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超快口算技巧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超快口算技巧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超快口算技巧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超快口算技巧

加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加大减差法

1、口诀

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

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

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

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

1、口诀

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

2、例题

47+74=121 计算方法:(4+7)x 11=121

68+86=154 计算方法:(6+8)x 11=154

58+85=143 计算方法:(5+8)x 11=143

三、一目三行加法

1、口诀

提前虚进一,中间弃9,末位弃10

2、例题

365427158

644785963

+742334452

———————

1752547573

方法:从左到右,提前虚进1;第1列:中间弃9(3和6)直接写7;第2列:6+4-9+4=5 以此类推...最后1列:末位弃10(8和2)直接写3 注意:中间不够9的用分段法,直接相加,并要提前虚进1;中间数字和大于19的,弃19,前边多进1,末位数字和大于19的,弃20,前边多进1

减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减大加差法

1、例题

321-98=223

计算方法:减100,加2

8135-878=7257

计算方法:减1000,加122

91321-8987= 82334

计算方法:减10000,加1013

2、总结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

1、例题

74-47=27

计算方法:(7-4)x9=27

83-38=45

计算方法:(8-3)x9=45

92-29=63

计算方法:(9-2)x9=63

2、总结

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等于差。

三、求只是首尾换位,中间数相同的两个三位数的差

1、例题

936-639=297

计算方法:(9-6)x9=27

注意!27中间必须加9,即为差297

723-327=396

计算方法:(7-3)x9=36

注意!36中间必须加9,即为差396

873-378=495

计算方法:(8-3)x9=45

注意!45中间必须加9,即为差495

2、总结

被减数的百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差的中间必须写9)等于差。

四、求互补两个数的差

1、例题

73-27=46

计算方法:(73-50)x2=46

613-387=226

计算方法:(613-500)x2=226

8112-1888=6224

计算方法:(8112-5000)x2=6224

2、总结

两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乘以2;三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乘以2;四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0乘以2;以此类推......

乘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加一乘十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67x 63= 4221

计算方法:(6+1)x6=42

7x3=21写在42的后面,即为乘积4221

38x32=1216

计算方法:(3+1)x3=12

8x2=16写在12的后面,即为乘积1216

76x74=5624

计算方法:(7+1)x7=56

6x4=24写在56的后面,即为乘积5624

81 x89=7209

计算方法:(8+1)x8=72

1x9=09写在72的后面,(未满10补零)即为乘积7209

二、十位数互补,个位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相乘加个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76x 36=2736

计算方法:7x3+6=27

6x6= 36写在27的后面,即乘积2736

68x 48=3264

计算方法:6x4+8=32

8x8=64写在32的后面,即为乘积3264

54x54=2916

计算方法:5x5+4=29

4x4=16写在29的后面,即为乘积2916

83 x 23=1909

计算方法:8x2+3=19

3x3=09(未满10补零)写在19的后面,即为乘积1909 同理,56的平方是5x5+6+6x6=3136

57的平方是5x5+7+7x7=3249

58的平方是5x5+8+8x8=3364........

三、一个数的十位和个位互补,另一个数相同的乘法运算

1、例题

37x66=2442

计算方法:(3+1)x6=24

7x6=42写在24的后面,即乘积2442

46 x77=3542

计算方法:(4+1)x7=35

6x7=42写在35的后面,即乘积3542

44x28=1232

计算方法:(2+1)x4=12

4x8=32写在12的后面,即乘积1232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最新小学数学计算竞赛活动方案

数学速算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极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我校决定举行全校性的计算比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方法,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主办:数学教研组 三、承办:数学科各年级组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2015年12月 15 日(周二)下午在学校相应班级教室举行。 一年级:一年级四班教室二年级:一年级六班教室三、四年级:三年级一班教室 五、参加单位:一至四年级学生。 各班先自行组织预选,然后根据成绩每班选出五名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比赛。 六、决定名次的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是以年级为单位,一、二年级按总分各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四名。三、四年级按总分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学校将给与奖励证书和一定的奖品;年级组满分学生将获得“神算之鹰”称号证书。

七、竞赛办法: ⑴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竞赛时各年级同时进行。 ⑵本次竞赛的时间为30分钟。 ⑶各年级组的老师必须按教研组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八、比赛时以口令为准。 九、监考老师: 一年级:高向华二年级:余开东三年级:马军明 四年级:王占军 2015年12月10日户外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球击目标,发展幼儿投掷能力和目测力。 2、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规则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用报纸、皱纸做成的只求若干只。 2、小脸盆若干只,盆内调好颜料,一盆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1、启发提问,引起兴趣: (1)、教师启发提问: ——“如果不用笔,你能怎样在板上画出一幅美丽的画?” (2)、幼儿讨论交流。

