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小学生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它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实践证明,作文课上,先开展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再以此为练笔内容,小学生往往非常愿意接受,并能倾注情感,活跃思维,写出好的习作来。比如:先做后练、先画后练、先演后练、先编后练……,都是比较为小学生的喜欢的练笔活动。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抓住灵感一现时,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即兴练笔,学生往往更能写出充满灵性、富有童心童趣、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来。

同时要注意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学会积累,摘录优美词语、句子、语段、文章等。从丰富多彩的语言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善于捕捉鲜活、生动、表现力强的群众生活语言,如歇后语、俗语、幽默笑话、哲理诗等。文章剪贴。制作图文并茂的剪贴本,加以装饰,让人赏心悦目,自然会百读不厌。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生活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的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可以这么说,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石,学生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素材积累,才能建造作

文的高楼大厦,在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感可发。解决好作文的积累问题,作文的成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作文成果的评价反馈,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起到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语言美感和熟练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而人们对事情结果好坏的评价,人们对其所付出的努力是否认可,即事后是否有成就感,则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因素。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要注意运用赏识教学。小学生作文,也是一种劳动成果,也是一种创造。他们写了一篇作文,也是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他们会认为,花功夫写了,已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水平。送给老师批改,当然希望老师给予好的评价,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及启示。心理学家盖茨说的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获求成功的能力。” 也就是要成功运用赏识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可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 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是一个主体。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三、进行因人评价因材施教。教育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文评价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需求,避免单一的作文评价模式,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创新人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实施差异评价,优化作文评改,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改变以往“ 一刀切” 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分成一、二、三几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不同起点进行特定阶段性评价,给予进步性评价或特色性评,这样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越来越高,写出来得作文更是五光十色。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本讲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第四,身高176--183左右。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第五,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第七。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 (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5分钟) (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5分钟) 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时间:2017年6月6日

第一章探索心灵,了解自我 ——自我意识及人格特征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和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人格概述、气质和性格、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讲授教学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偏差,掌握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人格、气质、性格的涵义及类别,掌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理解,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人格、气质、性格的类型,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并了解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进行气质和性格类型识别,并掌握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从“我是谁”视频赏析,“心灵游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引发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发思考,提出认识自己的意义,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及人格特征。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埃里克森提出青年期最重要的课题是“自我同一与自我混乱”,此阶段自我发展经历自我分化、自我矛盾、自我统一的过程。其中,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

如何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针对目前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低下问题并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构建相互监督体系,以及教育家长放手的教育这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做到这些呢? 1在丰富多彩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的意识 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培养学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认识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品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特别是高年级,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确定主题,自己组织活动。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2在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班级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交往,成长,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家”,让家中的孩子平等,愉悦,自由,健康,和谐地成长,离不开融洽的班级体,有位学者说的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他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时不能只想到自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意识到教育本身和学生一样是构成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自己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课堂纪律管理要做好课堂纪律管理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教师能了解与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学生了解教师的要求与纪律允许的自由活动范围,师生行动协调一致,良好的课堂纪律自然容易形成。 3在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体系中培养自主管理的习惯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级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小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成为社会化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每周成长足迹”方案,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成长日记,自我评价,还有小组同学,老师,父母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评价与寄语等,活动中,我们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培养班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实现班级管理“从自律走向自觉”。 4通过家长的放手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从小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愿望的培养。 首先,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换句话说,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活动是通过个体对外部的观察,分析及社会比较等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大学阶段是人生全面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我们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又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地走向人生。 首先,自我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的持续性与目标性。在我的成长经历史,由于语文成绩较为突出,因此常受到语文老师的偏爱,每次上他的课都充满信心,兴趣十足。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与健康人格的成长,不仅得益于他人对个体的欣赏与肯定,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来的健全自我意识有助于人生的成功。其次,自我意识决定个人对期望水平。自我意识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在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个体对自己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这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期待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自我意识相一致的。研究发现,差生的成绩落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他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角色偏离的结果。成绩长期落后对于普通学生是不正常的,但对于差生。由于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都出现了偏离,并在偏离的状况下形成了一个新

