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讲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讲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讲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遵义三年中考命题规律

分析上表可知:遵义三年中考对透镜及其应用的考查主要是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形式出现。凸透镜成像规律考查2次。2014年中考没有考查透镜及其应用知识。

,中考考点清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高频考点)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水沸腾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水沸腾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玉林)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的内能将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答】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96;吸热;(2)升高;增加。 【点评】本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点、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以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是一道热学综合题目,比较简单。 2.(2018?娄底)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睡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温度计。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EF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 【解答】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点评】此题考查了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沸点与熔点的判断以及冰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判断,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图象,分析实验,总结规律。 3.(2018?宜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专题训练题(答案版)

透镜专题训练 一、透镜的作用 1.(2018四川省内江市,14题,4分)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 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镜会聚 2.如图所示,小明用凸透镜、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着 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 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答案】最小、最亮;10 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 处.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 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答案】焦点15正立虚 4.把一个凸透镜正对阳光,在镜下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这点叫________,某同学 在测该透镜的焦距f时,用太阳光垂直照射该透镜,另一侧白纸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 测得光斑到透镜距离是L,他得出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他的判断________(选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答案】焦点不正确光斑可能是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2018龙东市,25,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再将蜡 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 个清晰的像。

北京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9年北京物理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9单选,10-11多选,共24分) 1、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3、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 4、2013年12月15日,“嫦娥”2号与“玉兔”1号成功进行互成像实验。“玉兔”在位于“嫦娥”正北方向10米处,与“嫦娥”进行互拍,有关这次互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大于5米B.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大于5米 C.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小于5米D.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小于5米

5、2009年10月22日,媒体以“刘翔穿钉鞋训练25分钟,再做鬼脸笑言11秒86”为题报道了刘翔为备战全运会训练的情况.下列有关刘翔训练时用到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穿钉鞋的目的是为了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B.两脚腾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跨栏过程中,栏架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栏架受到的力是 平衡力 D.起跳时用力蹬地,其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如下图所示.下列发电站发电过程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7、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密度为ρA,重为G A的物块A 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物块A漂浮在液面上,并且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为P1。如图乙所示,将密度为ρB,重为G B的物块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物块B沉底,物块B对乙溢水杯底的压力为F,液体对乙溢水杯杯底的压强为 P2。已知:ρ1∶ρ2=3∶2,ρA∶ρB=4∶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ρ1∶ρA=3∶4 B.F A浮∶F B浮=9∶8 C.P1∶P2=2∶3 D.F∶G B=13∶45 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下列四个电路中,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滑片会随身高上下平移。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甲乙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精练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1倍焦距内 6.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D ) 7.(20__贵港中考)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 cm 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D )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8.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甲乙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9.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 10.(20__云南中考)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__前__,可配戴__凹__透镜矫正. 11.如图所示,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用这个镜片做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__远__视眼. 12.娜娜透过凸透镜看书时,看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此像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她将凸透镜靠近书本,像会__变小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3.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凸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__远__(选填“近”或“远”)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 15.(20__镇江中考)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__倒__立的,P位于A的__右__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_右__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__55~60__cm__. 三、作图、实验及探究题 16.(20__吉林中考)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解:如图所示:,) 17.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解:如图所示:,) 18.(20__龙东中考)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09年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赴省城培训后向全县初中历史老师所作的汇报-------- 3月6日—8日,我受县教研室和学校派遣,去太原参加了为期三天的xxxx年中考历史科的培训。说是三天,去时用了一天,回来用了半天,实际培训时间只有天半。7日上午,省教科院副院长李金碧作了开班讲话,省教科院副院长贺斌针对今年的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科目的说明、今年的中考方向、复习策略、今后的课改等方面,宏观上作了一个专题讲座;7日下午,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蒲丽萍老师作了《xxxx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解读》;8日上午观摩了太原师范学院附中李虹桥老师关于中国现代史第一课时的复习课,太阳市教研室田向洲老师作了评课;8日下午坐车返回。时间虽短,但是收获很大,尤其是蒲丽萍老师的解读和李虹桥老师的示范课。现就我的记忆和理解,从解读和示范课两方面,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蒲丽萍老师关于《xxxx年历史考试科目说明

