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摘要从金属切削成形原理角度出发,结合直线度、直线与直线平行度的定义,分析机床导轨几何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与传统教材有所区别,并认为本文的讲授方法更合理、更清楚。并且认为在讲授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时,以讲授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主,以讲授导轨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导轨误差;加工精度;平行度;直线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12)27-0036-03

influence of machining precision by error of machine tool guide//wang huilin, zhang pingkuan

abstract joining the definition of straightness and parallelism,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forming principle of metal cutting, concluding the affect of machining precision by the geometric error of the machine tool guid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explaining method. this method is considered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clearl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ining precision by the error of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guide and spindle axis is instruc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ining

precision by the error of the guide straightness is not instructed. the teaching method is considered more advantageous for the students study.

key words error of the guide; machining precision; parallelism; straightness

author’s addres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china 030024

1 引言

在研究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时,有一项影响因素必须考虑,那就是机床的原始误差,而机床的原始误差有多项,这里仅讨论机床导轨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在目前已出版的相关教材中,关于此问题的讲授均是首先以普通卧式车床上加工外圆柱为例,考查导轨误差对所加工零件产生的影响。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有些教材在分析时考查的是导轨在水平面内或在垂直面内导轨

直线度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这种分析不但不符合成形原理,而且有部分教材所用参考图也不符合直线度的定义,等等。关键是作为教材,这些问题会给学生或其他初学者造成难以理解的学习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本文对此展开讨论,目的是对该问题有一个较好的解释。

2 圆柱体的成形原理

在普通卧式车床上加工圆柱体,其成形原理是:工件旋转,在刀具切削作用下形成圆即母线;刀具沿垂直于该圆平面的直线即导线运动,形成圆柱体。对应于卧式车床,就是工件安装在车床主轴上,由主轴带着作旋转运动,其回转轴线是主轴回转轴线,刀具所切圆面垂直于该轴线,且圆心在该轴线上。那么刀具移动的直线就平行于主轴轴线,而刀具的移动是依靠导轨导向的,故应该要求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才能加工出合格的圆柱体。这里假设主轴轴线无回转误差,仅研究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那么就只应该研究导轨与主轴轴线产生平行度误差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无直接关系。

事实上,直线度和平行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直线度是直线自身误差,平行度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相对关系误差。假设两条线可以都很直,则认为各自都无直线度误差,但可能二者有较大的平行度误差,但就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外圆柱这个问题,对车床导轨与主轴的平行度误差与车床导轨本身的直线度误差来讲,二者有些许统一,即该两种误差均被分解为水平、垂直两个方向,由图1可以看到,二者有些许相似,又有时统一。正是由于这些许相似与统一,给讲解带来不少麻烦,以至于一些教材出现偏差,即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代替平行度误差。

3 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普通卧式车床上加工外圆时,刀具的直线运动方向取决于导

轨方向,导轨的误差会1:1地影响到刀具运动的轨迹,故下面所讲的导轨的误差方向、大小即是刀具轨迹的误差方向、大小。

导轨与主轴轴线的误差此处仍把它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如图1所示为水平方向的误差。图1中平行度误差为y,曲线表示的是直线的实际情况,其直线度误差为p。

1)导轨有直线度误差,同时与主轴轴线有平行度误差,即y>p,p≥0。在机床装配时,需要调整导轨直线与主轴轴线之间的平行度,此值为y,但由于制造和测量技术等原因,由图1可以看到,要保证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必须首先保证导轨有更高的直线度,也就是说,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包含在导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之内,即y>p,p≥0。因此可见,这里应该分析导轨与主轴轴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才是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真正影响。

假设导轨误差如图1所示,此时加工一圆柱体,且被加工零件的轴向长度正好与图1所示导轨误差位置长度一致,那么刀具从导轨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时,刀尖在零件半径方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y,造成零件的径向尺寸误差是:δd=2y。

就具体加工出的零件形状而言又分为两种情况。

①假设导轨无直线度误差,即y>p,p=0,那么,该圆柱体一端大、一端小,母线是直线,其外形成为圆锥体,其形状误差即圆柱度误差t为:t=y。此时加工误差只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相关,与

其直线度误差不直接相关。

②假设导轨有直线度误差,即y>p,p>0。在图1所示情况下,加工后的零件外形从整体上看是锥体,但其母线不是直线,而是类似于导轨直线误差的情况。

2)导轨有直线度误差,同时与主轴轴线有平行度误差,且y=p >0,这时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如图2所示,即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与导轨和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相同,也就是说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完全由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引起,这时二者造成的零件尺寸误差、圆柱度误差分别相等,即:δd=2y=2p,t=y=p。

但是,此时的圆柱体的外形不是呈圆锥体,而是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类似马鞍形。图2是现行机械制造专业教材普遍使用的一种讲解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图例,图中画的是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文字却讲的是导轨的平行度误差,让初学者难以理解。而实践中出现这种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完全由导轨的直线度误

差引起的情况几乎没有。所以,此处还是不讲导轨的直线度误差,而用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来解释机床导轨几何误差引起零件加工误

