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能车位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能车位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能车位锁

0引言

现今,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停车位供不应求。目前传统停车位现状集中表现为缺口大、资源紧张,管理混乱,收费滞后等问题。为此本设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观察的方法,对停车位现状、车位基本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城市的停车难问题主要由停车位供给不够引起的,也存在闲置的停车位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况。本文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研究符合用户体验的车位智能硬件,实现车位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停车难及车位管理缺失的问题[1]。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展了关于无线通信的智能车位锁,采用的是低功耗蓝牙通讯或RFID射频技术,可实现无线通信,不过上述两种技术在距离上有所限制,无法实现超远距离控制车位锁[2]。经调查,有结合GSM通信技术的车位锁,其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远程控制车位锁,但其在实时性上与可共享性上有所欠缺,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连接。结合上述情况,本文将阐述手机客户端以GPRS 网络方式,与服务器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控制系统相互连接通信,此通信方式速度快,且运用服务器可实现车位锁共享管理,为车位锁提供了互联网入口,把用户和停车位方便、直观地联系起来,实现车位锁远程控制[3]。该方案能有效解决车位拥有者对远程车位的管理控制,为私有车位向社会开放、商业化运作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法,同样为公共车位的自动化高效管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法。

1总体设计方案

1.1设计目标

目前大城市停车难问题解决方案尚待成熟,现诸多理论脱离实际,实用性差。本课题切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并开发硬件设备,具有较强可行性及商用价值。

目前智能车位锁的结构,功能较为单一,仅起到了对停车位上车辆停放的限制作用,商用价值低,难以普及,无法满足实现共享车位等理念的硬件需求。本课题设计加入太阳能充电、无线通信、液晶屏显示、红外线测距等多项功能,不仅起到了对停车位上车辆停放的限制作用,而且还提供了超大尺寸的环形显示屏,具有影视播放,信息传达,车位标识等功能,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和良好的美学体验。太阳能充电技术可极大的延缓后期电池的更换周期。红外线测距功能可更好的保护所述智能车位锁免于意外撞损,并且可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加入无线通信功能,由服务器控制、监控所述智能车位锁的状态,配合移动终端,实现了车位预约等功能,促进城市共享车位的建设。

1.2设计思路

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物联网通信选用GPRS模块,实现车位锁和云服务器间的联网及双方数据实时传输[4]。单片机通过控制由继电器构成的H桥电路驱动直流减速电机,直流减速电机驱动滑轮沿导轨滚动,带动下支撑臂运动实现车位锁升降。采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

5结束语

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轨道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轨道车运营企业实现了对既运行轨道车的实时数据采集、远程实时监控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告警。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车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差错,避免推卸责任或误导驾驶员。通过对车辆的运行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可快速准确地了解各车辆的设备状态,可以更有效准确的组织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查和保养维护,保障了设备运行安全的同时还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该系统的设计成功,是对远程监控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帆.轨道车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0.

[2]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等.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4).

[3]杨叔子,史铁林,李东晓.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7(1):1-6.

[4]Caldwell N H M,Breton B C,Halburn D M.Remote instrument diagnosis on the Internet[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2002,13(3):70-76.

[5]郑红梅,王有杰,陈科,等.塔机群无线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28(5):520-527. [6]张猛,房俊龙,韩雨.基于ZigBee和Internet的温室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a01):171-17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能车位锁

孙凯特;赵华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为了有效解决目前车位供需矛盾,提高空置车位的利用率,本文提出由服务器、移动终端和控制器组成三级网络结构的智能车位远程管理系统。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车位锁应用GPRS模块,为车位锁提供互联网入口,将手机客户端、服务器和车位锁联系起来,服务器端作为停车管理系统云平台将车位锁资源信息整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构建利用手机App应用程序进行车位预约,由服务器授权用户遥控车位锁,并实现车位锁的自动化的运转。利用“伸缩杯”式创新结构并融合超大尺寸环形液晶屏幕,不仅增强了车位锁的实用性及美观性,还提升了车位锁的商业应用价值,为共享车位的普及提供了更强的可行性。该车位锁及车位预约功能的普及将有效的整合及管理现存车位,极大程度地提高车位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堵塞、车位紧张问题。

