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08章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第八章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一、概述 二、疱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三、 主要参考文献 一、概述 疱疹病毒是一群较大的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最早发现的疱疹病毒有人的单纯疱疹病毒、 B病毒和动物的伪狂犬病病毒等。人类的上述两种病毒,均以皮肤和粘膜的疱疹性病变为特证。但后来发现,本科病毒的致病性已远远超出了皮肤和粘膜的范围。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病毒学研究技术的提高,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疱疹病毒。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家畜和家禽都有各自的疱疹病毒,但是一种畜禽可能感染几种(型)疱疹病毒,一种疱疹病毒也可能感染几种动物。至今发现的疱疹病毒已有八十余种,分布相当广泛,除家畜外,牡蛎、鱼类、蛙类、鸟类和多种野兽也发生疱疹病毒感染。本科病毒主要侵害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初次感染后,往往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可达多年甚至终生。当遇到适宜条件时,病毒重新激活,致发临床症状明显的复发性感染。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某些疱疹病毒可能是哺乳动物和禽类等肿瘤的病原因子,其中马立克氏病病毒是已经确认的首例,医学上也开始注意到某些疱疹病毒与人类癌症的关系。由于疱疹病毒的广泛致病性及其在潜伏感染和致癌方面的作用,这类病毒已引起病毒学者的普遍重视。 疱疹病毒科显然含有多个属或群,但因找不到适当的区分方法,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分类意见。Melnick等(1964)曾依据疱疹病毒的感染性质,分为A和B两个亚群。凡在体外培养时,容易从细胞内释放到营养液中的病毒为A群,其中主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马鼻肺炎病毒、马交媾疹病毒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相反,病毒同细胞紧密结合,很难释放到营养液中的为B群,又名细胞结合性病毒,主要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各种动物和禽类的细胞巨化病毒(Cytomegalovirus)、恶性卡他热病毒、犬疱疹病毒、EB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蛙疱疹病毒等。Roizman等(1973)建议按病毒的宿主进行分类,也有提议按G+C含量百分比高低进行分类的,但均没有受到普遍采纳。现将较重要疱疹病毒的DNA特性及其原发感染宿主列于表8-1。 表8-1疱疹病毒DNA性状及其原发感染宿主 病毒习惯名称G+C(%)分子量(×106) 原发感染宿主 单纯疱疹病毒1型 (人疱疹病毒1型)1726人 单纯疱疹病毒2型 (人疱疹病毒2型)1728人 (人疱疹病毒3型)1705(人疱疹病毒4型)1718(人疱疹病毒5型)1

人类疱疹病毒

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 P310 1学时概述: 1.是一类中等大小有包膜病毒,根据生物学特性可分三个亚科。 3.共同特点 1.球形,20面体,双股DNA,包膜病毒。 2.除EBV外均能在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核内噬酸性包涵体,形成多核巨细胞。 3.均具有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性感染。 第1节单纯疱疹病毒(HSV) 生物学性状:

1、分两种血清型:HSV-Ⅰ,HSV-Ⅱ 2、核心为两个互相接连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组成 的双股线状DNA; 3、现认为:HSV包膜表面有10--11种蛋白,其中gB,gD 与病毒感染的吸附有关, gD是两型HSV共同抗原决定簇产生中和抗体能力最强,也是研究亚单位疫苗最佳选择; 4、gC为HSV-1型特异性抗原,gG为HSV-2型特异性抗原,区别两型病毒 5.HSV除血清学分型外,还可根据细胞选择性试验、溴乙烯脱氧尿苷抗性实验、DNA内切酶谱和温度敏感性差异等来分型 6.HSV对动物感染范围相当广泛,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家兔、豚鼠、小鼠等。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群普遍易感。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为主要途径。呼吸道也可传播。 快速诊断,可采用原位核酸杂交和PCR法检测病毒DNA,ELISA法检测病毒感染早期产生的IgM。