差的影响最好。

此外,由于导轨直线度误差导致的零件加工误差无法确定其形状,即使出现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与直线度误差相等的情况,也只能分析其造成的零件加工尺寸误差,无法分析加工后的零件形状。所以,建议对这里的讲解仅考虑机床导轨与机床主轴的平行度误差,

用图3所示的示意图分析。

同理,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误差在垂直面上分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其在水平面内分量的影响分析方法类似,其误差的定量结果即产生的尺寸误差是:δd=2δ2/d。式中δ是导轨平行度误差在垂直面的分量值。产生的圆柱度误差是:t=δ2/d。圆柱体的外形是回转双曲面。但如果考虑导轨的直线度误差,零件的尺寸误差、圆柱度误差同样不变,但其外形则不能被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是什么形状。

4 找准核心,借助视频,正确讲解,突出重点

通过前面的分析,明确导轨自身的直线度误差及导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均会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而且两种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统一性(如图1、图2)。另外,零件制造不可能绝对准确,故导轨总是存在直线度误差;机床安装也不可能绝对准确,平行度误差也总是存在的。这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所以,一定要把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与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开,分别分析。下面先分析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从切削加工成形原理来进行分析,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主动思维才能完成。所以,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清楚在普通卧式车床上车削外圆柱时的成形方法,再借助于ppt动画演示成形过程,帮助学

生理解切削圆柱体的成形原理。然后,分析该平行度误差在水平面内的分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假设误差仅发生在水平面内,在垂直面内的误差为0,也用动画演示,可以看到此时加工出来的零件外形呈圆锥形。

另外,再假设该平行度误差在垂直面内的分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假设误差仅发生在垂直面内,在水平面内的误差为0,也用动画演示,可以看到此时加工出来的零件外形呈回转双曲面形。误差原因与误差结果的定量关系如前文所述。

在这一讲解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强调,尽管导轨的误差有许多项,装配成机床后,每一项误差都少不了,且任何一项误差都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但这里是单因素分析,每次只分析其中一项误差,甚至是一项误差的一个分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其他误差都不考虑,即认为其他误差都为0。另外就是动画演示效果很好,它对帮助理解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在完全理解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基础上,分析导轨直线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这在前面已经讲到。当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完全由导轨的直线度引起,这时可以将导轨的直线度按误差曲线分段,在每一段内相当于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这样就非常容易理解导轨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5 结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分析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时,分析的是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虽和导轨直线度有关,但如果考虑到导轨直线度问题,则情况会变得比较复杂。事实上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包含了其直线度误差,溜板导轨与机床导轨接触长度又较长,正常情况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忽略。本文认为这里仅讨论平行度问题,不讨论导轨的直线度问题,不但使授课讲解思路更清晰,也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误差是机床的制造、安装误差和使用中的磨损形成的。在机床的各类误差中,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主轴回转误差和导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是带动工件或刀具回转以产生主要切削运动的重要零件。其回转运动精度是机床主要精度指标之一,主要影响零件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主轴回转误差主要包括其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摆动。 造成主轴径向圆跳动的主要原因是轴径与轴承孔圆度不高、轴承滚道的形状误差、轴与孔安装后不同轴以及滚动体误差等。主轴径向圆跳动将造成工件的形状误差。 造成主轴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有推力轴承端面滚道的跳动、轴承间隙等。以车床为例,主轴轴向窜动将造成车削 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误 差。 主轴前后轴颈的不同 轴以及前后轴承、轴承孔的 不同轴会造成主轴出现摆 动现象。摆动不仅会造成工 件尺寸误差,而且还会造成 工件的形状误差。 导轨误差:导轨是确定 机床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件,也是运动的基准, 它的各项误差直接影响着 工件的精度。以数控车床为 例,当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出 现弯曲(前凸)时,工件上产 生腰鼓形误差,如图2—97a 所 示;当床身导轨与主轴轴心线 在垂直面内不平行时,工件上 会产生鞍形误差,如图2一97b 所示;而当床身导轨与主轴轴 心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时,工 件上会产生锥形误差,如图2 —97c 所示。 事实上,数控车床导轨在水平 面和垂直面内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影响最大的是导轨在水平 面内的弯曲或与主轴轴心线的平行度,而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或与主轴轴心线的平行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则很小,甚至可以忽略。如图2—98所示,当导轨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都有一个误差△时,前者造成的半径方向的加工误差△R =△,而后者△R ≈△2/d ,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于几何误差所引起的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如果该误差产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则对加工精度构成直接影响,即为误差敏感方向;若位移产生在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则不会对加工精度构成直接影响,即为误差非敏感方向。减小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导轨的制造、安装和调整精度来实现。 (a) 腰鼓形 (b)鞍形 (c)锥形 图2—97 机床导轨误差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图2—98 车床导轨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车床精度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车床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车床性能的主要考核指标是加工精度和生产率。这二者取决于机床的静态特性(如机床静态的几何精度和刚度)和机床的动态特性(即运动精度,包括主轴回转精度、刀架、溜板沿床身导轨的直线运动精度和运动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机床的抗振性能(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主轴回转精度和刀具运动的直线性,决定着被加工零件的形状精度和尺寸分散度。刀具低速运动的等速性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振幅,决定着被加工零件表面的粗糙度。 零件的尺寸精度是在加工过程中对刀具进行调整而达到的,而零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本身所具有的精度。对具体的加工零件而言,其加工精度要求高,则机床的精度也应相应地高。 一、主轴的回转精度 主轴部件的回转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几何形状(圆度、端面平面度…)误差、尺寸误差和表面粗糙度。实际上主轴部件的回转精度还应包含它的刚度和抗振性能。这些性能的组合,方能保证车床主运动的回转精度。 1.1主轴精度:指主轴的各档支承轴颈、安装齿轮、卡盘表面的精度,通常是测量主轴前后支承轴颈及其它各有关回转轴颈、轴肩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根据机床精度的要求,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对于主轴上安装轴承的前后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一般允许为加工零件公差的1/3左右。 1.2主轴轴承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一般希望由于主轴前后轴承的径向圆跳动而引起的主轴前端的径向圆跳动不超过主轴的总的允许径向跳动量的1/3。前轴承径向圆跳动量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很大,而后轴承径向圆跳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一般在选用主轴的滚动轴承时,常使前轴承的精度比后轴承的精度高一级。 1.3主轴部件的刚度:在动态时,由于切削力、传动力的作用将引起主轴部件变形。这是由于主轴上各组成环节(如轴承等元件)的接触变形和主轴的弯曲变形而产生的,通常以主轴前端的变形量来度量。 二、床身导轨的精度 床身导轨面是测量车床的各项几何精度和反映加工精度的基准面。这个基准面无论在空载或承受切削载荷时,都应保证溜板(刀具)运动的直线性(导向)精度,使刀具获得均匀而平稳的直线送进。同时还应保证其它各项有关运动(如尾座移动;丝杠、光杠的进给传动等)及有关安装表面(如主轴箱、进给箱、齿条、托架等安装表面〕同溜板(溜板箱)运动保持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由于床身导轨暴露在外面、防屑、防尘条件较差,长期使用后会产生磨损。当磨损严重时,就不能保证溜板运动的直线性精度,从而造成溜板运动与主轴、丝杠、光杠等部件的相对位置不能保持平行,传动精度受到影响。如果溜板运动精度不准确,必然影响工件的尺寸误差、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以

