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4162823.html,

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

作者:路丽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0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63-01

一般来说,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生活的起始阶段。对幼儿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不适应,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情绪问题,造成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种种入园的不适应,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诸多因素,并针对这些不适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入园适应的现状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而在当今,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其次,现在的“工作型”、“享乐型”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幼儿入园的年龄从3周岁变为2周岁,幼儿入园适应也变得愈加困难。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让家长们更加烦心,于是好多家长使尽了一切“战术”:物质引诱、精神恐吓,软硬兼施。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孩子只会大哭大闹,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时过分焦虑,孩子哭了没有?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分离时,父母的难舍难分、担忧的目光传递给了幼儿。在陌生的情景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就导致了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幼儿家长的焦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些幼儿教师对新入园幼儿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声称:“让他哭好了,哭够了就不会再哭了。”所以经常会在幼儿园的角落,看到那些哭得都喘不过气来的新生。但是我园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新生入园适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邀请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等等。我对本幼儿园的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在设计观察记录表、整理观察的基础上,也对案例进行了深入评析,展示了幼儿入园适应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教师采取的对策,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幼儿快乐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与处理

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 一、现象描述 小班新生入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物化环境的改变会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 1.持续型哭闹 轩轩妈妈早上送轩轩来园后即偷偷走掉了。轩轩在发现妈妈离开后立即开始哭闹,要找妈妈。教师百般哄劝均无效。午睡时轩轩在床上哭着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哭,直到晚上妈妈来接才停止哭闹。 2.间歇型哭闹 杰杰来到幼儿园很乖,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午餐时,杰杰突然哭着要妈妈。老师去哄他,杰杰不哭了。到了睡觉的时间,杰杰又坐在自己的床上哭了起来,怎么都不睡觉。老师把他带出来,他不哭了。下午吃点心时,杰杰又看着点心哭着要妈妈。 3.感染型哭闹 晨晨早上来园后很平静地跟妈妈说再见,后来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跟着老师做游戏。旁边的小小一直在哭。一开始晨晨看着小小脸上的神情也变了样。不一会他也张开嘴巴哭着要妈妈了。 4.分离型哭闹

祺祺来到教室后,发现奶奶有要走的趋势,立刻大哭向门口跑去,被老师拦住了。祺祺一直在教室里哭着跳着。这时教师播放了孩子们接触过的亲子音乐,祺祺的哭声也随之变小了。不一会他就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后来一直都没哭。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后存在持续型哭闹、间歇型哭闹、感性型哭闹和分离型哭闹四种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小班新生幼儿的年龄特点 1.心理依恋性较强 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幼儿来园的哭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幼儿与心中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2.情绪化,易受感染 小班幼儿较情绪化,因此其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也特别容易转移。因此一些不哭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哭闹后很快就哭了起来,一些本来哭的幼儿也会因为其他注意力的分散而很快转移注意力,不哭了。 3.自我中心 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中,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即将来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小班的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像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入园分离焦虑。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宝宝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 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表情淡漠。 消除宝宝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宝宝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去参观,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玩耍,对幼儿园有一点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尤其要鼓励孩子去玩一下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如滑梯等。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多和宝宝讲讲幼儿园开心、快乐的事,可以和宝宝子玩“幼儿园”游戏。使宝宝对幼儿园充满向往。 二、积极配合 宝宝入园后,如果哭闹严重,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宝宝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宝宝的生活,培养宝宝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宝宝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宝宝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宝宝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宝宝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宝宝:“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帮助宝宝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宝宝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