防治:尚无特异性方法预防控制。有些药物对急性感染有较好疗效,但很难防止潜伏感染再发。 第2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生物学性状与HSV相似,只有1个血清型; 主要靶细胞为皮肤。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儿童期较轻,而成人表现较重,易得重症水痘,孕妇还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 病愈后,病毒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中年以后如复发,感染部位沿感觉神经节支配的皮肤分布,串联成带状,故称带状疱疹。该病临床症状典型不需特殊检测。 减毒活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水痘感染和流行。 第3节巨细胞病毒(CMV) 细胞病变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园,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生物学性状 1、感染HCMV的细胞可释放不同的3种颗粒:典型病毒颗粒、致密颗粒和包膜颗粒; 2、典型病毒颗粒:核心,衣壳,被膜,包膜组成; 3、致密颗粒:皮层蛋白,包膜(无衣壳和DNA),存在于感染细胞质中;无感染性 4、包膜颗粒:有衣壳,无DNA,无感染性 5、病毒感染种属特异性高 6、病毒复制周期长,增殖缓慢 7、病毒基因表达时相蛋白质:分立即早期(IE蛋白,感染1h后)、早期蛋白(E蛋白,感染2~4h后)、晚期蛋白(L,感染约36h后); 8、病毒具有不稳定性,易被脂溶剂等灭活。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一) ●考点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见病毒的感染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 【内容讲解】 第一节概述 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1.大小和形状: 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 2.结构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 (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 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 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 (三)噬菌体 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 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CN109825645A】一种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RCA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89789.2 (22)申请日 2019.03.13 (71)申请人 湖北朗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经济开发 区西湖路产业孵化中心5号楼2层 (72)发明人 朱世新 朱玉华 石康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51)Int.Cl. C12Q 1/70(2006.01) C12Q 1/6844(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RCA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 (HHV -6) 的RCA方法,按照如下步骤完成:(1)标本DNA的提取;(2)捕获探针的杂交,(3)锁式探针的 环化连接与酶切,(4)RCA扩增,再用琼脂糖凝胶 电泳,通过凝胶成像仪观察电泳结果。本发明锁 式探针结合RCA技术是一种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 (HHV -6)的新方法,通过锁式探针特异识别靶基 因序列,RCA扩增放大检测信号。该方法不需特殊 设备、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在病毒检 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序列表1页 附图1页CN 109825645 A 2019.05.31 C N 10982564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25645 A 1.