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课程授课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授课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授课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国际结算》是一门与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紧密相关的、注重理论在实际业务中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务可操作性的课程;也是一门适应我国银行业务与国际银行业务接轨需要, 与国际惯例紧密联系、不断发展变化,偏重于按照国际惯例使用金融专业英语办理业务的,具有很强国际性的专业课程。它是国际金融学的一个分支,从微观角度探讨国际间货币运动的理论与实务问题,主要研究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以银行为中心的资金划拨清算,其主要目的在于以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来清算国与国之间以货币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是作为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学科的要求,本课程是以国际贸易结算为主线,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为中心,以国际惯例为依据,系统地介绍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业务操作规范。

通过《国际结算》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运用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国际结算的实务操作和处理所遇到的国际结算纠纷,成为具备国际贸易结算的实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选用的教材

根据要求高职高专国际结算课程,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朱箴元主编,朱箴元、林琳、兰振光(均为我院国际金融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参编的适用于高职高专的《国际结算》(第二版);同时选用由他们共同参编的辅导书《国际结算学习指导》(第二版),以上均于2008年11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三、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结算概述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国际结算中常用的国际惯例以及当代国际结算发展的主要特点;理解国际结算研究的主要内容、办理现汇结算的基本条件;掌握国际结算的概念。

【本章重点】

1.国际结算的概念

2.办理现汇结算的基本条件

【本章难点】

1.货物单据化

2.单据电子化

【本章教学时数】

4课时

【授课主要内容】

一、国际结算概述

(一)国际结算的概念

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国际金融的一个分支,是对国际间债权债务进行了结和清算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地,国际结算是指处于两个国家的当事人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货币收付业务。即应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汇票、本票、支票等),采用一定的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等),利用一定的渠道(通讯网、电脑网等),通过一定的媒介机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进行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收支行为,从而使国际间债权债务得以清偿或实现资金的转移。

思考: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

但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货币收付,有一部分非货币收付也属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范畴,如保函,银行在办理保函业务时并不一定有货币收付,它仅仅是银行的书面担保,只是文件。因此,国际结算完整的概念: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间货币收付业务或银行为国际经济交往正常进行所开具的保函。

(二)国际结算的种类

按国际结算产生的原因来划分,国际结算可分为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

我们把凡是国际间因贸易而产生的货币收付或债权债务的清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而由其它经济活动和政治、文化交流所引起的货币收付的结算称之为非贸易结算。

从这一学科来看,主要研究的是贸易结算而非非贸易结算。这是由于贸易结算在整个国际结算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国际贸易是国际结算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国际结算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金额巨大,在操作上比非贸易结算更为复杂,在内容上,它几乎包括了国际结算所有的方式和手段;国际收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经常项目,而经常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即贸易项目。所以国际贸易结算构成国际结算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贸易结算,非贸易结算问题就不在话下了。

(三) 国际结算的性质和特点

国际结算是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为基础形成的,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的实务问题。同时,还涉及进出口贸易、国际保险、国际运输、电讯传递、会计、海关、商检、票据、法律等诸多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国际结算与国际金融密切相关

国际结算属于国际金融实务的一个分支,国际结算中必然要涉及到外汇转移及外汇票据的流通、货币兑换和外汇汇率、外汇进出入管制、外汇风险及其防范等问题,这些都是国际金融的实务问题。

2.国际贸易是国际结算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国际结算是以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没有国际贸易就没有国际结算,国际结算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以服务于国际贸易为宗旨。同时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是在相互促进中共

同发展的,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结算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结算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3.国际结算是一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国际结算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中间业务。在不动用银行资金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承担风险来获得可观的手续费收入;或在客户交纳保证金等情况下,甚至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偿占用客户资金。因此,商业银行普遍重视开展国际结算业务。

4.国际结算是有关国际惯例表现最充分的领域

国际结算中的国际惯例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和结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特定方式。按国际惯例行事是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要求。目前,国际结算涉及的国际惯例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银行间偿付办法》、《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和《备用信用证统一惯例》等。

5.国际结算业务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国际结算业务具有涉外性,活动范围大于国内结算,还涉及不同货币的兑换、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法律环境复杂等,国际结算不仅要比国内结算复杂得多,而且操作的难度也更大。同时,受国际上政治、经济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当事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以及近年来国际贸易与结算的欺诈犯罪、滥用职权现象的日益猖獗,导致国际结算中的所有当事人和跨国银行业都普遍地重视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防范。

二、国际结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结算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综观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大变革,即现金结算变为非现金结算、直接结算变为银行结算、货物买卖变为单据买卖、人工结算变为电子结算:

(一)现金结算发展到非现金结算

早期的国际结算是现金交易。如我国古代对日本及南洋各国的海上贸易,除了直接的以货易货交易外,都长期使用金银等贵金属进行交换和清算的。但这种现金结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风险大;如自然灾害、劫持、盗窃等带来损失。2、费用高;3、运期长,造成资金长期占压,不利于资金周转。到了14、15世纪,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上述那种通过运送金银来偿债的方式就不能适应当时贸易发展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以商业票据来结算债权债务的方式。例如:过去做法:

纽约伦敦

商品

买方甲现金卖方乙

商品

卖方丁买方丙

现金

现在用商业票据代替现金:

买方甲卖方乙

⑥⑤②③

卖方丁④买方丙

①乙向甲、丁向丙出口商品;②乙开立一张以甲为付款人的汇票,转让给丙;③丙买入汇票,付款给乙;(有前提)④丙将汇票寄给丁;⑤丁向甲提示;⑥甲付款。

转让中,付款人不变,收款人改变了。这样通过一张汇票使异国间的两笔债权债务得以了结。既销售了商品,又避免了运送现金所带来的风险,节约了时间、费用,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汇票在商人间自行结算有其局限性。①两笔交易的金额和付款期限必须完全一致。在大量复杂的交易中,是非常有限的;②即使存在上述条件,他们之间还要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和相互了解的信用基础,否则,合作是困难的;③任何一方要有垫付资金的能力。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是困难的。这些局限性使商人间的直接结算发生了变化。

(二)从商人间的直接结算发展到以银行为中介的转帐结算

由于买卖双方位于两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币种,处在不同的贸易和外管制度下,因此双方间的面对面的直接结算不适合客观情况。到了AC18 、60年代,银行从国内遍设机构扩展到国外设点,使银行网络覆盖全球,银行成了国内外结算的中心。因此,此时买卖双方间的债权债务的清偿只有委托银行办理结算。从而使买卖双方集中精力开展贸易,货款结算则完全通过银行办理。银行办理结算业务有其有利条件:

1.网络遍及全球,有其独特的条件、先进的手段开展业务,为进出口双方服务;

2.资金雄厚,信用卓著,这是进出口商无法比拟的;

3.所有不同种货币、不同期限外汇票据,都通过银行买卖转让,可使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最大限度内加以抵消,这样大大地节省了费用和利息的支出;进出口商就不必自找对象来清算,而把所有的信用工具通过银行代为办理;

(三)从“凭货付款”到“凭单付款”

原始的结算,卖方一手交货,买方一手交钱,钱货两清,通常成为“现金交货”(Cash on delivery)方式。当贸易商与运输商有了分工以后,卖方将货物交给运输商承运至买方,运输商将货物收据交给卖方转寄给买方向运输商取货,海上运输继续扩大,简单的货物收据发展变化成为比较完善的海运提单(起货物收据、运输契约和物权单据三作用)。由于提单有物权单据的性质,它把货物单据化了。交单等于交货,持单等于持有货物的所有权。海运提单因

此成为可以流通转让的单据(Negotiable documents),便于转让给银行持有,让银行凭此向买方索取货款,或当作质押品,获得银行资金融通。

商品买卖合同中,卖方履行合同的义务:按期、按质、按量的发运货物;买方履行合同的义务:接收货物,按期如数支付货款。为了表示履约,卖方交来B/L,以其签发日期来证明按期发货;提交商检局签发的品质证书来证明按质发货;商检局签发的数量证书来证明按量发货。

由于货物单据化,履约证书化为银行办理国际结算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只需凭审核相符的单据付款,不凭货物或设备付款,这就给不熟悉商品专门知识的银行,能够介入买卖之间,凭单垫款给卖方,再凭单向买方索取货款归垫提供了可能与方便。

(四)人工结算到电子结算

快速、安全、高效地实现国际清算已成为当代国际结算的主要课题。

1.主要清算系统简介

目前,世界上已有四大电子清算系统SWIFT、CHIPS、CHAPS和TARGET办理国际结算中的资金调拨。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国际结算中的资金调拨,它们是:

(1)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是美国银行收付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不仅是纽约市的清算系统,也是所有国际美元收付的电脑网络中心。由纽约的美国银行以及设在纽约的外国银行组成。每天世界各地的美元清算最后都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该系统处理。它处理的金额数目大,工作效率相当高。

(2)CHAPS(Clearing House Automated Payment System)是英国伦敦银行自动收付系统的简称。该系统不仅是英国伦敦同城的清算交换中心,也是世界所有英磅的清算中心。但一般的银行不能直接参加交换,需要先通过少数的清算中心集中进行,所以在数量上及设备上,均较CHIPS为逊色。

(3)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的缩写,简称环银电协。它是一个国际银行同业间非赢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于1973年成立,1977年正式启用的,由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大银行发起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国际银行业务。该系统能以十几种语言,全天候地向世界各地提供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服务,具有安全可靠、高速度低费用、自动加核密押等特点。目前,SWIFT在全世界拥有会员国197个,会员银行7000多家,基地设在荷兰、香港、英国和美国,2000年SWIFT系统传递了12亿条信息,平均每天33万条,每天传递的信息所涉及金额超过5万亿美元。SWIFT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清算与通讯组织,也是国际金融与国际结算的主体网络。中国银行于1983年2月国内同业中率先加入SWIFT组织,目前已有38家中国的银行加入了该系统。

(4)TARGET(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System)是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的简称。1995年5月欧洲货币当局为保证欧元的启动及贯彻实施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单一货币政策,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在当天能进行大额资金的收付,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建立了一个跨国界的欧元支付清算系统。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它保证了欧元清算效率的及时有效,对欧洲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电子单据——EDI无纸结算的使用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r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电子商务技术,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EDI就是运用一定标准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和格式化,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文件从一个企业输到另一个企业,以实现无纸贸易。

EDI是在EDIFACT标准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通过EDI网络中心,将与国贸有关的工厂、公司、海关、航运、商检、银行和保险等单位连成一个EDI网络,用方可以通过公用数据网连接到EDI中心,然后把要传的单证,如:产地证申报单,进出口报检单、进口报关单等传到EDI服务中心就会把这些单证相应地传到商检、海关等相关单位,还可以将银行审单的结果,传送到客户,从而大大加速了贸易的全过程。

EDI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EDI。时至今日,欧洲大部分国家都认定EDI是经商的唯一途径。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也纷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宣布,所有的商户首选交易方式为EDI,不采用EDI的商户将推迟或不予办理。EDI的应用使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新的贸易壁垒,不采用EDI技术的国家无疑意味着被排斥在这壁垒之外,必将失去贸易机会和客户。

