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题结题报告[1]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韩城市金城区学巷小学研研究人员:李韩妮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因此从现状出发,确立效率意识,从“有效”入手,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研究课题。

2.时代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显得力不从心,题海式的训练己经成为阻碍教育的疾病,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背道而驰,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重要地位。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生潜力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作为知识引导者的教师,就是要想尽办法,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满足他们内心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4.数学认知发展的需要

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的思维结果,学习这些知识必须通过自己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构。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作为教者要突破传统方式,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媒体为依托,不断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能力的价值。

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有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教学效率,认为没有高效率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三、实验的目标

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2.通过多学少教,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通过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实验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在教学中体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教师以学生的学习主体为着眼点,“以兵教兵”。

2.人本化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活动中。

3.自主性原则

在教育中树立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4.可预见性原则

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预见课堂上可能会在学生交流、展示、反馈等方面出现哪些问题,应以什么方式进行处理,能有效调节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5.实效性原则

研究制定出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能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

(一)实验内容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陈旧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机械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教法极大地制约了今天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学习、探索,使整个教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研究和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方式,探索有实效的教学方式、手段。

2.树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当堂达标。

(二)实验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2.行动研究法。针对调查的原因,制定研究方案,了解“方案”效果,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3.案例分析法。教师要积累相关的课例材料,进行有效地课堂观察,及时撰写教学反思,积累相关资料。

4.经验总结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理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2.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1.按照操作方案,采取边学习理论知识边研究的方法, 不断完善和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

3.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11月)

实验材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与评价实验效果,撰写实验报告,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七、具体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有关的理论文章,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后写出实施计划和体会文章。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该怎样教》等。还认真听了网上的课题讲座,如:《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案例解读课程标准》、《加强专业素质提升、提高教学实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是只研究这节课要讲什么,而是探究怎样讲。每节课选出一位备课中心人,由他先发言,说备课的各个环节,教学模式等,其他老师再发表个人见解,然后其他老师去听中心备课人的第一节课,反馈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思路,最后上完自己的这节课。

(1)集体备课中做到四定、七备、六统一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2)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个人初备:脑中有纲(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重点跟踪):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课后交流、反思: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课堂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主体意识。具体研究过程为:

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座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

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

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他们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2)学案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课题组教师采取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主动学习、课后主动复习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分层解决。课题组从2013年3月到2013年7月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细化阶段性计划表,认真进行对策研究后,分别进行课堂实验,探索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核心是“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具体研究过程为: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主动预习习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前自己主动预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无主动预习意识,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缺乏毅力,不能坚持,需要督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①在平时教学中,利用班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同时合理设计不同教学内容下的学案,低起点,分层次,适合不同学生预习的需要,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数学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要求课堂上进行适时的评价激励,使其不断形成主动预习数学的习惯。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学习习惯。

学生在课堂自己主动学习中存在着三差:即:课堂主动探索和主动思考意识差;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差;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①根据学案导学在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方面的优势,在学案导学的问题设计中,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增强探索的欲望。

②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引入开放题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素材开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课题组教师设计“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哪些信息”这类难度较大且开放性的问题,使之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这样,不论是基础好,或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获取成功的机会。并且常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编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2013年3月,由课题组李韩妮老师上了一节关于开放题教学的观摩课,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进行本课题研究,效果非常

显著。

③课堂中,通过学案导学,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架起师生之间的亲密桥梁,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合作在宽松的环境下产生。

⑤在学案设计时,不同环节都从学生主动参与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如:范例尝试中尽可能让所选例题新颖,而又能从教材中看到影子,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在题组训练的环节中,根据学生水平不同,设计出不同难度的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⑥对于学案中能回忆反思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回忆反思,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机会。

⑦在作业设计中,能够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分层设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提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学。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课后主动复习习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后自己主动复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能主动认真复习的人很少,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不少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不知道如何复习,缺少必要的指导。