一种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RCA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1)将待测标本按Qiagen公司的病毒DNA提取试剂盒步骤处理,获得含人类疱疹病毒-6 (HHV-6)的基因组DNA样品; (2)捕获探针的杂交:在反应管中依次加入含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基因组DNA样品、锁式探针、捕获探针,充分混匀,55±1℃水浴杂交,杂交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溶于2×结合缓冲液的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混匀,室温放置,磁性分离,用1×结合缓冲液清洗磁珠数次,弃去洗液,得到杂交产物; (3)锁式探针的环化连接与酶切:去离子水、步骤(2)制得的杂交产物和10×E.coli Buffer,轻轻混匀,在95±1℃下反应3-5min,然后再在45±1℃下孵育后,加入10×BSA缓冲液和E.coli DNA连接酶,混匀,在37±1℃进行环化连接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10×Exonuclease Ⅰ Buffer和Exonuclease Ⅰ核酸外切酶,混匀,在37±1℃反应,反应完成后在95±1℃下条件下灭活Exonuclease Ⅰ核酸外切酶,得到探针环化连接产物; (4)RCA扩增:取步骤(3)中制得的探针环化连接产物、加入引物和10×phi29 Buffer,混匀后在95±1℃下反应3-5min,然后进行冰浴;再加入phi29 DNA聚合酶、dNTPs液,混匀后在37±1℃进行RCA反应,得到扩增产物; (5)取步骤(4)制得的扩增产物用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有肉眼可见条带扩增出来的为人类疱疹病毒-6(HHV-6)阳性,反之为人类疱疹病毒-6(HHV-6)阴性,即可完成对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检测; 所述步骤(4)中所设计用于RCA反应的引物是: 5’-ACCAGATCGACCACCTTATCGTTATCATAGAG-3’ SEQ NO1; 所述步骤(2)中的锁式探针为: 5’-CACCAAGAGTCTAGATAAACTAGATAAAAGCGGGAAGACCAACTACACGAATTCTGCTAACTTGCGATA CTAGTTAGCGACCGAATTCATTAGGTTTCAGTTTCAGACAACCACAGACACCGTCC-3’探针的5’端进行磷酸化修饰SEQ NO2; 所述步骤(2)中的捕获探针为: Biotin-ACCAGATCGACCACCTTAAGTACCACGCACAAGCCTAAGTACCCTAGASEQ NO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RCA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锁式探针、捕获探针的浓度均为0.5-1.5μmol/L,且锁式探针、捕获探针相对于DNA样品体积的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RCA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10×E.coli Buffer相对于步骤(2)制得的杂交产物体积的18-25%;10×BSA缓冲液相对于步骤(2)制得的杂交产物体积的18-25%;E.coli DNA连接酶相对于步骤(2)制得的杂交产物体积的1.5-2.5%;10×Exonuclease I Buffer相对于步骤(2)制得的杂交产物体积的18-25%;Exonuclease I相对于步骤(2)制得的杂交产物体积的18-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RCA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引物的添加量为探针环化连接产物的1.8-3%;10×phi29 Buffer的添加量为探针环化连接产物的9.5-15%;phi29 DNA聚合酶的添加量为探针环化连接产物的1.8-3%。 2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摘要: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 RT-PCR,基因芯片技术和恒温扩增技术等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RV可感染多种温血动物引起死亡,表现为高度嗜神经性。脑组织感染RV后遭到破坏,使得狂犬病感染的病死率几乎 100%。 据WHO数据显示狂犬病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狂犬病病例。尽管狂犬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 5.5 万人死于该病,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1]。中国狂犬病疫情较严重,居世界第2位[2~3],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呈现回升的趋势[4]。检测狂犬病抗原抗体、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并建立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主要针对RV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结构及主要的检测技术进行概述。 1、狂犬病病毒形态特征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血清/基因 1 型,单股负链RNA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长160~240nm,一端钝圆,另一端平凹,整体呈子弹状[5]。病毒有双层脂质外膜,其外面镶嵌有1072-1900个8-10nm长的纤突(spike),为糖蛋白,每个糖蛋白呈同源三聚体形式,电镜还显示了糖蛋白具有“头”和“茎”结构。病毒双层脂质包膜的内侧主要是膜蛋白

