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荔枝文化

谈谈荔枝文化
谈谈荔枝文化

摘要

荔枝是驰名世界的珍贵水果,形、色、香、味俱佳,饮誉古今中外。荔枝果实营养丰富,民间常把荔枝鲜果及其干制品作为补品食用。中国为荔枝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多样,荔枝品种齐全多样,产量高,质量好。现今还出现了很多荔枝制品供人们享用,以致荔枝的用途更加广阔。荔枝不仅在食用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享受,而且荔枝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我们,在诗歌上,在影视方面都有很多关于荔枝的,形成了一直荔枝的文化,让我们对荔枝更加认识了解和赞赏。

一、荔枝简介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荔枝,平常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我们都特别爱吃。可是在我们吃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过荔枝中隐含了一些怎么样的文化呢,现在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荔枝与香蕉、龙眼、菠萝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对气候的反应特别敏感,生长期需要高温湿润,而在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形成期则需要比较冷凉和干燥的天气。荔枝树是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人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来”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

二、荔枝的品种

我国荔枝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品种也非常丰富,数不胜数。经过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荔枝品种、品系和单株。近几十年来,各荔枝产区在资源普查中,对当地的荔枝种质资源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记载和描述,终于将荔枝分类齐全,大概能分成下列品种:

“三月红”又名早果,主要产区在广东省中山市,该品种早熟、果大、丰产、耐湿,适于水位较高且肥沃的土地种植;“白糖罂”主要产区是在广东省的茂名

市,约有300年的栽培历史该品种也早熟,果大、肉厚、清甜带浓厚的香蜜味,品质优良,在国内外都备受欢迎;“白蜡”又名白蜡子,主要产区在广东电白、高州等地,该品种果肉白腊色,质爽脆,清甜多汁,但是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圆枝”又名水东黑叶,果皮略红色、果肉乳白色,质软滑,汁多,甜带微香,种子饱满,适合在近水的地方生长;“妃子笑”又名落塘蒲,产于广东、广西、台湾、四川等地,该品种果型美观,核小,商品价值高,是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种之一;“东刘一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1979年从番枝品种中选出的优良株系,该产品果肉质脆,适于鲜食和制做罐头。冰火荔枝是民间一个稀有品种,果大小核、特晚熟、味甘甜鲜美而不腻、肉爽脆、品质佳,因其抗寒、抗旱、抗涝能力表现出色,所以凡有荔枝的地方均可栽种。

除此之外还有大造、黑叶、桂味、元红、大小丁香、糯米滋、挂绿、淮枝、兰竹、雪杯子、尚书怀、陈紫等等。

三、荔枝的栽培

荔枝苗的栽培方法可以分成:压条育苗、嫁接育苗、苗木出圃等等。

(1)“压条育苗”是我国荔枝产区传统的育苗方法,具有操作简易、成苗快、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等特点。在选材料的时候应该选长势状旺、具有繁育品种特征和特性的壮年结果树上选择枝条作圈枝材料。在华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圈枝育苗。但在春夏季圈枝,发根、成苗快。

(2)“嫁接育苗”应该选择阳光充足、地形开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平地、山坡或水田来作荔枝的苗圃地。

(3)“苗木出圃”要选择优良的荔枝苗,还要砧穗亲和良好,嫁接口上下发育均匀的嫁接苗。在搬运苗木时,不得提苗木的主干,因为荔枝苗根本而泥团较重,很容易拉托泥团。

四、荔枝的加工

荔枝非常美味,以加工成很多美味的食物和饮料,现在就来介绍几种:

(1)“荔枝干”是过日晒和火焙来制作,一般包括原料选择→预晒→烘焙→发汗→烘干→散热→包装八个程序。味道好,口感润滑,一点不失荔枝的香味。

(2)“荔枝酒”是一种口感香甜顺滑的美酒,需要选充分成熟的荔枝,去壳去核,在90~95摄氏度加热杀菌十分钟,然后要通过接种—发酵—陈酿—调味—杀菌、装瓶。这样就可以制作好我们平常很爱喝的荔枝酒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很喜欢这种酒。

(3)“糖水荔枝”是一种罐头食品,多用黑叶制作,剔去小果、裂果,去核去壳后对果肉进行分级,迅速在流动清水中淘洗干净,立即装罐,越快越好。然后再在罐中灌入糖水。

(4)荔枝汁,原料要求成熟的果实,把病虫果及残破烂果剔除,清水洗干净,再去核去壳榨汁,再进行调配调味,再加热装罐。

五、荔枝的储藏

荔枝是热带水果,特别不好储藏,很容易就会开始“三变”:褐变,质变和腐变。一般储存的方法有:

(1)低温储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降低贮藏环境的温度,尽量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代谢,减少果实由于代谢所引起的消耗,从而保存果实的营养物质和商品价值。降温同时也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活动。

(2)自发气调贮藏。这是利用果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来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比例,当二氧化碳和氧达到一定比例时,果实的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代谢受到抑制,生命活动减弱,从而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3)气调贮藏。这也称控制气体贮藏,根据果蔬的性质,通过人为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和比例,使其达到抑制果蔬代谢最佳的效果而不会导致果蔬的变质。