关键词:智能车位锁;物联网;共享车位;车位预约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2017.5.8——2017.6.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2017.5.8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强 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学, 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3.1智能制造 (2) 3.2智慧屏联 (2) 3.3智慧能源 (2) 3.4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5.1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5.2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5.3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5.4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6.1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6.2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I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摘要 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通信网络技术,将各种家用设施(如照明、安防、家电等)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生活。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一般是通过有线线路布线和进行各种控制和通信的,人们难以脱离各种线缆的羁绊,而且系统的可扩展性能也很差。现代近距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冲破这种束缚,营造更舒适的家居生活。家居网络可以大致分为数据网络和控制网络两大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网络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系统设计。 本文主要按照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分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一般构成以及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的地位,并通过传统智能家居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短距无线网络的现代智能家居系统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接着对智能家居控制的系统构架以及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基于IEEE802.15.4的zigbee技术是目前最适合无线家居控制系统的无线标准,并对该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从系统和应用的角度来研究智能家居控制网络,设计了一个基于近距无线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演示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与传感器、摄像头监控、开关控制等功能节点的设计。 关键词:家居控制网,Zigbee,物联网

Things Based System Design of Smart Home ABSTRACT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is using a computer, the embedde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will all sorts of household facilities (such as lighting, security, home appliance, etc) through the family network connectivity to together, thus provide people with more convenient comfortable life.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is generally through the cable line wiring and variou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people is hard to escape the fetters of various cable, and system extensible performance is also very poor. Modern sidewal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kes the people can get the chains, build the household life more comfortable. Household networ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data networks and control network of two part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control network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o discus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gener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compo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in intelligent household position, and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intelligent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marke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short-range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the modern intelligent household system i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en the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key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points out that the IEEE8O2.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15.4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wireless home control system's wireless standards, and the standards were studied. Then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ntrol network, design of a close wireles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household control demonstr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main controller and sensor, surveillance camera, switch control design of functional nodes. Keywords:home control nets, Zigbee, Content networking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工厂的广泛应用,针对智能工厂中设备检测及设备之间组网控制,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中子系统模块既能独立实现各自功能,又能通过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对子系统模块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无线通信 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oT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factories,a set of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oT is designed for the equipment inspection in the intelligent factory and the networking control between devices. Each subsystem module i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ir own functions independently,but als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subsystem module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 module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intelligent linkage control system;Wireless communication 前言 “工業4.0”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为核心发展的智能制造。CPS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它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主要用于一些智能系统上如设备互联,物联传感,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导航等[1]。 “工业4.0”主要分为三个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智能工厂是指工厂生产系统智能化,通过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2-5]。 智能工厂按照重视可持续性的服务中心的业务来设计,因此,服从性、灵活性、自适应以及学习等特征、容错能力,甚至风险管理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智能工厂的装备将实现高级自动化,主要是由基于自动观察生产过程的CPS 的生产系统的灵活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可实时应对的灵活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彻底优化。同时,生产优势不仅仅是在特定生产条件下一次性体现,也可以实现多家工厂、多个生产单元所形成的世界级网络的最优化[6]。 本文提出了一种广泛适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对智能工厂设备自动化控制,实现多个生产单元设备的自动组网,实现智能工厂设备的状态监控。

工业物联网:浅析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关系word版本

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一一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也向智能化转型。 两大主题: 1.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2.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 程中的应用。 发展优势 在生产能力上,工业 4.0将确保仅一次性生产,且产量很低时的获利能力,确保工艺 流程的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工业4.0将使人的工作生涯更长,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高工资时产业仍有强大竞争力。 实现方式 主要是通过CPS(信息物理系统),总体掌控从消费需求到生产制造的所有过程,由此实现高效生产管理。 工业3.0与工业4.0的比较 3.0 0

工业4.0能实现什么 1.生产智能化 丄運S斗以t匸卄輔丫⑷竹咐IP 2.设备智能化 3.能源管理智能化 4.供应链管理智能化智能制造 工业4.0是一个产业的技术转型,是产业的变革。工业4.0提出的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感知、人机交互、决策、执行和反馈,实现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企业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本质:是基于?“ CPS实现“智能共厂”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实现“柔性生产”