幼儿园小班开学通知及入园准备

幼儿园小班开学通知 亲爱的家长,您好! 首先欢迎您的孩子加入XX幼儿园这个有爱的大家庭,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要告诉亲爱的宝贝们,小班于8月24日(星期一)正式开学啦!希望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家园共育,密切合作,共造孩子最美的童年! 宝宝第一次上幼儿园,为了缓解家长们的担心和焦虑,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家长要了解以下相关事项: 1.幼儿初次入园,因环境人员的变化,会产生惧怕心理或种种不适,请家长面对幼儿的哭闹时不要慌张,以免影响幼儿情绪。 2.由于初次过集体生活,孩子会感到紧张疲惫甚至不安,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配合幼儿园调整接送时间。 3.生活要有规律性,早睡早起,保证孩子每天能以饱满愉快的心情入园。 4.提前向老师如实介绍您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健康状况、性格特点,需要帮助的可以与老师商量解决。 幼儿入园准备: 01心理准备 家长要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家长要与孩子谈论与上幼儿园有关的话题,告诉他(她):宝宝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幼儿园有老师、玩具、还有小朋友和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 02生活准备

培养孩子独立吃饭 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吃饭,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会把饭洒得到处都是,成人应该在一旁正面引导。 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 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成人要帮助孩子解除自己大小便的紧张心理。 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建立孩子的午睡习惯午睡 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入园常见问题: 1.我的孩子不会吃饭怎么办? 针对刚入园的孩子,老师会启发引导他自己吃,时不时地喂几口。孩子自己吃饭也是在培养他的小肌肉协调训练及手眼协调训练。另外孩子们在集体环境中会互相影响,会激发孩子自己吃饭的欲望,同时也可激发孩子的食欲。 2.我的孩子不会自己大小便怎么办? 大部分刚入园的孩子不会自主大小便,年龄也都很小,幼儿园有一定的作息时间,对刚来的孩子幼儿园老师会经常提醒,慢慢老师会掌握孩子大小便规律并且会逐渐养成孩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3.宝宝上幼儿园哭怎么办?

毕业论文吴伟丽(幼儿园入园适应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学生姓名:吴伟丽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 指导教师:陈老师 完稿日期: 2016/05/07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2) 正文 (2) 一、新时期下的教学改革 (3) (一)幼儿教育的新师资力量 (3) (二)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创新 (3) 二、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 (4)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使幼儿教育科学化 (4) (二)智力开发背后不可或缺的心灵教育 (5) (三)独立自主的教学能力培养 (7) (四)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反思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

写作提纲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 【关键词】教学改革,智力开发多元化,自主能力培养,心理教学,反思性教学,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化,科学化 【正文】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提高幼儿教师科学教学素质以及培育创新思维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适应方案范本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适应方案范本 一、制定方案的目的 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总会不同程度的缺乏安全感产生分离焦虑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够在这个特殊 的时期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就是帮助他们摆脱焦虑在短时间内适应幼 儿园的生活因此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结合幼儿园的绿色教 育的理念幼儿园精心设计了小班幼儿《新生入园适应方案》 二、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关注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幼儿园与家长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及合作的关系;二是家园合力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幼儿园的信任感及安全感适应方案的实施主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五天的活动目 标层层递进:第一天的活动“走进幼儿园”达成目标:认识幼儿园环境――第二天的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达成目标:认识幼儿园里的人――第三天的活动“大力士爸爸”“我爱彩虹伞”达成目标:感受幼儿园里一起游戏真快乐――第四天的活动“抱抱”要求家长将幼儿交给老师暂时离开班级活动结束时家长在老师创设的“和爸爸妈妈抱一抱”的情境中回到班级达成目标:在一定时间内离开爸爸妈妈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同样很愉快、很幸福――第五天的活动“温暖的家”要求家长完全将孩子交给老师同时邀请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参与到适 应活动中来与弟弟妹妹互动达成目标:幼儿园是个快乐的大家庭我喜欢自己上幼儿园整个五天的适应活动在孩子们与老师和同伴在一起 的幸福体验中告于段落相信这样一个方案的实施一定会帮助孩子尽