(4)泡沫箱加冰短期贮藏法。利用泡沫箱的保鲜性能,荔枝采后装于泡沫箱内,再在箱内加入一定比例的冰,封上盖子,可以在常温下保持荔枝4~5天的贮藏期。

六、荔枝的营养与保健功能

荔枝的营养成分非常高每100克荔枝所含营养素有:热量(70.00千卡) ·蛋白质(0.90克) ·脂肪(0.20克) ·碳水化合物(16.60克) ·膳食纤维(0.50克) ·维生素A (2.00微克) ·胡萝卜素(10.00微克) ·硫胺素(0.10毫克) ·核黄素(0.04毫克) ·尼克酸(1.10毫克) ·维生素C (41.00毫克) ·钙(2.00毫克) ·磷(24.00毫克) ·钠(1.70毫克) ·镁(12.00毫克) ·铁(0.40毫克) ·锌(0.17毫克) ·硒(0.14微克) ·铜(0.16毫克) ·锰(0.09毫克) ·钾(151.00毫克) 。

荔枝还有很多保健功能:

(1)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4)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为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荔枝果肉还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七、有关荔枝的文学

(1)诗歌。从古至今,有关荔枝的诗歌数不胜数,很多诗人更是通过诗词来赞美荔枝的魅力。东汉的著名文人王逸在他的《荔枝赋》中极赞荔枝之美,“修干纷错,绿叶蓁蓁,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若繁星之著天。皮似丹淡,肤如明珰,润侔和璧,奇逾五黄。仰叹丽表,俯尝佳味,口含甘液,腹受芳气。兼五滋而无常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绝类而无槄,超众果而独贵。”可谓是推崇备至。明代的徐勃也写有“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诗句来赞美荔枝。

相传,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面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吃着吃着,白居易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同时还著有《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真是对荔枝推崇到高境界。

除此之外,还有赵佶的《宣和殿荔枝》、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杨朔的《荔枝蜜》、文徵明的《新荔片》、苏轼的《食荔枝二首》等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为荔枝献出了自己的才华。

(2)历史典故。“翰林编修杨钦和谢下山荔枝林”就是其中一个经典的故事,谢下山荔枝树成为“砍一发十,千年不败”。的佳话;进过考古发现:杨贵妃喜食荔枝缘起高力士。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更是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楊貴妃不但對荔枝情有獨鍾,而且對荔枝酒也一樣獨愛。有“貴妃醉酒”的动人故事,但鮮為人知的是,楊貴妃平生最愛飲的酒之中,就是荔枝酒,而荔枝酒正是廣東高州根子鎮釀出;还有乾隆微服访黄巷;宋珏——明代“莆田派”的开创者;增城挂绿荔枝的传说。

(3)荔枝相关电影,歌曲。电影《荔枝红了》是一部讲述荔乡农村变革、农民致富的故事。2002年5月全国公映,迅速走红大江南北,引起强烈反响。该片构思很巧妙,富有新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一部“主旋律”的精品影片。影片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华

表奖;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特别奖;第七届广东宣传文化精品奖等九项大奖。关于荔枝的歌曲有《故乡的荔枝》,艾红梅演唱的《荔枝情》。

荔枝给我们的不仅是食用上的用处,还是深远的影响。还举行了荔枝节,选举了荔枝小姐,代表荔枝的精神深入人心。把荔枝的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我个人非常的喜欢吃荔枝,希望以后更加的深入了解荔枝,深入体会荔枝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果树志》(荔枝卷)吴淑娴,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荔枝龙眼采后处理及保鲜贮运彩色图说》吴振先,季作梁,陈维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

(3)《荔枝高产栽培》张展薇,金盾出版社,1993.6

(4)《荔枝龙眼整形修剪技术》曾莲,倪耀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8

(5)荔枝百度百科

莆田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探亡日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不过我们年轻人偏偏挑这一天进行聚会之类的活动,就因为街上人少,正合适。)白额春联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必须要遵守的,否则会有不吉利的嫌疑。但在莆田正因为有这段倭寇侵害的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却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

荔枝文化浅谈

荔枝文化浅谈 增城是著名的荔乡,荔枝历史悠久、质量上乘,挂绿荔枝一枝独秀,名扬中外。增城荔枝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咏荔的诗篇。1990年以来,市每年都举办荔枝节,广交天下朋友,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游览观光活动,形成独特的荔枝文化。近年来,成功拍卖挂绿荔枝,还珍于民,不断丰富了荔枝文化内涵。 一荔枝史话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华南地区又是中国荔枝的原产地,增城北部的正果镇兰溪及南昆山(原属增城县,今龙门县)原有野生荔枝。 最早记载荔枝的是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称荔枝为“离支”。 王逸于东汉元初年间(114~119年)作的《荔支赋》是最早记述荔枝的专篇。文中形容荔枝“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赞颂荔枝“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 荔枝最早进入中原,是汉高祖时。葛洪《西京杂记》载:“尉佗尝献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根据当时国家尚未完全统一、交通条件限制等情况,所献荔枝,当为干品。 《三辅黄图》载:“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宫。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置不息。后数岁偶得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日忽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植也。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这是中原最早种植荔枝及岁贡鲜果的记载。 《后汉书·和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死者继路。因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及诏罢之”。 上述两汉朝廷所得的荔枝,都是取自岭南。路途遥远,交通困难,究竟如何运送荔枝呢? 清代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引前人阮福的话说:“昔有七日至长安之说,殆妄也。此果三日后色香俱变,岂有七昼夜汗马之上而尚可食者?况自广州至关中数千里,即飞骑置堠,亦不能七日即至也。当如汉武移植扶荔宫故事,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指湘江)至楚北(指汉水)、襄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宫,则一日可达耳。”清代潘耒《荔枝盆》诗,详细描述了从福建把整株或一枝桠取下栽入盆中再壅土运送的情况。即从福州(别名三山)经闽江越仙霞岭入浙江,水运至北京。整株荔枝运送,水运尚不易,陆运更难。如从广州沿北江而上,需经南岭山脉,越过崇山峻岭才能进入湘江。这段路程险阻,任务十分艰巨。此处正是临武县境,难怪临武长唐羌冒死上书了。

