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酸(H2SO4、HCl)和碱[Ca(OH)2、NaOH]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列举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能力目标 1.通过课本中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鉴别出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一些典型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处理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灼伤等突发事故。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和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作建筑材料等内容的的学习,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通过【实验10-3】、【实验10-7】认识到酸和碱的腐蚀性,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对浓、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体会到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理解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通性及反应规律与物质制备。 3.通过对比实验,学会酸、碱与其它物质的鉴别。 ◆教学难点 1.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解酸、碱具有通性原因。 2.通过挂图或播放视频,学习酸、碱的安全使用及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仪器食醋、石灰水等药品石蕊、酚酞试剂植物的花瓣或果实酒精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教师讲授+学生归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常见的的酸和碱》(共3课时)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主编:潘志兵 知识目标: 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2、酸碱指示剂与酸溶液、碱溶液作用的现象。 3、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4、浓硫酸的稀释。 导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酸碱指示剂(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中所学的酸碱指示剂有两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蕊溶液遇酸变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 酚酞溶液遇酸变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 提问、了解课前导学情况 结论:1、上述4种物质中,可能是酸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碱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 2、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遇酸溶液变红色,___________遇酸不变色, __________遇碱溶液变红色,___________遇碱溶液变蓝色。 活动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 结论:花可以制备指示剂。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探究盐酸的物理性质,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10—2,学生填写P50表,归纳总结 结论:盐酸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学生自学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常见的酸:硝酸(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醋酸(填化学式)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腐蚀性: 师生探究实验10—3,并完成表 ①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稀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___________冲洗,然后涂上________________。自主检测: 1、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__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无色酚酞溶液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

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酸”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调味用食醋有酸味,是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一些水果有酸味,是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一些水果有酸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各种果酸。“碱”对你来说可能不如酸那样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它们都属于碱。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 【知识网络】 要点一、酸碱指示剂 1.遇到酸或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它们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如下表: 溶液 指示剂 酸性溶液(例:盐酸) 中性溶液(例:食盐 水) 碱性溶液(例:氢氧化钠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不变色 变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色 【要点诠释】 1.酸碱指示剂只能对溶液的酸碱性做出一个定性的推断,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判断则需测溶液的酸碱度。 2.酸碱指示剂跟酸或碱溶液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变色的是指示剂,不是酸或碱溶液。 3.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H SO 4溶液显酸性,但不是酸;Na 2CO 3溶液显碱性,但它不是碱。 要点二、几种常见的酸 1.酸: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Ⅱ.同步讲解 Ⅰ.课堂导入

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盐酸 B.石灰水 C.食盐水 D.水 【答案】A 【解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性物质。石灰水显碱性,食盐水和水都显中性。 【总结升华】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紫色石蕊试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 2、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答案】A 3.从①纯碱②氢氧化钙③盐酸④高锰酸钾四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并按下列要求填空:〔除(4)外,其余每小题均用序号填空〕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 (2)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可以帮助消化。 (3)为使馒头松软可口且无酸味,在蒸馒头之前,先加入一些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2)③ (3)①(4)2KMnO4△ K2MnO4+MnO2+O2↑ 【解析】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应是碱性物质,氢氧化钙价廉可大量使用;人的胃液为酸性环境;馒头松软的原因是馒头发酵产生的酸和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缘故,这样即降低了酸度,使馒头无酸味,又可使馒头松软可口。【总结升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A.石灰水B.氯化钠C.浓盐酸D.浓硫酸 【答案】B 1.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以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填字母)。 A.铜栏杆 B.钢筋 C.大理石 【答案】A 【解析】蚁酸具有酸的通性。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都能与蚁酸反应;铜不能与蚁酸反应,不容易被蚁酸腐蚀。 【总结升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铜排在氢的后面,故不能与蚁酸反应。 2.下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回答: 气球胀大的原因,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了什么是酸后,完成对碱的模拟自主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从离子观点了解什么是酸、碱、盐。 难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过程: 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 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 础上,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关于酸和碱的腐蚀性是结合具体物质来介绍的;最后,在学生 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一些认识以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 本课题在介绍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建议 1.在介绍常见的酸和碱之前,可以启发学生列举出见过或知道的酸和碱。然后再用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用的酸和碱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关于用植物的花等做指示剂的探究活动,可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花或果实;应叮嘱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公共场所等地的花。 3.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如酸与金属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 回忆、类推,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4.对于酸和碱,教材最初介绍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对没有给出定义,在介绍酸碱溶液导电实验后,也没有直接给酸和碱下严格的定义,只是解释酸和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认识酸和碱。所以,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死记定义,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解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不宜加深和拓宽。 5.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教材只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学过的几种物质来进行简单归纳,教师可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并在课题小结对做适当总结。[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实验:分别在下表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酚酞。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的颜 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3《常见的碱》说课稿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3课时常见的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①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②本课题涉及的常见的碱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通过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碱的性质并将其性质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常见的碱的教学以常见的酸为教学基础,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了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因此学生存在认知困难。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后,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系统考虑问题的能力尚不完备。 ③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探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本课题的探究过程依然要注重对学生的诱导启发。 (3)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认识生石灰与水发生的反应。 3、掌握有关碱的两个基本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2、通过设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碱的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重难点突破策略:采用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碱的有关性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验探究的完整过程,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教法设计如下:碱的腐蚀性、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法,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采用交流讨论法,碱的性质的总结和练习采用归纳应用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案的设计,体验探究过程,同时为书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展示:战争时期的一封“密信”,并对“密信”进行处理,“密信”内容隐若出现。设问:“密信”上的字和处理用的液体是什么物质?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上完本节课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总结打下伏笔。 情景导入:“五一”三天假,老师家卫生间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去超市购买了管道疏通剂,说明书上介绍说能“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发等堵塞污物,疏通管道”。用后效果非常好,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投影有关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 设计意图:关注与碱有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道理。 2、实验体验,探索新知 (1)了解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展示:洗净的鸡爪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的鸡爪。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钠强烈的腐蚀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2)探究碱的物理性质 我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利用图表进行总结。 (3)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知识为铺垫,展开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探究。在实验时我还利用生石灰食品干燥剂为原料来制备氢氧化钙溶液,并用二氧化碳检验。设计意图:依旧知带动新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服务于生活。 提问: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那么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呢?请设计实验探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解析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 【夯实基础】 1、完成表格: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潮解是物理变化。(2)用途: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O2、N2、H2、CO、CH4、NH3,但不能干燥CO2、SO2。 (二)1、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2、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注意: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4、氢氧化钠的用途: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造纸、石油、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钠能够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以去油污,如清洁剂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 (三)1、氢氧化钙:白色粉末状固体;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Ca(OH)2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 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有腐蚀作用。使用时注意安全。

