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

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
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d12370434.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地下工程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地下工程、地下空间得基本含义 地下工程:地下工程就是建造在地层环境中(岩体或土体)得工程结构物;有广义与狭义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形成得空间称为地下空间。 第二章地下空间资源及开发利用价值 1、地下空间资源、城市地下综合体基本含义 地下空间资源: 包括三个方面得含义: 1)天然存在得资源蕴藏总量; 2)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供合理开发得资源总量; 3)一定历史时期内可供有效利用得地下空间总量。 地下综合体指由城市中不同功能得地下空间建筑共同组合而形成得大型地下空间工程。 第三章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与围岩分级 1、岩体结构含义及类型 岩体结构:结构体与结构面在岩体内得排列、组合形式。 类型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2)层状结构岩体3)碎裂结构岩体4)散体结构岩体 2、地应力得概念及其分类 地应力:指存在于地壳岩体中得原始应力,又叫天然应力。 分类自重应力构造应力活动得剩余得变异及残余应力感生应力 3、影响围岩稳定性得主要因素 (1)地质因素: 1 ) 岩体结构特征2)结构面性质与空间得组合3)岩石得力学性质4)围岩得初始应力场 (2)工程活动所造成得人为因素: 1)地下洞室尺寸与形状2)施工中采用得开挖方法 4、围岩分级(见书本p50) 第四章地下结构得设计方法与计算原理 1、地下结构得受力特点 主要特点:地下结构得围岩既就是作用于支护结构上得荷载来源,又与支护结构共同构成承载体系。 (1)除了承受使用荷载之外,地下结构还要承受周围岩土体与地下水得作用,而且后者往往构成地下结构得主要荷载; (2)地下结构得围岩既就是荷载得来源,又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与结构共同作用形成承载体系; (3)地下水对结构得力学作用与岩土组成、地下水流场及结构防水系统等因素相关;

教学实验楼框架结构设计

教学实验楼框架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筑用地面积:725.76㎡ 建筑面积:3792.05 m2 建筑层数:五层 层高:地上一层层高3.6m,标准层层高3.6m。 建筑总高度:18.0m 建筑形状:一字形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体系 场地情况:场地平坦、无障碍物。 地质情况:地基土为粘性土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容许承载力f =180kPa。 k 基本雪压:0.45kN/m2。 基本风压:0.40kN/m2。 地震烈度:按7度近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建筑耐久年限:50年。 建筑物重要性类别:丙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2.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 2.1结构选型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2.2结构布置 结合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布置情况,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 根据结构布置,本建筑平面除走廊板区格为单向板外,其余均为双向板。双向板的板厚h≥l/50(l为双向板的短向计算跨度)。本建筑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厚度均取120mm。 本建筑的材料选用如下: =14.3MPa ,Ec=3.0×104 MPa) 混凝土 C30(f C 钢筋:纵向受力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采用HPB235级钢筋 墙体: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窗:铝合金窗 门:木门

图1 框架的计算单元 2.3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本结构是三维空间的。但由于建筑结构的质量、刚度都比较均匀,故选用一榀框架进 行计算与配筋,其余框架可参照此框架进行配筋。现以⑦轴线为例进行计算。 2.3.1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梁:/6900/8~6900/12900~600,h l ==mm 取梁尺寸:h =600mm , b =h/2=300mm. 框架柱:建筑总高度按18.60m 算,小于30m 的现浇框架结构,设防烈度7度近震,查抗震设计规,该框架为三级抗震,最大轴压比[]0.9μ=。假定采用C30混凝土,查得 2/3.14mm N f c =,假定每平方米荷载为14kN/m 2,则柱子最大轴压力 N=1.25×14×7.2×4.2×5=2646kN. 则柱子轴压比 即 []22646000205594.414.30.9 c N bh mm f μ≥==? 取柱子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即b=h ≥453.4mm 。 为了简化施工,各柱截面从底层到顶层不改变,即取柱子尺寸为500mm×500mm。 2.3.2确定框架计算简图(KJ-7)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图1-1所示。假定框架柱嵌固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截面尺寸都不变,故梁跨取柱截面形心线间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室外高差为0.45m ,基础顶面至室外地坪取为0.5m ,故底层柱高取3.6m+0.45+0.5m =4.55m ,其余各层柱高均为3.6m 。由此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2.3.3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混凝土C30,272430/kN 100.3/100.3m mm N E C ?=?= ,现浇框架结构梁惯性矩 中框架梁02I I =,线刚度l EI i /= 左跨梁:i 左跨梁/EI l =73413.01020.30(0.6)/6 5.41012 kN m =?????=??