的自相一致的系统,因而在系统内部成绩差是正常的。换言之,落后的学习成绩是差生自己“期待”的结果。 由此可见,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优化中发挥着强大的动力功能。 那么要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呢? ①正确的自我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认真仔细的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此外,尽量多的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然后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你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②客观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正确地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地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的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的看待得与失,积极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③积极的自我提升:提高自我效能是个体在一定情绪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何群慧 纵观现今的小学生,他们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这有悖于时代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因此,从小学起在教学中就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加强合作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并提供一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的探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的身影,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是语感形成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1、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合作意识的萌动,往往就是从一个游戏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精心编写教案,联系实际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并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 3、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极强,而合作意识相对较弱,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合作方法上的指导,不断的进行技能上的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1、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机的组合。 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动手能力强……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分工要明确。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之间的配合,起到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3、指点要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回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完善人格

第四讲完善人格与意志锻炼 —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 一、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一)人格的涵义 常听人说,张三的人格卑鄙,李四的人格高尚,这是从伦理道德上给人以评价。在某种情境下有人气愤地说:“这是对我人格的污辱”,在这里的“人格”又是属于法律范畴,说明有人侵犯了他的尊严和人权。“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即舞台上演员戴的面具,不同的面具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任务性格。京剧——红脸代表忠义;白脸代表奸诈;黑脸代表刚强。心理学沿用其含义。这里所说的人格,是—种心理现象,亦称个性,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内容,人与人之间显著的差别就在于人格。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存在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经常所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如有的人开放自然,有的人顽固自守,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豪爽,有的人谨慎等。环境会使某一人格品质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如独立性这一人格特质,作为缺乏父母爱护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独立带有靠自己努力的含义;而在一个民主型家庭成长的孩子,独立则作为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部分。 2、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正如我们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质一旦稳定下来,要改变是较为困难的事,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一致性。例如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他不仅仅在家庭中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同样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再相逢,这个特质依旧不变。 3、完整性。人是极其复杂的,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性、多层次的特点。人格的组合千变万化并非死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因而使人格表现得色彩纷呈。在每个人的人格世界里,各种特征并非简单的堆积,而是如同宇宙世界一样,依据一定的内容、秩序与规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动力系统。人格的有机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人们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导致“人格分裂”。 4、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正如人们常说的“性格就是命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常常使用人格特征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挫折与失败,有志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的废墟上重建人生的辉煌;而怯懦的人一蹶不振,失却了奋斗的目标。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大学生的气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张艳荣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我们全组教师进行初步实施研究阶段,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我们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们能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大型赛课,如成功课堂教学竞赛,达标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我们能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并制成册。 其具体研究内容为: 1、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原则和实验目标,拟定研究计划,实验教师完成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具体做法等). 2、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 (1)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等. (2)初步建立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上学期期末,我有幸参加了兴城市骨干教师的学习,半天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大!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给孩子终身享用的知识与本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而我们农村的孩子面临着: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管;家长文化不高,无法辅导;再加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以至厌学。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事在必行。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农村的孩子社会交往活动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教师应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以贴近农村生活,反映农村学生的需要,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提倡自读自悟、自学自得。

二、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调查了解,把本班或本年级的学生按村、知识水平组建成为学习小组,按照学生所在村的人数、学习情况、家与家的距离情况进行编组。尊重学生自愿,选出小组长,组织学习。组建的小组时应要求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养成健康文明的合作互助意识。 三、指导学法,挖掘学生潜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坚持不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我常用晚习前下班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如: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

