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导游词推荐

武汉导游词推荐

篇一:武汉导游导游词

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导游辞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大家此次武汉之行的导游员**,俗话说的好,相逢就是缘分,能和大家相逢在这里并将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

大家肯定听过:大武汉、江城武汉、火炉武汉、武汉三镇这些说法,大家肯定知道知音的故事,黄鹤楼的故事,大家肯定也听过“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话,今天我就从这些大家听过的说法入手给大家讲讲武汉,讲讲武汉人。况且当时国库空虚,人才匮乏,资源短缺,伟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变成现实,抱憾而去,其后的国民党政府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望江兴叹。

篇三:武汉概况详细讲解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朋友,欢迎来到大武汉。大家初来乍到,有的朋友来过很多次武汉,也有的朋友第一次来。(大笑)小郭真是想不通,难道我们湖北人就只给了大家这个印象吗?不客气的来说,历史上孔子的老师,大思想家老子是湖北人,中国鼎鼎有名的的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是湖北人,四大美人之一出塞和亲的王昭君是湖北人,三国里面最聪明的一个,谁?诸葛亮,他还是湖北人。”。!

(进市区—常青路—青年路—武胜路—汉正街—江汉一桥—古琴台—龟山—大桥—黄鹤楼-阅马场-武珞路)(武商量贩)

现在车子经过的地方有个大型超市,武商量贩,是武汉数一数二的连锁超市,但是我不推荐大家去。我当时一听就懵了,这是消费欺诈啊,得马上报警,就问他们在哪里买东西遇到坏人了?他们一指这个大牌子,你看你看,武商量贩,贩就是卖东西嘛,这个我们懂,前面几个字。(活跃气氛)(航空路立交)

现在车子所走的这个立交桥叫做航空路立交,为三层立交桥,第一层为原地面,第二层为圆盘环岛,第三层为解放大道直通高架桥。我姐姐上个礼拜来这进货还被掏了包,千真万确,七千块说没就没了!再说了,这里的老板看到拿个手提包的外地客那可是懒得理你的,人家是搞批发的,做的是几十万的大单子,零零散散的客人不会招呼你,大家没事就不要来这里出没了,免得吃了亏跟老婆没有办法交代,交作业,跪搓板不说,回去还要跟别人讲“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影响了咱们湖北人名声。

诗的意思是说,要结交一个一般的朋友很容易,但要找一个肝胆相照的知己实在是太难了。您的四个手指并拢代表长江,手指的方向就是长江的上游重庆,那么大拇指就是汉江了。

非常欢迎来到我的家乡、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您的导游XXX,我身边开车的师傅姓X,您本次的武汉之旅就由我和X师傅共同提供服务。

美丽的风景总是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而旅游不仅仅是舒心畅意的游玩,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良好修养的过程,自然的美景、和您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环境,一起才是真正的美。武汉是全国森林城市、又被称为“江城”和“百湖之市”,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同时也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希望武汉的美景供您欣赏,而您文明旅游的美德也能更好的展示武汉旅游的风采。

武汉地处中国的中部,位于富庶的江汉平原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武汉市常住总人口为1022万人,辖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

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它中下游最长的支流汉江在武汉浩浩然汇成一派,两江交汇,将武汉分割成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武昌位于长江以南,汉口位于长江以北,而汉阳则位于长江以北与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区。“一勺舀起两江水,一杯清茶三镇香”形容的就是我们武汉市独特的地理格局。两江交汇所形成的三镇鼎立之势,使得人们习惯性的将武汉称为“武汉三镇”。但是现在,如果您打开武汉市的地图,

会发现已经找不到“汉口”这个地名,那是因为武汉现辖十三个行政区、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

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工业区。十三个行政区中,七个中心城区六个远城区,保留了武昌、汉阳的名字,但将汉口分为江岸、硚口和江汉三个中心城区了。

武汉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78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盘龙城商朝遗址、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中共“八七会议”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等11处。黄鹤楼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入选国家首批“5A”级景区(点),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景区入选国家“4A”级景区(点)。此外,以木兰天池、木兰山、木兰草原等为代表的、传承着“忠、孝、勇、节”“木兰精神”的“木兰八景”,也正申报5A级风景区,那里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武汉“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筹)以正式挂牌,景点包括江滩、科技馆、晴川阁、龙王庙、武汉关博物馆,并结合两江游船打造“水陆一体化”旅游线路,而且还将利用激光秀、光影秀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主题亮化景观,它将成为国内最大城市景区、首个以长江游览为主题

的景区。

武汉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在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打破了历史学家“商文化不出黄河流域”的说法。自汉开始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江的汉水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

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元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

应该说武汉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明清时期,汉口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可以说是全国经济中心之一。而19世纪中后期,汉口开埠通商,张之洞督鄂,建工厂、修铁路、办新学,“汉阳造”全国闻名,使武汉成为我国近现代工商业文明发祥地和

工商业重镇。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特别重视武汉,寄望武汉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建成“东方芝加哥”。大武汉的美名由此而来。辛亥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举世瞩目,奠定了武汉在全国“敢为天下先”的历史地位。大革命时期,武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大武汉”的呼声响彻全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陈谭秋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成立、1927年中共“五大”、“八七”会议的召开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中国革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批重大项目布局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初,武汉经济总量、工业净产值居全国大城市第4,虽不及北京、上海、天津,但可与重庆、广州比肩。武汉是全国首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城市,屡开全国风气之先,当时的武汉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那么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重点为各位介绍一下。

一、“江汉朝宗”之地

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曾到武汉,引汉水(即汉江)入长江。现在汉阳龟山东麓长江大桥下原有临江石矶,据说就

是大禹疏导汉水入江之处,故名为禹功矶。武汉也因此一直是人们祭祀大禹的重要之地。“江汉朝宗”出自《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即江汉汇流,朝宗归海,犹如各路诸侯去朝见天子一样。书中充满着浓厚的神话色彩,把“江”和“汉”分别描写成两位“水神”,描述他们一见如故,情趣志向相投,于是便共同商议下一步之去向。他们均久仰胸襟宽广的东海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雅量,于是便义无反顾地携手投奔了东海神……

《禹贡》的丰富想象,既给后人以诸多启迪,也使武汉自此成为“江汉朝宗之地”。在最早最完整记载了古代中国治国典制的《周礼》中即有对“朝宗”的解释:“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由此可见,“江汉朝宗”在深层次承载着先祖圣贤为国家治理和发展做宏远规划的一片苦心,标志着古代中国人对一种相对成熟的政治形态与文明秩序的想象和期待,寓意深远,更蕴含着一种向往美好、企盼和谐的深刻人文内涵。

龟蛇二山两山对峙、长江汉水两江交融,可见武汉这座城市的和谐;而江汉朝宗的雄浑壮丽,既形象地概括了武汉的独特的地理格局和在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地位,又隐喻了我们武汉人魂萦梦绕的复兴“大武汉”之梦。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涉及长

江沿线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超过全国40%区域的经济战略,正式提出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4年10月18日《首届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武汉隆重召开,她象征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在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中,多项重要表述均与武汉发展直接相关。如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加快江汉运河、汉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等。

其实在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考察了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时,就曾经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并对武汉的发展寄予厚望。

一个伟大的长江梦、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已践行!武汉,也希望能真正抓住借势复兴、再造长江奇迹实现复兴“大武汉”的梦想。

二、知音故里

相信大家都听过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吧,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

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抱起七弦古琴,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