第五节 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二章病毒 第五节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畜禽病毒性传染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疫病,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除少数如绵羊痘等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变作出诊断外,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的确诊,必须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定病毒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一样,都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包涵体检查、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等。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病毒病病料采集的原则、方法以及保存运送的方法与细菌病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基本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病毒材料的保存除可冷冻外,还可放在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保存,液体病料采集后可直接加入一定量的青、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防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二、包涵体检查 有些病毒能在易感细胞中形成包涵体。将被检材料直接制成涂片、组织切片或冰冻切片,经特殊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这种方法对能形成包涵体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包涵体的形成有个过程,出现率也不是100%,所以,在包涵体检查时应注意。(能出现包涵体的重要畜禽病毒见表2-3) 表2-3 能产生包涵体的畜禽常见病毒 病毒名称感染范围包涵体类型及部位 痘病毒类 狂犬病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 副流感病毒III型 马鼻肺炎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人、马、牛、羊、猪、鸡等 狼、马、牛、猪、人、猫、羊、 禽等 犬、猫、猪、牛、羊等 牛、马、人 马属动物 鸡 鸡 嗜酸性,胞浆内,见于皮肤的棘层细胞中 嗜酸性,胞浆内,见于神经原内及视网膜的神经节 层的细胞中 嗜酸性,核内,见于脑、脊椎旁神经节的神经原中 嗜酸性,胞浆及胞核内均有,见于支气管炎、肺泡 上皮细胞及肺的间隔细胞中 嗜酸性,核内,见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肺间 隔细胞、肝细胞、淋巴结的网状细胞等 嗜酸性,胞浆内,见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嗜酸性,核内,见于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病料接种动物、禽胚或组织细胞,可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供接种或培养的病料应作除菌处理。除菌方法有滤器除菌、高速离心除菌和用抗生素处理三种。如用口蹄疫的水疱皮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将送检的水疱皮置平皿内,以灭菌的pH7.6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数次,并用灭菌滤纸吸干、称重,剪碎、研磨制成1∶5悬液,为防止细菌污染,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IU,链霉素1000μg,置2~4℃冰箱内4~6h,然后用8000~10000r/min速度离心沉淀30min,

人类疱疹病毒8型严重吗

人类疱疹病毒8型严重吗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就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一些疾病,其中皮肤疾病当中疱疹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对身体伤害最严重的一种,一般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受到病毒的感染所引起的,但是疱疹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严重的可以说是疱疹8型,它对身体伤害是极大的,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人类疱疹病毒8型严重吗 人类疱疹病毒8型严重吗 疱疹病毒系指一大类感染人体后能够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衣壳,基因组为线性双股DNA。核衣壳周围有一层厚薄不等的非对称性披膜。最外层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直径180~200nm,DNA核心直径约为30~40nm。

