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其中明确指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1]。而这意味着未来普通高中将出现20多种课程组合,而一般高中很难开出20个行政班,如何落实当前高考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此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郑富芝、副司长申继亮给开出了“一剂良药”———“走班制”。两位司长认为:“学生自选考试科目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教学上的问题,就需要高中改革教学模式,实行走班制

教学。”

[1]

然而,当前的选课走班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众多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出解决对策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

选课走班制是指普通高中不仅根据学生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结果,把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班集体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由于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会再到另一个教学班上课,所以这也是选课走班制的由来。

笔者通过对实行选课走班制的山东、江苏、浙

江、上海等十余个试点省市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利大于弊。具体来说,

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提高了学习成绩,减轻了课业负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

选课走班制必然使普通高中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局面。教学班极大地削弱了行政班的教学功能,而班集体的建设往往依附于班级教学,从而导致行政班教育功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班班级管理的难度。

(1)班主任作用弱化

选课走班制使行政班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时间上,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多个时间段将会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在空间上,由于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会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因此,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处于班主任的监控之下,班主任很难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全面了解,更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要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教学班,难度较大。

(2)班级概念淡化

选课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人一张课表成为了现实,进而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导致行政班组织班级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过去的很多班级活动被迫缩减甚至取消。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学生对行政班的认同

《教学与管理》2015年6月1日

2014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昭示着高考制度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当前,

学校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合时宜,选课走班制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虽然选课走班制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在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求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一种双重管理、教管合一、家校共管、学生协管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选课走班制双重管理教管合一家校共管学生协管

摘要关键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常稳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23··

感、归属感及荣誉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流浪儿”的感觉,从而淡化班级概念,逐步丢失班级主人翁的精神,不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班班级管理功能狭隘

(1)班级管理秩序混乱

教学班是由同一年级来自不同行政班、选择同一任课教师的学生组成,它不仅是一种相对灵活的班级组织形式,还是一种管理较为宽松的组织机构,他们通过等级水平考试后随之解散。因此,教学班并不像传统行政班那样作为一个严谨的组织机构而存在,它只不过是一种“灵活且宽松”的临时教学组合体,这一性质注定其班级管理功能的狭隘性[3]。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同一年级的不同行政班,他们上下课一般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临时性的集结增加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进而使教学班的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并显得格外混乱,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收缴方面。

(2)班级管理价值取向单一

教学班的目标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学科等级考试,这一目标注定了教学班班级管理价值取向的单一性——

—教学。教学班班级管理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主动性、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等方面开展,而忽视除教学之外的班级教育功能。

3.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缺位

(1)教育监管人沟通渠道不畅

传统固定班级组织模式下的教育监管人由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组成,而选课走班制使任课教师的组成多元化,这是由于选课走班制赋予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使其能够依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任课教师,进而导致教育监管人之间沟通不畅的局面。

(2)教学班课后辅导难以开展

走班制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行政班,上课时同学们集结,结束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行政班,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任课教师相异,学校很难安排辅导教师深入到行政班开展课后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育为核心,管理为手段

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切管理手段都是为教育

服务的,都是实现教育的途径,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任何管理手段都应以教育为核心,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这与沈韬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应把班级组织的人本化、班级规范的激励性、班级人际关系的共生性、班级氛围的融洽度作为衡量班级管理的主要尺度”[2]。

2.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并重

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的出炉,将为学生提供20多种课程选择组合,给予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自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但任何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的作用,每个个体只有在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然而班集体作为学生生活的共同体,应以尊重班集体的完整性为前提,培养每一位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共同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与尊严。

3.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相结合

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但管理并不等于是“管教”和“控制”,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任何班级管理改革的举措都应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实现教师管理、指导与学生自治管理、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普通高中走班制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

1.双重管理

普通高中的学校教导处和德育处是负责学校管理的主要部门,在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二者更应各司其职、协调管理、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其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