福建民俗风情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摘要:本文对福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主要对福建的饮食,节日, 正文:一、福建的地域风貌 1.1福建地貌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 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2.1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2.2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客家人因没有其他较为普遍的民众娱乐,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客家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也很严,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到了山间就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2.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2.4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更多体现出文化古城和

荔枝与荔枝文化

荔枝与荔枝文化 张效民 一 荔枝,古人又写作离枝、离子、荔子、荔支等,因左思在《蜀都赋》1中有“旁挺龙木,侧生 荔枝”的话,所以后人又以“侧生”来代指荔枝。荔枝色红,故又有人称之为“丹荔”。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流落巴蜀期间,曾写过《宴戎州杨使君东楼》2诗,诗中有“轻红擘荔支”的话,所以不少人也以“轻红”来代称荔枝。这样,荔枝这种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尤物,由于得到文人的关注而成为他们行诸笔下歌咏的对象而具有一种文化的内涵了。 就中国而言,关于荔枝的产地,著名宰相张九龄写作的《荔枝赋》3中说:“南海郡出荔枝焉。”白居易在他那篇著名的《荔枝图序》中说:“荔枝生巴峡间4”。中唐诗人张籍在他的《成都曲》中也写到过荔枝,他说:“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5”但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则在他的《老学庵笔记》6中以居成都多年的身份发表意见说:“此未尝至成都者也。成都无山,亦无荔枝。”他还引证苏辙的诗“蜀中荔枝生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来加以印证。说“盖眉之彭山县已无荔枝矣,况成都乎7~”陆游的说法,比较符合蜀中荔枝产地的实际状况。但这些说法,都因作者的视野和旅迹所限,其实并不全面准确。比较合乎中国荔枝产地实际的说法,当为蔡襄的《荔枝谱》。他说:“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8。”也就是说,中国荔枝的产地,大致是今天的福建、四川、重庆、和广东广西一带地方。这个判断是大体符合实际的。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质、气候适合于荔枝的生长的缘故。 二

荔枝历来有果中之王的美称。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荔枝应以何处为最佳却又有不同的认识。据张九龄说,中书舍人刘侯因为“弱年累迁,经于南海”,亲口品尝过荔枝的美味,就认为荔枝“甘美之极”,无与伦比。他还认为,“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是很不相称因而也是很不应该的事情。对于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他也大不以为然。认为“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9”作为一位由南粤之地的韶州进入中央政权的大臣张九龄,对于荔枝更是情有独钟。他在《荔 枝赋》中,也非常明确的说:“果之美者,阙有荔枝。10”而宋代的苏东坡先生则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1。”稍后一点因事被流放至海南的诗僧惠洪则说:“老天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12。”这两位诗人都曾被流放到海南岛,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但因为尝到了美味的荔枝,也就缓解了被流放的内心的深刻的苦痛。当然他们的话也是一种身处无奈之时故作放旷之语,但荔枝的美味则是不用置疑的。 以上讲的是岭南荔枝或者是南海荔枝。唐朝的荔枝贡品,不少人认为是出自巴蜀,杜甫、白居易、薛能、薛陶在流落巴蜀期间,也曾写过一些荔枝诗。尤其是杜甫诗中有“红颗酸甜只自知”和白居易诗中有“津液甘酸如醴酪”的话,给人留下了口实13。后人就据以说巴蜀荔枝偏酸,不及岭南、闽中。比如宋代曾巩就在他的《荔枝四首》14的自注中说:“白乐天咏荔枝诗云:‘津液甘酸如醴酪’,杜工部诗云:‘红颗酸甜只自知’,此皆知巴蜀荔枝而已,不知闽越荔枝不酸也。” 说到闽越荔枝,与苏东坡先生大体同时的蔡襄蔡端明学士最有意思。在他所作的《荔枝谱》中,根据他的看法,为几地荔枝排列了座次。毫不掩饰对于其家乡荔枝的偏爱之心。他说:“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州郡与夔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15”这就是说,其他地方的荔枝均为等而下之,天下荔枝只有闽中最佳,