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节奏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小伙伴最终愉快的在幼儿园生活 三、方案的具体时间安排及幼儿分组情况 下面请家长记录 适应周时间安排:8月27日―8月31日共计5天 各班级幼儿的安排: 为了便于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交流班级随机将幼儿分成AB 两组 A组活动时间:每天上午8:30――9:30 B组活动时间:每天上午9:30――10:30 幼儿分组的具体名单会在各个园的大门进门处张贴公示家长可以在下午办理入园手续时查阅、确认 四、家长参与活动的注意事项 为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效果幼儿园对家长带幼儿参与活动有一些建议和要求请大家积极配合: 1.请家长按照分组情况分别于每天的8:30、9:30准时到各个园参与活动 2.每天上午到幼儿园时一定按要求在指定的地点做好登记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或者不能按时参加活动一定要提前向班级 老师请假 3.带幼儿参加活动时给幼儿穿轻便的、适合运动的服装鞋子要易于穿脱可以根据天气情况给孩子戴一顶遮阳帽

幼儿教师该如何做好幼儿新生入园工作

幼儿教师该如何做好幼儿新生入园工作 【导读】在开学之际,面对环境变化,幼儿有不同程度的害怕、胆怯、不安、无助、焦虑、哭闹等不良情绪或行为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幼儿此起彼伏的哭闹声,幼儿教师该如何做好幼儿新生入园工作呢? 小班幼儿入园前,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入园后,他们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面孔,生活规律的改变,很多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能像在家里过着无拘无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这些变化,幼儿有不同程度的害怕、胆怯、不安、无助、焦虑、哭闹等不良情绪或行为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幼儿园生活,这对幼儿入园阶段乃至一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开学之际,面对幼儿此起彼伏的哭闹声,幼儿教师该如何做好幼儿新生入园工作呢? 一、期初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不良情绪,做好新生入园安抚工作,是小班幼儿入园以后的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1、活动室的布置以及玩具的投放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明亮耀眼、外形夸张逼真的图案,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树林里的小鸟,天空中的红太阳、河里的小鱼……都是他们喜欢的形象。而这些图案他们虽然知道但只能在小人书或电视上看到。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就将活动室布置好,并注意材料、色彩及图案的选择和搭配,让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就看到一个新鲜而美丽环境,从而萌发上幼儿园的愿望。 再则,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并投放适宜的玩具,比如拖拉玩具、串珠玩具、娃娃家玩具、积木积塑、幼儿自带玩具等。让幼儿愉快的置身于既好玩又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玩具世界中,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认识与交往,分散与排除依恋家长的情绪和行为。继而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与同伴,就不会再因孤单和无助而哭闹了。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但同类玩具的数量要多(自带玩具除外),防止幼儿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更大的纠纷。 2、每天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用微笑面对幼儿 小班的幼儿之所以喜欢小兔子却害怕大灰狼,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小兔子的形象很温驯,而大灰狼的形象很狰狞。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一听到“大灰狼来了”就会本能的叫喊、躲避。试想:孩子们入园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凶巴巴的面孔,相信他们会象讨厌大灰狼一样讨厌老师的,更不要说喜欢幼儿园了。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绪与表情很重要——你的表情是高兴的,孩子们也会因为受到你的感染而开心,而你的笑脸更会让孩子们感到你的友好、善良而愿意和你接近。