城市地下空间

简述土木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联系 大二上学期我有幸选修选到了城市地下空间这门课程,主讲的是一位业务繁忙的教授(猜测),但是他讲的每一节课都是十分生动的, 也主动让我们结合实际环境去认识城市地下空间。比如前几个星期布置的课外作业就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何为城市地下空间。 那么何为城市地下空间?首先当仁不让的是地铁!现如今虽然中央叫停了几个市的地铁修建,但是修建地铁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弱。第二是地下商业街,它都有一个入口设计,消除了地下空间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第三,地下停车场。随着地上空间的开发完全,将停车场移动到地下就很好的解决了土地紧张的问题。第四,地下公路、地下隧道、海底隧道。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架起了地域的联系。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地下空间,当然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如:军事基地、用于储存石油、食物的地下超大洞室等等。所有的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城市地下空间。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根据我国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资源少。人口密集度大,形成地表空间有限问题。在这些有限条件下,就造成我们得向地下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现代,人口向城市集中,使城市人口密集、城市功能恶化,为了保持功能及交通所需的空间,各国除了利用综合的政治、经济措施外,也开启求助于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就培养出了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

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械基础及工程机械、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的人才同时也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超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有了他们才使得我们的城市地下空间有了保障。再来看一下土木工程专业。它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可以发现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包含了地下建筑这一领域,就让我们来看下它,他们有何不同。 土木工程涵盖的个个方面十分广泛,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了不同种类的工程需要不同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一诞生了土木工程中的各个方向。在大的土木工程方向中又可以将城市地下空间设置为一个与路桥、房屋建筑等相提并论的方向。但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既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又是多个学科的结合点,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特征。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注重地面建筑、桥梁、交通、岩土等工程,没有真正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为主轴的系统的专业建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地下建筑学、地下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力学、岩土力学、环境科学、地下通风以及其它相关的市政工程如城市交通等多领域、多学科。现有的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以及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没有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全面和系统的教育,缺乏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和从事城市地下空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念发展前景

地下工程导论报告 姓名:马敏超学号:*** 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而21世纪应该是地下洞室开发利用的世纪。 在当今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 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这决非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它如晨钟暮鼓,告诫人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对策 “可持续发展”被作为国策提出来了,摆在每个学科、每个产业的面前,土木工程界也应顺潮流而检讨自己。大量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每天都看到大片良田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并且无法再生,居住、交通、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把地面活土多留点给农业和环境,使地下空间成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舒适的第二个空间,是土木建筑工作者的紧迫课题。国际上已提出把“廿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但由于技术立法不够,在这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花费了许多不该花的工程费。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致命的瓶颈,人们在拥堵中等待、愤怒、绝望,也开始因为渴望速度而寻找方向。当一个名字叫地铁的尤物可以让交通烦恼消却、速度诱惑满足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爱上了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地铁建设之旅。地铁的另类空间激发着人们的国际化大都会想象力和商业想象力,地铁天文数字般的投资令城市人痛并快乐着,地铁承载着所有都市人内心的柔软和抒情,令那些对城市失望的人可能重新爱上城市。 1、概述 城市地下工程师从事研究和建造城市各种地下工程规划、勘察、施工和维护的一门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分支。 城市地下工程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及各种穿越障碍的地下通道;工业与民用方面的各种地下制作车间、电站、各种车房及商店;人防市政地下工程,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等方面的联合体育建筑等。 城市地下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应反映出各个不同年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与水平。