合江妃子笑荔枝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

合江妃子笑荔枝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 撰文\图片提供浩丰规划设计集团项目策划中心 项目名称:合江妃子笑荔枝文化产业园概念性规划 项目地点:四川省合江县 建设单位:合江县合江镇人民政府 投资额度:9.6亿元 项目规模:3300亩 规划时间:2014年3月 设计公司:重庆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胡德翠、秦权、殷明松 项目背景:合江是中国荔城,需要一个彰显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景区。规划区过去曾是让妃子笑的荔枝产地,未来将是“中国荔城,幸福合江”的最佳代言! 通过规划,荔枝将不仅是合江的标签,还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价值…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合江县城近郊,基地离“尘”不离“城”,区位条件良好;区域山环水绕,荔海成片,原生态度假气息浓郁;规划区所产荔枝据传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荔枝产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富。 规划主题:美荔湾——中国贵妃荔枝文化旅游度假区 规划区将集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乡村游乐、生态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渝高端休闲度假地、合江县城市会客厅。 规划策略: 品牌突围、形象重塑。从荔枝文化与贵妃文化的结合切入,从旅游红海中突围,塑造荔枝文化度假的全新品牌形象。 文化注魂、情景再造。寻找荔枝文化的精髓注入其中,与自然融合。注重景观的创意性重塑,诗情画意,整体串联。 空间整合、主题串联。整合空间,实现功能元素的合理配置;通过水陆游线串联各片区,形成生态文化体验环。 产业延伸、产旅互融。紧抓荔枝资源,以荔枝的种植转化为加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形成产旅互相促进的互动链条。 市场引领、产品创新。瞄准较为高端的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市场,针对需求创新开发特色产品。

莆田民间节日的奇特习俗

莆田民间节日的奇特习俗 “做大岁” 莆田民俗,正月初四夜,要跟除夕夜一样过,名曰:做“大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至今莆田群众仍沿袭这个风俗。正月初二不串门 农历正月初二日,是莆田、福清两相邻县份的禁忌日。此俗亦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倭寇进犯莆田、福清,两地被杀者众。戚家军打赢倭寇后,出外避难的老百姓纷纷回家探望,大家悲喜交集,既为生者幸存而庆幸,又为死者不幸而悲伤。初二日,许多家庭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因此初二串门就成为不吉利之事。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探亡日”,每年这一天互不串门,即使是至亲,也不例外,只有居丧之家才允系友上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系友家拜年,初二日就不必忌讳。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的春联均为一色通红,唯独莆田春联的联头上多了一截白额,红白相间,格外醒目。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为粉饰太平,强令家家户户贴上红联。人们在贴红联

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悲。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以后沿袭为例,流传至今。 “耙鼎”闹元宵 在莆田一些地方,当迎神队伍经过他们的家门口时,就把煮饭的铁锅端出,倒置地上用锄头把锅灰“耙”掉,这时,全村充满“几查、几查”的声音,其意一则驱邪,二为纳福。这个习俗据传是在元末明初,有一对年轻夫妻流落在外,因闹元宵的迎神队伍经过自己寓居的家门时,没钱买鞭炮燃放接驾,只好将耙锅发出的响声权充鞭炮声以表示虔诚。年过一年,他们的家业越来越大,人丁越来越旺,把这归结为耙锅声感动了神明而赐予洪福,于是元宵耙锅迎神便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吉利的举措并广为流传。有的地方还有定例:在大年三十把铁锅底的锅灰耙干净后,必须等到元宵节才能再耙,否则来年会没有财气,如今老百姓生活提高后,逐渐用煤或液化气当燃料,这一奇观也就少了。中秋节吃芋头米粉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中华民族习俗是吃月饼、赏明月。但在莆田,特别是农村,过去吃月饼并不很流行,是夜,家家户户却都要吃芋头炒米粉。这主要源于莆田方言的“芋头”与“熬”谐音。过去人们生活艰辛,吃芋头炒米粉表示“熬一熬”就到“头”,以寄望来年时来运转。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距茂名30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以现代“三高”农业生态观光游、“三个代表“足迹游、荔枝文化风味游、浮山养生健体游为主线;集观光、度假休闲、健体养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 根子被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因为它拥有全国六个全国之最: 第一个全国之最是历史最久。据考证根子镇在秦朝末期就种植荔枝。柏桥村有个贡园,拥有千年树龄的古荔39棵,被誉为“荔枝博物馆”。据史载,唐朝高力士贡献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是摘于贡园。因此根子又被称为“大唐荔乡”。 第二个全国之最,是面积最大。根子镇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和地形最利于荔枝生长,荔枝园面积达7万亩,是中国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第三个全国之最,是产量最高。根子荔枝实行科学管理,年年丰收,年产量约3万吨,荔枝产量为全国乡镇最大。 第四个全国之最,是品种最多,品质最优。根子种植荔枝得天独厚,品质优良,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妃子笑、桂味、三月红、糯米糍等十多个。 第五个全国之最,是成熟最早。根子荔枝每年三月初开始成熟,五月中下旬陆续上市,比其他地区早熟一个月,是全国荔枝成熟最早的地区。 第六个全国之最,是市场最广。根子荔枝畅销全国,出口港澳及