第五章自我意识与人格

第五章自我意识与人格 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自我意识和个人人格的形成。自1890年威廉·詹姆斯(W.Jame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以来,自我意识在心理学领域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自我意识和人格成为社会心理学关心的主题之一。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概念、自我意识与自我 自我概念、自我意识和自我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自我是指自己各种身心状况或是各种身心状况的总和。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部分,即物质的自我、 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在西方,自我也存在两个混淆的概念,即self和ego。一般而言,大多数实证 研究都是围绕self进行的,对于ego,则一般为思辨性探讨。 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简而言之就 是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一般认为自我意 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向。自我认知,即对 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举例来说,个体对自己身高、相貌、健康状况、 性格或是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好坏等的认识就是自我认知;而对自己身高、相貌的满意与否产 生的愉悦和自卑情绪,对自己性格的欣赏或不满情绪,以及与人相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就是自我情感; 根据自己外在条件而扬长避短地装扮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就属于自我意向的范畴。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和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个体在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可以把自己与客观世界、自我与非我区别开来的时候,自我意识也才出现。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 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从自我中的精神自我部分产生发展而来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又可以把 自我意识看作精神自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我们要认识到,自我意识一旦产生,便有了相 当大的独立性。 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认知范畴。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图式、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 我概念只是自我认知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着自我认识甚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 和自我调节有着深刻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自我概念、自我意识都涵盖于自我的范畴之内。由于长期以来, 西方和国内关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研究都是在自我(self)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在下文的一些相关理 论阐述中,我们不做严格的区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所谓自我意识的结构,是指自我意识由哪些心理成分或基本表现形式所构成。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一、实验目标 1、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把学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巧同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实验有机结合,从而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探讨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等。 4、根据实验总结相关经验,形成一定质量的相关论文。 二、实验对象 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参照对象,其中一个班级正常教学,另外一个班级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进行教学。 三、研究途径 1、建立课题组QQ群 课题组成员都有自己的QQ号,为了方便联系与交流,课题组间建立QQ群,以便不同校区班级于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 2、进行校本培训 (1)、培训内容: A、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学习、研究,

能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及时跟踪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树立新观念、新思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教学。 B、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内容,使课题组成员了解和熟悉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2)、培训的方法: A、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 B、全员参与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实验方法 鉴于本实验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因此,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结合运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实验价值和意义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式,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们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广大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

大学生自我意识优秀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案 单位名称: 专业学院: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一、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和大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事实性资料的学习,采用讲授法。第二、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学习有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误区。第四部分属于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采用体验教学法。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意识的涵义; 2、熟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掌握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涵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存在的误区; 3、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阿波罗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手,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大学生自我意识。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2、自我意识的结构: 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从形式上划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3、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的。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约经过20年时间,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4岁—12岁) 心理自我(13岁—青年)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自强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自强的能力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做为家长,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在探求新的儿童思想教育新途径----鼓励孩子寻求自主自强。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正在形成尚未定型的阶段。这一时期思想教育的诱导与指引决定了少年儿童将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未来的社会舞台,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影响甚至决定少年儿童的一生。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要从人生命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这也是人作为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的觉醒。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每位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等心理,可怜天下父母心。该如何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出众的才能、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人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源自于优秀的指导,科学的培养,是父母从小就抓起的,卓有成效的关爱与教育。一个民族的强盛,源于教育;一个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千百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新教育方法的探索,人们总是从摸索

中创出新路径。古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育格言,都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与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模式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挑战,发生了摩擦。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呢,这一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传统教育,反思教育方法。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西方教育新方法,可以为中国少年儿童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鼓励孩子寻求自主自强。 一、当前少年儿童的思想动态和思想教育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年儿童的身心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少年儿童的心理年龄超越生理年龄出现所谓“小大人”的移位现象,如我们在小学校园能发现这种情况就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当放学搞卫生,都是家长帮忙,而他们却在一旁忽悠,其实家长不应该这样宠爱他们的孩子,应该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性格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 1、养成娇气、任性的习性,处事待人以自己为中心。 2、养成一种讲排场,搞攀比的铺张浪费习气,勤俭节约观念淡化。 3、娇弱,依赖性强,不能吃苦耐劳。 4、对经济问题非常敏感,以物质尺度评价同学和以此作为维系同学友情的纽带。 5、与父母沟通较少,造成很深的隔膜。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我们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清晰、具体,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 ———马克斯韦尔 导语: 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杰出家长做的三件事,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的说,只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件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么复杂,做好这三件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与现代社会对孩子的独立的要求相比,中国孩子独立能力都较薄弱。根据资料分析,在我国的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日趋严重。他们从小到大,处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结果是让孩子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能力差,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气缺乏。四年级的小学生不会剥蛋壳,大学生开学是“全家总动员”,甚至有大学生把不会洗的衣服用包裹寄回家,离家读书领着父母去陪读……每每读到这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我就暗下决心:我绝不娇惯孩子。因为在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大。 是我们的孩子天生缺乏独立的能力吗?不是。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不缺乏“独立基因”,只要给他环境,给他条件,教育者合理引导,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独立的一族。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行动,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一旦孩子能够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深藏在他身体内