目前有关EDI的法律问题正在探讨之中,如果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EDI的法律法规,国际贸易与结算的无纸化和一体化最终将会实现。在我国,许多工商企业仍不熟识EDI。

我国发展的障碍:

1.尽快出台EDI的相关法规,为EDI的发展和应用保驾护航

2.在推广普及EDI的过程中,协调的力度不够,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兼容性很差,大大降低了EDI的效率;

3.EDI是高科技、商贸结合的最新产物,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复合型人才。

三、国际结算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结算工具

票据:或称资金单据,以资金为中心;

单据:或称商品单据,以商品为中心;

(二)结算方式

传统结算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

其他结算方式——银行保函、保理及福费廷;

汇款方式和托收方式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信用证方式是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以上是重点内容。保理、福费廷是我国新兴的国际结算业务,也将一般介绍。

(三)以银行为中心的划拨清算

目的:以最科学、有效手段来实现。即要最简便的,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而付出最少代价的资金划拨方式。

四、办理现汇结算的基本条件

由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广泛发展,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多边债权债务关系,不论是个人间的、企业间的或政府间的债权债务或货币收付都要通过在各金融中心的大商业

银行的存款帐户上集中进行转帐冲销而得到清算,这种清算制度通常称为现汇结算。

办理现汇结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自由兑换货币

现汇结算方式盛行于第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时期,金本位时期最典型的形态是金币本位制,黄金具有自由流通、自由兑换、自由铸造、熔毁和自由输出入国境四大特点,由于“黄金输送点”的制约,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资金调拨自由,为现汇结算创造了顺利开展的条件。但是在1973年以后的纸币本位制下,黄金与纸币已不发生直接联系,各国对本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和资金移动施加不同程度的限制,于是在现汇结算方式下所使用的货币必须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目前,世界上属于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有70多种,其中在现汇结算中常用的有USD、DEM、JPY、CHF、FRF和GBP等。

(二)建立可自由调拨的帐户

一国的现汇结算要顺利进行,除了必须使用可自由兑换货币外,还需要有本国的商业银行在世界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开立各种货币的存款帐户,使各种货币之间能相互兑换,并且本国商业银行与他国商业银行在同一国家商业银行帐户上的头寸彼此可以相互调拨,以抵消或清偿各种债权债务。

(三)建立代理关系

办理外汇业务没有其他银行的协助、合作是办不到的。彼此之间的代理关系来实现。所谓代理关系是指两家不同国籍的银行,相互承做国际结算业务所发生的往来关系。建立代理关系的双方即互为双方的代理行。建立代理行的标志是:掌握对方的控制文件(Control Documents),它包括:有权签字人的印鉴(Specimen Signatures)、密押(Test Key)、费率表(Terms and Condition)。一般选择业务往来多、信誉卓著、作风正派、态度好、互为信赖、地理位置优越的以及世界主要货币国家的银行作为代理行。代理关系中有帐户行与非帐户行的区别,帐户行即两行之间单方或双方互在对方行开立帐户。帐户行间的支付大都通过在其所开立的帐户上进行划拨结算。而非帐户行则没有这种帐户关系,它们之间所代理的货币收付需要通过第三家银行办理。代理关系中帐户行的建立,除了信誉卓著、地理位置优越,业务往来多外,还应选择经常使用的自由兑换货币的发行国,资力雄厚、关系密切的大银行,其设立的条件更进一步。

五、国际结算中的惯例

(一)什么是国际惯例

国际惯例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反复运用与普遍承认的习惯做法和特定方式。它是在国际范围内日积月累地逐渐形成的。

1.《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INCOTERMS 2000》(International Commerical Terms)。此“通则”现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应用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惯例。

2.《托收统一规则》(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URC),(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于1996年1月1日始生效;

3.《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Commercial Documentary Credit---UCP)(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2007年7月1日开始生效。

4. 《国际银行标准实务》,简称ISBP

5.《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ICC458)

6.《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ISP98)

7.《国际保理惯例》(IFC)

……

(二)国际惯例与法律、合同的关系

国际惯例本身并不是法律,而是人们共信共守的规则。它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合同的一方不能强迫对方使用某惯例,也不能自己主动地去执行某惯例,除非在合同上引用了某惯例,则此惯例对有关各方均具有约束力。所以在合同要载明:“This is subject to UCP600”或类似的字样。

当国际惯例与合同的规定相违背时,以合同为准;合同中没有规定的,又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不违背的,国际惯例则起到补充的作用。

六、国际结算的现代特征

(一)国际结算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从而国际结算业务的业务量也不断扩大。

(二)国际结算与信贷融资密不可分

在当代国际间进出口贸易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迫切需要金融业提供贸易融资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业务,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就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潮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且与国际结算相融合,使得银行更好地发挥信用保证和资金融通的作用,同时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国际融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这一结算方式已经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普遍盛行。

(三)国际担保融入国际结算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贸易内容变化,国际担保被普遍用于国际结算,成为一种非常灵活的国际结算方式。如保函、备用信用证等。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伴随着国际结算

在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中,各国政府纷纷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本国出口商开拓国际市场,除了传统的优惠贷款方式等,其中最典型的是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担保——政府支持出口融资的重要工具;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结算收汇保驾护航。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成立了自己的出口信贷机构,在信贷方式上也出现了卖方信贷、买方信贷、福费廷等出口信贷新方式。

(五)国际结算方式不断创新

在过去卖方市场条件下,信用证结算方式很盛行,是国际贸易中的最主要的结算方式,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之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非信用证等传统的融资结算方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估计约占国际年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而且越是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就越高,如在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这个比例高达80%以上。