针对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①在学案设计编写时,要创造条件,如:复习课中网络的构建,网络巩固中习题的设计,都应能够让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慢慢引导学生去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②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如:要强化学生先复习再做练习的习惯才能收到作业的巩固知识的效果。

③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时,注重经常让学生进行回忆反思总结,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④复习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足够的自已主动复习的时间,对学生主动复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总之,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的去学是我们运用学案教学中始终的追求,课题组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学生问卷、问题归类、梳理引导、教学渗透等教育形式,解决了学生在自主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得到明显增强。

4.注重学生的反馈,加强教师的反思:利用课堂“我学到了什么”环节及问卷等多种形式的反馈,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无效性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只有了解无效教学的现象,才能对有效教学有更好的把握,从而转变无效的教学手段,探究高效的教学模式。

八、分析与讨论

1.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效率情况,我们对所教班级实验前后就优秀率、及格率、学习情感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统计。调查人数为108人。

表二: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表

1、在数学课堂上,你对老师讲的内容感兴趣吗?()

A 非常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C一般 D不感兴趣

2、你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

A老师讲,我听B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C与同伴合作、自主探究

3、数学课堂上你向老师提出过问题吗?对于课堂提问,你属于以下哪种情形?()

A有欲望,并主动提出问题 B有欲望,但不敢提问 C想提问,但没有机会

D老师没有要求我们提问

4、你愿意对未知的数学问题开展探究吗? A愿意 B一般C不愿意

5、课堂上你进行过探究活动吗?()A经常B偶尔 C从来没有

6、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

A 向老师请教 B回去问家长 C等待老师讲解 D和同学一起探讨

7.在课堂上老师用鼓励的语言吗?

A、经常有

B、有,但不是很多

C、很少

8、讲新课前,你能自己进行预习,课后,能坚持认真复习吗?()

A能坚持B有时能 C不能

9、在数学课上:()

A经常是老师一讲到底,不给学生留发言机会 B有时鼓励并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但次数不多 C经常能就一些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 D小组交流探究

10、在数学课堂上,你期待展示吗()

A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不会

表四:实验前后纵向对比质量统计情况对比:

2.分析与讨论

从表一数据反映出最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希望有展示的机会”、“课上经常进行讨论,大家都可发表意见”和“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鼓励、引导我们小组交流探究解决”这三项所占比例较大,各占97.2%、95.4%、92.6%,这三项共同性就是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和“没有讨论,教师问我们答”,这两项的共同点是老师的主导性太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从表三数据我们可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实验以来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新型教学思想,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时代的呼唤,是适应学生内心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最有效方法。夸美纽斯曾说:“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了。提高课堂效率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今后会扩大研究的范围,探索每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效率的方法,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性。

从表四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实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由被老师牵着走变成了自行设问、质疑、交流探究、展示。学生成绩无论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有明显提高。

九、实验结果

1.更新了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实验以来,我们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实践探索等活动方式,个人的专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课堂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填鸭似的教学习惯,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研究,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例如李韩妮老师的论文《情境问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被时代青年教育录用并发表。

2.积累了教学经验,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实践过程中,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验教师不断地改进、反思教学设计,及时对课件进行再加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进一步探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3.改革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实验教师对课堂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教学中实验教师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一言堂的局面,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实验教师在参加数学学科组织的赛课活动中采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成果:

结题报告: 1份

典型教学设计:1份

调查问卷及分析表4份

课堂反思:1份

论文:2份

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在学生课堂交流中,后进生有些被动、教师对他们重视度不够。

2.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要避免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性,过分放手让学生盲目地尝试,产生“探究时间过短,形式主义走过场”、“探究内容过浅,失去探究的价值”以及“探究点拨不到位,难于达到探究效果”等现象。

十一、实验小结

通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我们边学习理论,边实践,虽然工作量大了,任务重了,但我们收获了成绩!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实验教师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们实验教师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课题实验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深化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转变观念、探索教学方式,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