国外。 每到荔红蝉鸣时节,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流红溢绿。有“荔枝皇后”之称的白糖罂,早熟果大果皮鲜红,肉质嫩脆,甜香浓烈,剥皮不流汁,曾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桂味”是荔枝中之极品,核小如豆,肉质爽脆,味清甜且带有淡淡桂花香味。“糯米糍”则果大肉厚,肉溢糯香,甜味浓郁。 根子是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生产基地“。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有许多典故,除西安华清池的“贵妃出浴”外,另一精彩典故则是源自根子荔枝的“妃子笑”。说的是高州籍的太监高力士为了取悦杨贵妃,每年都要从家乡进贡荔枝给她尝鲜。但荔枝这水果“身子娇弱”,保鲜期只有两三天,所以根子贡园荔枝一旦摘下枝头,即派出快马北上,日夜兼程。为力保荔枝的新鲜程度必须分秒必争,马匹不能停歇,所以朝廷吩咐沿途各省备有骏马,就像现在的接力赛一样,每匹马拼死跑一段路。为了让美人笑纳这一框根子荔枝,不知跑死多少马匹,这才有了后人精彩的诗篇:“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层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000年2月19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根子镇,访问农户并于红荔阁旁亲手种下一棵“中华红”荔枝,继而在高州主持“三江”教育,首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几年过去了,红荔阁旁的“中华红”已经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莆田民间社戏习俗 莆田是闻名海内外的戏曲之乡,当地人民群众对古老的剧种莆仙戏情有独钟,数百年来形成了莆仙民间许多独特的戏俗。所谓戏俗,就是民间演戏规俗和观戏风俗。其俗繁文缛节,非常复杂,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极具莆仙地方特色。如演出规俗有落棚礼、彩棚、净棚咒、弄八仙、跳加冠、弄五福、招财进宝与寒山拾得、状元游街、田相公踏棚等十多种;而观戏风俗也有大年三十看《戏》、请戏、文武棚、棚前约会、戏前杂食等多种。其中较为独特的有以下几种戏俗。 演出习俗有落棚礼、彩棚、弄八仙、跳加冠、状元游街等习俗。 落棚礼。旧时在莆仙,凡新组织的戏班,在雇买童伶、招聘后台吹鼓手后,就择个吉日,举行落棚礼。这一天的深更半夜,全体童伶一律穿上洋布或广东玉长衫,由扮丑、末的提灯前导,扮生、旦的敲着大锣,扮净脚的捧着田公元帅的神龛,到达指定地点请香火。香火请回后,净脚马上扮作开路将军形象,大放烟雾,散发纸钱,在台上彩棚。彩棚后由扮生、旦的上台,一进一出,各唱一段莆仙戏曲牌《锦庭芳》,然后对坐谈心,亲切会晤,以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彼此感情,互道吉祥如意。 彩棚。旧时,莆仙戏演出无论日场夜场,都是四出戏,即三个折子戏,一个戏本,俗称一场三折。戏开始时,必先演彩棚,由鼓手击鼓三通,吹唢呐“知达”二下,司砂锣的“扁扁”敲二下,名曰报鼓,作为预备演出的通知。当戏班一切准备好了,接着就放鞭炮,锣鼓三通,俗称“三锣鼓”。在三锣鼓中结合吹唱,唱的曲牌是《思娘家》(亦名扑灯蛾),唱词不用方言,而近官腔。曲词原有九段,一般只唱三段,只有在唱对台戏文武棚时,为了显示本领,才唱完九段。继而后台齐念四句大白: 盛世江南景,春风昼锦堂。 一枝红芍药,开出满堂红。 每念一句,打锣鼓一通;彩棚毕,接着吹打一段没词曲的上下词,曲文只有罗哩连三字反复吹唱。据说这是宋人的遗曲,也有人说这是戏神田公元帅的咒语。唱毕,后台齐喊发彩二字,一个三绺黑须的文老生出场,相传此人物是唐明皇。他对观众拱手作揖,念了四句定场诗: 一篇翰林黄卷,多少礼部文章; 琴弹阳春白雪,引动公侯将相。 念毕下场。旧时莆仙戏班演彩棚,主要是为驱鬼邪、保戏班和乡村平安。

高州根子镇荔枝文化

高州根子镇荔枝文化 342610384 高州市根子镇——荔枝专业镇 根子镇位于高州市东南部,距高州市区38公里,距茂名市区26公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根子镇的荔枝种植有2000多年的历史,柏桥村有贡园,荔枝树树龄多在500年以上,被称为“荔枝博物馆”。据史料记载,唐朝的高力士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即摘于此园,因此根子镇被称为“大唐荔乡”。因其种植荔枝的面积最多、产量最大、品质最优、历史最久、成熟最早、市场最广而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并先后荣获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还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南亚热带作物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及“国家荔枝项目试验示范基地”等称号。 荔枝贡院 简介 位于广东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贡园是优良荔枝品种白糖罂荔枝的种植园,总面积约80亩,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了。该贡园是粤西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荔园,园内古荔丛生,形态各异,这些古树的树龄多有500年以上,主干已部分腐朽,中空成洞,根部萌生新芽,几代同堂,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荔枝博物馆,也是中外闻名的“贡园”!这里早在秦末时期就开始有规模地开始种荔枝了。荔枝贡园由何姓六世祖开始接管经营后,今已传到21世,这里种植的荔枝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桂味、三月红、糯米糍等,尤以白糖罂为胜。它果大核小,色艳皮薄;肉质爽脆,味道清甜,甜而不腻,留香持久。 历史过去历朝都把这里的荔枝作为岭南佳果上送朝廷,因此这个荔枝园便 称为“贡园”。高力士是唐代朝廷宦官和重臣,任知内侍省事,在皇帝玄宗身边工作。他是潘州人(今高州人),深知高州各种荔枝的优劣。他是皇帝的近臣,也知道皇帝及宫妃们的不同胃口和饮食爱好。正因为高力士的特殊背景,故他向杨贵妃娘娘推介家乡岭南佳果荔枝,并献上荔枝保鲜和驿马相传的妙计。自此,皇帝每年都派人到潘州(今高州)监摘荔枝送回长安。故清代两广总督阮元有诗曰:“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相传,高力士曾亲临贡园监摘荔枝送回长安献与唐玄宗与杨贵妃。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即是杨贵妃。当时描绘的就是千里送贡品荔枝的情景。