机械制造工艺学

1.材料成型机理:①去除材料②结合加工③变形加工。 2.加工精度:指零件经机械加工后,其几何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的符合程度。 3.加工误差:实际值与理想值的误差。 4.工艺系统: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等组成的系统。 5.原始误差:工艺系统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6.误差敏感方向:把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通过刀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7.机床导轨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①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②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误差③导轨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综合误差④导轨对主轴回转轴线的位置误差。 8.工艺系统刚度k定义:加工表面法向切削力Fp与工艺系统的法向变形δ的比值。 9.机床误差:①导轨误差②主轴误差③传动误差。 10.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①减少传动环节,缩短传动链,以减少误差来源②提高传动元件,特别是提高末端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③在传动链中按降速比递增的原则分配个传动副的传动比④采用误差校正机构。 11.鼓形:机床纵导轨直线度误差,工件刚度差:误差复映。 马鞍形:刀具直线运动和工件回转运动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在空间交错平行:机床床头,尾座刚度弱,误差复映。

锥形:机床纵溜板运动与主轴线不平行,刀具磨损,误差复映。 12.误差防预措施:①选用先进加工设备②直接减少误差来源③转移误差④均分原始误差⑤均化原始误差⑥就地加工。 13.误差补偿:①自动在线检测②偶件自动配磨③积极控制起决定性的误差因素。 14.夹紧力对零件加工制造的影响: 15.消除内应力的措施:①合理设计零件结构②合理安排热处理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时效,振动时效)③合理安排工艺过程16.引起工艺系统变形的热源可分为【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两大类。内部热源:切削热和摩擦热;外部热源:环境热和辐射热。 17.热传递方式:对流,热传导,辐射。 18.保证加工精度的途径:①直接减少或消除误差法②误差转移法③误差分组法④就地加工法⑤误差平均法⑥误差补偿法⑦控制误差法。 19.磨削淬火钢金相组织变化:①回火烧伤【切削区的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工件表层金属的马氏体转化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这称为回火烧伤】②淬火烧伤【达到相变温度,遇到急冷,表面二次淬火,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③退火烧伤【达到相变温度,未遇急冷,表面产生退火组织】 20.表层金属塑性变形:①表层金属产生压应力②里层金属产生拉应力。 表层金属受切削热影响:①表层金属产生拉应力②里层金属产生压应力。