实验楼设计任务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题:某学院现代教育中心实验楼 一、目的与要求 1.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独立解决有关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并能表现出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设计、绘图、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本次设计。在指导教师讲课辅导、答疑以后,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完成设计初步方案,交指导教师修改后,学生对设计方案定稿后,再进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 二、建筑面积:4000~50002m 三、工程概况: 某学院拟在学校内建造一幢现代教育中心实验楼,建筑层数在六层左右,采用框架结构,建筑体型组合可为单一型或组合型(可根据各部分功能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室外有停车场及绿化布置。用地范围内地表基本平坦,基地东、西、南三侧均有校园现状道路。其中东、西侧为校园主干道,南侧为一次要干道。基地南侧为已建教学楼,北侧为学校生态园,环境颇佳。 四、建筑组成及面积分配(面积上下浮动在10%以内) 1.门厅:1502m (1)门厅:1202m (2)门卫:152m (3)值班室:152m 2.计算机专业实验室:12452m (1)软件实验室:2552m ①汇编语言室:452m ②数据库原理实验室:452m ③软件工程实验室:452m ④操作系统实验室:452m ⑤程序设计实验室:452m ⑥储备室:302m (2)系统实验室:3902m ①编译原理实验:452m ×2 ②数据结构实验室:452m ×2 ③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室:452m ×2 ④汇编语言实验室:452m ×2 ⑤储备室:302m (3)数字逻辑实验室:2702m ①数字逻辑实验室:1202m ②模拟电路实验室:1202m ③储备室:302 m (4)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1202m ①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452m ②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实验室:452m ③储备室:302m (5)网络技术实验室:2102m ① 网络技术:902m ②通讯原理:902m ③储备室:302m 3.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室:5102 m ①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室:902m ×5 ②储备室:302m ×2 4.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13352m

教学楼实验楼建筑设计

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 优美的校园空间应该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物质空间,尊重校园规方。艺术设计可以是大众的,也可以为少数人,它在服务对象上 比较灵活。特别是公共建筑,其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或环境,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本文主要对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全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abstract: beautiful campus space should be a complete and unified physical space, respect for the campus party rules. art design can be popular, can also for a few, it in the service target is more agile. especially the public building, its essence is for others to create a kind of study, the life, the work mode or the environment, is for most people the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ole process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熟悉设计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

第4章 建筑的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9)

