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三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微项目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三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微项目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三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微项目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学习目标

1.回顾我国食品酿造的悠久历史,了解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2.认识酿造工艺中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分析、解释生

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讨论酿造米酒的最佳条件,体会调控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1.粮食酿酒和酿醋的流程

淀粉――→

糖化酶

(毛霉菌)葡萄糖(麦芽糖等)――→

酒化酶

(酵母菌)乙醇――→

(醋酸菌)乙酸

2.葡萄糖分解获得乙醇的反应:C6H12O6葡萄糖__――→

酒化酶

2C2H5OH+2CO2↑。

3.模拟酿制米酒

步骤1 用清水冲洗糯米,浸泡一段时间

步骤2 将泡软的糯米沥干水分,蒸熟

步骤3 将蒸熟的糯米摊开晾凉

步骤4 将粉末状甜酒曲和糯米充分拌匀,装入干净的玻璃容器

步骤5 将容器盖严,置于恒温环境中发酵

最早的“酒曲”就是发霉的谷物;米酒含有乙醇的浓度较低,制备高度酒需要进行蒸馏操作。

4.谷物酿酒条件的控制

(1)谷物酿酒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酒曲和控制温度:酒曲相当于反应的催化剂,不同的谷物需要不同的酒曲;反应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过高则可能导致酒曲中的酶失活。

(2)注意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使用干净的原料、容器及凉开水,以防止对酿酒不利、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其他细菌的滋生;将酒曲与原料充分拌匀,以使反应充分发生;注意密封,以保证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更好地使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乙醇。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B.粮食酿酒

C.电解质导电过程D.石油的分馏

解析:选D。A项,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过程中,淀粉发酵生成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电解质导电实质是电解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石油的分

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物质沸点的不同,通过先加热、后冷却的方法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在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 )

A.淀粉→蔗糖→葡萄糖→酒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

C.淀粉→麦芽糖→果糖→酒

D.淀粉→蔗糖→果糖→酒

解析:选B。家酿米酒是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成,即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乙醇)。

3.酿制米酒需要酒曲,下列关于酒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在高温下使用B.需要在超低温下使用

C.分解产生乙醇D.酿制米酒的催化剂

答案:D

4.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装置是( )

解析:选D。由题干“以烧酒复烧二次”可知用到蒸馏操作。

5.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的原因是生成了( )

A.乙酸 B.乙醛 C.乙酸乙酯 D.乙醚

解析:选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储存过程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酸,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酯,酯具有芳香味,时间越长越香醇。

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 )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

C.酯化反应D.水解反应

解析:选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葡萄糖、蛋白质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B.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C.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脂肪等均含有蛋白质

D.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水解可得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乙醇

解析:选D。A项,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和蛋白质都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但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煤制煤气主要是C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与H2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项,脂肪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蛋白质;D项,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水解可得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 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 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

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 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资料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CH ..3.Cl..,.沸点为 .....).甲醛(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新课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化学常见有机物的鉴别与分离

高中化学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1.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2.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8.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 a O 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 a O 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 a O 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 a N O2+H C 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⒈固体与固体混和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作者:普加宝 (高中化学云南楚雄化学二班 )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

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 二、教科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1)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所以,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各册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打* 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新型陶瓷、分子的手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以及高考考点分布(最新)打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题1 获取洁净的水 课题2 海水的综合利用 课题3 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材料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 化肥和农药 课题2 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 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HBr +HNO3――→+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 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 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 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 构式不同的化合 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 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 子的互称 分子式不同相同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 子式可不同 —— 结构相似不同不同—— 研究对象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精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课标考纲说明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化学课程目标共有几个层次 A A : 3 B : 4 C : 5 D : 6 2 、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D 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 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 A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 活D: 化学与技术 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 D A: 防止B: 预防C: 治 理D: 防治 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B A: 问题B: 解释C: 证 据D: 假设 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那一项 D A: 科学B: 技术C: 社 会D: 生活 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C A: 简约性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科学性原 则D: 绿色化原则 8、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 A:感受 B:关注 C:珍惜 D:养成 9、下列行为动词,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C A:知道 B:辨认 C:解释 D:证明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D A:了解水平 B: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反应水平 11、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A A:4学分 B:5学分 C:6学分 D:7 二、多项选择题 1、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 A: 模仿B: 完成C: 掌握D: 迁 移E: 测量 2、 <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 A: 物质B: 性质C: 结构D: 变化E: 用途