所以,也许你不漂亮,但你可以用微笑来点缀你的脸庞,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用自信、善意的微笑缩短你和孩子心灵的距离。 3、给幼儿以母亲般的拥抱和亲吻 小班幼儿入园时均只有三周至三周半的年龄。入园前,他们已习惯了在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发嗲等的生活方式。而入园后,这一可靠而又安全的屏障不复存在。所以在幼儿无助或伤心惶恐而闹情绪时,牵牵他们的小手,及时的给孩子们一个热情而母性的拥抱,亲亲他们的小脸蛋,对他说:妈妈是不是这样爱你的啊?老师也象妈妈一样爱你。这种具体而又直观的形体语言不仅能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教师母亲般的关爱,而且能让那些还来不及转变自己的角色的孩子无助的心灵暂时得到安慰,使他们感到即使离开了父母亲的怀抱,他们依然是安全的。从而在心理上对教师建立起一份信任,愿意和教师一起参加教育活动。在某些时候,对于哪些爱哭闹流眼泪的胆怯内向的幼儿来说,这一举措比说一大堆安慰的话更实用。 4、适当的运用注意转移或冷处理的方法 针对小班幼儿的情绪较容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幼儿哭闹不止时,引导幼儿去注意一样新鲜的物品、好玩的玩具或是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你今天的衣服真美,它是什么颜色的呀”,“你看,天线宝宝正在找你做朋友呢”,“呀,这珠珠项链真好玩,我们也来串一条吧”……利用外界刺激转移并中断幼儿依恋家长的心理。而对于个别任性的幼儿,不妨让他呆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且安全的地方,告诉他:大家可爱不喜欢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山西省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王京 关键词:适应行为年龄性别独生子女 1.引言 人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从而也适应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是个体实现良好的自我适应和对环境的适应,这是个体进而改造环境和实现自我的前提。适应行为(adaptive behavior)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即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其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程度的能力。 现在适应问题是广大心理学家极感兴趣且心理学各领域之综合课题。而我们主要针对2——4岁的幼儿。在各个领域内,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主要是在成人和青少年身上进行的,因此,其仅仅揭示了成人和青少年适应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认为,人类个性的形成,幼儿阶段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影响。因此,把研究重点放在幼儿身上有更深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对幼儿入园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是一项很重要且很有必要的工作。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施行,独生子女人口大量增加,在这部分幼儿中,依赖行为和适应性缺乏的倾向日益严重,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的人才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这给我们课题提出了现实问题。即使从近处着眼,2——4岁幼儿在不远的将来,将走上人生独立的第一步—进入小学学习,全面的适应能力考验将迅速降临在他们的身上,因此,了解和研究该阶段幼儿适应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可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实际参数和教育培养目标。基于上述资料,本研究确定了四个目标:第一,探讨幼儿的适应行为由于年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年龄是否直接影响幼儿的适应行为;第二,探讨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第三,儿童是否独生子女与入园适应困难有无直接的关系;第四,影响幼儿适应行为的其他因素。 2.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采用自然观察法,被试按照年龄,班级分为四组,托班,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 考察指标 考察指标主要参考《幼儿园管理》中指定的幼儿入园适应量表。在进行考察时,需要连续每日对被试入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1)幼儿与家长分开时的表现(2)接受劝慰的情况(3)消极情绪持续时间(4)参加活动的情况(5)有无特殊表现 评分:每一项纪录中有三个观察选项,选a为“1”分,选b“2”分,选c”3”分。 被试取样 被试取自长治市某幼儿园幼儿28名,被试情况分布如表一 表一幼儿适应性研究被试情况