2. 除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CPE,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感染细胞可与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EB病毒和疱疹病毒6型的培养则需人或灵长类淋巴细胞。 3. 而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又可转为增殖性感染。潜伏和复发感染是疱疹病毒的突出特点,这一生物学行为可导致某些疱疹病毒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的染色体而构成潜在的癌基因。 人疱疹病毒8型(HumanHerpesVirusTyps8,HHV-8)为双链DNA(165kb),主要存在于艾滋病卡波济肉瘤组织和艾滋病患者淋巴瘤组织中。HHV-8与卡波济肉瘤的发生、血管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及一些增生性皮肤疾病的发病有关。 HHV-8可通过性交传播,在发达国家发现于同性恋男性,而在发展中国家男性、女性均有发现。由于病毒可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故能通过输入污染的血细胞传播,而血浆则无传播病毒的作用。尽管HHV-8感染B细胞,但患者并无免疫功能障碍。 感染HHV-8的临床诊断,可通过血液中HHV-8抗体的测定、末梢血细胞中(主要是B细胞)HHV-8序列测定、卡波济肉瘤组织中病毒及其基因的检测等。已有应用免疫荧光ELISA、免疫印

第三十章 疱疹病毒

第三十章疱疹病毒 一、名词解释 1.潜伏感染2.整合感染3.巨细胞病毒4.人类疱疹病毒6型5.EV 6.异嗜性抗体7.VCA—IgA抗体8.永生化 二、填空题 1.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包括──、──、──、──等。 2.疱疹病毒中最常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的是──病毒;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病毒。 3.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的病毒是──,潜伏在骶神经节的病毒是──。 4.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畸形的疱疹病毒是──和──。 5.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表现为──感染、──感染、──和──感染。 6.疱疹病毒的核酸类型是──,衣壳呈──,──包膜。 7.与宫颈癌关系密切的病毒有──、──和──。 8.HS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9.HSV的原发感染类型主要是──感染,VZV的原发感染类型主要是──感染。 10.带状疱疹只发生于幼年得过──的成人,发病的主要原因──下降。 11.巨细胞病毒除通过垂直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和──途径传播。 12.EBV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方式,也可以通过──途径感染。 13.HHV一6型的原发感染引起──,还可与──共同感染CD4+细胞。 14.EB病毒与──癌关系密切。若孕妇血清中检出巨细胞病毒IgM类抗体,提示胎儿有──。 15.HSV—I潜伏于──和──神经节中,HSV一Ⅱ潜伏于──中。HSV一Ⅱ感染与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6.儿童期初次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表现为──;成人复发者表现为──。 17.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 18.CMV的感染途径有──、──、──、──、──。 19.可感染免疫抑制状态下B细胞的病毒为──。 三、最佳选择题 1.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的一组病毒是( ) A.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B.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C.HIV、乙型脑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D.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E.EB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2.疱疹病毒不包括( ) A.HSV B.VZV C.CMV D.HBV E.EBV 3.不符合单纯疱疹病毒特点的一项是( ) A.患者和健康者为传染源B.主要经飞沫传染C.原发感染后可形成潜伏感染 D.婴幼儿感染HSV—I绝大部分无临床表现E.HSV一Ⅱ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4.对疱疹病毒的错误叙述是( ) A.均为双股DNA有包膜病毒B.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C.免疫力低下者在原发感染后形成潜伏感染 D.婴幼儿感染多为隐性感染 E.病毒基因与宿主基因的整合与致癌关系密切 5.下列病毒中可引起潜伏感染的是( ) A.麻疹病毒B.疱疹病毒C.风疹病毒D.乙型脑炎病毒E.乙型肝炎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症状,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治疗【专业知识】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症状,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治疗【专业 知识】 疾病简介 人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 virus-6,HHV-6)于1986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alahnddin和Csvlo首次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获得。该病毒主要感染人T 细胞,而且在形态与生物性方面与疱疹病毒相似,故被命名为人疱疹病毒-6型(HHV-6)。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HHV-6是一种包膜病毒,并有20面体核衣壳,包裹着线状ds-DNA。HHV-6基因组与其他类型疱疹病毒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但在血清学上却有差异。HHV-6感染遍及世界各地,如同其他疱疹病毒,人在幼年早期即已获得原发感染,成人则普遍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毒经唾液、气管分泌物及尿液排出,幼儿通过与父母密切接触而感染。在2岁时,HHV-6抗体检出率可达90%或更高,至30~40岁时则有所下降,40岁以上的成人中仅60%有HHV-6抗体。 因原发感染而发病时,患儿出现急性发热性玫瑰疹。此后,病毒在体内进入潜伏感染状态,其基因组合以整合形式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潜伏的病毒被活化。病毒如何进入潜伏状态及被激活的机制尚不清楚。HHV-6主要感染CD4 T细胞,并上调CD4+T细胞表达。此外,HHV-6亦可感染CD8+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大单核细胞等,从而破坏机体的抗病毒细胞免疫。症状体征 一、症状1、婴幼儿感染 HHV-6感染通常无症状,原发感染的婴幼儿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可出现明显症状。多数原发感染发生在6个月~2岁的儿童,重症者出现婴儿玫瑰疹(即第六病),常突然发作,伴有高热(39~40℃),持续3~5天后热度骤降,在24h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时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及躯干。尔后蔓延到四肢,而颊、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附件1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ZikaVirus)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可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一、检测对象 (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二、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病例标本采集。 对怀疑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推荐采集血清标本开展检测。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L,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管,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管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管用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 对病例应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液标本,两份标本之间相隔14天为宜,住院病例可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采集一份。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如标本能够在24小时内开展实验室检测,应将标本置于2-8℃保存;如能在7天内开展检测,应将样本置于-20℃保存;如需保存7天以上,应将样本置于-70℃以下。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关于三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三、检测方法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时,应同时考虑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南开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一般认为发病7天内检测阳性率高。 (1)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目前早期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手段。 (2)病毒分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测