(1)教导处主管教学班

教导处在选课走班制中扮演“神经中枢”的角色,即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其职责主要是对教学班的教学实施管理,包括课务安排、教学研究、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等。

(2)德育处主管行政班

其主要职责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规范学生的行为。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使学生进入不同的教学班,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还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因此,各个行政班应充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全班开展班级文化讨论,寻求共同需求,进而

形成班级共同愿景,确立班级特色文化。在教学班中他们对本班特色文化进行讨论、交流,进而打破班级壁垒,有利于学生班级归属感与荣誉感的培养。

2.教管合一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自觉承担教育、管理及帮助学生的职责,进而形成一种“师师尽责、教管合一”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1)行政班班主任要实行动态管理

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班,致使教学班成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笔者认为唯有实行班级动态管理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教学班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身心状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主动进行沟通。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实行走班制,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将会在教学班度过,他们游离于行政班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因此,行政班班主任应加强学生的自觉性教育,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使其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并积极配合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工作。

(2)教学班任课教师应班主任化

教学班任课教师不应把教学班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教学,而应把教育目标多元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教学班任课教师应淡化学生行政班的意识,增强教学班的意识,以教学班为整体将不同行政班学生交叉排位,打破班级界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维护课堂纪律,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班集体观念的形成。第二,教学班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及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去处理教学问题,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家校共管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校关系势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在实行走班制的普通高中,更应重视家校共管,这不仅仅是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每个教师的职责[2]。因此,学校应切实做好家校的时空“对接”,通过重新整合家校沟通渠道,使学生在家校共育中和谐发展。虽然学校在长期家校沟通中创建了许多沟通方式,如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意见箱等等。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更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的功能,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实时互动。在互动平台上,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学习档案,账号、密码与学生一一对应,仅供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登陆,他们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广泛交流,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等),还可以共同研讨未来学生的教育方案。家校互动平台不仅拓宽了家校的沟通渠道,还有效地弥补了走班制模式下家长以及班主任对学生在校期间日常表现了解不全面的弊端。

4.学生协管

走班制的实行必然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多元化、复杂化,为使班级管理能够高效、平稳、和谐地运作,必然需要学生的参与,在走班制推行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作用。首先,把行政班按一定比例分为若干组,在分组过程中,应坚持“自由组合的原则”,行政班班主任在学生自由组合结果的基础上,再根据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强弱互带的原则进行局部调整,这样形成的小组成员才可以相互配合,便于以后小组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分组的基础上,应为每一小组选配组长。组长应由小组推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初步产生,最终经班主任综合考虑任命。组长必须具备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在小组当中应有威信、能带头起模范作用。最后,组长产生以后,班主任应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通过分组不仅能达到学生协管的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班级荣誉感,有效弥补课后教学班任课教师辅导不到位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4559/201412/181667.html.

[2]沈韬,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3]张晓红.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J].潍坊学院学报,2011(4).

【责任编辑郑雪凌】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高中走班制管理方案(讨论稿)