幼儿入园不适应症地认识与对策

幼儿入园不适应症的认识与对策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含义 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环境和人际的陌生导致基本需要的暂时性缺失造成的。幼儿从出生伊始其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孩子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第一次离开家,从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面临一种新环境时,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受他们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孩子会出现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和入园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适应困难。 二、入园不适应的行为表现 1、情感不适应。依赖性强,感情上不满足,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情绪不稳 定,在行为上表现则是哭闹或情绪异常。 2、生活不适应。原来会做的,入园后不会做(不会吃饭、不会入厕、不睡觉);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表现为规则意识不足。

3、人际交往不适应。不会与老师、小朋友交流,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这种状况要持续一段时间,有的幼儿需要几天,有的幼儿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来适应。 4、整天哭这常表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 5、一阵一阵地哭这表现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基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 6、.偶尔哭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 7、早晚接送时哭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了,只是早来园、晚离园时会哭。 8、恐惧、紧张、缄默这类幼儿通常表现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9、恋物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反抗。

小班幼儿不适应,常规差,最佳培养方案

小班幼儿不适应、常规差,最佳培养方案在这里! 港口幼儿园——杨翠萍 小班入园不适应怎么办?小班幼儿常规差怎么办?别担心,新生入园问题很普遍,关键在于幼儿园老师要有耐心,要讲究方法,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并逐渐培养日常常规。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小班新生入园寄语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小班新生入园寄语 欢迎您的孩子来到我们中房锦绣小哈佛幼儿园。从此,我们之间将架起一道重 要的桥梁,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我们将付出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为了使您更加 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有以下各项事宜提醒您注意: 一、请您每日在孩子的书包内放套衣服。当孩子出汗或弄脏衣服时可以及时替换,以防感冒。 二、开学时,请家长在孩子床上用品中绣上幼儿姓名,以免弄混或丢失。 三、为了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请不要给孩子带零食来幼儿园,否则会 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对身体不利。 四、如果您的孩子身体不适,有药需要保健教师来喂,您须带上孩子在医院看 病的病例卡,并在药品盒上写明孩子的姓名、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并亲手交 给保健教师,她按时给孩子喂药。 五、如果您的孩子因某种原因不能来园,请您及时向老师请假,以便我们做好 孩子的考勤工作。 六、由于小朋友年龄较小,而且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新的环境中,孩子们哭闹 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请各位家长积极配合班级老师工作,每天送幼儿入 园时不要在幼儿园逗留,请您相信我们,我们会用爱心照顾好每一位孩子。 做好刚入园孩子的准备工作 一、父母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开学之初几天,幼儿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反应,请家长多多以正面的方式介绍幼儿园的长处,别以威胁吓唬的方式劝说幼儿,以免对幼儿园产生不良印象。 、当幼儿不停的哭泣,请尽量安抚他,让他知道您了解他的感受,而不责怪他。不应以食物诱导,不宜吃糖果喝水,防止呛到。 、当您离开时务必和幼儿告别,并温柔坚定的告诉他,放学时准备接他回家,让他有温暖、安全的感觉。 二、接送幼儿时注意事项 、幼儿每天入园时间根据接送卡上时间为准,无特殊情况不提早接回幼儿,以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每天来园必须在校医处进行晨检,并帮助幼儿放好自 己的物品。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 活动目标: 1、知道入园是要和家长在一起,不能随意跑动。 2、能对各种入园过程中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 活动准备: 1、小男孩和成人女性木偶各一个。 2、积木搭起的话题,小皮球一个。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1)教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教师: ①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中蓝衣服小朋友是明明,绿衣服小朋友是冬冬。)

②明明是和爸爸一起来上幼儿园的,你找到明明了吗? ③明明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④明明到班上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⑴教师:上幼儿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别的小 朋友是怎么做的吧! ⑵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入院时偷偷乱跑的不良后果。 ①木偶表演:冬冬上幼儿园啦,今天是他第一天上幼儿园,他早 早的就和妈妈来到了幼儿园。一进大门,冬冬就看见了一座滑梯,他甩开妈妈的手,又蹦又跳的跑过去,玩起了滑梯。冬冬玩累了,发现自己找不到妈妈,着急的直哭。妈妈找到了冬冬,对他说: 上幼儿园的路上要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这样才是妈妈的好宝贝。 ②教师:你们觉得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离开爸爸妈妈可能 会发生什么事?