最新小学数学口算速算竞赛方案

望重学校数学口算竞赛活动方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检测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性的数学口算竞赛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检测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二、检测时间: 初赛:各班级数学老师自己定(第九周完成)。决赛;第十周举行。 三、检测内容:以本学期数学教材为依据,适当覆盖本年级以下的计算内容。中低年级段以口算为主,高年级段适当加入简算。 四、检测办法:均为口算题,限时笔试。 初赛和决赛都由各年级数学老师一起协商统一命题制卷,各年级初赛测试完后,各班选出5人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决赛,检测办法和初赛一样,难度系数稍微提高一点,然后以级部为单位分别评选出数学口算速算之星及一、二等奖若干名。 五、成绩评定:卷面成绩采用百分制。学生整体成绩采用等级制。 具体分段如下: 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 60—79分,及格 60分以下,不及格 望重学校教导处 2016.10.24

年级: 附各年级评奖名额及等级分配:

数学口算速算之星 谢雨欣刘幸任静文蔡成豹生佳怡王钥茹宋子璇 孙思东马子茹马灿伟王紫萱孙守战刘瀚泽邱余恩 张益腾马诗语宋娅涵邱晗邱昊黄芷琪周忠博 宋思琪邵鹏宇王平 一等奖 马铭悦邱志勇王国锐赵儒俊王俊熙生祥羽张贺 谢若云邱波邵长松刁怡冉马浚宸王雅琦肖阳 秦云松马灿然刘耿旭王轩哲杨智宇李静文王子涵 王笑语王炜滔马名扬刘靖轩周明远马帅旗赵文宇 生林玄刁宗盛 二等奖 张恒铭马浩轩秦赫尹文浩黄艾佳刘儒昌杨茗贺 田子颖侯懿卿张哲源刘浩川刘小语马艳阳邱子珊 李君茹王灿王紫阳孟奥文刘婧铷褚瀚阳邱恩惠 李振源生佳诚王琪刘欣李素标宋星涵刘如月邱慧颖邱佳雨马牧青赫探宇李亦初马永琪马星宇 王鲁齐编号

(完整)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乔胜慧《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

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 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手脑并用起来。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在计算25+4时,安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得出29时,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知5+4=9,就是将5根小棒和4根小 棒合起来,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等于9个一,再加20就是29。 因而总结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同理,减法也是如此。而在后面的一节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中“56+30”,通过拨计数器明白,3应拨在十位,进而得

小学生快速口算技巧及练习

快速口算技巧及练习 一、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 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 50 × 30 = 1500 50 + 30 = 80 ------------------ 1580+1=1581 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二、头同尾不同两位数相乘 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 (43 + 6)× 40 = 1960 3 × 6 = 18 ---------------------- 1978 三、头同尾和10的两位数相乘 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56 × 54 (5 + 1) × 5 = 30-- 6 × 4 = 24 ---------------------- 3024 四、头同,尾和不为10 两首位相乘(即求首位的平方),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的和与首位相乘,得数作为中积,满十进一,两尾数相乘,得数作为后积。 例:56 × 58 5 × 5 = 25-- (6 + 8 )× 5 = 7-- 6 × 8 = 48 ---------------------- 3248 得数的排序是右对齐,即向个位对齐。这个原则很重要。 五、被乘数首尾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 乘数首位加1,得出的和与被乘数首位相乘,得数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66 × 37 (3 + 1)× 6 = 24-- 6 × 7 = 42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2917048.html,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王廷河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9期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长。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 一、口算的含义 口算也叫“心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口算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口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口算能力的形成,必须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 口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口算直接关系到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小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在口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是练习的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许多教师在口算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口算结果,而忽视过程指导。还有部分教师在口算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能把这种错误简单归咎于“粗心”或“马虎”,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自己的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方法及途径

