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我比较喜欢看纸质的书,电子档的内容,大多数时候,是不太看的,所以,这里,先

用纸质书举例子。

通常,我会准备好几只笔,至少有荧光笔、蓝色和红色圆珠笔各一只。

看书的时候:

如果这个英文单词我根本就不认识,我查好字典后用蓝色圆珠笔连音标和中文释义都

写在边上。

如果这个单词我认识,但是读音发不准,那么,我就只标上音标。如果是中文释义不

是我所理解的那个,那么,就只写中文释义。

我认为重要的句子从内容上来说,用荧光笔标识。

如果碰到了不懂的语法或者短语,那么,用红色圆珠笔标识,有时用大括号,有时用

点状下划线。

所以,一本书被我看下来,往往刚开始的部分,被我标的五颜六色,但是越到后面,

这种情况就越少但是也不是绝对如此,往往一个单词,可能在同一页中被我标注了好几次,这样子,你想不记住也难。

由于技术文档的专业性,这种方法一圈下来,所碰到的单词基本上都会碰到了。

还有,查词典。

如果时间不急,我通常是查英英词典的,在金山词霸里面设置一下就可以了,通常,

查询一个词,英英的解释在上面,要看中文解释,则要拉滚动条,当我查了之后,先看到的,就是英英解释,脑子里一停顿,就想,啥意思呢?还看不懂,才拖滚动条。别小这样

一步,不知不觉当中,就有所提高了。

还有朗文的词典,纯英文的,带标准的发音,很棒的。

用软件,当然要用英文版。

你可能会问:我看不懂英文,咋办?

其实,也好办。

很多软件,都是多语言界面的,如flashget、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total commander等,来回切换么。

没有多语言界面的,去下载一个汉化包,或者用金山快译之类的软件,用两天中文界面,切三天英文界面。

再比如,我给我的一个朋友介绍total commander的时候,教了ta一个方法,用英

文的界面,看中文的帮助,或者用中文的界面,看英文的帮助,这样,相互对照着,我不

信你看不懂。

最早我用NT4的时候,用的英文版,就花力气把中文版当中的帮助信息全部移植到英

文版里面来了,因为我用软件,碰到不明白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帮助信息,这样,当你

对照着看的时候,就等于不知不觉当中,又把英语过了一次,虽然过的是专业英语。

至于现在的winxp、win7、office2021等,其实都可以这么玩。

我自己电脑上的winxp和office2021,繁简中文、英文、日文界面随便我切,你三天两头的看英文,我不相信你看不懂,因为天天你都在用。

就好比:各位没有用msn,必然用qq的,难道我扔给你一个英文版的msn或者qq,

你就不会用了?图标总认得吧?猜也猜的出来这个按钮是干什么用的,那个图标是干什么用的~~~~~~~~

那好,还有一些英文句子,可能怎么看都看不懂,怎么办?

也好办,外面的培训教材,很多,都是先有英文版,后有中文版的,一般情况下,我

是只买英文版的,但是周围的朋友同事,则基本上用的都是中文版,借来看呗,一对照,

就知道了。

这就叫:没有不可能,凡事找方法当然,对这句话的理解,别无限的上纲上线。

不过,我的这种方法,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单词看到了,我认得,但是你要我默

写下来,我会拼错很多。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采取的就是另外一个方式:使用英文输

入法。

哈,英文输入法,有啥稀奇的?

嗯,金山快译中有个“英文拼写助手”,用过没有?有一个“hi英文输入法”,用过

没有?用过之后再说吧

这种方法,以前还会写些英文信给老外的时候用过,不过,最近三年倒是没怎么用的,因为没有写英文信的必要了,周围打交道的都是中国人。

其实呢,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克服一下自己的惰性,并且坚持下去!

不过,还是申明一下:我的英语水平,其实并不高,CET4对我而言,始终在过与不过的边缘模拟卷过,但考试么,就不谈了,相信英语比我好的朋友,会有比我更好的方法,

所以,这个话题,仅限于探讨。

另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我的方法的特点,就是学98版的五笔。

知道么,我决定学98版五笔是在2021年的8月份,而在此之前,我已经用了将近10年的拼音输入法。

决定以后,我先花了两周在手机上,哈哈,没有想到吧?发短信,我不用拼音,用笔画输入法,把汉字的结构啊、顺序啊,复习了一次。

然后,字根背了将近三周。

再然后,装了98版五笔的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一起用,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

再再然后,拼音输入法del了,就留了一个五笔输入法。

整整5个月的时候,练成了。

要知道,我刚接触电脑那会儿,学86版的五笔,楞是没有学会~~~~

这一次,是克服惰性很重要~~~~

本人是英语专业的,但其实说实话分到这个专业有一点点的无奈高考分数差啊。

然后谈谈我的英语学习之路吧。

我是从小学5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有开设课程且有报周末的兴趣班,但当时没多花心思,词汇量也极少,考试一般连蒙带猜。还有小学的英语一般不教音标,貌似现在的小学生虽然提早开始学习英语但是还是没有教音标,我觉得这是天朝应试教育的弊端,学一门语言,听说读写,你连发音的工具都不会谈何学习“语言”。

然后初中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那时候可能中国刚加入WTO不久,家里人经常给我灌输英语在将来很重要的意识。然后还要感谢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当时在初中我的英语水平也就是一般,可能略有一点语言天赋,发音方面比较突出,所以老师会经常鼓励我,让我朗读之类的,很受鼓舞。所以学习语言,我觉得兴趣和周围人的鼓励很重要。然后自己慢慢去研究单词后面的音标,开始慢慢有了发音的感觉,对音标也渐渐熟悉起来。接着就是不得不提在初中每天必看的一档电视节目,好像是叫《American Slang》,中央6台有播,然后主要是以电影的形式,还有会看cctv10的那档英语节目,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加上每天阅读英语读物大概半个到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发音就更准了,词汇量也不知不觉就上去了。

接着高中的时候,开始体会到一种叫语感的东西。得益于老师让我们背诵每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然后高中时候开始掌握比较科学的记单词法,当时的单词量应该就在4000左右我是以一个单词为标准,其衍生的形容词,副词不算。

然后大学就报了英语专业,开始真正接触发音,阅读,听力,语法,在到之后的英美文学,翻译等等,个人觉得对自己提升比较大的是发音和听力。系统第学习音标之后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