解读》 、考试依据、性质、题型、各部分的比例 中考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中考是毕业、升学并用,既要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需要。因此考题难度要降低,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但要有少量难题,来适应招生竞争的现实需要。考题要有梯度和坡度,整体的难度系数控制在。历史卷75分,六大部分的比例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山西历史。 题型上讲,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在非选择题型中,去年的探究题是去年的一个新发明要继续保留,材料题继续有。阅读判断题虽说是山西的传统题目,出题的立意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是对近几年的教学和课改带来了负面影响,今年是否采用有待进一步商榷。想用一下改错题,又违背了我省试题正面引导学生的命题宗旨。 2、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 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应体现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应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题及答案.docx

2019-2020 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37 分 ) 1.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 m的路程,每隔 10 m作一记号.选出 4 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 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 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_______; (2) 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2.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可以观察到碘的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儿,在烧瓶壁上可观察到碘的_______现象. 3.做“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_______ 和_______ 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 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 玻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______________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 )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像. 5.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_______法来测定电阻的阻值,即只要测出电阻两端的 _______和通过它的 _______,就可以用公式_______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这一实验要求, 除待测电阻外,还必需的器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6.如果你的家庭电路中有一只表盘上标有3000 R/kWh 的电能表,另外你手头还有一块 秒表.如何测量你家中某一盏白炽灯的实际电功率? (1)写出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 ; (2)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 ; (3)写出根据测量的物理量,计算灯泡电功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 7.白炽灯的灯丝常在_______时发生断开,如若能接上继续使用,则电功率将比原来 _______( 填“大”或“小”) ,这是由于它的电阻变_______了. 8.把几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隔一会儿,清水变成红水,这是_______现象.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9.水的比热是_______.装有 50 L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温从20℃上升到 50℃,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 10.黑板的“反光”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_______反射的缘故. 11.普通自行车上,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装置是_______;在前后轮中减小摩擦 的措施是在轮子的轴上安装了_______. 二、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24 分) 12.使用天平时,下列哪种原因会使测量产生误差( ) A.天平使用之前忘了调节 B.游码所对标尺的读数估计值偏小了 C.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被称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并使用了游码 D.少加了一个 2 g 游码标示的质量 13.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矸石( 矿井下与煤共生一处的石块) 破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销售 给客户.客户为了防止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可以检测下述物理量中的()

宜宾市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宜宾市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其中1-6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8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3分)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ー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3m B.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g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约为5s 2.(3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A.草叶上形成“白霜”B.冰雪遇暖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D.冬天河水结“冰” 3.(3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意识。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B.家庭电路起火时,应先用水扑灭,然后再断开电路 C.使用试电笔辨別火线时,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指要碰到笔尖 D.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老师讲课吋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一人吸,众人受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我国海城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5.(3分)用轻绳将小球系好后,固定在天花板上,做成一个摆,如图所示,小球在a、c 之间往返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对小球从a点向右摆动到c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B.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小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6.(3分)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以初速度v0冲上某一粗糙斜面,最后停在斜面上,忽略空气作用,对该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最后停了下来,说明运动要力来维持 B.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カ、斜面的摩擦力、向上的冲力四个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3分)在如图所示的测量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1的示数是2.5V,V2的示数是 3.8V,此时小灯泡L1的电阻为7.5Ω,则关于该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精练

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7常州中考)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B ) 2.(2017云南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 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 3.(2017大庆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4.(2017咸宁中考)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5.(2017西宁中考)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2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1倍焦距内 6.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D ) 7.(2017贵港中考)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阶段:5月25日之前(二模后到三模前),第二轮复习,搞专题,提能力。 打破教材体系,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专题复习也就是归纳知识的复习,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界限进行比较对照、求同找异、纵横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也可以与时政结合起来复习。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纵”或“横”地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另外,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现举例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近代侵略专题:⑴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中的暴行(英军强占香港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侵略军的血腥与残暴。⑵其他侵略事件(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阿古柏侵略新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把非法侵占加以合法化,把侵略成果扩大化。让学生清楚哪些条约有割地内容,哪些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哪些有赔款内容,哪些条约侵略出现新形式。 2、反抗专题 反抗专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经常弄不清人物的身份,为此把它们分成这几类型。清朝官员将领: 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共产党员:杨靖宇、彭德怀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民间团体及代表: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义和团。我们让学生以历史人物联系相关事件,从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优良品质。 3、探索专题 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弄清时间,领导阶级派别,代表人物,目的,内容,结果性质,意义) 4、中共专题 (1)中共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