(六)国际结算中商业信用的比重加大

目前采用记帐赊销方式的交易在全部国际商品贸易结算中的比例逐渐增大,随着汇付方式越来越多,在传统结算方式中,商业信用开始挑战银行信用。

第二章国际结算中的票据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票据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理解票据流通的一般程序、票据流通过程中主要当事人的权责及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信用工具的性质、作用;掌握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概念、种类及主要区别;熟练掌握汇票的必要项目,在正确理解汇票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缮制商业汇票的基本技能,为开立托收项下汇票和信用证项下汇票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

1. 票据原理,有票据的概念、特性和票据行为

2. 汇票定义、要项、种类及汇票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

3.本票、支票与汇票的异同

【本章难点】

1. 票据行为

2. 本票、支票与汇票的异同

3. 划线支票和保付支票

【本章教学时数】

14课时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票据概述

一、票据定义

票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上的权利单据(document of title),即用来表明某人对不在其实际控制下的资金或物资所有权的书面凭证。如股票、债券、仓单、提单、保险单、汇票、本票、支票等。

狭义的票据是由出票人签发,约定自己或命令他人在一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书面凭证。它是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特定凭证。若约定由出票人自己付款的是本票;命令第三者付款的是汇票或支票。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就是指这种狭义的票据,它能够代替货币现金起流通和支付作用,从而抵消和清偿国际债权债务,或者完成资金转移,因而是国际结算中的重要工具。现代国际结算是以票据为基础的非现金结算。

二、票据的特性

票据作为非现金结算工具,之所以能够代替货币现金起流通和支付作用,是因为票据具有如下特点:

(一)流通性(negotiability)

这是票据的基本特性,表现在:

1.票据权利是通过背书或凭交付进行转让,这是票据权利的两种转让方式。根据票面上“抬头人”的不同形式,采用相应的转让方式。经过背书或凭交付受让人即可合法转让与流通。

2.票据转让不必通知票据上的债务人,债务人不能以未曾接到转让通知为由而拒绝清偿。

3.受让人获得票据后,就享有票据规定的全部法律权利,如未实现票据的权利,有权对票据上的所有当事人起诉。

4.以善意并已支付对价获得的票据,受让人权利可不受前手权利缺陷的影响。票据的流通性保护受让人的权利,受让人甚至可以得到转让人没有的权利。

(二)无因性(non-causative nature)

票据是一种不要过问票据产生原因的债权凭证,这里的“原因”是指产生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原因,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出票人与受票人之间的资金关系。二是出票人与收款人、票据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的对价关系。

票据的成立与否不受原因关系的影响,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不受原因关系的影响。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可不明示其原因,只要能出示票据,就可以根据票面所载明的文义向受票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而对受让人而言,他无需调查票据的原因关系,只要票据记载符合法律规定,他就能取得票据文义载明的权利——向受票人要求支付票据金额,或者在被拒付时,向其转让人直至出票人追索。

票据的无因性使得基础原因关系上的瑕疵不会影响到票据关系人之间根据票据记载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便利票据的流通。

(三)要式性(requisite in form)

票据的成立虽不究其当事人之间基本关系的原因,但却非常强调它的形式和内容。即常说的要式不要因。所谓的要式性,主要指票据的做成必须符合规定,票据上所记载的必要项目必需齐全,且符合规定,处理票据的行为如出票、背书、提示、承兑、追索等的方式、程序、手续也须符合法律规定。这样才能发生票据的效力。

(四)提示性(presentment)

票据的提示性是指票据的持票人请求受票人履行票据义务时,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受票人出示票据,以表明占有这张票据,经确认后才能要求承兑或者付款。无提示的票据是无效的。对此,受票人就没有履行付款的义务。

(五)返还性(return ability)

票据的返还性是指持票人收到票款后,应将票据交还付款人,作为付款人已付清票款的凭证,并从此停止了该票据的流通过程。由此看来,票据与货币现金不同,其流通是有期限的,且不可往复使用。这体现了票据的局限性。

三、票据的法律体系和法的冲突的处理原则

票据法是规定票据种类、票据形式、票据行为及票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国内外经济活动中,票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票

据法,将票据流通规则法律化。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以英国《票据法》为基础的英美法系和以《日内瓦统一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

(一)英美法系

英国在对银行长期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于1882年颁布实施了《票据法》(Bills of Exchange Act),它对汇票和本票作了法律规定,并将支票作为汇票的一种。1909年、1914年和1917年英国政府先后三次修订了该法,现在仍使用该法。1957年英国政府另行制定了《支票法》(Cheques Act 1957),作为票据法的补充。英国《票据法》实施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但其中绝大多数条款长期有效不变,其适用性强。故本章有关票据实务内容较多地引用英国《票据法》的规定。

美国借鉴英国《票据法》,于1952年制定了《统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

目前英国、美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或借鉴英国《票据法》。

(二)欧洲大陆法系

欧洲大陆法系是由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的综合。早在164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了《商事敕令》,其中对汇票和本票的签发和流通都作了规定,因此法国的票据法历史最悠久。1807年,法国又颁布了《商法典》,其中规定了票据法,但仅对汇票和本票作规定。法国票据法对欧洲大陆如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后来制订票据法产生很大的影响。

德国在1871年颁布票据法,1908年又颁布了支票法。欧洲大陆的奥地利、瑞士、葡萄牙、丹麦、瑞典、挪威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家的票据法皆属于德国票据法系统。