关键:是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力飞速发展 智能制造的构成 智能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模式,他借助计算机建模仿真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巨大潜力,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大幅度减少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各种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实现循环再用,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基于工业4.0构思的智能工厂将由物理系统和虚拟的信息系统组成,称之为物理信息生产系统(CPPS,是为未来制造业勾画的蓝图,其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移动互麻凤 和物联网的 协伺交互 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必将导致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模式以及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分离。工业 4.0提出以通信和服务为基础构建网络化智能共 产的设想,如图所示。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应用案例

智能监控系统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 1.需求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人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社会,人们对工作、生活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正在兴起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则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感应器嵌入到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中,通过现有网络链接、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但由于体制、行业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三表远程计量、住户安全监控、小区管理等系统大都自成体系,独立设备、独立线路结构、独立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无疑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极大浪费,同时会给住户带来使用上的极大不便及增加维护、维修的工作量.基于以上考虑,本着以下五个原则设计了本智能监控系统. 1)充分利用好住宅区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尽可能保护住户的现有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投资. 2)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在构建小区智能监控系统时采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避免短期重复建设和技术落后,充分借鉴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少走或避免走弯路,做成一项精品工程。

3)高度的安全性.全面有效监控家居安全,无论是家庭防盗,还是住户的水、电、气使用及其它家用设施的安全,包括网络的自身安全。 4)可扩充性.在满足住户现有设备安全监控的前提下,对小区及住户未来的发展需求作总体规划,便于在进行监控网构建时软硬件上留下一定的扩充余地。 5)操作界面友好,提供在线帮助,操作简单。 2.系统架构 2.1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l所示,从网络结构上看,系统主要由三层网络组成,最底层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应用系统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物联网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得以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当今日趋拥堵的城市交通缓解中,将智能信息系统应用于交通系统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本文将从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交通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ansportation Systems,ITS)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全方面感知,对交通工具进行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旨在提供关键的有效信息,提升人和货物的移动性,提升驾驶舒适度;减少事故,减少拥塞,减少环境影响。围绕这个目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实现以下服务。 1)交通管理:交通情况检测,交通协调,动态收费管理,排放管理等。 2)公共交通管理:运输车辆追踪,运维车辆调度,多车种协调等。 3)旅行者信息服务:个人路径导航,动态搭车,旅行信息查询等。 4)车辆安全:路口安全提醒,路口冲突避免,自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 5)商业车管理:车队管理,航队管理,货物跟踪,电子清算,动态称重等。 6)紧急情况管理:丢失车辆追踪,被盗车辆控制,紧急情况响应,无线求救支援。 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 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落后并且手段单一,不能实现24小时的实时提供现场信息的实际情况以及道路拥堵疏通和突发交通事件的实时处置能力有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能交通体系,采用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结合出租车和公交以及其车辆的日常运营,采用搭载车载定位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的浮动车检测技术,实现对交通信息要素的全天候实时获取。通过路网流量分析预测和交通状况研判,为路网建设和交通控制策略调整及相关交通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和反馈。 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下的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实时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并结合车载无线定位装置等多种通讯方式,实现了车辆路径规划、动态诱导和区域路网交通管控,能够使整个交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信息。为情报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目前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信息采集方式有固定式采集和浮动车式采集。固定式采集方式通过安装检测设备,从而对机动车信息进行检测。而浮动车将采集所得的位置和时间数据上传给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算法将数据匹配到电子地图上,计算或预测车辆行驶速度、旅行时间等参数,对路网和车辆实现“可视化”管控。浮动车采集技术是固定点采集技术的重要和有益的补充,它实现全流程的信息采集,结合固定点式采集,能够为路网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更全面丰富的数据。