第4章建筑的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课时安排】 【掌握内容】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及构图规律如:比例、尺度、均衡、韵侓等方法,掌握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构图规律、建筑美学、体形组合及立面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 1. 熟悉结构材料、构造、施工方法; 2. 了解建筑功能、建筑类型特征、建筑美学、体形组合及立面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本章提要 本章通过对影响建筑体型的立面设计的各种因素,以及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进行总结,论述了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建筑立面设计等方面的的处理方式。 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一、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具有不同的内部空间组合特点,房屋的外部形象也应相应地表现出这些建筑类型的特征。 商店:重流通,敞橱窗,显入口,接近人流 剧院:疏散广场,舞台箱高耸,观众厅封闭,休息厅开敞 教学楼:人多重采光,连续大窗,大开间,入口宽敞 二、反映结构材料与施工技术特点 建筑物内部空间组合和外部体型的构成,只有通过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因此,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 在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材料、结构体系、施工技术的工艺特点所具有的美学表现力,巧妙地与建筑造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材料对建筑体型和立面有一定的影响 如:清水墙、混水墙、玻璃幕墙等不同的建筑外部材料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施工技术对建筑体型和立面的影响 ?滑动模板的施工工艺,由于模板的垂直滑动,要求房屋的体型和立面以采用筒体或竖向线条为主比较合理。 ?大型装配式建筑则使建筑体型和立面更趋简洁、新颖。(大板楼)三、适应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建筑实验楼楼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的建筑法规的健全,对实验楼的规管力度的加大,实验楼的安全性能会得到保证在设计中,认真贯砌“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本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内容。 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设计部分: 1、本设计实验楼位于石嘴山市宁夏理工学院,用地800方米,红线范围为50m ×30m。该地段地势平坦,环境较好,比较适合实验楼功能的充分利用。本实验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卫生间,实验室,大教室,小教室,多媒体教室、更衣室、储藏室等。 本实验楼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满足使用,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适合普通教室之间的分隔,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根据宁夏地区地震情况,在建筑抗震设计方面无需严格要求。 2、墙身做法:墙身采用250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内粉刷为混合沙浆浆底,纸筋抹灰面,厚20mm, 内墙涮两度涂料,外墙贴砖。楼面做法:楼面(大理石楼面),100厚现浇钢筋砼楼板,20厚板底抹灰。屋面做法(上人屋面):见建筑设计部分。门窗做法:塑钢窗和木门。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建筑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 表1 地质资料 岩土名称 土层厚度 (m) 层底高程 (m) 承载力特征 值?aka(Kpa)杂填土0.5 -0.5 90 粘土 1.3 -1.8 280 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为0.30s,勘测时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基本风压: 0 =0.40KN/m2,雪压:0.3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上人屋面活荷为2.0KN/m2,走廊、楼梯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KN/ KN/m2。 二、结构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 1、计算简图的确定 2、结构设计与布置 3、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结构的竖向荷载计算 5、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6、结构内力组合计算 7、结构配筋计算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5-12-08T15:19:33.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罗伟枝 [导读]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结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罗伟枝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42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影响,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元素,各种高楼大厦的问世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但高层建筑在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处理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技术;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前言 得益于结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任务和追求理念就是恰当地使城市空间变成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才能使高层建筑与城市相融合。 1.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严重影响所在城市及街区。由于高层建筑在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对街上的行人、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和街景的本身影响比较大。这些都从属于高层建筑环境关系,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关系,因为这些环境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由于这个层面的关系,规划者可以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才能使高层建筑满足周围的人行道尺度、街道的边沿、现有的土地利用和所在街区的特点。高层建筑的体量和高度对周围的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不以高层建筑是独立还是混入在城市的环境里而改变的,而是以建筑物的体量大小来决定的。高层建筑的尺度和体量不断的增大严重引起了环境的恶化,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罪魁祸首。高层建筑建设在城市环境中,严重阻挡了城市居民生活中所需的日照、光线、和自然通风,也严重影响了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的环境。还有就是大型的建筑项目所需的能耗巨大,具体表现在取暖、空调和照明等的大量供求。这些大量的能量供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受到改变,加剧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和城市的热岛现象。 2.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 2.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不仅对街道空间带来严重的压迫感,还会增加人口的密集度,加大交通通行的压力。这种压迫感使人的主观感觉严重受到影响,为了减缓这种影响,对建设在所有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就要求适当的进行后退处理,然后在推后的建设用地上进行广场建设,利用宽阔的广场视觉空间来缓冲这种空间压迫感;高层建筑造成的人口的密集度也相对比较高,就加大了出入口的人流密度,通过往后推建设广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从对城市街景来看,广场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作用非常大,给公众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大众的娱乐休闲提供场所,这是共享空间带来的好处。在广场的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化,有的设计师会选择下沉式的广场,以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具有独特广场空间造型的13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为例,这种广场的设计理念是以人和环境为设计中心的,在更加突出建筑塔楼形象特征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近而又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下沉式的广场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空间形式比较特别少见,而且又带有丰富情趣。因此,为了减少高层建筑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广场和建筑的一体化。 2.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通过高层建筑来寻找属于城市本身的特色,因为,经济发展决定了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的代表和象征标志,而且还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水平和发展的程度,所以高层建筑的造型选择就要谨慎合理,不能随意。高层建筑在结构形式上有所限制,具体的使用功能也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其在造型上不能有太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追随于建筑结构形式的统一效果,有的高层建筑对结构形式不加的修饰采取直接外露的方式。作为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的塔楼,其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决定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综观国内外众多的高层建筑,发现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特色的外观特征和强大的的识别性,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城市的代表,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存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短缺,可持续性的发展符合和适应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是高层建筑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生态型”建筑的概念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代表作设计——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它在强调体现象征功能和意义的同时,也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是目前世界上首座“生态型”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形式是建筑平面采用三角形形式,犹如在三叶花瓣中竖起一支花茎:花瓣部分用作办公空间,花茎部分用作中空大厅。中空大厅不仅有自然通风的效果,还丰富了建筑内部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的代表作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这种设计充分利用空中开放的空间来连通建筑的内外,体现了“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并引入了许多的植物,例如底部斜坡的绿化和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对调节气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大大的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使室内外空间的衔接和过渡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深化了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当前对高层建筑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这也是建筑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的次主体部分一裙房结构,对整个城市的影响虽然比较小,但是在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的空间创造方面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高层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与其上部立面有所不同,其设计是需要细致体贴的,这样才可以使下部的空间变化丰富多彩,避免了出现苍白的感觉。 2.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中的塔楼部分变化不会过大,但是可以通过巧妙的处理底层部分以达到丰富空间形式的作用。一般的手法有入口缩进法和底层架空法。作为现代建筑的特征的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把城市的广场、建筑和道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公共的、通透的开放式的空间,提供一个小憩之地给市民使用;还可以起到改善人流和视觉压迫的情况,通过连接主要的几个公共场所来达到加大城市空间的层次感。如果高层建筑是靠近城市道路的布置那么就可以采用入口空间凹入法,这样就可以避免主体要被迫后退的建筑设计了(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地面积的使用率,缓解入口空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规划设计 一、课程设计得内容 通过对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得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得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解决在地下空间规划中遇到得实际问题。要求在老师指导下,结合相应得课本及相关资料,遵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与规定,按进度独立完成规划设计,并绘制出相应得平面图。 具体内容包括:进行地下停车场得平面布置,坡度设计,并画出相应得平面图,剖面图;地下街得平面布置,绘制地下街平面布置图;并配有相应得文字说明。 二、课程设计得要求与数据 (一)课程设计要求 (1)任务书要求 课程设计资料包括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相应图纸。 查阅图书资料,学习新得知识与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在老师得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培养独立思考得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对所指定得规划区域进行有关调查,熟悉并了解该地区得地面空间构成情况,分析城市功能与居民生活质量所需要得地下空间数量,并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地下空间特性与地下空间资源特点等因素,规划地铁车站区域地下空间得城市职能、内部构成与外在形态,绘制地下空间规划图;然后根据规划初步结果进行安全防灾减灾设计与工程量估算,给出有关规划结果与评价指标值。 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得专项空间规划设计说明书,其中要清楚得显示本次调查分析、规划决策得全过程以及定性、定量计算分析得结果,并附有区域地下空间分层规划图与地面红线图,与地下空间资源红线图。提交得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数据齐全、计算正确、图文并茂;规划图要求图面整洁、尺寸齐全、表达规范。 注意培养自己对现场调查能力。在调查过程中,应针对所考查得问题,选择合适得调查方法与合适得数据处理方法。课程设计得基础资料都要来自指定区域得调查与文献检索。 (2)课程设计数据 1、题目:设计单建式地下停车场(地下二层)与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相结合得两层地下建筑。 2、设计内容