由于各国票据法归属的体系不同,其内容也不完全相同,这对票据的国际流通与使用带来许多不便。为了协调英美法系、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的矛盾和冲突,统一各国的票据法,国际联盟先后在1930年和1931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主的3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票据法会议。会议通过了四个关于票据的公约,即:《1930年统一汇票、本票法公约》、《1930年解决汇票、本票关于法律冲突的公约》、《1930年统一支票法公约》、《1931年解决支票关于法律冲突的公约》,它们合并简称为《日内瓦统一法》。由于英美未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统一法》也就不可能得到英美的承认,致使至今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票据法,而存在英国《票据法》和欧洲《日内瓦统一法》两大票据法体系。

(三)法的冲突

票据按流通领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内票据和国际票据。由于涉及多个国家,世界各国对票据和票据行为的法律规定又有所不同,因此必然会发生究竟以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为准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法的冲突问题。

为了不因不同票据法阻碍票据的跨国流通和使用,国际上通行票据的行为地法律原则,即票据的完善与否以出票地的国家法律为准;其它票据行为的正确有效与否以该行为发生地点所在国的法律为准。事实上,出票是最基本的票据行为,因此,行为地原则也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各种票据行为的合法有效与否,均以该行为发生地所在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为准。

第二节汇票

一、汇票的定义

英国《票据法》第3条关于汇票的定义是:A bill of exchange is an unconditional order in writing, addressed by one person to another, signed by the person giving it, requiring the person to whom it is addressed to pay on demand or at a fixed or determinable future time a sum certain in money to the order or specified person or to bearer.

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他在即期或定期或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向某人或某指定人或执票来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

上述汇票定义指出的要项是:出票人、付款人、付款期限、收款人、无条件支付的要求(或命令)、一定金额的货币及书面形式。

英国《票据法》还规定必要项目的填写不符合法律定义的票据不是汇票。英国《票据法》的汇票定义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引用和参照。

二、汇票的必要项目(要项)

汇票是一种要式凭证,注重在形式上应具备必要项目。只要这些项目齐全,符合票据法的规定,就具有票据的效力。

附式2-1 汇票式样及要项

⑦出票地点和日期;⑧出票人

(一)“汇票”字样的注明

汇票上必须标明“汇票” (bill of exchange,exchange或draft)字样,这样可使人易于识别它的性质,方便实务上处理。

(二)无条件支付命令(unconditional order to pay)

国际结算教学大纲最新修改

《国际结算》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076 学时数:48 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国贸、报关、电子商务开课单位:商学院 编写时间:2017 年 6 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国际结算》属于国际金融实务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科学性强,知识丰富,国际惯例众多,发展较快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极为广泛,例如,它涉及到国际金融中的货币与汇率问题、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防范问题等;还涉及到国际保险、国际运输、电讯传递、进出口贸易、会计、海关、商检、票据、法律等诸多相关知识,因此,它是以金融和贸易为基础的多边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国际结算(主要是贸易结算)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其中国际结算的方式为其核心内容。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加深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能较为完整地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将之运用于实践当中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结算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名词是:国际结算、顺汇、逆汇。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问题是:1、国际结算如何分类2、为什么国际贸易结算比非贸易国际结算重要?3、现代国际结算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一般掌握的问题是:国际结算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内容: 一、国际结算的含义。 二、国际结算的特征:1 以多种可兑换货币为结算货币。2 涉及多种国际法规及惯例。3 需要当事各方的协调合作。 三、国际结算的基本条件:1 票据是国际结算的主要工具。2 单据保证了国际贸易结算的顺利进行。3 国际结算方式是最终实现货币跨国支付的手段。 第二章国际结算中的票据(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DOC)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 课程编码:406117 参考学时: 50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20学时 课程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 编制人员:王磬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国际结算》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报关实务》、《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应职应岗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承载着学生对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课程的作用: 1.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从事外汇结算业务所必备的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业务识,使其金融业务知识结构更为完备。 2.课程对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对职业的热爱和激情;培养职业习惯,提升就业素质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国际结算》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是在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互相委托和办理的外汇业务,一切单据和凭证都要使用英文,教材和讲课中必须插入大量英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本课程还专门对国际贸易结算的工具、手段等进行研究,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通过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工作活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作实

国际结算实验教学大纲——修订(DOC)

《国际结算》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课程代码:ZB35116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3学分,51学时(理论讲授34学时,实验教学17学时)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 课程性质 《国际结算》是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着重培养银行、涉外企业对相关人员而设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结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结算规则和惯例,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微观角度探讨国际间货币运动的实务问题。 (二) 课程目的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结算各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感性地体验国际贸易交易的一般流程,国外客户的来函以及海关、船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的全套单据和文件,熟练掌握相关的实务操作技能,提升本专业学生外贸实务操作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学生的要求:遵守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实验之前要事先预习,做好相关准备;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 2.教师的要求:熟悉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做好演示和课堂组织;及时批改作业。 3.实验条件的要求:(1)硬件条件:需要提供可上互联网所需要的实验环境,电脑要达到学生人手一机;教师主机能操控学生,并能给学生提供模拟实验所需的账号,有CAD教学条件。(2)软件条件:需要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系统;需要有学生的作业提交以及教师批改电子系统,BLACKBORD平台。 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国际结算中的票据 实验内容:

1.掌握对汇票、本票、支票有效性的审核 2.确填写汇票、本票与支票 3.掌握汇票、本票、支票各种票据行为的填写和处理 4.熟悉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处理流程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时间:4学时 实验要求: 1.写出并检查所给汇票的必要项目 2.根据所给条件开立汇票 3.根据所给条件在汇票上进行背书 4.根据所给条件在汇票上进行承兑和发出承兑通知书 5.写出并检查所给本票的必要项目 6.根据所给条件开立本票 7.写出并检查所给支票的必要项目 8.根据所给条件开立支票 9.根据所给条件在支票上画线 实验条件: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系统、BLACKBORD平台、金融实验室 实验项目二 实验名称:汇款结算业务 实验内容: 1. 汇款申请书填写完整、准确性的审核 2.根据汇款申请书和条件,正确缮制汇款电文、信汇委托书、支付委托书、银行即期汇票 3.掌握退汇和查询的处理 4.汇出汇款、汇入汇款业务处理流程 5.电汇、信汇、票汇业务处理流程。 实验性质:验证性 实验时间:2学时 实验要求: 1.作为汇出行审查汇款申请书的填写 2.作为汇出行根据所给汇款申请书缮制电汇业务中的汇款电报 3.作为汇出行根据所给汇款申请书缮制SWIFT格式下的汇款电文

国际结算教案(1)

《国际结算》教案 第一章国际结算概述 第一节国际结算的概念、种类 一、国际结算的概念 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由于贸易和非贸易活动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债权债务的收付,即国与国之间发生的货币收付就是国际结算。 二、国际结算的种类 ?根据产生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不同可分为: ?国际贸易结算(有形贸易结算visible trade) 由于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货币收付的清偿行为 ?非贸易结算(无形贸易结算invisible trade ) 大多是建立在非商品交易基础上的 无形贸易引起的货币收付是指由于侨民汇款、国际旅游、运输费用、保险费、邮电费、银行手续费、对外国受灾地区的捐赠,劳务输出等引起的跨国收支 第二节国际结算的演进 一、国际结算的产生 国际结算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出现而出现; 国际结算的早期形式:与个别、局部的国际商品贸易相适应,非常原始,即通过输送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办理结算。 二、国际结算的演进 (一)现金结算发展为非现金结算 现金结算阶段的问题:风险大+费用高+占压资金长 国际结算成本高 (二)以单据证明履约代替以实物证明履约 公元11世纪“字据”替代现金;到16-17世纪“字据”发展为票据;此外,商业、航运业、保险业相继独立,提单、保单随之出现(可以转让),结算方式由交货付款变为凭单付款,即从凭实物结算发展到凭单据结算 银行信用加入(保证+融通),从买卖双方直接结算发展到通过银行结算 第三节银行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 一、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 ?降低款项转移成本 ?促进国际贸易成交 ?提供国际贸易融资 ?协助进出口企业管理或减少外汇风险 二、关系银行 1、关系银行的定义 关系银行是指发起行(首先发出指令的银行)指定的、为其执行异国银行业务的其他银行(另一家银行)。 2、关系银行的种类 ?海外分行 ?海外子行 ?海外附属行 ?国外办事处 ?国外代理行 3、建立代理银行关系三步骤 ?签定代理合约或合作协议,界定它们能彼此提供或进行合作的服务项目; ?相互开立帐户 ?交换控制文件 4、代理银行之间所交换的控制文件的主要内容: ?有权签字人的签字(印鉴) ?密押 ?费率表 ?SWIFT证实押 三、国际支付和清算系统 1、清算原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内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家宏观外贸政策措施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及政策措施调整的预见能力;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纠纷等相关贸易问题的能力。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国际结算是国际会计专业一门专业课,是从事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实务课程。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国际结算中票据理论、结算方式商业单据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商贸结算适应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结算概述 国际结算基本概念,当代国际贸易结算特点,凭单付款,非现金结算,国际结算体系。 第二章票据理论与实务 票据概述,汇票定义和内容,票据行为及汇票的使用,本票及常见的本票形式,支票及其使用。 重点:汇票的使用。 难点:票据实务。 第三章国际汇兑 代理银行关系,银行汇兑,国际银行间帐户汇兑方式。 重点:中心汇票 难点:国际银行间帐户汇兑方式。 第四章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一) 汇款、托收和保理 汇款当事人,汇款方式,汇款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汇款退汇,托收当事人,跟单托收种类,托收当事人的责任,跟单托收中汇票与单据,跟单托收方式下进出口押汇,保理商可以提供的服务,保理业务当事人,保理业务的一般做法。 难点:进出口押汇,保理业务的一般做法。 第五章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二) ——信用证 信用证一般业务程序,信用证当事人,信用证的内容,信用证类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重点:信用证应用。 难点: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第六章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三) ——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 银行保函,直接担保,保函内容,银行保函种类,保函实务,银行保函和跟单信用证区别,备用信用证含义。 重点:银行保函主要内容。 难点:银行保函和跟单信用证区别。 第七章国际贸易结算实务 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向承运人交货的3种贸易术语,其他贸易术语,信用卡证实务,结算融资,出口结算融资,进口结算融资,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及防范。 重点:进出口融资。 难点:信用卡证实务。 第八章国际贸易结算汇票与发票 单据作用,种类,汇票,商业发票的内容及编制掌握的原则。 重点:发票编制。 难点:编制掌握的原则。 第九章国际贸易结算中保险单据 海上运输保险承保范围,保险单据及种类,保险单内容及作用。 重点:保险险别。 难点:保险单内容。 海运提单及关系人,海运提单的内容,正面内容,背面内容,海运提单种类。 重点:海运提单内容及种类。 难点:海运提单内容。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结算中其他运输单据 空运单据,空运运单,铁路运单,专递和邮包收据,海运单,多式运输单据。 重点:空运运单,铁路运单。

