育大事记……朱永新丁林兴(1 97) 第四部分文献和附录 (289)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89)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计科宪汤灏(295) 在线(www.edu01.cn)教师的声音:中国教育 问题知多少……………………………………朱永新(303)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报告……………何小忠(314) 网络,爱你要商量--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未成年 人上网状况的报告…崔士军许凌云靳丽华(332) 中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调研报告……………………………………………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专题研究组(33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村教育的对策--吉林省 舒兰市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中央教科所"农村城镇化及其教育 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346) 苏州民工子弟状况完全调查……蒋新华朱启松(356) 教育局长眼中的教育经费--对302个全国地(市)、 县教育局长的调查…刘亚荣张婕于京天(362) 200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王明洲(371) 后记 (413) 《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附光盘)/教育蓝皮书》的目录 总报告 追求和谐、公平的教育 基础篇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

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要求使用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对不使用电子交易方式的贸易不予受理,也使得中国在这方面加快了实施的步伐。2001年6月,金关工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新订版)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新 订版) Report on the work plan of school community educatio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报告(新订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有关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化管理,努力构建全民终生学习氛围,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快**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xx年—20xx年)。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倡导团队精神。营造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身作则的良好校园氛围。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速教师适应岗

位步伐,全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4、牢固树立品牌兴校战略,发掘学校现有优质资源,突出自身办学优势,加大投入与开发形成亮点。 5、加强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6、积极联合兄弟学校组建社区教育联盟。 三、具体任务 1、集全校智慧、请教育局、安阳街道领导指导,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使学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快,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将通过全员参与,聘请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一个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 2、 学校内部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步伐。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社区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社区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有

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教育大家谈征文活动 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张林镇中心校 2015年春余慎绪曾祺文

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镇平县张林乡成人学校余慎绪曾祺文 一、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 社区教育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站在整体利益上,提供的教育产品或服务不仅让受教育者个人受惠,而且也让社区整体受益,有助于社区整体发展。在提供教育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受教育群体学习需要、层次、能力的不同,均衡的配置教育资源。因此,社区教育能够平等的保障社会公众需要,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 二、公共服务理念下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公共物品本身的特征,以及初始投资大、规模大和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公共物品提供不像私人物品那样具有产出见效快和可预见性的特点。因此,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或公共部门来提供。其中,政府发挥着主要作用。我国政府在社区教育推广和实施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强有力地法律法规支持。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加强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尤为重要。在开展社区教育比较成熟的日本和美国,十分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1949年,日本办不了《社会教育法》,1950年,颁布了《图书馆法》,1951年办颁布了《博物馆法》,以上三法统称日本的“社会教育三法”。美国于1976年制定《终身学习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把社区教育纳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我

国在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是空白,只在一些法律条款中有所涉及,社区教育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2、社区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社区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由于体制、机制和认识方法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各种资源间条块分割、互不隶属、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社区教育发展艰难的困局。一方面,社区内的大学、中学、职业院校以及包括体育馆、文化馆、科技馆在内的各类文化单位,加上社区内的企业,往往各自为阵,没有发挥整合优势;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教育部门唱独角戏,得不到其他部门强有力地支持。如劳动保障局的转移劳动力培训、人事局的各种考试培训、团委的各种活动等虽然都和社区居民信息相关,但都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3、政府问责力度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然而,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仍然把税收、拆迁、维稳等工作放在重点,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社区教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考核指标。 4、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及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就我国现状来看,无论在数量、能力还是知识结构方面,专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队伍远远不够,他们大多凭着热情和经验开展教育活动,存在有非专业化、女性化、老龄化、学历层次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教育的深入推进。

24个国家电子政务的调研报告分析

艾森哲对全球24个国家电子政务的调研报告 前言 大约5年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便开始制定提供在线服务的规划方案,此后,在实施这些方案的过程中,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在线服务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提供的服务更快更省更容易实现个性化,而且效率更高,国民和企业能够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使用这些服务。 然而实践证明,要想把电子政务的优势变成现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比如法律、管理、规章、社会和政治等种种因素,形成了一些复杂的制约条件,这是向电子政务过渡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埃森哲公司每年都进行一次涉及有关政府的全球性电子政务调研工作,以确定他们各自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在我们的最新调研报告《电子政务领导—将规划变为现实》中,我们发现,尽管发展速度比较慢,但是各个政府正在努力实现他们的电子政务规划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日益认识到,电子政务不仅要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而且要使这项技术成为改革政府运作方式的工具之一。他们开始认识到,这种改革并不只是将各种服务移到网上,而是必须重新设计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把国民放在电子政务的中心位置,将各个机构的在线服务集成起来,以简化交互程序,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只有建立起合理的管理架构,并且与推动整个政府改革的政治意志相结合,政府服务的改革才能实现。