4、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用作建筑材料、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农业上制造波尔多液的原料和改良酸性土壤等。 5、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 [KOH]、氨水[NH3·H2O] (无色液体)等。两外还有两种经常用来中和胃酸的碱:Al(OH)3、Mg(OH)2。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 结论: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作用: (1)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CO2与NaOH溶液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思考:氢氧化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3)其它反应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 Ca(OH)2+SO2=CaSO3↓+H2O。 2NaOH+SO2=Na2SO3+H2O。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碱,知道碱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碱及其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2)通过几种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比较,能简单地归纳出几种碱相似的化学性质。 (3)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通过实验认识到酸和碱的腐蚀性,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注意 1

事项,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碱的化学性质 (2)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难点】 (1)为什么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仪器、石蕊、酚酞试剂、石灰水等药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4年9月,哈尔滨市呼兰区一名两岁半女婴在家中误将火碱当成冰糖服下,食管和胃幽门部分组织被烧伤。火碱的化学名称是氢氧化钠。 2

这体现火碱的什么性质?火碱还有什么性质呢? 二、新课学习 1. 氢氧化钠 [NaOH] 视频:氢氧化钠的一些性质 用镊子夹取几小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视频: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3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注意: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氢氧化钠是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毛绒、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去污时就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 2.氢氧化钙Ca(OH)2 视频:氢氧化钙溶于水中 我们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观察现象。 [生石灰接触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 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10.1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的性质和用途。 二、几种常见的酸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学生安全) [交流]纸上留下黑色的字迹;小木棍上被浓硫酸触及的部位变黑;布料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已破烂。 [反思]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使用浓硫酸时,必须十分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教师讲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那浓硫酸与水作用时还会出现哪些问题? [教师演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并让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分析讨论]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感到比较烫。这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设问]能否将上述实验稍作调整,将水注入浓硫酸里? [学生发言]能;不能。 [教师演示]在500mL锥形瓶中盛约25 mL浓硫酸,锥形瓶双孔塞的一孔中装分液漏斗(盛有水),另一孔装短玻璃导管。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 水立刻沸腾,液滴向四周飞溅。 [设问]四周飞溅的液滴若接触了人的皮肤,后果会怎样?能否将第1个演示实验中的水、浓硫酸对调? [学生回答]1.皮肤立即被腐蚀,生成黑色的炭。 2.不能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里。 [教师]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说课稿