莆田文化风俗成语

莆田文化风俗成语 由于莆仙话单音节词汇较多,莆仙话成语虽然以四字格式为主,但也有二、三、五字等格式。莆仙话书面材料较少,成语大都是人们口里常说的习用语,长期沿用,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歹歹才:一表人材,在莆仙话方言里多用来形容年青男子英俊潇洒。 清清靠:非常干净,用来形容一个人穿着利落体面,也可用来形容院落、房间整洁干净。 卫生古:对极其爱好干净讲卫生之人的描述用词。 老豆鬼:对不讲卫生、邋遢之人的形容词。 土土连:过度的憨厚老实。 下嘴接:对爱好议论是非之人的形容词。欠欠灶:傻、少根筋。 三不动时:随时随地。喜花大开:心情好到极至。 无味六厝:没有味道,用来比喻饭菜极其的不可口、毫无味道可言。 说东塌西:天南地北胡扯一通。 牛头夜叉:粗鲁、野蛮,比如:死仔、如此“牛头夜叉”,刚买的新裤子、才穿一会儿裤裆就开裂了。 牛筋马力:年轻力壮。黑头七寸:黑不溜秋。 三岁二秋:本指二三岁幼齿,也用来讽刺成人做出幼稚的行为。 贪先给先咬:本想贪图便宜、反受“便宜”所害,相近汉语“偷鸡不成反蚀米”。 骚讲二十痛:用法和汉语“胡说八道”相同。 不三字三四:不规范,不像样子,不伦不类。 说有说无:有的没的乱扯一通,常用来比喻人说话不靠谱、瞎掰。 说天毒落地:海侃、漫无边际的谈论,相近汉语成语“谈天说地”。 鸡嘴捏成鸭嘴:恶意的颠倒是非黑白。 狗头猫狸面、说死的八并:有点相类似汉语成语“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常用来讽刺一个人总改不掉身上的毛病。 上晚暝坐鸡、下晚瞑坐狗(鸭):善变、主意摇摆不定,同汉语成语“朝三暮四”。 【红青白绿黄】五颜六色;花花绿绿;颜色鲜艳。 【椅子椅子迈】家底薄。椅子迈,指比一般椅子更小的小椅子。“迈”的意思为小。 【胡蝇草蚂】用于“胡蝇草蚂拍拍”中,指正业以外的较小的收入或活动;不合正道的收入或活动。草蜢:蚂蚱。【古锣古斗】古旧的锣,古花瓶,比喻老古董,老面孔,不变的事物。“斗”在莆仙也指花瓶,如“落斗”,指把花插到花瓶里供观赏。 【天猫天狗】能干或敢干的人们。如“叫一帮天猫天狗去帮忙”。 【菜头菜块】白萝卜煮成的菜和白萝卜切块腌成的小菜,比喻质量差的小菜。如“喝稀粥配菜头菜块”的意思是吃稀饭,而且下饭是萝卜腌菜,也就是伙食很不好。在莆仙,用于盐腌的蔬菜有以下几种:芥蓝菜、芥菜、包菜、白萝卜、南京菜(甘蓝)、菜花。 【亲情大细】亲戚和同族的人,泛指所有亲戚。莆仙话“亲情间”指亲家。大细人,指族亲。 ●厝边隔壁莆田人称房子为厝,此语即左邻右舍。 ●孤形独相指某人喜欢单独行动,性格孤僻,与众不同。 ●日曝雨“沃”(淋)指在外受到烈日暴日西,暴雨淋身。 ●张形做状故意做个样子给人家看,即虚张声势的意思。 ●嘴长目凸指某人怒气冲冲,说不出话时的脸面。 ●讲天对地天与地相差甚远,此语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的意思。 ●有头有尾指某人做事善始善终,让人满意。 ●头叫尾应前头呼叫,后头答应。比喻某人反应敏捷,听从指挥,对上级格外殷勤。 ●无面无目即不给人家脸色看的意思。 ●渡船客店人在过河时才呼唤渡船,在远出时才投宿客店,所以此语是临时处所的意思。

