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答案

乙型肝炎 答案
乙型肝炎 答案

乙型肝炎答案

肝炎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七家病毒性肝炎知识培训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 1、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上分期、期、期、期。总病程约2~4个月。 2、肝炎、肝炎一般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感染,传播途径以传播为主,呈自愈性。而肝炎、肝炎主要经传播,可转为慢性,难以治愈。慢性肝炎可造成肝脏的长期破坏,肝实质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多,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还可导致肝细胞癌变,发生肝细胞癌。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甲型肝炎病毒具有以下哪项特点() 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 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 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 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 E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2.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抗HBe B抗HBs C 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 E抗HBc 3.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4.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可测() A 抗-前S2抗体 B HBsAg C HBV-DNA D 抗-HBe E 抗-HBcIgG 5.(多选)哪几种病毒经血液传播可引起病毒性肝炎?() 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

6.血清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哪项最为敏感和有意义() A AST B ALT C AKP Dγˉ谷氨酰转肽酶 E乳酸脱氢酶 7.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黄疸加深B肾功能障碍 C出血倾向明显D腹水出现 E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 8.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登记表何时上交疾控中心() A不上报B第一针接种后 C第二针接种后D第三针接种后 E母亲HBsAg阳性时 9.乙型肝炎两次复访时间分别为() A距首次访视一周后;距首次访视三月后 B距首次访视一周后;距首次访视半年后 C距首次访视二周后;距首次访视三月后 D距首次访视二周后;距首次访视半年后 E 距首次访视三周后;距首次访视一年后 10. 其他肝炎(除外乙肝)第一次复访时间为() A距首次访视一周后B距首次访视二周后 C距首次访视三周后D距首次访视一月后 E 距首次访视二月后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20分) 1、常见的几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 2、如何有效的预防肝炎的传播?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 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的目的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的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和避孕;指导人工喂养的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和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的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受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是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的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和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个龄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八期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2014年7月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韩家跃时间:2014年7月26日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

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以下资料由乙肝医院https://www.360docs.net/doc/8d13214435.html,提供,仅供参考!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大多数患上乙肝的患者都希望多多了解其传染及治疗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患者想要更清楚的了解乙肝,甚至是乙肝病毒。那么对于患者咨询的“乙肝病毒的心态、结构是怎样的?”问题,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专家作出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最基本的了解做好病情的有效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乙肝病毒的形态: 乙型肝炎病原是一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它与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和鸭肝炎病毒同属嗜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族。这类病毒具有感染的种族特异性,彼此不发生交叉感染。如乙肝病毒只对人、猩猩及恒河猴有易感性,能在猩猩体内传代,各种组织培养尚未成功。鸭肝炎病毒只能感染鸭,对人及其它动物无传染性。并且要知道的是,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该病毒有3种不同形态,主要如下: 1.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平均直径为22 纳米(nm )。 2.管形颗粒(或丝状、柱状颗粒):其长度与形态不一,直径与小球形颗粒相同,长度为100~1000 纳米(nm )。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与HBV包膜有相同的脂蛋白(即HBsAg)组成,不含核酸。 3.大球形颗粒:即丹氏(Dane )颗粒或称完整的乙肝病毒,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42 纳米。分为外壳与核心两部分,脂蛋白外壳厚7nm,用去污剂将外膜剥脱后暴露核心。核心为o 面体的对称结构,符合病毒构型,核心直径为28nm,核壳厚2nm。内含核心蛋白(HBcAg)、部分环状双链HBV-DNA和HBV-DNA多聚酶。 所以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乙肝病毒为双层结构,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由7 纳米外膜和27 纳米的内核组成。不管是小球形、管形、丹氏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组成,不含核酸。丹氏颗粒外层为表面抗原衣膜,内直径为27 纳米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核心,呈均一的20 面体,被称谓独特的乙肝核心抗原(HBcAg )。从中可分离出核酸,即病毒的基因组成。并且在感染者的血清中,3 种形态的颗粒数量相当悬殊口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为3.35 x 1013个/毫升;管形颗粒的数量与表面抗原差不多;而丹氏颗粒多为每毫升103~9