广西教育2012.5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17-02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都极为广泛。无论是在计算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是将来,口算仍是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既是笔算、估算和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新课程标准还对各年级口算数学与训练规定了具体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口算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口算内容,服务教学进度1.有针对性。在选择口算训练课前的内容时,要有的放矢,做到有计划、有安排,而不是简单地为训练而训练。课前口算训练的内容,要为新授课作好铺垫,可以出些有针对性的口算题进行训练,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自然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比如:①20以内的加法,是初级阶段的口算题,我们可以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进行计算和训练。②20以内的减法中,退位减法是难点,其口算方法有倒数法、疑算法,即联想加法来算减法,如:15-6=?,试想6+?=15,学生很快得出15-6=9这种口算方法。只要熟练地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减法,很 快就可以求出得数。此外还有连减法、退十加补法等口算的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最佳方法……这样的口算训练真正为教学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综合练习。在学完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内容后,我们要抽出一些时间对本段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如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后,在课前口算训练时便可对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等口算内容进行交错练习了。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丰富口算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单一,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常常使学生产生乏味、 疲劳和厌倦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不断变化花样,采取多种训练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 1.指名式训练。由教师出示口算题,点一名学生口算一道或几道题;然后换题换人。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口算的正确率。 2.听算式训练。由教师口述算式,让学生说出口算结果。这种形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同时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既可以是教师念完题,找几位学生报得数;也可以是让学生连续报得数,教师随时纠正。这样的训练方式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快速计算,耳、脑、口、手并用。 3.口算游戏。口算游戏有很多,比如开火车、夺红旗、抢红花、当先锋等。通过 游戏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一举两得。 4.视算训练。通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视算报得数,也可以结合听算说得数。 5.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互相训练。让学生自己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训练。 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突出口算重点,追求训练实效1.抓住口算的重点。训练口算也要抓住重点,例如:表内乘法是最基本的口算,是低年级学生口算的重点,应强化训练; 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也是基本口算。这当中,尤以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两位数乘、除一位数为主;而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又以两位数是表内乘法口诀中的“积”为重点。例如:12+8,14+6……72+8等。因为这样的口算在笔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经常用到而且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 对两个数相加、相乘正好得100、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和除法,例如:25+75,125+875,375+625,25×4,125×8等,以及利用这些口算知识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如0.25+0.75,0.125×8)也要作为重点联系,为运用定律进行渐变计算打下基础。 2.对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在表内乘法口算练习中,可以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例如,积相近的: 7×8=56,6×9=54,8×8=64,7×9=63,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方法及途径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王兰青 17

(完整)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口算练习题

3.4-2.8= 0.96-0.35= 9.53-1.53= 0.25+0.75= 1.2-0.8= 0.83-0.5= 2.7+0.4= 0.77÷11= 3.56×10= 0.9×7= 30.5÷5= 8×0.04+3= 5.3×0.1= 41.2+21= 5.66÷0.2= 8.4÷0.7= 501-98= 0.1×9.02= 110÷100= 1.01×9= 3.1×10= 125×7+125= 0.65×5= 0.1×7= 32.5÷0.5= 2.58÷0.2= 0.7+7.32= 480+199= 63÷0.7= 4×1.8= 0.3+4.44= 2.01×7= 10÷8= 0.8+7.62= 0.12×8= 4.2÷0.1= 1.6×3= 1.2×0.6= 100÷200= 6.2×0.3= 0.6×0.7= 2.8÷70= 0.9×0.4= 2.1÷7÷0.1= 5×2.1= 2.5×4×0.5= 50×0.04 = 3.4÷0.1= 6.9÷3= 2.5×0.4= 20÷5= 0.8×1.25= 1.26+0.74= 2.34-1.34= 6.3÷9= (1.5+2.5)×0.11= 8.2÷1.9= 1.26+0.74= 9÷5= 1-0.25-0.75= 1.6-0.9= 3.44+0.56= 1.2÷4= 3.1+2.5+0.9= 6.8-2.9= 4.2-0.8= 7.34÷2= 9.7×2+0.3×2= 125×4= 0.6×9= 5.4÷1.8= 38×0.01+0.02= 2.7÷30= 1.01×5= 510÷100= (1.2+0. 6)×0.1=

小学口算题技巧

小学口算题技巧 有的家长还有老师,因为不懂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不许掰手指,直接算。那么该怎么学习口算题? 天壹教育指出,其实可以: 先攻克10以内加法,接着是10以内减法 然后是加减混合 接下来是20以内加法,之后是20以内减法 熟练之后,才是竖式练习。 然后就是让孩子理解数字直接的关系。 逐步开始:差1关系训练、分解组合训练、加减关系训练、操作训练,心算训练…… 按照这种模式等到了六年级,你的孩子完成基本的口算题妥妥的!当然你可以用下方小学试题测试一下。 1) 160×2= 2) 480÷2= 3) 50×60= 4)48÷4= 5) 76÷19= 6) 18×3= 7) 6×800= 8) 110×8= 9) 250÷50= 10) 130×5= 11) 400÷8= 12)420÷3=