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摘要从金属切削成形原理角度出发,结合直线度、直线与直线平行度的定义,分析机床导轨几何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与传统教材有所区别,并认为本文的讲授方法更合理、更清楚。并且认为在讲授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时,以讲授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主,以讲授导轨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为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导轨误差;加工精度;平行度;直线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12)27-0036-03 influence of machining precision by error of machine tool guide//wang huilin, zhang pingkuan abstract joining the definition of straightness and parallelism,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forming principle of metal cutting, concluding the affect of machining precision by the geometric error of the machine tool guid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explaining method. this method is considered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clearl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ining precision by the error of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guide and spindle axis is instruc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ining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机械加工系统(简称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机床、夹具和刀具等的制造误差及其磨损); 2) 工件装夹误差; 3)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4)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5) 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 6) 其它误差(包括原理误差、测量误差、调整误差)。 一、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一)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通常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中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误差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误差。 1. 主轴回转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为便于分析,可将主轴回转误差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摇摆三种不同形式的误差。 2.导轨误差

导轨是确定机床各主要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 (1)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传动链误差 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二)刀具的几何误差 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采纳定尺寸刀具(例如钻头、铰刀、键槽铣刀、圆拉刀等)加工时,刀具的尺寸误差和磨损将直接影响工件尺寸精度。采纳成形刀具(例如成形车刀、成形铣刀、成形砂轮等)加工时,刀具的外形误差和磨损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外形精度。对于一般刀具(例如车刀、镗刀、铣刀等),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三)夹具的几何误差 夹具的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占有正确的位置,夹具的几何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特殊是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 二、装夹误差 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两个部分。 (一)定位误差的概念 因定位不精确而引起的误差称为定位误差。定位误差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由定位副(含工件定位基面和定位元件)制造不精确

机械加工精度及工艺系统误差分析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一节概述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高产,优质,低消耗,产品技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质量总是则是最根本的问题. 机械加工质量指标包括两方面的参数:一方面是宏观几何参数,指机械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是微观几何参数和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参数,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高,加工精度也高;反之则加工精度低.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项内容,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由于机械加工中的种种原因,不可能把零件做得绝对精确,总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即加工误差.实际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用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加工误差小,则加工精度高;反之则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将加工误差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降低零件的加工误差. 随着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般来说,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成本越高,生产率则相对越低.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工艺人员则应根据设计要求,生产条件等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方法,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误差不超过零件图上规定的公差范围,并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二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和主动测量法等五种. ⑴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试切法不需要复杂的装备,加工精度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量具的精度,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⑵ 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位置,并在加工一批零件的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保证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调整法生产效率高,对调整工的要求高,对操作工的要求不高,常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 ⑶ 定尺寸刀具法用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刀具进行加工,使加工表面达到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如用钻头,铰刀,键槽铣刀等刀具的加工即为定尺寸刀具法.定尺寸刀具法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较稳定,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产类型. ⑷ 自动控制法把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机构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使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的补偿和切削加工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从而自动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生产率高,加工精度稳定,劳动强度低,适应于批量生产. ⑸ 主动测量法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比较后,或使机床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较稳定,适应于批量生产.

浅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就越高。在生产实践中都是用加工误差的大小来反映与控制加工精度,也就是说加工精度的高低是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大则精度低,反之则精度高。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⑴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零件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理想零件尺寸是指零件图上标注尺寸的中间值。 ⑵形状精度形状精度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符合的程度。理想表面的形状是指绝对准确的表面形状。 ⑶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加工后零件各表面间实际位置与理想零件表面间的位置符合的程度。理想零件各表面间的位置是指各表面间绝对准确的位置。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形成,取决于工件和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相互位置关系,而工件和刀具又安装在夹具和机床上。因此,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即工艺系统。加工精度问题涉及到整个工艺系统的精度问题,而工艺系统中的种种误差在不同具体的条件下,以不同的程度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原理误差即是在加工中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又如滚齿用的齿轮滚刀,就有两种误差;一是为了制造方便,采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而产生的刀刃齿廓近似造形误差;二是由于滚刀齿数有

限,实际上加工出的齿形是一条由微小折线段组成的曲线,和理论上的光滑渐开线有差异,这些都会产生加工原理误差。 2.机床制造误差及磨损 加工中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2.1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是工件或刀具的位置基准和运动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2.2 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导轨误差分为:导轨在水平面内误差;导轨在垂直面内误差;两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此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是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 2.3 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传动机构越多,传动路线越长,则传动误差越大。 3.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 刀具的制造误差包括刀具的尺寸误差、形状误差和切削刃的几何形状误差。一般刀具的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和成形刀具(成形刀、成形铣刀以及齿轮滚刀等)的误差,则分别影响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刀具的磨损还会影响刀具相对被加工表面的位置,造成被加工零件的尺寸誤差。夹具的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 4.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是一弹性系统,在加工时由于切削力、惯性力、夹紧力、重力和传动力等作用下会产生相应变形破坏了刀具和工件间的正确位置,从而产生几何形状和尺寸误差。 5.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现代社会越来越 离不开机械,机械产品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质量等很多方面,因 为这个原因,机械加工面临着严格的精度要求。而且,通过实践加工环节能够发现,还有其他的影响要素出现,为了能够让机械加工更加精确,一定要高度关注 影响因素,采取防范措施。文章分析了会影响到机械加工精度的一些影响要素, 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期望在中国机械加工方面略尽绵薄之力和有所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加工精度;机械制造 1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1机床设备因素 根据中国当前很多机械加工的情况发现,在加工机械的时候,基本上都需要 机床,然而若是机床自身的质量不合格,势必会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当时代不 断前进的时候,以前的机床和现在机械加工的需求不相符,机床的缺点也慢慢暴 露出来。例如,以前机床在工作的时候,主轴回转的时候极易出现偏差,机床的 主轴长期工作以后会有所损伤,主轴和主轴间存在很大的空隙会造成径向跳动的 问题产生。而且,以前的机床出现导轨误差的几率也非常高,当机床工作的时候 导轨出现误差会损伤到机床,也因此加工精度得不到保障。 1.2加工环境因素 机械在运行的时候所采用的基本是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机床,然而金属材料 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若是加工环境下没有稳定的温度不但会对机床本身的精度 有一定影响,还会对机械设备的工作精度造成一定影响。在制造机械产品的时候,每一台设备均属于使用状态,热源来袭的时候,肯定多多少少会有变形,不过,