实验楼设计说明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实验楼景观工程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景观工程位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实验楼内,总用地面积____平方米,实际用地面积____平方米,建筑围合布局,景观用地处于建筑中心,比较有利突出景观的视觉效果,在此基础上景观规划设计力图创造一个功能相对完善,交流线合理,景观效果突出的景观环境。 二.景观工程概况 1.有限的空间范围创造层次丰富,和谐生动,温馨自然的现代园林景观 2.景观用地以环绕的形式中心布局,充分利用建筑布局的特点,景观布局形成以主入口——中心喷泉——休闲.娱乐场所——现代园林景观轴线系统。 3.化零为整,加强各景观要素的联系性和整个建筑景观的整体性,提高景观和设施的共享率,充分展现其整体功能性。 4 .植物景观的搭配和氛围的营造以突出建筑的形体的前提下与其达到高度融合,形成围合感和平面感,并兼顾宽敞的空间视线通透性。 三.景观设计原则与要求 1.以该建筑群整体景观规划方案为基础,结合学校文化与要求与景观专业技术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1).景观用地充分考虑其场地是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视为景观重点规划区域,应该在主要视点和景点的连接上精心设计,代以简洁和谐整体效果。 (2).整个设计以中心喷泉为主要景观视点,充分体现学习休闲娱乐场所氛围 (5).设置景观照明。 (6).景观设计要求高雅,具有持续的审美效果。 (7).细节设计强调高度人性化.安全.维护保养方便.经久耐用; (8).绿化配置上要做到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随季节变化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四季有花赏并兼顾良好的嗅觉和愉悦; 四.景观方案设计内容 1.设计思路 (1).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与现在景观元素的完美结合,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景观环境,融“自然.优美.休闲”为一体。 (2).按照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需要合理配置景观的功能性,力求满足人本要求,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 (3).景观内四季有花鲜艳,温馨生动,与建筑体成为大自然的一体。 2.设计原则 (1).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老师,艺术,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景观规划的功能不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景观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他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合同学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2).部分采用高达乔木,达到立地成景,使园林景观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探讨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探讨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建筑这一领域,设计者正不断创新设计风格,同时有效结合城市空间进行设计,展现其建筑的独特魅力,才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标签:建筑设计;城市空间 1、城市空间概述 城市空间中各种学说的定义不同,根据规划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来看,对于城市空间主要是一种能够提供活动进行的结构和空间,这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空间所具备独特性质不仅与其物理和平面位置有关系,同时对于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类有着直接联系,同时城市以及物理空间也包括对于社会以及心理上的活动范围,而空间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同时整个形成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城市空间中与建筑设计有着直接联系,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具备着长久性和宏观上的决定性作用,而建筑设计内容是一项更加具体工作,城市空间主要是外部以及内部空间共同组成,城市空間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同时对于相关设计人员也是创造力发挥的战场。 2、建筑设计和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也不断地增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从许多方面反映出了我国现代多种新技术及观念的进步。建筑是组成我国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城市空间则是城市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城市空间是指包括城市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地、公共设施等实物及其周围的三维立体空间,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周围的、能够看到或感觉到的空间,虽然这些空间描述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它们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享受。观察成功的建筑案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优秀的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优秀的城市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并不是独立到城市空间进行奢华建设,而是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顾及到人情关系,能够和城市和谐空间相呼应。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设计师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公民,力求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建筑环境。而且相关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条文和规范,强制地要求了建筑设计必须和城市环境相协调,营造舒适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只有将建筑和城市发展相协调起来,才能营造出美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才能发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大作用。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 3.1空间要点