国际结算教案第九至十二章

第二节《国际备用证惯例》的制定 一、UCP600关于备用信用证的适用 1983年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400)首次明确规定该惯例适用于备用信用证。UCP600第一条也明确规定,UCP600适用于所有在正文中标明按本惯例办理的跟单信用证(包括本惯例适用范围内的备用信用证)。“本惯例适用范围内”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只有UCP600中适用于备用信用证的条款方能适用于备用信用证,而其他条款不能适用于备用信用证。 一般认为,UCP600中关于运输单据、保险单据、商业发票等商业单据的条款及有关货物装运的规定,在正常情况下不适用于备用信用证;而UCP600中一些有关诸如银行的责任与义务等跟单信用证基本事项的条款,则能够适用于备用信用证。 二、ISP98的制定 由上可见,《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主要是为商业信用证制定的规则,致使备用信用证的许多特点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造成备用信用证解释上的不确定性,极易导致纠纷。为此,1998年4月6日,在美国国际金融服务协会、美国国际银行法律与实务学会和国际商会银行技术与实务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终于公布,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填补了备用信用证在国际规范方面的空白。 按照ISP98的规定,只有在明确注明依据ISP98开立时,备用信用证方受ISP98的管辖一份备用信用证可同时注明依据1SP98和UCP600开立,此时ISP98优先于UCP600,即只有在1SP98未涉及或另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依据UCP600的原则解释和处理有关条款。第三节《国际备用证惯例》主要条款与案例分析 ISP98共有10条规则89款。这10条规则分别为总则,责任,交单,审单,通知拒付、放弃拒付及单据处理,转让、让渡及依法转让,取消,偿付责任,时间规定,联合/参与。ISP98的主要规定介绍如下。 —、“Standby”的含义 由于目前一份备用信用证可自由选择是适用ISP98还是适用UCP600,为便于使用,ISP98特意对“Standby”和“StandbyLetterofCredit”进行了区分,即前者为已声明适用ISP98的备用信用证,后者则为虽未注明适用1SP98、但在ISP98适用范围内的备用信用证。ISP98为备用信用证确立的独立性原则以《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和《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对信用证和独立保函制定的有关准则为基础,体现了国际贸易界的通行做法。较UCP600而言,

国际结算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教学大纲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专业 课程编码: 制订单位:国际贸易教研室 执笔人:王彦 审定时间:2016年5月30日 审定: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是银行外汇业务的基础课程,阐述的是我国银行从外国银行收取外汇以及我国银行支付外汇给外国银行的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国际结算》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是在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互相委托和办理的外汇业务,一切单据和凭证都要使用英文,教材和讲课中必须插入大量英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本课程还专门对国际贸易结算的工具、手段等进行研究,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通过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本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从事外汇结算业务所必备的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业务识,使其金融业务知识结构更为完备。使学生对与国际结算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票据)和基本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以及一些基本业务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概念、主要结算工具和主要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例如对汇票的填写、跟单托收和信用证等的基本业务流程都应熟

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lingualism) course standard First, summary of course It is the cor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operating skills’cultivation about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ombining theory with reality, emphasising on positional oper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about find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etc. Second, before and after courses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efore courses ar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bilingualism)、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cuments) , after courses are international trade business comprehensive trading and Foreign trade correspondence. Third, the course content

国际结算S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441025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金融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国际结算是金融类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国际结算的知识,并掌握各贸易支付方式流程中银行业务处理的重点,具备银行国际结算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具有相关金融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对相关国际结算案例进行分析。 (三)实施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金融学专业,是围绕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要求制定的,主要涉及了该课程的重点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结算业务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调整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处理具体实务的能力。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的文件大多以英文的形式出现,而金融学专业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也较高,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同时,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应先学习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只是有助于学生把握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因此,除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习题要求外,要辅以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际业务的操作。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英文题目部分(≥50%)。 2.考核目标:通过多种试题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对相关计算的应用,以及运用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3.成绩构成:由平时考核(占20-30%,包括出勤、作业、小测验、提问等)与期末考试成绩(占70-80%)构成。 (七)参考书目 《国际结算(第二版)》,吴国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吴国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国际结算(英文版)》,许南张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3 《国际结算(双语)》,赵绩竹熊涓,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二、中文摘要 国际结算重点讲述国际贸易结算理论及其实践。该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国际结算基本概念及金融机构之间如何建立代理关系;第二部分讲述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的票据和单据;第三部分讲述国际结算的方式方法;第四部分讲述国际结算中进、出口方金融机构提供贸易融资的方式。其中,国际结算的方式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结合案例分析。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管理系)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 执笔人:沈旭霞教研室主任: 审核人:系(部)主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A0201215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授课学期 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国际结算课程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国际结算实务处理能力为主,面向的职业岗位为涉外银行以及外贸岗位,包括:基础岗位-涉外银行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发展岗位-外贸单证主管、外贸跟单主管等。本课程需要训练完成以上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的技能,分别涉及认识国际结算工具的能力,熟悉掌握国际结算方式中的汇款、托收及信用证的操作能力,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能力,操作国际结算中的各种单据的能力,进而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国际结算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 1 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 2 2 结算方式18 3 进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 4 进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 5 出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 6 出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 合计32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为0学时。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我国的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调节 1.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般原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 第二章:国际储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 1.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2.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的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货币结构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本章重点:国际储备的概念、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与外汇汇率 1.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的选择 2 汇率、汇率制度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制度 (二)、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金平价、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调整的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3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反常的人民币汇率现象 本章重点: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本章难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第四章外汇交易业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的种类、构成、功能 (二)、外汇交易业务 1.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掉期和抛补套利 2.外汇市场的分类、外汇市场供求、即期外汇交易涉及的问题 3.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即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 本章重点:外汇市场、外汇交易 本章难点: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