在这份调研报告中,我们概要地介绍了中国政府的电子政务运作情况,并且与我们在2002年调研的另外23个政府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不过应该指出,对这23个国家和地区政府进行的调研是在2002年1月进行的,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们的电子政务水平的排序很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去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政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电子政务方面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因此,对中国与其他政府之间进行的比较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用来说明他们电子政务运作的相对情况。我们把中国调研结果与其他政府进行了比较,并用对中国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的经验亦与其他政府进行了比较。 尤其是,我们考察了中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后发的优势。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政府电子政务起步

《中国教育史》读书报告

《中国教育史》读书报告 《中国教育史》是由孙培青教授主编的。孙教授1933年2月出生,福建惠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任教育系主任,现为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国教育史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制度史。主编的论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管理史》等。 这本书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 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有四个观点:第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附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第三,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于选拔人才的制度,仅从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略加论述,不作为重点,也不求其系统;第四,运用辩证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美化,也不丑化,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秦朝的教育政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 首先,秦"统一文字",这样的决定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一个国家为了更好的长久的发展下去,文字是必须统一的,就像现在统一普通话一样,如果种类太多,人与人之间就很难交流,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因此统一文字不管是对当时的秦朝,还是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有巨大的贡献。其次,实行"严禁私学"的政策,结果造成焚书坑儒的结果,我们先来讲讲"焚书",在当时除了秦国的历史、卜筮用书、农书不烧之外,其他文史书籍一律烧毁,敢于私下讨论《诗》、《书》者杀头,"以古非今者"满门抄斩。国家统一之后,需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秦为了达到思想的统一,简单地采取禁学、烧书的手段,这不仅是文化专制的反映,而且也是愚民政策的反映。这就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并且许多知识分子都被打成右派,哪还有思想自由可谈,这也真的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然后就是"坑儒",当时活埋诸生460余人,包括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这仍然是秦始皇一贯奉行的文化专制与愚民政策,也是对活的文化载体的毁灭。最后还有一个"史师制度",他的意思是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这也是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样的教育政策。不言而喻,必然会使教育上出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以上就是

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软件平台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我国电子政务细分市场现主要以硬件和服务为主,占电子政务市场规模比重均在30%左右。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市场主要竞争企业为浪潮、太极、中国软件、神州信息等,Top5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53.10%。 “六五”时期国家提出开始建立数据中心并开始进行电子数据处理,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正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频发,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支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1、中国电子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稳步推进。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注:截至2020年3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暂未发布2019年数据,多有不便敬请谅解。 2、2019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将超3300亿元 2014-2018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8%。2018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3060亿元,同比增长9.74%,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 大趋势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1 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十二大趋势 纪望平 (惠州学院成教学院,广东惠州516015) 摘要:21 世纪的成人教育已经和正在发生若干重大变化,展现出多彩光芒的美好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开放化、产业化、自主化、终身化、社区化、网络化、高端化、国际化、法制化、学科化等十二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21 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7 —05 —28 作者简介:纪望平(1957 —) ,男,汉族,陕西省勉县人,惠州学院成教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成人与网络教育科研项目主持人。 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变化正在显现若干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它既受经济、政治、社会变革及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等系统外部条件的影响使 然,又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变化演进的规律,有助于从总体上准确预测科学把握成人教育实践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推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综观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十二个明显的趋势和走向。 一、多元化 成人教育作为建立终身教育大厦下的一根重要支柱,仅靠大众化的成人高校和开放化的电视大学两极支撑是不够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扩充成人学习机会的宏大使命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正日益增强,社会各个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参与和合作将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行业团体、职业学校、成人文化培训单位、民营办学机构乃至于广大企业,将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导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广开财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成人教育产品和多元化课程,强化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成人学习联盟及支持服务体系,为成人教育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摘要]文章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程、社区教育主题研究的内容、国外社区教育对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与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研究 关于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起源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区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一些学者从改良我国农村乃至我国的社会状况出发,力倡乡村教育运动,影响较大的有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标志是上海出现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本文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的述评,主要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现状概览 (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史回顾 张昭文在《学习化社区建设指南》一书中把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兴起阶段(1986~1992年)、形成阶段(1993~1998年)和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则将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5~1993年,是社区教育的兴起阶段,主要是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大德育体系;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是社区教育的创建阶段,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特征的完整意义上的社区教育。 (二)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概况 近年来,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从我们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各地关于社区教育相关发展的研究,近几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象。以城市社区教育发展为例,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社区教育有武汉市汉正街商贸区、上海闸北区、北京市朝阳区、南宁市新城区等。上海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社区教育定位、发展机制、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方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高校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较多,如孙庆(2007)《上海市社区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3 解决问题: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发展战略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上网·战略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中国诞生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虽已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也迅速提高。但同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仍然较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不够高等。 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象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我国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低造成的。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成立国家信息化工组领导小组,朱鎔基同志与温家宝同志先后担任组长,确定了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首次发表有关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政府文告――《 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系统全面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指出信息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在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电子政务建设被作为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和信息化战略重要推动力量,电子政务己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和政府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安排。 1999年,国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200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电子政务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1年12月1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作出了“启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先行”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电子政务正是在这种信息化大背景和国家战略安排下产生和发展的。 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2006年第12期(总第323期 )EDUCA TIONAL RESEARCH No.12,2006 General,No.323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朱小蔓 冯秀军 [摘 要]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相互融通的可能。 [关键词] 公民教育观;权利;义务;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 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88);冯秀军,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 (石家庄 050091) 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与民主政治相对的封建专制体制下,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遑论公民教育。对于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传统的中国来说,“公民”是一个于近代自国外传入的非本源性概念,公民教育则是在近代中国由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所引发和启动的宪政进程中,借鉴西方民主思想与制度形式,寄望通过教育造就“新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诉求。因此,把握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需要在中西公民教育观的关联交汇中进行溯源性追寻。 一、与西方公民教育观相向运动 一定的公民教育观基于相应的公民观。公民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特定的内涵。作为法律意义的公民,是指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人;作为政治意义的公民,是指行使一定政治权利的人;作为伦理学意义的公民,是指具有符合公民权利和义务所要求的个人行为态度和品质的人。虽然公民概念有着多样性与歧义性,但从根本意义上讲,公民是指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归属,公民概念则是在公共领域对“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之类的问题给予答复。①因此,任何一种公民观,其基本内涵都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公民在所属共同体内所牵涉各种关系的性质与形式,二是公民在上述关系中的实践。与此相对应,公民教育观的主要内涵也应包括两个基本维度,即通过教育使公民认识在共同体内所牵涉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关系。 (一)西方公民教育观的历史变迁 西方有两种主要的公民观传统,一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共和主义公民观,一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在多元文化论的讨论尚未兴起之前,这两种公民观主导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②之后,又逐步发展起了社群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想。 1.共和主义公民教育观 大致说来,共和主义公民观有古典共和主义、自由共和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之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观建立于希腊城邦概念基础之上,认为公民身份与城邦共同体密切相关,公民必须融入政治共同体,共同参与、遵守公共决策。公民身份意味着共担责任与共享益处。这种公民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_问题及对策

