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ab的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

基于maab的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
基于maab的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分析

利用MATLAB 绘制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作者:张宇涛 张怀超 陈佳伟

一:课设目的和意义

(1)

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

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

比较阻尼比zeta 为不同值时曲线的变化趋势。 (4) 掌握二阶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的一般方法。

二:理论分析

(1)典型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不难求得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特征根方程为222n n s ωζω++=0

方程的特征根: 222n n s ωζω++=0))(()1)(1(212

1=--=++s s s s T s T s 式中, ζ称为阻尼比; n ω称为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一般为固有的)。当ζ为不同值时,所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有不同的形式。

(2)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三种不同情况

a.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ζ>1)

在阻尼比ζ>1的条件下,系统的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极点。

222n n s ωζω++=0))(()1)(1(2121=--=++

s s s s T s T s 式中1T =;)1(1

2--ζζωn =2T )

1(1

2-+ζζωn 。 此时,由于ζ>1,所以1T 和2T 均为实数,2

121T T n =ω。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输入时,系统的输出响应如下:

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可得

b .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ζ=1)

此时闭环系统的极点为n n s s ωζω-=-==21

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1)(t e

t y n t n ωω+-=- c .欠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0<ζ<1)

当0<ζ<1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闭环极点为:

S=n ζω-d j ω±

21ζωω-=n d 求得单位阶跃响应:

Y(s)= )()(s R s G B =()()22221d

n n d n n s s s s ωζωζωωζωζω++-+++- 设2

1sin ,cos ζβζβ-== 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可得其时间响应为

特别地,当ζ=0时,有

这是一条平均值为1的正.余弦形式的等幅振荡。

三:仿真验证

已知二阶系统传递函数

假设n ω=1,我们绘制出当阻尼比ζ分别为0,0.2,0.4,0.6,0.8,1.0,2.0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用MA TLAB 函数实现程序代码如下:

clear

t=0:0.01:10;

zeta=[0,0.2,0.4,0.6,0.8,1.0,2.0];

for i=1:length(zeta)

num=1;

den=[1,2*zeta(i),1];

y(:,i)=step(num,den,t);

end

plot(t,y,t,ones(length(t),1),'k-.')

axis([0 10 0 2.2])

title('Plot of Unit-Step Response Curves with \omega _n=1 and

\zeta=0,0.2,0.4,0.6,0.8,1.0,2.0','Position',[5 2.22],'FontSize',8) xlabel('Time(sec)','Position',[9.8 -0.15],'FontSize',8)

ylabel('Response','Position',[-0.25 1],'FontSize',8)

text(3.5,2.0,'\zeta=0','FontSize',8)

text(3.0,1.77,'0.1','FontSize',8)

text(3.0,1.42,'0.3','FontSize',8)

text(3.0,1.2,'0.5','FontSize',8)

text(3.5,1.08,'0.7','FontSize',8)

text(3.0,0.75,'1','FontSize',8)

text(3.0,0.48,'2','FontSize',8)

运行该程序得到如下图所示:

四:结论与收获

结论:

(1) 当0=ζ时,输出响应为等幅振荡。

(2) 当0<ζ<1时,输出响应为衰减振荡曲线,1)(=∞y ,ζ的变化影响动态性能指标。

随着ζ增大,上升时间增大,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变短,峰值时间变大。

(3) 当ζ>1时,响应是非振荡的,无超调量,该系统不存在稳态误差。

收获:

(1) 应用MATLAB 软件可以绘出响应曲线,进而直观形象地从图像中看出二阶系统的动

态性能指标变化。

(2) 通过对word 的操作可以加深对公式应用的理解,同时对word 公式编辑器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

(3) 锻炼了团队的协作能力,进而能够完成本次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