由于机械产品不是均匀受到热源影响,因此,每种结构和材料生产出来的机械产 品也会存在不同的变形情况。 1.3工作人员因素 工作人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最后的加工精度情况取决于工 作人员。为了让机械加工能够更加精准,公司会为加工环节做好准备工作,组织 相关人员接受与之有关的培训,然而根据当前的加工情况发现,能够做到这点的 企业少之又少,很多企业未专门培训员工便让其直接入职。更甚是在加工的过程中,部分负责人员未按照加工要求和工艺流程,导致加工精度得不到保障。而且,中国目前还有很多机械加工企业未加大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忽视了人才储备,使 得企业中的技术类人才稀缺,这是导致加工精度偏低的一个主要因素。若想让机 械加工的总体品质和精度提升,势必要吸纳更多的专业人员,培养自己的人才, 人才是企业能够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1.4材料因素 在制造机械产品的时候,企业一般会采用规格较大的材质,加工环节中要去 除剩余的材料会使用到刀具,此环节会有热量产生,当热量上升到一定限度时, 机械产品便会因为受热而发生变形,加工精度势必也会被影响。在制造机械产品 以后还应将热处理措施做好,热处理会形成内应力,企业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采 取什么措施能够合理的将机械产品形成的内应力削弱。同时,在制造机械产品的 时候,热变形会影响到使用的机床、加工的部件和刀具等,进而使得机械产品的 精度受到影响。因此,在加工实践的时候还需尽量避免热变形给精度造成的影响,加工环境的温度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1.5技术因素 新时代来临之后,机械加工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精度要求,在现实加工作业时,基本会涉及到前期和后期两部分的加工工艺。加工前期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要借助CAM计算机或是UG计算机等软件展开仿真作业,获得参数以后再不 断改进,使得机械作业的精度能够有所保障。后期进行机械加工还会涉及到运输、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而加工精度是衡量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来了解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会产生各种误差,这些误差与工藝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和切削过程有关,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1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过程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方法,近似的传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1.1 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造成的误差。在许多场合,为了得到要求的工件表面,必须在工件或刀具的运动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从理论上讲,应采用完全准确的运动联系。但是采用理论上完全准确的加工原理有时使机床或夹具极为复杂,致使制造困难,反而难以达到较高的加工精度,有时甚至是不可能做到。如在车削或磨削模数螺纹时,由于其导程t=πm,式中有π这个无理因子,在用配换齿轮来得到导程数值时,就存在原理误差。 1.2 采用近似的刀具轮廓造成的误差。用成形刀具加工复杂的曲面时,要使刀具刃口做得完全符合理论曲线的轮廓,有时非常困难,往往采用圆弧、直线等简单近似的线型代替理论曲线。如用滚刀滚切渐开线齿轮时,为了滚刀的制造方便,多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来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从而产生了加工原理误差。 2 机床几何误差及磨损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2.1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的回转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形状

金属切削机床论文

机床导轨误差的形式及其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机床导轨误差就是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具体讨论其影响情况。 关键词:机床导轨误差,加工精度,影响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chinery parts processing precision requirement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many factors, the machine tool guide error affects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part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influence. Key words : machine tool error, machining accuracy, effect. 引言:随着对机械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愈来愈高,人们对机床的认识程度也不断升级:机床是工作母机,其动态特性将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和品质。机床上的运动部件,是通过导轨进行导向的,所以导轨也是各运动部件相互运动的基准,当导轨产生误差后,将会改变机床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破坏运动部件之间相对运动的准确性,最终影响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本文将详细讲述机床导轨误差的形式及其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正文: 导轨导向误差包括: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平行度(扭曲);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