部的各种潜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呢?我认为:家庭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首要场所。记得读过一篇短文,说蛾子破茧而出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于是,有好心者为它剪破茧壳。谁知,未经破茧之苦的蛾子却不会飞。原来,蛾子破茧时翅膀充血,撞来撞去练就了力量,长硬了翅膀,这才能飞翔。这个事实给人很深刻的启示:既然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为其免除自立的痛苦,否则,纵有辽阔的天空,孩子也不会飞翔。 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曾说过我绝不娇惯孩子。可我的孩子今年离家到外地读初一了,其间她也给我添了不少的麻烦。首要因素她就是老打电话回来“骚扰”我们。她早上上学,中午就打电话回来,下午还打电话回来,晚自习下课后又会打来。而且每次都有理由,不是头疼就是心里难受,或者是腿疼。这些电话常常吓得我们三天两头往她的学校跑。可是一到星期天她就啥毛病都没有。几周以后孩子也瘦了不少,大人也感到非常疲倦。经过我和孩子的沟通,才发现,孩子觉得一个人无法面对学校的生活。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我和孩子的爸好好反省了一下,觉得平时对孩子锻炼不够。以前我会认为有些事孩子干不好而代劳了。现在想想真是出力不讨好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doc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1.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获取今后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能力、意志和品质。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灌输式”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

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 2、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2、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

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养成教育”浅谈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首要素质。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执行,小学生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诋犊之情”造成这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特别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为保证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不少学生还以为享受父母的关心照顾应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道受爱,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跟长辈说话不讲礼貌,更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老思想、老办法已经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实际矛盾冲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又是一名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刻不容缓。《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六年级“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也要求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正确处理与长辈间的关系”。怎样才能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启发。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助进的过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设计了四个步骤:“我知我家”——“我爱我家”——“我谢我家”——“我夸我家”。 (一)“我知我家” “家”是什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有亲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家”是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家”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家”是一片蓝天;“家”是一把伞……然后让学生说出其道理。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人人有家,家各不同,并通过教材简要介绍了家庭结构的演化,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还让学生知道,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的父母的教育,打消他们在同学中对父母攀比的心理,甚至嫌弃自己的父母的念头。还要求学生辩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并教育他们要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我爱我家”。 学生对自己童年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布置了一条家庭作业——“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设计这一母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美好回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到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感受的同时,我开展了“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学生和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活动。这是一次亲情互动的有益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以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强调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说假话来应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还发挥了家长的作用。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大显身手,写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文章,如:《不再让妈妈操心》《不给妈妈添负担》《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我为妈妈洗脚》…… (三)“我谢我家”。

第二讲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

第二讲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与人格完善 1、怎样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心? 2、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与限制,提出完善自我的打算。 3、请你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并制定人格完善的方案。 4、你习惯于写总结吗?或者已经厌倦了它?如果不把写总结视为例行公事而敷衍了事的话,这样的总结,从认识自我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现在,你不妨认真写一份个人的自述,看看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的特点) 5、只有你处在一个群体中,比如课题、寝室或者在家里,就可以进行这个测试。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写下五各最能描述自己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找到你的好友或者父母或者老师,让他们写下最能描述你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比较你们的结果。 如果你的观察与别人的观察是一致的话,那么结果落入以下这个表格的A 区,说明你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位于B、C区,则说明你在自我探寻的道路上还需要努力。位于D区意味着自己的观察和别人的观察完全不能吻合,说明你是个难得糊涂的人,在自我探寻的道路上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6、心理活动:制作,请你制作若干张卡片(入下图) 填写:在一张卡片上写下描述自己的身体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兴趣、能力、性格)、人际关系的形容词(越详细越好)。 在3-5张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请老师和同学公正、客观地写下对你的评价。 在3-5张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请父母或亲戚公正、客观地写下对你的评价。 比较:比较你自己与别人对你的评价,看看有什么异同。根据比较结果填写下表。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自己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根据什么来评价?再问问他人为什么这么评价,请他\她尽量举出你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7、心理活动:理想自我的选择 步骤①(1)以诚实的态度列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包括以下3个方面。物资自我(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社会自我(地位、经济条件、亲友关系),精神自我(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 优点: 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