基于物联网数字工厂与智能工厂的整合研究

基于物联网数字工厂与智能工厂的整合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数字工厂的发展和数字孪生工厂的起源,探讨了如何从数字孪 生工厂的角度重新定义数字工厂,从而更好地将数字工厂的建设与未来工厂的实 践结合起来。智能数字双工厂是数字工厂经过30年不断演进和升级换代后最先 进的表现形式。新一代数字工厂建设的标准化、面向微观的仿真技术、过程工业 和中小制造业的数字孪生应用等是后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整合研究 1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与技术攻关 在工程应用层,主要包括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协同开发、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数字仿真 工厂、基于制造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数字车间三个模块。将其应用于MBD技术、基于模型的 工艺设计与管理,重点研究了工艺/设备仿真与仿真技术优化设计、基于制造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数字化车间开发与应用等单点技术。 多工具、多平台集成应用:突破了三维流程设计、三维流程仿真验证、三维AO/fo准备、现场可视化、集成应用等技术难点,实现了多系统集成,保证数据流畅共享,促进业务流程 优化。 消耗品工艺设计与管理:以整机MBOM为基础,自上而下构建整机MBOM数据。在装 配工艺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装配说明书中的MBOM和安装清单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需要消耗相应MBOM中的数据。 过程指令动态发布:实现过程指令的动态发布。AO/fo包括三维草图、装配动画、过程 数字模拟等,并将所示卡释放到制造端。 基于仿真技术的过程/设备仿真与优化设计。过程仿真技术的发展包括:装配仿真、数控加工仿真、管道制造仿真等实现过程优化设计。 通过数字化化工厂的布局设计和可视化技术,检查化工厂的设计、布局和安装过程,对 化工厂的各种资源,包括机床、输送带、通道、AGV、起重机、集装箱和操作人员进行数字 化显示,优化化工厂的布局设计。 基于制造过程管控与优化的数字车间。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如安灯技术、设 备互联互通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等,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 况和生产执行状态,及时处理生产现场的问题。 2基于物联网平台集成数字化和虚拟化工厂的方法 2.1创建域模型 本文介绍了虚拟化和数字工厂的概念,并对每个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具 有属性和关系的特定领域的概念集。由于资源/产品信息是异构的、分布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抽象模型来识别相关领域中重叠的概念及其对应的语义。物理实体有许多虚拟表示,如机 床和温度传感器。每个虚拟实体必须只有一个唯一的ID标识。虚拟实体是物理实体所需属性集的同步表示。如果物理实体的温度发生变化,则还必须更新其对应虚拟实体的温度属性。 数字实体是由数字表示的元素,例如数据库、三维模型或PLM中的物理实体。设备是将实体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作用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作用 让我们以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为例,想象一下,在你下班回家的路上,通常情况下你的身体和心理参数每天都是平稳的,如果突然出现脉搏加速,那么可能是因为你正在跑步或者处于紧张状态,也可能是有人跟踪你。如果你拥有一个可以监测所有参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怎样?它将会发现异常情况,然后触发报警或通知周围的其他设备。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为了让大量传感器设备联机,从功能上讲,人工智能是必备的。而且,为了能够分析解读从各种设备获取的数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革命中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量化自我和物联网革命“量化自我”一词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简而言之,量化自我是通过自我跟踪技术实现自我认识。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过得好吗?我们还能做出哪些改变?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节省时间?我们收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比如我们的食物消耗或者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我们分析情绪的不同状态,我们常常担心自己的状况,不管是精神上或身体上。当物联网系统能触发一种行为时,数据对我们最有价值,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实时收集并分析数据,以保持信息的连续性。总的来说,这就是导致物联网革命出现的重要步骤之一。物联网需要人工智能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很多连网设备,每秒需处理数TB的数据,这还不包括那些与宠物相关的连网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物联网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数据来源。物联网革命可以让设备提示真正的商机在哪。我们已经见证了信息技术是如何推动传统系统向高度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转变的过程。为了立即识别已知模式或新模式,有必要实时进行数据收集。然而,寻找用所有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和信息来执行此操作的方法仍然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解决一些仍由人力执行的任务,一旦计算机能够完全模拟人脑,就会引发“智力爆炸”,从而彻底改变文明,创新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肯定会超越自动驾驶汽车和飞机,如果世界上每台设备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且接入全球互联的计算环境,这个世界将如何运作?人工智能是物联网革命的一部分每个大公司都会收集和维护大量与客户相关的个人数据,包括他们的偏好、