乙肝卡介苗试题

乙肝卡介苗试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乙肝卡介苗培训试题 1、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者,≧(c )岁人群不再接种卡介苗 A、1 B、3 C、4 D、6 2、有关接种乙肝疫苗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0~15° B、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5~30° C、皮下注射,进针角度30~40° D、持毛笔式,进针角度90° 3、有关接种卡介苗进针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10~15° B、15~30° C、30~40° D、60~90° 4、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a ) A、对 B、错 5、新生儿乙肝疫苗国家免疫程序( a ) A、按0、1、6月接种3剂 B、1年内接种3剂 C、5年内加强1剂 D、1年内接种4剂 6、接种疫苗后,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a ) A.对 B.错 7、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强调24小时内及时接种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哪一个环节( b ) A、宫内传播 B.产程传播 C、分娩后新生儿与母亲的生活接触传播 D、宫内传播和产程传播 E、以上三个环节均可 8、产科机构出生的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体重满( d )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A、1800g B、2000g C、2200g D、2500g 9、有以下哪几种情况时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e ) A、新生儿严重脏器畸形 B、新生儿窒息 C、母亲阳性的新生儿体重低于2000克 D、Apgar评分<7分 E、以上都对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 A、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2次,间隔6小时 B、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1次 C、冰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D、冰箱内储存的疫苗应与箱壁间留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11、卡介苗疫苗接种剂量为( a ) A、0.1ml B、0.2 ml C、0.01 ml D、0.05 ml 12、( b )传播是乙肝最主要感染方式之一: A、胎儿期 B、围产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13、卡介苗的接种途径是 ( c ):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口服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韩家跃时间:2015年7月19日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 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乙肝诊断报告和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乙肝诊断报告和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 1、乙肝的诊断依据:(1)HBSAg阳性,(2)______阳性,(3)抗HBCZgM阳性,高滴度(≥1:1000),(4)HBV-DNA阳性。 2、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为45-160日,平均_______日) 3、急性乙型肝炎分为(1)_______,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 个月。(2)_________: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4、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_______分为:(1)慢性迁延性肝炎;(2)慢性活动性肝炎。 5、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单 项______升高,体征较少。 6、乙肝有效治疗目标是:(1)抑制病毒____和消除病毒;(2)减轻症状;(3)减轻炎症,改 善肝功能;(4)预防进展为________和肝细胞癌;(5)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7、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包括:(1)抗_____药物(2)_____调节(3)细胞因子(4)抗纤维 化等。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HBV的核酸类型为 A. 单正链RNA B. 单负链RNA C. 双链分节段DNA D. 双链环状DNA E. 双链RNA 2.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 B. 血液、血制品传播 C. 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 直接接触 3.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4. HBsAg在血清中的最主要存在形式是 A. 小球形颗粒 B. 管形颗粒 C. Dane颗粒 D. 免疫球蛋白 E.免疫复合物 5.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血中测出HBsAg B. 血中测出抗-HBs C. 血中测出HBcAg 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E. 血中测出抗-HBe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知识点)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xxxx第(x)期 xxx村卫生室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 通知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 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xxx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组织者: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活动内容: 活动总结评价: 存档资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印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 乙型肝炎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小结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慢乙肝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体征:( ? ) A、肝病面容 B、肝掌 C、蜘蛛痣 D、杵状指 2、慢性肝炎是指肝功能异常多长时间,伴有HBsAg阳性者( ? ) A、4月 B、9月 C、6月 D、1年 3、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B、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中的肝RNA病毒属 C、急性甲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D、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感染治愈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4、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 ) A、HBV B、HAV+HEV C、HAV+HCV D、HCV 5、主要经肠道外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 ) A、HBV B、HAV+HEV C、HAV+HCV D、HBV+HCV+HDV 6、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的是( ? ) A. 抗HBe B. 抗HBcIgM C. HBVDNA D. 抗HBcIgG E. 抗HB 7、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 A、 ALT/AST大于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B、ALT是目前临床上反映肝功能最常用指标 C、酶胆分离现象是指ALT快速下降、胆红素快速上升 D、AST/ALT大于提示肝功能损伤严重 8、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是() A.黄疸型只见于甲型肝炎,无黄疸型只见于乙型肝炎B.急性重症肝炎多在起病后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症状C.淤胆型肝炎病人除显着黄疸外还伴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D.慢性肝炎病人无肝外脏器损伤表现 E.甲型肝炎可发展成慢性,可转变为肝硬化及肝癌 9、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 ) A、HAV B、HBV C、HCV D、 HDV 10、关于乙型肝炎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 A、HBV经煮沸10分钟可被灭活 B、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域 C、乙型肝炎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病人及携带者 D、急性乙肝患者作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意义最大 11、关于戊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抗HEV1gM阳性可确诊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C、戊型肝炎主经血液途径传播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12、关于抗-HBs与抗-HBc,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元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5、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4月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阴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6、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A)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7、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作抗HBc-IgM检测,结果显示阳性1:1000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8、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肝脾肿大、HBsAg阳性,未作抗HBc-IgM检测,患者8月前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阳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D) A、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C、无法做出乙肝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D、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9、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肝脾肿大、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C) A、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C、无法做出乙肝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D、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10、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未作抗HBc-IgM 检测,ALT升高3倍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C )

2012年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水痘病例应隔离至,但不得少于发病后天。 2、流脑病例临床分型为、、。 3、麻疹的潜伏期平均为天。 4、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 5、风疹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和传播,也可经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导致CR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种,分为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应当引导至进行初诊。 8、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可高达40℃以上。 9、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10、医务人员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伤口立即进行处理并向,再由单位向所在地报告。。 11、流感样病例是指腋下体温,伴之一者。 12、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13、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例以,, 为主要特点 15、寄生虫感染的来源有,,。 16、碘缺乏病预防的重点人群有、、