建筑形体常见的表达方法

情景8 建筑形体常见的表达方法 下一任务任务一视图表达方法的应用 用正投影法将机件形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其目的是用于表达形体的可见部分。 8.1.1 基本视图 按照我国的制图标准,房屋建筑的视图,应按正投影法并用第一角画法绘制。物体在正立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和侧立投影面(W)上的视图分别称为: 正立面图—由前向后作投影所得的视图,也简称正面图; 平面图—由上向下作投影所得的视图; 左侧立面图—由左向右作投影所得的视图,也简称侧面图。 在原有三个投影面V、H、W的对面再增设三个分别与它们平行的投影面V1、H1、W1,可得到一六面投影体系,这样地六个面称为基本投影面。物体在V1、H1、W1面上的视图分别称为: 右侧立面图—由右向左作投影所得的视图; 底面图—由下向上作投影所得的视图; 背立面图—由后向前作投影所得的视图。 以上六个视图称为六面基本视图。六个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8.1所示。如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制若干个视图时,各视图的位置宜按图8.2的顺序进行配置。 工程上有时也称以上六个基本视图为正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画图时,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选用其中必要的几个基本视图。每个视图一般均应标注图名,图名宜标注在视图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用粗实线绘一条横线,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如图8.2所示。

本章导航: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 上一任务下一任务任务二剖面图表达方法的应用 在工程图中,物体上可见的轮廓线用实线表示,不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当物体的内部构造复杂时,投影图中就会出现很多虚线,因而使图面虚实线交错,混淆不清,给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均带来不便,也容易产生差错。此外,工程上还常要求表示出建筑构件的某一部分形状及所用建筑材料。为了解决以土问题,可以假想地将物体剖开,让它的内部构造显露出来,使物体的不可见部分变成可见部分,从而可以用实线表示其内部形状和构造。 8.2.1 剖面图的形成 用假象剖切面剖开形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剖视图。其目的是用于表达形体的内部结构。 如图8.6a为一台阶的三视图。左视图中,由于踏步被侧挡板遮住而不可见,所以在左侧立面图中画成虚线。现假想用一侧平面P作为剖切平面,把台阶沿着踏步剖开,图8.6b所示,再移去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那部分台阶,然后作出台阶剩下部分的投影,则得到如图8.6c中所示的Ⅰ-Ⅰ剖面图。