2019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

2019 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 分,每小题 2 分) 1.(2分)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 A.橡胶B.玻璃C.塑料D.金属 2.(2分)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计算器B.电热水壶C.收音机D.电冰箱 3.(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B.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C.冰壶底面打磨得很光滑 D.给车轴加润滑油 4.(2分)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在触电事故现场,要立即切断电源 D.用潮湿的手拨动电器设备的开关 5.(2分)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6.(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7.(2分)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到说中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8.(2分)如图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B.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最新《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课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巩固和加深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3)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四【复习过程】 (一)透镜知识归纳与梳理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 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向着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课件展示光路图,教师点拨) (二)回顾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准备:在探究实验前,要调节、、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目的是。 2 .复习探究: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课件展示)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

人教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 (完整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其它单位k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体积的测量

图 1 图2 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 3)其它单位:dm 3、cm 3、 mm 3、L 、mL 。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 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 (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8.5m = cm ; 36000nm = km 15cm 3= m 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 、 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图3 〔 〕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 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 1; B .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 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 2; C .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 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 下此时的总体积V 3; D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 cm 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 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

北京市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物 理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 题2分) 1.下列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铅笔芯 B .橡皮 C .金属小刀 D .不锈钢尺 2.在图1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力的单位的是 3.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电视机 B .电热毯 C .电风扇 D .电脑 4.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 .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 C .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D .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6.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C .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7.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刀刃做得很薄 B .书包带做得较宽 C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 .大型平板拖车装有很多轮子 牛顿 瓦特 安培 伽利略 图1 A B C D

图2 8.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S 闭合,灯L 1和灯L 2均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灯L 1和灯L 2并联 B .灯L 1和灯L 2串联 C .通过灯L 1和灯L 2的电流一定相等 D .灯L 1和灯L 2两端的电压一定不相等 9.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 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 C .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 D .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10.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3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 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11.图5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 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12.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 液体。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 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 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 1;若将小球A 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 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 2;若将小球A 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 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 3;若将小球A 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 ,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 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 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2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

【知识梳理】 一、透镜: 1、透镜的概念: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2、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

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练习: 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4、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练习: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 于一点,叫 ,这 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 。一个凸透镜有 个焦点,它 们位于凸透镜的 边。凹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的焦点 是 ,有 个。 5、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 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 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练习: 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光路图: F F F F F F F F F F 2f 2f F F F F F F F F F F

2020年中考备考计划(物理)

2020年中考备考计划 一:学情: 本年级共9个平衡班,370多名学生,通过期末统考成绩和3月底线上(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摸底考试成绩以及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体成绩上看不太乐观(合格人数近100人,优秀人数20来个)。本届学生比较特殊,没有春季分流部分学生,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不愿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不浓。 二:备考措施: 1、研读课标(2011版),借鉴2019年考纲: 2、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 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 3、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提升、决胜中考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应询问老师复习目的和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计划。中考物理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 第一轮:以《中考备考》为主线紧扣课本,夯实基础(2020年3、4、5三个月时间),说明:因受新冠疫情影响,3、4两个月是采用线上教学,到5月份才复课。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课本,落实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在本轮复习期间利用好集体备课做到“两定”: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好试题练习;“五统一”:统一教学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四、教学时数:五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透镜及其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保护眼睛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具有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导入复习内容 (三)板书课题透镜及其应用 (四)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下列内容并板书:

1 、透镜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 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 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 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 4、典型光路 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 6、眼睛和眼镜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2019年中考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和复习进度表 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复习内容较多,共涉及七八九年级六册教材内容,但课时较少,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梳理教材,细化知识点,夯实基础。 内容:1-----4册历史课本内容时间安排:3月4日---5月6日 根据每一单元内容多少不同,预定一节课复习2-3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制度政策等,对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上,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热点讲解时间安排:5月9日---6月3日 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千丝万缕。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 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专题的设计要灵巧、细小。切记不能设计过大的专题,进行大的专题知识梳理;要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角度、重点问题的角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一些轻巧灵便的小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知识结构归纳使学生对本专题涉及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训练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搞好热点问题的梳理,找准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通过热点讲解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提高能力。时间安排:6月6日---6月15日 将四册课本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例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具体复习方法措施安排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以2019《中考指导》为参考,依其规定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进行复习。具体做法,依据内部资料(历史复习资料)为主,备课时结合考纲、历届中考试题,将重点补充到复习资料上,讲、练、背相结合,以背为主,随机考察学生背诵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在复习时教师既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同时还要大胆取舍,去粗取精。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