机床精度的检测及对加工的影响

机床精度的检测及对加工的影响 机床的精度主要包括回转精度、导轨导向精度、坐标轴相互位置精度。 对于车磨类机床,机床的精度主要对尺寸精度有影响;对于镗铣类机床,机床精度主要影响位置和形位公差。 精度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切削精度。 一、机床精度的几何精度:(反映其几何形状误差) 1、 X、Y、Z坐标轴的相互垂直度。(在加工中影响工件的平行度与垂直度) 具体的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 在机床工作台上置一标准方 箱,通过旋转工作台用千分表将方 箱其中一平面CDEF与X轴方向拉 平,然后在方箱CDEF平面上压上千 分表,然后移动机床的Y轴,此时 千分表上从e点到f点上的读数之 差值既是X轴和Y轴的垂直度误差; 相同的方法在ABCD平面上压上千分 表,然后移动Z轴,此时千分表从a 点到b点的读数之差值即是X轴和Z轴的垂直度误差;同样通过旋转工作台,将CDEF平面与Y轴方向拉平,然后在ABCD平面上压一千分表移动Z轴,此时千分表上a点到b点的读数之差值即是Y轴和Z轴的垂直度误差。 2、工作台面的平行度。(在加工中影响工件的平行度和直线度、平面度) 具体的检测方法:(1)、X轴移动工作台面的平行度:在主轴上装一千分表,压在工作台上,通过移动X轴,此时千分表上的读数之差值即是X轴移动工作台面的平行度。(2)、Z轴移动工作台面的平行度;同样的方法通过移动Z 轴,千分表上的读数之差即是Z轴移动工作台面的平行度。 3、各坐标轴的直线度。(在加工中将影响到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具体检测方法:在工作台上置一标准方箱,如图1所示,在主轴上装一千分表,压在ABCD平面上,通过移动Y轴,此时千分表的读数差即是Y轴的直线度。同样移动Z轴千分表上的读数差即是Z轴的直线度.同样将千分表压在CDEF平面上,移动X轴,千分表的读数差即是X轴的直线度。 4、回转工作台的精度,在加工过程 中,它将影响到角向误差和同轴度与圆度。 具体的检测方法如图2所示:在其主 轴上装上千分表,然后把千分表指针压至 工作台面,通过旋转工作台,此时千分表 上两次不同的读数之差即是工作台回转精 度之误差。 5、主轴的轴向跳动,在加工过程中, 它将影响到光洁度,平面度和直线度。 检测方法如图3所示:在其主轴上装一标准芯棒,将一千分表压在标准芯棒端面上使其主轴旋转一周,千分表上的读数差即为主轴的轴向跳动。 6、主轴的径向跳动在加工过程中,它 将影响到光洁度,平面度和直线度。

机械加工中对精度加工制造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机械加工中对精度加工制造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1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1机械加工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1.1加工原理误差 指的是采取切削刃轮廓加工过程所形成的误差,比如加工中心加工过程刀具复磨所导致的误差:①切削刃所导致的近似造型误差,因为制造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可以利用机床刀具参数里更改刀具大小,从而保证加工规迹理论正确;②因为一般整体成形刀刀齿数量有限,经过加工所获得的齿形呈现出一条折线,与理论光滑渐开线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1.1.2机床误差 ①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是指实际和理想回转轴线之间的偏移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即纯径向跳动、轴向窜动以及纯角度摆动。对主轴回转精度形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轴承自身误差、轴承之间同轴度误差、轴承间隙、主轴系统刚度变形以及热变形等。各种因素对于主轴回转精度所形成影响的实际大小会随着加工方式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差异。 ②机床导轨误差。导轨属于对各种主要部件进行位置校准的基本构件,其中所存在的误差问题将会直接造成加工工件失准。导轨精度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水平面处于垂直面之内的直线度、导轨之间的平行度等。其对加工精度所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车削过程水平面之内的弯曲,由于向前凸出,会造成鼓形误差;而出现向后凸出,则会造成鞍形误差。 ③传动链误差。机床当中传动链两端元件之间呈现出相对运动误差,通常利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相应的转角误差进行衡量。这一误差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动链当中各种元件制造上的误差、装配误差以及磨损等。