国际结算实训教案.doc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教案 课程代码: 授课对象:海口经济学院公管学院级报关专业1~4班 开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安排:4学时/周 课程总学时:68(实践教学学时:8) 任课教师: 实训项目一:国际结算票据实训课时:2学时 实训目标与要求: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对汇票的审核;能够正确填写汇票;掌握汇票各种票据行为和处理流程。 实训重难点:重点:汇票各主要项目的填写;难点:汇票的各种票据行为和处理流程。实训内容: 一、根据已知条件开立汇票 各国票据法对汇票内容的规定不尽相同,我国《票据法》第22、23条分别规定了必备项目和其他项目,具体规定如下:⑴表明“汇票”字样;⑵无条件支付委托;⑶确定的金额;⑷付款人名称;⑸收款人名称(汇票抬头);⑹出票日期;⑺出票人签章。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汇票上未记载上述规定事项之一的,汇票无效。实际业务中,汇票上还需列明付款日期、付款地点和出票地点、日期等。 1.根据以下信息开出一张汇票,格式参见教材22页,式样2-1。 出票人:广东机械进出口公司受票人:HSBC Bank PLC,United Kingdom 收款人:凭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指定金额:5万英镑 付款期限:见票后30天付款出票地点及日期:广州,2010年1月5日 其他汇票项目自定。 2.根据以下信息开出一张汇票,格式参见教材22页,式样2-1。 中国A进口公司与日本B出口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付款时间为见票后30天,由A公司的开户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付款,要求签发成以B公司为指示人的抬头,其他汇票项目自定。试根据上述要求签发一张汇票。 二、根据所给条件在汇票上进行背书、承兑 背书是持票人在汇票背面签字并把它交给他人的行为。背书包括两个动作:一是签字;二是交付。只有两个行为同时具备,背书转让行为方才有效。背书人签字应包含他的签章并记载背书日期。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承兑包括两个动作:一是在汇票的正面写明“已承兑(ACCEPTED)”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由承兑人签字;二是将已承兑的汇票交付持票人。 1.中国A进口公司与日本B出口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付款时间为见票后30天,由A公司的开户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付款,要求签发成以B公司为指示人的抬头,其他汇票项目自定。试根据上述要求签发一张汇票。在此基础上,由B公司进行记名背书,以转让给M公司。 2.有一张汇票如下:

国际结算 教学大纲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专业 课程编码: 制订单位:国际贸易教研室 执笔人:王彦 审定时间:2016年5月30日 审定: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简介 《国际结算》是银行外汇业务的基础课程,阐述的是我国银行从外国银行收取外汇以及我国银行支付外汇给外国银行的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国际结算》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是在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互相委托和办理的外汇业务,一切单据和凭证都要使用英文,教材和讲课中必须插入大量英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本课程还专门对国际贸易结算的工具、手段等进行研究,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通过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二)本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从事外汇结算业务所必备的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业务识,使其金融业务知识结构更为完备。使学生对与国际结算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票据)和基本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以及一些基本业务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概念、主要结算工具和主要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例如对汇票的填写、跟单托收和信用证等的基本业务流程都应熟练掌握。此外本课程的特点是涉及大量英语的专业术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通过一些国际结算中的案例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UCP600国际惯例。 (四)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必须以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等课程为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 计划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共2学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2010年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

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国际结算课程教案 第一章国际结算概述 国际结算时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门学科,国际结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现金————非现金直接结算————间接结算)。 第一节国际结算总体介绍 一、国际结算的涵义 ㈠概念 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指处于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因为商品买卖、服务供应、资金调拨、国际借贷)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间货币收付业务。 ㈡如何理解国际结算的定义: ①国际结算是一种货币收付行为。 ②国际结算的货币收付行为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而不是在同一国家之间 的货币收付行为就不是国际结算) ③国际结算的主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个人单位,企业或者政府。 ④国际结算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当事人,因为商品买卖,服务 供应,资金调拨国际借贷而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 ⑤国际结算行为必须通过银行来完成。 ㈢国际结算的基本要素: 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单据 ①结算工具——包括货币现金、票据(以及电报、邮寄支付凭证等) ②结算方式——主要包括现汇结算中的(属于商业信用的无证支付即)汇款和托收与(属于银行信用的有证支付即)信用证 A、除了现汇(通过银行汇兑)结算方式外,还有记帐(以政府双边支付协定为基础)结算方式 B、现汇结算方式又有顺汇(债务人主动委托银行)和逆汇(债权人出票委托银行)方式之分 ③单据——国际贸易中的物权凭证和附属凭证;包括基本单据,如商业发票、提单和保单等贸易中必不可少的单据,以及附属单据,如产地证明书、品质检验证明书和卫生证明书等根据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由出口商向进口商另外提供的单据 二、国际结算的分类 国际贸易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trade):以商品进出口为背景,即由有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 非贸易结算(Non-trade settlement):由无形贸易引起的货币收付活动,即国际贸易结算以外的其他国际结算。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英文)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 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1)使学生掌握具体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商业银行运作的具体业务,初步具备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理论水平;2)引导学生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动态、新观点,熟悉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论、惯例,研究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和发展趋势。 2.教学要求: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的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改革又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既改革传统的业务,又创造新的业务,而且在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业务的技术性和复杂程度都大大超过以前。因此,本课程的内容也相当多而且比较复杂,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货币银行学理论,并要有一定数学基础和英文基础。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应是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以及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有关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具体操作,包括业务经营成果的分析;有关银行风险防范的机制与措施等。 3.教学方法:讲授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论 内容提要: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把握商业银行的设立与机构设置,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从而为学好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包括: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基本职能;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功能;经营的“三性”原则;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制度形式。难点包括: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及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制度形式。 §1.1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