D:求是与创新E:活动与探究 3、课标是哪几部分构成的ABCE 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活动探 究E:实施建议 4、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 A:实验化学B:化学与生活C:化学与技术D:有机化学基础E:化学反应原理 5、高中新课程由哪三个层次构成ABD A:学习领域B:科目C:单元D:模 块E:章节 6、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陈述包括那几个基本要素ABCD A:主体 B:行为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E:环境 7、属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八个课程模块的是ABCD 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实验化学 E :化学反应速度 8、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BCDE A:准备 B:研制 C:编写 D:实验 E:推广 9、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 A:实验化学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与技术 D:有机化学基础 E:化学反应原理 10、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哪三个维度ABC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求是与创新 E:活动与探究11、<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 A:物质 B:性质 C:结构 D:变化 E:用途 12、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 A:模仿 B:完成 C:掌握 D:迁移 E:测量 三、判断题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正) 2、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误) 3、体验性目标是指用学生的心理感悟、活动感受来陈述的目标。这类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表现性的,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正) 4、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只有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正) 5、做实验未必是科学的探究,只有在已有经验(包括事实经验和探究模型经验)和相关理解指导下的科学活动才算是高质量的科学探究。(正) 6、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正) 7、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

自制糯米酒多久可以喝

自制糯米酒多久可以喝 自制糯米酒多久可以喝酒酿的话看温度一般2-3天 如果是彻底发酵的的糯米酒一般8-10天过滤然后密封做二次发酵 具体做法是: 1.发酵3天有了很多甜味后加水(一斤米加一斤水) 2. 然后密封发酵直到不再冒泡(通常到第十天就好了) 3.过滤酒糟把酒液密封做二次发酵(短则一个月,长的我遇到过5个月的) 4.冬天最冷的时候把上面干净的酒抽出来 这种酒一般就是18度以下,颜色是黄色的。如果喜欢带甜味的酒,在第二步的时候趁着发酵没结束把酒加热灭菌。 喝糯米酒的禁忌 1.糯米酒酒精含量低,但“后劲”足,不可贪杯。 2.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 糯米酒 糯米酒 ,酒味过于浓烈。 3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

4.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米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 5.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灰霉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 6.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 7.温度低也不成。三十摄氏度(80华氏度)左右最好。 在烹调做饭时一般添加10~30毫克为佳。若直接饮用以每次大约200毫升为宜。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更适宜饮用。此外,宜用糯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 饮用糯米酒不可贪杯,否则也会醉倒,主要是因为它有十足的“后劲”。此外,糯米酒不易久存,开瓶后最好3天内用完。 糯米酒的用途糯在酒类中,糯米酒用途最为广泛,不仅具有一般的饮用功能,还有着其他多方面的用途。 1.饮用糯米酒香气浓郁,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欢迎。 糯米酒饮法多样:冬天多用温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后饮用;夏天多用冷饮,即不作处理,开瓶倒入杯中饮用;也有采用冰镇法,在玻璃杯中放些冰块,注入少许糯米酒,再加水稀释饮用;还有将糯米酒冲入适量汽水等饮料作汽酒饮用。 2.调料 糯米酒香味浓郁,富含氨基酸等呈味物质,在烹调荤菜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醒,而且可以增加鲜美的味。 3.药用糯米酒有“百药之长”的美称,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佐料或“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糯米酒浸泡、烧煮、蒸灸某些

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今年暑假的这次新课标的培训是全国同步进行的,国家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这次新课标的培训的是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我们省是这样统一安排的: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目前我省学业考试制度设想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一第二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云

南高考到底怎么考,到现在专家们也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前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老教材考纲的区别 高中化学新课标苏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一、能力要求 由原来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四种能力,改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种能力。提法更具体、更易操作 二、考查内容 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 分析:突出了方法和学科特点,不再单独列出内容计算,而把计算内容分散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中。 三、知识条目的变化 (一)、删除内容 1、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2、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3、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改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5、燃烧热、中和热”。其它的提法略有变化。 6、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7、理解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8、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9、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10、P元素及其相关内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11、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12、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二)、增加的内容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焓变的概念。 3、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种因素。 4、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米酒的制作方法

米酒的制作方法 甜酒,又称糯米酒、米酒、酒酿、醪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已有二千多年的使用历史,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 甜酒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含有40%以上葡萄糖、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酿制后口味香甜醇美,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坐月子的产妇、大病初愈者食用甜酒的风俗。甜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甜酒适宜范围很广,一 年四季均可饮用。 具体的制作方法:制作米酒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清洁,特别是万万不得沾油,双手一定要清洁。 准备用料: 1、根据发酵容器的大小和酒曲的发酵用米量来决定米的多少。一般一袋安琪甜酒曲一次可做3-5斤米(最好用圆型的糯米),现以2.5斤糯米为例; 2、安琪甜酒曲半包(4克);