用物联网 (IoT) 构筑智能制造业

“用物联网(I o T)构筑智能制造业” 《I o T系列》第2部分 2014 年 1 月

制造业:IOT 和下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来,上至国家,下至公司企业,制造业从来没有停止过变革。2012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制造业的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遇》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中称:“制造业对于国家的繁荣非常重要,仅制成品出口数据的差异就可以解释 128 个国家/地区收入变化的 70% 以上。”1《经济学人》在 2012 年称,人类已进入由制造业数字化支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也有人将此称为“智能制造业”。 美国质量学会 (ASQ) 在 2013 年 12 月份做了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制造商中,只有 13% 表示自己的组织采用了智能制造技术。在这些声称实施了智能制造技术的组织中,有82% 表示效率有所提升,有 49% 表示产品缺陷减少,有 45% 表示客户满意度提高。3 物联网 (IoT) 的开发和采用是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制造类企业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运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自动化,但是,那些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基于 PC 的控制器和管理系统与 IT 和运营系统严重脱节。这些系统采用分层的数据孤岛式架构,往往缺乏与内部系统的联系。制造类企业采用这些传统结构有着他们的原因,其中包括害怕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开放、高度互联的 IP 网络结构是 IoT 价值主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传统结构有着很大不同。在制造和工业市场中,向 IoT 更具开放性的网络架构和数据共享方式过渡会遇到很多挑战,不过,IoT、大数据和 M2M 优化这些先进技术结合所带来的机遇更加不可限量。 IoT 描绘了这样一个系统:现实世界中的物品、这些物品中的传感器,以及连接到这些物品的传感器全都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连接联入互联网。物联网将来自这些无生命物体的数据“联”起来并共享这些数据。IoT 也能收集和传输来自与有生命物体(例如人、动物和植物)连接的传感器的数据。无论是工业设备,还是医疗设备和汽车等形形色色的日常物品,所有事物都能在 IoT 中“联”起来。IoT 可以与系统也可以与人共享这些数据。(要详细了解 IoT 的定义,请阅读本系列的第 1 部分“The IoT Primer”[IoT 初探]。) 一段时间以来,制造业在封闭的硬接线网络环境中为高价值生产设备配备了大量仪表。工业标准传感器、控制器和网络价格昂贵,针对现有设施开展升级项目并非易事。通过刺激半导体大批量制造,IoT 在消费端的发展带动了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成本降低。然而,传统设备和标准的客户群巨大,这也限制了工业标准设备升级。随着具备 IP 通信功能和嵌入式控制功能的工业标准“智能”传感器成本的降低,这些解决方案不仅会在制造设备中全面普及,而且还会用于一些尚无大量自动化投资的新领域,例如辅助配套设备4 (BoP) 和供应链物流领域。通过从这些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工厂一线工人、工厂管理人员、软件系统和供应链中的诸多环节,制造公司将能从 IoT 中受益。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互结合以后,其发展前景以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基于此,文章将分析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阐述两项技术结合以后的实际应用,旨在为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IBM;Google;百度 前言 随着对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甚至全世界将逐渐形成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面对ARM公司对手机芯片设计的垄断,各个行业逐渐开展对物联网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拓宽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但其技术水平依然落后于ARM公司。对此,需要将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互结合,提高智能化物联网水平。 1 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契合 1.1 专家系统 物联网的系统中,存在一种智能服务器或者一个智能化的计算机程序,无论是智能化服务器还是智能化程序都具有专门的经验、知识,可以通过专家系统的网络部署,对物联网内部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使专家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功能,并且能够增加用户的数量,而这一功能的实现主要得益于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对相关数据的采集。 1.2 智能控制 在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其主要环节就是控制,因此实现对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是提高物联网技术、扩大应用范围的关键。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物联网领域中,最大程度的增加物联网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所有已经连接、安装完毕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控制中心发出的信号、指令,并依据相关信息开展自我操纵与自我管理,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物联网智能控制功能时,其接收的信息、命令基本来源于同一类用户或者同一个用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作业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1]。 1.3 智能化模块 智能模块分为不同的信息层,在实现其各自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提高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平。具体分层如下:

2017年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预测

[广州捷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股票代码:839165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631720.html, 2017年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预测 摘要:毫无疑问,商业模式目前有三大趋势:物联网(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从仍然分散的互联网的事情到计算范式的快速波动,人们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些趋势,但真正发生了什么? 毫无疑问,商业模式目前有三大趋势:物联网 (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从仍然分散的互联网的事情到计算范式的快速波动,人们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些趋势,但真正发生了什么? 以下是您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以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未来的未来。 大数据 Wikipedia中定义的大数据是一个数据集的术语,它是如此庞大或复杂,传统的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它们。由于数据集非常庞大,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捕获,存储,分析,数据管理,搜索,共享,传输,可视化,查询,更新和信息隐私。然而,它更可能用于参考预测分析,用户行为分析,高级数据方法(包括人工智能),而不仅仅是数据集的大小。 2017年,期待块式技术应用的出现,特别是在分类帐系统中以代码编写的契约的智能合同。这些通常比传统合同更安全和不可逆转,但是在引用和执行这些合同时提高效率。 另外,数据自助服务解决方案的兴起也将使组织能够分析其数据,而无需建立数据科学部门。对于没有预算的中小企业来说,对于2016年高需求的数据科学家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广州捷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股票代码:839165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631720.html, Hadoop的使用也迅速下降,这个框架允许大型数据集的分布式处理,因为雇用必要的人才来支持这个框架在内部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还倾向于在云上使用应用程序来减少数据中心的支出,从而使数据自助服务模式受到欢迎。 正如研究公司Gartner Inc.在其分析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魔力象限中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灵活性,敏捷性和运营定价模式,预期现在正在将云作为替代部署选项。 因此,由于更多的公司能够为员工提供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获得的正确知识,所以可以期待C级管理人员更容易获得洞察力。 这是一把双刃剑,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高管们的期望将立即成为他们的数据,而不是想等待批量分析报告。因此,近乎实时数据更快地提供可操作分析的压力。 物联网 福布斯将物联网描述为连接任何具有开启和关闭交换机的设备(和/或彼此)的概念。如果设备具有开关开关,则可能将其配置为IoT的一部分。 认为“智能家居”设备,如锁定,当它检测到您的手机附近时可以解锁,或者可能是在检测到移动时才打开的指示灯。 在2016年,我们看到来自许多具有类似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的噪音。在2017年,我们可以预期这些供应商中的一些将获得胜利,这将导致市场上较少的供应商。随着供应商的减少,我们也可以期待监管和标准化发挥作用,使我们变得更简单和更具凝聚力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也是安全问题,因为IoT网络攻击在去年在乌克兰西部占用了一个电网。当然,关于汽车黑客自驾车的研究也引起了关注,所以2017年可能会对物联网带来安全措施。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 应用毕业论文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 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 学,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智能制造 (2) 智慧屏联 (2) 智慧能源 (2) 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摘要:(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它是、用于、和扩展人的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 系统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报告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班级组号: 指导老师: 组长学号姓名: 组员学号名字: 2017年3月17日 目录 一. 项目背景 (1) 二. 系统需求分析 (1) 1.方便的手持设备.............. .. (1) 2.摄像头.............. (1) 3.门禁.............. . (1) 4.空气质量检测.............. (2) 5.湿度、烟雾检测.............. .. (2) 6.远程控制.............. .. (2) 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述 (2) 1.智能安防系统 (2) 2.智能照明系统. (2)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2) 4.门禁系统. (3) 5.烟雾检测统. (3)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3) 四.智能家庭平面图 (4) 五. 智能家居各系统原理图 (5) 1.智能安防与视频监控系统 (5) .设备组成 (5) .功能 (5)

.程序流程图 (6) 2.智能照明系统 (7) .设备组成 (7) .功能 (7) .程序流程图 (8)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8) .设备组成 (8) .功能 (9) .程序流程图 (9) 4.门禁系统 (10) .设备组成 (10) .功能 (10) .程序流程图 (10) 5.烟雾检测系统 (11) .设备组成 (11) .功能 (11) .程序流程图 (12)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12) .设备组成 (12) .功能 (12) .程序流程图 (13) . 六.团队成员的分工安排 (13)

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流量分析系统

物联网基础大作业 题目: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车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 学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注:方框打√) 2016年6月22日 一、作品设计目标及意义 (1)设计目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即城市交通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利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的特性,实现远距离的识别,从而达到