第五节 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第五节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 一、人类疱疹病毒6型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HHV-6)是1986年从淋巴增殖异常患者及爱滋病病人外周血单细胞首先分离到一种具有疱疹病毒形态和嗜淋巴细胞的新病毒,它志疱疹病毒科其他5个型病毒的抗原性和酶切图谱不同,故名HHV-6。 人类感染HHV-6十分普遍,但多为隐性感染。免疫荧光试验可在60~80%儿童及成人血清中查到HHV-6抗体。HHV-6是婴儿急疹(玫瑰疹)的病原,并证实与淋巴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人感染等有关。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和爱滋病病人的增多,HHV-6感染变得日益重要。 微生物学检查,可采取早期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经活化(用PHA、IL2)的脐带血淋巴细胞共培养,或用活化的T细胞系(为HSB2)感染病人体液(唾液、尿液、血液等)进行病毒分离。亦可用原性杂交和PCR技术检测感染细胞或组织中病毒DNA。及血清学试验(IFA,ELISA)检测抗病毒lgM和lgG,以确定近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 常用治疗药物是磷乙酸和磷甲酸,两者均可抑制病毒聚合酶的活性,阻断DNA复制。 二、人类疱疹病毒7型 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s 7,HHV-7)是断HHV-6之后于1970年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的新型人类疱疹病毒,在体外对CD4+淋巴细胞具有亲和性,可以在PNA刺激的人脐带血淋巴细胞中增殖。HHV-7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在75%健康人唾液中检出。从婴儿急性,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都分离出HHV-7。其细胞病变特点,分离培养条件与HHV-6相似,可通过对单克隆抗体反应性、特异性PCR、DNA分析等试验来区别。又确证CD4分子是HHV-7的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可抑HHV-7在CD4+T细胞中增殖。由于HHV-7与HIV的受体皆为CD4分子,两者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将为HIV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指标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指标 2016-03-08 EBNA二聚体带状模型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于4型疱疹病毒,类似其他疱疹病毒科的病毒,EBV感染包括增殖性感染(或称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两种状态,EBV感染人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初次感染后病毒可长期在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或淋巴组织中潜伏,潜伏感染和终生携带是EBV感染的重要特征。人群对EBV普遍易感,大多数人初次感染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并可终生携带,在中国,8岁以上人群90%以上血清学阳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典型的EBV初次感染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免疫抑制(如器官移植)、遗传缺陷(如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或潜伏感染的反复激活的情况下,EBV感染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如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和EBV相关的噬血性淋巴组织增生(EBV-HLH)。另外EBV还与儿童及成人的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发病有关。因而及时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有助于临床对EBV 感染的时相、机体状况和发生不良转归的风险进行评估,这对于儿童EB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至关重要。 EBV-DNA阳性是EBV存在的直接证据。由于潜伏感染的存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也常有低载量的EBV-DNA检出(通常低于200拷贝数/m1)。在活动感染发生时EBV 在人淋巴细胞中大量增殖(IM患者一般可达103~105拷贝数/m1)并释放到血浆或淋巴液中。随着感染的控制,EBV感染进入潜伏状态,血浆或淋巴液中的病毒颗粒迅速消失,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EBV仍将以潜伏状态保持较高滴度数月~1年。对于复发性感染外周血EBV-DNA载量会更高,CAEBV可达105~106拷贝数/ml甚至更高,EBV-HLH一般在104~106拷贝数/ml之间。由于不同感染状态下病毒的状态和分布不同,EBV-DNA测定结果的解释因标本来源的不同而有不同。 1.全血:淋巴细胞是EBV感染的靶细胞,淋巴细胞中潜伏期EBV的存在和活动感染后长达数月的持续阳性使得该检测结果不能反映现症感染,也不适合急性感染如IM的诊断。因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定量测定更适合复发感染如CAEBV、EBV-HLH或移植相关EBV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本方法的一个缺陷在于单个核细胞分离步骤繁琐,自动化程度低,定量结果受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效率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研究者使用吸附法抽提全血DNA进行定量,现有大量商品化的抽提系统可供使用,抽提步骤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且定量结果与分离单个核细胞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2.血浆或血清:血浆中的EBV-DNA来自活动感染期由感染淋巴细胞中释放的病毒颗粒,感染被控制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颗粒和EBV-DNA又被免疫系统迅速廓清。因此血浆或血清中的EBV-DNA只有活动期感染时为阳性,恢复期和潜伏感染为阴性,这使得血浆EBV-DNA成为一个很好反映活动感染的指标,在IM、EBV-HLH和淋巴瘤等急慢性活动感染患者的血浆中均可检出,而潜伏感染者多为阴性。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二十三章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实验室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临床医师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综合判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适宜的标本送检。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性疾病通常采集血液、鼻咽分泌液、咯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供分离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的,要求: (一)尽早采取 在发病初期(急性期)采取,较易检出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二)部位适宜 由感染部位采取,如呼吸道感染采取鼻咽洗漱液或咯痰;肠道感染采取粪便;脑内感染采取脑脊液;皮肤感染采取病灶组织;有病毒血症时采取血液。 (三)冷藏速送 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若距离实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空器内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离。 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采取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立即采取,第二份在发病后2~3周采取。血清标本放4℃-20℃保存,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分钟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无菌性脑炎患者也可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lgM。 表23-1 病毒检材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采取标本的时期检查病毒及其成分测定抗体 潜伏期及前驱 期 刚发病或急性期 恢复期及康复期 较难查见 最多查见 很难查见 未增多 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 明显增多(常超过4倍)表23-2 供病毒分离的检材 临床表现常见病毒帮助诊断有用的检材 呼吸道感染腺病毒 巨细胞病毒 流感病毒 咽试、肛拭 咽试或含漱液、尿液 咽拭或含漱液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 术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附件1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ZikaVirus)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可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一、检测对象 (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二、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病例标本采集。 对怀疑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推荐采集血清标本开展检测。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L,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管,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管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管用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 对病例应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液标本,两份标本之间相隔14天为宜,住院病例可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采集一份。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如标本能够在24小时内开展实验室检测,应将标本置于2-8℃保存;如能在7天内开展检测,应将样本置于-20℃保存;如需保存7天以上,应将样本置于-70℃以下。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关于三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三、检测方法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时,应同时考虑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南开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一般认为发病7天内检测阳性率高。 (1)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目前早期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手段。 (2)病毒分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测