高中走班制管理方案(讨论稿) 一、方案提出背景(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阶段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听课到课不积极,不认真。旷课现象比较多。 (2)课堂纪律观念差,玩手机、照镜子、看闲书、做手工。 (3)轻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幸福感下降,教师求学生学,师生矛盾突出。 (4)问题学生扰乱课堂秩序。 (5)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取得毕业证不择手段,败坏考风考纪,却仍然取得了毕业证,这严重影响了学风。 2.学分制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公平,导致学习认真和不认真的学生均能获得学分,促 使部分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3.有些学校和部门片面强调和维护学生利益,使得教师的工作难度加大,积极性降低。 以上问题使得教师课堂管理难度加大,难以下手,经常陷入两难境地,甚至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因此,迫切需要使教育教学真正回归教育本质,正教育教学之风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整顿课堂秩序,降级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进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幸福感。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也为学校教师的课堂评价提供了更客观地标准,让学生用脚投票,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措施内容:落实好“走班制” 当前也有一些学校实行走班制,但很多都是形式上的,应付上级检查的,功利性、暂时性的,是形聚神散的走班。这种走班不仅不能发挥走班的作用,而且给课堂管理加大了难度。真正的走班应该是常态性、系统性、务实性的走班。 落实好走班的措施(结合网络资源借鉴这方面的尝试) 1.教师办公室级学生上课的教室。这需要学校在硬件上进行改造,办公室(即教室)电教资源配套,这样既可以节省一部分电教资源,同事硬件的维护保养方面力度会更强。因为教室的第一责任人成了任课教师。 2.学生根据课程表、时间表携带资料和必须文具到所选教师的办公室上课。学生位置座次可以不固定,早到优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迟到现象。 教师根据选课学生名单点名,然后上课并根据学生听课等课堂表现记录在学校统一制定的表格上,下课由教师和至少两名学生干部签字并及时上交学校学分认定管理部门。与学生成绩一起记入档案,纳入学分过程管理。 注意:(1)课堂记录要公正、公开、透明,每次都要口头或书面公示,学生可以申诉。 (2)记录签字后要及时上交学校学分认定管理部门,上交以后不能更改。 (3)学校成立以备课组长为代表的学分细则和过程管理标准制定以及学分认定小组,并将其成文印刷,新生入校时进行认真学习。 (4)真正把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重要依据,并记入档案,否则,同样会流于形式。 附一、量化管理标准建议 达到以下情况之一,本学科学分扣1分(满分为2分)。 一学期旷课5节,迟到10次。 不服从教师课堂管理,扰乱课堂秩序1次。 上课睡觉、吃零食等与学习无关小动作5次。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高中生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高中生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Ctrl+D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20XX年实习汇报的信息,敬请期待!点击查看:实习汇报网相关推荐:实习汇报范文格式| 实习汇报格式| 会计实习汇报| 大学生实习汇报| 顶岗实习汇报 | 金工实习汇报 | 毕业实习汇报 | 土木工程实习汇报 | 生产实习汇报 |实习周记 | 3000字范文格式高中中学生社会调查汇报格式范文格式调查目的: 时下,高中中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其实不是高中中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本身能力的时机。 调查对象: 在校高中中学生,而高中中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高中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无视或放弃高中中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高中中学生30名,分别分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高中中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习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中学生都认为兼职是高中中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从调查中数据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打工的活动。 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高中中学生与以往的高中中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须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制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高中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习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规范。高中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高中中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安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结论与建议: 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假如能引导大学生将强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1)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我国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机制,实行“3+3”考试科目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与探索,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时间、次数等,把刻板的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选择、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其特征是关注学生个体意义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预示着我国普通高中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在新高考制度下,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不再是统一步调的“齐步走”,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自然走”,颠覆了以往学生附着于固定课程、教师、教室的局面,代之以“一人一表”“一生一师”的学习样式。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 梳理新高考试点区学校的有关实践,选课走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有调查发现,%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三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很多学生在听取他人对选考科目的介绍时,仅凭“一时兴起”的激情或者对某个教师的喜好选择高考科目,认为只要自己不排斥的科目和教师就是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激情是难以持久的,接下来的学业困难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让学生忘记选课时的“初心”,以致后期的学习行为变得仓促混乱。 学生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 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但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

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高考改革目标从而推进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公司前期的大量调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我们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设想),仅供学校进行参考使用。 一、指导思想 选课走班教学,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针对学生发展内涵的需求,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加强选课的管理,保障选课走班的扎实推进,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二、选课走班的基本原则 1.稳中求进原则。 选课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三年直至更长 时间的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所以选课指导要立足长远,对学生要进行全面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第一步:完成学生对于科目选择的数据收集;第二步:根据学生第一次的科目选择, 对学校的客观条件(师资、教室等)进行部分调整。第三步:进行选