1.1.3刀具几何误差 主要包括刀具中切削部和装夹部所呈现的制造误差、刀具安装误差等。①对于定尺寸刀具来说,其尺寸精度将会影响到工件的尺寸精度;②对于成形刀具来说,其形状精度则会给工件形状精度带来误差;③对展成刀具来说,刀刃的形状精度会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④对于一般刀具来说,其制造精度并不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形成直接影响。 1.2机械加工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械加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主要包括重力、夹紧力、切削力、惯性力以及传动力等。系统处于上述力的作用之下,便会呈现出相应变形情况。而变形会导致对切削刃与工件间已经完成调整位置关系的破坏,继而造成加工误差的出现。机械加工系统刚度对于加工精度所形成的影响形式主要包括:①因为受力位置出现变化,继而造成工件形状上的误差;②误差复映;③由于毛坯材料实际硬度均匀效果较差而导致切削力呈现变化,造成系统受力变形,呈现出相应的加工误差。 1.3机械加工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系统出于各类热源的影响,继而呈现出复杂变形情况,造成工件加工误差的出现。热变形对于加工精度所形成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几类:①由于机床热变形所导致的加工误差。机床由于受到热源影响,内部温升会呈现出变化,因为热源分布不均、机床结构复杂等因素,使其内部构件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热变形,使机床既有几何精度遭到破坏,降低机床应有加工精度;②由于工件热变形所导致的加工误差。导致工件出现变形情况的热源主要包括切削热(占主导作用)及外部热源。此外,由于加工方法、工件材质、结构以及尺寸等因素的不同,其受热变形情况会呈现出相应的差异;③刀具热变形所导致的加工误差。主要是由于切削热所导致,虽然传递给刀具的热量较少,但是因为刀具自身体积较小、热容量较低,而且热量大都集中于切削部位,所以切削部位依然会呈现出较大的温升。 2確保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方法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几种因素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几种因素 随着社会实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应用机械工件的工厂在逐渐的增加,对于机械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提出与更高的挑战。如何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加工精度,还要降低加工因素带来的影响,是现阶段机械加工厂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几种因素,为后期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奠定数据支撑。 标签:机械;加工精度;几种因素 一、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 机械加工精度主要指的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检测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其在实际的应用中是将加工后的工件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作对比,由于加工工艺的影响,会使得这两个数据出现差值,这种差值又被称作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能够直接影响整体机械零件的质量,因此需要提高机械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误差,确保机械零件的质量达到应用标准。 二、工艺系统几何因素 (一)机床的几何误差 机床是整个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固定刀具和夹具,还能为工艺系统提供动力。机床存在的几何误差主要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是在工艺系统运行中出现回转,导致主轴出现运行偏差,使得机床部件出现磨损,降低机械加工精度。导轨误差是保证加工零件直线运行的重要部件,其能够确定加工零件的具体位置,为制定定位基准提供数据支撑,由于导轨在安装过程中水平面面的直线度和垂直面的直线度会出现偏差,降低机械加工精度,因此在安装导轨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安装标准进行,并对其直线度进行检查,确保其不出现导轨误差。 (二)刀具的几何误差 在机械制造中,刀具主要是用来切割、加工零件的物品,需要其具有较高的精准度,才能保证加工精度达到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制造、安装刀具过程中,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情况,影响机械加工精度。例如,在刀具生产过程中,生产商需要根据所要加工零件的样式进行定制刀具,如果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加工精度。对于精密的加工零件,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刀具,其不同形状的刀刃会影响零件表面的加工精度。 (三)夹具的几何误差 夹具在制造过程中出现误差或者磨损缝情况都会降低机械加工精度。通常情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对机械加工精度的理解 机械产品是各种不同的零件组合而成的,每个零件都对机械产晶整体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零件质量的好坏是保证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的关键。所以提高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障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衡量机械加工质量的指标有两个,即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刀具和工件间的正确位置发生偏移,因而加工出来的零件不可能与理想的要求完全符合,两者的符合程度可用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来表示。 二、获得加工精度的常用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①试切法:用于单件小批生产;②调整法:用于成批大量生;③定尺寸刀具法:生产率高,刀具制造复杂; ④自动控制法:切削测量补偿调整。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①轨迹法:利用刀尖运动轨迹形成工件表面形状;②成形刀具法:由刀刃的形状形成工件表面形状;③展成法:由切削刃包络面形成工件表面形状。 3.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主要由机床精度、夹具精度和工件的装夹精度来保证。 三、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1.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如,滚齿加工用的齿轮滚刀有两种误差:①切削刃齿廓近似造成误差,由于制造上的困难,采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②由于滚刀刀齿数有限,实际加工出的齿形是一条折线,和理论的光滑渐开线有差異。通过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虽然会带来加工原理误差,但往往可简化机床或刀具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有时反而能得到较

高的加工精度。因此,只要误差不超过规定的精度要求、在生产中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可归纳为:机床导轨导向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传动链的误差。 2.1 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即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偏移量,具有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轴向窜动。 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轴承本身误差、轴承间隙、轴承间同轴度误差,各段轴颈、轴孔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系统的刚度和热变形等。但它们对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大小随加工方式而不同。 2.2 机床导轨误差。导轨是确定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也是运动基准,各项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对导轨的精度要求主要有: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如车削时导轨在水平面内弯曲,向前凸出,则出现鼓形误差。 2.3 机床传动链误差。指机床内传动链始末两端的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产生的原因是传动链中各传动元件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及磨损等。若传动齿轮i在某一时刻产生转角误差为△φi,则它所造成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为Ki△φi,Ki为该轴到末端元件的总传动比,称为误差传递系数,若Ki大于l则误差被扩大;反之,若Ki小于l误差被缩小。各传动件对工件精度影响的总和为∑Ki△φ。 3.刀具的几何误差 包括刀具切削部、装夹部的制造误差及刀具安装误差:①定尺寸刀具:刀具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工件尺寸精度;②成形刀具:刀具形状精度直接影响工件形状精度;③展成刀具:刀刃形状精度会影响工件加工精度;④一般刀具:制造精度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机床导轨偏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与原因分析