莆田风俗文化

莆田风俗文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莆田,,隶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中心,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文献名邦、海滨”的美称。有、、三大海湾。莆田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莆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可以从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话,工艺美术,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调研。(立意)民俗文化:莆田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只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莆田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白头春联 清军侵入福建时,莆田人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648年,克复了兴化府城,但同年七月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清兵第二次夺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剃发令的威胁。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办丧事贴白联。到了新年,清军强迫贴红联给“新朝贺岁”,否则死罪。按中国老习惯,丧家未到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不得已贴上红联,但巧妙地留出一段白联以示抗议。第二年为了纪念这一惨痛时刻就于大红纸上边特制一段白头,渐成习俗。 莆田闹元宵 莆田的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才结束,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闹元宵,节目丰富多彩,盛况赛过春节。元宵,是指新春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晚,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亦称“上元节”。莆田各地到处建有宫、庙、社、坛,每个里社均按古时划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还有“总元宵”、“末夜灯”等活动,系较大社庙集中举行的大型元宵绕境活动。体现出莆仙文化所独有的强烈内聚力和乡土气息。 莆田时,民间有到郊外春游的习俗,叫“踏青”。不少人家带着“清明龟”和“卷”,以及饭、菜、香烛、银纸上山扫墓,表示对先人的悼念。回来时,带回一小束青枝绿叶。清明节多逢下雨,百姓可在清明前后各3天去扫墓,俗有“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之说。 “清明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糖做成的,先将饭团或面粉加糖捏成一个个粉块,然后放入木刻的“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画荔枝

中国写意画——画荔枝 宜宾县李场镇大塔初中张平【教学目的】 1、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中国画的意境,培养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认识中国画的特点,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学会画荔枝。【教具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荔枝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画的技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欣赏视频资料—大塔举办荔枝文化节的现场,有关荔枝的图片,由视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塔,荔枝对于同学们来说更是熟悉不过,谈到荔枝,更是让同学们津津乐道,今天,我们要学中国画的写意画,就要画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荔枝。 【讲授新课】 一、介绍中国画: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欣赏图片) 二、介绍工具:(展示工具) 1、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2、墨:有松烟、油烟。 3、纸:宣纸——生、熟。 4、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5、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6、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三、绘画过程 1、(过渡)荔枝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生活在大塔,同学们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品种,七月荔枝成熟的季节,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妃子笑荔枝。 2、(出示范图)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荔枝,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 学生回答:荔枝叶、荔枝枝、荔枝果实。 再看看荔枝叶有什么不同?荔枝又有什么不同?荔枝枝呢? 学生回答:荔枝叶略成长形状,有朝上的、朝左、朝右的,荔枝果实呈鲜红色,部分略带青色,果实中有黑色的小点,荔枝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果实。 3、学习画荔枝的基本技法: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莆田是福建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大家了解莆田民风民俗吗?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吧! 莆田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1】 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莆田的这个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市直辖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称为兴化。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犯抗倭英雄戚继光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 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的莆田

黄石林墩大捷,连克倭营六十多座,歼敌四千多,铲除倭寇大本营,从此倭患基本平定。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根据史料,当时遭到倭寇侵害的还有江苏兴化,据说当时倭寇接到上头命令进犯兴化,但没搞清楚是哪个兴化,就同时进行侵犯。江苏兴化却没有“做大岁”的习俗。所以莆田的“做大岁”这个风俗可以说是全国独有。 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和全中国都一样。但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相串门拜年,或者走亲访友,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 贴春联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风俗,它是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用红纸来写春联是一般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家家

谈谈荔枝文化

摘要 荔枝是驰名世界的珍贵水果,形、色、香、味俱佳,饮誉古今中外。荔枝果实营养丰富,民间常把荔枝鲜果及其干制品作为补品食用。中国为荔枝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多样,荔枝品种齐全多样,产量高,质量好。现今还出现了很多荔枝制品供人们享用,以致荔枝的用途更加广阔。荔枝不仅在食用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享受,而且荔枝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一直影响着我们,在诗歌上,在影视方面都有很多关于荔枝的,形成了一直荔枝的文化,让我们对荔枝更加认识了解和赞赏。 一、荔枝简介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荔枝,平常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我们都特别爱吃。可是在我们吃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过荔枝中隐含了一些怎么样的文化呢,现在我们就可以来探讨一下。荔枝与香蕉、龙眼、菠萝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对气候的反应特别敏感,生长期需要高温湿润,而在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形成期则需要比较冷凉和干燥的天气。荔枝树是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人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来”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 二、荔枝的品种 我国荔枝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品种也非常丰富,数不胜数。经过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荔枝品种、品系和单株。近几十年来,各荔枝产区在资源普查中,对当地的荔枝种质资源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记载和描述,终于将荔枝分类齐全,大概能分成下列品种: “三月红”又名早果,主要产区在广东省中山市,该品种早熟、果大、丰产、耐湿,适于水位较高且肥沃的土地种植;“白糖罂”主要产区是在广东省的茂名

莆田风俗文化

莆田,福建地级市,隶属海峡西岸新兴港口城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或称莆仙,为福建历史上八府(军)之一,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莆田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莆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可以从莆田民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话,工艺美术,风景名胜,名优特产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调研。(立意) 民俗文化:莆田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 年初二 游县是 等活动,系 各3 “龟印”中,印成龟的形状。莆田民间传说龟与凤、龙、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寓含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米饭或面粉加工成约三坟长的长方形粉块,在粉块当中压一条小线,然后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粉块中的小线会自然展开,形似书卷。有的人家还在“卷”上印制红花,寓意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清明节期间,莆田人上山扫墓,除以祭品对着墓碑“呼神”致祭外,还要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并放上一叠纸钱,用小石头压住,以示此墓的后裔已来祭扫。祭扫完毕,折下一枝松枝叶带回家,以示枝荣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另外,莆田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唱清明戏的习俗,所唱剧目多为人们所熟悉的莆仙戏《白蛇传》、《拾玉镯》、《人面桃花》等戏剧中有关清明故事的折子戏片断,用以烘托清明的独特气氛。 妈祖文化 妈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惟一的救苦救难的海神。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