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逐步形成和完善智能车交通流量分析系统。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模式,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的效率,更好的改变现阶段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2)意义:RFID技术的投入使用,与基础设施结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缓解了城市交通管理的压力,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对与大部分司机而言,在路上等着红绿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乏味的事情。时间能创造一切可能,包括生命和金钱。RFID电子器件的安装使用,所能达到的效果:让返回医院的救护车比原先到达医院所用时间要早5分钟,或许能多挽救一条生命;让每天上下班的上班族能够比过去到达上班地点要提前20分钟,或许他能减少上班迟到的次数;让运输货物的司机比原来货送到客户手中要快上5个小时的时间,让顾客充分感受物流的快捷、方便,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相关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不二之选,导致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势必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高德地图在1月19号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检测的45个主要城市中,只有南通市是唯一一个拥堵小幅度缓解的城市。其余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以北京为例,北京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06,平均车速为22.61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北京驾车出行的上班族要花费畅通下2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种种迹象表明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目前,世界上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区要属日本,其技术相当完善和成熟,欧洲、美国等地区也普遍应用。就我国目前而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智能制造控制与质量管理_马文卓

智能处理与应用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92 0 引言 汽车制造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不但 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汽车制造正面临数字化、信息化、 现代化的产业升级,在整个产业的生产环节中引入时下最流行 的物联网技术,将对汽车产业链的各方面优质资源进行优化 整合,全面提升整个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益。 1 国内传统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与其他制造业不同,汽车的生产是一整套系统工程,数 以万计的细小零件需要经过多条生产线组装成整车出厂,而基 于传统制造业技术,能够对整条生产线施加影响的手段却比 较匮乏。同时,汽车的质量是由部件质量和整体质量两个关 键指标组成,其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在汽车制 造环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传统制造业技术,很难实 现对部件质量问题的逆向追溯。因此,掌握生产自动化、质 量控制体系以及安全生产的技术就掌握了汽车制造业的核心 技术。国内汽车制造业,正逐步由初期的MIS、CAD/CAM 到MRP/ERP进行转变。然而,国内汽车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水 平仍相对落后。例如,信息的孤岛问题普遍存在;研发、生 产、测试等环节,信息的填报仍主要依赖于技师的经验和技术, 往往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反而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费时费力在生产线上收集和整理出数据,但却并不精确,造 成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 2 物联网技术带来汽车制造产业的变革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技术,能够带动汽车制造的整体升级, 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的管理。实现以自动化、智能化、现 代化为基础的产业全面变革,解决当前汽车制造业面临的种 种难题,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下的汽车制造业变革 通过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来规范和控制整个制造流 程,需要图2中四个步骤。 图2 物联网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需要在整个制造环节中引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 采集技术,以传感器、RFID、智能识别等物联网手段收集生 产过程中的信息数据。 第二步,将收集来的信息数据植入云存储平台和云监控 平台,用于大数据过程的数据积累。 第三步,再将云存储和云监控中的数据进行专业数据分 析和数据挖掘,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加以处理和汇总,得出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改进方案、流程弱点等信息。 第四步,利用云分析平台的结果,配置自动控制系统, 指导下一次再生产过程,用互联网快速试错的迭代思想改造 传统汽车制造过程,做到对生产进行总体掌控,对生产环节 进行精细控制,并形成多区域的实时安全监测和管理。最终基于物联网的汽车智能制造控制与质量管理 马文卓1,张 杰2 (1.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 401147;2.华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摘 要: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汽车制造业也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物联化发展,基于物联网的需求日益迫切,给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案,从汽车工业的基础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时下最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带动汽车制造业产能提升和质量提升,为汽车制造业提供智能控制、精细控制、质量监测和大数据汇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大数据;汽车制造;RFID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2-0092-04 ———————————————— 收稿日期:2015-01-13 物联网技术 2015年 / 第2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报告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班级组号: 指导老师: 组长学号姓名: 组员学号名字:

2017年3月17日 目录 一.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系统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方便的手持设备.............. . (1) 2.摄像头.............. (1) 3.门禁.............. .. (1) 4.空气质量检测.............. (2) 5.湿度、烟雾检测.............. . (2) 6.远程控制.............. . (2) 三.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简述 (2) 1.智能安防系统 (2) 2.智能照明系统. (2)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2) 4.门禁系统. (3) 5.烟雾检测统. (3)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3) 四.智能家庭平面图 (4) 五. 智能家居各系统原理图 (5) 1.智能安防与视频监控系统 (5) 1.1.设备组成 (5) 1.2.功能 (5) 1.3.程序流程图 (6) 2.智能照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设备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程序流程图 (8) 3.智能电器控制系统 (8) 3.1.设备组成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