某地产公司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

万科地下空间设计的18个关键(控成本妙招) 地下空间由于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存在失误,返工量和更改难度均较大,所造成的无效成本数额也巨大,因此,在设计阶段做好地下空间的经济性控制就非常关键了。 一、指标设定 1.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机动车车户比 分别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 理技术规定》所规定的不同方法计算:既定项目方案设计的总车位数,可得出两 个结论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按较低数据结论跟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总 量上对车位加以控制。 2.非机动车停放数量 控制点:非机动车车户比数。 按《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计算既定项目所需非机动车 位数,再按1.5m2/车位核定总的非机动车停车面积。 3.人防建设面积 控制点:计算规则。 (1)谨慎对待地上面积统计,9层以下建筑控制基础埋深尽量小于3米,以此 控制应建人防的总量。 (2)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减少人防总量,如:应该将高层和多层裙房分开计算。 (3)在设计人防部分时,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多算已建的人防面积。 二、开发决策 步骤一:在既定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设置地下空间 4.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1)尽可能多的利用地面及架空层公共停车; (2)尽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减少除停车以外的地面占地,以扩大地面停车的面积: a.准确计算绿地率; b.减少集中硬景面积; c.避免8m宽以内的绿地; d.设计中尽量将人行道计入绿化面积内; e.按最小值设定道路宽度; f.尽可能在双车道边设置停车位; g.需增加道路宽度时,可仅在停车位区域增加,以减少道路面积。 (3)还可以在地面上采用双层机械停车架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解决车位数量。 5.地下非机动车停车数量 控制点:地面停车率、绿地率、道路。 尽可能利用地上停放,如:不计容的架空层,可不计面积的自行车棚架等。 步骤二:考虑采用经济性最好的地下空间 在既定地下空间量的情况下,在已经得出必须要放在地下空间中总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利用结构专业本身已经产生的地下空间,在利用完已有的地下空间的前提下再考虑采用经济性(结构、水、电、暖专业的角度)最好的地下空间。 6.住宅地下室空间的利用 (1)地上建筑层数

高级中学综合实验楼建筑结构设计

高级中学综合实验楼建筑结构设计 1.1混凝土结构设计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仍是我国主要应用的结构,因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应尽量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在截面含钢量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减小钢筋的直径,增加钢筋的数量,以增加结构的抗裂度;对重要部位的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不产生裂缝或尽量减小最大裂缝宽度;对主要承受拉力的结构、有严格抗裂性要求的结构或承受多次重复荷载的结构,最好采用碎石混凝土,以增加骨料和水泥胶砂的结合面,增加内部密实度,减小孔隙率。 裂缝成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干缩裂缝,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有: (1)、严格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尽量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差,当建筑物地基较差或不均匀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2)、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3)、在墙体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也易设置竖向控制缝或采取其他的防裂缝措施; (4)、加强设置钢筋水泥圈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5)、严格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 (6)、提高屋面板的整体性: (7)、屋面“挑檐”为外露结构,应适当增加“挑檐”纵向配筋并增设“变形缝”或“后浇带”,以减少收缩; (8)、重视屋面保温隔热层,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应设置分隔缝。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应从设计和施工组织阶段提早采取措施来加以预防。 1.2抗震概念设计 震害调查及历次大地震表明,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相当严重。很多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由于底层框架柱的破坏,上面几层就地坍塌,房屋全部破坏。造成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上刚下柔”。其破坏程度表现为底层重、上层轻,底层构件按梁、柱、墙、依次加重。 1.2.1破坏类型 (1)、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破坏。 (2)、结构丧失整体稳定而造成破坏。 (3)、地基失稳而引起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