【小班教案/xiaoban/】⑶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自己随意跑出去的不良后果。 ①木偶表演: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冬冬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再也不敢松开,妈妈把冬冬送进了小一班教室。冬冬看见操场上的皮球,趁着妈妈和老师在谈话,偷偷地跑出教室,在操场上玩起了皮球。冬冬玩累了,发现自己找不到小一班。这么多班级,哪一个才是小一班呢?冬冬着急地哭了起来。老师找到了冬冬,告诉冬冬:到了班上可不能自己跑出去玩,如果想玩,老师会带小朋友们出去玩的。 ②教师:你们觉得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自己随意跑出去会怎样? 3、阅读幼儿用书,对不同的行为进行判断。 ⑴教师: ①请你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28T09:19:52.7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0期供稿作者:◆杨淑琴 [导读] 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主动与孩子交流情感,从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 ◆杨淑琴甘肃省高台县光彩幼儿园734300 摘要: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幼儿都出现了入园不适应现象。本文围绕本人在幼儿园工作时观察到的几个案例出发,以入园不适应的幼儿为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探讨了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 关键词:小班新生入园适应 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1. 不愿入园,情绪不稳 这种情况是由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引起的,环境的突变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有的幼儿不愿出家门,一接近幼儿园就哭闹,紧抓家长的手不放;有的在睡觉、吃饭、游戏、上课时哭闹不止;有的紧紧抓住第一位接待他的教师,老师到哪里他也到哪里,一旦老师离开他的视线范围,他就会哭闹。 2. 行为散漫,生活不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帮着做,有些则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这些孩子到了幼儿园后,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得很差。 3. 任性专横,强占霸道 有的幼儿在家任性惯了,入园后与其他幼儿争抢玩具,稍不如意就厮打别人,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和破坏行为,以自我为中心。 4. 不言不语,单独活动 有的幼儿经常呆坐,不与其他小朋友游戏、说话,老师跟他交流,他也一言不发,像是什么也没听见。集体活动、游戏时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参与,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关心。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封闭。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没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可以长期接触,长期如此,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就会过强。特别是现在不少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把幼儿关在家里,不让他与外界接触,导致幼儿适应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范围变得狭窄,幼儿见到陌生人、到陌生环境就哭。(2)家庭教养方式。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工作比较辛苦,生活压力比较大,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有时候会将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孩子。另外,家庭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幼儿自控能力的形成和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2.幼儿园因素 有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有些非专业的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对幼儿的特殊心理没有充分了解,对社会适应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孩子刚入园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不需要采取专门的措施去应对。 3.个体因素 (1)幼儿自理能力的强弱也是影响其社会适应的原因。有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而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会自己进餐,不会穿脱衣服,大小便还需要老师帮忙。(2)有些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的交往,很少参与集体活动,经常单独活动。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1.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1)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主动与孩子交流情感,从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多与孩子游戏和交流,故意与孩子争抢玩具,帮助孩子积累简单的道理和行为规则。 (2)给孩子提供社会性发展的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关。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时就更易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 (3)家长对孩子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每个初入园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体验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家长的态度要坚决,不要把宝宝的哭闹看得太严重,因为你的犹豫会强化他的哭闹行为。妈妈一定要坚定地对着他说声“再见”,然后毫不迟疑地离开。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只要按时在下班后来接他,他就会知道你会守信,他就不会为你的离去而感到焦虑万分。 2.幼儿园应采取的策略 (1)更新幼儿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以人为本。不同的孩子,适应情况不同,对幼儿的影响也各异,老师要明白关注某些问题的重要性,不能将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停留在口头上。 (2)全面了解幼儿,给幼儿以安全感。教师和幼儿间的良性关系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给幼儿提供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助于转移或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3)采用更多的幼儿入园适应策略。要教给幼儿社会交往的简单技能。对于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好事例,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也可用情景表演的形式重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相信在幼儿园中也会感到愉快和有趣。 总之,解决新入园孩子的入园适应是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要根据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他们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期。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苦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们也常常觉得束手无策。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 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3、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 衣服上。4、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5、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 不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表情淡漠。 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在孩子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带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开学前多带孩子到新幼儿园去参观、玩耍,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不再害怕。多和上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听孩子说幼儿园的事,家长在家中可以和

孩子玩"幼儿园。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二、积极配合 孩子入园后,如果哭闹严重,前几天家长可以多陪孩子一会儿,当他在游戏中玩得高兴时再离去。另外,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以积极的言行影响幼儿 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要不让自己焦躁的心情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因此家长应在自己的言行中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朋友,老师很爱他们”,帮助孩子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家长切记不可当着幼儿说:“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