《常见的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常见的酸》。 依据我在教育实习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行课程标准的理解,本次说课我将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本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课题1。本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将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的认识;本课题安排了多个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课题分为四部分,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常见的碱、酸碱溶液导电性。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①了解常见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 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认识到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问题,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了解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酸的化学性质,这将是本课题的重点,而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又将是本课题的难点,当然,在学生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指导,适当的点拨,也是本课题成功的关键点。 刚才说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在认知方面,本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一定的直观感知,之前也学习了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因而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多次经历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基础,但多数学生——尤其是一些对实验探究不能够积极参与的学生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心理方面,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胜,思维活跃。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本课题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即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积极自主的课堂在学生的质疑、争论、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自然生成。 与学法相对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1常见酸和碱(酸化学性质)说课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讲课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用酸碱指示剂分别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以后安排的一节认 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惯例课。目标是经过对酸的相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概括 形式,感悟对照、推理及理论联系实质的学习形式。领会化学和人类的亲近关系加强学习化 学的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研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引起学生的研究欲念, 教师一定改变看法,将被迫的研究形式改为学生主动的研究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愿意合作探 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地。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了以下的教育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术】: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 2、能完成简单的研究实验。 【过程与形式】:进一步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领会用实验的形式获守信息,提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本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研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划定意识。 目标要点:酸的相像的化学性质 目标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像的原由。 实验准备: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育目标做大纲,就不难确定教育形式,下边我将从说教育形式上说说我是如何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育形式 好的教育形式是一节课成功的定然要素,为了富裕的调换学生的研究欲念的理性之路,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形创建2慧眼识酸3猜它是谁4除锈专家5盘点收获 经过三个研究活动,将学生的思想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形式,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 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入,学生的个性获得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正确兴奋的状态。经过这样的教育设计能够让学生采纳自主的主动的参加研究式的学习形式,因为

河北省邢台市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10.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知道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6.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 1.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 2.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 1.从微观角度初步了解酸、碱各自具有的通性; 2.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③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时:三课时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通过浓硫酸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5)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教学重点: ①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②常见酸物理特性的探究。 ③认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 常见酸物理特性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下《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 1学时 李店中学化学导学案执笔:乔印松审核:理化备课组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区别酸和碱 2、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建立酸和碱指示剂的概念 导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能跟或起作用而显示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石蕊遇酸变成色,遇碱变成色;酚酞遇酸色,遇碱变成色。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将10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 [ 【问题讨论】: 1、什么叫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遇酸和碱的变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实验及说明,试分析这5种物质,哪些是酸溶液,哪些是碱溶液? 氯化钠 溶液是酸还是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二】: (1)取两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 试验指示剂在上述5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问题讨论】: 哪种可以作为指示剂? 三、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 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A、蒸馏水 B、盐酸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2、某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 紫色或红色 3、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 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 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4、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 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 教材说明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氢氧化钠的性质,进一步提高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2.利用氢氧化钠的性质并联系物理及生物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认识规律的能力。 3.逐步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4.掌握观察、实验、记录、探索、设计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设计理念 1.课堂上,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巧妙地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进行创新与实验设计。其中一部分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就可以解决,但另外一部分问题,则必须超越已有的经验认识,探寻新的解决办法才能解决。这样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通过他们亲自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用一个趣味小实验作为开场白。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字样),然后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学生个个眉飞色舞,无不惊叹。 师:我们通过实验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酸,现在我们仍通过实验来学习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 二、氢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课前用NaOH溶液制作的“叶脉书签”。 学生互相传看。

师:有一次,某家长与孩子在饭店吃饭,孩子要喝汽水。此前,饭店老板曾将漂洗食物时用剩下的NaOH溶液放入汽水瓶中,并无意识地存放在冰箱中,服务员并不知道,随意地将NaOH溶液误作“汽水”给了孩子,结果惨剧发生了,孩子的食管全部被NaOH腐蚀坏了,给孩子带来了终生的灾难。 学生反应强烈,议论纷纷。 师:所以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因为它有强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①观察NaOH的颜色、状态、潮解现象;②固体NaOH溶解于水的实验改进。 学生动手实验,取一块NaOH置于表面皿中,观察、记录现象。 教师再指导学生做改进实验: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水,套上试管夹,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当水的温度达到60℃左右时,往水中加入几块NaOH固体,观察现象。 【学生异常兴奋,观察到水立刻沸腾了,从而很直观地认识到NaOH固体溶解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归纳NaOH的主要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NaOH的主要物理性质:①NaOH为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②NaOH 易溶于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师:以上我们认识了NaOH的物理性质,下面请联系酸的学习,通过实验归纳NaOH 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师:大家回忆一下,酸与指示剂作用的现象是怎样的? 生: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师:NaOH是碱,它与指示剂作用的现象又会怎样呢?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提示操作要点。再请学生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揭开趣味小实验“白纸显红字——NaOH”的秘密。 生:白纸显红字实际上是纸上酚酞遇NaOH溶液变红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演示“不吹自大”的气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