2.自主性原则。 选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生要亲自选课并确认,老师、家长可以提供参考,但不代表可以替学生进行选择。 3.遵循校情的原则。 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生源的实际,兼顾学校师资团队、教学场地、课程特色,尽量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学校尽量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为了合理调控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要对每学段的选课数量以及班级人数进行控制,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学考” 、“选考”,“学考”重视首考,“选考” 两次均重视。 4.科学发展原则。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科学合理。根据学校的实际,努力做到既满足升学考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 (一)选课、走班教学的时间、学科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2次选课机会,分别在高一第一学期、高 一第二学期结束前的适当时机,组织学生选课。

走班制

聚焦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一、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 (一)定义 所谓走班制,是指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的学习个性,自己选择、设计的课程套餐,到各自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级中流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课程、班级层次的不同,其教学内容、程度,作业和考试的难度,组成学习班级的学生也不会相同。此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它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二)特点 1.以教学班为基本单位授课。打破了常规的行政班教学,采用教学班的形式授课。学生将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选修,并组成临时的班级上课。 2.学生具有流动性。学生不再被固定在一个教室,接触固定的人群。学生通过选课流动到不同的教学班,从而接触不同的教师和同学。 3.学生修习情况有差异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学业。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课程表。 (三)“走班”的形式 1.“完全走班”:指把整个年级的学生全部打乱,学生完全自主选课,按选课结果全面实行走班教学。 2.“单元走班”:以原有的行政班为基础,把3个或4个行政班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学生在教学单元内选择修习课程的内容和教师。 3.“对开选课”:把所有的班级分成对等的两部分,一半的班级先选学一个模块后学另一个模块,另一半的班级先选学后一个模块后学前一个模块。 4.“套餐式选课”:学校把几个科目的选修模块组合在一起供学生选择。 (四)流程 选课一定向一选师一学习。 1.选课:就是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后,学生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填写所需学习内容调查表,学校根据学生意愿,统计二次教学内容。 2.定向:就是在学生选课之后,学校根据统计的结果设置学习内容和开课节数。根据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设置授课教师。 3.选师:学校在年级公布开课内容和任课教师,学生二次选择,根据自己所需学习知识的需要及对教师的期望程度自由选择任课教师。 4.学习:就是在选课选师的基础上,重新统计学生人数、安排学习地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二次学习。 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不动,学生动;教室不动,班级动;教学基本内容不动,形式动。 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报名统计需要再次学习的知识点。第二步:根据统计内容决定开课内容及任课教师。第三步:根据授课计划进行第二次报名,选择班级和老师。第四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重要举措 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 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足球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

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体育走班制教学

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 技能”的教学模式:体育走班制教学 3.1“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概念要素 所谓“走班制教学”就是: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的形式。在年级内打破班级进行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体育走班制教学”具有以下基本形式和特征,需要以下基本条件和难度各自不同的工作:

3.2举例说明 某个有总数1000名,各年级160-180名学生不等的小学校。该校有5名体育教师,专项分别是田径1人、足球一人、篮球两人(其中一人练过乒乓球)、跆拳道1人。学校根据场地、教师、器材、体育传统和地方体育特色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了自己的“走班制”的教学形式:1、2年级以“体育趣味课课练”、“少儿基本体操”的锻炼课程+小足球、小篮球、跆拳道、跳绳和乒乓球等体验项目为主。从3年级开始,学校主要根据体育教师的特长开设了足球、篮球、跆拳道、跳绳(田径教师进修后的项目特长)和乒乓球为特色项目的“一校五品”的“走班制教学”。该校三年级经过调整后,确定30%的学生(53人、2个班)学习篮球、15%的学生(28人,一个班)学习足球、25%的学生(35人,一个班)学习跳绳、15%的学生(25名学生一个班)学习乒乓球、15%的学生(26人,一个班)学习跆拳道,每个学生都在各自青睐的项目开始学习。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时,学校根据个别学生的要求,在项目上进行了微调,4、5年级以后走班制教学非常稳定。该学校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各自较好地掌握了足球、篮球、跆拳道、跳绳和乒乓球的技能,并为他们在未来的初中的“走班制”和高中的模块化教学奠定了选择项目能力基础。该校也形成了“一校五品”的体育课程特色,研发了5套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该校体育教师也在各自的运动项目方面成为当地的教学专家、裁判专家。 3.3“走班制教学”在确保“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特效 由于“走班制教学”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的特征,因此可以打破“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管教不管会”的无效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要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和形成学校的体育“一校多品,一生一长”方面有着特殊的实效性。 4 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面临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4.1 走班制教学与专业化训练 从小学开始走班制会不会形成过早的专业化训练本文认为:不会。首先要区别什么是“过早的专业化训练”和“早期专业化训练”。“过早的专业化训练”是指明显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伤害了学生的身心的专业化训练,其实这样的体育训练的实例并不多,就连我们隐约感觉有这个倾向的杂技、竞技体操、跳水可能都会被受到教练员甚至是运动员的否定,而幼儿学钢琴练小提琴可能也不算,倒是逼幼儿学奥数背唐诗之类的做法有这个嫌疑。而“早期专业化训练”则是应该肯定的,世间赞美的“童子功”和从邓小平的“足球从娃娃抓起”到习主席的“坚持从娃娃抓起”都在要求体育的早期化训练,更何况从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再开始运动的专项化学习(还不是训练)都不能算是过早了。 4.2学生选择项目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有没有正确选择项目的能力?本文认为:可以。儿童对运动项目的爱好指向是比较早期化的,至少比音乐、语文等要早。如果我们在小学1、2年级做好了相关运动项目的体验性学习和知识性学习,加上体育教师在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的科学建议,再请学生家长参与一下意见,那么三年级的学生是可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的。 4.3走班制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走班制系统设计方案

走班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文档说明 本文档主要介绍走班制选课和排课设计方案,以便市场人员,项目人员综合了解相关内容,便于撰写标书和拓展市场。 二、项目背景 市场需求:随着各省市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对走班制教学需求也日趋紧迫。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公司需要从产品战略角度考虑设计该走班方案; 市场竞争: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各大竞品陆陆续续都推了面向走班制的解决方案,走班选课、走班排课、一生一课表变成了走班制教学的必备功能,在新的环境下,假如公司产品不迎头赶上,必将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必须要推出自己的走班解决方案; 产品战略:产品的价值体现在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难点,为用户便利。一德产品紧跟教育改革趋势,挖掘学校、师生、家长在各种场景下的需求,理解其痛点和难点,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是一德存在的价值和动力。因此,在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下,我们也必将为学校提供实用的走班制解决方案。

三、走班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基本原则是: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并且明确要求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然而常规教学设计是行政班式的固定教室的上课模式,而且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要引入新的教学制度,其中最核心的要求有: 第一、课程分层 小学、初中课程不变,按照成绩分层进行走班,分三种层面各自考虑基础性目标(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初步应用),提高性目标(能力性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发展性目标(创新思维)上有所侧重。如小学、初中通过对课程分层如A、R、B三个层面进行走班教学,称为“教学班”。即在A(advanced)先锋班、B(basRc)基础班之间,增加一个R(regular)常态班;高中行政班课程即语数外,教学班根据学生自己选报的科目进行走班排课。设立“等级考”、“合格考”课程分层。

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精选多篇)