13) 90-15= 14) 3×24= 15) 92÷46= 16)48+16= 17) 11×40= 18) 360÷60= 19) 76÷19= 20) 18×3= 21) 6×800= 22) 110×8= 23) 250÷50= 24) 130×5= 25) 400÷8= 26) 420÷3= 27) 3200×2= 28) 24×20= 29) 70÷14= 30) 28×3= 31) 6×13= 32)650÷5= 33) 900÷6= 34) 10×47= 35) 91÷13= 36)450÷50= 37) 12×20= 38) 18×2= 39) 84÷3= 40)1900×5= 41) 720÷4= 42) 50×70= 43) 480÷80= 44) 26×30= 45) 93÷31= 46) 18×4= 47) 74÷37= 48)210÷30= 49) 36×20= 50) 4×250=

小学加减乘除运算速算技巧

加减乘除运算你真的会用吗?小学速算技巧get√! ?1 、乘法速算一、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 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例:15×1715 + 7 = 225 ×7 = 35---------------255即15×17 = 255 解释:15×17=15 ×(10 + 7)=15 × 10 + 15 × 7=150 + (10 + 5)× 7=150 + 70 + 5 × 7=(150 + 70)+(5 × 7) 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17 + 9 = 267 × 9 = 63即260 + 63 = 323 ?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 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例:51 × 3150 × 30 = 150050 + 30 = 80------------------1580 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9180 ×90 = 720080 + 90 = 170------------------7370------------------7371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 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例:43 × 46(43 + 6)× 40 = 19603 × 6 = 18----------------------1978 例:89 × 87(89 + 7)× 80 = 76809 × 7 = 63----------------------7743 ?4、首位相同,两尾数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加1,得出的 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例:56 × 54(5 + 1) × 5 = 30--6 × 4 = 24----------------------3024 例: 73 × 77(7 + 1) × 7 = 56--3 × 7 = 21----------------------5621 例: 21 × 29(2 + 1) × 2 = 6--1 × 9 = 9----------------------609 “--”代表十位和个位,因为两位数的首位相乘得数的后面是两个零,请大家明白,不要忘了,这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5、首位相同,尾数和不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两首位相乘(即求首 位的平方),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的和与首位相乘,得数作为中积,满十进一,两尾数相乘,得数作为后积。例:56 × 585 × 5 = 25--(6 + 8 )× 5 = 7--6 × 8 = 48----------------------3248 得数的排序是右对齐,即向个位对齐。这个原则很重要。 ?6、被乘数首尾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乘数首位 加1,得出的和与被乘数首位相乘,得数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例:66 × 37(3 + 1)× 6 = 24--6 × 7 = 42----------------------2442

数学口算竞赛方案

20XX年数学口算竞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熟练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提高口算能力。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口算,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为保障我校口算竞赛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黄文成 副组长:解军成潘朗华徐鸿光 成员:梁晓军翁世晓刘晓莹潘林清及各年级数学教师 (二)组织机构职责: 1.潘林清全面负责协调口算竞赛的各项工作。 负责制定竞赛方案、组织教师出题目及试卷的打印,组织教师监考评卷等各项工作。 2.各年级数学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初赛,题目自定,毎班选出十名学生参加复赛. 3.安保、横幅:钟杰陆雄胜 4.摄影:陈丹丹 5.电子弹幕、复印试卷:韦华剑 6.后勤:黎福彬 7.人员安排: (1)登分表制定:韦胜忠 (2)复赛题目量:100题 出题教师: (3)监考人员:12月7日下午2:25到教务处领取试卷 巡视员:赖有韬具体组织:潘林清

(4)复赛评卷人员:12月7日下午3:20集中到报告厅进行评卷 具体组织:潘林清 (3)登分人员:12月7日下午4:00集中到教务处登分 监督员:陈学远 (5)获奖统计及公示:韦胜忠陆雄胜 (6)奖状打印:翁世晓刘晓莹 四、活动日期安排: 1.复赛名单在12月4日放午学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发到西区教务处邮箱。 2.复赛时间:12月7日下午2:40~3:00 4.复赛地点:学生食堂座位编排:各班数学教师12月7日下午2:30教师组织本班复赛的10名学生到食堂,在本班吃饭桌子按考号坐 五、评奖方案: (1)学生的奖励按复赛学生的复赛成绩进行奖励。 一至三年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四至六年级一等奖14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1名 (2)任课教师奖励 以本班参加复赛学生获奖情况累计积分评选指导奖(一名学生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教师指导奖(按班级总积分排列):一至三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四至六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寺村中心校(西校区) 20XX年10月18日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一、交换律: ①加法: A+B+ C= A+C+ B 例子:9+6+ 1 = 9+1 + 6 ②减法: A-B- C= A- C- B例子:15-9-5= 15- 5-9 ③乘法: A X B X=A X C X例子:1 x 2>=1 x 3X 2 ④除法: A宁B^=A- C宁例子:6 -2=6 宁3 -2 二、结合律: ① 加法: A+B+ C= A+(B+C)例子:6 + 9 + 1 = 6+(9+ 1)②减法: A-B-C= A-( B+C)例子:15- 1-4= 15-( 1+ 4)③结合律: A x B x=A x (B X C 例子:9x 5>=9x (5x2 ④结合律: A宁B^=A- (B xC 例子:90- 5^=90-(5x2 三、分配律: ① 乘法: A x (B+ C)= A X B A xe例子:5x(6+ 8)= 5x65x 8A x+A x(= A x (B+ C) 5x 1 + 5x35x( 17+ 3) A x (B-C)= A XB A xe例子:5x(8-6)= 5x8 5x 6A x-A x(= A x (B-C) 5x 2-5x = 5x(24-4)②除法:

:(A+ B)宁C A-C+ B宁C例子: (9+ 6)宁3 9-36-3A-+B-C( A+ B) -C例子:9-36-3( 9+ 6) -3(A- B) -C A-C—B-C例子: (9—6) -3 9-36-3A-—B-C( A—B) -C例子:9-36-3( 9 —6) -3 四、去括号 ① 只有“+ ”—“”算式里,括号在“+ ”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A+(B+ C)= A+B+ C 例子:9+(2+ 1)= 9 + 2+1A+( B—C)= A+ B —C例子:9+( 2—1)= 9+ 2—1②只有+” “”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 B—C)= A —B + C例子:9—( 5—1)= 9 —5+ 1A—( B+ C)= A—B —C9-( 1 + 8)= 9—1—8③只有“X”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 A X ( B X C = A X B X例子:3X(2X6 = 3X 2X 6(X-C = A X B- C(X-2 =3X6—2④只有“X”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 XC = A- B-例子:12-(2X0 = 12- 2-6AB-C = A- B X C12- (6-2 = 12-6X2

小学数学口算大赛活动方案

高田中心小学“数学口算大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竞赛活动。 二、竞赛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班五名同学) 四、具体安排 (一)竞赛时间 2015年5月27日(周三)下午第2节课(要求学生第二节课上课前就在大会议室门口按班级排好队,由各班数学教师领队。) (二)竞赛地点 大会议室 (三)命题 首先请各班数学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独自出50道口算题(含答案),请各位数学教师务必将所出试卷于5月27日第二节课前将电子稿发到学校邮箱并注明班级,教研组将于当天中午将试题电子稿进行整理和统一排版与打印。 (四)监考与阅卷: 监考工作由当天安排的教师完成,先让学生写好班级、姓名、学号,待全体学生准备完毕后开始。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考风考纪要求。 (五)竞赛形式 采取笔试形式,时间为10分钟,答题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六)评定标准 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竞赛设个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获得学校颁发的奖状。 五、人员安排 选题:陈心茂校长温扬新主任 打印排版:陈姝延 监考:黄春燕 阅卷:1-2年级温生权黄文华 3-4年级魏心亮罗龙英 5-6年级钟小梅张凤梅 统分排名:黄丽雯 高田中心数学教研组 2015年5月25日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而小学低年级孩子60%的数学学习都是计算学习。另外口算的练习过程也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特别是三位数的加减,只有记对数字才能计算正确;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灵活性。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家校连心桥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翻看数学书或者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地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梨蕊纷飞说:孩子掌握了口算练习的方法后,与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需要家长注意两点,即培养孩子口算兴趣和坚持口算训练。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算术题,有点不想做。这时妈妈和爸爸就和我一起玩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我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我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1分。不仅好玩,还有礼物相送,那就是周末全家一起去书店淘宝。这种方式太喜欢了,明天还要…… 我和妈妈在买菜的时候,会让我算账;去超时的时候,会让我计算10元钱买零食,有几种方案;看书的时候会问我今天从哪页看到哪页,共看了多少页……在这些数字的轰炸下,数学走到了生活中,学习变成了件有趣而快乐的事。 另外,口算练习不能急于求成,应多种方式交替使用,使孩子不断具有新鲜感,不断激发口算的积极性,只有感兴趣,才能发挥天天练的效果,达到脱口而出。

提高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09-04-03T11:49:56.233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袁峥嵘 [导读]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 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三、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四、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计算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技巧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 念好“基”字经 “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 应把8+5分成2和38+5 8与2组成1023 10加3得13。10 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