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物理和数学是联系最密切的两门学科。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中物理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有:方程函数的思维方法,不等式法,极限的思维方法,数形结合法,参数的思维方法,统计及近似的思维方法,矢量分析法,比例法,递推归纳法,等等。现就“力学”与“电磁学”中常用数学知识进行归纳。

Ⅰ.力学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万有引力、功和能量与几何、代数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大题目难度,更注重求极值的方法。

Ⅱ.电磁学部分:电磁学中的平衡、加速、偏转及能量与圆的知识、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扇形面积、二次函数求极值(配方法或公式法)、均值不等式 、正余弦函数、积化和差、和差积化、半角倍角公式、直线方程(斜率,截距)、对称性、)sin(cos sin 22?θθθ++=+b a b a a

b =?tan 、数学归纳法及数学作图等联系在一起。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 ::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2、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3、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222

cos 2b c a bc

+-A =

4、均值定理: 若0a

>,0b >,则a b +≥2

a b

+≥.

()2

0,02a b ab a b +??≤>> ???

2

a b

+称为正数a 、b a 、b 的几何平均数. 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x 、y 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x y s +

=(和为定值)

,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

4

s .

⑵若xy p =(积为定值)

,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1、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

α=

. 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

π=,1180

π=.

3、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

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

2C r l =+,2112

2

S lr r α==.

4、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sin 2tan cos α

αα

=.

5、函数的诱导公式: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6、函数

()()sin 0,0y x ω?ω=A +A >>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π

ω

T =

;③频率:

12f ωπ

=

=T ;④相位:x ω?+;⑤初相:?.

第二章 三角恒等变换

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9、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

αααα=-=-=-

?升幂公式2

sin 2cos 1,2cos 2cos 12

2

α

αα

α=-=+

?降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

,2

1cos 2sin 2

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

α

α

=

-.

10、合一变形

?把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一个角,一次方”的

B x A y ++=)sin(??形式。()22sin cos sin ααα?A +B =A +B +,其中tan ?B

=A

第三章 平面向量

1、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

2

tan 12tan 1 cos ;2tan 12tan

2

sin :2

2

α

αααα万能公式+-=+=

②结合律:

()()a b c a b c ++=++;③00a a a +=+=.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2、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第四章 导数及其应用

1、定义:()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记作x

x f x x f x f y x x x ?-?+='='

→?=)()(lim

)(000

00

;.

2、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

y f x =在点

()()

00,x f x P 处的切

线的斜率.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

C 0=;②1

'

)(-=n n nx

x ;③x x cos )(sin '

=;

4、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5、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是:

()1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2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

()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第五章 函数

判别式2

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的图象

2(0)

y ax bx c a =++>

O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0(0)ax bx c a ++=> 21,242b b ac

x a

-±-=

122b x x a

==-

无实根

20(0)

ax bx c a ++>>的解集

1{|x x x <或2}x x >

{|x }2b x a

≠-

R

b

a

C B

A

a b C C -=A -AB =B

(1)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

则在()

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

12()()()(0)f x a x x x x a =--≠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

()f x 更方便.

(3)二次函数

2()(0)f x ax bx c a =++≠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

x a =-顶点坐标是24(,

)24b ac b a a --.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2b

x a =-时,2min 4()4ac b f x a -=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2b

x a

=-时,2max 4()4ac b f x a -=

③当2

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

))((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3、求函数)(x f y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0)(=x f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x f y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

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0(2≠++=a c bx ax y .

1)△>0,方程02

=++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02

=++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 3)△<0,方程02

=++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空间几何

1、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2、 直线的斜率公式: k=y2-y1/x2-x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

么它们平行,即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 球的表面积24R S

π= 球体的体积 33

4R V

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