2021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入园我知道活动目标: 1、知道入园是要和家长在一起,不能随意跑动。 2、能对各种入园过程中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活动准备: 1、小男孩和成人女性木偶各一个。 2、积木搭起的话题,小皮球一个。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 (1)教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教师: ①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中蓝衣服小朋友是明明,绿衣服小朋友是冬冬。)

②明明是和爸爸一起来上幼儿园的,你找到明明了吗? ③明明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④明明到班上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 ⑴教师:上幼儿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 ⑵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入院时偷偷乱跑的不良后果。 ①木偶表演:冬冬上幼儿园啦,今天是他第一天上幼儿园,他早早的就和妈妈来到了幼儿园。一进大门,冬冬就看见了一座滑梯,他甩开妈妈的手,又蹦又跳的跑过去,玩起了滑梯。冬冬玩累了,发现自己找不到妈妈,着急的直哭。妈妈找到了冬冬,对他说:“上幼儿园的路上要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这样才是妈妈的好宝贝。” ②教师:“你们觉得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离开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⑶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理解自己随意跑出去的不良后果。 ①木偶表演:第二天上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xiaoban/anquan/】的时候,冬冬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再也不敢松开,妈妈把冬冬送进了小一班教室。冬冬看见操场上的皮球,趁着妈妈和老师在谈话,偷偷地跑出教室,在操场上玩起了皮球。冬冬玩累了,发现自己找不到小一班。这么多班级,哪一个才是小一班呢?冬冬着急地哭了起来。老师找到了冬冬,告诉冬冬:“到了班上可不能自己跑出去玩,如果想玩,老师会带小朋友们出去玩的。” ②教师:你们觉得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自己随意跑出去会怎样? 3、阅读幼儿用书,对不同的行为进行判断。 ⑴教师: ①请你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幼儿入园适应

内容摘要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幼儿都出现入园不适应现象。本文围绕本人在幼儿园实习时观察到的几个案例展开,以入园不适应的幼儿为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探讨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然后对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班新生入园适应 目录: 引言: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幼儿而言,入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入园前一天他们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处于被关照、被重视的家庭中心地位,是家中的太阳、宝贝、小皇帝,家长总是以孩子为中心,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孩子对家长的绝对依恋和依赖。而到幼儿园后,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一切都难以接受,剧烈变化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小班新生在入园的头一个月,会产生入园不适应现象,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尿、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有些孩子的大声哭闹会传递给情绪不稳定的个别孩子,使其他孩子也加入哭闹行列。而面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无从下手,有的处理得不恰当,在幼儿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幼儿的入园适应进行分析,了解其入园不适应表现及原因,探讨促进幼儿适应的不同策略,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为其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

如何帮助小班新生适应幼儿园生活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由入园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而给幼儿造成的心理负担,即幼儿入园焦虑。如果入园后没有及时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焦虑,幼儿就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帮助幼儿克服焦虑也必须从幼儿的需要入手。尽管这已是我第三个所带的小班了,每一批新生都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适龄幼儿,但纵观这些不同的孩子在入园适应方面的表现,他们具有某些方面相同的特点。 首先,适应较快的幼儿能积极参与各类游戏。在入园的第一天里,虽然很多新生在离开家长后都会哭闹、焦虑,但也有一些幼儿会沉浸在教师提供的游戏环境内,自己玩或随着教师一起玩。随着入园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幼儿关注并参与到各类游戏中去。实践证明这些爱玩的孩子往往是适应很快的幼儿。在今年我们班的袁翌菲、胡希羽和朱叶等小朋友,在入园后很快投入到每日的各类游戏中,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并且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其次,适应较慢的幼儿往往很难参与各类游戏。我们知道幼儿个体的家庭教育环境、个体性格特征以及个体需要等原因,让每位幼儿在入园适应方面会有其独特的表现和需要。但在对个别幼儿入园后的行为观察分析后发现,个别哭闹很多的幼儿对教师组织的一日活动及各类游戏并不关注,甚至根本不参与。如本班的曹艾舟小朋友,开学第一周每天早上都是哭着进园。在她爷爷离开后她还是哭着要找妈妈,甚至在见到其他成人就跑上去拉手要让叔叔阿姨帮她找妈妈。当教师组织孩子们吃早饭、做早操和玩游戏时,她都哭着不要参与静静坐在一旁。