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精选多篇)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要求1500字,适合高中学生的,满意答案: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不知不觉之中,暑假又到了,回头想想自己大一的生活,又想想自己将如何面对暑假,是回家还是在外面找工作,一时茫然,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500字。毕竟身在学校,接触 社会的机会很少,所以要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所以我向家人宣布趁着暑假有这样一个机会,好好的大干一场。放假之后的一个星期我都在市中心找工作,可是要不是工资低的养不活自己,就是怕自己累到。到最后三天过去了,我还是一无所获,我终于知道原己一直是眼高,觉得只有那种体面的工作才适合自己,眼看我就要放弃了,可是又想到我和家人说过我一定会找到工作,仍而他们却笑我不出一个礼拜就会放弃。我就不放弃,我就要做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次我不再把眼光放的那么高,我想到自己是学市场营销的,所以我就专门去找那种大型超市,看下是否需要导购,终于在一个商场里面找到了一份导购工作。第一天工作就是小组主管交我商场里面的规定。1.严格遵守商场的规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自然,作为一个单位也有相应的规定了。2.做事勤快,不能偷懒,不仅要做好本职作,还要帮助其他人.3.虚心向别人学习,努力完善自己.4.对待客人要面带笑容,耐心服务.5.要与同事和睦相处,争取在 大家心中留存一个完美的形象!就这样我开始了工作,也许是由于自己制定了完善的计划,所以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虽然有些客人很叫真,很难缠,只要耐心解答就会解决问题;同事还是很友好的,也许是由于我的工作时间短,对他们没有竞争吧!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社会实践报告《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500字》。在经历了这次的工作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商场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只有

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当人类昂首步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已悄然改变了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化社会使终身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正是要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为目的,最终达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走班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影响每个人智力发展的三种因素,特别是外在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人发展和表现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进行改革,以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就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实行走班制,学生能因材择学,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学习的机会,有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主攻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再创造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价值所在。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 走班制就是在尊重独立人格,尊重人的复杂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能紧紧地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生命个体的固有特点,体现了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观点。 二、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制定走班制教学的学习目标 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主动适应学习过程,学会获取信息,拓宽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二)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中,我校选取了化学与体育学科进行走班实验;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任选课与研究性课程全部为走班制教学,包括《智能机器人》,《单片机工作原理》,《交际英语》等十余门。 其次,要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这是走班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加强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促进个体专业发展与个性化形成的必由之路。走班制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校本科研的主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一载体提供实践的主阵地。 第三、资源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它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化建设。我校在2000年易地搬迁重建成现代化的寄宿制学校之后在校内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已经达到了省内一流学校的水平,在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不同的楼体,不同楼区设计成主题内容鲜明的科技长廊。教学楼设置的是诺贝尔获奖者及其成果的简介,让学生置身于当代科学的最前沿,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在智能机器人活动室,电工电路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手工制作室等活动室中,学生走出课堂重新找回自我,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实践天地中畅游,充分发挥着个人的创造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和自然资源做为硬件设施补充;信息化资源不容忽视,标准的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听音室,多媒体互动教室,

高中新课程“走班制”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新课程“走班制”教学模式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方式不同,情感活动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固定的班级上课,即使是分层次教学,也会出现班级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授课教师又必须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二是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适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业要求。受此情绪的影响,这些学生就会养成散漫、拖沓、放纵的不良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完成作业不及时,久而久之,学习任务就会堆积如山,学生就会厌学,甚至弃学。因此,有必要施行“适当选学,自主择班”的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二、“走班制”教学的理论依据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孔子提出的基础教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也是新课改基本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的差异,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尊重学生与教师、学科知识间的差异。 4、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和发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效果自我反馈。 三、“走班制”教学设置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不同学科,不同模块的特点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要求,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

高中生调查报告范文

高中生调查报告范 文 1 2020年4月19日

篇一:高中生偏科现象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生偏科现象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要写清楚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学术目标、表示形式、资料收集、尽量加上图片。3克油为而吗吃 最佳答案 不是我自各的,在网上摘的,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生偏科现象的结题报告 推荐一、课题研究的的背景: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见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2 2020年4月19日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但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 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 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二、目的和意义: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