第49卷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7月 Vo l .49 No .4Journal o f Huazho ng N or mal U nive rsity (H umanities and So cial Sciences )Jul . 2010 收稿日期 2010-03-02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招标项目“农村高等教育资源整 合研究”(Z C322006002)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刘 尧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 社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人类社会最早 (原始)的教育形态实质上是一种社区教育。从人类文明演化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社区教育大致经历了非组织形态和组织形态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社区教育经历了孕育、自觉组织、实体化和实验四个时期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也面临许多发展困惑,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改革。 关键词 社区教育;发展特色;社区教育统筹规划;社区教育规范化;社区教育资源优化 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现在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不同的社会,人类都在处理自身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本文从人类文明演化的过程,探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社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社会最早(原始)的 教育模式与教育形态实质上是一种社区教育。从人类文明演化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社区教育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① (一)非组织形态发展阶段 1.原始形态的社区教育。原始初民在部落式的流动游牧社区生活中接受广义的、原生态的社区生活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据我国典籍记载:相传燧人氏“钻燧取火,教民熟食”、“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有巢民教民“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入育”。② 可见,社区教育的本质特征,从其萌芽伊始就表现为教育与社区生活的结合;只不过这种“结合”是非形式、非制度、非组织化的“原始结合”。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广义社区教育。随着环境生活的 变迁,这一阶段的社区教育缓慢地由以狩猎、采集为主的非定居生活式旧石器时代社区教育,向以饲养、种植为主的半定居生活式新石器时代社区教育演进。 2.自然形态的社区教育。大约自公元前800年至18世纪中叶,农业经济日益地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经济,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形成了定居性生活社区。农业经济是自然经济,定居性农业社区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生活社区。人类原本多缘、复杂的部落氏族关系,逐渐地凸显为依据血缘、地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宗族乡亲关系并被人为地置于各种人群关系之首,而由人们血缘关系组成的家族则担负起了生产和社会等多种职能,成为社区构成的基本单位。这时的社区教育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家族生活和社区成员人际交往、乡规民约,以及师徒(父子)相传等自然形式,使社区成员习得一点读写算的初步文化知识与生产劳动的简单技能,并且在潜移默化的社区生活过程中,接受社会伦理意识并养成社会行为习惯。 (二)组织形态发展阶段 1.制度形态的社区教育。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人类逐步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化大生产促进了城市化运动,各工业国家的绝大多数农村自然社区衍变为城市社区,对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于是自然性社区教育逐渐地向着制度化、形式化、组织化社区教育 14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提问者:黄林若-一级最佳答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班级:09审计2班学号:0901********姓名:胡晨恺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一些新的概念也很快产生。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关键字:电子政务;存在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 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 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造成对政府政务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要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施。实际上,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