因此,从新生参与游戏的行为表现可见幼儿入园的适应状况。面对这些不同特点的新生,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和引导呢?对于能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教师要相信通过各类游戏的吸引,这些幼儿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教师只要尽量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不仅有幼儿自主的游戏,还要有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等。而且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游戏的引导可帮助幼儿学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如:通过洗手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洗手的常规要求。对于那些适应较慢的幼儿,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适应慢的原因并对这些幼儿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幼儿的慢慢适应。这里的“等待”并不仅仅是被动的等,而是在尊重幼儿发展的基础上,创设以有利于幼儿适应的游戏和心理环境为主,以游戏吸引幼儿的参与,让愉快的游戏情绪体验帮助幼儿调适在园的情绪,实现幼儿的入园适应。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后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后的注意事项 1.孩子入园后,家长必须立刻离开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望,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孩子以为只要哭闹就可以有妈妈来,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2.新生入园宜早接 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怕上幼儿园。 3.认识新朋友 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师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开学前几天,家长可利用离园时间和老师交谈,老师会及时表扬你的孩子,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信心。 4.放学后,家长不要问宝宝这几个问题: “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呀?”这样一问就糟糕了,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知道好与不好的概念,只知道他很委屈,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心里很害怕,这样一问,很容易把孩子的酸甜苦辣勾上来,更不想去幼儿园了。 “老师喜不喜欢你呀?”这样的问题也很糟糕,孩子才去,哪里 判断得出老师喜不喜欢他,这样子说个笑话,等同是“挑拨”老师和小孩子的关系呀,呵呵。小孩子想,喔,老师不喜欢我,那我更不愿去幼儿园了。“你今天中午吃饱了吗?”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少有马上适应吃饭的。这样问,孩子要是说没吃饱,家长一个是觉得心痛,另一个这也是在“挑拨”孩子和幼儿园的关系了,你说是不是? 5.应该怎么问? 首先应该问,宝宝,幼儿园那么多老师,那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多好呀,宝宝你开心吗?再其次,可以问问宝宝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启发式地让他自己说说幼儿园的情况,要是他不愿说,也别强求。 让我们一起努力,尽快缩短孩子在幼儿园的不适应期,使上幼儿园成为孩子每天最快乐、最向往的事。

如何帮助小班新入园幼儿度过适应期

如何帮助小班新入园幼儿度过适应期 幼儿入园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天哭闹不止,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也忧心忡忡,因此,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呢? 在入园前期,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参观幼儿园,多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小朋友,对幼儿园产生感情,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愿望,在平时可鼓励宝宝多和邻居,或和小伙伴交往,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先让孩子参加亲子早教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入园前,家长最好制定一个和幼儿园生活时间接近的作息安排,让宝宝尽早“适应”入园的环境,同时通过参加亲子学堂,在家长的陪伴下,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帮助宝宝适应集体生活,培养独立性,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家长能更了解宝宝的强项,激发他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弥补宝宝的弱项,使宝宝在今后幼儿园的出色的表现中有成就感。为了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家长要尽早训练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如独立入睡、安静坐好用餐,学会洗手,能主动表示大小便,穿脱衣裤和鞋子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另外还要从物质上为宝宝准备一些必要的上学礼物:如新书包、手帕、衣服、袜子和玩具。 切忌在入园前用一些恐吓的话对着宝宝说如:“你不听话送幼儿园!让老师管”,“再不乖送幼儿园”等等之类的话。引起宝宝的逆反心理,抗拒上幼儿园 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有的家长对送孩子入幼儿园自己就恋恋不舍,孩子哭,家长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表现出依依不舍。当孩子央示"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带我回家吧。"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幼儿虽小,对家长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孩子察觉到家长的依恋感和动摇心态就会强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儿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