手足口病试验室检测方案

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 为规范手足口病的标本采集、运送及实验室检测操作程序,提高检测准确性,从而为手足口病的明确诊断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原则和程序 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是通过采集适当的临床标本后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鉴定,如果没有采到合适的临床标本,或无法进行病毒分离,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如中和实验)来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毒的核酸来诊断(见下图: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流程图)。 一般是由省级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分离,爆发疫情范围较大时,国家参比实验室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病毒分离成功后,送至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鉴定或复核,同时对全国手足口病的病原进行病毒学监测。国家参比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在30日内将结果反馈给省级实验室。 很多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不同细胞系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时期肠道病毒的流行株也不同。通常用于肠道病毒分离的细胞系为RD细胞(对CA16和EV71敏感)、HEp-2细胞(对某些柯萨奇B组病毒敏感)等,联合使用上述两种或更多细胞(如Vero细胞)有助于分离到更多的肠道病毒。 使用血清型特异性的中和抗血清进行的中和实验是肠道病毒鉴定的基本方法,如果使用了适当的抗血清,实验结果是比较可靠的。因为肠道病毒包括若干个血清型,通常使用组合抗血清进行鉴定,有些组合抗血清已经商品化。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得不到适用于病毒分离用的标本时,血清学检测可以为肠道病毒的感染提供一个间接的证据。一般用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增高证明有急性感染。但是,无症状的肠道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所以对检测结果的解释要慎重一些。 为了提高检测速度,也为了辅助中和实验法进行毒株鉴定,最近很多实验室都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定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根据检测目的选择使用适用的方法。. 检测结果的评价 如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尤其是分离自脑脊液、疱疹液,那么很可能该病毒就是病因病原。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未分离到病毒时,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以作为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对于难以分离到的肠道病毒,分子生物学方法如

动物微生物3.4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项目三病毒 任务五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一、病毒的一般诊断程序 (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用于分离病毒的标本应含有足够量的活病毒,因此必须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规律以及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来选择所需要采集标本的种类、确定最适采集时间和标本处理的方法。标本采集必须无菌操作,如有细菌污染,可通过加抗菌素、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处理。由于大多数病毒对热不稳定,所以标本经处理后一般应立即接种。若需要运送或保存,数小时内可置于50%中性甘油内4℃保存,对需较长时间冻存的标本最好置于-20℃以下或干冰保存。 以感染病毒的动物病料采集为例,一般说来,应从病畜体内存在病毒最多的器官或组织采取病料。例如上呼吸道疾病取鼻分泌物,脑炎取脑组织,痘症取患部皮肤。采集病料的时间,以症状刚出现时为佳。检查抗体时,则采取一个病畜的初期和恢复期的血清,以了解抗体滴度的变化。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与细菌不同,病毒是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因此分离培养病毒应采用寄主接种法、鸡胚培养法或细胞培养法,而且还必须根据不同病毒的要求进行选择,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寄主接种法 分离的标本接种于实验寄主的种类和接种途径主要取决于病毒寄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同时还应考虑操作、培养及结果判定的简便。 噬菌体标本可接种于生长在培养液或培养基平板中的细菌培养物。 植物病毒标本可接种于敏感植物叶片,产生坏死斑或枯斑。 动物病毒标本可接种于敏感动物的特定部位,嗜神经病毒接种于动物脑内,嗜呼吸道病毒接种于动物鼻腔。常用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地鼠、家兔和猴子等。在兽医病毒学实践中,还常用本动物进行实验感染试验。例如,应用健康马驹作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接种试验;应用健康猪、鸡分别作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接种试验等等。接种病毒后,隔离饲养,每日观察动物发病情况,根据动物出现的症状,初步确定是否有病毒增殖。 2、鸡胚培养法 不同的病毒可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不同的接种途径,如痘病毒接种于10~12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鸡新城疫病毒宜接种在10d尿囊腔和羊膜腔内,虫媒病毒宜接种于5d卵黄囊,继续培养观察。 3、细胞培养法 用机械方法或胰蛋白酶等方法将离体的活组织分散成 单个的细胞,在平皿中制成贴壁的单层细胞,然后铺上动 物病毒悬液进行培养。细胞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三)病毒的鉴定 病毒鉴定是诊断病毒性疾病的可靠方法,也是病毒分 类的前提。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确证病毒的存在: 1、病毒的群体形态特征 (1)噬菌斑 噬菌斑测定一般采用双层平板法,将一定量经稀释的 噬菌体悬液与高浓度敏感菌悬液及半固体琼脂培养基(1%琼脂)混合均匀后,然后倒入含底层琼脂培养基(2%琼脂)的平板,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在细菌菌苔上会出现一个个圆形局部透明区域,即噬菌斑。可以认为,每个噬菌斑是一个噬菌体侵染的结果,一个噬菌斑中的 图3-14 噬菌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