制作过程: 一、淘洗米:一般淘洗3-5遍,洗掉粉尘,尽量使水 看起来清爽一些。 二、浸米:淘洗干净的米放入清水淹没浸泡。夏季泡5个小时,冬季泡10-20个小时;泡至用手能碾碎后成粉末状时即可。泡的的目的是为了让米吸足水份和在蒸的时候熟的更透。泡好后捞出沥干水份。 三、蒸饭:捞出糯米沥干水份。

在蒸架上垫上纱布,再将糯米倒入铺平。 把米放入蒸锅内 开火烧水至沸腾有蒸汽时再大火蒸20分钟断火,米不可蒸的太生,也不可蒸的太烂以免影响米的后期发酵。

饭蒸好了 四、糯米蒸透后,倒在可沥水的容器内摊开,用较多的凉开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也可采用自来水,视卫生情况而定,建议使用凉开水或瓶装水),使糯米淋散沥冷。(目的在于不让糯米粘在一起,做出来后会更好,沥冷不是完全冷哟,保留一定的温度,手摸着温温的 最好)。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高中必修1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第二节卤族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四节化学键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精编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聚乙烯)(溴苯)+ Br 2 FeBr 3 +HBr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3H 2 Ni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2 现象: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为 反应断键情况: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乙醇可以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之相似的物质有

CH O 5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 2 mL 三、烷烃 1、烷烃的概念: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的饱和链烃,或称烷烃。呈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溶解性:烷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但都比水的密度小。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②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③取代反应(烷烃特征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如何有效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

新环境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使用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研究者和开发者,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深有体会。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阵地,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于这个走进新环境不久,面对新的教育对象,重新使用一种新版本教材的我将如何使用好新教材,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棘手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和新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将如何较好的使用新教材呢?下面本人就进入六盘山高中一年来如何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比较新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材的版本比较多,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找了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和资料。经常对比着看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的材料。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选择。我们应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鉴别的依据。选择出更能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将我以前教的人教版和现在所教的鲁科版的比较中我发现鲁科版教材的设计、结构比较合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知识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宽阔性、灵活性等多种优秀品质,学生的多种潜能正真得到了伶俐尽致的发挥。 二、源于新教材,改进新教教材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抱着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的精髓,不断地改进新教材,使课改更有意义,更有效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材按循环扩展进行编排,有些知识出现重复、零乱的缺点,我们不应受制于教材、教参,应跳出教材、教参,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对教学内容做适当改变,便于进行任务型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

米酒古法制作

米酒的制作方法 甜酒,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 甜酒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含有40%以上葡萄糖、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酿制后口味香甜醇美,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坐月子的产妇、大病初愈者食用甜酒的风俗。甜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甜酒适宜范围很广,一 年四季均可饮用。 具体的制作方法:制作米酒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清洁,特别是万万不得沾油,双手一定要清洁。 准备用料: 1、根据发酵容器的大小和酒曲的发酵用米量来决定米的多少。一般一袋安琪甜酒曲一次可做3-5斤米(最好用圆型的糯米),现以2.5斤糯米为例; 2、安琪甜酒曲半包(4克); 制作过程:

一、淘洗米:一般淘洗3-5遍,洗掉粉尘,尽量使水 看起来清爽一些。 二、浸米:淘洗干净的米放入清水淹没浸泡。夏季泡5个小时,冬季泡10-20个小时;泡至用手能碾碎后成粉末状时即可。泡的的目的是为了让米吸足水份和在蒸的时候熟的更透。泡好后捞出沥干水份。 三、蒸饭:捞出糯米沥干水份。

在蒸架上垫上纱布,再将糯米倒入铺平。 把米放入蒸锅内 开火烧水至沸腾有蒸汽时再大火蒸20分钟断火,米不可蒸的太生,也不可蒸的太烂以免影响米的后期发酵。

饭蒸好了 四、糯米蒸透后,倒在可沥水的容器内摊开,用较多的凉开水从糯米上淋下过滤(也可采用自来水,视卫生情况而定,建议使用凉开水或瓶装水),使糯米淋散沥冷。(目的在于不让糯米粘在一起,做出来后会更好,沥冷不是完全冷哟,保留一定的温度,手摸着温温的 最好)。

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目结构特点: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使 学生有更全面的发展。 必修模块 化学1、化学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自成体系,代表了过去三年的内容)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上述课程模块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各模块中都应有所体现。 设计思路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基于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背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化学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