灵山文化 荔枝种类

灵山荔枝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产量高、品种多、品质优,被赋予“中国荔枝之乡”的美称,有“香荔”、“桂味”、“三月红”、“黑叶荔”、“糯米糍”、“妃子笑”等早、中、迟熟品种35个,其中“灵山香荔”、“桂味”、“糯米糍”等荔枝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质优而著称。灵山荔枝已被开发出荔枝酒、荔枝蜜、荔枝罐头、荔枝干等产品,深受广大客商的欢迎和青睐。灵山荔枝鲜果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2012年1月,“灵山荔枝”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灵山县荔枝种植面积110.2万亩,去年总产量12.6万吨, 总产值4.6亿元;今年预计荔枝总产量达12.1万吨。 “香荔”荔枝 钦州市是我国南方荔枝主产区。灵山县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荔枝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市之冠。该县种植生产的“桂味”和“灵山香荔”荔枝分别荣获第二、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被授予“中国金牌荔枝”称号。 灵山香荔原产灵山,为该县特产,主产于灵山县三海、新圩、佛子、檀圩、烟墩、那隆等镇,种植面积约13万亩,总产量近2万吨。果实扁圆形,单果重20.4克。肉较厚,核小,可食率76%,汁多,肉质爽脆,甚甜,有香气,品质上等,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妃子笑”荔枝 传说,这是杨贵妃当年吃到的荔枝品种,故而得名“妃子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颂。 属中熟品种,每年6月上旬--6月下旬成熟上市。果实大,单果重23.5--31.1克,果皮薄,淡红色,果肉厚,白腊质,细嫩爽脆,清甜带微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7.1--20.5%。品质优良,最宜鲜食。目前全县种植面积2.3万亩,正常年份产量0.4万吨。 妃子笑荔枝属中熟品种,6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大,单果重23.5-31.1克;果皮薄、淡红色,果肉厚、白腊色,细嫩爽脆、清甜带微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7.1-20.5%,品质优良,最宜鲜食。 “三月红”荔枝 三月红,为荔枝的一个品种。因该品种在农历三月下旬成熟,故名三月红。属最早熟种。果实呈心脏形,上广下尖;龟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缝合线不太明显;皮厚,淡红色;肉黄白,微韧,组织粗糙,核大,味酸带甜,食后有余渣。

莆田婚嫁习俗

从莆田婚俗文化变化看人们的心理 【摘要】莆田的婚俗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挺复杂的。但是这些年也在发生改变。从研究婚俗中研究当代莆田人一些心理观。我主要是采用访问家里年长的老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来完善我的论文。 【关键词】婚俗;文化;心理观 莆田的婚娶礼仪中就有古代"六礼'的痕迹。六礼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是男方使媒人通言,表示通婚之意 问名是问女方的姓名及生辰以便“卜其吉凶” 纳吉即婚约告成 纳征是男方向女方交纳聘礼 请期即男方向女方请以成婚之礼 亲迎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迎娶 莆田的婚俗程序有个组成:说媒,相亲,送庚帖,纳征,放定,看日子,送嫁。我挑几个程序阐明。 1.说媒 儿女长大后,父母托媒人为其物色对象。有一段时间婚姻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兴起自由恋爱,在外面工作生活的孩子往往在外面找对象,也省去了“说媒”“相亲”的过程。 但最近几年,不仅仅是莆田人,很多人发现自由恋爱的婚姻不及相亲的婚姻那样长久。现在在莆田其实更多人选择相亲组成的家庭。其实莆田的离婚率是比较低的,选择相亲组成的家庭不是因为离婚率低,我觉得有更根本的原因。 (1)莆田人愿意和本市的人结婚。 在莆田很多男孩子随着父母在全国各地经商,在外面是会遇到很多的女孩子,但是莆田人大都接受本市的女孩子。女孩子也是这样。 (2)女孩子到了要考虑婚嫁的年纪时,往往都会现实地考虑男方的家庭背景等等,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在过年的时候找媒婆帮忙介绍对象,从媒婆那边了解男方的家庭有时候比和男朋友相处几年都要多。 当地人似乎更推崇这样的婚姻,认为没有付出太多的感情以及比自由恋爱要更加了解对方,所以在莆田的婚姻过程,说媒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相亲 媒人说亲之后,其父遇“门当户对”的,即可代儿女登门相亲(一般是男方到女家相女儿)。对方要煮线面或鸡蛋当点心招待,鸡蛋线面又称为太平面,这也是煮线面招待客人的一种寓意。男方若对女子(包括家庭状况等)感到满意,便可以吃下月老蛋;若不中意,就不吃这碗蛋。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当事人的心意,避免双方产生尴尬不愉快。男方吃了月老蛋后,女方还会煮出点心~线面(长寿面),意即平安长寿。经过了相亲,男女双方及其尊长都无反对意见,这门亲事就算基本议定了。 3.订聘——纳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