、。 17、布氏杆菌病主要经传染,以、、 为主要表现。 18、霍乱疫情处理的五字原则:。 19、在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诊断后,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20、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 二、选择(15分,每题1分)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第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 第天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4、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 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6、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的指标为 A.血清HBV DNA,HBeAg B.血清抗HBcIgM C.肝内HBcAg D.以上全对 7、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兀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含量成正比关 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F 降到19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日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日性者性

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勺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 44.62 %的 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整理)乙肝病毒DNA概述

乙肝病毒DNA知识概述 乙肝病毒DNA(HBV-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物质和病毒复制的基础(在医学上,病毒的繁殖被称之为“复制”)。病毒的复制是靠DNA的复制来完成的(DNA指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浓度越高,病毒的复制越活跃。乙肝病毒DNA检测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常用手段。一般把数值大于10的3次方为阳性,把3-5次方认为是低量复制,5-7为中等量,大于7次方为大量。乙肝两对半并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毒复制情况,DNA弥补了两对半的不足。不过由于DNA检测技术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一次结果不足以说明问题,遇到阳性,可以换医院再次检查。

HBV-DNA在病毒DNA携带的遗传基因发出的“指示”下,分别复制出新的病毒外壳和DNA核心,随后重新组装,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肝细胞。 乙肝病毒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HBV-DNA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中国及亚太地区乙肝治疗指家均指出: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 复制过程 不同于一个真正的生物体,病毒并不通过生长和分裂等方式繁殖自身,而是像铸造机器零件一样,按照一定的 (乙肝病毒DNA复制过程) 模具拷贝出来的。病毒DNA中包含有一些程序,指导病毒的遗传物质和其它一些结构蛋白组分增殖。另外,病毒

DNA中还包含有一些信息,使得单一组分能够在细胞因子的帮助下,自发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在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没有这两个因素,乙肝病毒就不能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就是乙肝病毒DNA(即HBV-DNA)聚合酶。没有这种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HBV-DNA)是由两条螺旋的DNA 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DNA链就会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HBV-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组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把这种DNA称做共价闭合环状DNA(即cccDNA),可以把它看作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一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DNA 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和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HBV-DNA颗粒。 详细复制过程 复制的第一步:黏附

乙肝卡介苗试题

乙肝卡介苗培训试题 1、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者,≧(c )岁人群不再接种卡介苗 A、1 B、3 C、4 D、6 2、有关接种乙肝疫苗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0~15° B、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5~30° C、皮下注射,进针角度30~40° D、持毛笔式,进针角度90° 3、有关接种卡介苗进针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10~15° B、15~30° C、30~40° D、60~90° 4、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a ) A、对 B、错 5、新生儿乙肝疫苗国家免疫程序( a ) A、按0、1、6月接种3剂 B、1年内接种3剂 C、5年内加强1剂 D、1年内接种4剂 6、接种疫苗后,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a ) A.对 B.错 7、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强调24小时内及时接种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哪一个环节( b ) A、宫内传播 B.产程传播 C、分娩后新生儿与母亲的生活接触传播 D、宫内传播和产程传播 E、以上三个环节均可 8、产科机构出生的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体重满( d )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A、1800g B、2000g C、2200g D、2500g 9、有以下哪几种情况时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e ) A、新生儿严重脏器畸形 B、新生儿窒息 C、母亲阳性的新生儿体重低于2000克 D、Apgar评分<7分 E、以上都对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 A、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2次,间隔6小时 B、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1次 C、冰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D、冰箱内储存的疫苗应与箱壁间留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11、卡介苗疫苗接种剂量为( a ) A、0.1ml B、0.2 ml C、0.01 ml D、0.05 ml 12、( b )传播是乙肝最主要感染方式之一: A、胎儿期 B、围产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13、卡介苗的接种途径是 ( c ):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口服 14、儿童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a ) A、结核病 B、肺炎 C、流感

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乙肝病毒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的乙肝病毒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乙肝病毒染.接吻已经已经表明不会传染 所乙肝病毒并不可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 对付肝炎,预防乃上上策。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治疗的五个错误观点 一、小三阳,可以不治疗 错误。不管是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反之,如果肝功能正常,近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必须要定期复查。 二、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 错误。查乙肝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 超。 三、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 错误。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 四、治愈后检查不需要复查乙肝全套 错误。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五、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管了 错误。在大小三阳中,如果DNA是阳性,肝功能正常,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3-6个月)。 中年人须防肝病上身 目前从临床上观察,有很多的肝病和饮食也密切相关。首先,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其次,经常吃油炸食品也可使肝病特别是肝癌的发生率增加33%。据悉,有些肝病如肝癌,其早期症状就比较隐蔽,只是有全身乏力的感觉,不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病后,就病情凶险,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案例:正值中年,在商界比拼多年,现供职于瑞安某企业的钟先生,由于工作需要,平时应酬较多,生活缺乏规律。近日,由于周身乏力,食欲不好,经诊断不幸患上肝病。 案例分析:既往有肝炎病史或肝功能指标不健康以及酗酒、疲劳、经常吃油炸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最容易患上慢性肝病。另外,工作

传染病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