机床导轨偏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与原因分析 机床导轨是机床设备正常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是将某些机构依照导轨路线精准输送到指定位置的载体,也是确保机床加工中主要部件相对位置不改变的重要前提,是开展机床加工的主要基准。假如机床导轨出现偏差时,就会导致移动部件在运动过程中与固定部件的相对坐标产生改变,影响了部件运动的尺寸精确性,从而导致加工完成的零部件不满足标准要求。所以,机床导轨误差是影响零部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在机床总体误差中也占据了较大成分,加强控制机床导轨偏差对于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以构建导轨导向的数学误差模型为基础,探讨了导轨误差与零部件加工精度的相互关系,寻找出机床出现导轨误差的根本原因,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避免,从而提高机床机械加工品质。 1 构建导轨导向误差的数学模型 导轨导向精度表示为跟随导轨共同运动的副运动部件实际和理论运动路径之间的偏差程度,将两者的数据相减就是导向偏差。 为了更好的探究机床加工过程中实际导向偏差的大小,在机床上设定一个位置不变的直角坐标系P[o,x,y,z],初始点0与加工偏差的度量基准保持相对固定关系,并共同依附在导轨y轴指定位置上。于此同时在导轨运动平台上设置一个直角坐标系P1[o,x′,y′,z′]以及一个辅助直角坐标系P2[o,x″,y″,z″][1-2]。初始点o1以及基准轴的确定需要依照导轨误差测量方向。辅助坐标系以及固定坐标系的方向要保持一致,并保证各个轴线保持平行关系,在导轨线性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转动。如图1所示为导轨辅助坐标系示意图。 2 机床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机床导轨导向偏差根据机床类型、加工方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产生的加工偏差也不相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3)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一)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通常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中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误差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误差。 1.主轴回转误差 机床主轴是用来装夹工件或刀具,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的重要零件,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为便于分析,可将主轴回转误差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三种不同形式的误差。 (1)径向圆跳动它是主轴回转轴线相对于平均回转轴线在径向的变动量,如图4-2a所示。车外圆时它使加工面产生圆度和圆柱度误差。产生径向圆跳动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轴承工作表面的圆度误差等。若机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结构,在车床上车外圆时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可认为是基本不变的(见图4-3a ),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颈以不同的部位与轴承内径的某一固定部位相接触,此时主轴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将直接反映为主轴径向圆跳动δd,而轴承内径的圆度误差则影响不大;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随主轴回转而回转(见图4- 3b),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总是以其支承轴颈某一固定部位与轴承内表面的不同部位接触,因此,轴承内表面的圆度误差将直接反映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而主轴支承轴颈的圆度误差则影响不大。若机床主轴采用滚动轴承结构,在车床上车外圆时,滚动轴承内环外滚道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圆跳动影响较大;在镗床上镗孔时,轴承外环内滚道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圆跳动影响较大。滚动体的尺寸误差将直接影响主轴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大小。 (2)轴向圆跳动它是主轴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变动量,如图4-2b所示。车端面时它使工件端面产生垂直度、平面度误差。产生轴向圆跳动的原因是主轴轴肩端面和推力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回转轴线有垂直度误差。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3)角度摆动主轴回转轴线相对平均回转轴线成一倾斜角度的运动,如图4-2c所示。车削时,它使加工表面产生圆柱度误差和端面的形状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LT

零件的几何精度主要由机床精度、刀具精度保证。例如车外圆,圆柱度主要取决于主轴回转精度、导轨精度及回转轴线与导轨之间相对位置精度。 ⑴轨迹法:利用切削运动中刀尖的运动轨迹形成被加工表面形状的方法。 ⑵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切削出工件形状。工件精度取决于刀具安装精度、切削刃的形状精度。 ⑶展成法:利用刀具和工件做展成切削运动时,切削刃在被加工表面上的包络表面形成成形表面的方法。如插齿、滚齿加工。 3获得相互位置精度的加工方法 零件各表面相互位置精度,由机床精度、夹具精度、工件的安装精度保证 §3-2 工艺系统中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单因素分析法) 一、加工原理误差(P31)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刃具轮廓进行加工产生的误差。 例如,滚齿加工,为了避免刀具制造和刃磨困难,常采用阿基米德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的滚刀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的滚刀产生两种误差,即所谓的“造形误差”;和由于滚刀刀齿有限,切成的齿形是一条由微小折线组成的曲线,与理论上的光滑渐开线比较存在“齿形误差”。这些都是原理误差。 再如,模数铣刀成形铣削齿轮,也采用近似刀刃齿廓,同样产生加工原理误差,一般原理误差控制在0.01mm。精密元件加工原理误差控制在2~5μm。书上是小于10~15%工件的公差值, 补充:加工原理误差类型 1成形法加工的原理性误差(形状近似的刀具) 用盘形模数铣刀加工渐开线齿轮时,每种模数不可能专门制造一把刀具,生产中一般用八把(精确的有15或26把)一套的模数铣刀。每把铣刀可以加工一定齿数范围的齿轮,为了保证铣出的齿形工作时不发生干涉,铣刀按应用范围内最小齿数的齿形制造,这样,加工其它齿数的齿形就有误差。 2展成法加工的原理误差(近似的加工方法) 应用展成法加工齿轮或花键,渐开线齿廓是由滚刀或插齿刀运动时,相对逐点切成的。由于滚刀的切削刃数有限,形成的齿廓形状是一根折线,与理论上光滑的渐开线有较小的误差,这也是加工原理误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